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角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16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三章第一節(jié)認識三角形(2)導學案。
朝陽五中七年級數(shù)學學科集體備課導學案
課題3.1認識三角形(2)
主備人備課時間2013.03
授課人
課型新授課總課時4上課時間
學習目標
1、能證明出“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于180”,能發(fā)現(xiàn)“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2、按角將三角形分成三類.
學習重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推理和應(yīng)用.
學習難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推理和應(yīng)用。
疑難預(yù)設(shè)根據(jù)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對其他的三角形也有這樣的一個結(jié)論呢?
教學器材
學法設(shè)計及時間分配個案補充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填空:
(1)當0<α<90時,α是______角;(2)當α=______時,α是直角;
(3)當90<α<180時,α是______角;(4)當α=______時,α是平角.
2、如右圖,
∵AB∥CE,(已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活動:
根據(jù)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對其他的三角形也有這樣的一個結(jié)論呢?(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用自己剪好的一個三角形,把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交流.
結(jié)論: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和等于180(幾何表示)
舉例(略)
學法設(shè)計及時間分配個案補充
練習1:
1、判斷:
(1)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可以都小于60.()
(2)一個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或直角.()
2、在△ABC中,
(1)∠C=70,∠A=50,則∠B=_______度;
(2)∠B=100,∠A=∠C,則∠C=_______度;
(3)2∠A=∠B+∠C,則∠A=_______度.
3、在△ABC中,∠A=3x∠=2x∠=x,求三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
解:∵∠A+∠B+∠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x+x=_______
∴6x=_______
∴x=
從而,∠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三、猜一猜:.
一個三角形中三個內(nèi)角可以是什么角?(提醒:一個三角形中能否有兩個直角?鈍角呢?)小組討論.
按三角形內(nèi)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為三類.
銳角三角形(acutetrangle):三個內(nèi)角都是銳角;
直角三角形(righttriangle):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
鈍角三角形(obtusetriangle):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
舉例(略)
練習2:
1、觀察三角形,并把它們的標號填入相應(yīng)的括號內(nèi):
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www.lvshijia.net
學法設(shè)計及時間分配個案補充
2、一個三角形兩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分別如下,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2)40和70();
(3)50和30();(4)45和45().
四、猜想結(jié)論:
簡單介紹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Rt△.
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有什么關(guān)系?
結(jié)論: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舉例(略)
練習3:
1、圖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號寫成_________,直角邊是______和______,斜邊是_______.
2、如圖,在Rt△BCD,∠C和∠B的關(guān)系是______,其中∠C=55,則∠B=________度.
3、如圖,在Rt△ABC中,∠A=2∠B,則∠A=_______度,∠B=_______度;
小結(jié):
1、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按角分為三類:(1)銳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鈍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判斷:
(1)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可以都小于60°;()
(2)一個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或直角;()
2.在△ABC中,
(1)∠C=70°,∠A=50°,則∠B=度;
(2)∠B=100°,∠A=∠C,則∠C=度;
(3)2∠A=∠B+∠C,則∠A=度。
題
觀察三角形,并把它們的標號填入相應(yīng)的括號內(nèi):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如右圖,在△ABC中,∠A=°∠=°∠=°求三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
解:∵∠A+∠B+∠C=180°,()
∴
∴=
∴=
從而,∠A=,∠B=,∠C=
板書設(shè)計
第一節(jié)認識三角形(2)
1.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三角形按角分為三類:
(1)銳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鈍角三角形
教學反思值得記憶的
細節(jié)能用“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和等于180”計算一些簡單角度,能對三角形按內(nèi)角的大小進行分類并判斷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也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余,但不能靈活運用.
相關(guān)知識
新版初一數(shù)學下冊第三章三角形導學案
3.4用尺規(guī)作三角形
學習目標:1、了解尺規(guī)作圖的含義及其歷史背景。
2、會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作法理由。
3、在分別給出的兩角夾邊、兩邊夾角和三邊的條件下,能夠利用尺規(guī)作三角形。
4、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并了解作法理由。
5、能結(jié)合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與同伴交流作圖過程和結(jié)果的合理性。
學習重點:基本尺規(guī)作圖
學習難點: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作法分析過程。
四、學習設(shè)計:
(一)預(yù)習準備
(1)預(yù)習書169~172頁
(2)學具:圓規(guī)、直尺
(3)預(yù)習作業(yè):
已知:a
求作:AB,使AB=a
已知:∠
求作:∠AOB,使∠AOB=∠
(二)學習過程:
1.作一個三角形與已知三角形全等
(1)已知三角形的兩邊及其夾角,求作這個三角形.
已知:線段a,c,∠α。
求作:ΔABC,使得BC=a,AB=c,∠ABC=∠α。
作法與過程:
1.作一條線段BC=a,
2.以B為頂點,BC為一邊,作角∠DBC=∠a;
3.在射線BD上截取線段BA=c;
3.連接AC,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給出示范和作法,讓學生模仿,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做一次示范,讓學生跟著一起操作,并在畫完圖后,讓學生再自己操作一遍.而在下面的作圖中,就讓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通過集體的力量完成,教師再給以一定的指導。
(2)已知三角形的兩角及其夾邊,求作這個三角形.
已知:線段∠α,∠β,線段c。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
作法:1.作____________=∠α;
2.在射線______上截取線段_________=c;
3.以______為頂點,以_________為一邊,作∠______=∠β,________
交_______于點_______.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作圖的過程,對可以自己作出圖形的學生,要求他們在小組內(nèi)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作圖過程。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在作圖過程中,是以哪個點為圓心,什么長度為半徑作圖。
(3)已知三角形的三邊,求作這個三角形.
已知:線段a,b,c。
求作:ΔABC,使得AB=c,AC=b,BC=a。
在完成三個作圖后,同學們要比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觀的方法觀察所作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此基礎(chǔ)上,利用已經(jīng)獲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來說明大家所作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說明作法的合理性。
3.5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一、學習目標: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二、學習重點: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
三、學習難點: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四、學習設(shè)計:
(一)預(yù)習準備
(1)預(yù)習書173~174頁
(2)回顧: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3)預(yù)習作業(yè):
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兩三角形全等,對應(yīng)邊,對應(yīng)角
②如圖;△ADC≌△CBA,那么,
③如圖;△ABD≌△ACE,那么,
(二)學習過程:
一、探索練習:
如圖:A、B兩點分別位于一個池塘的兩端,小明想用繩子測量A,B間的距離,但繩子不夠長。他叔叔幫他出了一個這樣的主意:
先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點和B點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D,使CD=AC;連接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接DE并測量出它的長度;
(1)DE=AB嗎?請說明理由
(2)如果DE的長度是8m,則AB的長度是多少?
變式練習:
1.如圖,山腳下有A、B兩點,要測出A、B兩點的距離。
(1)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B點的點O,連接AO并延長到C,使AO=CO,請你能完成右邊的圖形。
(2)說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離。
2.如圖,要量河兩岸相對兩點A、B的距離,可以在AB的垂線BF上取兩點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線DE,使A、C、E在一條直線上,這時測得DE的長就是AB的長,試說明理由。
3.如圖,A,B兩點分別位于一個池塘的兩端,完成下圖并求出A、B的距離
拓展練習:
如圖,四邊形ABCD中,AB∥DC,BE、CE分別平分∠ABC、∠BCD,且點E在AD上。求證:BC=AB+DC。
第三章三角形回顧與思考
一、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全等圖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
(2)能夠辨認全等三角形中對應(yīng)的元素;
(3)會正確使用全等符號標注兩個三角形全等;
(4)能靈活運用“SSS”、“SAS”、“ASA”、“AAS”、“HL”來判定三角形全等;
(5)會用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推理和計算有關(guān)問題。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夠辨認全等三角形中對應(yīng)的元素;靈活運用“SSS”、“SAS”、“ASA”、“AAS”、“HL”來判定三角形全等
難點:靈活運用“SSS”、“SAS”、“ASA”、“AAS”、“HL”來判定三角形全等。
三、學習過程
(一)知識回顧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大小相等,形狀相同.
3、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相等,對應(yīng)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周長相等,面積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重疊法(定義法),SAS,ASA,AAS,SSS,HL(RT△)(請根據(jù)判定方法依次分別畫圖(圖上標出標記),寫出幾何符號推理語言).
注意:(1)“分別對應(yīng)相等”是關(guān)鍵;
(2)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三角分別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5、要證明兩條線段或兩個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去證明,因此,首先篩選或構(gòu)造恰當?shù)娜切?,使所要證明的線段或角分別為這兩個三角形的對應(yīng)元素,然后證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基礎(chǔ)練習
1、選擇
(1)在和中,,,補充條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證,這個補充條件是()
(A),(B),(C),(D).
(2)下列條件能判定△ABC≌△DEF的一組是()
(A)∠A=∠D,∠C=∠F,AC=DF,(B)AB=DE,BC=EF,∠A=∠D,
(C)∠A=∠D,∠B=∠E,∠C=∠F,(D)AB=DE,△ABC的周長等于△DEF的周長.
(3)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條件是()
(A)至少有一邊對應(yīng)相等,(B)至少有一角對應(yīng)相等,
(C)至少有兩邊對應(yīng)相等,(D)至少有兩角對應(yīng)相等.
(4)下列條件中不能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是()
(A)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yīng)相等,(B)有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yīng)相等,
(C)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yīng)相等,(D)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yīng)相等.
(5)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有兩個銳角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B)一條斜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C)頂角和底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全等;(D)兩個等邊三角形全等.
2、填空
(1)如圖1,已知△ABC和△DCB中,AB=DC,請補充一個條件,使△ABC≌△DCB.
(2)如圖2,已知∠C=∠D,請補充一個條件,使△ABC≌△ABD.
(3)如圖3,已知∠1=∠2,請補充一個條件,使△ABC≌△CDA.
(4)如圖4,已知∠B=∠E,請補充一個條件,使△ABC≌△AED.
3、解答題
(1)如圖,將一張透明的平行四邊形塑片沿對角線剪開.
①擺成如圖1,A、B、C、D在同一直線上,AB=CD,DE∥AF,且DE=AF,求證:BE=CF.
②如果將BD沿著AD邊的方向平行移動,如圖2,B點與C點重合時,如圖3,B點在C點右側(cè)時,其余條件不變,結(jié)論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請予證明;如果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2)如圖(1),AB⊥BD,ED⊥BD,AB=CD,BC=DE,求證:AC⊥CE.若將CD沿CB方向平移得到圖(2)(3)(4)(5)⑹的情形,其余條件不變,結(jié)論AC1⊥C2E還成立嗎?請說明理由.
.
拓展延伸
1、如圖(1)A、E、F、C在同一直線上,AE=CF,過E、F分別作DE⊥AC,BF⊥AC若AB=CD,
(1)G是EF的中點嗎?請證明你的結(jié)論.
(2)若將DEC的邊EC經(jīng)AC方向移動變?yōu)閳D(2)時,其余條件不變,上述結(jié)論還成立嗎?為什么?
2、如圖,在△ABC中,AB=AC,DE是過點A的直線,BD⊥DE于D,CE⊥DE于E.
(1)若BC在DE的同側(cè)(如圖①)且AD=CE,求證:.
(2)若BC在DE的兩側(cè)(如圖②)其他條件不變,問:(1)中的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是請予證明,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3、(1)如圖(1),已知AB=CD,AD=BC,O為AC的中點,過O點的直線分別與AD、BC相交于點M、N,那么∠1與∠2有什么關(guān)系?請說明理由.
(2)若將過O點的直線旋轉(zhuǎn)至圖(2)、(3)的情況時,其他條件不變,那么圖(1)中∠1與∠2的關(guān)系還成立嗎?請說明理由.
4、已知∠AOB=900,在∠AOB的平分線OM上有一點C,將一個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與C重合,它的兩條直角邊分別與OA、OB(或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點D、E.
如圖1,當CDOA于D,CEOB于E,易證:CD=CE
當三角板繞點C旋轉(zhuǎn)到CD與OA不垂直時,在圖2、圖3這兩種情況下,上述結(jié)論是否還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請寫出你的猜想,不需證明.
7.4認識三角形(2)導學案
課題:7.4認識三角形(2)姓名
【學習目標】
1知道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的定義
2會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
【學習重點】
會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
【問題導學】
一三角形的高
1復(fù)習:過點A做BC的垂線,垂足為D
2在黑板上做△ABC,過點A做對邊BC的垂線,垂足為D,我們
就將線段AD稱為△ABC的高
3高的定義:在三角形中,從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的直線做垂線,頂點與垂足之間的線段稱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圖中,我們從△ABC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向它對邊BC所在
的直線作垂線,垂足為D,線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為線段
2)三角形的高必過頂點垂直于對邊
3)三角形有三條高
為了將這三條高加以區(qū)別,我們把AD稱為BC邊上的高
【問題探究】
問題一: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條高
1銳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鈍角三角形
問題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線AD
交BC與點E,線段AE就稱為△ABC的角平分線
2定義:在三角形中,一個內(nèi)角的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
這個角的頂點與交點間的線段稱為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必為線段,而一個角的角平分線為一條射線
2)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必過頂點平分三角形的一內(nèi)角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線AE平分∠A,即∠BAE=∠CAE=∠BAC
3)三角形有三條角平分線
為了將這三條角平分線加以區(qū)別,我們把AE稱為∠BACD的角平分線
問題三: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
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問題四:中線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點F,連結(jié)AF,那么線段AF就
稱為△ABC的中線
2定義:在三角形中,連結(jié)一個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
叫做三角形的中線,如上所示,線段AF就是△ABC的中線
31)三角形的中線必為線段
2)三角形的中線必平分對邊
如上所示,線段AF是△ABC的中線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條中線
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
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問題評價】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線,BE是中線,∠BAD=400,則
∠CAD=,若AC=6cm,則AE=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都在三角形的內(nèi)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條高
C三角形的三條至少有一條在三角形內(nèi)
D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均在三角形外
七年級數(shù)學認識三角形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shù)學認識三角形”,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9.1三角形
第1課時認識三角形
教學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邊、頂點、內(nèi)角、外角等概念.
2.會將三角形按角分類.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概念.
重點、難點
1.重點:三角形內(nèi)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概念.2.難點:三角形的外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我們生活中幾乎隨時可以看見三角形,它簡單、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周圍世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本章我們將學習三角形的基本性質(zhì).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條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結(jié)組成的平面圖形,這三條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邊.如圖:AB、BC、AC是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兩邊的公共點叫三角形的頂點.(如點A)三角形約頂點用大寫字母表示,整個三角形表示為△ABC.
A(頂點)
邊
BC
(2)三角形的內(nèi)角,外角的概念:每兩條邊所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內(nèi)角,如∠BAC.
每個三角形有幾個內(nèi)角?
三角形中內(nèi)角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反向延長線所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圖中∠ACD是∠ABC的一個外角,它與內(nèi)角∠ACB相鄰.
A
外角
BCD
與△ABC的內(nèi)角∠ACB相鄰的外角有幾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練習:(1)下圖中有幾個三角形?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A
D
BC
(2)指出△ADC的三個內(nèi)角、三條邊.
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問:∠ADC能寫成∠D嗎?∠ACD能寫成∠C嗎?為什么?
(3)有人說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邊,對嗎?AD是△ACD和△ABC的公共邊,對嗎?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的外角,對嗎?
(5)請你畫出與△BCD的內(nèi)角∠B相鄰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類.
讓學生觀察以下三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加以驗證.
123
第一個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都是銳角;第二個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第三個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
所有內(nèi)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類可分為:
銳角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都是銳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
鈍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
3.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概念:讓學生觀察以下三個三角形,它們的邊各有什么特點?
123
經(jīng)過觀察,測量可知:第一個三角形的三邊互不相等;第二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AB=AC);第三個三角形的三邊都相等.
(1)等腰三角形: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兩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如上圖(2)AB、AC是這個等腰三角形的腰.
(2)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問:等邊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等邊三角形]
三角形按邊來分,可分為:
三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只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圖9.1.6中找出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銳角三角邊、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jié)
l、三角形的概念,一個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內(nèi)角,六個外角,和三角形一個內(nèi)角相鄰的外角有2個,它們是對頂角,若一個頂點只取一個外角,那么只有3個外角.
2.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為三類:①銳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鈍角三角形.按邊分為三類:①三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只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種特殊的三角形.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61頁練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