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英語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4《聞名中外的“三孔”》教材理解。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
2.感受三孔的雄偉壯麗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藝,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三孔的資料。
教學建議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細致地介紹了與孔子有關的三處古跡孔廟、孔府和孔林。jab88.cOM
全文共有14段,第1、2段是概述三孔的位置及其與孔子的關系。第3~8段寫了孔廟??讖R是我國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占地大,規(guī)模壯觀。大成殿莊嚴雄偉,石柱工藝精湛、造型優(yōu)美,孔子塑像生動逼真。詩禮堂的孤墻因曾藏寶貴文獻而具有象征意義。第9~10段介紹孔府??赘謻|、西、中三路,布局嚴謹合理,后花園清新幽靜。第11~13段寫孔林??琢质强鬃雍妥訉O后代的墓地,充滿神秘感??鬃幽故系目套质敲鞔鷷尹S養(yǎng)正書寫的?!短一ㄉ取返淖髡呖咨腥我猜裨谶@里??琢肿鳛榧易宓哪沟?,在我國延續(xù)的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第14段總結了三孔的特點及地位。
本課的段落層次分明,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三孔的雄偉壯麗。
建議本課用1課時。
延伸閱讀
《聞名中外的“三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
2.感受三孔的雄偉壯麗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藝,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
教學難點
感受三孔的美,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三孔的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三孔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整體感知
1.有這樣一位偉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對整個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的影響最大;他正直、樂觀,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幾千年來,沒有一位中國人會遺忘他。他是誰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學生自由說)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尋訪他的遺跡。
2.質疑題目。
學生齊讀課題,三孔指的什么呢?聞名中外讓你得到什么信息?
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初讀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用批注寫下自己的閱讀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檢查自讀情況。
4.交流,板書。(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三、再讀文章,理清層次
1.快速瀏覽課文,三孔分別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讀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聯(lián)系?(總分)
四、細讀文章,體味三孔的獨特
因為誕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聞名中外;還因為它歷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聞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樣的一群建筑,讓我們到文章里一睹風采。
(一)孔廟。
1.男女生輪讀寫孔廟的段落(3~8段)。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
2.交流。圍繞孔廟的古老、總體布局,以及作者用數(shù)字描寫表現(xiàn)出建造規(guī)模的壯觀和建筑者的技藝精湛,概括出孔廟的特點:建筑壯觀、工藝精湛。
3.欣賞孔廟的課件,孔廟聞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廟最獨特的句子,品讀。
孔廟大約占地十萬平方米,有五殿、一閣、兩廡、一壇、兩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門坊,各種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間。殿高31米多,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顯得特別莊嚴雄偉。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兩側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條團龍,一共72條,前檐的10根,每根刻兩條盤龍,中間有一顆寶珠,構成了二龍戲珠的生動場面。這兩句分別對孔廟整體和局部的描寫,都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體會建筑的壯觀、工藝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飽經滄桑。
4.這部分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家共同交流解答。
針對學生的回答,補充一些歷史知識,如《尚書》、《論語》、焚書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讀寫孔府的段落(9~10段),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樓、堂、廳、軒463間,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是家廟,西路是客廳;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順序展現(xiàn)孔府布局。語言簡單,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點是什么?(布局嚴謹合理)
3.欣賞孔府的課件。
(三)孔林。
1.小組內學習11~13段,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琢值莫毺刂幱衷谀睦??用筆勾畫下來。
2.親自來感受這個家族墓地的獨特之處吧!欣賞課件。
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續(xù)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讀升華,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影響力的人,所以三孔遠遠超越家族的局限,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這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驕傲?,F(xiàn)在,我們來做小導游,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做準備,為大家介紹。
2.播放三孔的課件,小導游為大家解說。
六、課后延伸
1.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論語》。
2.搜集孔子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附:板書設計
《聞名中外的“三孔”》教案之一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聞名中外的“三孔”》教案之一”,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
2.感受三孔的雄偉壯麗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藝,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
教學難點
感受三孔的美,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三孔的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三孔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整體感知
1.有這樣一位偉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對整個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的影響最大;他正直、樂觀,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幾千年來,沒有一位中國人會遺忘他。他是誰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學生自由說)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尋訪他的遺跡。
2.質疑題目。
學生齊讀課題,三孔指的什么呢?聞名中外讓你得到什么信息?
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初讀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用批注寫下自己的閱讀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檢查自讀情況。
4.交流,板書。(三孔:孔廟
孔府
孔林)
三、再讀文章,理清層次
1.快速瀏覽課文,三孔分別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讀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聯(lián)系?(總分)
四、細讀文章,體味三孔的獨特
因為誕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聞名中外;還因為它歷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聞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樣的一群建筑,讓我們到文章里一睹風采。
(一)孔廟。
1.男女生輪讀寫孔廟的段落(3~8段)。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
2.交流。圍繞孔廟的古老、總體布局,以及作者用數(shù)字描寫表現(xiàn)出建造規(guī)模的壯觀和建筑者的技藝精湛,概括出孔廟的特點:建筑壯觀、工藝精湛。
3.欣賞孔廟的課件,孔廟聞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廟最獨特的句子,品讀。
孔廟大約占地十萬平方米,有五殿、一閣、兩廡、一壇、兩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門坊,各種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間。殿高31米多,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顯得特別莊嚴雄偉。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兩側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條團龍,一共72條,前檐的10根,每根刻兩條盤龍,中間有一顆寶珠,構成了二龍戲珠的生動場面。這兩句分別對孔廟整體和局部的描寫,都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體會建筑的壯觀、工藝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飽經滄桑。
4.這部分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家共同交流解答。
針對學生的回答,補充一些歷史知識,如《尚書》、《論語》、焚書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讀寫孔府的段落(9~10段),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樓、堂、廳、軒463間,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是家廟,西路是客廳;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順序展現(xiàn)孔府布局。語言簡單,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點是什么?(布局嚴謹合理)
3.欣賞孔府的課件。
(三)孔林。
1.小組內學習11~13段,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琢值莫毺刂幱衷谀睦铮坑霉P勾畫下來。
2.親自來感受這個家族墓地的獨特之處吧!欣賞課件。
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續(xù)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讀升華,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影響力的人,所以三孔遠遠超越家族的局限,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這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驕傲。現(xiàn)在,我們來做小導游,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做準備,為大家介紹。
2.播放三孔的課件,小導游為大家解說。
六、課后延伸
1.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論語》。
2.搜集孔子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附:板書設計
三十二課:聞名中外的”三孔”
三十二課:聞名中外的”三孔”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
2.感受”三孔”的雄偉壯麗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藝,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三孔”的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三孔”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廟,孔府,孔林的特點.
感受”三孔”的美,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喜愛,以及對古代建筑者的贊美.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整體感知
1.有這樣一位偉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對整個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的影響最大;他正直,樂觀,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幾千年來,沒有一位中國人會遺忘他.他是誰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學生自由說)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尋訪他的遺跡.
2.質疑題目.
學生齊讀課題,”三孔”指的什么呢“聞名中外”讓你得到什么信息
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初讀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用批注寫下自己的閱讀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檢查自讀情況.
4.交流,板書.(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三,再讀文章,理清層次
1.快速瀏覽課文,”三孔”分別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讀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聯(lián)系(總分)
四,細讀文章,體味”三孔”的獨特
因為誕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聞名中外;還因為它歷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聞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樣的一群建筑,讓我們到文章里一睹風采.
(一)孔廟.
1.男女生輪讀寫孔廟的段落(3~8段).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
2.交流.圍繞孔廟的古老,總體布局,以及作者用數(shù)字描寫表現(xiàn)出建造規(guī)模的壯觀和建筑者的技藝精湛,概括出孔廟的特點:建筑壯觀,工藝精湛.
3.欣賞孔廟的課件,孔廟聞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廟最獨特的句子,品讀.
“孔廟大約占地十萬平方米,有五殿,一閣,兩廡,一壇,兩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門坊,各種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間.”“殿高31米多,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顯得特別莊嚴雄偉.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兩側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條團龍,一共72條,前檐的10根,每根刻兩條盤龍,中間有一顆寶珠,構成了二龍戲珠的生動場面.”這兩句分別對孔廟整體和局部的描寫,都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體會建筑的壯觀,工藝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飽經滄?!?
4.這部分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家共同交流解答.
針對學生的回答,補充一些歷史知識,如《尚書》,《論語》,焚書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讀寫孔府的段落(9~10段),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樓,堂,廳,軒463間,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是家廟,西路是客廳;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順序展現(xiàn)孔府布局.語言簡單,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點是什么(布局嚴謹合理)
3.欣賞孔府的課件.
(三)孔林.
1.小組內學習11~13段,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孔林的獨特之處又在哪里用筆勾畫下來.
2.親自來感受這個家族墓地的獨特之處吧!欣賞課件.
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續(xù)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讀升華,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影響力的人,所以”三孔”遠遠超越家族的局限,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這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驕傲.現(xiàn)在,我們來做小導游,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做準備,為大家介紹.
2.播放”三孔”的課件,小導游為大家解說.
六,課后延伸
1.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論語》.
2.搜集孔子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材理解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材理解”,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一、教材簡說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這篇略讀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做了簡單的介紹:圖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目前保存的情況。短短的幾句話,所含信息量卻很大。
后面的幾段,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先是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yè)之多來表現(xiàn)的;然后講畫上的街市熱鬧非凡,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tài);之后,選擇了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最后,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如果有條件,可以建議學生了解北宋的時代背景;搜集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資料,如畫冊、郵票,欣賞這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師準備有關掛圖,有條件的也可以準備《清明上河圖》的光盤或制作課件。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時,要把握中年級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可以讓學生先通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3.課文所選畫面的內容十分豐富,課文的文字也非常生動??梢愿鶕?jù)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建議學生對照圖畫多讀幾遍課文,特別是作者描寫畫面內容的三個自然段,非常生動,傳神,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可以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畫,并隨著課文展開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生動。
4.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之后,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時間,交流各自讀懂了什么。學生交流的內容,大都是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以及歷史意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交流課文描寫的與圖畫內容相對應的部分,使學生在交流中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還可以讓學生當小講解員,對照相應的畫面,介紹課文中涉及的人物或場景。
5.鼓勵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試著用恰當?shù)姆绞浇鉀Q問題。比如,有的學生不理解某些詞語,對理解課文內容造成了一定影響,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如,作坊是什么意思?(手工業(yè)工場)可以用查字典的辦法解決詞義;又如,一乘轎子是什么意思?(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可以結合觀察畫面理解。
6.建議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清明上河圖》的了解,對照畫面,向爸爸媽媽介紹這幅名畫。
《三峽之秋》教材理解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峽之秋》教材理解》,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一、教材說明
課文描寫的是中秋這一天從早晨到夜晚三峽景色的變化。描寫同一景物的變化,可以用許多方法,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熏陶,培養(yǎng)審美情趣;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準備三峽風光的圖片、資料、錄像帶或多媒體課件。
2.可先播放三峽風光的錄像帶、多媒體課件,或請一兩位去過三峽的學生談談看到的三峽景色,或引導全班學生背一兩首與三峽有關的古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學習情境。課文的時間線索非常明顯。分別用早晨中午下午夜這些詞語交待時間,并且用這些詞語作為段落的開頭。明確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讀讀、想想、畫畫,對文章的線索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梢栽O計以下問題:
(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景物的?
(2)畫出體現(xiàn)順序的詞語。
(3)讀一讀開頭和結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接下來,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1)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2)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蕩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
(3)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里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4)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xiàn)、色彩和形態(tài)。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秘。
本文語言流暢、優(yōu)美,適合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朗讀的時候還應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來讀。在讀不同的段落時注意語調、語速的變化。例如讀早晨的三峽,語調應是輕快的,這樣才能把三峽明麗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讀中午的三峽,語速應快一些,語氣是熱烈的。讀夜晚的三峽,語速應慢下來,體現(xiàn)三峽的寧靜之感。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配樂朗讀,慢速默讀,自由吟讀等手段,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把優(yōu)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四、參考資料
方紀原名馮驥,河北束鹿縣人,現(xiàn)代作家。1919年生,1936年參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協(xié)、馬列學院、《解放日報》社工作??谷諔?zhàn)爭勝利以后,任熱河省文聯(lián)主席。解放戰(zhàn)爭時期到前線任隨軍記者,在冀中文聯(lián)、《冀中導報》等處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報》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長、作協(xié)天津分會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桑樹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說《不連續(xù)的故事》,長詩《大江東去》,評論《學劍集》,散文特寫集《揮手之間》。
《三峽之秋》寫于1956年10月。同年,還寫過《長江行》《枇杷山公園即景》等跟長江有關的文章?!度龒{之秋》約萬字,分三個部分,主要是寫人事,寫秋景只是一個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這個引子有相對的獨立性,選為教材,也很完整。
《火車的故事》教材理解
一、教材簡說
自1825年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發(fā)明并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能使用的蒸汽機車正式運行到現(xiàn)在,不過100多年的時間,已經發(fā)展到了現(xiàn)代化的磁懸浮火車。這是震撼世界的科學創(chuàng)舉。
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的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事情,展現(xiàn)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fā)展的大好形勢,借以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學習目標
1.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會寫書、發(fā)等6個字;學習新偏旁建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和它們的特點。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弄、創(chuàng)、夢三個字是后鼻音,弄字的聲母是n不是l,韻母是ong,不是eng;郊、斷、建、創(chuàng)、巧等字是三拼音。學習建之時,注意和走之區(qū)分開。
認記字形舉例:校郊、木旦、林夕夢、一人一豎短,折文右上邊,三撇托右下,此字認不難(修)。
本課要求寫的6個字中,有三個獨體字(發(fā)、書、成),三個左右結構的字(動、晚、新)。建議把重點放在獨體字的指導上。發(fā)字可借助歲的寫法進行指導。書字要強調中間一豎要寫在豎中線上,是懸針豎。成字要重點指導斜鉤的寫法,要寫得有點彎度,不能寫直。
(二)朗讀感悟
建議在指導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重點圍繞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第3自然段)教學。文中有些專業(yè)術語較難理解,可以做簡單說明,不必要求學生掌握。
下列詞語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簡單理解:飛馳、夕發(fā)朝至創(chuàng)舉。
(三)實踐活動
創(chuàng)造設計:新型的高速火車
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設計一座未來的橋,然后畫下來,準備交流。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導入,初讀課文
1.揭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課文是寫什么的?火車會有什么故事呢?
2.借助拼音讀課文,劃出生字。抓住音難字:弄、創(chuàng)、夢。
3.聽錄音,標出自然段,看課文講了火車的什么故事?
(二)聯(lián)系插圖,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二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飛馳而過是什么樣?把自己的手當作火車演示一下飛馳而過的樣子。
(2)指導朗讀
2.學習第三段
(1)這段有幾句話?
(2)第一句講的是什么?(小明查了許多書)出示生字卡片書,指導書寫。
(3)第二句講的是什么?機車就是火車頭,指出第一幅圖上的機車。引讀。老師讀小明的問題,同學們讀答案,讀出明白的語氣。
(4)讀讀第三到第六句,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機車(第二幅圖上面的車頭就是蒸汽機車。它燒煤炭,從上面的煙囪冒出濃重的黑煙。)
內燃機(它燒汽油、柴油或煤氣,不會產生多少煙。第一幅圖上畫的就是內燃機車。)
電力機車(師出示圖片并講解:電力機車的車頂上有兩根電線。它行駛時,下面靠兩根鐵軌,上面靠兩根電線提供能量。)
磁懸浮火車(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火車,速度快,接近普通飛機。這種火車只有中間一根鐵軌,最特別的是它是浮在軌道上的。請看第三幅圖,畫的就是磁懸浮火車。它在日本、德國常見,我國在研究制造中。)
(5)指導朗讀,讀出夸贊的語氣。
4.學習第四段
(1)講解夕發(fā)朝至:夕是晚上,發(fā)是出發(fā),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合起來就是晚上出發(fā),早上就到了。
(2)讀課文想一想: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5.學習第五段
(1)爸爸還說了什么?指名讀,其余同學標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什么意思?板畫,幫助理解。
(3)青藏鐵路指從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鐵路,那兒海拔特別高,平均超過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區(qū),被稱為世界屋脊
(4)創(chuàng)舉: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舉動。
(5)指導朗讀,讀出贊嘆佩服的語氣。
6.學習第六段
(1)自由讀第六段,說說小明做了一個什么夢?
(2)指導感情朗讀。
(三)讀全文,鞏固練習
1.朗讀課文。
2.教讀識字口訣、抽讀卡片,識記生字。
3.指導書寫形難字:動、發(fā)、成。
(四)實踐活動
你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車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設計一列未來的火車,然后畫下來,準備交流。
《索橋的故事》教材理解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索橋的故事》教材理解”,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生字:
堰yn
岷mn
坪png
葺q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堤dī不讀t
摔shuāi
不讀suāi
詞語:
縫隙:裂開或自然的狹長的空處。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F(xiàn)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解放后曾先后擔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lián)主席及多家雜志主編。
2.
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
思想情感目標
學習文中所贊美的犧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
重點、難點:
重點:文章的脈絡層次。
難點:故事中所蘊含的精神。
三.
課文分析:
先來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1.
介紹索橋的位置、名稱、橋面、橋欄、橋墩。
2.
寫我走索橋的經過及所見。
3.
寫魚嘴的意義。
4.
寫何先生夫婦造橋的經過。
5.
寫走下索橋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從上述內容看,本文不在寫橋,而重點是寫與索橋有關的故事,通過寫故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特點,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shù)人,想跟多數(shù)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shù)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
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講解。
1.
第一段寫一個鄉(xiāng)下人和兩個孩子過橋有什么作用?
表現(xiàn)索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2.
作者著重寫魚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魚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題是索橋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都江堰?
索橋造福于人民,寫索橋是為了歌頌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應,深化主題。
《金色的魚鉤》教材理解
《金色的魚鉤》(冀教版第九冊第15課)寫的是一個發(fā)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催人淚下的革命傳統(tǒng)故事。其中寫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細細一想意味深長。
1.委屈的哭。當課文中的我發(fā)現(xiàn)了老班長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時,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于是就要幫助老班長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長不讓我找,而且嚴厲地命令我堅持走路,照顧好小戰(zhàn)士。在這種情況下,我撲倒在他懷里哭了。這里的哭從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長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實際上是我對老班長的舍己為人精神飽含敬意的哭。
2.激動的哭。我知道了內情以后,當老班長又一次把魚湯端來讓我和兩個小同志吃的時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難受,便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這時候,老班長又一次嚴厲地批評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邊,然而卻止不住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這里的哭是我心中對老班長萬分感動的哭,當然也是飽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長釣魚熬湯,自己點滴不沾,全給了同行的小戰(zhàn)士,終于拖垮了自己的身體,有一天已經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來的魚湯,關心的仍是別人。直到最后,老班長的眼睛慢慢閉上了。于是,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長為了同志,而舍棄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誰能不揪心扯肺?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樣也是對老班長飽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魚鉤,閃射著光芒;老班長的精神,源遠流長。我的三哭是對老班長的無限敬仰,也是對革命傳統(tǒng)的衷心頌揚。
《遲到的獎賞》教材理解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學習本課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聯(lián)系上下文和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積累,理解生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體會蒂姆無私奉獻、一心推動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高尚品質。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美詞佳句。
教學準備:
1.教師搜集有關蒂姆的故事和千年技術獎的有關資料。
2.學生搜集萬維網、互聯(lián)網等相關信息。
教學建議
2004年6月15日,在芬蘭的千年技術獎的頒獎儀式上,享有萬維網之父美譽的英國科學家蒂姆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科學家。這是一項遲來的獎賞。十幾年前,正是蒂姆無私奉獻,萬維網才成了因特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面對自己的發(fā)明對全球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蒂姆平靜地說:我只是發(fā)現(xiàn)了一種更為便利的利用已有資源的方法,我覺得自己和普通人一樣。
文章共有5段,可以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是第1段,蒂姆在芬蘭獲得千年技術獎這一全球最大技術類獎。在2004年6月15日這一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里,蒂姆成為千年技術獎這一殊榮的第一位獲得者,并領取了100萬歐元的獎金。第2部分是第2~4段,回顧了蒂姆發(fā)明的萬維網的作用、貢獻和他的科學態(tài)度。出于自己工作的需要,蒂姆發(fā)明了萬維網,并無私奉獻出來,讓萬維網給全球信息共享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作為互聯(lián)網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位,是他的發(fā)明讓網絡出現(xiàn)曙光并發(fā)出光芒,但他卻為了科學的發(fā)展,放棄了知識產權和專利的申請,為人類營造了一個統(tǒng)一的網絡世界。風起云涌的網絡公司借助他的發(fā)明把一批人變成富翁,他卻依舊清貧地安心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在他心中,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比金錢更重要。一個一心推動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科學家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第3部分是第5段,當千年技術獎頒發(fā)給他時,人們認為他當之無愧,而評委會驚人的一致,既是對萬維網的肯定,更是對他無私奉獻精神的肯定。
本文采取了插敘方式,前面的課文中已有過插敘,學生應該不陌生,但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萬維網的作用和蒂姆不計名利、一心推動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品質。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感悟蒂姆的品質和精神。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可貴的沉默》教材理解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可貴的沉默》教材理解,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上課時,老師了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們祝賀;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為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在老師的引導啟發(fā)下,孩子們懂得了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和關心別人。
課文中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不同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作者在這篇課文中的思路對比入手,展開情節(jié)。這是課文在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學習的重點是理解孩子們情緒的變化由興奮到沉默,由沉默又回到熱鬧的過程。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從故事中受到教育,不僅要感受到父母的愛,還應當去了解、關心和愛戴自己的父母。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要有意識地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護,學習如何去關心和愛護別人。
三、教學建議
1.課文中有許多生動精煉的詞語和句子,可以提示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讀一讀,想一想,也可提出問題討論解決。
如詞語:神氣十足、左顧右盼、沉默不語、四面八方、七嘴八舌。
如句子:(1)孩子們會感受愛了,這還不夠。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會感受愛了說的是什么?極為珍貴的東西指的是什么?從這句話你懂得了老師的心意了嗎?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可愛之處指的是什么?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從目光又回來了你知道孩子們心里想什么嗎?
(4)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聯(lián)系前文想想沉默包含著孩子們的什么?享受表達了老師怎樣的心情?
2.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一次思考:為什么課文的題目叫可貴的沉默?使學生明白:沉默是因為孩子們知道他們錯了,沉默是對錯誤的承認,是對錯誤的反思。如果錯了不承認,反而振振有詞,就不是好孩子了。所以這是可貴的沉默。
3.朗讀時,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緒變化。開始要讀出孩子們歡樂、自信的情緒和熱鬧的氣氛;在孩子們沉默時要讀出內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們明白了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要讀出歡快、欣喜的語氣。
4.課后可以組織學生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祝賀生日,或表示關心??梢杂觅R卡、寫一封信,也可以幫爸爸媽媽做點事,或是一句問候,用實際行動表示對父母的愛。也可以向老師、同學、鄰居表示關心。然后,將自己的感受寫一篇日記。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材理解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材理解”,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1.認讀并會寫有關生字新詞
(1)讀音:潛qin()qiǎn()
(2)用對比區(qū)別字形記字
(3)利用形聲字記字:程、駕、控、哲
(4)讀寫:
呼風喚雨 出乎意料 改觀 程度 依賴 農耕社會
騰云駕霧 寄托 幻想 洞察 原子核 程控電話 因特網
聯(lián)系 哲學家 歸根到底
2.文章概說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3.解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課文借用這個形象化的說法表明20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
4.體會文章主旨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比喻20世紀與以往不同,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正是這些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使人類的生活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概括說明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闡明了科學技術對改變人類生活有很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過去科學不發(fā)達,人們對未來只有一種愿望,一種幻想。但今天不同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忽如一夜春風來,發(fā)展的成就之大,范圍之廣。
5.相關鏈接
(1)作者簡介:路甬祥
(2)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x射線、空調、洗衣機、磁懸浮列車、霓虹、維生素、第一條汽車生產線、彩色膠片、冰箱、電視、青毒素、石英鐘、拉鏈、圓珠筆、激光、雜交水稻、因特網、移動電話
《人類的“老師”》教材理解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人類的“老師”》教材理解”,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類自古就想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茖W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30年以后,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fā)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xiàn)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過了好久好久,人類才從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選自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7冊《人類的老師》〕
導讀小語
人類的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來源于自然界,科學家從自然界中動物的活動獲得了有益的啟示,從而發(fā)明了一些東西。課文中具體介紹了發(fā)明飛機的曲折過程。發(fā)明飛機才100年,但在這之前,人們想都不敢想。科學家們從鳥飛翔的現(xiàn)象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飛機,又從蜻蜓翅膀上的厚斑找到了防止事故發(fā)生的方法,因而造出性能優(yōu)良的新式飛機,提高了飛機的飛行質量。你讀了這段課文,知道了什么科學知識?只要我們平時善于觀察,認真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的許多奧秘,長大了就會有所創(chuàng)造。
《城市的標識》教材理解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城市的標識》教材理解”,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
生字:遒qi
涸h
蕓yn
饋ku
忖cǔn
蒡bng
啁zhōu
啾jiū
窠kē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胞bāo,不讀pāo
嶄zhǎn,不讀zhn
詞語:
遒勁:雄健有力.形容樹枝.
饋贈:贈送.
蕓蕓眾生:蕓蕓:眾多的樣子.眾生:泛指人類和其它一切動物.指一大群無知無識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樣流個不停.比喻來往的人或車輛,船只很多.
壽終正寢:壽終:很大年紀才死去.正寢:舊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時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作家:
張抗抗:生于杭州,1969年下鄉(xiāng)到黑龍江.當代女作家.
普里什文:(1873-1954),
全名米哈伊夫米哈伊洛維奇普里什文.俄羅斯著名文學家.
2.
能力目標
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線索.
3.
思想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城市的標識》一文,增強我們對生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從我做起,化作行動.
三.
學習的重點,難點
重點:用細膩的語言,賦予變化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
四.
課文分析
首先來講解文題.什么是標識所謂標識,是指用來辨認識別事物的標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樹當做一座城市的標識,其作用是表達對現(xiàn)代化城市樹木的珍愛,提醒和號召人們要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使之與人和諧共存,共同發(fā)展.
本文自然段較多,共17個自然段.作者是按著如下的思路寫作的.
作者先從反面入手,寫出了現(xiàn)代化的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雷同,像多胞胎,像連體人,失去了特有的個性,失去了活氣和靈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廈和大樓,街道,轎車,人們的衣著等這些具體事物,用細膩,形象的語言來寫現(xiàn)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沒有個性,為下文從正面寫城市的標識樹,做好了準備.
這一部分里有一個難句,應該用懂它的含義.即就好像每個城市的商店賓館,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鏈,把天下各處自家的門臉統(tǒng)一鎖成一個連體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城市間的雷同,描寫中帶有諷刺.
接著,作者就寫城市中的樹,正面寫城市的標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標識.香樟樹是杭州的標識;法國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標識;榕樹是福建或廣州的標識;油松是長春的標識;圓冠榆是喀什的標識;國槐榆是北京的標識.最后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慨,樹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將成為城市的靈魂,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城市僅存的個性.
全文層次清晰,共分三個部分.1-5段為第一部分,6-15段為第二部分,16-17為第三部分.
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對比修辭手法,語言親切,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