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4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總第6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鑒真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頻繁的來往、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理解分析隋唐時期出現(xiàn)頻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
3.感悟鑒真六次東渡、玄奘歷時18年的西游和歷時19年的譯經(jīng)生涯中體現(xiàn)的奮斗精神;認識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進而產(chǎn)生對先人業(yè)績的自豪感。
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難點:封建時代對外交往如此頻繁的原因;理解它與當今的對外開放的區(qū)別。
學習過程
一、自主預習
概況:
1.交往地區(qū):與以至、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貿(mào)易政策: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允許他們長期。
3.外貿(mào)城市:、、、、
4.世界聲望: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
二、遣唐使和鑒金東渡
1.遣隋使:隋朝時,已有遣隋使到來。
2.遣唐使(1)時間:從年間開始
(2)特點①使團龐大②成員較高
(3)貿(mào)易:使團向唐朝贈送,唐朝。
(4)影響①政治:以唐朝的為模式,進行改革。
②文化:參照創(chuàng)制日本文字。
③社會生活:至今還保留著的某些風尚。
3.鑒真東渡
(1)時間:。
(2)概況: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次才成功。
(3)貢獻(1)辛勤傳播唐朝的。
(2)精心設計的,被日本視為
三,唐與新羅的關系
1.友好往來
(1)文化:新羅派遣和大批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
(2)貿(mào)易:許多新羅來到中國經(jīng)商,新羅物產(chǎn)居唐朝進口。
2.相互影響
(1)政治:新羅仿唐制建立了,采用其所長選拔官吏。
(2)科技:新羅引入了中國的,,,等科技成就。
(3)音樂:的音樂也傳入了中國。
四、玄奘西游
1.時間:
2.概況:從出發(fā),歷經(jīng)艱險,前往。
3.貢獻(1)遍訪天竺有名的確,并在佛學最高學府上游學。
(2)翻譯佛經(jīng),寫成《》,成為研究、
以及我國地區(qū)歷史和的重要典籍。
二、合作解疑
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
材料二書30頁唐朝的開元通寶和日本的和同開圖。
請回答:(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日本為學習唐文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開元通寶”在日本曾大量出土,“和同開”在中國境內(nèi)也不斷發(fā)現(xiàn),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3)材料二中唐朝和日本的錢幣,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日本深受唐朝的影響,你能舉出其他一些事例嗎?請完成下面的表格。
領域唐朝對日本產(chǎn)生的影響
政治
經(jīng)濟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nóng)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文化
社會生活
三、限時檢測
①不是發(fā)生在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的事件有
A、鑒真東渡日本B、玄奘西游
C、南詔首領被封為云南王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當宰相
②為唐風洋溢奈良城做出貢獻的中國僧人是
A、鑒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侶D、一行
③你能舉出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一些事例嗎?
④__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唐玄宗時高僧______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唐太宗時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義。
⑤成為今天研究印度半島歷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A、《西游記》B、《大唐西域記》C、《大藏經(jīng)》D、《徐霞客游記》
⑥唐朝時稱印度半島為
A印度B波斯C高麗D天竺
⑦天竺戒日王對玄奘說:“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你知道“秦王”是誰嗎?JAb88.cOM
⑧為什么隋唐時期,對外交往如此繁盛?
相關知識
第6課(學案) 對外友好往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隋唐對外交往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友好往來、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整理故事,課中閱讀教材、分析地圖、討論問題,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掌握重要的史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鑒真六次東渡和玄奘歷時18年的西游及歷時19年的譯經(jīng)生涯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知和為實現(xiàn)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zhì),增強學生對為人類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的崇敬。通過對當時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東亞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學生為自己祖先的業(yè)績感到自豪。
教材思路
1、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辦法
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處理辦法: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加強直觀性,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處理辦法:先讓學生了解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基本史實,再指導學生結合前幾課的內(nèi)容歸納、概括出唐朝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對外交通暢通是其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p>
2、教法選擇
采用問題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現(xiàn)實性。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3、教學準備
教師的準備:將《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鑒真坐像》、《玄奘》等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資料。
學生的準備:收集有關鑒真六次東渡資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資料。
4、板書設計
第六課對外友好往來
一、唐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日本遣唐使
2.鑒真東渡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貿(mào)易往來
2.文化交往
三、玄奘西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唐朝前期,我國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和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內(nèi)各民族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廣大,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唐朝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外交往。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自由閱讀幾分鐘教材,然后說說自己對哪些內(nèi)容感興趣?有什么問題?
教師引導:玄奘生活在七世紀的唐朝,今天已經(jīng)是二十一世紀了,玄奘和今天的日本人相距一千多年,可是,為什么兩者如此相像,那么從時間上看,是我們模仿了日本人還是日本人學習了中國人?
教師引導:既然是日本人向中國學習,那么,他們是怎樣來中國的?
多媒體演示:船
大家看,這幅圖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時期日本人到中國來學習乘坐的就是這樣的船。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相關內(nèi)容,了解日本“遣唐使”來華情況。
教師提示、幫助學生完成。歸納要簡明扼要。
教師引導:唐朝與日本之間的交往對日本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教師及時鼓勵并肯定的學生回答。
多媒體演示: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長安城的對比圖:
看看在建筑方面,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
教師歸納:以上史實說明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設、經(jīng)濟制度、皇權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唐朝制度文化的深刻影響。
唐朝時,國力強盛、文化發(fā)達,日本與唐朝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積極地學習唐朝的文化,促進了其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的經(jīng)濟文化生活。那時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高僧鑒真。唐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多媒體演示:鑒真像、鑒真東渡圖。
教師引導:大家都知道鑒真多次東渡日本,從鑒真六次東渡日本的史實中,你得出什么啟示?請討論后回答。
教師引導:正是因為鑒真為中日經(jīng)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日本政府把鑒真坐像定為國寶。除了日本外,東亞還有一個國家和唐朝關系也很密切。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朝鮮半島的新羅同唐朝的關系。
思考:新羅通過哪些方式同唐朝發(fā)展友好關系?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教師歸納:
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對朝鮮影響很大,而朝鮮文化對唐朝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朝鮮音樂傳人中國,深受我國人民的歡迎,唐太宗設置的十部樂,其中一部就是高麗樂。下面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亞洲南部的天竺與唐朝有何交往
“天竺”是唐朝對印度的稱呼,我國很早就與印度有了聯(lián)系。印度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它在許多方面都領先于唐朝,因此,在與天竺的交往過程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許多優(yōu)秀成就,如唐太宗曾經(jīng)派使到天竺學習熬糖法,天竺的醫(yī)學、天文、歷法、音樂、舞蹈、繪畫和建筑藝術傳入中國,中國的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畫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藝術風格的影響??梢?,唐朝與天竺的交往是很頻繁的。在這一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要數(shù)唐代高僧玄奘了。
教師設問:大家對《西游記》這部小說非常喜愛,誰能為大家講講其中的精彩片段,這些精彩片段說明了什么?想一想書中對唐僧的描寫與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多媒體演示:《玄奘》人物畫像、玄奘取經(jīng)圖、那爛陀遺址、玄奘講經(jīng)處、歸國圖、西行路線圖。
教師引導: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經(jīng)歷了艱難險阻,最后取得成功,從這點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說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經(jīng)歷的具體情節(jié)大多都是虛構的。那么,為什么玄奘要歷經(jīng)艱辛去取經(jīng)呢?
多媒體演示:大唐西域記等圖片
教師歸納:因此,他不遠萬里,歷時十九年,跋涉五萬余里回到長安,帶回佛經(jīng)六百五十七部。又在以后二十年的時間內(nèi),和助手們陸續(xù)翻譯出1300多卷。這些佛經(jīng)原本在印度已經(jīng)失傳,它的譯本成為研究印度半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既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又保留了世界的文化遣產(chǎn)。當然,印度也有不少的高僧攜佛經(jīng)到唐朝,有的還親自參加譯經(jīng)工作,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那么,你從玄奘法師的身上學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唐代中國和許多國家有著廣泛密切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各國使者和人民的來訪,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而唐朝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和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在對外交往中,對世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時期唐朝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盛況,與唐朝友好交往的國家達到70多個。
多媒體演示: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
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qū)嗎?
教師歸納:由于國際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fā)達。當時對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兩條,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東可以到達朝鮮,西經(jīng)敦煌,越過蔥嶺,可以到達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國。海路從登州、揚州出發(fā),可以到達朝鮮和日本,從廣州出發(fā),可以到達馬來半島、印度、波斯灣,這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通過這兩條道路許多國家派遣來唐的使節(jié)和商人、學者、僧人、旅游者,人數(shù)眾多、絡繹不絕,其足跡遍及唐朝的南北方。他們不僅和唐朝進行雙邊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而且他們之間又進行了多邊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唐朝在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成為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教師引導:請大家看課本上的插圖《職貢圖》。
許多外國使節(jié)遠道來到中國,向中國皇帝進獻他們的珍稀寶物,這也是中外交往的重要表現(xiàn)。《職貢圖》就反映了邊遠各族和外國使節(jié)攜貢品,來唐朝進貢的情景。
通過學習可以看出,隋唐時期的對外關系是一種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交往。
根據(jù)剛才學過的知識,結合教材內(nèi)容,你能說說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特點嗎?
可見的唐朝對外交往十分活躍,那么,促使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因素有什么呢?請大家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討論以后回答。
教師歸納:1、國家安定統(tǒng)一2、經(jīng)濟文化繁榮3、對外開放政策4、對外交通發(fā)達。
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教師歸納:第一,我們必須有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zhì),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學生活動
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尋找感興趣信息。
學生答:日本人學習中國人。
學生看書思考:遣唐使到唐朝來的主要使命是什么?并了解遣唐使來中國的概況。
概況應包括:什么時候開始來中國?使團成員的組成,使團的規(guī)模,使團成員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向中國學習了具體內(nèi)容等。
根據(jù)生活積累和課外知識,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文字、茶道、服裝等內(nèi)容進行交流,說明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學生活動: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為二;都有西市、東市,商品貿(mào)易同居民區(qū)分開;都是街道布局整齊筆直如棋盤狀;都有皇帝的宮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學生討論并回答:(1)表明了鑒真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2)鑒真為傳播唐朝文化、促進中日交流,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們學習。鑒真為中日經(jīng)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學生答:方式:(1)派遣使節(jié)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2)新羅商人來中國經(jīng)商。
表現(xiàn):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唐朝的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學生活動:根據(jù)課外知識和搜集的資料①介紹玄奘西游天竺的資料;②介紹玄奘從學成后歸國的情景。
學生答:玄奘西游取經(jīng),對促進中國和印度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歷盡艱辛的頑強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
讓學生根據(jù)圖示說出陸路、水路兩條路線的始發(fā)地,經(jīng)過的地方,最終可以到達哪里。不完整的地方由本組同學補充。
閱讀26頁正文內(nèi)容,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能找出知識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mào)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mào)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
預期效果
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在捕捉感興趣內(nèi)容的同時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鑒真坐像為什么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玄奘的裝飾怎么有點像今天的日本人?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一樣嗎?教學過程中注意解決。
這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新知識的過程,但要做到精確簡練。
根據(jù)圖示加以對比,找出相似之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圖例的能力。
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可以互相補充。通過介紹使學生對玄奘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引導學生分析此圖,加深對中外交往知識的理解。
強調(diào)知識的梳理和分類
回憶已學知識,學生從前幾課中提取有效信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培養(yǎng)歸納能力。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學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隋唐時期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把握遣唐使的交流活動以及深遠影響。
2、掌握鑒真東渡日本和玄奘西游有關史實。
3、了解隋唐與新羅頻繁往來的有關史實。
學習重點、難點:
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詳細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下列知識填空,并努力記住下列知識,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學成果。)
(一)、閱讀教材28頁,回答問題。
1、交往范圍: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以至、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交往表現(xiàn):唐政府鼓勵到,允許他們長期。、
、、等城市,都有頻繁的外貿(mào)活動。
3、對外交往的影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各國稱中國人為“”。
(二)、閱讀教材29頁-30頁,第一標題“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回答問題
1、遣唐使的時間:唐朝從開始。
2、目的:使團成員的,以便更好地。
3、遣唐使的影響和作用:①遣唐使以為模式,進行改革。②他們參照創(chuàng)制了。③在社會上至今還保留著的某些風尚。
4、鑒真東渡的時間:時。
5、鑒真東渡的貢獻:①傳播的文化。②精心設計的,被視為。
(三)、閱讀教材31頁,第二標題“唐與新羅的關系”回答問題:
1、派遣、到學習。
2、新羅居進口。
3、仿唐制建立了,采用選拔,引入了中國的、、等科技成就。
4、音樂傳入中國。
(四)、閱讀教材31頁,第三標題“玄奘西游”回答問題:
1、時間:。2、出發(fā)及到達地點:從到達。
3、貢獻:①攜帶大量回到。②寫成《》。
4、意義:《》成為研究、以及我國歷史和
的重要典籍。
事件身份目的途中遭遇獨行還是結伴是否歸國
鑒真東渡
玄奘西游
1.唐朝時我國與各國的友好往來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其原因是()
①中國對外交通比過去發(fā)達②中國經(jīng)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③唐朝統(tǒng)治者推行開明的對外政策?、芴瞥虮冗^去擴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居唐朝進口之首的是哪一國的物產(chǎn)? ()
A、天竺B、日本C、新羅D、波斯
3.下列內(nèi)容中,是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的是?。ǎ?br>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③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歷盡艱辛?、芏荚谔瞥瘜ν饨煌杏兄卮筘暙I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唐朝時天竺佛學最高的學府是()
A、那爛陀寺B、唐招提寺C、大昭寺D、千尋塔
5.“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備受后人稱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ǎ?br>
A、不畏艱難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學識
C、研究和弘揚佛學的執(zhí)著追求 D、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6.下列內(nèi)容是唐朝與國外友好交往的史實,出現(xiàn)在唐玄宗時期的是()
A.鑒真東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國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D.玄奘攜帶大量佛經(jīng)回到長安
7.識圖題,看圖請回答問題:
1、圖一中的人物是誰?他生活在哪一個朝代?
2、該人物在日本主要傳播了那些知識?
3、圖二的人物是誰?它是我國哪個朝代的著名高僧?
3、設想一下他在回國時,背負的主要是哪類書籍?
4、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他西行的主要意義。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導學稿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導學稿”,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導學稿
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學難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課時目標: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2.找出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學習運用比較法去認識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人物。
3.通過了解唐朝與亞洲各國頻繁交往的史實,認識到唐朝的經(jīng)濟、文化對日本、朝鮮等國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唐朝在頻繁的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進一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使學生為自己祖先的業(yè)績感到自豪。
一、自主學習,我喜歡:
1.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以至、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長安、
、、揚州等城市,都有頻繁的外貿(mào)活動。
2.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隋唐時,已有日本到來。唐朝時,日本的
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和等。唐玄宗時,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第次才成功。他精心設計的,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3.唐朝時中印最杰出使者是高僧。他以親身見聞寫成。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以及我國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4.物產(chǎn)居唐朝進口首位。新羅仿照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yī)學、、的科技成就。朝鮮的傳入中國。
二、導入新課:(略)
三、預習成果展示:
四、課堂探究,我最愛:
1.唐朝時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其原因是什么?
2.唐朝時,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為什么?
3.P30.動腦筋:
五.課堂小結:(略)
六:鞏固訓練,學以致用:(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選擇題:
1.唐朝時期,與歐亞非各國友好往來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其根本原因是()
A.對外交通非常便利B.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
C.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D.制度先進,疆域擴大
2.唐朝時,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其主要原因是()
A.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來華經(jīng)商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
C.唐朝時對外交往比較活躍C.唐朝時各國來華的人數(shù)最多,范圍最廣
3.唐朝時,以佛教為紐帶和中國友好往來的國家是()
A.大食B.波斯C.新羅D.天竺
4.進口物產(chǎn)居唐朝首位的是()
A.大食B.波斯C.新羅D.日本
5.唐朝時水路交通發(fā)達,南方的出發(fā)地是()
A.廣州B.揚州C.泉州D.登州
6.下列古跡中能體現(xiàn)鑒真向日本傳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是()
A.那爛陀寺B.唐招提寺C.敦煌莫高窟D.麥加大清真寺
(二)判斷下列表述中的錯誤并改正。
1,唐朝時,政府采取的對外政策是嚴格限制各國商人到中國貿(mào)易。()
2.在亞洲,受我國唐文化影響最為突出的國家是新羅。()
3.《大唐西游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及我國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三)材料解析:
材料一:P31玄奘畫像。
材料二:P32鑒真畫像。
(1)、上述兩位人物的主要功績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評價他們?
(2)、從他們身上你體會到怎樣的精神?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3)、兩人的事跡對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有何啟示?
(4.)、從兩人的事跡中可以看出唐朝實行什么樣的對外政策?談談你的認識?
(四)思維拓展延伸:
我們經(jīng)常用“一衣帶水”來形容中日之間的鄰近,在歷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1)中日之間的往來最早開始于何時?頻繁往來出現(xiàn)在何時?
(2)結合唐朝時中日交流的事實,你能舉出幾個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事例嗎?
(3)假如你有機會與日本中學生朋友交流,請你談談中日兩國青少年應如何“溫故創(chuàng)新”?
七、教(學)后記:
七年級歷史(下)導學稿
課題: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主備人:袁忠見
教學重點:契丹的興起和北宋的關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飛抗金
教學難點:正確評價澶淵之盟和岳飛抗金
課時目標:1.知道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
2.通過學習和思考各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和戰(zhàn)關系,正確認識澶淵之盟、宋金議和對民族間和平與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民族戰(zhàn)爭的性質(zhì),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即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任何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
一、自主學習,我喜歡:
1.10世紀初,契丹杰出首領統(tǒng)一契丹各部,都城在,建國后勢力不斷發(fā)展,遼太宗時占領了,與中原政權沖突加劇。
2.唐滅亡后,黃河流域相繼由五個政權統(tǒng)治,它們是后梁、、、、
和,合稱為五代。960年,后周大將在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史稱北宋。
3.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稱大夏國皇帝,定都,史稱西夏。統(tǒng)治區(qū)域在今天、一帶。
4.12世紀初,女真族首領起兵抗遼,在稱帝,國號金。女真族的祖先是,而女真族又是今天的祖先。
5.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城下,宰相力勸皇帝親征,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撤兵,宋朝給遼,史稱。之后宋遼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6.1127年.金滅北宋,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在登上皇位,建立南宋。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南下,抗金名將從金軍手中收復,后來又取得大捷;宋高宗和權臣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統(tǒng)治,向金軍求和,并令等人班師,后來又殺害了他。宋金達成議和,向金稱臣,并給金,雙方以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來,金遷都,改名為中都。
二、導入新課:(略)
三、預習成果展示:
四、
五、課堂探究,我最愛:
1.北宋在澶州打退了遼軍,為什么卻與遼講和并簽訂屈辱的澶淵之盟?如何評價澶淵之盟?
2.岳飛抗金受到人民尊敬,為什么不能說他是民族英雄?
3.簡單概括遼、西夏和北宋的關系。
六、課堂小結:(略)
七、鞏固訓練,學以致用:(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選擇題:
1.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的()
A.北宋與遼的戰(zhàn)爭B.北宋與金的戰(zhàn)爭C.南宋與遼的戰(zhàn)爭D.南宋與金的戰(zhàn)爭
2.對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做出重大貢獻的少數(shù)民族有:
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边@首詩中的杭州與汴州分別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A.杭州與南京B.南京與開封C.杭州與開封D.杭州與北京
4.下列關于遼宋夏金時期歷史特點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漢族政權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B.北宋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
C.各民族的融合進一步加強D.統(tǒng)一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二)完成下列表格:
政權民族建國時間杰出首領都城重大事件
北宋杯酒釋兵權
遼阿保機
西夏興慶
金12世紀初
(三)史實辨析:歌謠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記憶歷史,提高學習的興趣。下面一首歌謠有四處錯誤,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契丹首領阿保機,統(tǒng)一各部建大金。錯誤:改正:
太宗兵變陳橋驛,消滅割據(jù)重統(tǒng)一。錯誤:改正:
澶淵之盟宋遼議,元昊稱臣宋遼和。錯誤:改正:
黨項建金東北起,滅遼攻宋逞淫威。錯誤:改正:
岳飛抗金傳千古,宋金議和呈對峙。
(四)思維拓展延伸:
宋代民族政策和唐朝相比有哪些異同?
七、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