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1《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一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本詞的景物描寫方法。
2、了解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
3、掌握詞的一些基本常識。
二教學重點:
1、柳永對慢詞長調的開創(chuàng)意義。
2、本詞景物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1、數(shù)量詞運用所體現(xiàn)的風格。
2、景物描寫中白描、鋪敘手法。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五參考書目:
1、《中國文學史》(三),游國恩等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2、《唐宋詞名篇講演錄》,王兆鵬著,廣西大學出版社
3、《中國古代詩詞精品賞讀叢書:柳永》,趙長征編著,五洲傳播出版社
六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口語訓練
(一)導語: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詞人,寫了很多婉約曲致、歌詠升平的詞作。14歲入朝后,歷任要職,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愛文學,又喜歡薦拔人才。北宋詩人張舜民寫了一本筆記叫《畫墁錄》。書中的第一卷里說,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預備參加科舉時,流連于花街柳巷,沒能考取功名,他寫的《鶴沖天》中有一句詞“忍將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長時間內吏部不讓他升遷。柳永就去找同是詞人的當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卻諷刺他作“彩線慵拈伴伊坐”之類的情詞,和當時的“深斥浮艷虛華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樣,鄙視他的俚俗浮艷的詞風,自然不肯幫他。不過這個晏殊是個非常有誠信的人,七歲能文,被譽為神童。十四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宋真宗召見了他,讓他和進士們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試。晏殊在會試中看了題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過這篇文章,草稿尚在,請圣上另命一題?!被噬腺澠湔\實,當眾賜同叔進士出身。正是他的誠實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終幫助他官場上的升遷。我的故事講完了,下面把時間留給發(fā)言的同學。
(二)口語表達:
話題:同學們可就毅力這個話題,結合自己看過的某本書,某個名人的名言、某個影視中的人物事跡,發(fā)生在同學中的某個人或事作主題發(fā)言。
訓練:請五六名同學上講臺,每個人作五分鐘的主題發(fā)言。
點評:根據(jù)同學發(fā)言的情況,針對主題是否鮮明、語言是否流暢,講話是否有感染力,講話的姿態(tài)等和同學們一起做個點評。并現(xiàn)場打分,作為一項平時成績。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文教學
一、詞的基本常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jiān)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佑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jiān)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端问贰窡o傳,事跡散見筆記、方志。善為詩文,“皆不傳于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fā)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柳永是宋代詞壇上最為流行的詞作家。當時有“凡有井水飲出,即能歌柳詞”的說法,對后世詞家、金元戲曲、明清小說都有重要影響。
柳永的詞集《樂章集》流傳于世,存詞二百余首。這些詞作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寫羈旅行役內容的詞。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沒有寫羈旅行役內容的詞,但柳永是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羈旅行役的詞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長期漫游;為官之后,又到過很多地方。根據(jù)地方志和他的詞作,他到過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陽、長安……他的詞常借用登臨水的所見所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一個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嘆。如《八聲甘州》相對于五代多寫閨閣閨風的詞風,這種表達懷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謂境界大開,將傳統(tǒng)詩歌言志、緣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詞的領域,這種詞作也蘊含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打破了五代詞狹小的表現(xiàn)空間。
一類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宋仁宗統(tǒng)治時期,號稱太平盛世,城市經濟更是空前繁榮,汴京、杭州、蘇州等都是很繁榮的大都市。柳永是個頗具“市民意識”的作家,他熱愛這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樂章集》中有不少描寫都市繁華的詞?!锻3薄罚|南形勝)寫杭州。這是一首最早出現(xiàn)的,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長調慢詞,它形象地描繪出錢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華富庶。
一類描寫男女情愛。柳永寫了不少反映秦樓楚館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詞作。其中有放縱的歡娛、俗艷的調笑,也有離別的惆悵、真切的思念。這類作品魚龍混雜,給他的聲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盡管柳永的這類詞作多為文壇上流所不齒,但其中的佳作如《鳳棲梧》(佇倚高樓風細細)、《雨霖鈴》(寒蟬凄切)得到他們的高度評價。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绷劳砟旮F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jié),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三、背景介紹
在兩宋詞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創(chuàng)作過程的故事和傳播過程的故事。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里記載,《望海潮》詞傳到金邦,金主完顏亮聽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頭鞭渡江之志”,激發(fā)了他要占領南宋的決心。一首詞竟引發(fā)一場戰(zhàn)爭,這種傳說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說明這首詞的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剛才說的是這首詞傳播中的故事,其實這首詞在創(chuàng)作中,也含有柳永個人的目的。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孫何正在當杭州太守,但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沒辦法見到孫何。柳永沒有法子,只好寫了這首詞,請了當?shù)氐囊晃恢母枧愿浪f,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她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著首詞,孫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寫的,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就請柳永吃了一頓飯,把他打發(fā)走了,后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四、整體感知:
(1)通過老師范讀、學生齊讀和自由讀對本詞進行整體感知。
(2)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老師的講解了解詞的大意。
(3)同學討論,老師點撥,分闕賞析:
1、師:上闕寫了什么?
明確: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叭齾嵌紩?,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板X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市場里擺滿了珠寶等珍貴商品,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戶戶都滿是綾羅綢緞?!案偤郎荨?,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杭州的富庶當然不只這兩個方面,但這兩者都是婦女常用的裝飾用品,暗示城市的聲色之盛。
2、師:下闕些什么?
明確: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叭锕鹱印闭諔隘B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睂懰锖苫?。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扒T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是對地方官員的贊美,暗示這些官員與民同樂?!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孫何的直接贊美,也在本詞的結句說明投獻的用意。
3、本詞的是怎樣鋪敘和贊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確:從詞的構思上看,“形勝”和“繁華”是詞眼?!靶蝿佟笔亲匀画h(huán)境的美;“繁華”是經濟的繁榮發(fā)達?!盁熈嫎颍L簾翠幕。”“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表現(xiàn)的都是杭州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薄皡⒉钍f人家”表現(xiàn)的是杭州經濟的繁榮。
4、本詞中的數(shù)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
明確:詞中數(shù)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
5、作為一首投獻之作,這首詞是否表現(xiàn)出低三下四的奴顏婢膝?
明確:沒有,在歌詠太平盛世、湖光勝景的作品中,此詞的氣格高華。
五、作業(yè)
1、仿本詞寫一首勝地勝景的詞。
2、背誦《望海潮》(東南形勝)。
第三環(huán)節(jié):相關文章導讀
在中國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悲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創(chuàng)作主題。柳永的詞作中也有大量的悲秋之作,除了我們在中學時學過的《雨霖鈴》外,本課本中還選了他的另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八聲甘州》。另外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晏殊的《蝶戀花》(菊愁煙蘭泣露)、馬致遠的《雙調哨遍高祖還鄉(xiāng)》等都和秋天有關。這些作品體裁不一樣,作品的風格也不一樣,同學們可進行對比性閱讀,看看它們選取的意象有沒有相似之處,看看它們的意境是否一樣,作家們用秋天這個時令段通常抒發(fā)怎樣的情感。
相關推薦
望海潮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望海潮》,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知識。
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次詞的聲韻之美。
3.學習鋪陳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此的標題是次的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次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導入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鶴沖天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四.朗讀本詩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學生自由朗讀
五.試著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試著背誦
二.學生齊讀
三.解題
望海潮,詞牌名,柳永開創(chuàng)的。
四.具體分析詞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板X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二)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爸睾?,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叭锕鹱印闭諔隘B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睂懰锖苫?。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祝愿。
五.藝術特色
本文是慢詞,所以在藝術手法上與小令有所不同。本詞重在用鋪敘的手法,例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六.背誦本詞。
《望海潮》教學反思
《望海潮》教學反思
下午講了《望海潮》。課講下來,學生說是聽懂了,我卻覺得沒有講好:沒有把原先要講的思路講出來,依然是從前那個缺乏節(jié)制的老毛病使然,還有,就是準備還沒有那么到位,靈感出現(xiàn)了,卻沒有事先準備,完全靠臨時發(fā)揮。
課前看了葉嘉瑩的《唐宋詞十七講》《唐宋詞名家論稿》,鄭桂華關于高中語文教師能力儲備的書,又仔細研究了課本選文,決定把整個宋詞單元的學習內容的抓手確定為選詞在抒發(fā)個人情感以及個人生命體驗上的高下(依據(jù)選文由柳永而蘇軾而辛棄疾的順序,判定是依據(jù)宋詞寫作境界與內容的流變過程而編選的,當然恰合時間順序),要落實的讀法是由局部關系整合全詩大意或者主要寫作內容(事、情),再由整體而局部,在已經知曉大意的情況下鑒賞品味詞章之美好,這個過程里可以因詩而異,再突出章法、煉字等。
所以,第一節(jié)帶讀單元學習提示之后,談了詩歌與小說、戲劇、散文等同樣能傳遞思想情感的文體的區(qū)別,明確了詩歌的四個特征:功能特征:抒發(fā)情感,直面生命意義;表達特征:借助形象,創(chuàng)造意象;聲音特征:講求音韻與節(jié)奏;語言特征:凝練精致。同時,特別強調了功能特征,因為我們今天教宋詞,必須先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直接抒發(fā)情感、最無功利性可言的詩歌面對的是一個如此功利的社會,作為高中師生的我們必須要在學詩之后解決提高做題能力的問題。如果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注意到詩歌與個人生命體驗的關系,他們怎么可能真正接收到解讀詩歌的那些密電碼?而且,這個時代的人們是需要詩的。
這一輪教學我特別注重對文體特征的把握,同時深深理解了,為什么必須先了解某一文體學習的必要性(對人們生活的作用與影響),才能更準確地找到文體學習與學生學習狀況的結合點,最大程度上給學生以實際的幫助。
開課先簡單講了柳永其人特殊而卓越的音樂才能和他坎坷的人生,心里認為這是與學生理解詞體用以歌唱的性質密切相關的:流連歌臺酒肆正因為卓越的音樂才能要借助填詞度曲來體現(xiàn),那些詞曲又多由歌女伶人來表演。一個極度珍視自己特殊才能又要走仕進之路的人必然會經歷“且去填詞”的坎坷。這也反映出詞自身的特點。不過課堂言語羅嗦了點,這一重點未凸顯。
更大的問題在后面。
第二節(jié)課說讀法時突然在腦中浮現(xiàn)出由局部到整體,再由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再現(xiàn)的靈光,應該說這不是突然地,是這幾天備課的結果,如果說它出現(xiàn)的有點晚的話,只能說我對課程的準備還顯得倉促和不成熟——沒有思考到位就上課了。
于是,我?guī)е鴱同F(xiàn)閱讀流程的任務開始教學,但是從第一句就開始跑偏——第一句就陷入了串講、細讀的模式中。一句句講來,連“簾”與“幕”的區(qū)別都講到了,邊講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對勁,但一時沒有意識到問題癥結在哪里,只覺得講的瑣碎,完全成了串講,越講越急,越講越不對勁。直到下課——啪,明白了!
我說要復現(xiàn)由局部到整體再由整體到局部的全過程,實際上只有第一步,而且第一步實際上是用了串講式,是把原本第二步該有的鑒賞內容雜糅到了第一步里。
我理想中的講法應該是這樣實施的:
第一步帶著學生去概括一整句一整句的主要內容,稍稍留意句間關系以及上下片關系。到最后弄明白一個大致意思就可以。一定要粗放些,不能嘴癢癢得管不住自己。這一步的要點其實就是讀懂其意。
第二步是要充實一些的,可以從章法方面入手,以前面發(fā)掘的句間關系為依托,搞清章法;可以從意象與情感關系入手;可以從煉字上入手······根據(jù)各詩的特點而選擇。章法一般都要講,因為詞多分上下片,不可回避章法問題;意象與情感的講述要注意總結符號性的意象而不能還停留在意象與情感的聯(lián)系層面;煉字關乎語言品味與積累,也是重要內容。
雖然這一首《望海潮》在實際教學過程上和自己的初衷相距較遠,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有很大進步,哪怕是在這一課上的:作者介紹與詞特點的關系這個構想很不錯;細讀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全詞由“夸杭州”到“夸孫何”的思維水到渠成;與之相關地涉及到對本詞境界格局的評價:以投贈為目的的目的使得這首精巧的詞并沒有什么柳永自己的生命之思,在精神境界上層次不高。
明天講《雨霖鈴》,《雨霖鈴》的情感境界比《望海潮》高出許多,因為它寫透了人生都要經歷的離別之痛,是人類共有的經驗與意識。一定要吸取今天教訓,好好調整!
《望海潮》教學設計
《望海潮》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學《望海潮》。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br> 此詞的創(chuàng)作年代也可據(jù)此定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zhàn)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guī)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xiàn)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xiàn)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教案:《望海潮》優(yōu)秀教學設計(一)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二語文教案:《望海潮》優(yōu)秀教學設計(一)”,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高二語文教案:《望海潮》優(yōu)秀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了解柳永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鑒賞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4、反復誦讀,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xiàn)手法。
2、賞讀名句。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fā)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課題)
二、走進宋詞
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fā)展到高峰。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歌詞”等。
2、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
3、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闋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
三、作者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
四、寫作背景
《望海潮》這首詞是柳永年輕時的作品,他從家鄉(xiāng)福建崇安前往開封應試,路過杭州,拜謁世交前輩兩浙轉運使孫何,于是寫此詞投贈他。這首詞里,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寫景多于投贈之意。
五、欣賞杭州西湖傳統(tǒng)景觀(幻燈片展示)
平湖秋月 蘇堤春曉 曲苑風荷 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峰夕照 南屏晚鐘
三潭印月
六、朗讀欣賞(flash動畫)
七、內容分析
思考: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
環(huán)境美麗、經濟繁榮、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圖景。
(總括錢塘繁華)
(居民區(qū)繁華)
(錢塘湖雄偉壯麗)
(人民富有)
(總括湖山之美)
(民眾悠閑的生活)
(錢塘長官休閑生活)
(歌頌地方官政績)
1、從地理位置上看
2、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
3、從自然景觀上看
4、從市井面貌上看
5、從百姓生活上看
描寫錢塘的繁華,展現(xiàn)國泰民安風貌,借以歌頌地方長官政績顯著。
八、手法探究
⑴思考:這首詞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點染”藝術鑒賞
“點染”是詩詞的一種藝術手法。
“點”:抽象的評點(總寫)
“染”:具體的描述(分述)
二者緊密相連,表達共同的意境。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染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點
⑵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點”,哪些是“染”,具體描述了錢塘一派怎樣的景象?
點
東南形勝 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 都市繁華之美 染
錢塘自古繁華 民生安樂之美
⑶除了點染,這首詞在寫景上還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工于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
鋪敘:又叫“鋪排”,多見于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復、對稱而又富于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
(樂府民歌《陌上?!?、《木蘭辭》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薄盃斈锫勁畞?,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p>
九、名句賞讀
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圖畫將它描繪出來?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边@幾句被稱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鑒賞的?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三秋桂子”就讓人聯(lián)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這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憶江南》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
十、《望海潮》歌曲欣賞(flash動畫)
十一、小結本詞
1.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2.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xié)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十二、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詞后練習。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
思考:這首詞是如何使用點染手法的?
答:頭三句刻畫場景,描繪女主人公的動作與神態(tài),第四句再以斜暉、江水加一層渲染,最后才點出“腸斷”二字,濃化了全詞要表現(xiàn)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