小學三角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與三角形有關的角》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與三角形有關的角》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知識點一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知識點二
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與相鄰的內角互補;
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不相鄰的內角.
課后小練習
1.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和小于第三個內角,這個三角形是()三角形.
A.銳角B.鈍角C.直角D.等腰
2.三角形的三個內角()
A.至少有兩個銳角B.至少有一個直角C.至多有兩個鈍角D.至少有一個鈍角
3.一個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等于另外兩個內角的和,這個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銳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D.何類三角形不能確定
4.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之和小于第三個內角,那么該三角形是()
A.銳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鈍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5.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比是1:2:1,這個三角形是().
A.銳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關閱讀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等三角形》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等三角形》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經(jīng)過翻轉、平移后,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知識點大家都學會了嗎?還有疑問的同學看過來!
1.全等圖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就是全等圖形。
2.全等圖形的性質:全等多邊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分別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邊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分別相等。同樣,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邊、角分別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說明:
全等三角形對應邊上的高,中線相等,對應角的平分線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長,面積也都相等。
這里要注意:
(1)周長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小練習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說法為()
①全等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長、面積分別相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一個正方形的側面展開圖有()個全等的正方形.
A.2個B.3個C.4個D.6個
3.對于兩個圖形,給出下列結論,其中能獲得這兩個圖形全等的結論共有()
①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②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都相等;④兩個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也相等.
A.1個B.2個C.3個D.4個
蓮山課件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全等三角形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11.2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學案
11.2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一.學習目標
1.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外角與內角的關系;知道Rt△的判定。
2.應用三角形角的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和數(shù)學即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重難點
三角形角的性質及利用其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三角形的內角
(一)構建新知
1.閱讀教材11~13頁
(1)用∠1,∠2,∠3標注△ABC的內角。
(2)三角形內角和等于_______。
(3)如圖,Rt△ABC中,BD平分∠ABC,
且∠A=90°則∠ADB=______。
(二)合作學習
1.如圖,是A,B,C三島的平面圖,C島在A島的北偏東50°方向,B島在A島的北偏東80°方向,C島在B島的北偏西40°方向。
(1)從B島看A,C兩島的視角∠ABC是多少度?
(2)從C島看A,B兩島的視角∠ACB多少度?
(三)課堂檢查
1.如圖1,在△ABC中,∠A=30°,∠B=50°,延
長BC到D,則∠ACD=______。
2.如圖2,已知D、E在△ABC的邊上,DE∥BC,
∠B=60°,∠AED=40°,則∠A的度數(shù)為________。
3.如圖3直線l1∥l2,一塊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圖放
置,∠1=85°,則∠2=_______。
4.如圖,AB∥CD,∠C=20°,
∠A=55°,則∠E=_______。
5.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的定理,除了過頂點作
平行于角對邊的直線外,如圖(1)。還有其它作輔助線的方法,并在圖(2)和圖(3)中畫出你的智慧。
6.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圖所示,要求∠A=90°,∠B=21°,
∠C=32°,檢驗員李伯伯量得∠BDC=148°,就說這個零
件不合格。你知道為什么嗎?
(四)學習評價
(五)課后練習
1.學習指要5~6頁
2.教材16~17頁1題,3題,4題,5題,6題,7題
第二課時直角三角形
(一)構建新知
1.閱讀教材13~14頁
(1)在直角△ABC中,∠A=38°,∠B=_______。
(2)在△ABC中,已知∠A+∠B=90°則,這△ABC是_______三
角形,用_____符號表示。
(3)如圖∠ACB=90°,CD是AB邊上的高,仔細觀察
找出圖中相等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t△的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學習
1.如圖,已知∠C=90°,∠1=∠2,
求證△ADE是Rt△。
(三)課堂檢查
1.如圖1,圖中有_______個Rt△。
2.如圖2,已知∠C=∠D=90°,BC,AD交于E
圖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3,將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圖放
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邊
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重
合,則∠1的度數(shù)為________。
4.如圖4,點B、C、D在同一條直線上,CE∥AB,
∠A=54°,如果∠ECD=36°,那么,△ABC是
______三角形。
5.如圖5,AD,AE分別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線,且
∠B=76°,∠C=36°,則∠DAE的度數(shù)為()。
A.20°B.18°C.38°D.40°
6.已知在△ABC中,∠C=∠A+∠B,則△ABC的形狀是()。
A.等邊三角形B.銳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鈍角三角形
(四)學習評價
(五)課后練習
1.教材16~17頁2題,9題,10題
第三課時三角形的外角
(一)構建新知
1.閱讀教材14~15頁
(1)如圖,△ABC中,畫出△ABC的外角,并寫出其
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參照上圖,∠A+∠B=_______,∠A+∠C=__________。
(3)三角形的內角和是________;外角和是____________。
(二)合作學習
1.如圖,在△ABC中,已知∠A=36°BE平分∠ABC,CE平分∠ACD,求∠E的度數(shù)。
(三)課堂檢查
1.△ABC中,已知∠A=60°,∠B=80°,則∠C的外角的度數(shù)是________。
2.如圖,已知AB∥CD,若∠A=20°,
∠E=35°,∠C=______。
3.如圖,將三角尺的直角頂點
放在直尺的一邊上,∠1=30°,∠2=50°,則∠3=_______。
4.將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圖放置,
已知AE∥BC,則∠AFD的度
數(shù)是_________。
5.如圖,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
∠ACF的平分線交于點E,則∠AEC=_______。
6.如圖,在△ABC中,已知∠B=∠C,∠BAD=40°,
且∠ADE=∠AED,求∠CDE的度數(shù)。
(四)學習評價
(五)課后練習
1.學習指要7~8頁
2.教材16~17頁8題,11題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教案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教案
一、情境導入
出示金字塔、戰(zhàn)機、大橋等圖片,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三角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觀察.
問:你能不能給三角形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三角形的概念
圖中的銳角三角形有()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解析:(1)以A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ABC、ADC共2個;(2)以E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EDC共1個.所以圖中銳角三角形的個數(shù)有2+1=3(個).故選B.
方法總結:數(shù)三角形的個數(shù),可以按照數(shù)線段條數(shù)的方法,如果一條線段上有n個點,那么就有條線段,也可以與線段外的一點組成個三角形.
探究點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類型一】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組線段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解析:選項A中2+3=5,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B中5+6>10,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正確;選項C中1+1<3,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D中3+4<9,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故選B.
方法總結: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兩條較短的線段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的長度即可.
【類型二】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
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那么x的取值范圍是()
A.3<x<11B.4<x<7
C.-3<x<11D.x>3
解析: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7-4<x<7+4,即3<x<11.故選A.
方法總結: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要同時運用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有時還要結合不等式的知識進行解決.
【類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9,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解析:先根據(jù)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的性質可得出第三邊長的兩種情況,再根據(jù)兩邊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能否構成三角形,從而求解.
解:根據(jù)題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邊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構成三角形,應舍去;4+9>9,故4,9,9能構成三角形,∴它的周長是4+9+9=22.
方法總結:在求三角形的邊長時,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驗證所求出的邊長能否組成三角形.
【類型四】三角形三邊關系與絕對值的綜合
若a,b,c是ABC的三邊長,化簡|a-b-c|+|b-c-a|+|c+a-b|.
解析:根據(jù)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來判定絕對值里的式子的正負,然后去絕對值符號進行計算即可.
解: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
方法總結:絕對值的化簡首先要判斷絕對值符號里面的式子的正負,然后根據(jù)絕對值的性質將絕對值的符號去掉,最后進行化簡.此類問題就是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判斷絕對值符號里面式子的正負,然后進行化簡.
三、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邊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
2.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抓住“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系,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