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9《“掃一室”與“掃天下”》。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掃一室”與“掃天下”》》,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掃一室”與“掃天下”》第一課時
一、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講的是什么時候的事情?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本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打掃。他的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二、找學生朗讀課文,檢查一下生字掌握情況。
蕃薛喧蜘蛛
三、小組討論學習,找出課文的層次?!?br> 第一自然段,整體概述東漢時代的青年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針對陳蕃的“掃天下”和“掃一室”的觀點,闡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寫了陳蕃的感悟。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許多瑣碎的小事,有些同學善于從小事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有些同學則認為事太小,無關緊要,往往忽略不計。那么這些事小嗎?它們與同學們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相關的課文。
2、齊讀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
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么?推測一下課文可能寫些什么?
二、檢查預習,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預習,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這些生字詞,你認識了嗎?請幾位同學度,視情況決定人數(shù)。
2、認識了生字詞,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
①認真聽,在你有疑問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記號。
②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3、討論交流,理清層次。
①(1)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散。
②(2-5)薛勤告誡陳蕃,不掃一室是掃不了天下的。
③(6)陳蕃的感悟。
(梳理課文順序,以學生回答問題的內(nèi)容為契機,相機進行。)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
1、自己再小聲讀讀書,你認為陳蕃是個怎樣的人?并談出你這樣認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計學生會談到“勤奮好學”“志存高遠”“懶散”……,引導學生將課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內(nèi)容盡數(shù)找出)
2、相機出示句子:薛勤一進書房,著實嚇了一跳。
薛勤一進書房,嚇了一跳。
(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陳蕃書房的骯臟,體會出他的懶散、不拘小節(jié),同時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
3、你認為陳蕃這樣對嗎?可他卻怎么認為?指導學生體會“理直氣壯”“得意”,試著讀出這幾句話。
4、如果讓你勸勸他,你會怎樣說?拿起筆簡單列一列你發(fā)言的提綱。(將寫引入課堂,讀寫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悟理,在寫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們大家的觀點一致,薛勤也認為陳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樣勸誡的?指名生讀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
這句話什么意思?你能換種說法保持意思不變嗎?
7、如果你是陳蕃,你聽了薛勤這句話會想些什么,又會怎么做呢?在小組中交流一下。陳蕃到底是怎樣做的呢?找課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資料。
四、總結課文,提高認識。
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必須從小事一點一滴積累。那些課前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了,課桌、位洞臟點不要緊;考上清華大學是大事,平日的學習是小事……的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還認為小事可以不計嗎?
五、布置作業(yè):
1、仔細讀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陳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寫一寫,在下次語文綜合實踐時交流。
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平凡小事)(轟轟烈烈的偉業(yè))
陳蕃不掃只掃
↑(告誡)從小事做起
薛勤不掃更不能掃
延伸閱讀
《“掃一室”與“掃天下”》《井底之蛙》《“三顆紐扣”的故事》
一、周學習內(nèi)容:學習課文《“掃一室”與“掃天下”》、《井底之蛙》和《“三顆紐扣”的故事》
二、本周學習重難點:
1.生字:一類字28個、二類字18個。
2.積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悟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模仿老師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jié)奏。
●積累名言警句,再來背背。
3.作文:任選一題,編故事:小水滴與大海、放大鏡與顯微鏡、陳蕃和我
三、周學科融合:1、結合有關歷史資料;2、對照課文,注意朗讀古文的語調(diào),領悟寓意。
四、周學情分析:學生對于大與小只是直觀表面的認識,通過三篇課文地學習要讓他們明白大與小之間所蘊含的特別含義,從而受到啟發(fā)教育。
“掃一室”與“掃天下”授課時間:周﹍﹍
整體設計
個性設計
教
材
分析
《“掃一室”與“掃天下”》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書房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學法
教師導法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
學生學法
讀課文,將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
●細讀課文,理清層次,交流討論,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通過學習,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受到“任何遠大的目標都要從小事著手”的教育。
2.積累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感悟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生字目標:訪亂糟骯
濁蜘蛛轟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說說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指名分段,理清思路。
2.細讀感悟點:
●你認為陳蕃是個怎樣的人?你認為陳蕃的做法對嗎?可他卻怎么認為?
●薛勤也認為陳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樣勸誡的?
●如果你是陳蕃,你聽了薛勤勸告的話會想些什么,又會怎么做呢?陳蕃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3.能力訓練點:
●理清層次,概括段意。
●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拓展延伸點:
出示名言警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平凡小事)(轟轟烈烈的偉業(yè))
陳蕃不掃只掃
↑(告誡)從小事做起
薛勤不掃更不能掃
課后反思
井底之蛙授課時間:周﹍﹍
整體設計
個性設計
教
材
分析
《井底之蛙》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滿的人。課文內(nèi)容比較簡單,但語言介于古文和白話文之間,而且蘊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教材。
學法
教師導法
重點引導對文言文的朗讀和理解
學生學法
讀中感悟、討論交流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的“渺小”。
●體會故事用來諷刺那些自大的人,懂得謙虛的道理。。
2.積累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模仿老師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jié)奏。
3.生字目標:倦倚邀跨邁
絆澇旱湯渺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閱讀當中發(fā)現(xiàn)哪些字詞容易出錯?來提醒提醒大家
●你了解青蛙和海鱉之間在談論什么?
2.細讀感悟點:
●青蛙生活在井底有什么快樂之處?用“_______”畫出。
●海鱉生活在大海快樂何在?用“”畫出
●指導讀朗讀古文,領悟寓意。
●對照井蛙與海鱉的快樂,說說井蛙為什么瞠止結舌?
●井蛙覺得自己渺小的原因是什么?
3.能力訓練點:
●模仿老師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jié)奏,領悟寓意。
4.拓展延伸點:
●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你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有類似于井蛙一樣的人嗎?舉例說說。
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淺井之蛙-----獨占水井-----小快樂
東海之鱉-----海無邊無際----大快樂
課后反思
“三顆紐扣”的故事授課時間:周﹍﹍
整體設計
個性設計
教
材
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意大利通話。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道理巧妙的揭示了出來。
學法
教師導法
自讀自悟以演代講
學生學法
自學交流表演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jié)?!裢ㄟ^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2.積累目標:●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按故事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生字目標:紐租擱膝
拒仆袍娶挪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
●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2.細讀感悟點:
●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jié)呢?
●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fā)展順序和故事情節(jié)。
●你認為課文中哪句話最發(fā)人深省?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fā)?
3.能力訓練點:
●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
●理清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jié)。
4.拓展延伸點: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說說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三顆紐扣”的故事
自做木房外地謀生
“三顆紐扣”幫助他人來者不拒。
國王受啟棄位助人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天游峰的掃路人
一、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問句,通過朗讀訓練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掃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難點: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四、教學過程:
師述:上節(jié)課我們朗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并給課文分了段,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
(一)全班齊聲朗讀全文,要求讀得響亮整齊、有感情。
(二)本節(jié)課解決兩個問題:
1、出示第一個問題,找出課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這些句子在描寫的特點。補充學習第一自然段,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天游峰高而險,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長城一樣,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之說)。
板書:
天游峰;九百多級游客重而卻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個問題:你覺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學習外貌的語句:找出讀一讀,你覺得老人是怎樣的人?(樸實、健康)
(2)學習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重點理解悠然一詞
(3)學習體會語文的語句:不得
按說
30年后,我們
板書:
掃跑人:每天一級級掃上山輕松自在
掃下山自信豁達
外貌:
神態(tài):
動作:
語言:
補充學習: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老人崇敬之情從內(nèi)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1、指導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天游峰的掃路人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情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悟人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短煊畏宓膾呗啡恕氛沁_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這篇散文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zhì)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現(xiàn)了我對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的贊美。
課文通過形象的比喻,具體的數(shù)據(jù),側(cè)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與“險”表現(xiàn)出來,反襯掃路老人的特點。此外,還通過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現(xiàn)掃路老人的性格。課文語言優(yōu)雅樸素,富含哲理。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但我們農(nóng)村學生對天游峰險峻的特點沒有形象的了解,對掃路人的艱辛也沒有切身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因為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人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鑒,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教學難點
六年級小學生人生經(jīng)驗不足,對人的思想心態(tài)理解不深,在理解掃路老人的話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確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采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老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特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白灾鲗W習因勢利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我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小組交流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與探究,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六、說教學流程
共由復習導入——明確任務——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讀寫結合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一)復習導入
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朗讀,通過學習,對天游峰的掃路人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他們溫故知新,為學習本節(jié)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并且自然過渡到明確任務環(huán)節(jié)。
(二)明確任務
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nèi)容?,F(xiàn)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jié)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后小組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由于處在農(nóng)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通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為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并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我估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會填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熱情好客、樸實、健康、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等內(nèi)容。對于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只要能從文中找出句子,談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讀下來,我都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贊揚。同時有機的進行整合并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與險;去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落實教學重點。
如填(樂觀)的掃路人,孩子們會展示朗讀這一段話——:“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彼f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我適時問:“老人累嗎?”
孩子們即時答出:“累。因為他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聯(lián)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級,而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怎么會不累呢?”
還有的學生會說:“不累。雖然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但他認為掃路當成是欣賞風景,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樂觀?!?br>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br>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讀完后,我這樣問:“天游峰高嗎?究竟有多高?”
學生回答:“天游峰有九百多級。”
我繼續(xù)引導:“是啊,九百多級,教學樓一樓的樓梯大約有20個臺階,那么就相當于45層樓那么高?!?br>
這時我出示天游峰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與險,反襯出老人的樂觀。
而后,我再引導學生朗讀老人質(zhì)樸的語言,在有感情地朗讀中,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發(fā)生共鳴。同時還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語言描寫,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表達方法。
……
(四)整合提升
在班級展示完成以后,教學重、難點已經(jīng)落實。我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行整合,從整體上感知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周圍,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掃路人”;同時,也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學習掃路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
(五)品讀感悟讀寫結合
新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假如我們滿足于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假如這位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請你為他寫一份頒獎詞,頒獎詞要言簡意賅,字字有力,能感動別人?!睆亩龑W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八、說板書設計
(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掃路老人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xiàn)板書統(tǒng)領全課、簡潔、重點突出的特點,它貫穿全文,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一課時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讀通課文;2、學習字詞;3、一讀課文,了解天游峰的掃路人;4、品讀第二自然段,了解天游峰的高與險,學習側(cè)面描寫的方法。
導入學習還是要扣題而下,師生介紹天游峰,收獲一個感性的認識。齊讀課題,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
組織學生讀上一輪課文,檢查字詞的自學情況,這是常規(guī)做法。在這過程中,指導學生寫好“頗”、“褪”等字。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老人?然后師生一起來完成這一任務。
有學生根據(jù)第3自然段說,這是一位艱苦樸素的老人;有學生根據(jù)第7自然段說,這是一位勤勤懇懇的老人;有學生根據(jù)第10自然段說,這是一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老人;有學生根據(jù)第10自然段說,這是一位無私奉獻的老人;有學生根據(jù)第7自然段說,這是一位自強不息的老人。
唐凱亮根據(jù)第6自然段發(fā)表意見,這是一位自在悠閑的老人。我說:“是嗎?”他還演讀一番:“你看,老人不是自在悠閑嗎?”為了“打消他的囂張氣焰”,我發(fā)動大家一起來研讀課文。聯(lián)系第6自然段中的“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大家讀一讀第7自然段。學生讀起了“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我問:老人自在嗎?悠閑嗎?我再引導學生比較寫游客與老人的句子,圈出“可是”一詞,再細細地品味一番。實際情況是,我們班里的孩子當時似乎“腦筋轉(zhuǎn)得慢”了,于是我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來PK,讀游客們的表現(xiàn);等二人讀完之后,我再“強調(diào)”說“可是——”,學生們領悟了,這兒是把游客和掃路老人進行對比。我說:課文是怎么對比的呢?這兒的省略號是要說什么呢?學生做補充。我說,這兒運用的就是側(cè)面描寫,用游客反襯掃路老人的自強不息,毅力驚人,任勞任怨。我對唐凱亮說:“現(xiàn)在還能說掃路老人自在悠閑嗎?”他搖了搖頭。我說,但是為什么老人的神態(tài)是如此的自在悠閑呢?這需要我們“由表及里”地去思考,從他的神態(tài)看到他的內(nèi)心。這一句啟發(fā)了學生,有的說老人豁達開朗,有的說老人樂觀自信,有的說老人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品讀第二自然段,這個并不是問題,通過體會比喻句,學生能順利地體會到天游峰高與險的特點。我有意說,這一自然段有三句話,每一句都表現(xiàn)了天游峰的高與險。學生們都點頭,邵菲感覺到“有陷阱”,舉手說,第三句不是。我說:真的不是?她立即反映過來:“不,我說錯了,第三句也能表現(xiàn)天游峰的高與險。”我“不依不饒”:從哪里看出來的?她找出了“終于”一詞。我再引導學生再讀第7自然段,大家拿游客的表現(xiàn)來比較,深入地體會到了登上天游峰峰頂?shù)牟灰住?br> 讀過第2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寫天游峰呢?這與我們這篇寫人的文章有什么關系呢?有學生及時地發(fā)表看法,這也是側(cè)面描寫,為下文做了鋪墊。有學生說了,這兒寫天游峰越險,越能反襯出老人的自強不息、毅力驚人。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2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2”,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學研究表明:愉悅的情緒對學習有著明顯的優(yōu)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學習的興趣,給大腦帶來明晰的狀態(tài)。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讓蓮山課件輕松點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疲勞,集中學生的精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給學生一種和諧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愉悅美。
人們都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的開頭非常重要。在課堂導語的設計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投石激浪,往往瞬間就可勃發(fā)學生熱情,引人入勝。精妙的導語能夠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五彩繽紛的蓮山課件。
在執(zhí)教《天游峰的掃路人》這課時,開篇就布設疑陣:同學們?nèi)ミ^武夷山嗎?哪里有一處景色極秀麗的地方(板書;天游峰)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包攬?zhí)煊畏宓拿利愶L光。不過在一路的游覽中,我們還要和作者一起去認識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掃路人)而且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與這位老人成為朋友的。巧設懸念,為學生進一步體驗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個鋪墊作用,它強烈的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審美教學活動。
一節(jié)成功的閱讀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這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只有真正做到與作者同歡娛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語同己出。
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重視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在指導《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的朗讀時根據(jù)文章抒發(fā)的情感引導學生。情感低沉、纏綿柔緩采用個別讀,體會到節(jié)奏的陰柔美。激昂、熱烈的文字,采取集體誦讀,體會節(jié)奏的奔放美。。這樣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讀出掃路老人的精神之美。
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表達技巧,同時又體會到課文的情感美,享受到節(jié)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所描寫的景物融為一體所達到的一種藝術?!短煊畏宓膾呗啡恕氛n文的第7小節(jié)寫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不易及掃路老人打掃天游峰的艱辛。這時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物,結合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后,出示天游峰的插圖,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當時作者的內(nèi)心,從而更加突出掃路老人豁達開朗的性格特征。讓學生深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徑,以作者描繪的景物為緯,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飛翔。
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一個主持人的角色。問題的設計不僅關系到教學內(nèi)容的落實,更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個性的發(fā)展。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學習課文內(nèi)容,自主合作解決一些主要問題,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至于他是哪里人、他就一個人嗎、他的工資收入有多少等等,則放到課外,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語文,增長知識。
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不僅是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們不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要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為他們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其中,在討論老人累不累、環(huán)境美不美與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發(fā)表不同的觀點。例如,一個學生說:三十年后,我們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因為老人豁達開朗,加上天天堅持鍛煉,他的身體非常健康,再說,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另一個學生說:我認為喝不到。因為老人生活艱苦,加上他本來就瘦,可能營養(yǎng)不良,況且七十歲了,還要干這么重的體力活,他能吃得消嗎?
總之,語文教學是多方面因素有機的統(tǒng)一。蓮山課件教學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用不同形式來感染學生,讓課堂輕松一點,使學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天游峰的掃路人》集體備課教案
《天游峰的掃路人》集體備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今天我們學習15課,齊讀課題。檢查預習:
出示生字詞:游興未盡、頗有節(jié)奏、循聲、沏茶、自在悠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豁達開朗。
理解循聲、望而卻步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險。
1、課文寫的是天游峰的掃路人,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樣的山峰?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找到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體會一下。
(抓住關鍵字詞來感受天游峰的特點。)
出示:(第二節(jié)),指名朗讀。
(1)生交流。
九百多級,具體的數(shù)據(jù);(讀)(板書:高)
一根銀絲,形象的比喻;(板書:險)
師:一個形象的比喻一下子讓我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險。讀好這段話
(2)剛剛聽你讀,老師眼前真好象出現(xiàn)了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他在朗讀時注重了哪幾個詞?
(3)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出示第七節(jié))指名讀。
(1)生交流(九百多級、一千八百多級,具體的數(shù)據(jù);游人的反應,側(cè)面烘托)
(2)師:說的真好,老師相信讀的會更好。誰來?
(3)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來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圖片。(師:天游峰真真,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齊讀句子。
三、與掃路人對話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過渡:天游峰又高又險,而打掃它的卻是位(70歲的老人)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請同學們默讀三十二自然段,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劃出文中的相關詞句,在感觸最深的句子旁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
2、交流匯報。
(1)外貌:
文中有對老人外貌的描寫,你找到了嗎?誰來讀一讀。(出示句子)
生交流(精瘦:很瘦;褪色:樸實;黝黑,健康;慈善:慈愛;炯炯有神,有精神)
這是對老人的什么描寫?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他是一位(板書:樸實)的人.讓我們用心來感受這位老人。
齊讀句子。
(2)動作:引我進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濃茶。
文中還有對老人動作的描寫,在哪一段?(出示第4段)指名讀。
從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很熱情)
師:是的,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讓我們一起把老人的熱情讀出來。(齊讀)
(3)文中除了外貌、動作的描寫,還有對老人的什么描寫?(語言、神態(tài))
(出示第一次對話)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師:你覺得老人這樣整天掃臺階到底累不累?可他為什么說不累?
師:說的真好,正是對工作的這份熱愛,讓他忘卻了疲勞。正因為他的樂觀,所以他才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師:誰來試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地讀一讀
分角色對讀對話。
B搖搖頭,伸出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1)(出示第二次對話)讀句子,說體會
(2)這段話中老人離不開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實他真正離不開的是(大自然)他對自己現(xiàn)在的這種生活很滿意,所以他還離不開(自己的生活)我們說老人因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所以感到其樂無窮。
師:我們一起讀好這位老人的話。
c、(出示第3次對話)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
生說感受。(板書:樂觀)
師:30年后,老人多大歲數(shù)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交流:(因為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好,而且每天都鍛煉。老人很樂觀。他吃的是自己種的五谷雜糧,沒有污染。美麗的風景陶冶了他的心情,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tài),對世界充滿著熱情。)師:是呀,我們相信老人能活到100歲!同學們,齊讀12段,(課件出示12段)讓我們共同祝愿老人健康長壽。
四、結尾轉(zhuǎn)換,小結激情。
過渡:老人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1)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回到住地就沒有了嗎?誰能把這句改得更好?(學生交流)
(2)師:這笑聲也會珍藏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3)現(xiàn)在你能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一位天游峰的掃路人了嗎?(這是一位的老人)(這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
五、總結全課,提煉寫法:
1、既然是寫掃路人,為什么要突出寫天游峰的險峻呢?(體會反襯的寫法)
2、文章除了運用反襯的寫法,還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向讀者多角度地展現(xiàn)一位質(zhì)樸、自信、豁達開朗的掃路老人,讓我們牢牢記住這樣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平時的習作訓練中去。
六、處理生字:
出示生字。重點指導:夷褪帚
天游峰的掃路人 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教案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3、天游峰的掃路人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另外再認識4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
2、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天游峰的掃路人的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有關天游峰的圖片材料、課文的朗讀錄音等
教學時間:三課時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高、陡、險、美)(樂觀、開朗、豁達、自信、愛工作、勤鍛煉)
累不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仔細聽老師說一句話,“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你聽懂了什么意思?(板書: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圖片,再說說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詩句。
2、相信我們讀了課文后,一定會對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還要跟作者一起去認識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完課題),他一定也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齊讀課題再質(zhì)疑:你們想知道有關老人的哪些情況?讀了課題,你們有問題要提出來嗎?(學生自由提問)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問題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生字詞的音,讀通句子。
2、自己喜歡哪一段就多讀幾遍,準備讀給同學聽。
3、交流指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的理由,讓同學評議讀書情況,結合糾錯。
三、再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圈劃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讀不懂的句子或有疑問的句子準備質(zhì)疑。對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準備交流。
2、小組討論一下各自的問題,看看能否解決別人的問題,對小組討論后解決不了的問題準備質(zhì)疑。
3、交流:可以讀好句子,說理由;也可以質(zhì)疑提問或解答別人的問題,還可以談自己的理解,老師結合評議交流情況,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鼓勵并表揚會提問、肯動腦的學生。
四、作業(yè)
1、讓學生認準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錯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學。
2、學生描紅臨寫生字。
3、抄寫本課的生詞及好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生說說印象中的天游峰,談談對老人的印象。
二、讀講課文
1、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點和老人特點的句子來讀讀,讀出你的感受來。
2、交流讀句,說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結合進行評議,指導讀書并練習讀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聲迎了上去…………每天負責打掃登天游峰的石階?!钡诹匀欢?、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高、陡、險、美、樂觀、開朗、豁達、愛工作、勤鍛煉……)
3、老師有一個問題,你們能幫我解答嗎?老人掃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兩組:一組認為累,一組認為不累)
4、學生再讀課文,分別從課文中找出認為累或不累的理由來。
5、交流讀句,說出理由,讓人聽出累或不累。
6、評價學生讀書情況,鼓勵學生讀書要邊讀邊想,要讀出自己的理解來。
三、作業(yè)
1、摘抄描寫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寫天游峰特點的句子。
2、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讀了課文,你想對天游峰的掃路人說什么話?(學生自由發(fā)言)
二、讀講課文
1、作者最后對老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引讀作者的一句話)作者是不是在跟他開玩笑?
2、討論并說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讀作者的話,體會作者對老人的祝福。
3、你認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歲?為什么?再讀老人的話,體會老人的樂觀和自信。
4、學到這里,你對老人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感情?你還想對老人說些什么?
5、質(zhì)疑:現(xiàn)在你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嗎?(學生討論解決)
三、賞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挑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讀。
2、小組讀書,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組內(nèi)的同學聽。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yè)
1、用一句話寫出自己學了課文后最大的感受。
2、課外讀讀《守林人》。
資料提供者: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實錄——《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實錄之一
師:初次見面,可以很冒昧地問大家一個問題嗎?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司馬遷。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他雖然含冤入獄,卻是那樣的堅強,寫下了五十多萬字的巨著《史記》。
師:身殘志堅,值得敬重。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他駕駛著“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偉大了!
師:吃苦耐勞,勇攀高峰,一百個佩服!
生:我最佩服運動員桑蘭,她戰(zhàn)勝病魔,為國爭光,真是巾幗英雄!
師:這樣頑強的毅力,怎不讓人嘆服!
生:我欽佩的人是“飛人”劉翔,他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了百米跨欄的世界冠軍,為中國人爭了光,讓外國人不敢小看我們。
師:揚眉吐氣!壯我國威!誰敢不服氣!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貿(mào)公司做翻譯,能說三國語言。
師:將來超過你爸爸,說五國語言!
師:同學們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掃路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課題。)
(學生自讀課文。)
師:談談感受好嗎?
生:我覺得這位老人很了不起,怪不得作者會對他產(chǎn)生敬意呢!
師:從哪里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能找到根據(jù)嗎?
生:能!
師:說說看?
生:(讀)“我緊緊地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這說明“我”對掃路人很喜歡,30年后還要來看望他,說明他對老人已很有感情。
師:誰能體會到這種感情?讀讀看。
(一生讀。)
師:交情好像一般,感情還不夠深。哪個詞語最能體現(xiàn)“我”對掃路人的敬重之情?
生:“緊緊地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靠得越來越近
了。
師:兩顆心靠得越來越近了!你體會得多好呀!多深哪!愿意讀一下給大家聽聽嗎?
(一生自讀。)
師:給你這一讀,這回是“緊緊握住雙手”嘍!我覺得這句的“再”字你讀得挺重的,為什么?
生:“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師:對!一個“緊緊”,一個“再”字,確實表達了作者對掃路人的敬意!還有嗎?
生: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耙恢卑殡S”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師:那么到底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請大家默讀一下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自由讀書,思考梳理問題。)
師:誰來說說?
生:(讀)“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山。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币咽悄荷辛耍f明天快要黑了,掃路人卻要一級一級地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真是太累了,讓人敬佩!
生: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就連游客們都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就說明石階太長太高,還很危險,游客們都提心吊膽的,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這里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我覺得老人的勇敢令人敬佩!
生:我覺得老人之所以這樣默默無聞地掃路,給游客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他不圖什么獎勵,也不圖什么表揚,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
師:說得多好?。∫活w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掃路人!
生:偉大的掃路人!
生:令人驚嘆、讓人欽佩的掃路人!
生:頂天立地的掃路人!
(掌聲響起。)
師:好!頂天立地!這個詞用得好!在書中這個詞是寫——
生:天游峰的。
師:“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生:從字面上看,就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我覺得這是夸張,就是說天游峰很高,很有氣勢。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那為什么說是“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呢?”
生:我想這是因為掃路人的精神太偉大了,他的精神頂天立地!(熱烈的掌聲。)
生:他的品質(zhì)太高貴了,讓人敬仰!所以說他頂天立地!(掌聲再度響起。)
生:他的心靈太美好了,雖然年事已高,本該退休了,卻還在這樣為人們付出自己的辛勞。所以看著他,就像面對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樣。(熱烈的掌聲。)
師:精彩??!精彩!你們高水平的發(fā)言,同樣的頂天立地!好,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頂天立地的掃路人?!拔姨ь^望了望”,讀——
(學生深情地齊讀第7節(jié)。)
師:對于這一節(jié),誰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最后一句為什么說“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倒抽了一口氣”,就是說作者看到掃路人這樣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掃石階,感到很驚訝!很佩服!
師:他的解答你同意嗎?
生:我有點同意。
師:就是說還有點不滿意?
生:我覺得既然是表示作者的驚訝。那為什么不說我不禁驚訝起來了呢?
師:你又提出了一個更有價值的新問題!我請大家都來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我不禁驚訝極了”或“我不禁驚呆了呢?”行不行?
生:我覺得可以。因為意思都一樣嗎?而且又讀得通順。
生:我認為不能換。雖然意思是一樣,都是說作者很驚訝,但直接說出來了,反而沒有“倒抽了一口氣”給人的印象深。
師:為什么“倒抽了一口氣”印象就深?
生:因為“倒抽了一口氣”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掌聲響起?。?/p>
師: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fā)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下面,我們再回到前面的大問題,掃路人還有哪些品質(zhì)讓人敬佩?大家再找找看。
(學生自由快速地讀課文。)
生:(讀)“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崩先藢δ吧挠慰瓦@樣熱情,還為他沏茶,讓人佩服!
師:熱情待客,心地善良!好人!你有個字音沒讀準?!捌恪弊x第一聲,“qī”,不讀“qì”。來,讀一遍,全班一齊讀。“沏”是個生字,“徹底”的“徹”雙人旁換成“氵”就是“沏”。因為沏茶要用水來泡,所以就是“三點水”。能記住嗎?來,在書上寫一遍。
師:我發(fā)現(xiàn)這一節(jié)里有一句話和我們剛才學的“倒抽了一口氣”的表達方式一樣。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生:(讀)“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边@句話表面寫茶香,人喝了心里熱乎乎的,其實是寫老人的熱情像茶一樣讓人感到溫暖。
生:老人的熱情,老人的友誼就像茶一樣溫暖著作者,他把友誼和熱情傳到了作者的心里。
師: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好!就順著這個話題,大家再找找看,看文中還有沒有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生:(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弊髡甙烟煊畏宓摹半U”形象地寫了出來,它把石梯比作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風一吹就能斷掉了的銀絲,讓人似乎真能看到這樣一幅畫,看到了它的“險”。
師:誰能把這個?!半U”的畫面讀出來?
(指生試讀,齊讀。)
師:我倒有個問題了,既然是寫掃路人,作者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游峰的險?
生:天游峰是掃路人工作的地方,寫天游峰的險,就是突出了老人掃路的危險性。
生:若隨便在一個比較容易的地方打掃衛(wèi)生,可能也就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了。
師:這對我們寫文章有什么啟發(fā)?
生:看來寫一個人不一定都從正面直接來寫這個人,從側(cè)面來描寫這個人所在的環(huán)境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師:課文里有直接描寫老人的嗎?
生:(讀)“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游興未盡,……我循聲迎了上去,……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師:從哪里看出?
生:因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jīng)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師: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眾笑。)
生:不一定。
師: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
生: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為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fā)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掌聲。)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的。
生: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師: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師:來!我們繼續(xù)走近這位老人。
生:讀“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師:注意!“瘦削”(xuē)不是“瘦削”(xiāo),讀!再讀!是“炯”(jiǒng),讀!再讀!是(yǒu)“黝黑”,不是“yōu”,讀!再讀!
師:讀了這一段,你又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因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有神身體肯定很好。
師:你從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出了老人的健康,會讀書,會思考。
生: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因為書上說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生:這是一位勤勞的老人。因為面色黝黑,說明他長期在外風吹日曬,“瘦削”和前面的“精瘦”一樣,也說明他不停地勞動著。
師:誰來概括一下?
生:這是一位健康的、善良的、勤勞的老人。
師:能用上四個字的詞語嗎?
生:這是一位身體健康、勤勞善良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勤勞善良、神采奕奕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精神矍鑠的老人。(熱烈的掌聲。)
師:我很奇怪,對老人的兩次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要分開寫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生:第一次描寫是概括地寫,第二次寫得很詳細。
師:你說得沒錯!但為什么不放在一塊呢?
生:一口氣寫在一起太羅嗦了。
師:是嗎?
生:在一塊寫也不是羅嗦。因為兩段話加在一起字數(shù)也并不多。因為第一次寫的是穿的衣服之類的,后面是寫老人的臉和眼睛的。
師:穿著和五官不能放在一起寫?
生:也不是。
(學生面露難色,一時說不清楚。)
師: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剛才有同學說了,第一次主要寫了穿著,第二次卻很細致地描寫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臉色。那這兩次描寫的內(nèi)容能不能顛倒過來呢?再讀讀這兩段話。
(生自由讀第3節(jié)和第8節(jié)。)
生:因為第一次作者是無意中聽見“嘩嘩”的掃路聲被吸引過去的,他對老人只是初識,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所以這時候只能從衣服等方面對老人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
(掌聲響起。)
師:很有道理!接著說。
生:第二次,是因為老人和作者交談了很多,作者對老人每天掃一千八百多級石階很佩服,這時他是懷著很深的敬意來看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細。
(掌聲再度響起。)
師:噢,聽你精彩的解說,我算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這就叫會讀書!不但要看仔細,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三節(jié),看看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自由讀課文最后三節(jié)。)
生:我發(fā)現(xiàn)課文最后一句的寫法和前面“倒抽了一口氣”的寫法一樣,也很形象。
師:好!一起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p>
師:誰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笑聲怎么可能隨著我回到住地呢?這笑聲其實就是指老人的性格。
師:什么性格?
生: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
師:“自信”應該能夠理解吧,“豁達開朗”是什么意思?
生:“豁達”就是很大方吧?
師:有點靠近了。聯(lián)系整篇課文再想一想。
生:“豁達”應該是大度吧?
師:對!聯(lián)系老人說一說。
生:老人在那么危險的石階上掃路,工作量那么大,那么累,已經(jīng)退休了,可他一點都不在乎,不去計較。
生:“豁達開朗”就是樂觀。這么險,這么苦,他都不抱怨,默默地奉獻著,而且說自己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還有花鳥作伴,自己舍不得走。沒有樂觀的精神,誰會這么做呢?(掌聲響起。)
師:精彩呀!還能從文中的哪句話里看出老人的豁達樂觀?
生:(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彼f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明明已經(jīng)很累很辛苦了,他卻這樣輕輕松松,自在悠閑,像游山玩水一樣。說明他對工作很滿意,很快樂,很樂觀。
師:正因為老人有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zhì)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板書。)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好嗎?
(生寫感受。)
師:咱們來交流一下。
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弊x了《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生: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好好工作。
生:學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話:對于一個不滿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來之,則安之!
生:自信快樂生活,踏踏實實做人。
生:樂觀一些,生活永遠都會對你微笑!
3.《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
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或查字典,或?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書上作批注.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么.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讀文,深入感悟
1.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讀那本書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從哪些詞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抓住首先、然后、最后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感悟.)從這一遍又一遍地讀,你們感受到什么?
3.聯(lián)系實際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說一說.
4.默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書比作一位朋友,還比作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比?這樣比的好處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積累運用,升華認識
1.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與伙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說說如果有一本書陪伴你去旅游,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1.讀一讀閱讀鏈接《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2.向大家介紹你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并說說你喜愛它的原因.
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7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課后小練筆.
《走遍天下書為侶》
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
3、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或查字典,或?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書上作批注。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么。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臺灣蝴蝶甲天下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是從哪些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繁、殖、蛾、鳳、擬、輝、幽、乍。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學難點:
深刻感受臺灣蝴蝶的美和奇,增強保護自然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2、細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3、知道臺灣蝴蝶的特點,感受臺灣蝴蝶的美和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解題激趣。出示課題,理解甲天下。甲:居第一位。臺灣蝴蝶居天下第一位,這是為什么?
2、自學課文。
(1)讀課文,所說你對臺灣蝴蝶的印象。
(2)自學生字,注意聲旁的讀音。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綠草如茵、繁殖、珍品、燦爛奪目、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古木參天、遷徙、贊不絕口。
3、檢查自學情況。
二、再讀課文。
1、課文寫臺灣蝴蝶的特點,安排了哪幾方面的材料?
2、討論小結:品種多,繁殖期,活動區(qū)。
三、細讀課文。
1、自讀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寫了幾種蝴蝶?
2、自選一種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點?
3、多媒體展示圖片。(校園網(wǎng)中資料查詢不到)
4、朗讀課文。
四、拓展練習。
1、從課件中選擇一種蝴蝶介紹一下。
2、指名說,評議。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臺灣蝴蝶的資料。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細讀第三段,感受臺灣蝴蝶的美和奇。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綠草如茵、珍品、五彩繽紛、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古木參天、鳥語花香、遷徙、贊不絕口、環(huán)境清幽
2、朗讀一、二段。
二、細讀3、4、5自然段。
1、自讀3、4自然段。(感受。)
2、說說這兩段主要講什么?(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
3、錄像,感受群蝶飛舞的壯觀。
4、朗讀背誦。
三、課外延伸。
1、關于臺灣蝴蝶,你知道的課外知識還有哪些?師生交流,學生為主,教師適當補充。
臺灣蝴蝶種類有400種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為名貴的有大紅紋鳳蝶、蛇頭蝶、紅邊小灰蝶、寬尾鳳蝶、皇蛾陰陽蝶、蘭嶼黃裙蝶等等。臺灣蝴蝶的活動區(qū)域,主要在南投縣的埔里、霧社及阿里的山林地帶。在屏東縣還發(fā)現(xiàn)了9處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萬五光十色的蝴蝶云集在蝴蝶谷里過冬。在臺灣蝴蝶的活動地區(qū),有不少人專以捕蝶為業(yè)。有的做成蝴蝶畫,有的制成蝴蝶標本,這些蝴蝶產(chǎn)品,都深為人們歡迎。
春天來了,百花爭艷,百鳥爭鳴。藍天白云下,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綻開的花蕊上飛來飛去。春,變得更加嫵媚動人。蝴蝶因其斑斕的色彩和花紋,特別受到人們鐘愛。
中國是世界上產(chǎn)蝴蝶很多的國家,據(jù)估計蝶的種類有1300多種。而臺灣又是我國蝴蝶種類最多的省份,大約有400多種,每年出產(chǎn)蝴蝶幾千萬只,因此人們稱臺灣是蝴蝶王國。
臺灣蝴蝶,有的深藏高山,如世界稀有的大型蝶類寬尾鳳蝶:有的潛居森林,如珍貴的波紅水灰蝶:也有的舞于平原,如喜歡成群結隊蹁躚河岸溪旁的薄黃蝶。臺灣在春
夏秋三季百花盛開的時候蝴蝶最多,這大概是花邀蝶,蝶戀花的緣故。到了冬季,蝴蝶大多會集于山谷里。比如高雄美濃鎮(zhèn)的山谷里,每年大約有數(shù)百萬只的蝴蝶聚集在那里,當人們走進山谷時,它們就會飛舞起來,把行人團團圍住,形成l了當?shù)匾环N奇特的景觀。每年,許多外地來臺的旅客,都會特意到那里去觀賞這大自然美麗奇觀。
其實,不僅美濃鎮(zhèn)的山谷,現(xiàn)在臺灣已發(fā)現(xiàn)10多個這樣大型的蝴蝶谷,如臺北巴卡拉公路的大屯蝴蝶走廊和三峽雙溪的彩蝶谷,高雄的黃蝶翠谷和六龜彩蝶谷,還有屏東的紫蝶谷等等。
在品類繁多的蝴蝶中,最漂亮的要算鳳蝶了。鳳蝶有一對又大又鮮艷的粉翅,粉翅的顏色有紅、黃、青、白、黑等,構成各種美麗的花紋。鳳蝶的雙翅在陽光下還可以閃閃發(fā)光呢!鳳蝶不僅漂亮,舞姿也十分飄逸輕靈,花叢中,小溪旁,它三五只相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陽光下追逐飛舞,與紅花碧水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絢麗的畫圖,逗人喜愛。鳳蝶在別的地方十分罕見,但在臺灣卻并不稀罕。有一種青斑鳳蝶,在許多國家已瀕臨絕種,甚至被稱作天然紀念物,嚴禁捕捉,但在臺灣卻比比皆是,到處都能見到它的舞姿。
臺灣鳳蝶有很多品種,金鳳蝶是其中最為漂亮的。金鳳蝶主要產(chǎn)于蘭嶼,它的雙翅呈金黃色,就像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黃金,在陽光下放出眩目的光彩,被人稱為鳳蝶中的珍品。在臺灣,還曾發(fā)現(xiàn)過變種鳳蝶。據(jù)說,這種變種鳳蝶,在全世界只出現(xiàn)過10只,極為珍貴。這只變種鳳蝶,是當時臺灣著名的蝶類專家陳維壽先生發(fā)現(xiàn)的。學術界就把它命名為維壽鳳蝶。陳維壽還發(fā)現(xiàn)過一種雌雄同體的鳳蝶,有趣的是它的雙翅可以明顯區(qū)分出雌蝶與雄蝶的不同形態(tài),蝶體不像天生的,倒像是一位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出來的。學術界認為,這只蝴蝶價值連城,是蝶類中的無價之寶。
臺灣蝴蝶品種多,數(shù)量大,每年捕捉的蝴蝶達4000萬只之多,是世界捕蝶量最大的地區(qū)。為了觀賞和研究蝴蝶,臺灣民間建有賞蝶學會,不時舉辦研究蝴蝶的學術報告,交流研究蝴蝶情況,借以提高人們對蝴蝶的觀賞力。很多人把各種蝴蝶制作成標本,或繪成各種蝴蝶畫,成為非常精致的藝術品。臺灣還以制造蝴蝶標本和蝴蝶工藝品聞名于世。南投縣的埔里鎮(zhèn)是一個以采集和生產(chǎn)蝴蝶藝術品而聞名全球的蝴蝶鎮(zhèn),是全島著名的蝴蝶制造中心,每年制作蝴蝶標本達500多萬只,銷售世界各地,成為世界蝴蝶標本供應中心。不少人會擔心地問,每年大量捕捉蝴蝶,臺灣的蝴蝶會不會滅絕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為蝶類,尤其是珍貴的鳳蝶,其幼蟲喜歡生息在桔、柚之類植物的葉子上。而臺灣盛產(chǎn)桔、柚,這給蝴蝶的生長帶來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再加上臺灣地處亞熱帶與熱帶,蝴蝶每年可繁殖四至五代,而在其他地方,蝴蝶只產(chǎn)三代。所以只要保護好蝴蝶過冬,臺灣的蝴蝶就會永遠捕捉不完。
四、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
板書設計:
臺灣蝴蝶甲天下
品種繁多、 奇特
繁殖期200萬只 群蝶飛舞
活動區(qū)域10處 蝴蝶谷
3《走遍天下書為侶》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3《走遍天下書為侶》》,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走遍天下書為侶》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5.讓每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學習重點: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xù)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難點: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學習準備: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字詞和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帶書旅游的理由。(在書中批批畫畫,寫下自己的感受)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抽查情況)
1、小組內(nèi)學習展示。
(1)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等詞語;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了每課一練中的一些題目等。
2、抽查生字的讀、說或?qū)懙那闆r。(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深入品讀文本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讀了這一句話,我體會到就是讀同一本書,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我從“總能”和“不管”體會到的。
B、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
讀了這句我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歡讀書,就是同一本書,他也是百讀不厭。我從“一遍又一遍”體會到的。
C、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讀了這句我體會到作者很喜歡書,因為他把書當作了朋友一樣,當作了人似的,讀書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說話一樣。而且書也是想讀就隨時能讀的。我是從“就是”和“隨時想去就去”體會到的。
3、朗讀能力展示。
生1:“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要讀出感嘆與驚奇的語氣。
生2: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薄笆堑模以敢庾x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有什么關系呢?……棄家而去吧?”要讀出作者堅決、肯定的語氣。
(三)創(chuàng)作性展示
1.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感受;
3.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段話。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四、知識拓展延伸
展示課前自主收集的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jù),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悟
(1)假設
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設來貫穿全文,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一步步表明觀點說明方法。開始作者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然后又進一步假設別人感嘆,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讀上一百遍,讀到能背誦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最后假設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復地讀書,如有人為伴。在假設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與人交流,把自己對書的獨特情感以及自己在書中體會到的樂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2)設問
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毫不猶豫地回答直接顯示了自己對書的情有獨鐘。
(3)反問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連續(xù)兩個有理有力的反問讓你不得不點頭稱是,朋友越見越親,家越回越依賴,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我們情感更深一層,書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4)比喻
作者還運用了許多生動貼切的比喻,把自己愛書的情感表達得更形象。
作者把書比喻為家。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作者把書和家相比,表示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另外,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了喜愛之情,還說了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作者將書比喻為朋友。朋友,是你孤單寂寞時的陪伴,是你傷心難過時的安慰。朋友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把書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珍愛。
朋友間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卻不會生厭,反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作者以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而又巧妙地說明了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作者還將書比喻為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肮实亍?,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由前面的“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現(xiàn)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一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2.我會讀(在領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三)創(chuàng)作性展示
1.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感受;
2.展示仿寫的句子: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也________。
3.展示自創(chuàng)詩歌等。
4.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讀書的名言及名人愛書的故事。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可與成果展示結合)
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愛書的這種情感?
四、知識拓展延伸
1.閱讀《神奇的書》體會書的神奇體現(xiàn)在哪,并體會作者的寫法。
2.完成課后小練筆。(假如你獨自旅行,你會帶上什么東西呢?仿照課文,寫一寫你自己的想法。)
走遍天下書為侶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遍天下書為侶”,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讀書故事 習讀書方法──《走遍天下書為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作者:佚名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學習重點】
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xù)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難點】
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學習準備】
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板書課題)
二、釋題明意
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質(zhì)疑課題。(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3、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4、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5、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作者選擇以書為侶的原因,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所得,討論自己疑惑的問題,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讀文交流,體會作者情感
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說明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注意評價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