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2)教學案。
10.1.2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2)
學習目標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質及運算.
重難點:比例的性質及運算.
一預習展示:
(1)若ab=cd,則a+bb=(__+__)d;
(2)若ab=cd,則(__-__)b=c-dd
二探究學習;根據(jù)分式的性質,我們可以推導出下面兩個結論
(1):如果ab=cd,那么a+bb=c+dd(2):如果ab=cd,a-bb=c-dd
性質的推廣:
①如果ab=cd=ef,那么a+c+eb+d+f=ab成立嗎?為什么?
②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成立嗎?為什么?
例題:
1、已知2x=5y,求①xy;②x+yy;③x-yy。
2、已知x2=y(tǒng)3=z4,且2x+3y-z=18,求x、y、z的值。
3、已知⊿ABC和⊿A′B′C′中,ABA′B′=BCB′C′=CAC′A′=12,且⊿ABC的周長為15cm,求⊿A′B′C′的周長。
4、已知a、b、c均為正數(shù),且ab+c=bc+a=ca+b=k,則下列四個點中在正比例函數(shù)y=kx圖象上的坐標是()
A.(1,)B.(1,2)C.(1,)D.(1,-1)
5、已知,k=a+b-cc=a-b+cb=b+c-aa,則k的值為()
A.23B.3C.1或-2D.32
6、如圖,在⊿ABC中,ADDB=AEEC,AB=12,AE=6,EC=4,
(1)求AD的長;(2)試說明DBAB=ECAC成立。
三盤點
1、已知x:y=1:2,則=。
2、已知,則=。
3、根據(jù)已知條件,求下列比的結果:
①已知a-bb=38,求ab的值;②已知x2=y7=z5,則x+y-zx的值.
4、如圖,已知,
試求:(1);(2)的值
5、(培優(yōu))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邊,且(a-c):(a+b):(c-b)=-2:7:1,
試判斷ABC的形狀。
【968oK.CoM OK語錄網(wǎng)】
擴展閱讀
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shù)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shù)”,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3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shù)
學習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二次函數(shù)y=ax2和y=ax2+c的圖象的作法和性質的過程,進一步獲得將表格、表達式、圖象三者聯(lián)系起來的經(jīng)驗.
2.會作出y=ax2和y=ax2+c的圖象,并能比較它們與y=x2的異同,理解a與c對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影響.
3.能說出y=ax2+c與y=ax2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4.體會二次函數(shù)是某些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
學習重點:[
二次函數(shù)y=ax2、y=ax2+c的圖象和性質,因為它們的圖象和性質是研究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象和性質的基礎.我們在學習時結合圖象分別從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最大(小值)、函數(shù)的增減性幾個方面記憶分析.
學習難點:
由函數(shù)圖象概括出y=ax2、y=ax2+c的性質.函數(shù)圖象都由(1)列表,(2)描點、連線三步完成.我們可根據(jù)函數(shù)圖象來聯(lián)想函數(shù)性質,由性質來分析函數(shù)圖象的形狀和位置.
學習方法:
類比學習法。
學習過程:
一、復習:
二次函數(shù)y=x2與y=-x2的性質:
拋物線y=x2y=-x2
對稱軸
頂點坐標
開口方向
位置
增減性
最值[
二、問題引入:
你知道兩輛汽車在行駛時為什么要保持一定距離嗎?
剎車距離與什么因素有關?
有研究表明:汽車在某段公路上行駛時,速度為v(km/h)汽車的剎車距離s(m)可以由公式:
晴天時:;雨天時:,請分別畫出這兩個函數(shù)的圖像:
三、動手操作、探究:
1.在同一平面內(nèi)畫出函數(shù)y=2x2與y=2x2+1的圖象。
2.在同一平面內(nèi)畫出函數(shù)y=3x2與y=3x2-1的圖象。
比較它們的性質,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四、例題:[
【例1】已知拋物線y=(m+1)x開口向下,求m的值.
【例2】k為何值時,y=(k+2)x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shù)?
【例3】在同一坐標系中,作出函數(shù)①y=-3x2,②y=3x2,③y=x2,④y=-x2的圖象,并根據(jù)圖象回答問題:(1)當x=2時,y=x2比y=3x2大(或小)多少?(2)當x=-2時,y=-x2比y=-3x2大(或?。┒嗌伲?/p>
【例4】已知直線y=-2x+3與拋物線y=ax2相交于A、B兩點,且A點坐標為(-3,m).
(1)求a、m的值;
(2)求拋物線的表達式及其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3)x取何值時,二次函數(shù)y=ax2中的y隨x的增大而減??;
(4)求A、B兩點及二次函數(shù)y=ax2的頂點構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例5】有一座拋物線形拱橋,正常水位時,橋下水面寬度為20m,拱頂距離水面4m.(1)在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中,求出該拋物線的表達式;(2)在正常水位的基礎上,當水位上升h(m)時,橋下水面的寬度為d(m),求出將d表示為k的函數(shù)表達式;(3)設正常水位時橋下的水深為2m,為保證過往船只順利航行,橋下水面寬度不得小于18m,求水深超過多少米時就會影響過往船只在橋下的順利航行.
五、課后練習
1.拋物線y=-4x2-4的開口向,當x=時,y有最值,y=.
2.當m=時,y=(m-1)x-3m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shù).
3.拋物線y=-3x2上兩點A(x,-27),B(2,y),則x=,y=.
4.當m=時,拋物線y=(m+1)x+9開口向下,對稱軸是.在對稱軸左側,y隨x的增大而;在對稱軸右側,y隨x的增大而.
5.拋物線y=3x2與直線y=kx+3的交點為(2,b),則k=,b=.
6.已知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對稱軸為y軸,且經(jīng)過點(-1,-2),則拋物線的表達式為.
7.在同一坐標系中,圖象與y=2x2的圖象關于x軸對稱的是()
A.y=x2B.y=-x2C.y=-2x2D.y=-x2
8.拋物線,y=4x2,y=-2x2的圖象,開口最大的是()
A.y=x2B.y=4x2C.y=-2x2D.無法確定
9.對于拋物線y=x2和y=-x2在同一坐標系里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兩條拋物線關于x軸對稱B.兩條拋物線關于原點對稱
C.兩條拋物線關于y軸對稱D.兩條拋物線的交點為原點
10.二次函數(shù)y=ax2與一次函數(shù)y=ax+a在同一坐標系中的圖象大致為()
11.已知函數(shù)y=ax2的圖象與直線y=-x+4在第一象限內(nèi)的交點和它與直線y=x在第一象限內(nèi)的交點相同,則a的值為()
A.4B.2C.D.
12.求符合下列條件的拋物線y=ax2的表達式:
(1)y=ax2經(jīng)過(1,2);
(2)y=ax2與y=x2的開口大小相等,開口方向相反;
(3)y=ax2與直線y=x+3交于點(2,m).
13.如圖,直線ι經(jīng)過A(3,0),B(0,3)兩點,且與二次函數(shù)y=x2+1的圖象,在第一象限內(nèi)相交于點C.求:
(1)△AOC的面積;
(2)二次函數(shù)圖象頂點與點A、B組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14.自由落體運動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的,在地球上,物體自由下落的時間t(s)和下落的距離h(m)的關系是h=4.9t2.求:
(1)一高空下落的物體下落時間3s時下落的距離;
(2)計算物體下落10m,所需的時間.(精確到0.1s)
15.有一座拋物線型拱橋,橋下面在正常水位AB時寬20m.水位上升3m,就達到警戒線CD,這時,水面寬度為10m.
(1)在如圖2-3-9所示的坐標系中求拋物線的表達式;
(2)若洪水到來時,水位以每小時0.2m的速度上升,從警戒線開始,再持續(xù)多少小時才能到拱橋頂?
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學案(浙教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學案(浙教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4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審核:八年級數(shù)學備課組
學習目標
1、經(jīng)歷“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處處相等”這一性質的發(fā)現(xiàn)過程。
2、體驗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意義。
3、會度量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意義。
難點:本節(jié)的范例設計圖形的平移變換的有關概念,學生認識平移距離和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關系,有一定的困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預習案
1、回顧與思考:
(1)兩點之間的距離是:
(2)點到直線之間的距離是:
2、合作學習:請任意畫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a,b.
(1)在直線a上,任意取兩點A、B,如下圖,分別作AC⊥b于點C,BD⊥b于點D.量出線段AC,BD的長,你得到什么結果?
(2)如下圖,把一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沿著直線b移動,觀察
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與直線a交點處的刻度,刻度改變嗎?
通過上述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新課學習
自學抽檢:
一般地,我們得到下面的結論: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的點到另一條直線上的距離處處相等。這個距離(垂線段的長度)就叫做這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1、重點練習:
(1)如圖a∥b,AB⊥a于A,CD⊥b于C,
①點B與點D的距離是指線段的長;
②點D到直線b的距離是指
③兩平行線a,b的距離是或;
④線段AB的長可指的距離.
(2)如圖,直線a∥b,請量出這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分析:從概念可以知道,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指一條直線上任意取一點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段,垂線段的長就是它們的距離,實質是點到直線的距離。
(3)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兩條平行的10千伏高壓電線之間的距離必須在3米以上。設計圖紙上兩條10千伏的高壓電線如圖,這樣的設計符合規(guī)定嗎?為什么?
2.難點辨析:
(1)已知直線l(如圖),把這條直線平移,使經(jīng)平移所得的像與
直線l的距離為1.5cm。求作直線l平移后所得的像。
(2)如圖,把直線a沿箭頭方向平移1.5cm,得直線b。
這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是1.5cm嗎?請說明理由。
3、當堂練習:
(1)已知直線l如圖,求作一條直線m,使l與m的距離為1.6cm(只需作一條,要求寫出作法)。
(2)如圖,AB∥CD,AD∥BC。請過點B作AB與CD之間的垂線段,并量出AD與BC之間的距離。
5.7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7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5.7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教學目標: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于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教學重點: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準備活動:
1、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_______或_________;
3、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_______或_______;
4、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_______或_______;
5、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兩三角形全等,對應邊_______,對應角_______;
6、如圖;△ADC≌△CBA,那么∠ABC=∠____,AB=_____;
7、如圖;△ABD≌△ACE,那么∠BDA=∠____,AD=_____.
教學過程:
一、探索練習:
如圖:A、B兩點分別位于一個池塘的兩端,小明想用繩子測量A,B間的距離,但繩子不夠長.他叔叔幫他出了一個這樣的主意:
先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點和B點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E,使CD=AC;連接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接DE并測量出它的長度;
(1)DE=AB嗎?請說明理由
(2)如果DE的長度是8m,則AB的長度是多少?
二、鞏固練習:
1.如圖,山腳下有A、B兩點,要測出A、B兩點的距離.
(1)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B點的點O,連接AO并延長到C,使AO=CO,你能完成下面的圖形?
(2)說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離.
2.如圖,要量河兩岸相對兩點A、B的距離,可以在AB的垂線BF上取兩點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線DF,使A、C、E在一條直線上,這時測得DE的長就是AB的長,試說明理由.
3.如圖,A,B兩點分別位于一個池塘的兩端,完成右圖并求出A、B的距離.
三、提高練習:
1.在一座樓相鄰兩面墻的外部有兩點A、C,如圖所示,請設計方案測量A、C兩點間的距離.
2.如圖,一池塘的邊緣有A、B兩點,試設計兩種方案測量A、B兩點間的距離
小結:
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作業(yè):課本P152習題:1,2.
教學后記:
大部分學生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但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