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籃球傳接球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第12課《差不多先生傳》課堂導學設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2課《差不多先生傳》課堂導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差不多先生傳名師導學
1理清結(jié)構(gòu):
2語言特色:
這篇文章之所以把國人的劣根性諷喻得入木三分、異常深刻,是因為作者在行文中運用了反語的修辭。反語就是正話反說,也就是說反話。例如,差不多先生臨死時說的話沒有意義,文中卻把它稱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沒有功德,文中卻稱贊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卻稱他為“圓通大師”。運用反語修辭,表意明確、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的同時也引人深思,并增強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3把握重點:
一、文章主旨
本文作于1924年,最初發(fā)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報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傳記形式寫成的帶有寓言性的諷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責、不肯認真,結(jié)果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指出這種行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積弱的病根,期望國人警惕覺悟,革除陋習。
二、差不多先生形象分析
文章第二部分先敘述差不多先生的童年,接著敘述他的學生時代,長大后到社會上工作,最后敘述他得病死去。按照時間順序,選擇了如何買糖、讀書、當伙計、搭火車和治病的典型事例,概括記敘了差不多先生一生的行狀。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是這樣做事的:
①小時候,差不多先生的媽媽叫他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回來。
②讀書時,差不多先生的老師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老師糾正說應是山西,他卻說山西和陜西差不多。
③差不多先生當伙計時,常把“千”寫成“十”,把“十”寫成“千”。
④差不多先生搭乘火車,遲了兩分鐘才到火車站,弄不明白火車為什么不等他。
⑤差不多先生讓牛醫(yī)王大夫代替汪大夫給他治病,結(jié)果一命嗚呼。
這些事例,都表現(xiàn)了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的特點。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形象,他一生行事不求認真,但求得過且過,最后竟為此丟了性命。只是,他至死也未覺悟,因為臨死的時候他還在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真是愚頑至極,不可救藥。這更增強了作品的諷刺、批判色彩。
4攻克難點:
準確理解文章開頭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個性特點的意圖是本課難點。文章以設問開頭,幽默風趣,引起了讀者的注意。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強調(diào)了“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曉,處處聞名”,是“各省各縣各村”人士,是每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的人物,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于指出像差不多先生一樣凡事馬馬虎虎,不求認真,不求準確,是中國人的通病。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的相貌與一般人沒有什么不同。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他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者通過描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語言,突出了差不多先生茍且馬虎的個性。
5質(zhì)詢疑點:
既然差不多先生的所作所為這么迂腐可笑,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結(jié)尾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效仿他呢?
在這部分中,作者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不僅稱贊他,還向他學習。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國也就成了懶人國了。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說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在最后一段又說“無數(shù)無數(shù)的人都學他的榜樣”。作者這樣夸張地寫,目的是指出做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是非不分,是中國人的通??;在最后一段回應前文,指出這種情況愈來愈厲害。這樣寫是希望能喚醒國人,革除這種毛病。
相關(guān)閱讀
《差不多先生傳》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差不多先生傳》學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差不多先生傳》胡 適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作者的經(jīng)歷,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實意義。
2.朗讀課文,品味本文的夸張和反語,感受諷刺語言的幽默、犀利的藝術(shù)特點。
3.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作品的諷喻意義,克服敷衍塞責、馬虎從事的陋習。
【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語言特點,感知諷刺意味。
2.難點:探究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相關(guān)提示】
1.胡適,字適之,現(xiàn)代詩人、著名學者、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新紅學創(chuàng)始人,他一生獲得35個博士學位。他的《文學改良芻議》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第一篇宣言;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他發(fā)表第一篇白話詩,出版第一部白話詩集,創(chuàng)作第一個白話獨幕劇。
2.本文是一篇傳記體裁的寓言。傳記,是一種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由別人記述的,叫“他傳”;由自己記述的,叫“自傳”。傳記又分兩類:歷史性傳記和文學性傳記。前者記敘史實,用語平實;后者借用傳記的形式從事創(chuàng)作,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寫各種典型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和精神風貌?!恫畈欢嘞壬鷤鳌凡皇且黄嬲娜宋飩饔洠且黄⒀?,因為世上沒有這個人。作者只是以人物傳記的形式成文,諷刺國人,引人深思,增強效果。
【詞語積累】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一命嗚呼
【朗讀課文】
【初學課文】
1.開頭第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開頭設問,幽默風趣,引人注意。
2.歸納“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的事?
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賣回了白糖;
老師問山西,他答陜西還強詞奪理;
他常常把十字寫成千字,把千字寫成十字;
乘火車遲到了,還認為今天、明天“差不多”;
誤把牛醫(yī)王大夫當作汪大夫,結(jié)果一命嗚呼;
最后還認為死人與活人“差不多”。?。?br> 3.“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特點?
“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現(xiàn)了他一生不肯認真,凡事馬虎敷衍的性格特點。
4.“差不多”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差不多”先生是一個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最后為此搭上了性命。他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他至死不覺醒,臨死的時候還說:“活人同死人差不多……”。他是一個危害很大的人,他死后還有人稱贊他,仿效他,對人們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1-4段),介紹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特點。
第二部分(5-10段),記敘差不多先生的“生平事跡”。
第三部分(11段),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仿效他。
【課文分析】
本文是胡適的名篇。本文寫于1924年。文章以設問開頭,幽默風趣,引起讀者注意。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敘了“差不多”先生的一系列表現(xiàn)。文章最后采用夸張和反語,寫出馬馬虎虎,敷衍塞責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作者這樣寫,是想借此喚醒國人,這種毛病。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為什么說“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在全國范圍都有影響,代表著許多中國人的處世態(tài)度,是某些中國人的通病。這樣寫,目的是指出像“差不多”先生遇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不求認真,不求準確的處世態(tài)度,是比較典型的中國人的陋習,強調(diào)影響廣大,不可掉以輕心。
2.品味下列句子的內(nèi)涵和表達方法?
①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他有鼻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袋也不小,但他的記性不很精明。
通過逐一說明,塑造了“差不多”先生是一個普通的平常人,肢體上沒有殘疾,但是他的所有的器官都是不派用場的擺設,他做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是個可笑可悲的人。
②他死后,大家都很稱贊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后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文章最后采用反語,寫出“差不多”先生死后還有人稱贊他,仿效他。設計這樣的結(jié)局,目的是指出做事馬虎、敷衍塞責、是非不分,是相當多的中國人的通病,是可怕的社會現(xiàn)象,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具有深遠的反面效果。
③……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
用心理描寫表現(xiàn)“差不多”先生至死不覺醒,重病在身,仍求“差不多”,愚頑至極。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用“差不多”先生一生敷衍塞責、凡事不肯認真,結(jié)果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指出這種行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積弱的病根,期望國人警惕覺悟,革除陋習。
4.從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傳記的寫法有什么特殊之處?
①開頭一般都要寫人物的姓名、籍貫、家庭狀況,以及誕生的年、月等。
②一般采用敘述和說明的表達方式。有時為了增強作品的生動性,可以適當加以描寫、議論和抒情。
③以時間為順序,或按人物的事跡,或依照其行跡,將人物的一生分幾個時期來寫。
④文章的內(nèi)容要以事實為根據(jù)。
5.本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夸張?
運用夸張的有:首段,說“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最后說無數(shù)的人,都學他的榜樣。
6.什么是反語?舉例說明反語的作用。
反語,就是說反話,即正話反說。運用反語,可以引人深思,表現(xiàn)出深刻的思想,強烈的諷刺,并增加文章的色彩。把“差不多”先生毫無意義的話稱作“格言”;把一事無成的“差不多”先生譽為“一位有德行的人”;把普通的“差不多”先生奉為“圓通大師”等。這種實質(zhì)與美稱的極度反差,突出了“差不多”先生的蒼白、猥瑣、無能的性格,寫出他的下場的可笑和可悲。
7.舉例說明省略號的主要用法。
省略號主要用法是:①表示引文或列舉事例的省略。②表示說話的斷斷續(xù)續(xù)。③表示對話中一方的靜默不語的停頓?!。?br> 8.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差不多”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如何杜絕這種陋習?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勞山道士》,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差不多先生傳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差不多先生傳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12課《差不多先生傳》學案〖主干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直隸()焦急()懶人()一撇()陜西()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
從從容容:
②何必太精明呢?
精明:
③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
精細:
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一命嗚呼:
3、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
他有一雙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兩只耳朵,但聽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細密清楚講究)
4、文學常識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國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嘗試集》、《胡適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這篇課文描繪了一個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點擊思維〗
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兩個讀音,此處應該怎么讀呢?
2、注意體會句中“從從容容”“一命嗚呼”這兩個詞語的諷刺意味。
3、“精明”“細密”、“分明”“清楚”是兩對含義相近的詞語,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體會這些詞的細微差別。
4、你知道嗎?胡適于1920年出版的《嘗試集》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找來讀一讀吧。
5、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對差不多先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規(guī)律方法】
〖理清結(jié)構(gòu)〗
相貌和個性特點
按時間順序記敘事跡
死后人們稱贊、效仿
〖語言特色〗
這篇文章之所以把國人的劣根性諷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為作者在行文中運用了反語的修辭。反語就是正話反說,也就是說反話。例如,差不多先生臨死時說的話沒有意義,文中卻把它稱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沒有功德,文中卻稱贊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卻稱他為“圓通大師”。運用反語修辭,表意明確、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點〗
一、文章主旨
課文作于1924年,最初發(fā)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報)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傳記形式寫成的帶有寓言性的諷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責、不肯認真,結(jié)果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指出這種行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積弱的病根,期望國人警惕覺悟,革除陋習。
二、差不多先生形象分析
文章第二部分先敘述差不多先生的童年,接著敘述他的學生時代,長大后到社會上工作,最后敘述他得病死去。按照時間順序,選擇了如何買糖、讀書、當伙計、搭火車和治病的典型事例,概括記敘了差不多先生一生的行狀。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是這樣做事的:
(1)小時候,差不多先生的媽媽叫他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回來。
(2)讀書時,差不多先生的老師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老師糾正時,他卻說山西和陜西差不多。
(3)差不多先生當伙計時,常把“千”寫成“十”,把“十”寫成“千”。
(4)差不多先生搭乘火車,遲了兩分鐘才到火車站,弄不明白火車為什么不等他。
(5)差不多先生讓牛醫(yī)王大夫代替汪大夫給他治病,結(jié)果一命嗚呼。
這些事例,都表現(xiàn)了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的特點。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形象,他一生行事不求認真,但求得過且過,最后竟為此丟了性命。只是,他至死也未覺悟,因為臨死的時候他還在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真是愚頑至極,不可救藥。這更增強了作品的諷刺、批判色彩。
〖攻克難點〗
準確理解文章開頭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個性特點的意圖是本課難點。文章以設問開頭,幽默風趣,引起了讀者的注意。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強調(diào)了“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曉,處處聞名”,是“各省各縣各村”人士,每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于指出像差不多先生一樣凡事馬馬虎虎,不求認真,不求準確,是中國人的通病。在作者筆下,差不多先生的相貌與一般人沒有什么不同。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他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者通過描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言語,突出了差不多先生茍且馬虎的個性。
〖質(zhì)詢疑點〗
既然差不多先生所作所為這么迂腐可笑,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結(jié)尾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效仿他?
在這部分中,作者寫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都稱贊他;不僅稱贊他,還向他學習。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國也就成了懶人國了。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說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在最后一段又說“無數(shù)無數(shù)的人,都學他的榜樣”。作者這樣夸張地寫,目的是指出做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是非不分,是中國人的通??;在最后一段回應前文,指出這種情況愈來愈厲害。他這樣寫是希望能喚醒國人,革除這種毛病。
差不多先生傳教案
差不多先生傳
教學重點~
傳記的特點:
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體裁。一般由別人代為記述,也有自述生平的,叫做「自傳」。
傳記分為歷史性傳記和文學性兩大類。前者記敘史實,用語平實;后者借用傳記的形式來從事創(chuàng)作,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寫各種典型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和精神風貌。
特點以下:
開頭一般都要寫人物的姓名、字、號、籍貫、家庭狀況,以及誕生的年、月等。
一般採用敘述和說明的表達方式。但在敘述人物事跡和思想發(fā)展的過程中,可適當加以議論、描寫和抒情,以增強作品的生動性。
敘述時以時間為順序,或按人物的事跡,或依照其行跡,將人物的一生分為幾個時期來寫。
無論寫哪一類傳記,都應該注意搜集和掌握人物的歷史資料,以事實為根據(jù)。
修辭格的辨析和運用──反語、疊字疊詞
反語:就是正話反說,也就是說反話。運用反語,可以引人深思,
表現(xiàn)出深刻的思想,強烈的諷刺,并增加文章的色彩。
運用反語,應注意以下幾點:
觀點正確,遣詞造句要有分寸。
含義明朗,讓讀者一看便知道是反語。辦法有三:a)在上文下文交代清楚;b)構(gòu)成似乎有些矛盾的詞組;c)在反語前冠以「所謂」,將反語加上引號。
疊字疊詞的作用是~
表示強調(diào);形成頓挫的節(jié)奏;加深畫面的形象,造成或歡樂、或悲傷、或濃烈、或清淡的情調(diào)和氣氛,使景物描繪更生動,思想感情的反映更真切。
標點符號的運用──省略號
它主要有以下幾種用法:
表示引文或列舉事例的省略。
表示說話的斷斷續(xù)續(xù)。
表示對話中一方的靜默不語的停頓。
文章體裁──
文章主旨──本文藉著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責、不肯認真,結(jié)果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指出這種行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積弱的病根,期望國人警惕覺悟,革除陋習。補充資料
]
胡適的為人:
梁實秋在談到胡適的做人及處事態(tài)度時說:「……胡先生最愛寫的對聯(lián)是『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晃页M锵В蠹叶甲⒁馍下?lián),而不注意下聯(lián)。這一聯(lián)有如雙翼,上聯(lián)教人求學,下聯(lián)教人作人?!?/p>
體裁:
本文是一篇傳記(短篇小說)。但與一般傳記不同之處,是所記人物乃作者虛擬出來的。
本文的寓意:
葉圣陶分析本文時指出:「因為果真『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中國非成為一個懶人國不可,不要中國成為懶人國,註也不應該效學這位差不多先生。──這正是作者寄託在這篇傳記中間的意思。可是作者對於這層意思沒有提到一個字,只讓讀者自己去領(lǐng)會。
內(nèi)容要點
主要分為兩點:
1.差不2.多先生的事跡–包括籍貫、外貌、言行、態(tài)度,3.以及人們對4.他的評價。
5.作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寄寓了反對6.茍且馬虎這種待人處事態(tài)度的用意,7.讓讀者領(lǐng)悟。
作法要點:
1.通過典型事例,2.具體突出差不3.多先生的性格。作者選取了五個典型事例,4.分別從對5.待事物、空間、數(shù)字、時間、生命等,6.對7.差不8.多先生作側(cè)面的描繪。
9.內(nèi)容組織用「10.層遞法」11.。作者所選五個事例,12.雖全是圍13.繞差不14.多先生的習性,15.但內(nèi)容不16.單不17.重復,而18.且還按事情后果的嚴重性排列,19.層層遞進。
20.運用反語的諷刺手法。
21.排比及省略號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