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語文八年級上冊《野望》教學教案。
語文八年級上冊《野望》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比較兩詩形式和情感的不同。
2.比較兩首詩歌的意境,進而體悟詩人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學習的方法是和王績的《野望》放在一起來整合比讀。請同學們先自由讀一讀這兩首詩,猜一猜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首詩整合在一起。
二、讀懂詩歌:
學生自由讀詩。
師:我先來聽聽大家讀的怎么樣。請同學們共讀這兩首詩。
(共讀兩首詩,訂正字音)
師:讀詩,要讀清節(jié)奏,還要注意語速和停連,可以適當?shù)赝弦?,讀出一點古人的味道。比如:
(屏顯)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師:大家來試一試。男女生分讀兩首詩。
師:讀得有些味道了。那么,同學們來猜一猜,老師問什么要把這兩首詩整合在一起?
預設:
1.都是五言詩歌。
2.都是寫田園生活的詩。
3.都是寫秋天的詩歌--采菊東籬下;樹樹皆秋色
4.都寫到了山和夕陽—“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山山唯落暉”。
5.根據(jù)課文注釋可以知道,這兩首詩都是作者棄官歸隱后寫的詩作。《野望》注釋:“作者棄官后隱居于此”,《飲酒(其五)》注釋“寫于作者辭官歸隱后”。
……
(板書學生的猜測)
(一)朗讀,感受音律
師:這兩首詩都是五言,我們讀五言詩的時候,節(jié)奏一般是二三或者二二一。大家再來讀一讀這兩首詩中的句子:
(屏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師:我讀一半,大家接上另一半。
采菊---,悠然---
山氣--,飛鳥--;
樹樹--,山山--,
牧人--,獵馬--
師:咱們換個方式再讀,我讀上句,你們讀下句:樹樹--皆—秋色……
牧人—驅犢--返……
采菊—東籬下,……
山氣--日夕佳,……
師: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首五言詩在音律上的不同?
明確:《野望》中間兩聯(lián)是對仗句,“樹樹”對“山山”,“皆秋色”對“唯落暉”。《飲酒》沒有這樣對仗工整的詩句?!兑巴肥锹稍?,定句,定韻,平仄對應,對仗工整;《飲酒》是古體詩,形式比較自由,句數(shù)不定,沒有平仄、押韻等的束縛。
(再讀,體會音律的差異)
(二)品讀,體會意象
師:有同學說這兩首詩都是寫秋天的,那么詩中寫到哪些景象?同樣是秋天,陶淵明筆下的秋天和王績筆下的秋天一樣嗎?列出兩首詩中的意象,試著用下面的句式描述兩位詩人筆下的秋天。
(屏顯)
陶淵明(王績)筆下的秋天是________,你看……
示例:陶淵明筆下的秋天是寧靜閑適的,你看籬笆周圍的菊花盛開著,散發(fā)出幽幽的清香。信步走去,采摘幾朵細細觀賞把玩,不經(jīng)意間一抬頭,巍巍南山就靜默在眼前。
預設:《飲酒(其五)》中描繪的景象:菊、東籬、南山、山氣、夕陽、飛鳥
《野望》中描繪的景象:樹樹、山山、秋色、落暉、牧人、獵馬、犢、禽
陶淵明筆下的秋天是的恬淡高潔的,你看,那東籬下栽種的菊花正在盛開,這秋風中傲然開放的花兒,不與群花媲美,愿和寒霜為伍;
陶淵明筆下的秋天是愉悅美好的,你看,到了傍晚,山中的景象多么美好,云氣升騰縹緲,縈繞于峰際;
陶淵明筆下的秋天是自由安恬的,你看,山中的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它們嘰嘰喳喳地此呼彼應,結成伴兒返回靜謐山林里的窠巢;
……
王績筆下的秋天是蕭條的,你看,滿山的樹木葉子枯黃凋落,在落日的余暉里,越發(fā)顯得蕭瑟;
王績筆下的秋天是熱鬧的,你看,牧人們驅趕著牛群回家去了,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歸來了,牛叫馬嘶還有人的吆喝聲;但這熱鬧是別人的,這份熱鬧讓作者更加孤寂。
……
師小結:同樣寫秋天,詩人選擇的景象不盡相同。詩歌中的景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我們稱之為“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秋天。再讀兩首詩歌,結合具體詞句,說說你讀出了怎樣的詩人。
(屏顯)
示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句中的“廬”,讓人想起“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顏回,想起“南陽諸葛廬”,從“結廬”和“而無”中我讀出了一個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陶淵明。
預設:
從“心遠地自偏”中,我讀出一個內(nèi)心寧靜恬淡的陶淵明;
從“悠然見南山”中,我讀出一個悠然自得的陶淵明;
從“山氣日夕佳”中,我讀出一個心情愉快的陶淵明
……
從“徙倚欲何依”中,我讀出一個彷徨無依的王績;
從“皆”“唯”兩字中,我讀出一個沉靜哀愁的王績;
從“相顧不相識”中,我讀出一個孤獨無助的王績
……
(三)擬題,揣摩意境
1.《飲酒(其五)》是組詩中的一首,詩中并未提“酒”,題目和內(nèi)容不太吻合。如果你來給這首詩重擬一個題目,你會怎么擬?
預設:心遠;采菊;南山所見;山居所見;悠然見南山……
(評價哪個更貼切)
2.《野望》中的“望”是看,“悠然見南山”的“見”也是看,二者能否互換?
(屏顯)
辨析(任選其一):
《野望》能否改為《野見》?
“悠然見南山”能否改為“悠然望南山”?
預設:
《野望》的“望”,既是登高往遠處看,也含有思念、盼望、期盼的意味。因為有所期望,所以才有“無所依”的慨嘆。改為“野見”,意味就沒有了。
“悠然見南山”的“見”,表現(xiàn)出在不經(jīng)意間看見了南山,仿佛山就在襟懷之間,物我合一;而“望”卻是有意識地注視,與“悠然”的意境不符。
三、讀懂詩人
魯迅先生說:“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我們需要借助資料,走進詩人的時代,了解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
(屏顯)
陶淵明生活于東晉后期,當時政治黑暗,貴族腐敗,門閥制度森嚴,他的祖上雖作過大官,但到他時,家境早已沒落。他少年時接受了儒家用世思想,有“大濟蒼生”的抱負,很希望建功立業(yè)。但在那個時代,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xiàn)實的。他親眼目睹官場的黑暗與爭斗,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他歸隱后有兩次出仕機會,晉末征他為著作佐郎,他辭而不就,宋元嘉時江州刺史檀道濟勸他出仕,他也拒絕了。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鼻祖”。
王績生活在隋末唐初,朝代交替,戰(zhàn)亂頻仍。他曾三仕三隱,在官場和田園間徘徊。曾作詩云:“有用雖自傷,無心復招疾。不如山上草,離離保終吉。”表達既希望有司賞識,建功立業(yè),又希望身心自由,不受傷害的意愿。他們筆下的田園生活:
(屏顯)
王績的田園生活:
無人堪作伴,歲晚獨悠哉!
--《黃頰山》
所嗟同志少,無處可忘言。JAb88.Com
--《古意六首(其一)》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
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移居(其二)》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其五)》
(生共讀)
(屏顯)
根據(jù)助讀資料,思考、討論:
教材中寫陶淵明的歸隱是“辭官歸隱”,寫王績的則是“棄官歸隱”,你覺得是有意區(qū)別還是無心所致?
學生討論。
師:“辭”有心甘情愿,徹底放下的堅決;“棄”中有不滿情緒。
小結:
王績的隱居生活是孤獨、苦悶、寂寞的,他的隱居是逃避型、隔膜式的;
陶淵明的隱居生活是愉悅自得、心靈安適的,他的隱居是自主型、沉浸式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無論什么樣的處境,心靈的寧靜是最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命狀態(tài)。
四、讀出自我
1.你更喜歡哪首詩中的生命狀態(tài)?為什么?
2.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選擇另一種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和方式。如果你們班轉來了一位新同學,需要適應陌生的生活環(huán)境,你會用哪句詩來勸慰他?
預設:心遠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
結語:希望大家都能面對生活的改變時,不忘初心,安之若素,沉浸其中,發(fā)現(xiàn)美好,創(chuàng)造美好。
精選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老王》教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語文上冊《老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老王》教案
【學習目標】
1、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揣摩重點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3、探究本文線索分明、順序清晰的寫法。
4、以善良體察善良,培養(yǎng)愛心、同情心。
一、基礎知識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愧怍()攥()著滯()笨
傴()僂骷髏()()眼翳()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荒pì()取dì()huánɡ()恐t?。ǎ?br>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
老實:
(2)胡同口蹬三輪的我們大多熟識,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
老實:
二、理解探究、
1、本文是寫人記事的散文,那么見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樣一個形象呢?請學生自讀課文談出自己的閱讀感知。作者對他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三、合作釋疑
2、.(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現(xiàn)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現(xiàn)在哪里?對揭示文章意旨的課文雖后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你怎樣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對老王的關愛?相對現(xiàn)實生活中見到的對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認為現(xiàn)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3)寫人記敘文的構思中既要從眾多事件中精選最能體現(xiàn)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謀篇布局,也即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四、課內(nèi)精讀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著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br>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br>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墒俏液ε碌煤苛?。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么了?好些沒有?”
“早埋了?!?br>
“呀,他什么時候……”
“什么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
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6.填上文中空缺的兩處詞語
7.解釋下列詞語
(1)鑲嵌:
(2)滯笨:
(3)愧怍:
8.為什么老王病危之際,還要給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雞蛋呢?
9.從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經(jīng)給予老王幫助?
10.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現(xiàn)的?
11.“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為什么?
12.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五、拓展遷移
愛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缺乏愛心的社會將會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過與街頭墻角那些擺小攤、掃大街、撿破爛的溝通、交流,對你一定很有觸動,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教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教案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感情。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nóng)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資料袋:
走進作者: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qū)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南京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任專業(yè)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fā)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fā)表小說頗多。李森祥的小說以農(nóng)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nóng)民的質樸形象。《小學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獎。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自讀課文,注音或釋詞。
凹()凼()硌()涎()水揩()
嘎()黏()撬()籌()劃過癮()
尷尬()唿()嗒熬()住憋()住門檻()
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二、整體感知:
1、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文眼”(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2、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三、合作探究:
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筆墨?
四、探究人物形象:
課文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xiàn)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談談“父親”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義。
五、品味語言:
再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或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又感情的朗讀出來并賞析。
六、拓展遷移:
請用第三人稱復述最能表現(xiàn)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jié),在復述的過程中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要求口齒清楚,內(nèi)容連貫,并富于感情。
達標檢測
1、選擇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凹凼(dàng)門檻(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
B.泥漿(jiāng)著落(zhuó)淌汗(tǎng)煙癮(yǐn)
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尷尬(gān)胯骨(kuà)
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嘰(g?。┍鈸╠an)
2、說說下列句子屬于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親身子晃一晃,水便潑了一些在臺階上。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的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
3、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一)①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他今天從地里撿回一塊磚,明天可能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雖然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認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屋基卵石,剩下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
③大熱天父親挑一擔谷子回來,身上淌著一片大汗,顧不得揩一把,就往門口的臺階上一坐。他開始“磨刀”?!澳サ丁本褪沁^煙癮。煙吃飽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臺階旁栽著一裸桃樹,桃樹為臺階遮出一片綠陰。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⑤父親磨好了“刀”。去煙灰時,把煙槍的銅盞對著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倉了,春花也種下地,父親穿著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為家燒,二為賣錢,一元一擔。父親一天砍一擔半,得一元五角。那時我不知道山有多遠,只知道雞叫三遍時父親出發(fā),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把柴靠在墻根上,很疲倦地坐在臺階上,把已經(jīng)磨穿了底的草鞋脫下來,壘在墻邊。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
⑦父親就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終于覺得可以造屋了,便選定一個日子,破土動工。
(1)、“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漫長”有多長?他都做了哪些準備?
(2)從第⑥段中的加粗詞語,分析父親的辛苦。
(3)選文表現(xiàn)了父親怎樣的精神?
(4)父親的準備過程是艱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
作業(yè):
4、為自己的父親寫一首小詩,贊揚他的美德!
(二)梯 子周粲
年輕的爸爸和他的兒子一起在后花園放風箏。小小的園地,小小的風箏。
小小的風箏飛呀飛的,就飛到了墻頭上。墻頭上的野花,把風箏緊緊地纏著。
于是爸爸說,必須去拿一架梯子來,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墻頭上的風箏。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兒子說:“爸爸,讓我來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歲的兒子,想了又想,終于說:“也好,讓你來就讓你來?!?br>
猴子一般地,兒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級了。
兒子轉過頭來,嘻嘻地笑。他的笑聲,像用早晨的牽?;ù党鰜淼?。
解開了風箏繞在野花上的線,正要下來,爸爸卻用一只大手和一個聲音制止了他,爸爸說:“慢著!”
兒子停住了,望著爸爸,用眼睛問爸爸:“怎么啦?”
爸爸說:“我先講個故事給你聽了,你再下來?!?br>
于是兒子笑得更開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著風箏,等爸爸講故事,爸爸講的故事,沒有一次不好聽的。
爸爸說:“從前有個爸爸,告訴他那個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兒子說:你跳下來!你一跳下來,爸爸一定會在下面把你抱住。聽見爸爸這么說,兒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時跳進水里去一樣,縱身一跳。哪里知道當兒子就要投進爸爸的懷抱里的前一秒鐘,爸爸的身體一閃,站在一邊。兒子撲了個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點就開花??蘅尢涮涞卣酒鹕韥?,兒子問爸爸:為什么要騙他。爸爸說:我要給你一個教訓,連你爸爸的話都靠不住,別人說的話,更不必說了?!蓖A艘煌?,爸爸繼續(xù)說:“我們也來照著做一次好不好?”
兒子一聽,臉都變白了。
爸爸說:“不要怕,勇敢一點,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長大了,容易上人家的當?!?br>
但是兒子顯然并沒有被爸爸的話所說服。他臉上驚愕的表情,絲毫沒有消退。然而他還是不敢違抗命令。他站在那兒,動也不敢動。
爸爸開始發(fā)號施令了:“聽著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時候,你就跳下來,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裝要接住你的手縮回來,讓你跌一個屁滾尿流!”
站在梯子上,兒子的臉像一個還沒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緊牙根,忍著淚,兒子從梯子上跳下來了。他等待著自己的身體像一個南瓜,撲的一聲,摔得支離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沒縮回去,他的身體也沒移開。他還是定定地站在原來的地方。他把掉到他兩手中的兒子,牢牢固固、結結實實地接住了,抱住了。
兒子雖然不曾受傷,但是他的神情,比剛才還要疑惑。張大了眼睛,他問:“爸爸,你為什么騙我?”
爸爸笑出聲來,爸爸說:“爸爸要讓你知道,即使是別人的話,有時也是可以信任的,何況是爸爸的話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兒子臉上。他笑著摟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雙頰。
爸爸和兒子拉著風箏,向后園的一角跑去。
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內(nèi)容和主題。
答:
2、請用文中的詞語,填寫出兒子表情變化的過程。
笑——→——→——→笑
3、下面兩個描寫句的意思是什么?它們分別表現(xiàn)了兒子臉上怎樣的神情?
①兒子的臉像一個還沒熟透的橘子。
答: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兒子臉上。
答:
4、“兒子雖然不曾受傷,但是他的神情,比剛才還要疑惑”,為什么“比剛才還要疑惑”?
答:
5、兩個爸爸,兩種教育,你贊賞哪一種?簡要說說理由。
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經(jīng)典教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經(jīng)典教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詞匯。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三)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難點: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自己的故事與父親的故事導入,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xiàn)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xiàn)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喪(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質(zhì)賦(fù)閑(xián)頹(tuí)唐(táng)瑣(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虧(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揀(jiǎn)攙(chān)蹣(pán)跚(shān)
2、看意思說出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2.紛紛落下的樣子()
3.凄慘暗淡,不景氣()4.失業(yè)在家()
5.短時間停留()6.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7.衰頹敗落()8.看到某種情況,心里感到悲傷()
9.感情積在心里不得發(fā)泄()10.細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jié)奏和感情)
質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現(xiàn)“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
2、四次出現(xiàn)“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著、動作、語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四、再讀首尾,領悟深情,既而把握主旨。
再讀首尾段,引導學生談自己感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五、聆聽《父親》,感悟艱辛。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yǎng)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shù)星斗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xiāng)留都說養(yǎng)兒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