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6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案2。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案2”,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案2
4.4平行線的判定(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推理、證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線判定方法的推理過程.
2.學習簡單的推理論證說理的方法.
3.通過簡單的推理過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進行數(shù)學推理的習慣和方法,同時培養(yǎng)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重點:平行線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推理過程及幾何解題的基本格式
教學難點:判定定理的形成過程中邏輯推理及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敘述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2.結(jié)合圖形用數(shù)學語言敘述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3.我們學習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時,有幾條定理?那么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除了判定方法1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呢?
二、新課學習
1.如下圖,兩條直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有一對內(nèi)錯角相等,即:∠1=∠2,那么a與b平行嗎?
分析后,學生填寫依據(jù).
解:因為∠1=∠2(已知)
∠1=∠3(對頂角相等)
所以∠2=∠3(等量代換)
所以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如下圖,兩條直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有一對同旁內(nèi)角互補,即:∠1+∠2=180°,那么a與b平行嗎?
分析后,學生填寫依據(jù).
解:因為∠1+∠2=180°(已知)
∠1+∠3=180°(鄰補角的概念)
所以∠2=∠3(等式的性質(zhì))
所以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歸納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有一對內(nèi)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3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有一對同旁內(nèi)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4.歸納所學的三條判定方法的簡單表述形式: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P92做一做
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拼成的四邊形的對邊互相平行嗎?
6.例題示范:P93的例題3,例題4.
三、實效訓練:
1.教材P94練習1,2小題.
2.如圖,直線MN通過A點且平行于BC,求∠BAC+∠B+∠C的度數(shù).
2.如圖,AB∥CD,求∠A+∠E+∠C的度數(shù).(提示:過點E作EF∥AB
四、小結(jié)與反思:
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有哪些?平行線的判定定理有哪些,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五、課后作業(yè)
課本P95習題4.45,7,8題.【W(wǎng)Ww.zWb5.Com 小學作文網(wǎng)】
延伸閱讀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學案分析2湘教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學案分析2湘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學案分析2湘教版
平行線的判定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掌握推理、證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線判定方法的推理過程。
2、學習簡單的推理論證說理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單的推理過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進行數(shù)學推理的習慣和方法,同時培養(yǎng)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論證”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與練習、交流與討論,感受觀察反思、合作交流獲取知識的樂趣,體會“熟能生巧”。
教學重點:
平行線判定方法2和方法3的推理過程及幾何解題的基本格式
教學難點:
判定定理的形成過程中邏輯推理及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預學:
1、敘述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2、結(jié)合圖形用數(shù)學語言敘述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3、我們學習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時,有幾條定理?那么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除了方法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呢?
二、探究:
1、如下圖,兩條直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有一對內(nèi)錯角相等,即∠1=∠2,那么a與b平行嗎?
分析后,學生填寫依據(jù)。
解:因為∠1=∠2(已知)
∠1=∠3(對頂角相等)
所以∠2=∠3(等量代換)
所以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如下圖,兩條直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有一對同旁內(nèi)角互補,即∠1+∠2=180°,那么a與b平行嗎?分析后,學生填寫依據(jù)
解:因為∠1+∠2=180°(已知)
∠1+∠3=180°(鄰補角的概念)
所以∠2=∠3(等式的性質(zhì))
所以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歸納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有一對內(nèi)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3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有一對同旁內(nèi)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4、歸納所學的三條判定方法的簡單表述形式: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六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做一做
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拼成的四邊形的對邊互相平行嗎?
三、精導:
例:如圖已知AB∥CD,∠ABC=∠ADC。問AD∥BC嗎?
解:因為AB∥CD(已知)
所以∠1=∠2(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又因為∠ABC=∠ADC(已知)
所以∠ABC-∠1=∠ADC-∠2
即∠4=∠3(等式的性質(zhì))
所以AD∥BC(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例4如圖,∠1=∠2=50°,AD∥BC,那么AB∥DC嗎?
解∵AD∥BC,
∴∠1+∠3=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四、提升:
1、練習題
2、小結(jié):
三條判定方法的使用及性質(zhì)定理的應用,注意它們的題設和結(jié)論。
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學設計三維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會用符號語言簡單的說理;
2.初步了解推理論證的方法,會正確的書寫簡單的推理過程;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2.經(jīng)歷探究平行線判定方法的推理過程,掌握平行線判定的條件,領悟歸納和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主動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數(shù)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zhì),親身體驗如何用數(shù)學,并從中感受到數(shù)學的力量;促使其樂于學。教學
重點重點:探索并掌握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難點:熟練運用平行線的判定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學情
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征上看,初一學生年齡小、愛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注意不夠廣泛。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上看初一學生只局限于一問一答是的簡單推理,不善于進行連續(xù)推理。
從知識經(jīng)驗來看,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對頂角鄰補角角分線的性質(zhì)互余互補的性質(zhì)等基礎知識,但只是用于小題或計算而非符號推理,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方法啟發(fā)、畫圖、探究教學過程環(huán)
節(jié)學生要解決的問
題或完成的任務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如何學情
景
引
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和平行公理,那么判斷兩條直線平行還有其他更簡單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回顧平行線的定義和平行公理,引出判定通過回顧舊知,引入新課自
主
探
究探究提綱:
1.畫一畫:已知直線AB,點P在直線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畫過點P的直線CD,使CDAB.
2.想一想: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畫平行線過程中,三角尺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根據(jù)同位角的意義以及平推三角尺畫出平行線活動,你能說說如何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嗎?試試看!
3.如圖,當1=2時,直線a與直線b平行嗎?為什么?請用一句話敘述你的結(jié)論,并結(jié)合圖形用符號語言把它表示出來.
4.如圖,當3+5=180時,直線a與直線b平行嗎?為什么?請用一句話敘述你的結(jié)論,并結(jié)合圖形用符號語言把它表示出來.教師借助實際情景,引導學生思考能否用內(nèi)錯角的數(shù)量關系判定兩直線平行。
學生仔細觀察圖形,先獨立思考,后組內(nèi)交流討論,最后展示成果,師生共同探究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
展示歸納1、教師抽有問題的學生逐個回答探究提綱中的問題,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2、發(fā)動其他學生評價、補充、完善。
3、教師做畫龍點睛的強調(diào)。按照探究提綱提問按照老師的引導,回答、傾聽、評論、補充。得到判定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nèi)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簡單記為: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變
式
練
習1.如圖(1),如果1=40,當2=時,直線a//b,理由是.
2.如圖,由CBE=C可以判定//,理由是.
由CBE=A可以判定//,理由是.
3.如圖,直線a//b,1=54,2,3,4各是多少度?
4.如圖,若1+2=180,則直線a、b平行嗎?為什么?
5.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余部分,量得A=110,B=120,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
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
學生利用判定方法2:完成簡單的變式練習,并說明理由。
課堂小結(jié)
收獲與感悟: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
作業(yè)布置必做題:習題5.2第4題、第6題
選做題:習題5.2第12題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案設計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教案設計
一、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學生技能基礎: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平行線的判定已經(jīng)比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對簡單的證明步驟有較清楚的認識,這為今天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活動經(jīng)驗基礎:在以往的幾何學習中,學生對動手操作、猜想、說理、討論等活動形式比較熟悉,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學生分組交流、討論等學習方式,學生已經(jīng)具備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分析
在以前的幾何學習中,主要是針對幾何概念、運算以及幾何的初步證明(說理),在學生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幾何證明體系,本節(jié)課安排《為什么它們平行》旨在讓學生從簡單的幾何證明入手,逐步形成一個初步的、比較清晰的證明思路,為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熟練掌握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對平行線的判定進行靈活運用,并把它們應用于幾何證明中.
通過經(jīng)歷探索平行線的判定方法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規(guī)范的推理論證格式.
3.通過學生畫圖、討論、推理等活動,給學生滲透化歸思想和分類思想.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jié)課的設計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線判定方法的證明——反饋練習——反思與小結(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景引入
活動內(nèi)容:
回顧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上節(jié)課我們談到了要證實一個命題是真命題.除公理、定義外,其他真命題都需要通過推理的方法證實.
我們知道:“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是定義.“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個真命題如何證實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
活動目的:
回顧平行線的判定方法,為下一步順利地引出新課埋下伏筆.
教學效果:
由于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知識,教師通過對話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很快地回憶起這些知識.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索平行線判定方法的證明
活動內(nèi)容:
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數(shù)學抽象”的實踐研究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證明: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nèi)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如圖,已知,∠1和∠2是直線a、b被直線c截出的同旁內(nèi)角,且∠1與∠2互補。
求證:ab.
證明:∠1與∠2互補(已知)
∴∠1+∠2=180°(互補定義)
∴∠1=180°-∠2(等式的性質(zhì))
∠3+∠2=180°(平角定義)
∴∠3=180°-∠2(等式的性質(zhì))
∴∠1=∠3(等量代換)
∴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注意:
(1)已給的公理,定義和已經(jīng)證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為依據(jù).用來證明新定理.
(2)證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據(jù),不能“想當然”.這些根據(jù),可以是已知條件,也可以是定義、公理,已經(jīng)學過的定理.在初學證明時,要求把根據(jù)寫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號內(nèi).
證明: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已知,∠1和∠2是直線a、b被直線c截出的內(nèi)錯角,且∠1=∠2.
求證:ab
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數(shù)學抽象”的實踐研究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
證明:∠1=∠2(已知)
∠1+∠3=180°(平角定義)
∴∠2+∠3=180°(等量代換)
∴∠2與∠3互補(互補的定義)
∴ab(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練1: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線,你認為他的作法對嗎?為什么?
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數(shù)學抽象”的實踐研究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
師生分析:
借助“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一公理,你還能證明哪些熟悉的結(jié)論呢?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垂直,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已知,如圖,直線a⊥c,b⊥c.求證:ab.
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數(shù)學抽象”的實踐研究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
證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義)
∴∠1=∠2(等量代換)
∴ba(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活動目的:
通過對學生熟悉的平行線判定的證明,使學生掌握平行線判定公理推導出的另兩個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規(guī)范的推理格式.
教學效果:
由于學生有了以前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對幾何證明題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學習只不過是將原來的零散的知識點以及學生片面的認識進行歸納,學生的認識更提高一步.
第三環(huán)節(jié):反饋練習
活動內(nèi)容:
課本第231頁的隨堂練習第一題
活動目的:
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讓教師能對學生的狀況進行分析,以便調(diào)整前進.
教學效果:
由于此題只是簡單地運用到平行線的判定的三個定理(公理),因此,學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反思與課堂小結(jié)
活動內(nèi)容:
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數(shù)學抽象”的實踐研究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探討了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的證明.同學們來歸納一下完成下表:
由角的大小關系來證兩直線平行的方法,再一次體現(xiàn)了“數(shù)”與“形”的關系;而應用這些公理、定理時,必須能在圖形中準確地識別出有關的角.
注意:證明語言的規(guī)范化.推理過程要有依據(jù).
活動目的:
通過對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的歸納,使學生的認識有進一步的升華,再一次體會證明格式的嚴謹,體會到數(shù)學的嚴密性.
教學效果:
學生充分認識到證明步驟的嚴密性,對平行線判定的三個定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課后作業(yè):課本第232頁習題6.4第1,2,3題
思考題:課本第233頁習題6.4第4題(給學有余力的同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