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雞兔同籠》教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雞兔同籠》教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雞兔同籠》教案
教學內容:雞兔同籠
教學目標:1.本節(jié)綜合實踐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能發(fā)現(xiàn)一些特殊的規(guī)律。
2.在“雞兔同籠”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列表法、畫圖法、假設法,解決雞與兔的只數(shù)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從而獲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省略及相關課件)
板書課題:雞兔同籠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雞兔同籠的解題方法。
二、新課探究
出示例1:雞兔同籠,有8個頭,22條腿,雞、兔各有幾只?(出示課件1:雞兔同籠情境圖及題目)
師:想一想,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把你的想法,你的思考過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學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來是討論、交流、爭辯。(老師參與其中,啟發(fā)、點拔、引導適當,師生互動。)
師: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你們小組探究的結果,雞、兔各有幾只?你們是怎樣得出結論的?
學生匯報:
1.列表法:(同時出示課件2)
生1:我們一個一個地試,把結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5只雞、3只兔。
生2:我們組得出的結果也是只5雞、3只兔,但我們不是一個一個地試,,我們是5個5個地試,很巧合!
生3:因為雞、兔共8只,我們先假設雞、兔各4只,這樣共有24條腿,比22條腿多2條,說明假設的兔多了1只,雞少了1只,于是兔只有3只,雞有5只。(同時出示課件3)
生4:我們是先按雞兔各一半來算的。
師:同學們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小結:用列表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假設法”。
2畫圖法,師同時板書。(同時出示課件4、5、6、7)
生1:我們利用畫圖湊數(shù)的方法:
①先畫8個頭。
②每個頭下畫上兩條腿。
數(shù)一數(shù),共有16條腿,比題中給出的腿數(shù)少22-16=6條腿。
③給一些雞添上兩條腿,叫它變成兔.邊添腿邊數(shù),湊夠22條腿。每把一只雞添上兩條腿,它就變成了兔,顯然添6條腿就變出來3只兔.這樣就得出答案,籠中有3只兔和5只雞。
師:誰還有其他的解法嗎?(新的生成)
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及時點評,同時告訴學生還有許多的解題方法,如列方程解,等等。今后到高年級還會學到更多的解題方法。
師:同學們太聰明了,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通過以上的學習,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想法嗎?
生: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
三、練習:
1.出示課件8:雞兔同籠,有17個頭,42條腿,雞、兔各有幾只?(同時發(fā)放表格,單獨練習)
練好后,學生匯報,教師點評。
2出示課件9:小明的儲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幣共27枚,價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同時發(fā)放表格,單獨練習)
學生讀題后,簡要分析把5.1元轉換為51角計算方便。練后點評。
3.出示課件10:用大小卡車往城市運29噸蔬菜,大卡車每輛每次運5噸,小卡車每輛每次運3噸,大小卡車各用幾輛能一次運完?(同時發(fā)放表格,合作練習)
練后點評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兩個答案。
(有時間)嘗試解答書中的你知道嗎:古代《孫子算經(jīng)》中記載了雞兔同籠問題。書中說:“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你能解答嗎?
四、小結:(省略)
師:“我們今天探究了什么問題?”……
精選閱讀
四年級雞兔同籠問題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雞兔同籠》說課稿
空新竹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深知我的功夫還很不到家,歡迎大家批評斧正。下面我就《雞兔同籠》這節(jié)課,向大家作一簡要匯報。說教材分析說教學內容“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shù)學趣題,本節(jié)課所講的《雞兔同籠》來源于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九單元數(shù)學廣角。說教材編排特點教材借助古代課堂的情景對《孫子算經(jīng)》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原題進行了介紹,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由于“雞兔同籠”原題的數(shù)據(jù)較大,不便于學生進行探究,所以教材化繁就簡,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數(shù)據(jù)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探索解決的方法。
在分析解答部分,分別猜測雞、兔各有多少只,然后驗證腳的只數(shù)是否對應,通過不斷的猜測、嘗試最終找到答案,例1的表格可幫助學生按順序探索答案,雖然也可以解決問題,但當數(shù)據(jù)較大時,過程繁瑣。因此,教材主要呈現(xiàn)了最典型的“假設法”。說教學目標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了解猜測法、畫圖法,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體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價值,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shù)學思想文化的熏陶。
3、感受古代數(shù)學問題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說教學重、難點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說學情分析“雞兔同籠”問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于理解,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雖然具備了應用逐一嘗試法、列表法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他們已初步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是在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方面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說教法、學法教法:用“四引”教學模式,利用PPT課件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交流、畫圖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進行嘗試、探究、自主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學法:引導學生運用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老師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說設計理念雞兔同籠問題記載于《孫子算經(jīng)》一書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們現(xiàn)代人還在研究它,而且還有很多外國人也在研究它。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根本不會把雞兔關在同一個籠子里,就算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也不會通過去數(shù)頭和腳來計算雞兔的數(shù)量,那為什么這樣的一個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樂此不疲地去解決,經(jīng)過1500年的洗禮流傳至今呢?它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兒呢?教學“雞兔同籠”問題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事實上,“雞兔同籠”展現(xiàn)的是這樣一類問題:把有聯(lián)系的兩種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已知這兩種事物的總數(shù)和關于這兩種事物本身特有的另一個數(shù)量,求這兩種事物各自的數(shù)量。這類問題就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同時,這個問題中蘊含著化繁為簡的化歸思想、假設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建模思想等多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
因為“雞兔同籠”問題的趣味性和拓展的廣泛性,也因為其解題方法的代表性,因此,使得這類問題頻頻出現(xiàn)在當今的各種小學數(shù)學競賽中或各種奧數(shù)讀本里?!半u兔同籠”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能夠求解一個“雞兔同籠”問題,而是能夠求解一類“雞兔同籠”問題,而是能夠探究出解決該類問題的多種方法。否則,怎樣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又怎樣體現(xiàn)課堂教學較之奧數(shù)輔導的優(yōu)越性?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問題的探究,是探究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從而具有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而傳統(tǒng)教學和奧數(shù)輔導所缺乏的正是這些。因此,借助“雞兔同籠”的教學機會,就應該展示出這些解題方法。也只有這些方法都展示出來,才能顯示其千秋,比較其優(yōu)劣。也許有的方法并不簡便,也并不易于接受,但是各種方法的數(shù)學內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學生怎么學,取決于教師怎么教,一般來說,就是教師出示例題,然后讓學生自主嘗試解答。接著是對各種方法進行展示交流,到最后要么是各種方法的大雜燴,方法說完也就下課了;要么就是狠抓重點假設法,加之假設法的解題速度最快,到最終學生只愿意用假設法。然而實際上學生在解說假設法時,是沒多少人聽懂的,同時,解說的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會呈現(xiàn)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豁然開朗的是那些一點就透的,懵懵懂懂的是那些“比著葫蘆畫瓢“,分不清求出來的是雞還是兔的,一竅不通的還是那些原來不會現(xiàn)在依然不會的。我也不能免俗,也曾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的課堂。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對解題,推理的思路和過程缺乏真實的體驗,方法雖多,卻不能把握其最核心、最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4×()+2×()=26。其實,不論是,猜測法、畫圖法,還是列表法、假設法都可以在這個模型中找到影子。因此“猜想、驗證、調整的策略”方是這節(jié)課的靈魂,學《雞兔同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掌握這種解決問題的本領—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我在教材列表猜測法和假設法的基礎上,補充了直觀和易操作的畫圖法,在課堂小結上著重強調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注意事項。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上,按照“四引”模式的要求,通過兩個自學提示,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我探究,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匯報、展示、交流去加深對這些方法的理解和體驗,在練習中鞏固、深化理解,完善解題策略,在拓展運用中感受其趣味性。說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力求簡單明了,既體現(xiàn)主要內容,又要高度概括,條理清晰,呈現(xiàn)解題思路。說教學反思這段時間,對于這節(jié)課,我研究了大量的教學設計,說課稿以及有關這節(jié)課的一些教學探究型的文章,也搜集了不少圖片等素材,也有看的越多越不知如何入手的體驗,面對紛繁復雜的設計、練習、素材及教法,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設計了課件及教案,然“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加之受自己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水平所限,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還望在座的各位同仁能一起探討和不吝賜教,以期有所進步。我想,這大概也就是我們聚在一起磨課的意義所在。年7月17日
四年級雞兔同籠問題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四年級雞兔同籠問題教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雞兔同籠》教案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九單元《雞兔同籠》。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了解猜測法、畫圖法,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體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價值,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shù)學思想文化的熏陶。
3、感受古代數(shù)學問題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
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學
(一)激趣導入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簡要介紹雞兔同籠問題;
二、引探
(一)出示自學提示(一)(5mins)
1、讀例1,從中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已知條件和數(shù)量關系)?
2、猜一猜,雞和兔各有幾只?
(1)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猜?
(2)如果猜得的腳數(shù)等于26只、大于26只、小于26只,分別說明了什么?
(3)又該如何進行調整呢?
3、畫一畫,看一看雞、兔各有幾只?
4、完成課本P104例1的表格。
(二)匯報展示自學成果
1、交流反饋獲取的數(shù)學信息:已知條件和數(shù)量關系;
2、猜測法思路匯報;
3、畫圖法成果展示;
4、小組合作探究列表法;
(三)出示自學提示(二),小組合作探究假設法。(5mins)
1、根據(jù)表格完成填空。
2、整理思路,列式計算。
(四)匯報展示自學成果,呈現(xiàn)假設法解題過程。
三、引練
(一)《孫子算經(jīng)》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二)課本105頁做一做。
1、日本的“龜鶴算”問題。(第一題)
2、“雞”和“兔”的“腳數(shù)”相差不是2。(第二題)
四、引展
課本P105閱讀資料—抬腳法(古稱砍足法)
五、本課小結:解決“雞兔同籠”注意事項。
六、布置作業(yè)
(一)完成課本P106—P107練習二十四;
(二)完成“雞兔同籠”類問題專項強化練習題。
四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四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雞兔同籠》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數(shù)學問題的趣味性,體會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會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優(yōu)越性。
教學難點: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3頁情境圖大約在1500年前,我國古代數(shù)學名著《孫子算經(jīng)》中記載了一道數(shù)學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誰知道這道題講的是什么意思?
指生回答: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shù),有35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也就是中國古代的趣味數(shù)學題雉兔同籠問題,雉兔同籠問題曾飄洋過海,傳到日本、歐洲等國,對世界各國的文明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為了便于研究,我們可以化繁為簡,把數(shù)字改小一些。
課件出示: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shù),有8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題上都告訴我們哪些數(shù)學信息?結合生活常識,你還能說出那些隱藏的信息?
讓學生理解:
雞和兔共8只。
雞和兔共有26條腿。
雞有2條腿。
兔有4條腿。
2.猜測列表法
師:問題是求什么的?
生: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我們不妨先來猜猜,籠子里可能會有幾只雞,幾只兔呢?
學生猜測:可能有幾只。
師:在猜測時要抓住哪個條件呢?(雞和兔一共是8只)
學生繼續(xù)猜測。
師:為了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其實還可以進行有序的猜測,請大家拿出剛才老師發(fā)的表格,進行有序的猜測,并快速找出答案,開始。
師: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同意嗎?
我們把這種按一定的順序列成表格的方法叫做列表法。(板書:列表法)
(一)、嘗試列表法
觀察表格,從表格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師生交流后明確:
1)每增加一只兔減少一只雞,腳的總只數(shù)就增加兩只;
2)每減少一只兔增加一只雞,腳的總只數(shù)就減少兩只。
(二)、假設法
(1)提出問題
師:剛才我們用嘗試列表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那解決這種雞兔同籠問題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現(xiàn)在我們通過小組討論尋找更為便捷的解決方法。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并加以適當引導。
(2)匯報展示
如果假設籠子里全是雞,那一共就有16只腳,而實際有26只腳,這樣籠子里就少了10只腳。把一只兔當成一只雞就算少兩只腳,那把幾只兔當成了雞算就會少算10只腳呢?(5只)把5只兔當成了雞算,這個5就表示應該有5只兔。那么剩下的應該是3只雞。
師:上面的過程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試試看。
假設全是雞
82=16(條)(腳的總數(shù))
26-16=10(條)(把兔看成雞來算,4條腿兔有當成兩條腿的雞算,每只兔就少了兩條腿,10條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設全是雞,是把4條腿的兔有當成兩條腿的雞。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當成一只雞就要少算2條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當成雞算就會少10條腿呢?就看10里面有幾個2就是把幾只兔當成了雞來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數(shù)。)
8-5=3(只)雞(用雞兔的總只數(shù)減去兔的只數(shù)就是雞的只數(shù),8-5=3只雞)
檢驗口頭檢驗:32+54=26(只),5+3=8(只)
師:剛才我們是假設全是雞,那假設全是兔能不能算呢?
假設全是兔
腳的總數(shù):84=32(只)
比實際多的腳:32-26=6(只)
把一只兔當成一只雞就要少算2只腳:4-2=2(只)
雞的只數(shù):62=3(只)
兔的只數(shù):8-3=5(只)
師生交流后小結:剛才我們假設都是雞或都是兔,這種方法叫做假設法。這是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板書:假設法)
三、鞏固拓展
1、解答古代雞兔同籠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就用剛才學到的這些方法來解決《孫子算經(jīng)》中的原題。
學生完成后,集體交流。
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5頁做一做第1題。
師:同學們,雞兔同籠問題飄洋過海,傳到日本等國,就成了龜鶴問題(出示題目)。你認為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有什么相似之處?(龜相當于兔,鶴相當于雞)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解題思路。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5頁做一做第2題。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許多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解決方法也類似。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我們的生活,了解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出示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展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