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比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7線段的比。
§4.1.2線段的比(二)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知道比例線段的概念.2.熟記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并能進行證明和運用.
(二)能力訓練要求
1.通過變化的魚來推導成比例線段,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通過例題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認識變化的魚,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并通過有趣的圖形,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1、成比例線段的定義.2、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及運用.
●教學難點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及運用.
●教學過程
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1、回憶小學時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①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與b的比值和c與d的比值相等,那么或a∶b=c∶d,這時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a,b,c,d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內(nèi)項.即a、d為外項,c、b為內(nèi)項.
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為: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用式子表示就是:如果(b,d都不為0),那么ad=bc.
引入: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條線段的比,本節(jié)課就來研究比例線段.
Ⅱ.新課講解
1.成比例線段的定義
模仿比例的概念,引入一個正方形的具體例子,給出怎樣的四條線段叫做成比例線段?
四條線段a,b,c,d中,如果a與b的比等于c與d的比,即,那么這四條線段a,b,c,d叫做成比例線段,簡稱比例線段(proportionalsegments).
2.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如果a,b,c,d四個數(shù)滿足,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說明:若,則有ad=bc.
3.線段的比和比例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①線段的比是指兩條線段之間的比的關系,比例線段是指四條線段間的關系.
②若兩條線段的比等于另兩條線段的比,則這四條線段叫做成比例線段.
③線段的比有順序性,四條線段成比例也有順序性.如是線段a、b、c、d成比例,而不是線段a、c、b、d成比例.
4.例題
圖4-5
(1)如圖,已知=3,求和;
(2)如果=k(k為常數(shù)),那么成立嗎?為什么?
5.想一想
(1)如果,那么成立嗎?為什么?
(2)如果,那么成立嗎?為什么?
(3)如果,那么成立嗎?為什么.
(4)如果=…=(b+d+…+n≠0),那么成立嗎?為什么.
Ⅲ.課堂練習
1.已知=3,求和,=成立嗎?
2.已知==2,求(b+d+f≠0)
Ⅳ.課時小結
1.熟記成比例線段的定義.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并能靈活運用.
Ⅴ.課后作業(yè)
習題4.2P1071、2
Ⅵ.活動與探究
1.已知:==2(b+d+f≠0)求:(1);(2);
(3);(4).
2.已知a∶b∶c=4∶3∶2,且a+3b-3c=14.
(1)求a,b,c(2)求4a-3b+c的值.
擴展閱讀
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
前言:記得這是我在參加工作第一年,學校舉行青年優(yōu)質(zhì)課競賽時的教學設計,現(xiàn)在拿來看看還有很多問題,但很值得留念。
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第121~122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和線段,認識射線,掌握射線的概念與特征,并能區(qū)別射線、直線和線段。
2.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其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
3.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角的形成。
教具學具:三角板、手電筒、圖釘、硬紙條、剪刀、紙張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語。(我們學過直線和線段,還學過角,今天這節(jié)課要進一步認識它們。學習“直線、射線和線段,以及角的概念”)(板書課題)
二、復習直線、線段,教學射線
1.教師拿一條長線用兩只手把一部分拉直,再請一名同學把另一部分拉直,這樣,引導學生體會“直”。(讓學生體會“直的線”和“曲的線”的區(qū)別)。(在黑板上表示出來)
提問:老師畫的是什么?
描述一下直線有哪些特點?
(教師說明,直線是無線長的,可以延伸得很長很長,而且不管延伸多么長,都是直的。‘用手勢幫助說明’,直線沒有端點,但在畫直線時,不可能畫出無限長的直線,只能不畫出端點來表示。沒有端點就表示可以無限延伸。用一句通俗話說“直線是無頭無尾,要多長有多長”)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直線:直,沒有端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判斷(這條直線長8分米)(用手表示)
2.直線上點上兩點并擦去其余部分,變成,
提問:這個圖形是什么?
說一說什么是線段?(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做線段)
線段有哪些特點?(有二個端點,有限長,可度量)
線段可以看作誰的一部分?(線段可以看作直線的一部分)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線段:直,兩個端點,有限長,可度量)
3.把線段的一端延長,改畫成射線,
指出這個圖形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了一條新的線——射線(板書:射線)并提問:
根據(jù)老師的畫法,說一說什么叫射線?(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
射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射線:直,一個端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舉出生活中射線的例子。(手電筒射出來的光線,太陽射出來的光線等)
4.對比直線、線段和射線,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階段練習:指出下列圖形,哪個是直線、線段、射線。
6、師示范畫射線,學生練習畫射線。
怎樣畫射線呢?示范。(先畫上一個端點,再從端點出發(fā)畫一條直線)
請大家畫一條射線,過同一頂點再畫一條,還能畫嗎?可以畫幾條?(媒體演示: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
7、小結:我們已經(jīng)知道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觀察大屏幕,從這么多條射線中你還能找到什么圖形?(板書角)(媒體演示)
二、角的認識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你能指出三角板的三個角在那兒嗎?
(1)師:角怎么畫呢?你會畫嗎?上來畫一畫。
(2)學生點評,你認為他畫得好嗎?說說他是怎么畫的。
(3)師示范并講解:下面老師來示范一遍,畫角時,先畫上一個公共端點,在從這個公共端點出發(fā),畫兩條直線。我們把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板書)角還可以用一個符號來表示。(板書)讀作角(以一點為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就叫做角。)
講解用符號表示角的方法,注意∠與<的區(qū)別。(角的符號的第二筆是平的,如果有好幾個角,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可以給它編上序號,在角內(nèi)寫1、2、3,這些角,分別記作)
3.引申。
做活動角,拿兩個硬紙條,把它們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zhuǎn)其中一根硬紙條,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角(邊做、邊講、邊演示)。你自己做一個活動角。
把活動角演示成一條直線,組織學生討論后回答:這個圖形是不是角?為什么?
學生玩活動角
(1)個人玩拉出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叉開的大小有關)
(2)同桌玩一人拉一角,另一個同學拉出一個比它大的角。(進一部感知角的大小與叉開的大小有關)
4.研究角的大小。
想一想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A.出示活動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B.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C.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有關系?
比較角的大小。(板書: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角就大;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小,角就小)(與角的邊長沒有關系,用教具與學具進行比較)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根據(jù)學生回答歸納了直觀、重疊、度量三種方法,并分別給以評價:直觀法不準確;重疊法準確但不實用;只有度量法既實用又準確,下節(jié)課學習。)
5.階段練習。
畫出一個角,標出這個角的頂點、邊,并用符號表示;再畫出一個大一些的角。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一個角有()邊和()個頂點。
角的大小與()的長短無關,與兩邊()的大小有關。
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射線。
2、判斷
a.線段有兩個端點,能量出它的長度?!ǎ?/p>
b.一條射線長3厘米?!ǎ?/p>
4
c.小明畫了一條5厘米長的直線。……………………………()
d.小冬用一個能放大10倍的放大鏡去看一個角,結果這個角
的大小放大了10倍。……………………………………………()
3、數(shù)射線
射線有()條,直線有()條,線段有()條。
4、數(shù)角
根據(jù)射線的條數(shù)得出數(shù)角的方法。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你能說說嗎?你還想了解什么?
比的意義
比的意義
教科書第61——62頁,練習十七第1——4題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法及比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它是進一步學習比矛盾基本性質(zhì)及比的應用的基礎。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shù)與除法的聯(lián)系,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正確理解比的意義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用實物演示及投影儀進行輔助教學,學生還是不難掌握的。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shù)的關。
正確理解比的意義。
1、通過實物及學過的聯(lián)系式等概括出比的意義,用講授法講解說明兩個數(shù)的比的表示法,引出比號以及比的讀法。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
2、舉例說明比值的求法,以以及比和除法的聯(lián)系。
;常分米,款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一、復習引入。
1、出示紅旗。
講解:它常分米,款分米。要對這面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回答:
要表示紅旗的長和寬的聯(lián)系,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板書;3÷2=3/2……長是寬地3/2。
2÷3=2/3……寬是長到2/3。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導語:(教師自備)
板書:比
2、教學比難道意義。
1、)紅旗長和寬的聯(lián)系,也可以這樣說:
長和寬的比是2比3,
寬和長的比是2比3。
2、)出示投影片:
“一輛汽車2小時行使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
求汽車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3、)學生討論比的意義。
4、)教師小結: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
3、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的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1、)比的寫法:3比2記作3:2。
2比3記作2:3。
100比2記作100:2。
2、)比的讀法。
3、)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3:2=3÷2=3/2
||||
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4、)比值;
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說明:比值通常用分數(shù)表示,也可以用小時表示,有時也可以是整數(shù)。
比的后項不能0。
4、做教科書第62頁上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題目。
5、教學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聯(lián)系。
6、做教科書第61頁下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題目。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七的第1題。
2、做練習十七的第2、3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如何求比值?
板書設計:
3、比
比的意義:兩個數(shù)相除有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稱:3:2=3÷2=3/2
||||
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比值: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線段的長短比較學案
7.3線段的長短比較(2)學案姓名:__________;
學習目標:1、線段中點的概念;2、用刻度尺畫線段中點
3、會進行線段的“和差倍分”計算4、線段的性質(zhì),理解兩點間距離概念
探究活動一:線段中點的概念用刻度尺畫線段中點
準備一根較窄的紙條(線段),折一折,你能把紙條分成相等的2條
嗎?是_____把紙條長度平分的,在數(shù)學上這個折痕叫做________
1、如圖,_______把_________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的中點。
2、記法:∵點___是線段______的中點
(或者)
探究活動二:會進行線段的“和差倍分”計算:例3
如圖,點P是線段AB的中點,點C、D把線段AB三等分,
已知CP=1.5,求線段AB的長。
分析:①已知線段_____,要求線段_____。
②找一找既與AB有關,又與CP有關的線段有哪些?
,,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動三:線段的性質(zhì),理解兩點間距離概念
仔細閱讀P160,圖7—17,圖7—18講一講你的生活中類似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線段的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單的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叫做兩點間距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案檢測:課內(nèi)練習1、自己畫圖,寫出AC、BC的長
課內(nèi)練習2、畫圖,求AC的長
小組內(nèi)診斷:作業(yè)題2(1)AB=___BC,BC=___AD,(2)BD=___AD
作業(yè)題3已知,。點D為線段BC中點
(1)求CD;(2)若AD=3,求AB
作業(yè)題5、點P為線段AB上點,AP:PB=2:3。若AP=4,求PB,AB
自己畫圖]
作業(yè)題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書上量一量)
(2)自己畫圖,井打在哪兒?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B兩點間的距離是指—————————————()
A過A、B兩點的直線BA、B兩點間的線段
CA、B兩點間的線段的長D以上都不對
2、如果點A是線段BC的中點,下列不成立的是———()
AAB=BCBAB=ACCBC=2ACDBC=2AB
3、點C在線段AB上,①AC=BC;②;③AB=AC;
④AB=2AC;⑤,能表示C是AB中點的有()
A2個B3個C4個D5個
3、設a,b,c表示三條線段,且a:b:c=2:3:7,a+b+c=60,則a=_____
4、如圖,點C、D是線段AB上的點,且AC:CD:DB=2:3:4,且AD=10,
求線段BC=__________,AB=_________
5探索題①如圖點C在線段AB上,且AC=4,BC=6,點M、N分別是AC,BC中點,求線段MN=____________
②其他條件不變,把AC=5,BC=5,求線段MN=___
③其它條件不變,AC+BC=10,求線段MN=____
④對于上面3個問題,我們可不可以總結為“已知線段AB=a,點C是線段AB上任意一個點,M、N分別是AC、BC的中點,求MN的長度,結果有變化嗎?MN=_______”
第①③④圖第②圖
尋疑卡1
解疑卡1
尋疑卡2
解疑卡2
反思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