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氧化還原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3-06氮氧化物的產生及轉化。
專題四:第二單元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氧化物的產生及轉化
【主干知識】
1、氮氣: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諝庵?8%(體積分數)是氮氣。
氮分子(N2)為雙原子分子,結構穩(wěn)定,決定了氮氣性質的穩(wěn)定性,常溫下氮氣很穩(wěn)定,很難與其它物質發(fā)生反應,因此,生產上常用氮氣作保護氣。但這種穩(wěn)定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如高溫、放電等),也能跟某些物質(如氧氣、氫氣等)發(fā)生反應。
2、固氮作用:游離態(tài)氮轉變?yōu)榛蠎B(tài)氮的方法。
途徑舉例
自然固氮→閃電時,N2轉化為NO
N2+O2== 2NO
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將N2轉化為化合態(tài)氮
工業(yè)固氮→工業(yè)上用N2和H2合成氨氣
N2+3H22NH3
3、氮氧化物(NO和NO2):
NONO2
色、態(tài)(常溫下)
氣味
毒性
重要反應
氮氧化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①硝酸型酸雨的產生及危害
②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素③破壞臭氧層
措施:使用潔凈能源,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為汽車安裝尾氣轉化裝置;處理工廠廢氣
【典型例題】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體內有獨特功能,近年來此領域研究有很大進展,因此這三位教授榮獲了1998年諾貝爾醫(yī)學及生理學獎,關于NO的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低價N物質氧化的產物
B、NO不是亞硝酸的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高價N物質的還原產物
D、NO是紅棕色氣體
【鞏固練習】
1、下列物質不屬于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 D、懸浮顆粒()
2、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NO2B、NOC、O2D、H2
3、下列氣體由于能結合血紅蛋白而引起中毒的是 ()
A、Cl2B、NOC、O2D、CO
4、鑒別NO2和溴蒸汽的方法正確的是()
A、用氫氧化鈉溶液 B、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
C、用硝酸銀溶液D、用蒸餾水
5、美國醫(yī)學教授因發(fā)現X物質在人體血管系統(tǒng)內具有傳送信號的功能而榮獲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因此X物質被譽為“生物信使分子”。已知X是一種奇電子數分子,也是一種污染大氣的無色氣體且能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則X是:()
A.COB.HFC.CO2 D.NO
6、起固氮作用的化學反應的是: ()
A.工業(yè)上用氮氣和氫氣合成氨氣B.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氣經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由氨氣制碳酸氫氨和硫酸氨
7、在NO2與水的反應中,水: ()
A.是還原劑B.是氧化劑
C.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D.既不是氧化劑又不是還原劑
8、一定體積下,將等體積的NO和O2的混合氣體置于試管中,并將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的體積約為原氣體總體積的 ()
A、B、 C、D、
9、在體積為V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amolNO和bmolO2,反應后容器內氮原子數和氧原子數之比為()
A、B、C、D、
10、在標準狀況下,將NO2和O2按體積比為4﹕1充滿一個干燥的燒瓶,將燒瓶倒置于水中,瓶內液面上升,最后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0.045mol/LB、0.036mol/LC、0.026mol/LD、0.030mol/L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jAB88.COM
11、電閃雷鳴是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地球上每年平均發(fā)生315160余次閃電
(1)每當雷電交加之際,空氣中可能發(fā)生如下反應:
①②
③④
12、NO分子因污染空氣而臭名昭著。近年來,發(fā)現少量的NO在生物體內許多組織中存在,它有擴張血管、免疫、增強記憶的功能,而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NO亦被稱為“明星分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NO對環(huán)境的危害在于(填以下項目的編號)
A.破壞臭氧層
B.高溫下能使一些金屬被氧化
C.造成酸雨
D.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
(2)在含Cu+離子的酶活化中心中,亞硝酸根離子(NO2-)可轉化為NO,寫出Cu+和亞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3、汽車尾氣(含有烴類、CO、SO2與NO等物質)是城市空氣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用鉑、鈀合金作催化劑)。它的特點是使CO與NO反應,生成可參與大氣生態(tài)環(huán)境循環(huán)的無毒氣體,并促使烴類充分燃燒及SO2的轉化。
(1)寫出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催化轉換器”的缺點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氣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氣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a開發(fā)氫能源b使用電動車
c植樹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
14、地球外層空間存在臭氧和氧原子,該臭氧層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擋太陽的有害強烈紫外線輻射,可是人為的大氣污染物會破壞臭氧層,如超音速飛機排放物中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們和O3及O發(fā)生如下反應:O3+NO=NO2+O2,O+NO2=NO+O2。這兩個反應反復循環(huán),其總反應為:。由此可見,氮氧化物在破壞臭氧層的過程中起了作用。
15、將一充滿NO2和O2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中,若試管容積為10ml,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為1ml,求原混合氣體中NO2和O2的體積各為多少毫升?
擴展閱讀
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學習目標定位] 認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質,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隨著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產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酸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氮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氣體,________溶于水,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
(1)氮氣的化學性質________,通常情況下與氧氣____________,但是在放電或高溫條件下氮氣和氧氣能直接化合生成N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還原劑是________。
(2)氮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情況下,能與氫氣化合生成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氧化劑是____________。
知識點一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探究活動]
1.兩支大試管,分別集滿NO和NO2氣體,觀察他們的顏色狀態(tài),嗅聞他們的氣味,比較他們密度的大小。填寫下表:
色、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毒性
NO
NO2
2.將盛滿一氧化氮的試管打開塞子,置于空氣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收集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實驗,按表中要求將其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填入下表空格內: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把充滿NO2的試管
倒立水中,再通入O2
[歸納總結]
1.二氧化氮溶于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劑與還原劑的質量比是________。
2.工業(yè)上常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取硝酸,在開始,NO2和H2O的反應中只有2/3的NO2
轉化為硝酸,而1/3的NO2轉化為NO,因此,硝酸工業(yè)應在吸收反應進行過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過反復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夠盡可能地轉化為________。
3.二氧化氮溶于氫氧化鈉溶液的化學方程式是2NO2+2NaOH===NaNO2+________+H2O,根據該反應能判定二氧化氮是酸性氧化物嗎?
。
[遷移應用]
1.最新的病毒學研究證實,一氧化氮對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關于一氧化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種紅棕色的氣體
B.常溫常壓下,一氧化氮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某集氣瓶中的氣體呈紅棕色,加入足量水,蓋上玻璃片振蕩,得橙色溶液,氣體顏色消失。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氣體又變?yōu)榧t棕色,則該氣體可能是下列混合氣體中的()
A.N2、NO2、Br2B.NO2、NO、N2
C.NO2、NO、O2D.N2、O2、Br2
3.在一定條件下,將充滿NO2和O2的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體積為原混合氣體體積的18,則原混合氣體中NO2和O2的體積之比是()
①8∶1?、?∶3 ③7∶1?、?∶1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知識點二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
[探究活動]
1.SO2和NO2的主要來源
(1)SO2主要來自煤、石油和某些________的金屬礦物的燃燒和冶煉。
(2)NO2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
2.危害
(1)引起________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2)溶于水形成________。
3.酸雨
(1)概念:____________的降水稱酸雨,主要是大氣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溶于水造成的。
(2)形成原理
①H2SO4的生成:SO2――→H2OH2SO3――→O2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NO3的生成:NO2―→H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害
①直接破壞農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橋梁、工業(yè)設備、運輸工具及電信電纜的腐蝕。
4.防治措施
(1)調整______________,發(fā)展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煤的脫硫技術,改進燃燒技術,減少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排放。
(3)加強工廠廢氣的回收處理。
(4)改進汽車尾氣的處理技術,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標準
[歸納總結]
酸雨的形成過程十分復雜,簡要概括如下:
[遷移應用]
4.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B.工業(yè)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C.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車排出大量尾氣
5.下列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說法正確的是()
A.燃煤時加入適量石灰石,可減少廢氣中SO2的量
B.臭氧的體積分數超過10-4%的空氣有利于人體健康
C.pH在5.6~7之間的降水通常稱為酸雨
D.含磷洗滌劑易于被細菌分解,故不會導致水體污染
6.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藍天工程”建設的是()
A.推廣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
B.實施綠化工程,防止揚塵污染
C.研制開發(fā)燃料電池汽車,消除機動車尾氣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
氮氣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在通常情況下與O2不反應,但在放電或高溫下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NO,NO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為紅棕色的NO2,NO2能與水生成HNO3和NO。NO2和SO2是大氣污染物,能形成酸雨。
第2課時 氮的氧化物 大氣污染物
課前準備區(qū)
1.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能與空氣中水分形成酸雨,給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改進煤燃燒技術,在原煤中加入固硫劑石灰石和生石灰,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無色無味 不 1.25gL-1 (1)穩(wěn)定 不反應 N2+O2=====放電2NO
(2)N2+3H22NH3 N2
課堂活動區(qū)
知識點一
探究活動
1.無色氣體 無味 比空氣略大 難溶于水 有毒 紅棕色氣體 刺激性氣味 比空氣大 易溶于水 有毒
2.氣體的顏色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 2NO+O2===2NO2 用排水法收集
3.試管內氣體顏色慢慢變?yōu)闊o色,水面不斷上升,最后靜止在距試管底部約1/3處 NO2不能全部被水吸收,有無色氣體NO生成 水面不斷上升,最后試管內無色氣體約為原NO2體積的1/3,通入適量O2后液面繼續(xù)上升,最后試管全部充滿液體 NO2溶于水生成的NO全部與O2反應被水吸收 水面不斷上升,最后試管全部充滿液體 NO2可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歸納總結
1.3NO2+H2O===2HNO3+NO HNO3 NO 1∶2
2.補充一些空氣,使生成的NO再被氧化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NO 硝酸
3.NaNO3 不能判定。NO2與堿溶液反應生成兩種鹽,且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遷移應用
1.C 2.A 3.C
知識點二
探究活動
1.(1)含硫 (2)汽車尾氣
2.(1)大氣 (2)酸雨
3.(1)pH5.6 SO2 NO2 (2)①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NO2+H2O===2HNO3+NO
4.(1)能源結構 清潔能源 (2)SO2 氮的氧化物
遷移應用
4.B [空氣中硫的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隨雨水降下就形成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氣中SO2和NOx的增多。在我國主要是SO2的增多??諝庵蠸O2的主要來源是:①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產品)的燃燒;②含硫礦石的冶煉;③硫酸、磷肥、紙漿廠的工業(yè)廢氣。目前,由于汽車用的燃料汽油、柴油等都經過了脫硫處理,所以形成酸雨的最主要原因是工業(yè)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5.A 6.D
課后練習區(qū)
1.C 2.C 3.D 4.B 5.B 6.C
7.B [潮汐是一種自然現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的,這兩個名詞與環(huán)境污染無關。]
8.B
9.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解析 煤中含硫,硫燃燒時生成的酸性氧化物SO2與堿性氧化物CaO作用生成含氧酸鹽CaSO3,CaSO3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CaSO4。
10.(1)2CO+2NO=====催化劑N2+2CO2
(2)反應除生成了N2外,還生成了增加空氣酸度的CO2和SO3 (3)bc
解析 汽車尾部排出的廢氣中主要含CO、NOx及碳氫化合物。CO是汽油不完全燃燒的產物,NOx是汽油爆裂時,由空氣中的氮和氧化合而成。碳氫化合物中含有烴類,有的是汽油原有成分,有的是氧化產物。大城市中汽車多,大氣中NO含量較高,這是因為汽車引擎在工作時產生高溫使之發(fā)生如下反應:N2+O2=====高溫2NO,礦物油中硫在燃燒過程中產生SO2,治理方法是在汽車排氣管上裝一個用鉑、鈀合金做的催化轉化器,使NO與CO反應生成N2和CO2,SO2被催化氧化為SO3??刂瞥鞘锌諝馕廴痉椒ㄖ?,植樹造林這一選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植樹造林能控制CO2量的增加,但對消除汽車尾氣中的烴類、CO、SO2與NO等物質沒有直接的效果,選bc。
11.(1)AC
(2)Cu++NO-2+2H+===Cu2++NO↑+H2O
(3)7∶1
解析 (1)NO中N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NO具有還原性,能被臭氧氧化;NO排放到空氣中能最終氧化成硝酸;同CO一樣,NO也能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氧而死亡,但這不是對環(huán)境的危害。
(2)根據信息可知此反應中Cu+為還原劑、NO-2為氧化劑、NO為還原產物、Cu2+為氧化產物,再根據電子、電荷、原子守恒可得離子方程式:Cu++NO-2+2H+===Cu2++NO↑+H2O。
(3)結合反應方程式知吸收NOx的物質的量為2mol(形成的鈉鹽中相關的比例為Na~N),同時產生1molCO2,由質量變化可推知2molNOx的質量為88g,故可求出尾氣中NO2與NO的體積比為7∶1。
12.(1)使所得溶液中的SO2-4完全沉淀
(2)原溶液中的SO2-4已經全部沉淀,加入的BaCl2溶液是過量的
(3)一般在過濾器中洗滌,邊洗滌邊過濾。分次向洗滌液中滴加硫酸鈉溶液,若洗滌液中無沉淀生成而保持澄清,說明可溶性物質已除盡;若洗滌液呈渾濁狀,說明可溶物質可能未除盡,需繼續(xù)洗滌。
(4)2.24%
解析 依題意有
SO2~BaSO4
22.4L233g
V(SO2)0.233g
即V(SO2)=22.4L×0.233g233g=2.24×10-2L
故空氣中二氧化硫的體積分數為
2.24×10-2L1.000L×100%=2.24%。
鋁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您知道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鋁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第1單元課時2鋁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實驗方案的設計,通過實驗探索,掌握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體驗實驗和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態(tài)度。
(2)了解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主要用途,感受化學科學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鋁和氧氧化鋁的兩性、鋁化合物之間轉化的關系。
難點:氫氧化鋁的兩性。
三、設計思路
氧化鋁部分的教學思路:絢麗的寶石圖片展示氧化鋁的性質探究氧化鋁的性質總結。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對“兩性”的定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出探究問題的情境,提出探究的主題——氫氧化鋁是否也是兩性氫氧化物,把“氫氧化鋁的兩性”巧妙地轉化為四個設疑和三個學生探究實驗。氫氧化鋁部分的教學思路:情境(氫氧化鋁是否也是兩性氫氧化物)實驗探究(氫氧化鋁的制備)實驗探究(氫氧化鋁的兩性)實驗探究(制備氫氧化鋁為何使用氨水)實驗探究(制備氫氧化鋁為何使用CO2)氫氧化鋁的性質總結。
四.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紅寶石和藍寶石不僅美麗而且昂貴,我們先來欣賞下絢麗多彩的寶石。
【播放圖片】美麗的寶石(ppt2、3)
【設問】紅、藍寶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講述】氧化鋁的存在形式有那些呢?我們看投影。
【播放圖片】氧化鋁的天然存在形式(ppt4)
【設問】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對氧化鋁有了初步的了解,請推測其可能性質,并用所給藥品進行驗證?(現有試劑:氧化鋁、10%鹽酸、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ppt5)
【學生活動得出結論】Al2O3既能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講述】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稱之為兩性氧化物。
【過渡】氧化鋁的性質如何,哪些應用呢?請同學先閱讀課本66頁的資料卡:“氧化鋁及其應用”,然后歸納性質和應用。
【板書】一、氧化鋁的性質:(ppt6、7)
1.物性:高硬度、高熔點、高沸點
2.化性:典型的兩性氧化物
a.與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b.與堿反應:Al2O3+2NaOH==2NaAlO2+H2O
3.用途:可作很好的耐火材料及用做提取鋁的原料。
【講述】鋁的氧化物具有兩性,那么鋁的氫氧化物呢?下面我們來討論氫氧化鋁的性質。
【探究一】首先思考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備氫氧化鋁?請?zhí)岢隹尚械姆椒ā?ppt8)
【交流與討論】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提出幾種不同的實驗方案。
方案:1.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鋁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
3.氯化鋁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4.氯化鋁溶液中加入氨水。
要求統(tǒng)一用方案4制備氫氧化鋁。
【學生實驗1】Al(OH)3的制備(ppt9)
取一支潔凈的試管,注入2~3mL氯化鋁溶液,加入適量氨水,制備Al(OH)3,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過渡】為什么用第4套方案來制備氫氧化鋁呢?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我們還得進一步探究氫氧化鋁的性質。
【設問】氧化鋁是什么氧化物?兩性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探究二】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同屬鋁的化合物,用類比的方法,你推測氫氧化鋁是否也是兩性氫氧化物?請設計實驗探究氫氧化鋁是否具有兩性。(ppt10)
【交流與談論】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師生討論,共同確定最佳方案。
【學生實驗2】Al(OH)3的兩性
將實驗1制得的Al(OH)3分成兩份,第一支試管逐滴加入鹽酸直至過量,第二支試管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過量,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探究結論】氫氧化鋁既可以與酸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又可以與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是兩性氫氧化物。
【探究三】為什么制備氫氧化鋁使用氨水而不用氫氧化鈉溶液呢?(ppt11)
【交流與討論】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師生討論,共同確定最佳方案。
【學生實驗3】Al(OH)3制備方案比較
將少量AlCl3溶液分別注入兩支試管中,一支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另一支逐滴加入氨水直至過量,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分析與討論】結論:Al(OH)3易溶于強堿,難溶于弱堿:氨水。
從反應控制難易來看,方案2優(yōu)于方案1。
【演示】Al(OH)3中通入CO2。
【強調】氫氧化鋁是典型的兩性氫氧化物,但只能與強酸和強堿反應。
【探究四】請你通過所學知識比較下(1)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鋁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兩種制備方法的優(yōu)劣。(ppt12)
【演示實驗】(1)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鋁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
【分析與討論】方案2若加入的鹽酸過量,沉淀會溶解;方案1即使二氧化碳通至過量沉淀也不溶解。結論:從反應控制的角度來看,方案1優(yōu)于方案2。
【小結】(ppt12)
制備氫氧化鋁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氯化鋁溶液中加入氨水(2)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追問】在前一節(jié)課學習的提取鋁的工藝流程中,為什么選用二氧化碳酸化而不用鹽酸酸化?
【講述】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氫氧化鋁的兩性,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氫氧化鋁的性質
【投影】一、物理性質(ppt13):
白色膠狀物,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的懸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二、化學性質(兩性):
1.與強酸反應:
2.與強堿反應:
【講述】氫氧化鋁有很多用途,請舉例。
三、應用:(ppt14、15)
1.醫(yī)學上的應用
2.凈水
【鞏固練習】(ppt16、17)
1.氫氧化鋁可作為治療某種胃病的內服藥,這是利用了氫氧化鋁的(B)
A.酸性B.堿性
C.兩性D.氧化性
2.下列物質中屬于兩性氫氧化物的是(B)
A.NaOHB.Al(OH)3C.Mg(OH)2D.Ba(OH)2
3.要使AlCl3中的Al3+完全轉化成Al(OH)3沉淀,選用的最佳試劑為:(C)
A.NaOHB.稀鹽酸C.氨水D.AgNO3
【結束語】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掌握了Al(OH)3的兩性及其制取方法,初步了解了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
【作業(yè)】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4、7題。
2.胃舒平是一種常用的胃藥,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它的主要成分是Al(OH)3,請設計實驗方案檢驗胃舒平中Al(OH)3的存在。
4.3硫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學案1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4.3硫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學案1,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氮的氧化物
一、氮氣
㈠氮氣的物理性質
氮氣是色味態(tài),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
㈡氮氣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
與Mg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非金屬反應:
工業(yè)合成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氧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氮的氧化物
1、性質對比
顏色狀態(tài)氣味溶解性沸點
(高低)毒性收集方法
NO
NO2
2、反應方程式
①NO與O2的反應:
②NO2與H2O的反應:
(工業(yè)制的原理)
3、諺語“雷雨發(fā)莊稼”的解釋:
4、設計方案:怎樣使NO2、NO被水完全吸收
鞏固練習:
1、把少量NO2氣體通入過量小蘇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氣體通過裝有足量的過氧化鈉顆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氣體是
A.氧氣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氣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2、將22.4L某氣態(tài)氮氧化合物與足量的灼熱銅粉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變?yōu)?1.2L(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該氮氧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A.NO2B.N2O3C.N2OD.N2O4
3、工業(yè)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為了保護環(huán)境,工業(yè)上常通入氨氣與之發(fā)生如下反應:NOx+NH3―→N2+H2O來消除污染.有關此反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B.當x=1時,每生成2.5molN2,被氧化的氣體有3mol
C.當x=2時,有1mol氣體被還原,轉移電子4mol
D.反應通式配平表示為:6NOx+4xNH3===(3+2x)N2+6xH2O
4、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氣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還剩余2mL無色氣體,則原混合氣體中O2的體積是
A.1.2mLB.2.4mLC.3.6mLD.4.8mL
5、足量銅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68L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A.60mLB.45mLC.30mLD.15mL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硫和氮的氧化物》,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高一化學必修1學案設計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質。
2.了解可逆反應的特點和表示方法。
3.了解硫的氧化物對大氣的污染,樹立環(huán)保意識。
知識梳理:
一、硫
1、存在: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離態(tài)存在于和。化合態(tài)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例如:硫鐵礦,黃銅礦,石膏,芒硝。
2、性質:俗稱,色粉末,溶于水,微溶于,易溶于。
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火焰呈色。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質:SO2是色、有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易,溶于水。
2、化學性質: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水溶液的酸堿性,二氧化硫或亞硫酸的漂白性實驗:
實驗操作現象結論
(1)把盛有SO2的試管倒立于水中,打開膠塞
試管內液面。
SO2溶于水。
(2)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PH試紙。
SO2的水溶液呈性。
(3)滴入2滴品紅溶液,振蕩;加熱試管,再觀察;
。SO2具有,SO2與有色物質結合成,加熱。
⑴SO2是一種酸性氧化物
①SO2與水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SO2溶于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是中強酸,因此溶液顯酸性,亞硫酸不穩(wěn)定,同時可以分解為和,所以SO2溶于水是一個可逆反應,用“”表示。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②SO2與堿性氧化物反應:SO2+CaO==
SO2與堿溶液反應:SO2+NaOH==+________
③SO2與某些鹽溶液反應:SO2+Na2CO3==+
⑵漂白性
SO2與某些有色物質生成的無色物質,但這種無色的物質而使有色物質恢復到原來的顏色。利用品紅溶液可檢驗SO2氣體。
⑶還原性
由于SO2的硫元素的化合價為,屬于中間價態(tài),所以SO2既有又有。一般表現為還原性,可被多種氧化劑(O2﹑Cl2﹑KMnO4等)氧化為價的硫。
①SO2可以被氧氣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工業(yè)上利用這一原理生產硫酸。
反應方程式:;。
②SO2可以使氯水、KMnO4溶液褪色。SO2+Cl2+2H2O==+
⑷SO2的用途:①漂白紙漿、毛、絲、草帽辮等;②用于殺菌消毒。
常見的漂白劑有哪些?漂白原理有何區(qū)別?
⑴SO2漂白性的實質,是SO2與水反應生成的H2SO3跟有機色素結合成了不穩(wěn)定的無色化合物,該化合物見光、遇熱或長久放置又能恢復為原來的顏色。SO2漂白原理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
⑵氯水、Ca(ClO)2、H2O2、Na2O2、O3使品紅溶液褪色,但加熱不能復原,其實質為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性漂白,漂白劑具有氧化性,將有機色素氧化成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
⑶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形成較大的表面積,具有很強的吸附性。使品紅溶液褪色是吸附性漂白,物理變化。
課下作業(yè):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SO2能使KMnO4水溶液褪色
B.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別SO2和CO2
C.硫粉在過量的純氧中燃燒可以生成SO3
D.少量SO2通過濃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2.檢驗SO2氣體中是否混有CO2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過品紅溶液 B.通過澄清石灰水
C.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D.先通過酸性KMnO4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3.下列物質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
A.SO2B.活性炭
C.Ca(ClO)2D.CO2
4.實現下列變化,需要加入氧化劑的是()
A.S2-→SB.SO2→S
C.SO32-→SO2D.MnO2→Mn2+
5.欲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可選用的試劑是()
A.Na2CO3溶液
B.飽和NaHCO3溶液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D.石灰水
6.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SO2使品紅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
C.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