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25九年級數(shù)學圓的有關性質總復習。
第24講圓的有關性質
[鎖定目標考試]
考標要求考查角度
1.理解圓的有關概念和性質,了解圓心角、弧、弦之間的關系.
2.了解圓心角與圓周角及其所對弧的關系,掌握垂徑定理及推論.中考主要考查圓的有關概念和性質,與垂徑定理有關的計算,與圓有關的角的性質及其應用.題型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
[導學必備知識]
知識梳理
一、圓的有關概念及其對稱性
1.圓的定義
(1)圓是平面內(nèi)到一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這個定點叫做________,定長叫做________;
(2)平面內(nèi)一個動點繞一個定點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圓,定點叫做圓心,定點與動點的連線段叫做半徑.
2.圓的有關概念
(1)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________叫做弦;
(2)圓上任意兩點間的________叫做圓弧,簡稱??;
(3)________相等的兩個圓是等圓;
(4)在同圓或等圓中,能夠互相________的弧叫做等?。?br>
3.圓的對稱性
(1)圓的軸對稱性:圓是軸對稱圖形,經(jīng)過圓心的每一條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2)圓的中心對稱性: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3)圓是旋轉對稱圖形:圓繞圓心旋轉任意角度,都能和原來的圖形重合.這就是圓的旋轉不變性.
二、垂徑定理及推論
1.垂徑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徑________這條弦,并且________弦所對的兩條?。?br>
2.推論1
(1)平分弦(________)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2)弦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________,并且平分弦所對的________弧;(3)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br>
3.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________.
4.(1)過圓心;(2)平分弦(不是直徑);(3)垂直于弦;(4)平分弦所對的優(yōu)??;(5)平分弦所對的劣?。粢粭l直線具備這五項中任意兩項,則必具備另外三項.
三、圓心角、弧、弦之間的關系
1.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________,所對的弦________.
2.推論
同圓或等圓中:(1)兩個圓心角相等;(2)兩條弧相等;(3)兩條弦相等.三項中有一項成立,則其余對應的兩項也成立.
四、圓心角與圓周角
1.定義
頂點在________上的角叫做圓心角;頂點在________上,角的兩邊和圓都________的角叫做圓周角.
2.性質
(1)圓心角的度數(shù)等于它所對的______的度數(shù).
(2)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的度數(shù)等于它所對________的度數(shù)的一半.
(3)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________,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________.
(4)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______,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________.
五、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
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
自主測試
1.(2012重慶)如圖,已知OA,OB是⊙O的兩條半徑,且OA⊥OB,點C在⊙O上,則∠ACB的度數(shù)為()
A.45°B.35°C.25°D.20°
2.(2012山東泰安)如圖,AB是⊙O的直徑,弦CD⊥AB,垂足為M,下列結論不成立的是()
A.CM=DMB.C.∠ACD=∠ADCD.OM=MD
3.(2012浙江湖州)如圖,△ABC是⊙O的內(nèi)接三角形,AC是⊙O的直徑,∠C=50°,∠ABC的平分線BD交⊙O于點D,則∠BAD的度數(shù)是()
A.45°B.85°C.90°D.95°
4.(2012浙江衢州)工程上常用鋼珠來測量零件上小圓孔的寬口,假設鋼珠的直徑是10mm,測得鋼珠頂端離零件表面的距離為8mm,如圖所示,則這個小圓孔的寬口AB的長度為__________mm.
5.(2012四川成都)如圖,AB是⊙O的弦,OC⊥AB于C.若AB=23,OC=1,則半徑OB的長為__________.
6.(2012山東青島)如圖,點A,B,C在⊙O上,∠AOC=60°,則∠ABC的度數(shù)是__________°.
[探究重難方法]
考點一、垂徑定理及推論
【例1】在圓柱形油槽內(nèi)裝有一些油.截面如圖,油面寬AB為6分米,如果再注入一些油后,油面AB上升1分米,油面寬變?yōu)?分米,圓柱形油槽直徑MN為()
A.6分米B.8分米C.10分米D.12分米
分析:如圖,油面AB上升1分米得到油面CD,依題意得AB=6,CD=8,過O點作AB的垂線,垂足為E,交CD于F點,連接OA,OC,由垂徑定理,得AE=12AB=3,CF=12CD=4,設OE=x,則OF=x-1,在Rt△OAE中,OA2=AE2+OE2,在Rt△OCF中,OC2=CF2+OF2,由OA=OC,列方程求x即可求得半徑OA,得出直徑MN.
解析:如圖,依題意得AB=6,CD=8,過O點作AB的垂線,垂足為E,交CD于F點,連接OA,OC,由垂徑定理,得AE=12AB=3,CF=12CD=4,設OE=x,則OF=x-1,
在Rt△OAE中,OA2=AE2+OE2,在Rt△OCF中,OC2=CF2+OF2,∵OA=OC,∴32+x2=42+(x-1)2,解得x=4.
∴半徑OA=32+42=5.∴直徑MN=2OA=10(分米).
故選C.
答案:C
方法總結有關弦長、弦心距與半徑的計算,常作垂直于弦的直徑,利用垂徑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來達到求解的目的.
觸類旁通1如圖所示,若⊙O的半徑為13cm,點P是弦AB上一動點,且到圓心的最短距離為5cm,則弦AB的長為__________cm.
考點二、圓心(周)角、弧、弦之間的關系
【例2】如圖,已知A,B,C,D是⊙O上的四個點,AB=BC,BD交AC于點E,連接CD,AD.
(1)求證:DB平分∠ADC;
(2)若BE=3,ED=6,求AB的長.
解:(1)證明:∵AB=BC,
∴=.∴∠ADB=∠BDC,∴DB平分∠ADC.
(2)由(1)知=,∴∠BAE=∠ADB.
∵∠ABE=∠ABD,∴△ABE∽△DBA.∴ABBE=BDAB.
∵BE=3,ED=6,∴BD=9.
∴AB2=BEBD=3×9=27.∴AB=33.
方法總結圓心角、弧、弦之間的關系定理,提供了從圓心角到弧到弦的轉化方式,為我們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和弧相等提供了新思路,解題時要根據(jù)具體條件靈活選擇應用.
觸類旁通2如圖,AB是⊙O的直徑,C,D兩點在⊙O上,若∠C=40°,則∠ABD的度數(shù)為()
A.40°B.50°C.80°D.90°
考點三、圓周角定理及推論
【例3】如圖,若AB是⊙O的直徑,CD是⊙O的弦,∠ABD=58°,則∠BCD=()
A.116°B.32°C.58°D.64°
解析:根據(jù)圓周角定理求得,∠AOD=2∠ABD=116°(同弧所對的圓周角是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BOD=2∠BCD(同弧所對的圓周角是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根據(jù)平角是180°知∠BOD=180°-∠AOD.還有一種解法,即利用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等于90°,可得∠ADB=90°,則∠DAB=90°-∠ABD=32°,∵∠DAB=∠DCB,∴∠DCB=32°.
答案:B
方法總結求圓中角的度數(shù)時,通常要利用圓周角與圓心角或圓心角與弧之間的關系.
觸類旁通3如圖,點A,B,C,D都在⊙O上,的度數(shù)等于84°,CA是∠OCD的平分線,則∠ABD+∠CAO=__________.
[品鑒經(jīng)典考題]
1.(2012湖南湘潭)如圖,在⊙O中,弦AB∥CD,若∠ABC=40°,則∠BOD=()
A.20°B.40°C.50°D.80°
2.(2012湖南益陽)如圖,點A,B,C在圓O上,∠A=60°,則∠BOC=__________.
3.(2012湖南婁底)如圖,⊙O的直徑CD垂直于AB,∠AOC=48°,則∠BDC=__________.
4.(2012湖南長沙)如圖,點A,P,B,C是半徑為8的⊙O上的四點,且滿足∠BAC=∠APC=60°.
(1)求證:△ABC是等邊三角形;
(2)求圓心O到BC的距離OD.
5.(2012湖南懷化)如圖,已知AB是⊙O的弦,OB=4,∠OBC=30°,點C是弦AB上任意一點(不與A,B重合),連接CO并延長CO交⊙O于點D,連接AD,DB.
(1)當∠ADC=18°時,求∠DOB的度數(shù);
(2)若AC=23,求證:△ACD∽△OCB.
[研習預測試題]
1.如圖,AB是⊙O的直徑,弦CD⊥AB,垂足為E,如果AB=10,CD=8,那么線段OE的長為()
A.5B.4C.3D.2
2.如圖,直徑為10的⊙A經(jīng)過點C(0,5)和點O(0,0),B是y軸右側⊙A優(yōu)弧上一點,則∠OBC的余弦值為()
A.12B.34C.32D.45
3.一條排水管的截面如圖所示.已知排水管的截面圓半徑OB=10,截面圓圓心O到水面的距離OC是6,則水面寬AB是()
A.16B.10C.8D.6
4.如圖,小華同學設計了一個圓直徑的測量器,標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點釘在一起,并使它們保持垂直,在測直徑時,把O點靠在圓周上,讀得刻度OE=8個單位,OF=6個單位,則圓的直徑為()
A.12個單位B.10個單位C.4個單位D.15個單位
5.如圖,已知在圓內(nèi)接四邊形ABCD中,∠B=30°,則∠D=________.
6.如圖,過A,C,D三點的圓的圓心為E,過B,F(xiàn),E三點的圓的圓心為D,如果∠A=63°,那么∠DBE=__________.
7.如圖,△ABC是⊙O的內(nèi)接三角形,AD⊥BC于D點,且AC=5,DC=3,AB=42,則⊙O的直徑等于________.
8.如圖,在圓內(nèi)接四邊形ABCD中,CD為∠BCA外角的平分線,F(xiàn)為弧AD上一點,BC=AF,延長DF與BA的延長線交于點E.求證:
(1)△ABD為等腰三角形;
(2)ACAF=DFFE.
參考答案
【知識梳理】
一、1.(1)圓心半徑
2.(1)線段(2)部分(3)半徑(4)重合
二、1.平分平分
2.(1)不是直徑(2)圓心兩條
3.相等
三、1.相等相等
四、1.圓心圓相交
2.(1)弧(2)圓心角(3)相等相等(4)直角直徑
導學必備知識
自主測試
1.A∵OA⊥OB,∴∠AOB=90°,
∴∠ACB=45°.故選A.
2.D∵AB是⊙O的直徑,弦CD⊥AB,垂足為M,
∴M為CD的中點,即CM=DM,選項A成立;
B為的中點,即CB=DB,選項B成立;
在△ACM和△ADM中,
∵AM=AM,∠AMC=∠AMD=90°,CM=DM,
∴△ACM≌△ADM(SAS),
∴∠ACD=∠ADC,選項C成立;
而OM與MD不一定相等,選項D不成立.
故選D.
3.B∵AC是⊙O的直徑,∴∠ABC=90°.∵∠ABC的平分線BD交⊙O于點D,∴∠ABD=45°.∵∠C=50°,
∴∠D=50°,∴∠BAD的度數(shù)是180°-45°-50°=85°.
4.8如圖所示,在⊙O中,連接OA,過點O作OD⊥AB于點D,則AB=2AD.
∵鋼珠的直徑是10mm,
∴鋼珠的半徑是5mm.
∵鋼珠頂端離零件表面的距離為8mm,
∴OD=3mm.
在Rt△AOD中,
∵AD=OA2-OD2=52-32=4(mm).
∴AB=2AD=2×4=8(mm).
故答案為8.
5.2∵AB是⊙O的弦,OC⊥AB于C,AB=23,
∴BC=12AB=3.∵OC=1,∴在Rt△OBC中,
OB=OC2+BC2=12+(3)2=2.
故答案為2.
6.150因為∠AOC=60°,則它所對的弧度為60°,所以∠ABC所對的弧度為300°.因為∠ABC是圓周角,所以∠ABC=150°.
探究考點方法
觸類旁通1.24連接OA,當OP⊥AB時,OP最短,此時OP=5cm,且AB=2AP.在Rt△AOP中,AP=OA2-OP2=132-52=12,所以AB=24cm.
觸類旁通2.B由題意,得∠A=∠C=40°,由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得∠ADB=90°,根據(jù)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或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得∠A+∠ABD=90°,從而得∠ABD=50°.
觸類旁通3.48°因為的度數(shù)等于84°,所以∠COD=84°.因為OC=OD,所以∠OCD=48°.因為CA是∠OCD的平分線,所以∠ACD=∠ACO=24°,因為OA=OC,所以∠OAC=∠ACO=24°,因為∠ABD=∠ACD=24°,所以∠ABD+∠CAO=48°.
品鑒經(jīng)典考題
1.D∵AB∥CD,∴∠C=∠ABC=40°.
∴∠BOD=2∠C=2×40°=80°.
2.120°∠BOC=2∠A=2×60°=120°.
3.24°連接OB,∵CD⊥AB,∴∠BOC=∠AOC=48°.
∴∠BDC=12∠BOC=12×48°=24°.
4.(1)證明:∵∠ABC=∠APC,∠BAC=∠APC=60°,
∴∠ABC=∠BAC=60°.
∴△ABC是等邊三角形.
(2)解:如圖,連接OB,則OB=8,∠OBD=30°.
又∵OD⊥BC于點D,∴OD=12OB=4.
5.(1)解:連接OA.
∵∠ADC=18°,
∴∠AOC=2∠ADC=36°.
∵OA=OB,
∴∠OAC=∠OBC=30°.
∴∠OCB=∠OAC+∠AOC=66°.
∴∠DOB=∠OCB+∠OBC=96°.
(2)證明:過點O作OE⊥AB于點E.
在Rt△OBE中,OB=4,∠OBC=30°,
∴BE=OBcos30°=4×32=23.
∵OE⊥AB,∴AB=2BE=43.
∵AC=23,∴C,E重合.
∴∠ACD=∠OCB=90°,
∠AOC=∠COB=90°-∠OBC=60°.
∴∠ADC=12∠AOC=30°.
∴∠ADC=∠OBC.∴△ACD∽△OCB.
研習預測試題
1.C2.C3.A4.B
5.150°6.18°
7.52連接AO并延長交圓于點E,連接BE.(如圖)
∵AE為⊙O的直徑,
∴∠ABE=90°.
∴∠ABE=∠ADC.
又∵∠AEB=∠ACD,
∴△ABE∽△ADC.
∴ABAD=AEAC.∵在Rt△ADC中,AC=5,DC=3,
∴AD=4.∴AE=52.
8.證明:(1)由圓的性質知∠MCD=∠DAB,∠DCA=∠DBA,而∠MCD=∠DCA,
∴∠DBA=∠DAB,故△ABD為等腰三角形.
(2)∵∠DBA=∠DAB,∴=.
又∵BC=AF,∴=,∠CDB=∠FDA,
∴=,∴CD=DF.
由“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外角等于它的內(nèi)對角”知,
∠AFE=∠DBA=∠DCA,①
∠FAE=∠BDE.
∴∠CDA=∠CDB+∠BDA=∠FDA+∠BDA=∠BDE=∠FAE,②
由①②得△CDA∽△FAE.∴ACFE=CDAF,
∴ACAF=CDFE.
而CD=DF,∴ACAF=DFFE.
延伸閱讀
初三數(shù)學圓的有關計算總復習
第26講圓的有關計算
[鎖定目標考試]
考標要求考查角度
1.會計算圓的弧長和扇形的面積.
2.會計算圓柱和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
3.了解正多邊形的概念及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能運用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進行相關的計算,會借助分割與轉化的方法探求陰影部分的面積是中考考查的熱點,利用圓的面積公式、周長公式、弧長公式、扇形的面積公式求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是考查的重點,常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xiàn).
[導學必備知識]
知識梳理
一、弧長、扇形面積的計算
1.如果弧長為l,圓心角的度數(shù)為n°,圓的半徑為r,那么弧長的計算公式為l=__________.
2.由組成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弧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若扇形的圓心角為n°,所在圓半徑為r,弧長為l,面積為S,則S=__________或S=12lr;扇形的周長=2r+l.
二、圓柱和圓錐
1.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__________,這個矩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圓的__________,寬等于圓柱的__________.如果圓柱的底面半徑是r,則S側=2πrh,S全=2πr2+2πrh.
2.圓錐的軸截面為由母線、底面直徑組成的等腰三角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__________,扇形的弧長等于圓錐的底面圓的__________,扇形的半徑等于圓錐的__________.因此圓錐的側面積:S側=12l2πr=πrl(l為母線長,r為底面圓半徑);圓錐的全面積:S全=S側+S底=πrl+πr2.
三、正多邊形和圓
1.正多邊形:各邊__________、各角__________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2.多邊形的外接圓:經(jīng)過多邊形__________的圓叫做多邊形的外接圓,這個多邊形叫做圓的內(nèi)接多邊形.
3.正多邊形的__________的圓心叫做正多邊形的中心,__________的半徑叫做正多邊形的半徑.
4.中心到正多邊形的一邊的__________叫做正多邊形的邊心距.
5.正多邊形每一邊所對的__________的圓心角叫做正多邊形的中心角,正n邊形的每個中心角都等于__________.
溫馨提示(1)正多邊形的各邊、各角都相等.
(2)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一個正n邊形共有n條對稱軸,每條對稱軸都通過正n邊形的中心.
(3)邊數(shù)為偶數(shù)的正多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它的中心是對稱中心.
(4)邊數(shù)相同的正多邊形相似.它們周長的比,邊心距的比,半徑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四、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
求與圓有關的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時,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轉化思想,即把所求的不規(guī)則的圖形的面積轉化為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用公式求解.
2.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相互加減求解.
3.將陰影中某些圖形等積變形后移位,重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4.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旋轉將部分陰影圖形移位后,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5.將陰影圖形看成是一些基本圖形覆蓋而成的重疊部分,用整體和差法求解.
自主測試
1.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為2cm,高為5cm,則圓柱的側面積是()
A.20cm2B.20πcm2C.10πcm2D.5πcm2
2.(2012浙江舟山)已知一個圓錐的底面半徑為3cm,母線長為10cm,則這個圓錐的側面積為()
A.15πcm2B.30πcm2C.60πcm2D.391cm2
3.(2012四川南充)一個圓錐的側面積是底面積的2倍,則圓錐側面展開圖的扇形的圓心角是()
A.120°B.180°C.240°D.300°
4.已知扇形的圓心角為150°,它所對應的弧長為20πcm,則此扇形的半徑是__________cm,面積是__________cm2.(結果保留π)
5.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CD⊥AB,垂足為E,∠AOC=60°,OC=2.
(1)求OE和CD的長;
(2)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探究重難方法]
考點一、弧長、扇形的面積
【例1】如圖,在△ABC中,∠B=90°,∠A=30°,AC=4cm,將△ABC繞頂點C順時針方向旋轉至△A′B′C′的位置,且A,C,B′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則點A所經(jīng)過的最短路線的長為()
A.43cmB.8cmC.163πcmD.83πcm
解析:點A所經(jīng)過的最短路線是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的一段弧線,運用弧長公式計算求解.求解過程如下:
∵∠B=90°,∠A=30°,A,C,B′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ACA′=120°.
又AC=4,
∴的長l=120×π×4180=83π(cm).故選D.
答案:D
方法總結當已知半徑r和圓心角的度數(shù)求扇形面積時,應選用S扇=nπr2360,當已知半徑r和弧長求扇形的面積時,應選用公式S扇=12lr,當已知半徑r和圓心角的度數(shù)求弧長時,應選用公式l=nπr180.
觸類旁通1如圖,一扇形紙扇完全打開后,外側兩根竹條AB和AC的夾角為120°,AB長為9,貼紙部分的寬BD為6,則貼紙部分面積(貼紙部分為兩面)是()
A.24πB.36πC.48πD.72π
考點二、圓柱和圓錐
【例2】一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半徑為2的半圓,則該圓錐的全面積是()
A.5πB.4πC.3πD.2π
解析:側面積是:12×π×22=2π.底面的周長是2π.則底面圓半徑是1,面積是π.則該圓錐的全面積是:2π+π=3π.故選C.
答案:C
方法總結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半圓的面積就是圓錐的側面積,根據(jù)半圓的弧長等于圓錐底面圓的周長,即可求得圓錐底面圓的半徑,進而求得面積和全面積,正確理解圓錐的底面的周長等于展開圖中扇形的弧長是解題的關鍵.
觸類旁通2如圖,把一個半徑為12cm的圓形硬紙片等分成三個扇形,用其中一個扇形制作成一個圓錐形紙筒的側面(銜接處無縫隙且不重疊),則圓錐底面半徑是______cm.
考點三、陰影面積的計算
【例3】如圖,AB是⊙O的直徑,弦DE垂直平分半徑OA,C為垂足,弦DF與半徑OB相交于點P,連接EF,EO,若DE=23,∠DPA=45°.
(1)求⊙O的半徑;
(2)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解:(1)∵直徑AB⊥DE,∴CE=12DE=3.
∵DE平分AO,∴CO=12AO=12OE.
又∵∠OCE=90°,∴∠CEO=30°.
在Rt△COE中,OE=CEcos30°=332=2.
∴⊙O的半徑為2.
(2)連接OF,如圖所示.
在Rt△DCP中,∵∠DPC=45°,
∴∠D=90°-45°=45°.
∴∠EOF=2∠D=90°.
∵S扇形OEF=90360×π×22=π,S△OEF=12×OE×OF=12×2×2=2.
∴S陰影=S扇形OEF-S△OEF=π-2.
方法總結陰影面積的計算方法很多,靈活性強,常采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1)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相互加減求解.
(2)將陰影中某些圖形等積變形后移位,重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3)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旋轉將部分陰影圖形移位后,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4)將陰影圖形看成是一些基本圖形覆蓋而成的重疊部分,用整體和差法求解.
[品鑒經(jīng)典考題]
1.(2012湖南婁底)如圖,正方形MNEF的四個頂點在直徑為4的大圓上,小圓與正方形各邊都相切,AB與CD是大圓的直徑,AB⊥CD,CD⊥MN,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A.4πB.3πC.2πD.π
2.(2012湖南長沙)在半徑為1cm的圓中,圓心角為120°的扇形的弧長是__________cm.
3.(2012湖南張家界)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母線長都是10cm,則圓錐的側面積為__________.
4.(2012湖南郴州)圓錐底面圓的半徑為3cm,母線長為9cm,則這個圓錐的側面積為__________cm2.(結果保留π)
5.(2012湖南衡陽)如圖,已知⊙O的半徑為6cm,直線AB是⊙O的切線,切點為B,弦BC∥AO,若∠A=30°,是劣弧的長為__________cm.
6.(2012湖南岳陽)如圖所示,在⊙O中,,弦AB與弦AC交于點A,弦CD與弦AB交于點F,連接BC.
(1)求證:AC2=ABAF;
(2)若⊙O的半徑為2cm,∠B=60°,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研習預測試題]
1.如圖,⊙O半徑是1,A,B,C是圓周上的三點,∠BAC=36°,則劣弧的長為()
A.π5B.2π5C.3π5D.4π5
2.已知圓錐底面圓的半徑為6cm,高為8cm,則圓錐的側面積為()
A.48cm2B.48πcm2C.120πcm2D.60πcm2
3.如圖,圓柱的底面周長為6cm,AC是底面圓的直徑,高BC=6cm,點P是母線BC上一點且PC=23BC.一只螞蟻從A點出發(fā)沿著圓柱體的表面爬行到點P的最短距離是()
A.4+6πcmB.5cmC.35cmD.7cm
4.如圖,如果從半徑為9cm的圓形紙片剪去13圓周的一個扇形,將留下的扇形圍成一個圓錐(接縫處不重疊),那么這個圓錐的高為()
A.6cmB.35cmC.8cmD.53cm
5.如圖,在Rt△ABC中,∠C=90°,CA=CB=4,分別以A,B,C為圓心,以12AC為半徑畫弧,三條弧與邊AB所圍成的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_____.
6.如圖,⊙A,⊙B,⊙C兩兩不相交,且半徑都是2cm,則圖中三個扇形(即陰影部分)面積之和是__________cm2.
7.如圖,AB為半圓O的直徑,C,D,E,F(xiàn)是AB的五等分點,P是AB上的任意一點.若AB=4,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__________.
8.如圖,AB是⊙O的直徑,弦BC=5,∠BOC=50°,OE⊥AC,垂足為E.
(1)求OE的長;
(2)求劣弧AC的長(結果精確到0.1).
參考答案
【知識梳理】
一、1.nπr1802.nπr2360
二、1.矩形周長高h
2.扇形周長母線長
三、1.相等也相等
2.各個頂點
3.外接圓外接圓
4.距離
5.外接圓360°n
導學必備知識
自主測試
1.B
2.B因為底面半徑為3cm,則周長為6πcm,
所以圓錐的側面積為6π×10÷2=30π(cm2).
3.B設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為R,圓錐側面展開圖的扇形的圓心角為n,則扇形的面積為12×2πr×R=πrR.由題意得πrR=2πr2,nπR2÷360=πrR,則R=2r,
所以n=180°.
4.24240π
5.解:(1)在△OCE中,
∵∠CEO=90°,∠EOC=60°,OC=2,
∴OE=12OC=1,∴CE=32OC=3,
∵OA⊥CD,∴CE=DE,∴CD=23.
(2)∵S△ABC=12ABCE=12×4×3=23,
∴S陰影=12π×22-23=2π-23.
探究考點方法
觸類旁通1.CS=120π(92-32)360×2=72π3×2=48π.
觸類旁通2.4因為扇形的弧長為13×2×12π=8π,即底面周長為8π,則底面半徑為8π2π=4(cm).
品鑒經(jīng)典考題
1.D由題意知,陰影部分的面積正好是圓面積的14,即14π422=π.
2.23πl(wèi)=nπr180=120π1180=23π.
3.50πS側=πrl=π×5×10=50π.
4.27πS側=πrl=π×3×9=27π.
5.2π連接AO,∵AB是⊙O的切線,∴AB⊥BO.
∵∠A=30°,∴∠AOB=60°.
∵BC∥AO,∴∠OBC=∠AOB=60°.∴∠BOC=180°-2×60°=60°,∴弧BC的長為60π×6180=2πcm.
6.解:(1)證明:∵,∴∠ACF=∠ABC.
∵∠A=∠A,∴△ACF∽△ABC.∴ACAB=AFAC.
∴AC2=ABAF.
(2)連接OA,OC,作OE⊥AC,垂足為點E,
∵∠B=60°,∴∠AOC=120°.
∴∠OAE=∠OCE=30°.
在Rt△AOE中,∠OAE=30°,OA=2,
∴OE=1,AE=3.
∴AC=2AE=23.
∴S陰影=S扇形OAC-S△AOC=120×π×22360-12×23×1=43π-3.
研習預測試題
1.B2.D3.B
4.B留下的扇形的弧長為1-13×2×π×9=12π,
所以圍成一個圓錐的底面圓的周長為12π.
則底面圓的半徑為12π=2πr,所以r=6.
而圓錐的母線長為9,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到圓錐的高為92-62=35(cm).
5.8-2π6.2π7.25π
8.解:(1)∵OE⊥AC,垂足為E,∴AE=EC.
∵AO=BO,∴OE=12BC=2.5.
(2)∠A=12∠BOC=25°,
在Rt△AOE中,sinA=OEOA,∴OA=2.5sin25°.
∵∠AOC=180°-50°=130°,
∴劣弧AC的長=130×2.5π180sin25°≈13.4.
九年級數(shù)學圓復習
九年級數(shù)學期末復習(3)---圓
班級學號姓名
【導學提綱】
1.若⊙O的半徑為5cm,點A到圓心O的距離為4cm,那么點A與⊙O的位置關系是()
A.點A在圓外B.點A在圓上C.點A在圓內(nèi)D.不能確定
2.小明想用直角尺檢查某些工件是否恰好是半圓形,下列幾個圖形是半圓形的是()
3.如圖,⊙O的弦AB=8,M是AB的中點,且OM=3,則⊙O的半徑等于()
A.8B.4C.10D.5
4.如圖,已知CD為⊙O的直徑,過點D的弦DE∥OA,∠D=50°,則∠C的度數(shù)是()
A.25°B.40°C.30°D.50°
5.如圖,△ABC的內(nèi)切圓⊙O與AB、BC、AC分別相切于點D、E、F,若∠DEF=52°,則∠A的度數(shù)是()
A.52°B.76°C.26°D.128°
6.如圖,AB是半圓O的直徑,OD⊥AC,OD=2,則弦BC的長為.
7.如圖,已知AB是⊙O的一條直徑,延長AB至C點,使得AC=3BC,CD與⊙O相切,切點為D.若CD=,則線段BC的長度等于.
【展示交流】
例1.如圖,AB為⊙O的直徑,劣弧,BD∥CE,連接AE并延長交BD于D.求證:(1)BD是⊙O的切線(2)
例2.如圖,AB是⊙O的直徑,以OA為直徑的⊙與⊙O的弦AC相交于D,DE⊥OC,垂足為E.(l)求證:AD=DC;(2)求證:DE是⊙的切線.
例3.已知:如圖,在Rt△ABC中,∠ABC=90°,以AB上的點O為圓心,OB的長為半徑的圓與AB交于點E,與AC切于點D.
(1)求證:BC=CD;
(2)求證:∠ADE=∠ABD;
(3)設AD=2,AE=1,求⊙O直徑的長.
【反饋練習】
1.⊙O的半徑r=10cm,圓心到直線a的距離OM=8cm,在直線a上有一點P,且PM=6cm,則點P()
A.在⊙O內(nèi)B.在⊙O上C.在⊙O外D.可能⊙O內(nèi)也可能在外
2.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圓心是這個三角形的()
A.三條中線的交點B.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
C.三條高的交點D.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
3.如圖,△ABC內(nèi)接于⊙O,∠BAC=120°,AB=AC,BD為⊙O的直徑,AB=3,則AD的值為()
A.6B.35C.5D.33
4.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C是AB延長線上一點,BC=OB,CE是⊙O的切線,切點為D,過點A作AE⊥CE,垂足為E,則CD:DE的值是()
A.12B.1C.2D.3
5.已知O半徑為5,圓心O到直線AB的距離為2,則O上有且只有個點到直線AB的距離為3.
6.如圖,四邊形ABCD是⊙O的內(nèi)接正方形,點P是⊙O上(不與B、C重合)的一個動點,∠BPC=.
7.已知圓O的半徑為5,AB是圓O的直徑,D是AB延長線上一點,DC是圓O的切線,C是切點,連接AC,若∠CAB=30°,則BD的長為.
8.如圖,AM為⊙O的切線,A為切點,BD⊥AM于點D,BD交⊙O于C,OC平分∠AOB.求∠B的度數(shù).
9.如圖所示,已知AB為⊙O的直徑,CD是弦,且AB⊥CD于點E.連接AC、OC、BC.
(1)求證:∠ACO=∠BCD;
(2)若EB=8cm,CD=24cm,求⊙O的直徑.
10.如圖,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線交BC于點D,E為AB上的一點,DE=DC,以D為圓心,DB長為半徑作⊙D,
求證:(l)AC是⊙D的切線;(2)AB+EB=AC.
11.已知:如圖,ABC內(nèi)接于⊙O,AB為直徑,∠CBA的平分線交AC于點F,交⊙O于點D,DE⊥AB于點E,且交AC于點P,連結AD.
(1)求證:∠DAC=∠DBA;
(2)求證:是線段AF的中點;
(3)若⊙O的半徑為5,AF=,求tan∠ABF的值.
九年級數(shù)學《圓的基本性質》知識點復習
九年級數(shù)學《圓的基本性質》知識點復習
一、圓
1、圓的定義
在一個個平面內(nèi),線段OA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A隨之旋轉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圓,固定的端點O叫做圓心,線段OA叫做半徑。
2、圓的幾何表示
以點O為圓心的圓記作“⊙O”,讀作“圓O”
二、圓形的旋轉
1.圖形的旋轉
(1)定義:在平面內(nèi),將一個圓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旋轉,這個定點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稱為旋轉角。
(2)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大致有兩大類:一類是物體的旋轉運動,如時鐘的時針、分針、秒針的轉動,風車的轉動等;另一類則是由某一基本圖形通過旋轉而形成的圖案,如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上的紫荊花圖案。
(3)圖形的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旋轉是由旋轉中心和旋轉角所決定,旋轉中心可以在圖形上也可以在圖形外。
(4)會找對應點,對應線段和對應角。
三、垂徑定理
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弧。
推論1:
(1)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2)弦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3)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四、圓心角
(1)把頂點在圓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時,每一份的圓心角是1°的角.
(2)因為在同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以整個圓也被等分成360份,這時,把每一份這樣得到的弧叫做1°的弧.
(3)圓心角的度數(shù)和它們對的弧的度數(shù)相等.
五、圓周角
有關計算公式
①L(弧長)=n/180Xπr(n為圓心角度數(shù),以下同);
②S(扇形面積)=n/360Xπr
③扇形圓心角n=(180L)/(πr)(度)。
④K=2Rsin(n/2)K=弦長;n=弦所對的圓心角,以度計。
六、圓內(nèi)接四邊形
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均在同一個圓上的四邊形叫做圓內(nèi)接四邊形。
性質
1、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
2、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任意一個外角等于它的內(nèi)對角。
3、圓的內(nèi)接凸四邊形兩對對邊乘積的和等于兩條對角線的乘積。(托勒密定理)
七、正多邊形
重點:講清正多邊形和圓中心正多邊形半徑、中心角、弦心距、邊長之間的關系.
難點:使學生理解四者:正多邊形半徑、中心角、弦心距、邊長之間的關系.
正多邊形的中心:所有對稱軸的交點;
正多邊形的半徑:正多邊形外接圓的半徑。
八、弧長及扇形的面積
弧長公式:n是圓心角度數(shù),r是半徑,α是圓心角弧度。
l=nπr÷180或l=n/180·πr或l=|α|r
在半徑是R的圓中,因為360°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就等于圓周長C=2πR,所以n°圓心角所對的弧長為l=n°πR÷180°。
在弧度制下,若弧所對的圓心角為θ,則有公式L=R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