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1湘教版(新)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章《圖形與坐標》(共2課時)復習教案。
課題小結與復習共2課時
第1課時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章知識點及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探索、習題培養(yǎng)解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數(shù)學思想,從而體現(xiàn)由一般到特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1、重點:章知識點及基本技能
2、難點:章知識點及基本技能:
教學策略觀察、分析、歸納
教學活動課前、課中反思
一、回顧
1.畫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試說明如何確定給定點的坐標.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個象限中的點與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有什么特征?
3.舉例說明如何用方位角和距離來刻畫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
4.畫一個正方形,建立適當?shù)钠矫嬷苯亲鴺讼?,寫出它的頂點坐標.
5.寫出點P(x,y)關于x軸,y軸的對稱點的坐標.
6.將點P(x,y)向左(或右)平移k個單位,它的像點P′(x′,y′)的坐標是多
少?將點Q(x,y)向上(或下)平移k個單位,它的像點Q′(x′,y′)的坐標是多少?
7.將平面內一點P(x,y)先向左平移m個單位,再向上平移n個單位,它的像點P′的坐標為(x′,y′),寫出x′,y′與x,y的關系式.
二、本章知識結構
三、注意:
1.同一個點,在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其坐標也不相同,所以,我們說一個點的坐標,都是對某一個確定的坐標系來說的
2.確定一個點P(x,y)關于坐標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或是沿坐標軸方向平移后的點的坐標,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數(shù)形結合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變
四、典型例題
例1.點A(-3,4)關于軸的對稱點的坐標是_____,關于軸的對稱點的坐標是_____,關于原點的對稱點的坐標是_____。
例2.與點(3,-2)關于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是()
A.(-3,-2)B.(3,2)C.(2,-3)D.(2,-3)
例3.在直角坐標系中,將P(4,-3)向右平移2個單位后的點的坐標是______,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所得點的坐標是_______.
例4.直角坐標系中,點A(2-1,3)與B(,-3)關于y軸對稱,那么=_____,=_____
例5.同一坐標系中,已知點P(3,-2)通過圖形變換到點Q(-1,2),步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如圖,矩形PMON的邊OM,ON分別在坐標軸上,且點P的坐標為(-2,3)。將矩形PMON沿軸正方向平移4個單位,得到矩形請在下圖的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平移后的像。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布置
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探索、習題培養(yǎng)解題能力
課后反思
相關推薦
湘教版(新)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5.1《頻數(shù)與頻率》(共2課時)教案
課題頻數(shù)與頻率共2課時
第1課時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頻數(shù)、頻率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會設計方案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能用合適的方法表示數(shù)據(jù);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處理的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并在這過程中體會統(tǒng)計對決策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參與數(shù)據(jù)的收集、處理、并根據(jù)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1、重點:理解頻數(shù)、頻率等概念
2、難點:會設計方案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能用合適的方法表示數(shù)據(jù)
教學策略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學活動課前、課中反思
引入:
情景一:出示2008北京奧運會的幾幅照片。
問題:為了了解某一班級學生對奧運項目的喜歡程度作如下調查:請大家從下列五個項目中選擇某一個項目(每個學生只選擇一項)。
A代表球類,B代表田徑,C代表游泳,D代表武術,E代表射擊
初二(6)班50位學生調查如下:
A、A、A、C、D、B、A、C、D、D、B、E、A、A、C、C、D、A、B、D、C、C、B、D、A、A、E、D、C、A、A、B、A、A、C、C、A、A、B、A、E、A、C、A、C、C、A、E、D、A。
提問:⑴你認為老師這一種數(shù)據(jù)表示方式能很快說出初二(6)班學生最喜歡哪個奧運項目?
⑵你認為老師這種數(shù)據(jù)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說出一些比較好的表示方式嗎?
展示學生統(tǒng)計的表示方式。
⑶你能說出每個項目的喜歡的人數(shù)嗎?
每個項目喜歡的人數(shù)有多有少,也就每個項目出現(xiàn)的頻繁程度不同。
2、(我們稱每個對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為頻數(shù))
是不是每個問題都可以通過比較頻數(shù)來判斷呢?
例題:下表是某兩個班級成績情況統(tǒng)計表
項目
班級優(yōu)秀及格不及格總人數(shù)
甲2045550
乙1838240
乙兩班中哪個班級的優(yōu)秀人數(shù)、及格人數(shù)多?你覺得哪個班級成績較好些?
怎樣比較呢?比較兩個班級的學習成績能否光從各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來看?
(比較各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與總人數(shù)的比值。)
頻率:每個對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與總次數(shù)的比值。
甲班及格人數(shù)和頻率(及格率)是多少?
3練習:某單位有100人五一節(jié)全外出,去旅游目的地的人數(shù)調查情況如下:上海(36人),杭州(24人),北京(X人),海南(頻率為0.32)
則去上海的頻率為,去杭州的頻率為,
去海南的人數(shù)為,去北京的人數(shù)為。
提問:根據(jù)上面的練習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1)、頻數(shù)、頻率與總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
(2)、各頻數(shù)之和等于總人數(shù)。
(3)、各頻率之和等于1。
5、想一想、練一練
前黃初中五月份開展首屆藝術節(jié),假如計劃制作橙色、紅色、藍色、白色、黃色五種顏色的文化衫發(fā)給學生。請你為我校首屆藝術節(jié)的籌委會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好嗎?
6、課后反思:
讓學生通過參與數(shù)據(jù)的收集、處理、并根據(jù)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課后反思
八年級數(shù)學下(新)2.6菱形共2課時教案(湘教版)
課題菱形共2課時
第1課時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掌握菱形的性質,并能運用菱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了解菱形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菱形的性質的過程,在操作活動和觀察與分析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探究習慣和初步的審美意識,進一步了解和體會推理論證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菱形與平行四邊形關系的探討,體會集合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并從中認識菱形的圖形美
重點難點1、重點:菱形的概念及性質
2、難點:菱形的性質及應用
教學策略分析啟發(fā)、合作探究式
教學活動課前、課中反思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兩幅圖片(中國結、建筑物),引導學生欣賞、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引入課題——菱形。
2、菱形的概念: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比較。(學生發(fā)言分析)
4、你還能舉出有關菱形的生活實例嗎?
二、觀察分析,合作探究
你能說出平行四邊形具有哪些性質嗎?你認為菱形具有這些性質嗎?(學生交流討論回答)
師生共同整理:①、菱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對角線的交點是對稱中心;
②、菱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菱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有沒有不同于平行四邊形的特殊性質呢?
(1)、學生動手操作:畫出并裁剪一個菱形,然后折疊,感受菱形的軸對稱性。
(2)、學生合作討論:菱形的四邊之間有何關系?菱形的兩條對角線還有什么特點?你能說出理由嗎?
(3)、老師折紙,師生共同分析。
(4)、展示推理過程和結論。
③、菱形的四邊都相等;
④、菱形是軸對稱圖形,兩條對角線所在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⑤、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菱形的面積的求法:(課件展示)如圖,菱形ABCD被它的兩條對角線分成四個直角三角形,它們全等嗎?為什么?如果知道了菱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的長度,你能算出菱形ABCD的面積嗎?(讓學生思考交流)然后師生共同分析并展示推演過程。并一起總結結論:菱形的面積等于它的對角線長的乘積的一半。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展示書中例1:學生思考回答,然后展示解答過程。
四、歸納小結,教學反思:
1、你對菱形知多少?請你談一談。
從概念上來談——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從性質上來談——
①、菱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對角線的交點是對稱中心;
②、菱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③、菱形的四邊都相等;
④、菱形是軸對稱圖形,兩條對角線所在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⑤、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從計算上來談——
菱形的面積等于它的對角線長的乘積的一半。即:設菱形的兩對角線長分別為a,b,則它的面積S=ab.
五、強化訓練,綜合拓展:
操作題:你能把有一個內角為72°的菱形ABCD分成4個等腰三角形。
經歷探索菱形的性質的過程,在操作活動和觀察與分析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探究習慣和初步的審美意識,進一步了解和體會推理論證的基本方法
課后反思
湘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新)3.1平面直角坐標系共2課時教案
課題平面直角坐標系共2課時
第1課時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及橫軸、縱軸、原點、坐標等的概念;認識并能畫出平面直角坐標系;能在給定的直角坐標系中,由點的位置寫出它的坐標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坐標系,由點找坐標等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意識,合作交流意識;通過對一些點的坐標進行觀察,探索坐標軸上點的坐標有什么特點,縱坐標或橫坐標相同的點所連成的線段與兩坐標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由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內容,以及由點找坐標,反映平面直角坐標系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和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提高學生參加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重點難點1、重點:準確地寫出寫出平面內點的坐標,并能根據(jù)點的坐標找點
2、難點:準確地寫出寫出平面內點的坐標,并能根據(jù)點的坐標找點
教學策略觀察、分析、歸納
教學活動課前、課中反思
獨立自學
(1)畫兩根互相垂直的數(shù)軸,一根叫________軸(也叫_______軸),另一根叫_________軸(也叫_______軸),它們的交點叫______________,橫軸以向_______的方向為正方向,縱軸以向_________的方向為正方向。單位長度一般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這樣建立的兩根數(shù)軸叫__________________。記作:_________
(2)在建立了平面坐標系后,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一一對應.
(3)坐標平面被分成了四個部分,分別叫:第____象限,第_____象限,第___象限,第_____象限。________________不屬于任何象限。
(4)做教才做一做.
合作交流
1、能用兩個有序實數(shù)確定某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嗎?
2、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3、怎樣書寫一個點的坐標?有哪些方面易出錯?
4、怎樣找出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具體的操作步驟是怎樣的呢?
5、怎樣把一個已知坐標的點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來?具體的操作步驟是怎樣的呢?
我質疑、我探究
完成教材動腦筋.
總結: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的特征:第一象限:_______________,第二象限:_____________,第三象限:____________,第四象限:___________.所有x軸上的點的縱坐標都為______。y軸上的點的橫坐標都為______。原點的坐標為______。
我收獲、我積累
概念及建系
平面上的點和有序實數(shù)對的關系___________
第一象限:x____0,y___
平面直角坐標系第二象限:x____0,y____0
各象限內點(x,y)坐標的特點第三象限:x____0,y____0
第四象限:x____0,y____0
快樂嘗試、輕松過關
A、如圖:
1、寫出點M、N的坐標。
2、描出點A(3,-5)B(-2,-4)C(0,4)D(-3,0)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Oxy中,描出下列各點。
C、如果點A(a,b)在第三象限,則點B(-a+1,3b-5)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自我訓練、跟蹤練習
1、點P(-m,m-1)在第三象則m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
2、若點P(2a,a-3)在y軸上,則點p的坐標為__________
3、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x,y)在第三象限,且點P到x軸的距離分別是3,7,則P點的坐標為____
通過畫坐標系,由點找坐標等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意識,合作交流意識;通過對一些點的坐標進行觀察,探索坐標軸上點的坐標有什么特點,縱坐標或橫坐標相同的點所連成的線段與兩坐標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能力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