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蛋白質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3-06糖類蛋白質學案(魯科版必修2)。
第4課時 糖類 蛋白質
一、糖類
1.
2.葡萄糖
(1)分子結構和性質
(2)特征反應
3.糖類的水解
(1)蔗糖的水解反應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最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實驗結論蔗糖水解有葡萄糖生成
反應方程式C12H22O11+H2O――→催化劑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果糖
(2)淀粉的水解反應
①淀粉水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6H10O5n+nH2O――→催化劑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②檢驗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情況現(xiàn)象A現(xiàn)象B結論
Ⅰ溶液呈藍色未產生銀鏡未水解
Ⅱ溶液呈藍色出現(xiàn)銀鏡部分水解
Ⅲ溶液不呈藍色出現(xiàn)銀鏡完全水解
4.糖類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糖類水解規(guī)律
①單糖不發(fā)生水解;
②1mol雙糖能水解,生成2mol單糖分子;
③1mol多糖能水解,生成很多摩爾單糖分子。
(2)糖類水解條件
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硫酸做催化劑,并且水浴加熱。
(3)淀粉水解程度及其產物檢驗注意的問題:
①檢驗淀粉時,必須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為碘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②因反應是用硫酸做催化劑,而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溶液必須呈堿性,所以應先中和再檢驗。
例1 (2017北京西城區(qū)高一測試)葡萄糖的結構簡式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對應的性質中不正確的是()
A.與鈉反應放出氫氣B.可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
C.能發(fā)生銀鏡反應D.可使小蘇打溶液冒出氣泡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含有羥基,故能與鈉反應放出氫氣,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含有醛基,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無羧基,所以不與NaHCO3反應。
思維啟迪——依據葡萄糖的官能團理解其性質
(1)
(2)
例2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3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程度。
甲方案:淀粉液――→稀硫酸△水解液――→碘水溶液變藍
結論:淀粉未水解
乙方案:淀粉液――→稀硫酸△水解液――――――――→新制CuOH2懸濁液煮沸無磚紅色沉淀產生
結論:淀粉未水解
結論:淀粉部分水解
上述三種方案操作是否正確?結論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方案操作正確,但結論錯誤。加入碘水溶液變藍有兩種情況:①淀粉完全沒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結論 乙方案操作錯誤,結論亦錯誤。應用稀堿溶液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然后再做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實驗。本方案中無磚紅色沉淀出現(xiàn),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 丙方案操作正確,結論正確
解析 淀粉水解已完全,則溶液中不再有淀粉存在,用碘水檢驗,溶液不會出現(xiàn)藍色;淀粉尚未水解時,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煮沸,不會有磚紅色沉淀產生。淀粉部分水解時,則既要用碘水檢驗有無淀粉的存在,又要用新制Cu(OH)2懸濁液檢驗有無葡萄糖的存在。
二、蛋白質
1.蛋白質的組成
(1)由C、H、O、N、S等元素組成,是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一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蛋白質的性質
水解:①蛋白質―――――→催化劑如酶水解氨基酸。
②三種重要的氨基酸。
名稱結構簡式
甘氨酸H2NCH2COOH
丙氨酸
谷氨酸(幼兒教師教育網 Yjs21.Com)
2.鹽析
概念濃無機鹽溶液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使蛋白質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
條件濃的鹽溶液,少量的無機鹽能促進蛋白質的析出
特點是可逆過程,繼續(xù)加水時能使沉淀溶解,不影響蛋白質的生理活性
3.變性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加熱后,試管中出現(xiàn)沉淀,再加水,沉淀不溶解加熱、紫外線照射,或加入某些有機物、酸、堿、重金屬鹽,能夠使蛋白質失去生理活性而聚沉,而且不可逆,這叫蛋白質的變性
加入CuSO4溶液后,試管中出現(xiàn)沉淀,再加水,沉淀不溶解
加入乙醇水溶液,試管中出現(xiàn)沉淀,再加水,沉淀不溶解
4.顯色反應:部分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
5.灼燒:灼燒蛋白質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常用此性質鑒別蛋白質。
蛋白質的鹽析與變性比較
鹽析變性
概念蛋白質在某些鹽的濃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蛋白質在加熱、酸、堿等條件下性質發(fā)生改變而凝結起來
特征可逆不可逆
實質溶解度降低,物理變化性質上改變,化學變化
條件堿金屬、鎂、鋁等輕金屬鹽和銨鹽的濃溶液加熱、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紫外線、重金屬鹽、苯酚、甲醛、乙醇等
用途分離和提純蛋白質殺菌、消毒
例3 下列各物質能使蛋白質變性的是()
①硫酸鉀?、诩兹、勐然洝、芟跛峁、萋然@?、逇溲趸c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①②③D.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加熱、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紫外線、重金屬鹽、苯酚、甲醛、乙醇等能使蛋白質變性。②④⑥能使蛋白質變性。
易錯警示
(1)重金屬鹽不論是濃溶液還是稀溶液都會使蛋白質變性。
(2)要分清輕金屬無機鹽溶液是濃溶液還是稀溶液,濃溶液使蛋白質析出,稀溶液促進其溶解。
例4 下面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以通過灼燒時的特殊氣味來鑒別蛋白質
B.部分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
C.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D.若誤食重金屬鹽,可服用大量鮮牛奶或豆?jié){進行解救
答案 C
解析 蛋白質灼燒時有特殊的氣味,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為蛋白質的顯色反應,蛋白質遇重金屬鹽會發(fā)生變性,服用鮮牛奶或豆?jié){可以緩解重金屬鹽對人體的傷害,故A、B、D三項均正確;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例5 有關天然物質水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用碘水檢驗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B.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與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產物完全相同
C.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為氨基酸
D.纖維素水解與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終產物相同
答案 B
解析 A項中淀粉遇碘變藍,可檢驗淀粉的水解程度;B項中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故B項錯誤;D項中纖維素與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規(guī)律總結——能夠水解的常見有機物
(1)酯類――→水解酸(鹽)+醇
(2)油脂――→水解高級脂肪酸(鹽)+甘油
(3)蔗糖――→水解葡萄糖+果糖
(4)淀粉(纖維素)――→水解葡萄糖
(5)蛋白質(多肽)――→水解氨基酸
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2)糖類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3)糖類、油脂和蛋白質都只含有C、H、O三種元素()
(4)糖類都是有甜味的物質,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屬于糖類()
(5)糖類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團()
(6)淀粉和纖維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組成,它們是同分異構體()
(7)用灼燒的方法可以鑒別毛織物和棉織物()
(8)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或飽和硫酸銨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沉淀均不溶解()
(9)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濃硝酸出現(xiàn)黃色沉淀,濃硝酸使蛋白質變性且發(fā)生顯色反應()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2017濱州高一月考)下列方法中能檢驗尿液中存在葡萄糖的是()
A.加金屬鈉,看是否有氫氣放出
B.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混合后加熱,觀察有無磚紅色沉淀生成
C.與醋酸和濃硫酸共熱,看能否發(fā)生酯化反應
D.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看是否分層
答案 B
解析 尿液中含有水,無論是否含葡萄糖,加入鈉都會有氫氣放出,A錯誤;檢驗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結構中含有醛基,將其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共熱,根據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來鑒定,B正確;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很低,與醋酸反應不明顯,C錯誤;葡萄糖是五羥基醛,與飽和碳酸鈉溶液互溶,不會分層,D錯誤。
3.某學生做葡萄糖的還原性實驗,將4mL0.5molL-1的CuSO4溶液和4mL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1.0mL的10%的葡萄糖,加熱煮沸,結果沒有看到磚紅色沉淀生成。這是因為()
A.葡萄糖濃度太大B.加熱時間不夠
C.CuSO4溶液的量不夠D.NaOH溶液的量不夠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與新制Cu(OH)2反應時,NaOH必須過量,而本題中n(CuSO4)=n(NaOH)=2×
10-3mol,NaOH的量不足,故看不到磚紅色沉淀生成。
4.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地方至今仍用傳統(tǒng)工藝來制作米酒。家釀米酒的轉化過程為()
A.淀粉→蔗糖→葡萄糖→酒
B.淀粉→麥芽糖→葡萄糖→酒
C.淀粉→麥芽糖→果糖→酒
D.淀粉→蔗糖→果糖→酒
答案 B
解析 家釀米酒是以淀粉類物質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轉化而成:淀粉――→酶麥芽糖――→酶葡萄糖――→酒化酶酒(乙醇)。
5.下列關于蛋白質性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蛋白質溶液中加入任何鹽溶液,都會使蛋白質發(fā)生變性
B.某些蛋白質遇到濃硝酸時(微熱條件)會顯示黃色
C.蛋白質被灼燒時,產生特殊的氣味
D.天然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為多種氨基酸
答案 A
解析 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鹽溶液時,有兩種情況:當加入重金屬鹽溶液時,蛋白質會發(fā)生變性而失去蛋白質的生理活性,該過程是不可逆的,當加入高濃度的輕金屬鹽溶液時,蛋白質因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該過程是可逆的,稱為鹽析,A錯誤;某些含有苯環(huán)的蛋白質遇到濃硝酸時(微熱條件)會顯示黃色,發(fā)生顯色反應,B正確;蛋白質被灼燒時,產生燒焦羽毛的特殊的氣味,C正確;天然蛋白質分子水解時,最終可得到多種氨基酸,D正確。
6.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點是()
A.遇濃硝酸顯黃色
B.灼燒后有燒焦羽毛的氣味
C.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水解
答案 D
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羊毛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二者共同的性質是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坝鰸庀跛犸@黃色、灼燒后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是蛋白質的特征反應;蛋白質燃燒不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還生成含氮的物質、硫的氧化物等。
7.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釀酒。家庭制作的簡單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名稱是__________。
(2)寫出反應B→F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反應B→D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葡萄糖
(2)C6H12O6+6O2―――→緩慢氧化6CO2+6H2O
(3)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對點訓練]
題組一 糖類的組成、結構與性質
1.對于葡萄糖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1mol葡萄糖與足量鈉反應會生成3molH2
B.葡萄糖在一定條件下能水解
C.能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
D.可使小蘇打溶液冒出氣泡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含有羥基,能與鈉反應放出氫氣,C6H12O6~5Na~52H2↑,A項錯誤;葡萄糖是單糖,不能水解,B項錯誤;能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C項正確;無羧基,不與NaHCO3反應,D項錯誤。
2.(2017廣東揭陽惠來一中、揭東一中期末聯(lián)考)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纖維素、④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別進行水解,最終產物只有1種的是()
A.①和②B.只有③
C.只有④D.只有②和③
答案 D
解析 蔗糖的水解產物有葡萄糖和果糖兩種;乙酸乙酯的水解產物也有兩種。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糧食釀酒經歷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學變化過程
B.纖維素在人體內可水解為葡萄糖,故可做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
C.淀粉、纖維素和油脂都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纖維素和淀粉遇碘水均顯藍色
答案 A
解析 纖維素在人體內不水解,不能作為營養(yǎng)物質;油脂屬于小分子,淀粉和纖維素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遇碘水顯藍色,纖維素遇碘水不變藍色。
4.(2017陜西寶雞二模)根據如圖所示轉化關系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纖維素,二者均屬于多糖,互為同分異構體
B.可以利用銀鏡反應證明反應①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將乙醇氧化為乙酸,將燒黑的銅絲趁熱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
D.向反應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飽和氫氧化鈉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純凈的乙酸乙酯
答案 B
解析 淀粉和纖維素均屬于多糖,但二者化學式中的n值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A項錯誤;淀粉和纖維素均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葡萄糖可以發(fā)生銀鏡反應,B項正確;乙醇催化氧化得到的是乙醛而非乙酸,C項錯誤;乙酸乙酯在強堿性條件下能夠水解,分離提純乙酸乙酯應用飽和碳酸鈉溶液,D項錯誤。
題組二 糖類及其水解產物的檢驗
5.(2017秦皇島高一檢測)將蔗糖放入試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蕩,水浴加熱5分鐘,取水解液3mL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加熱后沒有看到磚紅色物質出現(xiàn),這是因為()
A.加熱時間不夠
B.蔗糖純度不夠
C.Cu(OH)2的量不足
D.水解液未用堿液中和
答案 D
解析 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水解液中有H2SO4,使Cu(OH)2溶解,不能得到Cu2O沉淀,在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前,應用堿中和做催化劑的稀硫酸,并調至堿性環(huán)境。
6.(2018山西懷仁一中高一月考)某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情況。
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沒有水解
D.淀粉已發(fā)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 D
解析 因為混合液呈堿性,所以加碘水不變藍,不能說明不含淀粉;而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生成磚紅色沉淀,說明其中含有葡萄糖。故結論應為淀粉已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7.(2017連云港高一檢測)只用一種試劑就可以鑒別乙酸、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該試劑是()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
C.碘水D.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
答案 D
解析 NaOH溶液只能與乙酸發(fā)生反應,但是無明顯現(xiàn)象,與另外兩種物質不反應,因此不能鑒別,A錯誤;Na2CO3溶液與乙酸發(fā)生反應產生CO2氣體,與另外兩種物質不能發(fā)生反應,因此不能鑒別,B錯誤;碘水與淀粉溶液混合會變?yōu)樗{色溶液,與另外兩種物質不能發(fā)生反應,因此不能鑒別,C錯誤;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與乙酸混合,發(fā)生反應,變?yōu)樗{色溶液,與葡萄糖混合,加熱煮沸,產生磚紅色沉淀,與淀粉溶液混合,無明顯現(xiàn)象,三種溶液產生的現(xiàn)象各不相同,可以鑒別,D正確。
題組三 蛋白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
8.下列有關生活中的化學敘述不正確的是()
A.加熱能殺死流感病毒是因為蛋白質受熱變性
B.用灼燒法鑒別毛織品和棉織品
C.蠶絲、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
D.75%的酒精可用做醫(yī)用消毒液
答案 C
解析 加熱蛋白質會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可以用加熱的方法殺死流感病毒,A項正確;毛織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織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毛織品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所以用燃燒的方法可以鑒別毛織品和棉織品,B項正確;蠶絲、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C項錯誤;75%的酒精可用于醫(yī)用消毒,D項正確。
9.下列不屬于蛋白質變性的是()
A.往蛋白質溶液里加入食鹽使之變渾濁
B.病人注射前用醫(yī)用消毒酒精進行消毒
C.往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濃硝酸會出現(xiàn)沉淀
D.用福爾馬林浸泡動物標本
答案 A
解析 鹽析是指濃無機鹽溶液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如A項;變性是指加熱、強酸、強堿、強氧化劑、乙醇、甲醛等使蛋白質失去生理活性而聚沉的過程,如B、C、D三項。
10.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向蛋白質溶液中分別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過程均是不可逆的
B.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但是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不會引起中毒
C.溫度越高,酶對某些生化反應的催化效率就越高
D.醫(yī)療上用75%的酒精殺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質鹽析的性質
答案 B
解析 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發(fā)生鹽析,再加水能恢復,向蛋白質溶液中加CuSO4溶液,蛋白質變性,其過程是不可逆的;硫酸鋇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對人無毒;溫度太高,酶會變性;酒精可以使蛋白質變性。
題組四 基本營養(yǎng)物質的相關綜合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糖類、油脂、蛋白質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B.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
C.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屬于酯
答案 D
解析 糖類中的單糖不能水解,A錯誤;糖類、油脂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而蛋白質中除含C、H、O三種元素外,還含有N元素等,B錯誤;單糖、雙糖以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錯誤。
12.(2017西安鐵一中期中)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B.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C.糖類物質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D.苯、乙醇、乙酸和油脂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答案 C
解析 本題的易錯點是知道糖類物質大部分都能發(fā)生水解,但忽略了單糖不能水解的事實。葡萄糖是單糖,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C項錯誤。
13.下列各組有機物的鑒別中所用試劑及現(xiàn)象與結論均正確的是()
選項有機物所用試劑現(xiàn)象與結論
A葡萄糖與果糖鈉有氣體放出的是葡萄糖
B蔗糖與蛋白質溴水退色的是蔗糖
C油脂與蛋白質濃硝酸變藍的是蛋白質
D淀粉與蛋白質碘水變藍的是淀粉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和果糖均含有羥基,都能與鈉反應生成氫氣,A項錯誤;蔗糖和蛋白質均不與溴水反應,無法鑒別,B項錯誤;某些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色,C項錯誤;淀粉遇碘水變藍,D項正確。
[綜合強化]
14.(2017聊城高一檢測)要檢驗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實驗操作過程: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诩訜?水浴) ③加入堿液,中和并呈堿性?、芗尤脬y氨溶液?、菁尤霂椎蜗×蛩帷、拊偌訜帷、呒尤霂椎蔚馑?br>
甲、乙、丙三個同學分別做了以下三個實驗,指出他們的實驗目的或現(xiàn)象:
(1)甲:①→⑤→②→③→④→⑥,現(xiàn)象:無銀鏡產生。
甲同學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①→⑤→②→③→④→⑥,現(xiàn)象:有銀鏡產生;
①→⑤→②→⑦,現(xiàn)象:溶液變藍。
乙同學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①→⑤→②→⑦,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學的實驗目的是證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答案 (1)證明淀粉還沒開始水解
(2)證明淀粉已發(fā)生水解,但還有剩余
(3)溶液不變藍
解析 (1)不存在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葡萄糖證明淀粉還沒開始水解。
(2)有銀鏡產生,證明淀粉已經水解;溶液變藍,證明淀粉還有剩余。
(3)淀粉已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時溶液不變藍。
15.(2017杭州高一檢測)利用含多糖淀粉的物質可以生產醋酸。下面是生產醋酸的流程,根據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淀粉――→稀硫酸△A→B→C→醋酸
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見有機物,在有些飲料中含有B。
(1)C中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__。
(2)B→C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取代反應B.加成反應
C.氧化反應D.還原反應
(3)寫出由醋酸制備醋酸甲酯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由B可制備乙烯氣體,寫出將乙烯氣體通入溴水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醛基 (2)C
(3)CH3COOH+CH3OH????濃硫酸△CH3COOCH3+H2O
(4)橙黃色退去且溶液分層
解析 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為乙醛、乙醛氧化為乙酸。所以A是葡萄糖,B是乙醇,C是乙醛。(1)C中官能團的名稱是醛基。(2)乙醇→乙醛的反應類型是氧化反應。(3)由醋酸制備醋酸甲酯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H+CH3OH????濃硫酸△CH3COOCH3+H2O。(4)將乙烯氣體通入溴水中生成1,2二溴乙烷,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溴水退色,且溶液分層。
相關推薦
高二化學教案:《糖類蛋白質》教學設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化學教案:《糖類蛋白質》教學設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三章糖類蛋白質
教學目的要求:1.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鍵的初步知識,認識蛋白質是生命現(xiàn)象最基本的物質基礎.
3.使學生了解糖類蛋白質(包括酶)在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的廣泛用途以及在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上的重要意義.
4.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質的鑒別方法.
第一節(jié)單糖
目的要求:1.使學生了解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2.使學生掌握葡萄糖的結構簡式和重要性質,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使學生了解果糖的性質和它在結構上跟葡萄糖的差別.
教學重點: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方法:引導和啟發(fā)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什么是糖?哪些物質屬于糖?
[學生討論]
[講解]糖類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經用一個通式來表示:Cn(H2O)m;這是因為在最初發(fā)現(xiàn)的糖類都是有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個數(shù)比恰好是2:1.當時就誤認為糖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化合物.現(xiàn)在還一直在沿用這種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結構:H和O并不是以結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應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C6H12O5
甲醛乙酸乳酸等
[設問]如何給糖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呢?
[板書]糖類: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
[板書]糖的分類:單糖低聚糖多糖
[過渡]在單糖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下面我們有重點的學習葡萄糖以及簡單了解其它單糖.
[板書]一.葡萄糖
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分子式:C6H12O6(180)最簡式:CH2O(30)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O
或CH2OH(CHOH)4CHO(CHOH)4
CH2OH
化學性質:
還原反應:氧化反應:與新制Cu(OH)2作用銀鏡反應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
+2Ag+H2O+3NH3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H2O
與氧氣反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酯化反應:與乙酸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指導]讓學生學會寫復雜的反應方程式.
制法:淀粉催化(硫酸)水解催化劑
(C6H10O5)n+nH2OnC6H12O6
用途營養(yǎng)物質:C6H12O6(s)+6O2(g)6CO2(g)+6H2O(l)+2804kJ
醫(yī)療糖果制鏡和熱水瓶膽鍍銀
二.果糖
分子式:C6H12O6(與葡萄糖同分異構)式量180
存在水果蜂蜜比蔗糖甜
純凈的果糖是白色晶體,通常是粘稠的液體,易溶于水.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多羥基酮)
化學性質:可以發(fā)生銀鏡反應!
三.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脫氧核糖)
蛋白質學案
第三節(jié)生命的基礎—蛋白質練習
1.天然皮革屬于()
A.纖維素制品B.脂肪類物質C.橡膠制品D.蛋白質
2.現(xiàn)有一份有機分子的的樣品,經科研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該有機分子相對分子質量較小,能溶于水,含有碳、氫、氧、氮等元素。根據分析,這份樣品很可能是()
A.脂肪酸B.氨基酸C.葡萄糖D.核糖
3.蛋白質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變成氨基酸的反應屬于()
A.消去反應B.聚合反應C.水解反應D.酯化反應
4.下列關于蛋白質在人體中的新陳代謝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人體中共有二十幾種氨基酸,它們不能都由人體自身合成
B.動植物蛋白質混合攝入,更能增強蛋白質的營養(yǎng)作用
C.谷類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少,不可能是人體所需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D.人體內蛋白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分解,最后生成尿素,排出體外
5.市場上有一種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堿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強,衣服的汗?jié)n、血跡及人體排放的蛋白質油漬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滌的是()
①棉織品②毛織品③晴綸織品④蠶絲織品⑤滌綸織品⑥錦綸織品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⑥
6.蛋白質水解得到________,進一步水解,最后得到____________。一個蛋白質分子可以含有一條或多條肽鏈,肽鏈中有很多肽鍵,一個肽鍵中的氧原子與另一個肽鍵中氨基的氫原子通過________連接,形成類似于_____________的結構,最后形成具有三維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7.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具有多種重要功能。如淀粉酶、胃蛋白酶在消化中的________功能,胰島素可以對糖類物質的代謝具有________功能,免疫球蛋白在人體中的_________功能等。
8.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物質。有多種蛋白質的參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續(xù)。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結合而成的,氮是各種氨基酸的必備元素。根據木星及其某些衛(wèi)星上有液氨形成的海洋,因此有人推測,如果木星上有生命活動,這些生物可能要從液氨的海洋中產生,因為那里的液氨相當于地球上的水。假如那里的生命分子也是以碳鏈為骨架,那么與地球上生物分子中的葡萄糖相當?shù)幕衔锏慕Y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地球上與木星上的
化合物A()相當?shù)幕衔锏慕Y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
9.使蛋白質從水溶液中析出而又不變質的方法是()
A.過濾B.加入硫酸銨溶液 C.加入福爾馬林溶液D.分液
10.約翰-芬恩(Johnfenn)等三位科學家因在蛋白質等大分子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而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蠶絲、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
B.蛋白質溶液不能發(fā)生丁達爾效應
C.蛋白質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產生鹽析現(xiàn)象
D.蛋白質在紫外線照射下將會失去生理活性
11.蓋爾達法分解蛋白質的過程可表示為:
現(xiàn)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進行下列實驗:取30.0mL牛奶,用蓋達爾法分解蛋白質,把氮完全轉化為氨,用0.500molL-1的H2SO4溶液50.0mL吸收后,剩余的酸用1.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需38.0mL。求:
(1)30.0mL牛奶中氮元素的質量是多少?
(2)己知牛奶的密度1.03gmL-3,蛋白質中含氮的質量分數(shù)為16.0%,牛奶中蛋白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
參考答案
1.D2.B3.C4.C5.B6.多肽氨基酸氫鍵螺旋狀7.催化調節(jié)免疫8.CH2NH2(CHNH)4CHNHH2NCH2COOH(或HOCH2COOH)9.B10.D11.(1)0.168g(2)3.4%
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檢測及注意事項,也有可能與其他實驗相結合。
一、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原理
利用某些化學試劑與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一)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二)淀粉遇碘變藍。
(三)脂肪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
(四)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
二、實驗流程歸納:(一)選材→制備組織樣液→顯色反應。
(二)脂肪的檢測還可利用顯微鏡觀察法,實驗流程為:取材→切片→制片→觀察。
三、實驗材料的選擇:(一)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還原糖含量較高的生物組織(或器官),而且組織的顏色較淺,易于觀察??蛇x用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二)脂肪的鑒定實驗中,實驗材料最好選富含脂肪的生物組織,若利用顯微鏡觀察,則最好選擇花生種子。如果是新鮮花生種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種子,需浸泡3h~4h最適宜切片(浸泡時間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太軟,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三)蛋白質的鑒定實驗,最好選用富含蛋白質的生物組織。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適于研磨,動物材料常用雞卵清蛋白。
四、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一)在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實驗中,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放入盛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斐林試劑不穩(wěn)定易變性,應現(xiàn)配現(xiàn)用。
(二)還原糖、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鑒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顏色作對比,增強實驗的說明力。
(三)在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如果用蛋清稀釋液作為實驗材料,一定要稀釋到一定程度,否則,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后會粘在試管的內壁上,使反應不徹底,試管也不易洗刷干凈。
五、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比較
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
甲液乙液A液B液
成分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
鑒定物質可溶性還原糖蛋白質
添加順序甲乙兩液等量混勻后立即使用先加入A液1mL,搖勻,
再加入B液4滴,搖勻
反應條件水浴50℃~65℃加熱不需加熱,搖勻即可
反應現(xiàn)象樣液變磚紅色樣液變紫色
(一)濃度不同。斐林試劑中CuSO4溶液濃度為0.05g/mL,雙縮脲試劑中CuSO4溶液濃度為0.01g/mL。
(二)原理不同。斐林試劑的實質是新配制的Cu(OH)2濁液;雙縮脲試劑實質是堿性環(huán)境中的Cu2+。
(三)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試劑是先將NaOH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后再使用;雙縮脲試劑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
該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在生產、生活中還有什么用途?
可用于對生物組織、消化液(如唾液)、食品(如奶粉)進行某種成分的檢測或鑒定,也可用于醫(yī)學上某些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腎炎等。
1、廣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曾從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272箱美味源金嘜桂林辣椒醬中檢驗出含有“蘇丹Ⅰ”成分?!疤K丹Ⅰ”型色素是一種人造偶氮苯類化學制劑,在人體內可形成二苯胺,二苯胺具有強烈的致癌性,全球多數(shù)國家都禁止將其用于食品生產。科學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蘇丹Ⅰ”會導致鼠類患癌,癌變部位具明顯的腫塊,它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也顯現(xiàn)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蘇丹紅作為生物組織染色劑,用它對大豆子葉染色鏡檢,可被染色的成分或結構是(C)
A、多糖B、蛋白質C、油滴D、核酸
(2)利用蘇丹Ⅲ或蘇丹Ⅳ對(1)中的答案選項進行染色時的顏色反應分別是橘黃色和紅色。
(3)為了證明“蘇丹Ⅰ”具有強烈的致癌性,某學校課外小組的同學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課題名稱:驗證“蘇丹Ⅰ”能強烈誘發(fā)小白鼠肝細胞癌變。
材料用具藥品:生長狀況一樣的健康小白鼠12只;“蘇丹Ⅰ”;解剖盤;解剖剪;放大鏡等。
實驗步驟:
第一步:將小白鼠等分為兩組,編號為A、B;
第二步:A組小白鼠飼喂拌有足量“蘇丹Ⅰ”的飼料,B組小白鼠飼喂普通飼料,兩組放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飼養(yǎng);
第三步: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小白鼠的長勢并解剖小白鼠,用放大鏡觀察其肝臟并記錄結果。
預期結果及結論:A組小白鼠長勢明顯不如B組,且放大鏡下觀察,A組小白鼠肝臟有明顯腫塊,而B組小白鼠生長正常,解剖觀察肝臟無明顯腫塊,說明“蘇丹Ⅰ”可誘發(fā)小白鼠肝細胞癌變。
2、青蘋果遇碘液顯藍色,熟蘋果汁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這說明(C)
A、青蘋果中含淀粉不含糖類B、熟蘋果中只含糖類不含淀粉
C、蘋果轉熟時淀粉水解為還原糖D、蘋果轉熟時單聚糖合成淀粉
3、現(xiàn)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試劑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餾水,則充分利用上述試劑及必需的實驗用具,能鑒別出下列哪些物質(C)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③和④
4、(2007廣東高考)下列健康人的4種液體樣本中,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的是(D)
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08濟寧模擬)在鑒定還原糖的實驗中,加入斐林試劑時,必須要(B)
A、先加入斐林試劑甲液,后加入乙液B、將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勻后再加
C、先加入斐林試劑乙液,后加入甲液D、以上A、B、C三項操作方法都正確
蛋白質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蛋白質”,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節(jié)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1.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__,大約有_____種,其結構通式是__________,在結構上具有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體中的必需氨基酸有_____種,非必需氨基酸有_____種。
2.在細胞內,每種氨基酸的數(shù)目__________,氨基酸形成多肽鏈時,不同種類的氨基酸的排列順序_________,多肽鏈的盤曲、折疊的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_________,因此,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是極其多樣的。
3.蛋白質在細胞中承擔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許多蛋白質是構成__________的重要物質;有些蛋白質具有_______功能,如絕大多數(shù)的酶是___________;有些蛋白質具有________的功能,如血紅蛋白能運輸氧;有些蛋白質起________作用,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如胰島素;有些蛋白質有________功能,如人體內的抗體就是蛋白質。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體內蛋白質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提
A.組成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
B.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D.蛋白質空間結構不同
5.如下圖所示的氨基酸中,不屬于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是
6.下列敘述中,能夠概括出蛋白質功能的是
A.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結構物質
B.生命活動的主要體現(xiàn)者
C.收縮、運輸、免疫等功能的物質基礎
D.調節(jié)細胞和生物體代謝的重要物質
7.已知20種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現(xiàn)有一蛋白質分子由兩條多肽鏈組成,共有肽鍵98個,此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最接近于
A.12800B.12544C.11036D.12288
8.能正確表示蛋白質分子由簡到繁的結構層次的一組數(shù)字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化學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
④多肽⑤肽鏈⑥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③④⑤⑥
9.谷氨酸的R基為—C3H5O2,在一個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數(shù)分別為
A.4、4B.5、4C.4、5D.5、5
10.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間的肽鍵結構式是
A.NH-COB.-NH-CO-C.-NH2-COOH-D.NH2-COOH
11.人體血紅蛋白的一條肽鏈有145個肽鍵,形成這條肽鏈的氨基酸分子數(shù)以及它們在脫水縮合過程生成的水分子數(shù)分別是
A.145和144B.145和145C.145和146D.146和145
12.某一條多肽鏈中共有肽鏈151個,則此分子中分別含有-NH2和-COOH的數(shù)目至少有
A.152、152B.151、151C.1、1D.2、2
13.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這分子水中的氫不可能來自于
A.羧基B.氨基C.羧基和氨基D.R基上的氫
14.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動蛋白的結構不同的原因是
A.所含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數(shù)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和肽鏈的空間結構都不同
15.如下圖所示為某化合物的結構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化合物的名稱是_________,含有_________個肽鍵。
(2)該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_個氨基_________個羧基。
(3)該化合物由_________個氨基酸通過_________反應形成,同時失去_________分子水。
(4)寫出構成該化合物的氨基酸的R基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