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8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復習學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復習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2.感知課文內容,懂得關愛和敬重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3.學會從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一、自主學習
1.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余秋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來在國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書的主調是憑借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
2.檢查預習情況
稀罕噩耗焦灼伎倆顛沛吊唁文縐縐
輕蔑琢磨長途涉窮愁倒生死福
二.理解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2)說說你對信客這種職業(yè)的印象是什么?你從哪些地方獲得了這種印象?
(3)你喜歡這個信客嗎?喜歡他的什么?從那里體現(xiàn)出來?
三.合作釋疑
1.作者在寫信客之前為什么先寫一個老信客?
2.作者重點寫了信客哪些事跡?為什么?
四.情感教育(聯(lián)系實際,體驗反思)
1、現(xiàn)在我們回頭來看題目“信客”的“信”不僅是送信而且是誠信?,F(xiàn)代社會,經(jīng)常有人為了利欲而放棄了誠信,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2、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像信客一樣默默奉獻著而又處在社會下層的平凡人?請舉一兩例,并談一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五.課內精讀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總是人頭濟濟。多數(shù)都不是來收發(fā)信、物的,只是來看個熱鬧,看看各家的出門人出息如何,帶來了什么稀罕物品。農(nóng)民的眼光里,有羨慕,有嫉妒;比較得多了,也有輕蔑,有嘲笑。這些眼神,是中國農(nóng)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終于有婦女來給信客說悄悄話:“關照他,往后帶東西幾次并一次,不要雞零狗碎的?!薄澳憬o他說說,那些貨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個女人家,來強盜來賊怎么辦……”信客沉穩(wěn)地點點頭,他看得太多,對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nóng)村神經(jīng)系統(tǒng),他是最敏感的神經(jīng)末梢。
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突然得了一場急病死了,這樣的事在那樣的年月經(jīng)常發(fā)生。信客在都市同鄉(xiāng)那里聽到這個消息,就會匆匆趕去,代表家屬鄉(xiāng)親料理后事、收拾遺物?;氐洁l(xiāng)間,他就夾上一把黑傘,傘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鄉(xiāng)間報死訊的人都以倒夾黑傘為標記,鄉(xiāng)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個人客死他鄉(xiāng)。來到死者家里,信客滿臉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語氣把噩耗通報??蓱z的家屬會號啕大哭,會猝然昏厥,他都不能離開,幫著安慰張羅。更會有一些農(nóng)婦聽了死訊一時性起,咬牙切齒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連帶也憎恨信客,把他當做了死神冤鬼,大聲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順眼、連聲諾諾。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遺物送去,這件事情更有危難。農(nóng)村婦女會把這堆簡陋的遺物當做丈夫生命的代價,幾乎沒有一個相信只有這一點點。紅紅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劍,信客渾身不自在,真像做錯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聲地匯報在上海處置后事的情況,農(nóng)村婦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會,提出的詰問每每使他無從回答。
1.人們喜歡齊集信客家中,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2.你怎樣理解那些婦女對信客說“悄悄話”
3.你怎樣理解信客就是他們“最敏感的神經(jīng)末梢”?
4.選文中重點寫了信客的什么事跡?為什么這樣安排?
5.信客只管通報消息就行了,為何還要一路上很久地考慮如何措辭?
六.拓展遷移
莫高窟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茨呖?,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前呼后擁向我們走來,每個藝術家又牽連著喧鬧的背景。在這里舉行著橫跨千年的游行。
色流猛地一下渦游卷涌,當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間能有的色彩都噴射出來,但又噴得一點兒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納入細密。流利的線條,幻化為壯麗無比的交響樂章。這里不再僅僅是初春的氣溫,而已是春風浩蕩,萬物蘇醒,人們的每一縷筋肉都想跳騰。這里連禽鳥都在歌舞,連繁花都裹卷成圖案,為這個天地歡呼。這里的雕塑都有脈搏和呼吸,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嬌嗔。這里的每一個場面,都非雙眼能夠看盡。而每一個角落,都夠你流連長久。這里沒有重復,真正的歡樂從不重復。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這里什么也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到別的洞窟還能思忖片刻,而這里,一進入就讓你燥熱,讓你失態(tài),讓你只想雙足騰空。
6.下面的理解,不符合“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一句含義的一項是()
A.看莫高窟,仿佛聽見了千年歷史車輪的隆隆聲。
B.看莫高窟,強烈感受著中華民族藝術的恒久魅力。
C.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獵獵,煙塵滾滾的古戰(zhàn)場。
D.看莫高窟,強烈感受著力與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藝術的洪流中。
7.“喧鬧”意在強調()
A.藝術創(chuàng)作背景的生動B.藝術創(chuàng)作背景的復雜
C.藝術創(chuàng)作背景的豐富D.藝術創(chuàng)作背景的多樣
8.根據(jù)第二段的內容,概括出唐代洞窟藝術創(chuàng)作的三個特點。
9.寫出你對“這里什么也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一句含義的理解。
10.以“粉筆”或“煤”為題,寫一段文字,注意要有一定的哲理意義,并用上擬人修辭格。
答案:
二.(1)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2)明確:苦:工作勞苦,終年跋涉;生活貧苦,收入微?。恍撵`痛苦,蒙受懷疑、欺凌、憎恨。(3)(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潔身自好、恪盡職守、善良厚道、通達事理)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xiāng)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有才干: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三、1.明確:先寫老信客,意在說明信客的兩個特點:一是路途艱苦一是強調信客信的職業(yè)道德。老信客既用自己的經(jīng)歷給年輕信客以指點,又用自己的教訓警醒年輕信客,使這些年輕信客迅速成長。2.重點寫了兩個:一是謀生者客死他鄉(xiāng),信客充當代理人。一是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這些突出說明了信客職業(yè)兇險但卻仁義待人,任勞任怨,寬以待人等優(yōu)秀品質。
四、1.略2。那些不為名利,安心干好本職工作的人都是。 對待他們我們要尊重、理解。例如:馬路上維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協(xié)管員,因為他們不是正式的交警,很多人都不聽他們的,甚至還會嘲笑侮罵他們,但他們依舊盡心盡責地守在崗位上,不停地揮舞旗子,吹著口哨,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再例如:清潔工,他們的工作又臟又累,待遇也不高,但他們工作的時候多專注呀,馬路上任何一張小紙片,任何一塊污跡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用自己的辛勞換來了整個城市的衛(wèi)生。
五課內精讀1.使人切實感受到農(nóng)村人們渴盼了解來自外面世界各方消息,增長見識的心情,可見信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2.表明信客受到婦女們的完全信任,是她們依靠的人。
3.因為他傳遞的來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關系到家家戶戶的起落沉浮,會立刻引起震動,所以說,他就是他們最敏感的神經(jīng)末梢。
4.重點寫了信客報喪送遺物等活動 因為,這類事件反映信客的遭逢,最有代表性,能很好地體現(xiàn)信客忠厚、誠實,待人謙和的品格,以及寬容、忍辱負重的精神境界。
5.突出了信客真誠、善良,能夠寬容理解他人,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
拓展遷移
6.C7.A
8.(1)色彩絢麗(2)線條流利(3)形象生動(4)神態(tài)逼真(5)場面宏偉(任選三個)
9.唐代洞窟藝術的主題是表現(xiàn)人的活力。
10.示例:粉筆——握在教師手中,它奮不顧身,為教育事業(yè)獻出短暫生命;拿在裁縫指間,它自告奮勇,磨損自己,畫出優(yōu)美線條。粉筆敢于挺身而出,從不索取。煤——不怕引火燒身,它燃盡一生,給予光和熱;不怕孤獨寂寞,它默默無聞,躲在墻角一隅。煤,黑色的身軀,給人深刻的啟示,奉獻一切,默默無聞,不爭功,不圖名。
擴展閱讀
八年級上冊《信客》教案
八年級上冊《信客》教案
預設目標:
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具與學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預案與教學改進:
教學預案
教學改進與隨記
一、導入
現(xiàn)在通訊事業(yè)發(fā)達了,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使我們的溝通方
便多了,但是傳統(tǒng)的書信聯(lián)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
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xù)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
有什么印象呢?
二、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
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
《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
《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
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三、新授
1.自由朗讀課文,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
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
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恪盡職守有才干
3.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分別體現(xiàn)了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xiāng)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四、感悟討論
信客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寫),自己卻落得遭人誤解,
窮愁潦倒,按現(xiàn)代某些價值觀衡量,似乎很不劃算。是不是當時的人
們都在想著做信客?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信客?
板書設計:信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教學后的感悟與反思:
八年級語文上冊《愛蓮說》復習學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八年級語文上冊《愛蓮說》復習學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上冊《愛蓮說》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背誦全文,并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yǎng)“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學習重點】
1、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2、“蓮”美麗的形象,優(yōu)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學習難點】
1、理解文章的主旨2、托物言志的手法
【資料鏈接】
蓮花是一種姿態(tài)優(yōu)美、品性高潔的花,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它很早就出現(xiàn)在文人的筆下。如屈原的“制芰(jì)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蘇軾的“荷盡已無遮雨蓋”。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贊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本文就是一篇贊美蓮的品質佳作,從而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
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寫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潑。
【學習過程】
一、自學檢測:(教師寄語:細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相信自己一定行?。?br>
1、背誦課文,注意技巧及感情!
2、注音檢測:
蕃()頤()濯()淤()漣()
蔓()褻()噫()鮮()有聞
3、結合課下注釋及有關工具書,理解文言詞匯,并疏通課文。
4、詞匯檢測:
①可愛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濯清漣而不妖()④香遠益清()
⑤亭亭凈植()⑥不可褻玩焉()
⑦花之隱逸者也()⑧鮮有聞()
⑨宜乎眾矣()
5、翻譯檢測:
①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二、合作釋疑:(教師寄語:兩種思想相碰撞,就會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br>
1.請找出文中直接描寫蓮花外部特征及內在氣質的句子,并分析每一特征分別表現(xiàn)了蓮花哪些美好品質?
2、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是僅僅寫蓮花嗎?這種寫作手法叫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3、課文主要是寫蓮花,但在文中為什么又分別提到了菊花和牡丹,這又是什么寫作手法?
分別有什么寓意?
三、質疑交流
學習貴在疑問,請問大家在本課學習中還有哪些疑問,大家一起來解決!
四、遷移延伸
1、學了《愛蓮說》這篇文章,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花木,不知大家喜歡什么花,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并說出為什么獨愛這種?(可以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lián)系;第二,要有新意。)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正之風,我們作為中學生該怎么對待這些問題呢?
五、同步達標(中考試題節(jié)選)
1、《愛蓮說》一文中寫蓮花品質的名句是
2、《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
3、《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tài),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本文運用寫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6、這篇文章寫法上一個突出特點是:
7、積累一句有關蓮的詩句:
答案:
同步達標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3.亭亭凈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5、托物言志、蓮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6、托物言志對比,反襯的手法
7、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復習學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復習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征,體會真摯感人的語言。
2.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動作描寫。
3.體會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情誼。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拂()曉瓦礫()地窖()
鞠()躬顫()巍巍更()夫
2.解釋詞語
拂曉:珍藏:屏障:
肅立:永垂不朽:精疲力竭:
名副其實:顫巍?。好C穆:
二、自主探究
1、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你能找出記敘的六要素嗎?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紅軍戰(zhàn)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經(jīng)過),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結果)。
2、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這篇通訊寫了一位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的老婦人,冒著生命危險掩埋烈士的動人事跡,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一)找出精彩描寫,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2.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語句,體味文章意蘊美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jīng)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三)探究思考藝術美
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chǎn)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zhàn)斗?!保ā断灎T》)
紅軍戰(zhàn)士們“小聲地談論著”。請展開想像,寫一段他們的對話,不少于150字。
五、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zhàn)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断灎T》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yōu)榧t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六、達標檢測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問題。
①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②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④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老婦人就取出火柴來,很耐心地再把蠟燭點燃。
1、(1)第一段中的“還”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處?
2、作者為什么要對那支大蠟燭的來歷進行補充?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兩次寫到老婦人育乞西的黑色圍巾,有什么用意?
4、試從選文中找出表現(xiàn)老婦人虔誠的態(tài)度和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深厚感情的詞語。
答案、1、(1)不多余?!斑€”字突出德軍炮擊時間長,老婦人的處境十分危險。(2)“揣”字寫出了老婦人對大蠟燭十分珍惜的情態(tài)。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xiàn)了老婦人獻給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圍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的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示例:耐心地、兩臂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