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1初二數(shù)學上期末復習建議含總結和例題。
初二數(shù)學上學期期末復習建議
一、考試范圍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軸對稱第十四章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九章一次函數(shù)
二、復習建議
1.復習計劃
教師制定周密的復習計劃,落實到每一節(jié)的復習安排,并向學生明確這個復習計劃,讓學生學生能同步或主動地制定自己的有針對性地復習計劃。
2.復習內容
(1)基礎知識與技能、基本方法和解題經驗
首先回歸教材、筆記,通過知識的復習理清所學,構建知識網絡;其次精選典型例題,落實基本方法、基本計算、基本證明,同時強調解題規(guī)范;最后從提高應試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角度上來說,歸納解題方法(如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了解命題的方法。
(2)查缺補漏
作業(yè)中的錯題也是例題及習題的最好選材。針對學生以前出現(xiàn)的錯誤類型,應糾其錯因,再次進行鞏固練習。對第一輪新知傳授時未講到的較綜合內容,可在此時講解,讓學生感到復習有新鮮感,達到螺旋上升的目的。
(3)能力培養(yǎng)
通過練習和總結,讓學生跳出思維定勢,形成學科能力。遇到新問題時,能通過認真閱讀審題,動手操作,畫圖觀察計算,抽象概括出結論,主動運用函數(shù)與方程、轉化、數(shù)形結合、分類與整合等思想,并通過邏輯推理(包括代數(shù)中的推理)和合理運算來證明解決。
3.復習安排
(1)基礎復習,查缺補漏(課時:2+2+1+2+2)
(2)專題復習+綜合題復習(可針對于考試題型)
(3)綜合練習(可穿插在復習之中)
三、各章內容舉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
1.如圖,某同學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現(xiàn)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塊完全一樣形
狀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辦法是帶()去配.
A.①B.②C.③D.①和②
2.根據(jù)下列已知條件,不能唯一確定△ABC的大小和形狀的是().
A.AB=3,BC=4,AC=5B.AB=4,BC=3,∠A=30
C.∠A=60,∠B=45,AB=4D.∠C=90,AB=6,AC=5
3.如圖,已知△ABC,則甲、乙、丙三個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
A.只有乙B.只有丙C.甲和乙D.乙和丙
4.已知:如圖,AC、BD相交于點O,∠A=∠D,請你再補充一個條
件,使△AOB≌△DOC,你補充的條件是____________.
5.如圖,已知△ABC中,點D為BC上一點,E、F兩點分別在
邊AB、AC上,若BE=CD,BD=CF,∠B=∠C,∠A=50°,
則∠EDF=_______°.
6.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如圖,
能得出的依據(jù)是
_______.
8.如果滿足條件“∠ABC=30°,AC=1,BC=k(k0)”的△ABC是唯一的,那么k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
7.如圖,點E,F(xiàn)在BC上,BE=CF,∠A=∠D,∠B=∠C,
AF與DE交于O.求證:AB=DC;
9.已知:如圖,CB=DE,∠B=∠E,∠BAE=∠CAD.
求證:∠ACD=∠ADC.
10.如圖,點E在△ABC外部,點D在邊BC上,DE交AC于F,
若∠1=∠2=∠3,AC=AE.
求證:△ABC≌△ADE.
11.如圖,AC=BD,AD⊥AC,BC⊥BD.
求證:AD=BC.
12.已知:如圖,B、A、C三點共線,并且Rt△ABD≌Rt△ECA,M是DE的中點.
(1)判斷△ADE的形狀并證明;
(2)判斷線段AM與線段DE的關系并證明;
(3)判斷△MBC的形狀并證明.
[角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
1.如圖,已知,,垂足分別為A,B.則下列結論:(1);(2)平分;(3);(4),其中一定成立的有()個.
A.1B.2C.3D.非以上答案
2.如圖,Rt△ABC中,∠C=90°,∠ABC的平分線BD交AC于D,若CD=3cm,CB=4cm,則點D到AB的距離DE是().
A.5cmB.4cmC.3cmD.2cm
3.如右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BD平分∠CBA交AC于點D,DE⊥AB于E.若△ADE的周長為8cm,則AB=_________cm.
常見輔助線構造圖形(根據(jù)已知條件,利用變換的思想)
[截長補短]線段和差,角平分線條件下對稱地構造全等
[倍長與中點有關的線段,延長相交]構造中心對稱型的全等
[作平行或作垂直]角分線條件下,構造定理圖形
[補全等腰三角形]角分線和垂直的條件
1.已知,如圖,∠B=∠C=90°,M是BC的中點,DM平分∠ADC.
(1)求證:AM平分∠DAB;
(2)猜想AM與DM的位置關系如何?并證明你的結論.
2.如圖,AC∥BD,AE、BE分別平分∠CAB、∠ABD,
求證:AB=AC+BD.
3.已知:如圖,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線,E、F分別是AB、AC上一點,并且有∠EDF+∠EAF=180°.試判斷DE和DF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4.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且∠B+∠D=180.求證:2AE=AD+AB.
5.如圖,在△ABC,∠B=60,∠BAC、∠BCA的平分線AD、CE交于點O,
(1)猜想OE與OD的大小關系,并說明你的理由;
(2)猜想AC與AE、CD的關系,并說明你的理由.
6、正方形ABCD中,M是AB上一點,E是AB延長線上一點,MN⊥DM且交∠CBE的平分線于N.
(1)試判斷線段MD與MN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點M在AB延長線上,其它條件不變,上述結論還成立嗎?試說明理由.
7.如圖,D為△ABC外一點,∠DAB=∠B,CD⊥AD,
∠1=∠2,若AC=7,BC=4,求AD的長.
8.如圖,△ABC中,AB=AC,∠BAC=90°,點D在線段BC上,∠EDB=∠C,BE⊥DE,垂足E,DE與AB相交于點F。
(1)若D與C重合時,試探究線段BE和FD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若D不與B,C重合時,試探究線段BE和FD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9.如圖,已知AD是△ABC的中線,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證:AC=BF.
10.已知,如圖,Rt△ABC中,AB=BC,在Rt△ADE中,AD=DE,連結EC,取EC中點M,連結DM和BM,
求證:BM=DM且BM⊥DM.
第十三章軸對稱
[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用坐標表示軸對稱]
1.下列圖案屬于軸對稱圖形的是()
2.在下圖所示的幾何圖形中,對稱軸最多的圖形的是().
ABCD
3.點P(3,5)關于軸的對稱點坐標為()
A.(3,5)B.(5,3)C.(3,5)D.(3,5)
4.如圖,數(shù)軸上兩點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和,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為C,則點C所表示的數(shù)為()
A.B.C.D.
5.如圖所示,將一張正方形紙片經過兩次對折,并剪出一個小洞后展開鋪平,得到的圖形是().
6.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1)求出的面積.
(2)在圖5中作出關于軸的對稱圖形.
(3)寫出點的坐標.
7.如圖,在正方形網格紙上有三個點A,B,C,現(xiàn)要在圖中網格范圍內再找格點D,使得A,B,C,D四點組成的凸四邊形
是軸對稱圖形,在圖中標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D的位置.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如圖,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線MN交AC于點D,則∠DBC=_________°.
2.如圖,在Rt△ABC中,∠ACB=90°,∠A=15°,AB的垂直平分線
與AC交于點D,與AB交于點E,連結BD.若AD=12cm,則
BC的長為cm.
3.如圖,已知△ABC中,∠BAC=120°,分別作AC,AB邊的垂直平分線PM,PN交于點P,分
別交BC于點E和點F.則以下各說法中:①∠P=60°,②∠EAF=60°,③點P到點B和
點C的距離相等,④PE=PF,正確的說法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①②③
第2題圖第3題圖
4.已知∠AOB=45°,點P在∠AOB的內部,P1與P關于OB對稱,P2與P關于OA對稱,
則P1、P2與O三點構成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邊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5.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點,且ED⊥BC,∠A的平分線與ED相交于點E,EF⊥AB于F,EG⊥AC的延長線于點G。
求證:BF=CG。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邊長為5,則它的面積是().
A.50B.25C.12.5D.6.25
2.如圖,等腰△ABC中,AB=AC,AD是底邊BC上的中線,若∠B=65°,則∠CAD=______°.
3.已知:如圖3,△ABC中,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①若AB=AC,AD⊥BC,則∠1=∠2;
②若AB=AC,∠1=∠2,則BD=DC;
③若AB=AC,BD=DC,則AD⊥BC;
④若AB=AC,AD⊥BC,BE⊥AC,則∠1=∠3;
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是().
A.1個B.2個C.3個D.4個
4.如圖,∠B=∠BCD=∠ACD=36°,則圖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0個B.1個C.2個D.3個
5.如圖,在△ABC中,D是BC邊上一點,且AB=AD=DC,∠BAD=40°,則∠C為().
A.25°B.35°C.40°D.50°
6.已知:如圖,AF平分∠BAC,BC⊥AF,垂足為E,點D與點A關于點E對稱,PB分別與線段CF,AF相交于P,M.
(1)求證:AB=CD;
(2)若∠BAC=2∠MPC,請你判斷∠F與∠MCD
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7.如圖,在△ABC中,AB=AC,∠BAC=30°.點D為△ABC內一點,且DB=DC,∠DCB=30°.點E為BD延長線上一點,且AE=AB.
(1)求∠ADE的度數(shù);
(2)若點M在DE上,且DM=DA,
求證:ME=DC.
8.已知:如圖,中,點分別在邊上,是中點,連交于點,,
比較線段與的大小,并證明你的結論.
[等邊三角形、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質]
1.下列條件中,不能得到等邊三角形的是().
A.有兩個內角是60°的三角形B.有兩邊相等且是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
C.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D.有一個角是60°且是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
2.如圖,△ABC中,AB=AC,∠BAC=120°,DE垂直平分AC.
根據(jù)以上條件,可知∠B=______,∠BAD=_______,BD:DC
=_______.
3.如圖,在紙片△ABC中,AC=6,∠A=30,∠C=90,將∠A沿
DE折疊,使點A與點B重合,則折痕DE的長為_____.
4.如圖,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點D、E分別在BC、AC邊上,且AE=CD,AD與BE相交于點F.
(1)求證:≌△CAD;(2)求∠BFD的度數(shù).
5.如圖所示△ABC中,AB=AC,AG平分∠BAC;∠FBC=∠BFG=60,
若FG=3,F(xiàn)B=7,求BC的長.
6.如圖,在等邊三角形ABC中,D、E分別為AB、BC上的點,
且BD=CE,AE、CD相交于點F,AG⊥CD,垂足為G.
求證:(1)△ACE≌△CBD;(2)AF=2FG.
7.已知: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D、E是△ABC外兩點,連結BE交AC于M,連結AD交CE于N,AD交BE于F,AD=EB.當度數(shù)多少時,△ECD是等邊三角形?并證明你的結論.
[幾何作圖與應用]
1.尺規(guī)作圖作的平分線方法如下:以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畫弧交、于、,再分別以點、為圓心,以大于長為半徑畫弧,兩弧交于點,則作射線即為所求(圖4).由作法得的根據(jù)是().
A.SASB.ASAC.AASD.SSS
2.小明同學在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后發(fā)現(xiàn),只用兩把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個銳角的平分線.如圖:一把直尺壓住射線OB,另一把直尺壓住射線OA并且與第一把直尺交于點P,小明說:“射線OP就是∠BOA的角平分線.”你認為小明的想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3.如圖,已知△ABC,求作一點P,使P到∠A的兩邊的距離相等,且PA=PB.要求:尺規(guī)作圖,并保留作圖痕跡.(不要求寫作法)
4.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方偵察員發(fā)現(xiàn)藍方指揮部在A區(qū)內,到鐵路到公路的距離相等,且到兩個陣地(M高地和N高地)的距離也相等.如果你是紅方的指揮員,請你在作戰(zhàn)圖(左圖)上標出藍方指揮部的位置,用點P表示.
5.如圖,已知線段a,h,求作等腰△ABC,使AB=AC,且BC=a,BC邊上的高AD=h.請完成作圖并說明你的作圖步驟.
6.已知:如圖,∠MON及邊ON上一點A.在∠MON內部求作:
點P,使得PA⊥ON,且點P到∠MON兩邊的距離相等.(請
用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要求寫出作法,不必證明).
7.已知:如圖,△AOB的頂點O在直線l上,且AO=AB.
(1)畫出△AOB關于直線l成軸對稱的圖形△COD,且使點A的對稱點為點C;
(2)在(1)的條件下,AC與BD的位置關系是;
(3)在(1)、(2)的條件下,聯(lián)結AD,如果∠ABD=2∠ADB,
求∠AOC的度數(shù).
[最短路徑問題]
1.如圖,P、Q為邊上的兩個定點.在BC邊上求作一點M,使PM+MQ最短
2.已知:如圖,牧馬營地在M處,每天牧馬人要趕著馬群到草地吃草,再到河邊飲水,最后回到營地M.請在圖上畫出最短的放牧路線.
3.如圖,四邊形EFGH是一長方形的臺球桌面,現(xiàn)在黑、白兩球分別
位于A、B兩點的位置上.試問怎樣撞擊黑球A,才能使黑球A先
碰到球臺邊EF,反彈一次后再擊中白球B?
4.已知兩點M(4,2),N(1,1),點P是x軸上一動點,若使PM+PN最短,則點P的坐標應為___________.
5.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已知點A(0,4),一個動點P自OA的中點M出發(fā),先到達x軸上的某點(設為點E),再到達直線x=6上某點(設為點F)最后運動到點A,求使點P運動的路徑中最短的點E、F的坐標.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類討論]
1.①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110,求其另兩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80,求其另兩角?
2.①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5cm、6cm,求其周長?
②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10cm、21cm,求其周長
3.①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則其頂角為_______.
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6度,則該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數(shù)為.
*③等腰三角形一邊上的高等于底邊的一半,則其頂角為______.
*④等腰三角形一邊上的高等于這邊的一半,則其頂角為______.
4.△ABC中,AB=AC,AB的中垂線EF與AC所在直線相交所成
銳角為40,則∠B=_____.
5.如圖,點A的坐標為(0,1),點B的坐標為(3,1),點C
的坐標為(4,3),如果要使△ABD與△ABC全等,且C、D不
重合,那么點D的坐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圖,在正方形方格中,陰影部分是涂黑7個小正方形
所形成的圖案,再將方格內空白的一個小正方形涂黑,
使得到的新圖案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涂法有種.
7.如圖所示,長方形ABCD中,AB=4,BC=4,點E是
折線段A—D—C上的一個動點(點E與點A不重合),點P
是點A關于BE的對稱點.在點E運動的過程中,能使△PCB
為等腰三角形的點E的位置共有().
A.2個B.3個C.4個D.5個
8.平面內有一點D到△ABC三個頂點的距離DA=DB=DC,若∠DAB=30°,∠DAC=40°,則∠BDC的大小是_________°.
9.如圖,已知△ABC的三條邊長分別為3,4,6,在△ABC所在
平面內畫一條直線,將△ABC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使其中的
一個是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直線最多可畫條.
[動手操作]
1.若把一個正方形紙片按下圖所示方法三次對折后再沿虛線剪開,則剩余部分展開后得到的圖形是().
ABCD
2.如圖,等邊△ABC的邊長為1cm,D、E分別是AB、AC上的點,
將△ADE沿直線DE折疊,點A落在點A處,且點在△ABC外部,
則陰影部分圖形的周長為____________cm.
3.如圖,將一張三角形紙片ABC折疊,使點A落在BC邊上,折痕EF∥BC,得到△EFG;再繼續(xù)將紙片沿△BEG的對稱軸EM折疊,依照上述做法,再將△CFG折疊,最終得到矩形EMNF,折疊后的△EMG和△FNG的面積分別為1和2,則△ABC的面積為()
A.6B.9C.12D.18
4.(1)已知中,,,請畫一條直線,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請你選用下面給出的備用圖,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畫出來.只需畫圖,不必說明理由,但要在圖中標出相等兩角的度數(shù))
(2)已知中,是其最小的內角,過頂點的一條直線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了兩個等腰三角形,請?zhí)角笈c之間的所有可能的關系.
5.當身邊沒有量角器時,怎樣得到一些特定度數(shù)的角呢?動手操作有時可以解“燃眉之急”.如圖,已知矩形ABCD,我們按如下步驟操作可以得到一個特定的角:(1)以點A所在直線為折痕,折疊紙片,使點B落在AD上,折痕與BC交于E;(2)將紙片展平后,再一次折疊紙片,以E所在直線為折痕,使點A落在BC上,折痕EF交AD于F.則∠AFE=_______°.
6.圖①、圖②、圖③都是的正方形網格,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稱為格點,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在每個網格中標注了5個格點.按下列要求畫圖:
(1)在圖①中以格點為頂點畫一個等腰三角形,使其內部已標注的格點只有3個;
(2)在圖②中以格點為頂點畫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其內部已標注的格點只有3個;(與圖①不同)
(3)在圖③中以格點為頂點畫一個等腰三角形,使其內部已標注的格點只有4個.
[幾何綜合題]
1.在△ABC中,AB=AC,點D是射線CB上的一動點(不與點B、C重合),以AD為一邊在AD的右側作△ADE,使AD=AE,∠DAE=∠BAC,連接CE.
(1)如圖1,當點D在線段CB上,且∠BAC=90°時,那么∠DCE=度;
(2)設∠BAC=,∠DCE=.
①如圖2,當點D在線段CB上,∠BAC≠90°時,請你探究與之間的數(shù)量
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②如圖3,當點D在線段CB的延長線上,∠BAC≠90°時,請將圖3補充完整,
并直接寫出此時與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不需證明).
2.在△ABC中,AB=AC,∠BAC=(),將線段BC繞點B逆時針旋轉
60°得到線段BD(BC=BD,∠DBC=60°)。
(1)如圖1,直接寫出∠ABD的大小(用含的式子表示);
(2)如圖2,∠BCE=150°,∠ABE=60°,判斷△ABE的形狀并加以證明;
(3)在(2)的條件下,連結DE,若∠DEC=45°,求的值。
3.在Rt△ABC中,∠ACB=90°,∠A=30°,B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B于點E.
(1)如圖1,連接EC,求證:△EBC是等邊三角形;
(2)點M是線段CD上的一點(不與點C,D重合),以BM為一邊,在BM的下方作∠BMG=60°,MG交DE延長線于點G.請你在圖2中畫出完整圖形,并直接寫出MD,DG與AD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3)如圖3,點N是線段AD上的一點,以BN為一邊,在BN的下方作∠BNG=60°,NG交DE延長線于點G.試探究ND,DG與AD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4.如圖中,厘米,厘米,點為中點.
(1)如果點P在線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點向C點運動,同時,點Q在線段CA上由C點向A點運動.
①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相等,經過1秒后,與
是否全等,請說明理由;
②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不相等,當點Q的運動速度為
多少時,能夠使與全等?
(2)若點Q以②中的運動速度從點C出發(fā),點P以原來的運動速度從點B同時出發(fā),都逆時針沿三邊運動,求經過多長時間點P與點Q第一次在的哪條邊上相遇?
5.已知:如圖,△ABC中,∠A=90°,AB=AC.D是斜邊BC的中點;E、F分別在線段AB、AC上,且∠EDF=90°.
(1)求證:△DE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證:BE+CF〉EF
(3)如果E點運動到AB的反向延長線上,F(xiàn)在直線CA上且仍保持∠EDF=90°,那么△DEF還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嗎?請畫圖(右圖)并直接寫出你的結論.
6.如圖1,若△ABC和△ADE為等邊三角形,M,N分別EB,CD的中點,
(1)求證:CD=BE,△AMN是等邊三角形.
(2)當把△ADE繞A點旋轉到圖2的位置時,(1)中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7.如圖,四邊形ABCD中,AD∥BC,CD=DB=2,BD⊥CD.過點C作CE⊥AB于E,交對角線BD于F,連結AF,
求證:CF=AB+AF.
8.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BAC=,且60°120°.
P為△ABC內部一點,且PC=AC,
∠PCA=120°—.
(1)用含的代數(shù)式表示∠APC,
得∠AP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證:∠BAP=∠PCB;
(3)求∠PBC的度數(shù).
9.在中,,是的中點,是線段上的動點,將線段繞點順時針旋轉得到線段.
(1)若且點與點重合(如圖1),線段的延長線交射線于點,請補全圖形,并寫出的度數(shù);
(2)在圖2中,點不與點重合,線段的延長線與射線交于點,猜想的大?。ㄓ煤拇鷶?shù)式表示),并加以證明.
第十四章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定義]將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下列從左到右的變形,屬因式分解的有().
(A)(B)
(C)(D)
[因式分解的方法]
①提公因式法②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③十字相乘法
整體的思想(換元、分組分解)
其他方法:拆添項配方法、待定系數(shù)法、綜合除法因式定理、特殊的多項式的分解(輪換對稱、雙十字相乘等).
精選閱讀
初二數(shù)學下冊第18章勾股定理期末復習教案
第18章勾股定理(期末復習)
【教學任務分析】
教
學
目
標知識
技能1.回顧熟知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理解它們的產生及證明過程,形成體系,能運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進行計算、證明和解決實際問題.
2.理解互逆命題、互逆定理、勾股數(shù)的概念,能寫出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過程
方法1.經歷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逆命題等的應用和證明過程,體會數(shù)形結合、轉
化思想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的作用,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
2.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善
于發(fā)現(xiàn)、驗證、應用.
情感
態(tài)度感受數(shù)學的悠久歷史和成就,感受數(shù)學的作用和魅力,熱愛數(shù)學、努力學好數(shù)學.
重點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應用.
難點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應用.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
環(huán)節(jié)教學問題設計教學活動設計
知
識
回
顧1.在Rt△ABC中,已知其兩直角邊長a=1,b=3,那么斜邊c的長為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為3、2,則另一條邊長是.
3.分別以下列四組數(shù)為一個三角形的邊長:(1)3、4、5,(2)5、12、13,(3)8、15、17,(4)4、5、6,其中能夠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4.寫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和逆命題:.
5.三個正方形的面積如圖1,正方形A的面積為()
A.6B.36C.64D.8
6.已知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30°,斜邊長為10,那么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長是().A.20B.C.D.
7.在Rt△ABC中,∠C=90°,a,b,c分別為∠A,∠B,∠C所對的邊,(1)已知c=4,b=3,求a;
(2)若a:b=3:4,c=10cm,求a、b.
歸納總結:組內合作總結解決題目所用到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結構.教師出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指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
完成練習后,
小組間交流答案,師生共同修正答案.
綜
合
應
用
1.如果下列各組數(shù)是三角形的三邊,那么不能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組數(shù)是()
A.7,24,25B.3,4,5C.3,4,5D.4,7,8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同時擴大到原來的2倍,那么斜邊擴大到原來的()A.1倍B.2倍C.3倍D.4倍
3.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分別為5cm,12cm,其中斜邊上的高為()A.6cmB.8.5cmC.cmD.cm
4.小明想知道學校旗桿的高,他發(fā)現(xiàn)旗桿上的繩子垂到地面還多1m,當它把繩子的下端拉開5m后,發(fā)現(xiàn)下端剛好接觸地面,則旗桿的高為()A.8cmB.10cmC.12cmD.14cm
5.酒店在裝修時,在大廳的主樓梯上鋪設某種紅色地毯,已知這種地毯每平方米售價30元,主樓梯寬2米,其側面如圖2所示,則購買地毯至少需要__________元.
6.如圖3,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則圖中四個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是.
7.如圖4,四邊形ABCD中,AB=3cm,BC=4cm,CD=12cm,DA=13cm,且∠ABC=90°,則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cm2學生嘗試完成.
練習中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讀法和語言的不準確性.
學生完成后,展示答案,師生共同進行訂正.
由學生自主完成,如果遇到困難,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后完成,并進行展示.
對于個別問題,教師應適當點撥.
第7題,教師可以提示輔助線的作法:連接AC,先求AC的長,再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斷△ACD是直角三角形.
矯
正
補
償1.如圖5,在四邊形ABCD中,∠C=90°,AB=13,BC=4,CD=3,AD=12,求證:AD⊥BD.
2.如圖6,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點,F(xiàn)為CD上一點,且CF=CD.求證:△AEF是直角三角形.
3.如圖7所示,現(xiàn)在已測得長方體木塊的長3厘米,寬4厘米,高24厘米.一只蜘蛛潛伏在木塊的一個頂點A處,一只蒼蠅在這個長方體上和蜘蛛相對的頂點B處,蜘蛛究竟應該沿著怎樣的路線爬上去,所走的路程會最短.
教師出示題目,把三道題目的板練任務分到三個小組,由這三個小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討論共同解決.
教師深入小組中,參與小組的討論,并給予適當點撥和引導.
第3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展開觀察,很容易就能得到解題方法.
完
善
整
合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
斜邊長為c,那么.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線段)邊長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a、b,c
滿足,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師生共同總結.
八年級數(shù)學上期末單元專題復習第4章實數(shù)教案
蘇州市數(shù)學期末復習教學案
《實數(shù)》單元復習
一、主要考點:
1、a的平方根是,(其中a)
2、平方根的性質:正數(shù)有個平方根,它們;0有有個平方根,是;負數(shù)
(的平方根是它本身)
3、a的算術平方根是,(其中a)(的算術平方根是它本身)
4、公式:,(其中a),(其中a)
5、a的立方根是,(其中a)(的立方根是它本身)
6、公式:
,(其中a),(其中a)
7、和統(tǒng)稱為實數(shù).實數(shù)與一一對應.
無理數(shù)的三種形式:(1)
(2)
(3)
8、近似數(shù)
二、典型例題:
例1:(1)169的平方根是_____,196的算術平方根是_____,125的立方根是_____;
(2)的平方根是_____,的平方根是_____,的立方根是____.
例2:化簡: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如果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根是a+3與2a-15,求這個正數(shù).
例4: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立平方根是3,求a+2b的平方根.
例5:(1)若=0,則x-y=_____
(2)已知,則x=_____,y=_____
例6:求下列各式中的x.
(1)4x2-3=22(2)(4x-1)2=289(3)(4)
例7:(1)(2)(3)(4)
例8:已知數(shù)a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位置如圖所示,化簡.
例9:把下列各數(shù)填入相應的集合內,4,-,3.1415,,0.6,0,,,,0.01001000100001……,7.303003
(1)有理數(shù)集合:{…}(2)無理數(shù)集合:{…}
(3)正實數(shù)集合:{…}(4)負實數(shù)集合:{…}
例10:在數(shù)軸上找出表示的點.
例11:
(1)指出下列各數(shù)在哪兩個相鄰整數(shù)之間
①;②3+;③-2;④7-;
(2)的整數(shù)部分是,小數(shù)部分是.
(3)滿足的整數(shù)是
(4)絕對值小于的整數(shù)是
例12:(1)的倒數(shù)是_______,相反數(shù)是_______,絕對值是_______.
(2)2-的相反數(shù)是____,絕對值是______.的相反數(shù)是____,絕對值是_____.
(3),,,.
例13:比較下列各組數(shù)的大小:
(1)(2)(3)2
例14:如圖,數(shù)軸上表示1,的對應點分別為A、B,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為C,則點C表示的實數(shù)為()
A.-1B.1-C.2-D.-2
例15:計算:
(1);(2);(3)
例16:小明的體重約為51.51kg,若精確到10kg,其結果為______;若精確到1kg,其結果為______;若精確到0.1kg,其結果為______.
例17:近似數(shù)1.8×10精確到
例18:近似數(shù)3.0的準確數(shù)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
三、課后練習:
1、已知下列各數(shù):13,,0,一4,(一3)2,一,3.14—,其中有平方根的數(shù)的個數(shù)是()
A.2個B.3個C.4個D.5個
2、如果,那么(a—67)3的值為()
A.64B.一27C.一343D.343
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10的平方根是±B.-2是4的一個平方根
C.的平方根是D.0.01的算術平方根是0.1
4、若有意義,則x的取值范圍是()
A.x≥B.x≤1C.≤x≤1D.x≥或x≤1
5、如果和是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則
6、已知a是小于3+的整數(shù),且,那么a的所有可能的取值是______.
7、已知5+的小數(shù)部分是a,5-的小數(shù)部分是b,求(a+b)2008的值.
8、設m是的整數(shù)部分,n是的小數(shù)部分,試求2m-n的值.
9、已知實數(shù)x,y滿足,求x-8y的立方根.
10、3x-9的平方根是0,則x=;5+2y的立方根是-3,則y=.
11、當0<a<1時,化簡-=.
12、寫出一個3到4之間的無理數(shù)_________.
13、比較下列實數(shù)的大?。篲__________.
14、已知+=0,則以a、b、c為三邊的三角形形狀是.
15、按要求取近似數(shù):
(1)68.5(精確到10);(2)0.43萬(精確到千位);
(3)0.05097(精確到萬分位);(4)367000000(精確到千萬位).
16、若a、b為實數(shù),且,求。
17、求x的值:;;;
18、下圖的正方形網格,每個正方形頂點叫格點,
請在圖中畫一個面積為10的正方形.
19、地球七大洲的總面積約是149480000,如對這個數(shù)據(jù)精確到百萬位可表示為_________
20、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04年我國因洪澇和干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97500000000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這一數(shù)據(jù)為____________元(精確到億)。
21、在實數(shù)-π,,|-2|,,,,0.808008中,無理數(shù)個數(shù)為()
(A)2(B)3(C)4(D)5
22、在所給的數(shù):,,,,0.57,0.585885888588885…(相鄰兩個5之間的8的個數(shù)逐次增加1)中,無理數(shù)的個數(shù)是()
A.2B.3C.4D.5
23.若最簡二次根式與是同類二次根式,則______,_______.
24.已知,則的取值范圍是.
25.若與互為相反數(shù),則=____________.
26.計算或化簡:
(1);(2).
參考答案:
1—4、BCCA;5、2或-4,9或81;6、2,3,4,5;7、1;8、;9、;10、3,-16;11、;12、(不惟一);13、;14、直角三角形;15、;16、4;17、;18、略;19、;20、;21、B;22、C;23、1,1;24、;25、-1;26、。
初二數(shù)學上冊重點大全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初二數(shù)學上冊重點大全”,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初二數(shù)學上冊重點大全
第一章一次函數(shù)
1函數(shù)的定義,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表達式,函數(shù)的圖像
2一次函數(shù)和正比例函數(shù),包括他們的表達式、增減性、圖像
3從函數(shù)的觀點看方程、方程組和不等式
第二章數(shù)據(jù)的描述
1了解幾種常見的統(tǒng)計圖表:條形圖、扇形圖、折線圖、復合條形圖、直方圖,了解各種圖表的特點
條形圖特點:
(1)能夠顯示出每組中的具體數(shù)據(jù);
(2)易于比較數(shù)據(jù)間的差別
扇形圖的特點:
(1)用扇形的面積來表示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顯示每組數(shù)據(jù)相對與總數(shù)的大小
折線圖的特點;
易于顯示數(shù)據(jù)的變化趨勢
直方圖的特點:
(1)能夠顯示各組頻數(shù)分布的情況;
(2)易于顯示各組之間頻數(shù)的差別
2會用各種統(tǒng)計圖表示出一些實際的問題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角平分線的性質
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第四章軸對稱
1軸對稱圖形和關于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
2軸對稱的性質
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的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到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3用坐標表示軸對稱
點(x,y)關于x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是(x,-y),關于y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是(-x,y),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是(-x,-y).
4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一個三角形的兩個相等的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5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推論: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個銳角是30度,那么他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對大邊,大邊對大角.
第五章整式
1整式定義、同類項及其合并
2整式的加減
3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2)冪的乘方
(3)積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