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03九年級化學《制取氧氣》學案分析。
九年級化學《制取氧氣》學案分析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第二單元屬于“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這個一級主題,是初中化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題是典型的物質(zhì)制取課,也是學生初次通過化學反應來獲取新物質(zhì),初次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實驗課。
在教材的知識體系中,本節(jié)課與前面的儀器操作、氧氣的性質(zhì)等知識相鏈接,也為以后系統(tǒng)地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是初中化學必須處理好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2.認識分解反應.3.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2.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增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陶冶化學審美情趣。2.逐步認識用實驗驗證化學理論,進一步認識到實驗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課程標準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操作方法。難點是:催化劑的概念,并能對一些生活現(xiàn)象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
(四)教學用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實驗室加熱K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第二課時:學生加熱KMnO4制取O2,分解反應,工業(yè)制氧
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一)學生情況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情況的掌握與分析。
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這門課,學習熱情很高。氧氣是學生很熟悉的物質(zhì),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觀察實驗和進行簡單實驗操作的技能.讓他們試一試、做一做,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與學法
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是:教要耦合于學。為了落實課程目標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生動活潑地全面發(fā)展,這節(jié)課我將采用引導探究法和交流討論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
通過對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的把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前我會先向同學們展示二幅美麗的水下世界的圖片,給同學們美的享受。這時提出問題:這些圖片都是潛水員拍攝的。大家知道潛水員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嗎?在陸地上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大自然通過化學反應制造出來的O2,那么,在實驗室我們又是怎樣制取O2的呢?
這樣導課不僅開闊了他們的眼界,還創(chuàng)設了學習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教學進入第二還節(jié)。
(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
我向同學們展示MnO2,KClO3,H2O2,KMnO4這四種藥品,同時給出它們的化學式。提出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步步追問,引發(fā)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討論后在教師引導下制定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一
分別加熱MnO2,KClO3,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這個實驗中,我將運用自制教具“多孔試管夾”。普通試管夾只能一次加熱一個試管,而“多孔試管夾”的優(yōu)點就是能一次加熱多個試管,同時能對這些試管中的物質(zhì)的反應速率進行比較。實驗結束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KClO3可以用來制取O2,MnO2不能用來制取O2,MnO2在反應中起到了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
實驗探究二
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試管和3ML5%的H2O2溶液與少量MnO2的混合物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待后者試管中沒有氣泡時,重新加入H2O2溶液,觀察現(xiàn)象。通過實驗,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H2O2可以用來制取O2,MnO2在反應中起了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這時,學生對于MnO2在這兩個實驗中的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順勢提出催化劑的概念,并強調(diào)催化劑雖能改變其它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速率,但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至此,已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接著引領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們知道反應物狀態(tài)不同,溫度不同,反應原理,實驗裝置也都會發(fā)生相應改變。
活動探究三
加熱KMnO4制取O2。這是一個分組實驗,讓學生根據(jù)一下六點提示來進行實驗操作,同時,通過動畫演示輔助學生實驗。通過探究,學生總結出實驗室加熱KMnO4制取O2的操作步驟。用七個字簡述出來便是“查,裝,定,點,收,離,熄”,同時通過其諧音“茶莊定點收利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接下來,我啟發(fā)學生,我們能否根據(jù)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利用廢棄物品來做這個實驗的實驗裝置呢?這就是我利用廢棄物制作的實驗裝最。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節(jié)約意識了。
通過讓學生觀察KClO3,H2O2,KMnO4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特點,總結出分解反應的概念。并通過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的對比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應。
(三)聯(lián)系生活,擴展新知
向?qū)W生簡單介紹工業(yè)制氧的方法,同時以及揭開潛水員在水中呼吸的奧秘。同時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的制氧工廠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兩個問題,對學生們進行環(huán)保教育。
(四)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我特別設計了幾道練習題,這幾道練習題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五)交流收獲,優(yōu)化新知
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診斷性、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將盡可能的關注每個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活動情況。提醒學生把自己的自我評價寫進學習記錄卡中,裝入學生成長袋中。我會及時作出回應,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第四部分教學反思
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
和行為。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設計特點是:力圖體現(xiàn):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授課后我還將反思:教學內(nèi)容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探究活動的設計是否合理,學生認知還存在哪些問題等,以利今后改進。
精選閱讀
九年級化學制取氧氣43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級化學制取氧氣43”,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課題3制取氧氣
1.自然界氧氣的獲得:主要是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氣
2.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1)具體過程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3.實驗室制法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a.實驗原理:高錳酸鉀(KMnO4)加熱——→錳酸鉀(K2MnO4)+二氧化錳(MnO2)+氧氣(O2)
b.注意事項:
a).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
b).導氣管伸入發(fā)生裝置內(nèi)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產(chǎn)生的氣體排出。
c).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制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于集氣瓶內(nèi)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e).實驗結束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c.實驗步驟:
a).儀器組裝:先下后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b).氣密性檢查: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后,導管口出現(xiàn)一段水柱。
c).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d).加熱藥品: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后加熱。
e).收集氣體: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或向上集氣法。
f).檢驗及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部,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g).儀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順序。
(2)雙氧水(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a.實驗原理:過氧化氫(H2O2)————→水(H2O)+氧氣(O2)
b.注意事項: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代替,但其下端應該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
b).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c).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xù)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d).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后裝液體
e).該裝置的優(yōu)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總結:若固體(或固體+固體)加熱生成氣體,選用高錳酸鉀制氧氣裝置;
若固體+液體常溫下制取氣體,選用雙氧水制取氧氣裝置。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速率,但本身的化學性質(zhì)和質(zhì)量在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zhì)。
補充練習測試題
(1)從液態(tài)空氣分離氮氣和氧氣,為什么得到的是氣態(tài)氮和液態(tài)氧?
(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屬時,發(fā)生三種變化:乙炔在氧氣中燃燒;焊接處金屬與金屬焊條熔化、冷卻后凝固在一起;切割處的金屬在高溫下被氧氣氧化除去。這三種變化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
(3)從液態(tài)空氣、高錳酸鉀、雙氧水三種物質(zhì)制氧氣時,各物質(zhì)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4)空氣中有氧氣,帶余燼的木條伸入裝有空氣的集氣瓶,木條是否會復燃?為什么?
九年級化學制取氧氣44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級化學制取氧氣44”,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課題3制取氧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zhì)的方法;(2)練習連接儀器的操作,學習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動手制取氧氣;(3)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
★教學資源分析本課題安排在第二單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物質(zhì)——空氣開始,介紹空氣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氣,學習氧氣的性質(zhì)和用途。再來學習氧氣的制取。內(nèi)容由淺人深,過渡自然,學生很容易接受。本課題內(nèi)容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同時介紹了催化劑。這部分內(nèi)容更側重于過程,讓學生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探究、推斷,從而作出判斷。第二部分是活動與探究,由學生來制取氧氣并試驗氧氣的性質(zhì),讓學生掌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必須具備的化學基本實驗技能。學習氧氣的制取(原料選擇、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氣體收集、操作步驟及其有關注意事項),可以為今后學習氣體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學策略分析學生對于氣體的制取尚屬首次接觸,為此,如何來選擇藥品、如何來確定裝置根本無從著手。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對氧氣知識的一定積累,創(chuàng)設好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進行本課題的教學時,要善于采用對比、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來確定藥品的選擇以及儀器裝置的配備,加深學生對分解反應概念的理解,并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加以鞏固。難點的突破應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歸納、判斷,使學生的認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锝虒W重、難點
重點: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難點: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锝虒W準備1、教材中[實驗2—5]、[實驗2—6]以及“活動與探究”的實驗儀器;2、教學過程所需的投影片;3、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
設
情
境
展示一瓶五色氣體,用什么方法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學生上臺演示。
創(chuàng)設情境,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導
入
新
課
你們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氣嗎?你們能用這種方法制取一瓶氧氣嗎?(提示:從反應的速度、
條件、氣體收集的難易
等方面考慮。)
思考、討論、發(fā)言。
鞏固舊知,為新知的學習奠定基礎,使學生學會“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
實
驗
探
究
過渡
看來,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無法達到我們的目的,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兩種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觀察現(xiàn)象;
完成教材中[實驗2—
5]的表格。
(引導實驗)
教材[實驗2—5]:
(1)不加熱過氧化氫時,伸入帶火星的小木條;
(2)加熱過氧化氫時,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3)過氧化氫中加入二氧化錳時,伸入帶火星的小木條。
(討論、比較與分析)
分別比較(1)與(2)、(1)與(3)兩組實驗的現(xiàn)象,可得到什么結論?
小組討論,比較實驗現(xiàn)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結論。
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學習用對比的方法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
分
析
討
論
(投影)
討論:
1、二氧化錳有沒有參加反應?如何來證明?你能設計實驗來證實嗎?
2、二氧化錳在實驗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點?
(實驗探究)
1、教材[實驗2—6]。
2、補充實驗:在[實驗2-5](3)中再加入二氧化錳,觀察現(xiàn)象。
學生討論,提出各種猜
想,設計實驗方案,師
生一起探究,驗證猜測
的正確。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嘗試用探究的方法來解
決問題。進一步體驗探究的步驟: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分析歸納形成概念
(歸納小結)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一:
過氧化氫──→水+氧氣
其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其特點是:一改變,二不變。即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而自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都沒有變化。
思考、記憶;
閱讀“化學技術社會”,了解催化劑的作用。
在形成新知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化學與社會關系的認識。
(過渡)
我們不僅可以用過氧化氫來制取氧氣,還可以加熱一種暗紫色固體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反應原理是: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投影)
討論:用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這兩個反應是化合反應嗎?他們有何特點?
回憶舊知,對比新知,分析、比較。
再次運用分類比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應類型的特點。
★板書設計課題3氧氣制取
(第一課時)
一、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利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1)實驗原理:過氧化氫──→水+氧氣
(2)催化劑: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而自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都沒有變化。
2.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實驗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3.分解反應:一變多。
★教后小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課時間:200年月日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啟
發(fā)
提
問
引
導
探
索
上面我們只是知道了制取氧氣的原理,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
(引導探索)
制取氧氣需要些什么儀器?應如何來組裝這些儀器?
(提醒:應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的條件、以及收集氣體的原理
等來確定。)
學生討論、分析并畫出
示意圖。
通過對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的條件、氣體的密度與空氣密度的大小比較以及是否溶于水來確定氣體的制取裝置與收集
裝置,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設
計
裝
置
根據(jù)你們的討論結果,把你們所畫的示意圖與教材中的圖2—17、
2—18對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為什么?
(小結)
(投影)
注意事項: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2、導管口要放一團棉花;
3、鐵夾的位置在試管中上部;
4、加熱時要用酒精燈的外焰。
對比、分析、探討原因。
學會觀察圖示是一種基本觀察能力,利用“找不
同”的方式更能加深印象。
實
驗
探
究
(實驗探究)
指導學生完成制取氧氣的實驗。
(思考)
1、實驗步驟是怎樣的?
2、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剛開始產(chǎn)生氣泡時能立即收集嗎?為什么?
4、實驗最后應怎樣操作?最后兩步能顛倒嗎?為什么?
(投影)
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小結)
制取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裝置、收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閱讀教材中的“活動與
探究”。
動手實驗、思考問題。
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獨立實驗,并在
實驗中解決實際問題,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讓學生體驗親身實踐的樂趣。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實
驗
探
究
(實驗探究)氧氣的性質(zhì)。
指導學生實驗:
1.木炭在氧氣里燃燒;
2、鐵絲在氧氣里燃燒。
(引導回憶)
對比鋁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完成鐵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小結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小結)氧氣的性質(zhì)。
學生實驗;
回憶、鞏固實驗的基本
操作。
讓學生再次體驗實驗的魅力,享受實驗的樂趣。
培養(yǎng)對化學的興趣。
總
結
思
路
鞏
固
提
高
(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作業(yè))
1.課本習題;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如何用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那么,你們能設計一套用過氧化氫來制取氧氣的完整裝置嗎?畫出示意圖。
小結交流;
完成作業(yè);
設計裝置。
使學生在交流中記憶知識、發(fā)展和完善知識。
★板書設計課題3氧氣制?。ǖ诙n時)
4.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入藥品;
(3)固定在鐵架臺上;(4)加熱;
(5)收集氧氣;(6)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
(7)停止加熱。
5.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
6.收集氧氣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氣法、排水集氣法。
7.集氣瓶驗滿的方法:
二、實驗探究氧氣的性質(zhì)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二氧化碳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注意:集氣瓶底要放一層細沙或放一層水,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而炸裂瓶底。
★教后小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級上冊《制取氧氣》教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上冊《制取氧氣》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九年級上冊《制取氧氣》教案
學生:________年級:學科:化學教師:時間:_____年___月__日
課題
課題3制取氧氣
一.考點分析
1.熟悉制取氧氣的流程
2掌握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3.掌握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各種類型
二.重點難點
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
難點:催化劑的概念
三.授課內(nèi)容:基礎知識梳理(知識點回顧)
(一)、教學過程
預習提示
1.實驗室常用、、三種藥品來制取氧氣。
2.二氧化錳在實驗中起作用,是,他的和在實驗前后沒有改變。
3.分解反應的反應物有種,生成物有種。
引入新課
氧氣有哪些用途?
那么怎樣制取氧氣呢?請大家認真預習課文,你一定能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室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氣較好呢?
[設問]如何挑選原材料?
[引導]常從含氧化合物中得到。
[猜猜]利用高錳酸鉀、氯酸鉀、二氧化錳、雙氧水可以嗎?
下面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
[實驗探究]過氧化氫在什么條件會產(chǎn)生氧氣?學生填寫表格并匯報:
實驗
現(xiàn)象
原因
實驗1.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放有過氧化氫的試管
無明顯現(xiàn)象
過氧化氫常溫下分解很慢
實驗2.往裝有過氧化氫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再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
木條復燃
二氧化錳加速了過氧化氫的分解
實驗3.在上面實驗2結束后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有氣泡產(chǎn)生,再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木條復燃
二氧化錳加速了過氧化氫的分解
[討論]如何使上述實驗2檢驗出氧氣?
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水+氧氣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你認為哪個方法比較適用于實驗室制氧氣?為什么?
[設疑]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它有變化嗎?
[閱讀課文]催化劑、催化作用
[提問]怎樣將上述實驗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表達出來?試寫出文字表達式。
[講解]高錳酸鉀也可通過化學反應制得氧氣?
[演示]加熱高錳酸鉀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講解]加熱氯酸鉀并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也可制取氧氣。
[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討論]這三個化學反應是否是化合反應呢?為什么?它們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小結]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
[提問]它們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反應類型
反應物
生成物
分解反應
一種
多種
化合反應
多種
一種
【跟蹤訓練】
1、下列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碳酸鈉+鹽酸→氯酸鈉+水+二氧化碳B甲烷+氧氣→二氧化碳+水
C鋁+氧氣→氧化鋁D碳酸→水+二氧化碳
2、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混合物制氧氣,二氧化錳在固體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變。
3、寫出實驗室制氧氣的三種反應文字表達式
;
;
。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裝置及操作步驟
實驗裝置
①發(fā)生裝置:由于高錳酸鉀為固體,反應條件為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都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故都可以采用固體加熱型裝置。
②收集裝置: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故要制取純凈的氧氣可以采用排水法。又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故要制取比較干燥的氧氣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
【實驗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中,用帶導管的單孔橡膠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點點燃酒精燈,讓試管均勻受熱后固定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氧氣收集完畢,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驗滿方法】
①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有木條復燃,說明該集氣瓶內(nèi)的氧氣已滿。
②用排水法收集時,當集氣瓶口有較大氣泡冒出時,說明該集氣瓶內(nèi)氧氣已滿。
【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集氣瓶內(nèi)的氣體是氧氣。
2、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實驗裝置
發(fā)生裝置:由于過氧化氫溶液是液體,二氧化錳是固體,且反應不需要加熱,故用錐形瓶、廣口瓶或試管作為反應容器,配雙孔膠塞。
【實驗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彈簧夾夾住膠皮管,在長頸漏斗中注入水,靜置后液面不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
裝向錐形瓶中裝藥品(二氧化錳),塞緊橡膠塞
加從長頸漏斗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收收集氣體
【拓展】
工業(yè)制氧: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物理變化)
原理:根據(jù)液態(tài)空氣中各種成分的沸點不同,采用低溫蒸發(fā)氮氣來制取氧氣。
氮氣(沸點-196℃,首先被蒸發(fā))氧氣(-183℃貯存在藍色鋼瓶中)
催化劑:
一變改變(加快或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二不變化學反應前后質(zhì)量、化學性質(zhì)不變
作用催化劑又叫觸媒,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跟蹤訓練】
1.實驗室里制取氧氣時大致可分為以下步驟:①點燃酒精燈;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將高錳酸鉀裝入試管,管口放一小團棉花,用帶導管的塞子塞并把它固定在鐵架臺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⑤熄滅酒精燈;⑥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⑥⑤
2.下列有關氯酸鉀制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二氧化錳加入氯酸鉀中,經(jīng)加熱反應才能開始
B.少量高錳酸鉀加入氯酸鉀中,受熱時反應速度比原先快,因此高錳酸鉀也是催化劑
C.反應后的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錳仍可以做其它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D.發(fā)生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二氧化錳是反應的條件
四、課后作業(yè):
1.下列關于催化劑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zhì)量和性質(zhì)都不變
B.催化劑可以提高或降低化學反應的速率
C.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中都作催化劑
D.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
2.在進行實驗室制取和收集O2的過程中,有關做法不正確的是()
A.選擇裝置①或②作為O2的發(fā)生裝置B.選擇裝置③或④作為O2的收集裝置
C.裝置④有氣泡冒出時立即收集氣體D.將裝置①中的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3.下列關于氧氣制取、收集、驗證方法正確的是()
A.加熱高錳酸鉀B.收集氧氣
C.收集氧氣D.氧氣的驗滿
4.實驗室常用于制取氧氣的方法有:a、加熱氯酸鉀晶體和二氧化錳粉末;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c、用二氧化錳粉末作催化劑使過氧化氫(H2O2)溶液分解產(chǎn)生水和氧氣。
(1)寫出指定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2)分析裝置A的特點,推測其所用的制氧氣的方法是________(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氣應該選用裝置___________(填“A”或“B”)。為檢驗裝置B中氧氣是否收集滿,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的_______,如果木條_________,則已收集滿了,這是利用了氧氣______的性質(zhì)。
(4)利用裝置A制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反應,A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在結束實驗時要先撤離導管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其目的是_________;利用裝置B制氧氣時,長頸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5)利用F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______(填“a”或“b”)端導入,從________填“a”或“b”)端導出。
(6)氨氣極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加熱固體硫酸銨和固體熟石灰的混合物來制取氨氣,應選用_________作發(fā)生裝置,收集氨氣裝置最好用________。(選填字母)
學生對于本次課的評價:
○特別滿意○滿意○一般○差
學生簽字:________
教師評定:
1、學生上次作業(yè)評價:○特別滿意○滿意○一般○差
2.學生本次上課情況評價:○特別滿意○滿意○一般○差
教師簽字:________
教師評語:
教務處審核:
教務主任簽字:
教學管理中心學科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