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05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學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在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學案jAb88.Com
一、教材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的內(nèi)容,本課介紹的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tǒng)治,使唐朝出現(xiàn)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再者,貞觀之治上承開皇之治,下接開元盛世。所以學好本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封建社會盛世這個專題知識,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鑒。
二、學情
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知識層次,理解能力都不強。但是他們對歷史充滿興趣,對歷史知識有無限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順應學生的特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了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理解唐朝出現(xiàn)封建盛世的原因。
通過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鍛煉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
四、教學重難點
“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
評價李世民、武則天
五、教法學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圖示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
六、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來說說教學過程,以踐行前面對本課的分析與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包含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新課講授、小結作業(yè)。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采用視頻導入法,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貞觀長歌》片段,并提出問題:電視劇《貞觀長歌》表現(xiàn)的主要人物是誰?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嗎?他統(tǒng)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在學生回答后,我就順勢引入到《貞觀之治》課程內(nèi)容。
通過展示視頻,能夠給學生強烈的感觀刺激,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讓學生迅速融入歷史情景,同時我設置的思考問題又增加了課程的懸念,有利于烘托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新課講授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將本環(huán)節(jié)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唐朝的建立
1.出示隋煬帝實施暴政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nèi)容思考隋朝滅亡的原因,進而也復習回顧上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
出示材料,分析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復習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能為后面新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唐朝的建立”這一子目的內(nèi)容,請學生劃出唐朝建立的時間、都城、開國皇帝及后繼者等。學生閱讀完畢后,很容易了解到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我會以故事會的方式講述“玄武門之變”,并讓學生明確唐太宗繼位的時間。
第二部分:“貞觀之治”
1.出示相關材料,請學生結合教材與材料內(nèi)容,以歷史小組為單位,在5分鐘的時間內(nèi)去思考探討問題:“貞觀之治”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同時,提示學生可從治國思想、政治、經(jīng)濟、用人和納諫等方面進行討論。學生討論結束后,我會請小組代表起來回答,并對他們回答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和完善。
通過小組討論,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深層思維。同時,也能順利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
2.給學生播放“貞觀之治”繁榮局面的相關視頻,請學生結合教材內(nèi)容,說一說繁榮局面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
展示鮮活的歷史視頻,能夠給學生強烈的感觀刺激,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融入歷史情景。
第三部分:女皇武則天
1.展示武則天畫像,強調(diào)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進而提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什么如此評價?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時,我會走入學生當中了解情況并指導,從而讓學生明確武則天在位時期,為推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所做的措施。
提高學生自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
2.出示問題:在你心中,你認為唐太宗、武則天是什么樣的皇帝?
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上,我會跟他們強調(diào),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單憑個人喜好,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fā)展尤其經(jīng)濟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
提高學生辯證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從而順利突破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小結作業(yè)
1.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課主要內(nèi)容。
2.作業(yè):課下查閱有關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相關史料或專著,加深對這兩位封建帝王的理解和認識。
通過提問的方式梳理本課知識結構,加深學生對內(nèi)容的整體印象,便于記憶和理解;開放性的作業(yè),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他們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加深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
精選閱讀
七年級下冊歷史《貞觀之治》復習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年級下冊歷史《貞觀之治》復習學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歷史《貞觀之治》復習學案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fā)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tǒng)治?!伴_元盛世”。
2.思想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進一步調(diào)整了統(tǒng)治政策,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的政治經(jīng)濟措施,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局面。使學生認識,人民群眾與階級斗爭在歷史進程中的巨大推動作用。②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社會經(jīng)濟繼續(xù)發(fā)展。她對唐朝歷史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承前啟后方面。因此,她在歷史上也是一位應該被肯定的皇帝。③唐玄宗前期,繼承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業(yè)績,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我國封建社會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養(yǎng):通過史實的學習,幫助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養(yǎng)學生運用個人在歷史上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培養(yǎng)歷史人物的功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三、教學過程: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探討了隋朝歷史的有關問題。請同學們回憶隋未農(nóng)民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和結果?在隋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的形勢下,唐朝建立起來。
一、唐朝建立
1.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全國
到624年,唐朝大體上統(tǒng)一了全國。在統(tǒng)一全國過程中,在黃河流域進行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戰(zhàn)爭,都是李世民負責指揮的,其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成為當時最杰出的軍事家。
二、“貞觀之治”
當時,統(tǒng)一全國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人民的渴望,是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的前提。李世民順應歷史潮流,完成統(tǒng)一事業(yè),對歷史的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繼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發(fā)展較快,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歸納整理唐太宗的政績主要內(nèi)容。)
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蕩,親眼目睹隋朝的覆亡,這對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他以隋亡為戒,接受隋末農(nóng)民起義的教訓,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比較善于學習歷史經(jīng)驗,具有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的帝王。他看到君民關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滅來警惕自己,告誡子孫。他認為君臣關系“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這些內(nèi)容說明唐太宗是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訓。
第二個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他選拔任用了許多有才能的人擔任中央要職。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種地主勢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門人士。由于唐太宗確實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貞觀時期,人才濟濟,出現(xiàn)了一批對國家的治理有杰出貢獻的著名將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這些猛將謀臣為李王朝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了唐朝政治穩(wěn)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這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也是“貞觀之治”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第三個方面,太宗重視納諫。他以隋煬帝拒諫飾非以致國家滅亡為鑒,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可以與他媲美。他的思想很明確,納諫的目的就是防止乘謬和改正錯誤,以利于地主階級的“長治久安”。正是這些進諫,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錯誤,對“貞觀之治”的政績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方面,太宗重視發(fā)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貞觀時,增加了宰相的人數(shù)。這樣既避免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義。唐太宗還大力精簡中央、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官員。提高了行政效率,節(jié)省了財政開支,有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
第五個方面,大興學校,發(fā)展科舉。為了廣開選官的途徑,唐太宗繼承并發(fā)展了科舉制度,這是唐代最主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徑,擴大了唐朝統(tǒng)治的階級基礎。
第六個方面,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貞觀時期平均每年增長近七萬戶,是唐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貞觀末年,唐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境內(nèi)政治比較清明,經(jīng)濟初步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升平,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繼承唐太宗、武則天的業(yè)績,并將其發(fā)展推向頂峰,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稱“開元盛世”。
三、“開元盛世”
1.政治經(jīng)濟措施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概括出唐玄宗的政績。)
政治上,唐玄宗特別注意選賢任能,且從基層做起,親自考核新任命的縣令,斥退不合格者。姚崇極力主張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禁絕佛寺道觀營造,重獎進諫之臣;宋璟主張放寬賦稅、減輕刑罰、選拔人才、官吏稱職。唐玄宗對他們重用為相,致使政治清明。
經(jīng)濟上,唐玄宗重視農(nóng)耕、墾荒,大力興修水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大發(fā)展。(可讓學生背誦杜甫《憶昔》)所以全國人口大增,戶數(shù)是唐太宗時期的3倍,可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
開元時期統(tǒng)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上述政局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我國封建社會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
小結:唐朝建立,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再到唐玄宗,都勵精圖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達到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況,使唐朝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教案分析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教案分析”,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教案分析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tǒng)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shù)脑u價。對于初中學,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fā),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fā)展,尤其是經(jīng)濟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導入: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使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tǒng)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nóng)民起義的爆發(fā)。在農(nóng)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長安,建立唐朝。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出示《唐朝疆域圖》,強調(diào)唐朝長安城的位置。
二、貞觀之治
出示材料: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痹唬骸爸鬯员热司?,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及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由于唐太宗對君民關系認識較為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jù)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從政治、經(jīng)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征三個人物,也可以讓學生講述有關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1、注重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jié)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出現(xiàn)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強調(diào))
展示武則天畫像,邊引導學生看圖,邊簡介武則天經(jīng)歷。
重點介紹武則天的統(tǒng)治,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對其統(tǒng)治評價的話:“政啟開元,治宏貞觀?!?br>
討論: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tǒng)治的看法。
小結: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jīng)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tǒng)治應給予肯定。
作業(yè):課后作業(yè)
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學案2新人教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學案2新人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七年級歷史下冊《貞觀之治》學案2新人教版
多媒體展示:盛唐景象
導入新課:這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偉大的、開放的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既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覽眾山小”的凌云壯志。這個“充滿朝氣的、開放的、偉大的時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哪一個時代?(學生回答:唐朝)這樣一個開放的、強盛的、偉大的時代是由誰開創(chuàng)的,它又是怎樣發(fā)展和繼續(xù)繁榮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唐朝,去探究這一歷史之謎。
一、隋亡唐建之迷
[提出問題]
隋煬帝是怎樣的一個歷史人物?誰能來為大家講講他的故事?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隋煬帝暴虐無道。
生2:他經(jīng)常遠出巡游,騷擾地方百姓。
生3:他在位時,開通大運河,年年征發(fā)繁重的徭役,加重人民的負擔。
生4:……
教師過渡:老師這里也有兩個有關隋煬帝的故事,我請一個同學來為大家講一下。
多媒體展示:
高麗之戰(zhàn)
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發(fā)動對高麗的戰(zhàn)爭。他下令全國軍隊,不論遠近,一律向涿郡集中;還派人在東萊(今山東掖縣)??诙皆毂偎遥齑拿駚冈诠倮舯O(jiān)視下,日日夜夜在海邊造船,得不到休息。他們下半身泡在海水里,時間一久,從腰以下都腐爛得生了蛆,許多人受不了這樣折磨,倒在海水里死了
教師提問:通過以上故事分享,請同學們解開“隋朝曇花一現(xiàn)”之謎。從中你能得到哪些歷史啟迪呢?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隋朝滅亡的原因是隋的暴政。
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講述隋煬帝暴政的有關故事,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大量歷史事實的展示,引領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隋煬帝的殘暴統(tǒng)治,從而理解隋朝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
教師過渡:隋煬帝的統(tǒng)治正如時人所說的“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朝就這樣曇花一現(xiàn)。取而代之的則是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李淵父子。下面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內(nèi)容,了解唐朝建立的過程。
多媒體展示:
設計意圖:針對七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的情況,老師把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展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盛世開創(chuàng)之謎
教師過渡: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并完成了對唐朝的統(tǒng)一。但是唐朝在他的繼承者李世民統(tǒng)治時
期發(fā)揚光大并帶領唐朝走向繁榮昌盛的。李世民是怎樣一個歷史人物呢?首先請同學們看一下此人的人物檔案。
多媒體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補充李世民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偉大人物的品行,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過渡:李世民作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國君,他在繼位后,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又形成了怎樣的一種局面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學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子目“貞觀之治”,來揭開唐朝盛世開創(chuàng)之謎。
探究盛世之因
1.開明的治國思想
教師過渡: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要探究一個國家的興盛,首先我們要了解其統(tǒng)治者的治國思想,那么唐太宗是在哪種思想指導下治理國家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體會唐太宗的話,思考問題。
多媒體展示:
[提出問題]哪位同學來為大家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
[提出問題]唐太宗把人民群眾比作水,又說“水能把船掀翻”這說明他認識到了什么問題?大家回憶一下是什么經(jīng)歷使他深刻認識到了這一問題。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說明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
生2:唐太宗親身經(jīng)歷了隋末的社會大動蕩,親眼目睹了隋朝的滅亡。
[教師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這樣的親身經(jīng)歷會促使唐太宗產(chǎn)生怎樣的治國思想?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他會愛惜百姓。
生2:他會重視人民。
生3:他會減輕賦稅。
生4:……
教師過渡:唐太宗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在開明思想的指導下于貞觀年間采取了一系列治國政策和措施。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唐太宗的治國良策。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理解資料,論從史出,引導學生由淺入深、一步步認識到唐太宗的開明思想。
2.有效的治國良策
[提出問題]首先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從經(jīng)濟、政治、用人三方面找出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
方法引領:自主學習課本內(nèi)容,然后小組合作,進行問題探究。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唐太宗在經(jīng)濟上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農(nóng)民賦稅勞役;注意“戒奢從簡”,節(jié)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生2:唐太宗政治方面的措施有下令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
生3:在用人上,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丞相,人稱“房謀杜斷”。還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分層次理解、記憶治國措施。
教師總結:唐太宗作為國君不但從自身做起,戒奢從簡,節(jié)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還想方設法通過減輕農(nóng)民的徭役賦稅、減少官吏的數(shù)量等措施減輕農(nóng)民負擔;此外他還虛懷若谷、虛心納諫、廣開言路,使得貞觀年間人才濟濟。特別是唐太宗虛心納諫,成為貞觀年間的一大特色。
[提出問題]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課內(nèi)外知識來講講有關唐太宗虛心納諫的精彩故事。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講魏征的故事。
生2:講房謀杜斷的故事。
生3:講長孫太后的故事。
生4:……
教師過渡:正是因為唐太宗開明的思想、寬廣的胸懷,最終以其恢弘的氣度贏得了賢才諫臣的支持,保證唐朝政治穩(wěn)定和各種政策的實施,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貞觀之治的盛世之景。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們分享歷史故事,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在講故事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二)感受盛世之景
多媒體展示:
景一“(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br>
景二“(經(jīng)過唐太宗統(tǒng)治后)天下大稔。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資糧,取給于道路?!?/p>
[提出問題]這是不同時期的兩段歷史場景,它們各描繪了怎樣的歷史場景呢?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景一描繪了貞觀初年茫茫千里,既無人煙也無家畜的荒涼蕭條的社會景象。
生2:景二描繪了唐朝在唐太宗治理下,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富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局面。
[提出問題]假如時光倒流,你回到了景一或景二的時期,談談你可能會有什么切身感受?
生1:如果回到景一,我會感到害怕,因為當時社會混亂。
生2:景一讓我感到饑餓,因為千里無人煙。
生3:如果在景二,我會感到很安全。
生4:如果回到景二,我會感到幸福,因為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造成這兩種不同社會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景一是由于隋朝末年的殘暴統(tǒng)治和多年的戰(zhàn)爭造成。
生2:景二是由于唐太宗在開明的思想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國良策造成的。
(三)暢談盛世之感
[提出問題]俗話說“種什么因就結什么果”,通過以上“因果關系”的探究,我們應吸取怎樣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呢?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要愛護百姓,人民才能擁戴你。
生2:要注意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
生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歷史材料,對比兩則材料的不同,引導學生在史料中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從而感悟歷史的真諦。
教師總結:正是由于唐太宗都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出現(xiàn)了政治比較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的局面。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提出問題]但人無完人,唐太宗統(tǒng)治后期好大喜功,也做了不少不利社會發(fā)展的事情,但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從主流方面客觀地評價?,F(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唐太宗這一人物做一個公正的評價。
方法引領:引領學生學會客觀、公正的、一分為二的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學會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
教師總結:唐太宗是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時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虛心納諫,以人為本,減輕徭役,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貞觀之治”,是一位明君。
教師過渡:唐太宗墓碑上清楚地記載了他的豐功偉績。但在唐朝,卻有一座“無字碑”,它是誰的呢?為什么又沒有文字呢?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走進“無字碑”,探究無字之謎。
三、“無字碑”之謎
多媒體展示:武則天無字碑
[提出問題]為什么上面沒有文字?
生1: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
生2: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
生3: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后人去評論。
生4:……
[提出問題]根據(jù)你的了解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她心狠手辣。
生2:她很有心計。
生3:她很殘暴。
$來源:生4:……
教師過渡:那么在偉人眼中的武則天又是怎樣的呢?毛澤東曾對武則天做出過這樣的評價,說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梢?,毛澤東對武則天的評價相當之高,這說明武則天作為一個統(tǒng)治者是有突出政績的。
[提出問題]你知道武則天的政績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她的統(tǒng)治在唐朝起了什么作用?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回答。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生1:重視生產(chǎn)和重用人才。
生2: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提出問題]她有政績,但她也有很多過失,如她任用酷吏,濫殺大臣等,那我們應如何公平、客觀地評價武則天呢?
多媒體展示:評價歷史任務的方法,進行方法引領,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述說對武則天的印象和評價,然后再展示偉人對她的評價,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教師總結:當代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是這樣評價武則天的,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意思是她為后來的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弘揚了貞觀之治。從政治上來看,她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這節(jié)課我們“貞觀之治”,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學習了唐太宗時期所形成的貞觀之治,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則天對唐朝的治理和對盛世的發(fā)揚。常言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那么同學們學習了“貞觀之治”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