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八年級下冊物理《牛頓第一定律》學案。
八年級下冊物理《牛頓第一定律》學案
整體設計
本節(jié)內(nèi)容中的第一個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是在上章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實驗、分析、推理得出的。第二個知識點“慣性”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但學生們很少想過為什么。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例人手提出問題,容易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解釋清楚了現(xiàn)象,對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有了較好的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是本節(jié)的重點,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中教師重在引導,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及現(xiàn)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合理推測。
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藕單問題。做好探究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實驗現(xiàn)象非常明顯,重要的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在教學活動中,應突出這一過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推理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對慣性現(xiàn)象的理解和應用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再現(xiàn)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一些現(xiàn)象,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理解慣性的概念。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2.知道慣性的概念,會解釋簡單的慣性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通過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從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探究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論證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驗探究活動的參與,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不迷信權(quán)威,并認識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
教學難點
1.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2.用慣性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教學方法
探究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引導學生正確推理,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學習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分析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理解慣性的概念,學會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慣性小車、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長方體木塊、兩個定滑輪、鉤碼若干、細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
通過媒體播放一組生活情境動畫:如關閉發(fā)動機的列車、自由擺動的秋千、踢出去的足球、自行車比賽中沖過終點的自行車、滑雪比賽中到達終點后的運動員等一系列運動的物體最終要停下來的動畫。
學生思考:運動和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活動導入
體驗性實驗:將筆盒放在課本上,在桌面上拉動課本,筆盒隨課本運動,停止用力看看筆盒是否還會運動。
比較交流:自行車、列車等運動的物體,停止施加動力,還會繼續(xù)運動嗎?為什么最終會停下來?
教學說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及自然現(xiàn)象人手,引入新課題,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推進新課
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16頁,看圖8.1-1。
自主探究提示:
(1)結(jié)合生活體驗回答下列問題:①怎樣能夠使靜止的足球運動起來?②足球離開運動員的腳以后,在草地上滾動的過程中速度有何變化?③騎自行車時,如果停止蹬車,自行車運動情況會有什么變化?
因此,你認為物體的運動是不是一定需要力來維持?物體的運動和物體的受力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2)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對物體的運動受力關系進行了研究,你同意誰的觀點?
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這個力被撤銷,物體就會停止運動。
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維持,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
讓學生對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觀點進行評價,談自己的看法。
對同一種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到底哪個說法正確,僅僅靠思考不能回答,讓我們自己動手、動腦來探究論證吧。
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17頁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先完整地看一遍實驗內(nèi)容。
分組實驗: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運動的距離。
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1)此實驗過程中,控制哪些條件保持不變?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刂品椒ǎ河猛惠v小車,讓,J車自斜面頂端(相等的高度)從靜止開始滑下。
(2)哪些條件需要發(fā)生變化?用什么方法來實現(xiàn)這種變化?
要改變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變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刁同的物體,如毛巾、棉布、木板等。
(3)要觀察和記錄哪些數(shù)據(jù)?
要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記錄小車在水平面』通過的距離。
讓學生展示實驗的結(jié)果和結(jié)論。學生交流觀察到的三種情況下小車運動變化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引起變化的原因,從表格記錄中找出變化規(guī)律。
接觸面
阻力的大小
(選填“較大”“較小”或“最小”)小車運動的距離
【選填“較短”“較長”或“最長”)
毛巾較大較短
棉布較小較長
木板最小最長
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
播放視頻:目前的一項體育項目——冰壺運動,由于冰壺運動過程阻力很小,能以幾乎不變的速度前進。
從視頻可以看出,冰壺在一段時間內(nèi)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幾乎不變,直到碰上另一個冰壺。
回到探究實驗,引導學生推理:假如小車不受摩擦力,會怎樣運動?
結(jié)論:如果小車不受力,速度不會減慢,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
說明: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它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往往是非常艱難的。科學家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念,沒有足夠的事實和理論依據(jù),就不可能最終收獲成功的碩果。
二、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的結(jié)論進行了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說明:
(1)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靠力來維持。物體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由于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
(2)對牛頓第一定律中“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變。
強調(diào):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是直接的實驗結(jié)論,但其中符合邏輯的科學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三、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還指出一切物體都具有一種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性質(zhì)叫慣性?!?br>
1.思考、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1)為什么立定跳遠不如助跑跳遠跳得遠?
(2)參加百米比賽的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為什么很難立即停下來?
2.演示實驗1:小車上放一碗水,讓碗與小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突然使小車向右啟動時,碗中的水向左潑出。突然使小車停下時,碗中的水向右潑出。
思考問題:為什么突然拉動小車時,木塊向后倒;而小車突然停止時,木塊向前倒?根據(jù)木塊的運動能不能解釋汽車在突然啟動和急剎車時乘客表現(xiàn)出的狀態(tài)?
歸納總結(jié):木塊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為木塊上部和下部的運動狀態(tài)不一樣。當小車突然啟動時,木塊下部隨小車一起運動,而木塊的上部由于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于是木塊向后倒。當運動的小車突然停下時,木塊的上部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向前運動的狀態(tài),下部由于和小車間的摩擦而隨小車靜止,于是木塊向前倒。
3.試一試:請你在地面上用力豎直向上跳起,觀察一下,落地點將落在起跳點的前邊、后邊還是起跳點上?
想一想:.(1)當你在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車廂內(nèi)豎直向上跳起、落下后將落在起跳點的前方、后方還是起跳點上?
(2)當你在火車車廂內(nèi)豎直向上跳起后,火車突然加速,你落下后將落在起跳點的前方、后方還是起跳點上?
4.精彩展示
課前選出6個學生,兩人一組,提前練習下面3個實驗中的一個,課上讓他們精彩展示。
(1)將紙條壓在玻璃板下,猛然抽出玻璃杯下的紙條。
(2)將5個象棋子疊起來,讓兩個學生展示迅速擊打最下面一個棋子。
(3)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塊硬紙板,硬紙板上放一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
歸納總結(jié):
(1)當公交車啟動時,人的腳底由于摩擦而隨之運動,人的上身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啟動時,人會后仰。
(2)當公交車剎車時,人的腳底由于摩擦而隨之靜止,人的上身由于慣性,會保持繼續(xù)向前運動的狀態(tài),所以剎車時,人會前傾。
討論交流:為什么錘頭松了,木工師傅把錘柄在石塊上撞擊幾下,錘頭就能緊緊地套在錘柄上?
總結(jié)歸納:
(1)利用慣性: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自動前行一段距離。
(2)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小型客車司機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駛要限載限速;車輛行駛要保持距離。
同步訓練
1.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可以做出來,所以慣性定律是正確的
B.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做不出來,所以慣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確的
C.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做不出來,但可以通過在事實基礎上進一步科學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D.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雖然現(xiàn)在做不出來,但總有一天可以用實驗來驗證
答案:C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不會運動B.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靜止的物體一定是沒有受到力的作用D.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它將永遠運動下去
答案:D
3.根據(jù)實驗事實和一定的理論推理從而揭示自然規(guī)律是研究科學的重要方法。如圖所示,從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車,①在鋪有毛巾的水平面上,運動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沒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③如果在較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路程將很長;④在鋪有棉布的水平面上,運動路程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運動路程較長。則下面的判斷和排列次序正確的是()。
A.事實①④⑤,推論②③B.事實①④⑤,推論③②
C.事實④②③,推論④⑤D.事實①③②,推論⑤④
答案:B
4.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A.司機開車時需要系安全帶B.運動員跳遠時需要助跑
C.敲打雞蛋時雞蛋碎了D.投出的鉛球離開手后繼續(xù)向前運動
答案:C
5.把一個裝著水的瓶子豎直立在一個網(wǎng)狀袋子里,如圖所示,手握袋子一端用力揮動,你會發(fā)現(xiàn)瓶子里“滴水不漏”。試一試,然后試著解釋一下這種現(xiàn)象。
答案:由于慣性,瓶子里的水保持與瓶子的運動狀態(tài)相同,故“滴水不漏”。
板書設計
第1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一、阻力對運動物體的影響:平面越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運動的距離越遠。
二、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德。
三、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特性。
活動與探究
有人說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劉謙的螺絲魔術顛覆了牛頓第一定律:不給螺帽力的作用,螺帽也能運動起來。你怎么看?請在百度中搜索“劉謙螺絲魔術揭秘”,弄清劉謙螺絲魔術的原理。
相關閱讀
八年級物理下冊《牛頓第一定律》學案2
八年級物理下冊《牛頓第一定律》學案2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慣性的概念。
2、利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了解慣性的利用和防止。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慣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2.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物體慣性,形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2、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重點:慣性的概念,利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學習難點:利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教具準備:直尺硬幣棋子硬紙板杯子(或小盒子)小車木塊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牛頓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出:一切物體在___________受到__________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2、關于牛頓第一律內(nèi)容的幾點理解
a.“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的是定律成立的條件。在自然界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是_______________的,但是________________與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是等效的,所以定律成立的條件也可表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保持________,原來運動的物體保持______________
c.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力_________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不變的性質(zhì),這個性質(zhì)叫慣性
4.運動的物體___________慣性,靜止的物體___________慣性
二、合作探究
1、【實驗】(1)在桌子上放一本厚書,書下壓一紙條,迅速拉動紙條,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2)在小車上放一高的木塊,讓小車在光滑的玻璃上運動,前面固定一物塊,當車運動到物塊時被擋住,觀察車上的木塊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實驗可由學生分組做)
學生觀察和實驗并完成以下空格:
問題一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這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二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這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jié):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叫做慣性。
2、對慣性的理解:
a.物體保持原運動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由于慣性要__________________;原來靜止的物體由于慣性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c.慣性不是力,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而不能說“慣性力”或“受到慣性作用”。
d.慣性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大,慣性大),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速度大小無
關。
e.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
【例1】用繩子拴住一個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圓周運動,當繩子突然斷裂時,小球?qū)ⅲǎ?br>
A保持原來的圓周運動
B.保持繩斷時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
C小球運動速度減小,但保持直線運動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例2】下列關于物體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
B.受力的物體有慣性,不受力的物體沒有慣性
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有慣性,當它們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慣性也就沒有了
D.任何物體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有慣性
3、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
(1)、利用慣性的例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慣性帶來危害的例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增大有利的慣性,減小有害的慣性
(1)、拔河比賽時選體重大的選手,通過增加_________從而增大有利的慣性;
(2)、殲擊機在戰(zhàn)斗前通常甩掉副油箱,通過減小_________________從而減小有害的慣性。
【例】慣性現(xiàn)象有利有弊,下面幾種現(xiàn)象中有弊的是()
A.錘頭松了,把錘柄在地面上撞擊幾下,錘頭就緊緊地套在錘柄上
B.汽車剎車時,站在車內(nèi)的人向前傾倒
C.往鍋爐里加煤時,不用把鏟子送進爐灶內(nèi),煤就隨著鏟子運動的方向進入灶內(nèi)
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塵土
5、慣性現(xiàn)象及解釋
解釋課本第18頁《想想議議》發(fā)生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釋慣性現(xiàn)象的規(guī)律:
第一、明確研究對象
第二、研究對象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是運動還是靜止
第三、研究對象(或它的某部分)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怎樣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第四、研究對象(或它的某部分)由于慣性保持_____________,會出現(xiàn)怎樣的現(xiàn)象。
【例】一摞靜止的棋子用鋼尺打擊下面一個時,被擊中的棋子由于受到鋼尺的_____作用,______靜止狀態(tài),飛出去,而其他硬幣沒有受到塑料尺的力作用,由于______,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
八年級物理下冊《牛頓第一定律》復習導學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牛頓第一定律》復習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想象能力.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3.知道慣性的概念,會解釋簡單的慣性現(xiàn)象.
4.通過活動體驗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嘗試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達能力.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
難點: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課前預習導學:
一、阻力對物體的影響
1.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就,小車的速度減小的,小車運動的距離就。
2.假如水平面對小車完全沒有摩擦,小車將以速度運動下去。
二、牛頓第一定律
1.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狀態(tài)或狀態(tài)。
2.得出過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經(jīng)過而
得出的結(jié)論。
三、慣性
1.概念:物體保持或狀態(tài)的性質(zhì)。
2.性質(zhì):慣性是物質(zhì)的一種。
課中合作探究:
學點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閱讀教材P16,討論圖8.1-1中的問題
示實驗:P17“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將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讓小車從下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
閱讀教材P17最后兩段,完成下列內(nèi)容。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2、定律中“或”是什么意思?
八年級物理下冊《牛頓第一定律》學案1
八年級物理下冊《牛頓第一定律》學案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含義.
2.知道實驗、歸納推理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2.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形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實驗和推理歸納過程,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學習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學習難點:1.明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是錯誤的。
2.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不僅有實驗而且有科學的推理過程
教具準備:斜面、小車、木板、玻璃、棉布、毛巾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______,可以使靜止的物體_______,也可以使物體運動速度的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
2.力還可以使物體發(fā)生_______。
3.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________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狀態(tài)或____________狀態(tài)。
二、合作探究
1.閱讀課本16頁的第一段以及插圖,想一想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會停下來.通過所學的知識分析出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閱讀16頁第二段,了解一下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上述觀點哪一個是正確的,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
【實驗】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器材】斜面、小車、木板、毛巾、棉布、玻璃
【步驟】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觀察小車在玻璃、棉布、毛巾不同面上滑行距離。
在這個實驗中,再次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讓小車在進入水平表面時具有_____________,比較小車運動的距離時,標記小車位置應在_____________做標記。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寫完整.(填“大”、“較大”或“小”)
實驗次數(shù)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離
1
毛巾
2
棉布
3
玻璃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
阻力為零
分析上表得出結(jié)論:
平面越粗糙,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減小的越______。推理:如果物體不受
力,它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實驗證明__________的觀點是正確的。后來,_____國物理學家_______總結(jié)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_______物體在沒有受到________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狀態(tài)或____________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關于牛頓第一律內(nèi)容的幾點理解】
a.“一切”指的是該定律對_____________物體都適用
b.“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的是定律成立的條件。在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體是__________的,但是平衡力與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是等效的,所以定律成立的條件也可表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總”指的是沒有例外
d.原來靜止的物體保持_________,原來運動的物體保持______________
e.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力_____________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說明】
1.該定律說明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條件,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車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會慢慢停下來。當給車施加的牽引力并不是維持車的運動,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這樣才能使車不停地運動。如果牽引力變大,大于阻力,那么車就會加速運動,從而改變車的運動狀態(tài),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任何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其它物體對它施加了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3.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來的規(guī)律,所以它不能用實驗驗證,因為任何物體都要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但是它能經(jīng)受住實踐的檢驗。
三、鞏固提升
1.某人用力推一直原來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車,小車便開始運動,此后改用較小的力就可維持小車作勻速直線運動,可見:
A.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運動的原因;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正在路上行駛的汽車,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消失,那么它會()
A.突然停止B.慢慢停下來C.做勻速直線運動D.加速運動
3.一個物體放在桌上靜止,假若某瞬間撤掉所有的外力,物體將怎么樣?
答:
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原來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將繼續(xù)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突然不受外力,將以力撤銷的那一瞬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原來靜止的物體
不受力
永遠保持______狀態(tài)
原來運動的物體
不受力
永遠做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