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25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梳理(蘇教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梳理(蘇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梳理(蘇教版)
1.有余數(shù)的除法
1、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的關系:進行有余數(shù)的除法計算時,結果中的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2.有余數(shù)的除法應用題中:
①商和余數(shù)都有單位;
②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有可能不一樣。余數(shù)的單位一定和被除數(shù)的單位相同。
3、公式: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例題:10=3×3+1
4.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讀法例題:10÷3=3……1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
2.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shù)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時)
1時=60分1分=60秒
時間的兩種標準寫法:8時零5分8時55分
8:058:55
注:當兩個表中時針表示的時間相同時,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即可得到經(jīng)過的時間。
3.認識東、南、西、北
一.相反的方向:
東——西南——北東北——西南東南——西北
二.確定中心,找方位——解決這類題目的關鍵是找準以誰為中心。
1、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對傍晚的太陽,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對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4,面對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東),右面是(西)。
三.平面圖中,試卷,地圖上的方向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認識萬以內的數(shù)(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網(wǎng))
1.數(shù)位表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
2.讀數(shù)和寫數(shù)都要從高位起。
3.一個萬以內的數(shù)中間不管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一個萬以內的數(shù)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例題:4001和4000.
4.注意讀寫法。例題:8012讀作八千零一十二,要用漢字大寫。9013是(四)位數(shù),注意是漢字的四。9713里有(9)個千(7)個百(1)
個十(3)個一。此處注意小寫數(shù)字。
5.分米和毫米
1.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分米可以用dm表示毫米可以用mm表示
擴展閱讀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方向》知識點復習蘇教版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方向》知識點復習蘇教版
知識點
一.相反的方向:
東——西南——北東北——西南東南——西北
二.確定中心,找方位——解決這類題目的關鍵是找準以誰為中心。
1、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對傍晚的太陽,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對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4,面對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東),右面是(西)。
練習題
1.67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2.3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shù)是()。10個十是()。
3.65的6在()位,表示6個(),5在()位,表示5個()。
4.一個三位數(shù),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5.按順序填空。82,80,(),(),74,(),()。
參考答案
1.67是由(6)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2.3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shù)是(36)。10個十是(100)。
3.65的6在(十)位,表示6個(10),5在(個)位,表示5個(1)。
4.一個三位數(shù),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按順序填空。82,80,(78),(76),74,(72),(70)。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內容
各單元重、難點分析
第
一
單
元
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以及應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引導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在應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時,能聯(lián)系實際對計算結果做出判斷和解釋。
第
二
單
元
認
數(shù)
教學重點:認識千以內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知道千以內的數(shù)位名稱及其順序;加深對數(shù)的意義、數(shù)的表示方法以及數(shù)的大小的理解,會正確讀、寫數(shù)。
教學難點:能按指定要求寫數(shù);能靈活比較一組千以內數(shù)的大??;增強估計意識,發(fā)展數(shù)感。
第
三
單
元
分米和
毫米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能進行有關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學會根據(jù)物體的長度特點或解決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長度單位。
第
四
單
元
加
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在1000以內的三位數(shù)加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比較簡單的連加式題,培養(yǎng)驗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探索并理解“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及其相應的數(shù)量關系;運用估算解決一些簡單求和的實際問題。
第
五
單
元
認
識
方
向
教學重點: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來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第
六
單
元
減
法
教學重點:理解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和驗算方法;發(fā)展估算的策略。
教學難點:隔位退位減;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
七
單
元
認
識
角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認出角,能區(qū)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建立直角的正確表象;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斷出直角、銳角、鈍角。
第
八
單
元
乘
法
教學重點: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筆算、估算;在具體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正確解答一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分析倍數(shù)問題及有關兩步計算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能根據(jù)需要收集合理信息,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第
九
單
元
統(tǒng)
計
教學重點:用統(tǒng)計表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相關的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時分秒》知識點復習蘇教版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時分秒》知識點復習蘇教版
知識點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shù)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時)
1時=60分1分=60秒
時間的兩種標準寫法:8時零5分8時55分
8:058:55
注:當兩個表中時針表示的時間相同時,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即可得到經(jīng)過的時間。
練習題
1.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了40()。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
2.小芳跳繩20下用了15()。課間休息10()。
3.小明吃飯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題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約8()。王艷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車去上海用了5()。晚間新聞聯(lián)播時間大約是30()。
參考答案
1.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了40(分鐘)。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小時)。
2.小芳跳繩20下用了15(秒)。課間休息10(分鐘)。
3.小明吃飯用了20(分鐘)。小明做20道口算題用了2(分鐘)。
4.爸爸每天工作約8(小時)。王艷跑50米用了10(秒)。
5.南京乘火車去上海用了5(小時)。晚間新聞聯(lián)播時間大約是30(分鐘)。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必須熟記知識點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必須熟記知識點
1.有加有減,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有乘有除,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3.有加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有減有乘,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5.有加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6.有減有除,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7.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算式,再算小括號外面的算式。
8.每份分的同樣多叫平均分。
9.除法的兩種意義。例如: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也表示把15,每3個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10.12÷3=4,讀作:12除以3等于4,也讀作:3除12等于4。
11.乘法的兩種意義,例如:3×4表示3個4,也表示4個3。
12.3×4=(12)想:三四(十二),12÷3=(4)想:三(四)十二,12÷4=(3)想:(三)四十二。
13.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相同時,商是1。例如:1÷1=1,2÷2=1,3÷3=1,4÷4=1,……
14.1÷1=1,2÷1=2,3÷1=3,…9÷1=9,……
15.1×1=1,2×2=4,3×3=9,4×4=16,…9×9=81,……
16.銳角直角鈍角
17.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18.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19.個位滿10向十位進1,表示一個十,十位滿10向百位進1,表示一個百,百位滿10向千位進1,表示一個千,千位滿10向萬位進1,表示一個萬。
20.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個位的計數(shù)單位是(一),十位的計數(shù)單位是(十),百位的計數(shù)單位是(百),千位的計數(shù)單位是(千),萬位的計數(shù)單位是(萬)。
21.數(shù)的組成。例如:32418是有3個(萬),2個(千),4個(百),1個(十),8個(一)組成的。
22.位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位數(shù)多的那個數(shù)大于位數(shù)少的那個數(shù),位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從高位開始比較。
23.自然數(shù)中,最小的兩位數(shù)是10,最小的三位數(shù)是100,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1000,最小的五位數(shù)是10000,最大的一位數(shù)是9,最大的兩位數(shù)是99,最大的三位數(shù)是999,最大的四位數(shù)是9999,最大的五位數(shù)是99999。
24.五位數(shù)的最高位是萬位,四位數(shù)的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數(shù)的最高位是百位,兩位數(shù)的最高位是十位。
25.讀數(shù)、寫數(shù)都從高位起,萬位是幾就讀幾萬,千位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還讀幾。讀數(shù)時中間連續(xù)有幾個零,只讀一個零,末尾的0不讀出來。
26.稱比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7.1兩=50克,1斤=500克,1公斤=2斤,1斤=10兩,1公斤=1千克,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法》知識點匯總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法》知識點匯總
1.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可能是(四)位數(shù)。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shù)相乘,只需把前面數(shù)字相乘,再看兩個乘數(shù)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后面添上幾個0。
3.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直接用兩位數(shù)乘以整十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然后在乘積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方法:
5.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候不必算出準確的結果,而是把一些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進行計算,這樣的計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時,橫式要寫“≈”(約等號),答句中要加上“大約”。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shù)看成整十、整百的數(shù),再去計算。
(可以把一個乘數(shù)看成近似數(shù),也可以把兩個乘數(shù)都同時看成近似數(shù)。)
6.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目,都要三大步:
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
別忘了比較這一步。
7.筆算乘法:先把第一個乘數(shù)同第二個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相乘,再與第二個乘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
8.相關公式:
乘數(shù)×乘因數(shù)=積
積÷乘數(shù)=另一個乘數(shù)
9.運算順序:
先乘除,再算加減;
同級運算,應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內的運算。
10.乘法計算規(guī)律:
一個乘數(shù)不變,另一個乘數(shù)擴大若干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例如:23×4=92,若23這個乘數(shù)不變,另一個乘數(shù)4擴大10倍,則積也擴大10倍,為920。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知識點復習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知識點復習》,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知識點復習
知識點
1、能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2、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有余數(shù)的除法
1、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積累正確的試商方法。
4、能用豎式正確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了解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5、能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分蘋果(豎式除法)
知識點:
1、掌握表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2、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分橘子(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
知識點:
1、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會用豎式表示有余數(shù)的除法,了解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分草莓(有余數(shù)的除法(二))
知識點:
1、掌握正確的試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訣,兩數(shù)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shù),而又比被除數(shù)小。
2、能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租船(有余數(shù)除法的應用(一))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派車(有余數(shù)除法的應用(二))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練習題
49÷7=()102÷17=()64÷16=()72÷12=()
221÷13=()1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參考答案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jù)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j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幾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除以那幾個數(shù)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jù)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2)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5.被除數(shù)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shù)所除的數(shù),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shù)
6.除數(shù):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
例:8÷2=4則2為除數(shù)。8為被除數(shù)。除數(shù)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進而推導得出: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8.完全商
當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0)能除得盡時,這時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零)除不盡,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數(shù)和商的關系
被除數(shù)擴大(縮小)n倍,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小)n倍。
除數(shù)擴大(縮小)n倍,商相應的縮小(擴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訣
2×2=4
2×3=63×3=9
2×4=83×4=124×4=16
2×5=103×5=154×5=205×5=25
2×6=123×6=184×6=245×6=306×6=36
12.直角:幾何原本中的定義:當一條直線和另一條橫的直線交成的鄰角彼此相等時,這些角的每一個被叫做直角,而且稱這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條直線。
一個直角等于90度,符號:Rt∠
13.幾何中的銳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兩個銳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鈍角:鈍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鈍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按照某個方向作相同距離的移動,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轉: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點O旋轉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做旋轉中心,旋轉的角叫做旋轉角,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jīng)過旋轉變?yōu)辄cPˊ,那么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
17.旋轉的性質
(1)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2)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3)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相等。
18.旋轉的三要素
(1)旋轉中心;
(2)旋轉方向;
(3)旋轉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變一個,圖形就會不一樣。
旋轉變換是由一個圖形改變?yōu)榱硪粋€圖形,在改變過程中,原圖上所有的點都繞一個固定的點換同一方向,轉動同一個角度
19.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jù)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j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20.7、8、9的乘法口訣
7×7=49
7×8=568×8=64
7×9=638×9=729×9=81
21.萬以內的數(shù)的認識
100=10個10(10個10相加的結果等于100)
1000=10個100(10個100相加的結果等于1000)
22.克
克為質量單位,符號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約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溫的質量,大約有一個萬字夾的質量。
1噸=1,000,000克(一百萬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納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納克)
23.千克
千克:(符號kg或㎏)為國際單位制中量度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復習知識點(人教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復習知識點(人教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復習知識點(人教版)
一、解決問題
1、同級運算:(連加,連減,連乘,連除,加減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同級運算的類型:++,--,+-,-+,
××,÷÷,×÷,÷×。
2、不同級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
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內的。
不同級運算的類型:×+,×-,+×,-×,
÷+,÷-,+÷,-÷。
帶小括號運算的類型:×(+),×(-),
(+)÷,(-)÷。
3、從總數(shù)中連續(xù)減去兩部分(連減算式),也可以寫成從總數(shù)中減去兩部分的和,同時需要用小括號把兩部分的和括起來,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如:54-8-22=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時:(方法:一算,二圈,三換,四抄)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個數(shù)和第二個數(shù)哪個數(shù)是前一步算式的結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換掉那個數(shù),其他的照寫。當需要替換的是第二個數(shù),必要時還需要加上小括號。
二、表內除法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把一個數(shù)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幾份;用除法計算,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
3、除法算式的讀法:從左到右的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于,其他數(shù)字不變。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5、用乘法口訣求商,想: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6、“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也就是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都用除法計算,
用“一個數(shù)÷另一個數(shù)=幾倍”。
7、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所求問題是總數(shù),用乘法計算;所求問題是份數(shù)或每份數(shù),用除法計算。
8、在需要提出問題并解決時,可以提:①加法的問題:求總數(shù),“誰和誰一共是多少?”。②減法的問題:進行比較?!罢l比誰多多少?;“誰比誰少多少?”。③除法的問題:有倍數(shù)關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誰是誰的幾倍?”,“是”字前寫較大數(shù),“是”字后寫較小數(shù)。
9、一件物品的價格叫單價,買幾件叫數(shù)量,買幾件共需要的錢叫總價。
單價×數(shù)量=總價??們r÷單價=數(shù)量。總價÷數(shù)量=單價。
三、圖形與變換
1、角:銳角、直角、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2、平移:當物體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運動時,是直線運動。自身方向不發(fā)生改變。如:推拉窗。
3、旋轉:當物體圍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時,自身方向會發(fā)生改變。如:方向盤。
4、平移的方法:①先確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數(shù)(也就是距離)。②找到原圖形的各個頂點。③把各個點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數(shù)。④把新頂點按原圖形的順序連接。
五、克和千克
1、質量的單位:克和千克。
2、稱較輕的物品的質量時,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的質量時,用“千克”作單位。
3、一個兩分的硬幣約是1克。兩袋500克的鹽約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進率是1000.
5、計算或者比較大小時,如果單位不同,就需要把單位統(tǒng)一。一般統(tǒng)一成單位“克”。
6、在解決問題時,如果單位不統(tǒng)一,要先統(tǒng)一單位再立式計算,一般是把"千克"換成"克".
四、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
1、“一、十、百、千、萬”是我們學過的五個計數(shù)單位,分別在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上表示。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萬千百十個
2、數(shù)位順序表里: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3、讀數(shù)和寫數(shù)都從高位起。萬以內數(shù)的讀法:讀數(shù)時,要從高位讀起,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中間有一個“0”或者連續(xù)兩個“0”就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4、萬以內數(shù)的寫法:寫數(shù)時,也要從高位寫起,幾個千就在千位上寫幾,幾個百就在百位上寫幾,
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哪一位上一個數(shù)字也沒有就寫“0”占位。
5、數(shù)的組成:就是看每個數(shù)位上是幾,就有幾個這樣的計數(shù)單位組成。
6、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①位數(shù)多的大于位數(shù)少的數(shù);②位數(shù)相同時,就比較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數(shù)字大的這個數(shù)就大,反之就??;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上的數(shù),依次類推。
7、最大的一位數(shù):9,最小的一位數(shù):1
最大的兩位數(shù):99,最小的兩位數(shù):10兩位數(shù)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數(shù):999,最小的三位數(shù):100三位數(shù)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數(shù):9999,最小的四位數(shù):1000四位數(shù)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數(shù):99999,最小的五位數(shù):10000.五位數(shù)最高位是萬位。
他們的最低位都是個位。
7、近似數(shù):與準確數(shù)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大約”“可能”“大概”出現(xiàn)就是近似數(shù)。
方法:兩位數(shù)的看個位上的數(shù)估算,三位數(shù)及三位數(shù)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數(shù)估算。(四舍五入)
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可以口算也可以筆算。注意在筆算加法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減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如果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作10再減.
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數(shù):看十位,①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個位、十位舍去寫作“0”。(四舍)如:532≈500
②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個位、十位寫作“0”的的同時還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
估算成幾百幾十數(shù)(整十數(shù)):看個位,①個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個位舍去寫作“0”。(四舍)如:532≈530
②個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個位寫作“0”的的同時還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
出現(xiàn)“大約”“可能”“大概”時,就需要估算,要用“≈”符號。
七、統(tǒng)計
1、復式統(tǒng)計表:就是把幾個有聯(lián)系的單式統(tǒng)計表合編成一個統(tǒng)計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觀察、比較和分析數(shù)據(jù)。
2、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可以代表5個單位,也可以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來確定一格代表多少。數(shù)很大時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個單位。
八、找規(guī)律
1、一組圖形的循環(huán)排列規(guī)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數(shù)列的變化規(guī)律:①等差數(shù)列;②前兩個數(shù)的和相加等于后一個;③倍數(shù)關系;④每個數(shù)都是兩個相同因數(shù)相乘的積。……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復習蘇教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復習蘇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復習蘇教版
知識點
一、認識角
1、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2、角的大?。号c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角的畫法:(1)、定頂點。(2)、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3)、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準畫好的一條邊后,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二、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
2、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3、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后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為銳角,外為鈍角。
4、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練習題
1.一個角是由()個頂點和()條邊組成的。
2.一個三角板有()個角,其中有()個直角,()個銳角。
3.紅領巾上有一個()角,兩個()角。
4.在我們學過的角中,()角比直角小,()角比直角大。
5.數(shù)圖形,按要求填空。
角的初步認識
()個銳角()個直角()個鈍角()個角
參考答案
1.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
2.一個三角板有(3)個角,其中有(1)個直角,(2)個銳角。
3.紅領巾上有一個(3)角,兩個(銳)角。
4.在我們學過的角中,(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5.數(shù)圖形,按要求填空。
角的初步認識
(8)個銳角(2)個直角(6)個鈍角(16)個角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一、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
知識點:
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法時: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
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2.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減法時: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
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計算時十位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3.劃線一定要用尺子,抄錯數(shù)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4.求“一個已知數(shù)”比“另一個已知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知道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再分析用加法還是減法。
5.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時注意加減號。不要混亂。
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
1.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邊形。
2.搭一個五邊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從正方形的紙上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圖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邊形,也可能是()邊形。
4.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它就有幾條邊。
三.表內乘法
知識點
1.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簡捷。
2.相同加數(shù)相加寫成乘法時,用相同加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或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相同加數(shù)。如:5+5+5+5表示:5×4或4×5(用電子圖表示出一個乘法算式的意義,如2×6
∶∶∶∶∶∶,橫看是2個6,豎看6個2)
3.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4.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交換位置,積不變。
5.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乘法:3×4=12
(乘數(shù))×(乘數(shù))=(積)
6.幾的乘法口訣就有幾句,幾的乘法口訣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幾。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減:3×5-1=14
8.熟練地背誦1-6的乘法口訣,順著背、倒著背、豎背等多種方法。
9.乘法口訣關系到下冊的除法的計算,務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減、加減的應用,要求學生首先讀題,弄清四、表內除法
知識點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初步體會除法和乘法的聯(lián)系,能正確讀、寫除法算式,知道出發(fā)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比較熟練地運用2~9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的除法。
2.使學生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能夠根據(jù)數(shù)學問題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有條理的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分均分的兩種分法:分法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幾個;分法2:按每幾個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幾份。
如:有10個蘋果,分法1: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得2個;分法2:按每2個一份的分,平均分成5份。
3.使學生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可運用除法含義解決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數(shù)學意識;能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社會問題,能有條理地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是有限的。
六、觀察物體
知識點
1.從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不一樣。(課本93頁第7題,97頁第15題,在家可利用實物進行觀察,以加深對該知識點的認識)
2.根據(jù)立體圖形判斷平面圖形,根據(jù)平面圖形判斷立體圖形。(課本92頁第2題)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混合運算》知識點復習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混合運算》知識點復習
知識點
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有小括號時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小熊購物(混合運算(一))
知識點:
1、正確掌握“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買鮮花(混合運算(二))
知識點:
正確掌握“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計算。
過河(混合運算(三))
知識點:
1、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
2、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后算小括號外面的。
3、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練習題
一、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數(shù)從大到小順序排列
24×525×445×242×5
()()()()
二、計算
2400÷8+24×6=()125×8-12÷6=()8064÷(61-53)=()
三、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1)(45+□)÷4=18(2)46÷2+□=49
參考答案
一、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數(shù)從大到小順序排列
24×525×445×242×5
(42×5)(25×4)(45×2)(24×5)
二、計算
2400÷8+24×6=(444)125×8-12÷6=(998)8064÷(61-53)=(1008)
三、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1)(45+27)÷4=18(2)46÷2+26=49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shù)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shù)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后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于,
其他讀法不變。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shù)就被除數(shù),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除數(shù),所得的數(shù)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的被除數(shù)。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因數(shù)×因數(shù)=積、
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shù),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shù)或每份數(shù),用除法計算。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1)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1)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jù)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j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幾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除以那幾個數(shù)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jù)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2)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5.被除數(shù)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shù)所除的數(shù),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shù)
6.除數(shù):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
例:8÷2=4則2為除數(shù)。8為被除數(shù)。除數(shù)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進而推導得出: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8.完全商
當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0)能除得盡時,這時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零)除不盡,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數(shù)和商的關系
被除數(shù)擴大(縮?。﹏倍,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小)n倍。
除數(shù)擴大(縮?。﹏倍,商相應的縮?。〝U大)n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