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向量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2-19向量。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向量”,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總課題期末復習總課時第39課時
分課題向量二分課時第2課時
基礎訓練
1、已知,,則與的夾角為。
2、設向量與的夾角為,且,,則。
3、與向量垂直的單位向量是。
4、已知,,則時,與垂直。
5、已知,,∥,則=。
6、已知是夾角為的兩個單位向量,則。
7、已知為互相垂直的單位向量,,且向量與的夾角為銳角,則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是()
A、B、
C、D、
8、如圖,已知兩座燈塔A和B與海洋觀察站C的距離都等于,燈塔A在觀察站C的北偏東,燈塔B在觀察站C的南偏東,則燈塔A與燈塔B的距離為()
A、B、C、D、
例題剖析
例1、已知,。
(1)、若∥,求;
(2)、若向量與的夾角為,求;
(3)、若與垂直,求與的夾角。
例2、已知,,
(1)、求向量與的夾角的余弦值;
(2)、求實數(shù),使得與為互相垂直的向量。
例3、已知,,。
(1)、求證:;
(2)、若與的模相等,且,求的值。
例4、已知四點的坐標分別為是線段上的任意一點,求的最小值。
課后訓練
班級: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
1、設向量,,則=。
2、已知,,且,則與的夾角是。
3、在三角形ABC中,,則的值為()
A、0B、1C、D、2
4、若非零向量與滿足,則必有()
A、B、C、∥D、
5、已知向量,,若不超過5,則的取值范圍是。
6、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那么=。
7、三角形ABC中,設,若,則三角形ABC是。
A、銳角三角形B、鈍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無法確定。
8、給出下列四個命題:①若且,則;②若,則或;③;④;⑤若∥,則。其中正確的命題的個數(shù)是。
9、已知,,若與的夾角為鈍角,則的取值范圍是。
10、設向量,規(guī)定兩向量之間的一個運算為
,若已知,,則。
11、已知點,,。
(1)、試判斷△ABC形狀;
(2)、若A,B,C是平行四邊形的三個頂點,求第四個頂點D的坐標。
12、在△ABC中,已知,邊上的高為,求
13、12、已知平面上三個向量的模均為1,它們相互之間的夾角均為。
(1)、求證:。
(2)、若,求的取值范圍。
14、已知向量,,且滿足關系,其中,
(1)、求與的數(shù)量積用表示的解析式;
(2)、能否和垂直?能否和平行?若不能,說明理由;若能,求出相應的值;
(3)、求與夾角的最大值。
延伸閱讀
從平面向量到空間向量導學案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從平面向量到空間向量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從平面向量到空間向量
學習目標
1.了解向量由平面到空間的推導過程
2.理解空間向量的概念
3.理解直線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并會求直線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學習過程
一、課前準備
復習:平面向量基本概念:
具有和的量叫向量,叫向量的模(或長度);叫零向量,記著;叫單位向量.叫相反向量,的相反向量記著.叫相等向量,向量的表示方法有,,
和共三種方法.
二、新課導學
※學習探究
探究任務一:空間向量的相關概念
問題:1.什么叫空間向量?
2.空間向量中有零向量,單位向量,相等向量嗎?
3.空間向量如何表示?
4.向量的夾角的概念、表示、垂直與平行如何表示?
探究任務二:向量、直線、平面的相關概念
問題:1.直線的方向向量概念
2.平面的法向量概念
※典型例題
例1見P26思考與交流例子
三、總結提升
※學習小結
1.空間向量基本概念;
2.直線的方向向量概念
3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夾角及垂直、平行與夾角的關系
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你完成本節(jié)導學案的情況為().
A.很好B.較好C.一般D.較差
※當堂檢測(時量:5分鐘滿分:10分)計分: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則,的長度相同,方向相反或相同;
B.若與是相反向量,則∣∣=∣∣;
C.空間向量的減法滿足結合律;
D.在四邊形ABCD中,一定有.
2.已知向量,是兩個非零向量,是與,同方向的單位向量,那么下列各式正確的是()
A.B.或
C.D.∣∣=∣∣
3.在四邊形ABCD中,若,則四邊形是()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邊形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零向量沒有方向
B.空間向量不可以平行移動
C.如果兩個向量不相同,那么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D.同向且等長的有向線段表示同一向量
§2空間向量的運算(一)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則,的長度相同,方向相反或相同;
B.若與是相反向量,則∣∣=∣∣;
C.空間向量的減法滿足結合律;
D.在四邊形ABCD中,一定有.
2.已知向量,是兩個非零向量,是與,同方向的單位向量,那么下列各式正確的是()
A.B.或
C.D.∣∣=∣∣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零向量沒有方向
B.空間向量不可以平行移動
C.如果兩個向量不相同,那么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D.同向且等長的有向線段表示同一向量
二、填空題
4.長方體中,化簡=.
5.如果都是平面的法向量,則的關系.
三、解答題
6.已知平行六面體,M為AC與BD的交點,化簡下列表達式:
⑴;⑵;
⑶;⑷.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已知平行六面體(如圖),化簡下列向量表達式,并標出化簡結果的向量: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2空間向量的運算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量與非零向量共線,與共線,則與共線;
B.任意兩個共線向量不一定是共線向量;
C.任意兩個共線向量相等;
D.若向量與共線,則.
2.已知平行六面體,M是AC與BD交點,若,
則與相等的向量是()
A.B.
C.D.
3.下列命題中:
①若,則,中至少一個為
②若且,則
③
④
正確有個數(shù)為()
A.0個B.1個C.2個D.3個
二、填空題
3.已知中,所對的邊為,且,,則=
4.已知向量滿足,,,則________
三、解答題
6.已知平行六面體,點M是棱AA的中點,點G在對角線AC上,且CG:GA=2:1,設=,,試用向量表示向量.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已知為平行四邊形,且,求的坐標.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3向量的坐標表示和空間向量基本定理(一)
一、選擇題
1.則()
A.-15B.-5C.-3D.-1
2.若,且的夾角為鈍角,則的取值范圍是()
A.B.C.D.
3.已知,且,則()
A.B.
C.D.
二、填空題
4.設i、j、k為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中x軸、y軸、z軸正方向的單位向量,且
,則點B的坐標是.
5.已知,且,則x=.
三、解答題
6.已知,求:
⑴;⑵;⑶;⑷;(5).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已知A(3,3,1)、B(1,0,5),求:
⑴線段AB的中點坐標和長度;
⑵到A、B兩點距離相等的點的坐標x、y、z滿足的條件.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3向量的坐標表示和空間向量基本定理(二)
一、選擇題
1.若為空間向量的一組基底,則下列各項中,能構成基底的是()
A.B.
C.D.
2.在下列命題中:①若a、b共線,則a、b所在的直線平行;②若a、b所在的直線是異面直線,則a、b一定不共面;③若a、b、c三向量兩兩共面,則a、b、c三向量一定也共面;④已知三向量a、b、c,則空間任意一個向量p總可以唯一表示為p=xa+yb+zc.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shù)為()
A.0B.1C.2D.3
3.已知,與的夾角為120°,則的值為()
A.B.C.D.
二、填空題
4.在三棱錐OABC中,G是的重心(三條中線的交點),選取為基
底,試用基底表示=.
5.已知關于x的方程有兩個實根,,且
,當t=時,的模取得最大值.
三、解答題
如圖,在單位正方體中,點分別是的一個四等分點.
(1)求與的坐標;
(2)求與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
⑴求的夾角;⑵求證:.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4用向量討論垂直與平行(一)
一、選擇題
1.若=,=,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又不不要條件
2.已知且與互相垂直,則的值是()
A.1B.C.D.
3.下列各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
A.B.
C.D.
二、填空題
4.設分別是直線的方向向量,則直線的位置關系
是.
5.已知向量,若,則______;若則______.
三、解答題
6.設分別是平面的法向量,判斷平面的位置關系:
⑴;
⑵.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PD⊥平面ABCD,且PD=AB=a,E為PB的中點,在平面PAD內(nèi)求一點F,使得EF⊥平面PBC。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4用向量討論垂直與平行(二)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面的法向量是唯一確定的
B.一條直線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確定的
C.平面法向量和直線的方向向量一定不是零向量
D.若是直線的方向向量,,則
2.已知,能做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A.B.C.D.
3.已知,,則以、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
A.B.C.4D.
二、填空題
4.設分別是平面的法向量,則平面的位置關系
是.
5.若向量,則這兩個向量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題
6.如圖,在四面體中,,點分別是的中點.
求證:
(1)直線面;
(2)平面面.
創(chuàng)新與實踐:
用向量方法證明:(三垂線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垂直于平面外的一條直線b,那么直線垂直于直線b在這個平面上的射影.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5夾角的計算(一)
一、選擇題
1.已知向量,若,設,則與軸夾角
的余弦值為()
A.B.C.D.
2.若,,與的夾角為,則的值為()
A.17或-1B.-17或1C.-1D.1
3.在正方體中,為的交點,則與所成角的
()
A.B.C.D.
二、填空題
4.若,且,則與的夾角為____________.
5.若向量與的夾角為,,,則.
三、解答題
6.設空間兩個不同的單位向量與向量的夾角
都等于45.
(1)求和的值;(2)求的大小.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已知點P在正方體的對角線上,∠PDA=60°.
求DP與所成角的大小.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5夾角的計算(二)
一、選擇題
1.若A,B,C,則△ABC的形狀是()
A.不等邊銳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鈍角三角形D.等邊三角形
2.若向量,且與的夾角余弦為,則等于()
A.B.C.或D.或
3.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則BC1與平面BB1D1D所成
角的正弦值為()
A.B.
C.D.
二、填空題
4.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A1=6,E為AA1
的中點,則平面EBC1與平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為.
5.在長方體中,和與底面所成的角分別為和,則異面
直線和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三、解答題
6.如圖3,已知直四棱柱中,,底面是直角梯形,是直角,,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大小.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AA1=1,,AB1與A1B相交于點D,M為B1C1的中點.
(1)求證:CD⊥平面BDM;
(2)求平面B1BD與平面CB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6距離的計算(一)
一、選擇題
1.設,,,則線段的中點到點的距離
為()
A.B.C.D.
2.如圖,ABCD-A1B1C1D1為正方體,下面結論錯誤的是()
A.BD∥平面CB1D1
B.AC1⊥BD
C.AC1⊥平面CB1D1
D.異面直線AD與CB1所成的角為60°
3.四邊形為正方形,為平面外一點,,二面角
為,則到的距離為()
A.B.C.2D.
二、填空題
4.如圖,P—ABCD是正四棱錐,是正方體,
其中,則到平面PAD的距離為.
5.已知正方體的棱長是,則直線與
間的距離為。
三、解答題
6.如圖所示的多面體是由底面為ABCD的長方體被截面AEC1F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求點C到平面AEC1F的距離.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是矩形,平面,,,分別是的中點,求點到平面的距離.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6距離的計算(二)
一、選擇題
1.正方體的棱長為1,
是的中點,則點到平面距離等于()
A.B.C.D.
2.一條長為的線段,夾在互相垂直的兩個平面之間,它和這兩個平面所成的角分別是和,由這條線段兩端向兩平面的交線引垂線,垂足的距離是()
A.B.C.D.
3.三角形ABC的三個頂點分別是,,,則AC邊上的高BD長為()
A.5B.C.4D.
二、填空題
4.已知是異面直線,那么:
①必存在平面過且與平行;②必存在平面過且與垂直;
③必存在平面與都垂直;④必存在平面與距離都相等.
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
2.已知空間四邊形,點分別為的中點,且
,用,,表示,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題
6.如圖,在長方體中,,點在棱上移
(1)證明:;
(2)當為的中點時,求點到面的距離.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側棱底面,,,,為的中點.求在側面內(nèi)找一點,使面,并計算點到和的距離.
錯誤反思
題號錯題分析正確解法
本章小結測試
一、選擇題
1.已知,則的最小值是()
A.B.C.D.
2.將正方形沿對角線折成直二面角后,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B.C.D.
3.正方體的棱長為,,N是的中點,則=()
A.B.C.D.
二、填空題
4.已知,且,則k=.
5.空間兩個單位向量與的夾角都等于,則.
三、解答題
6.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點分別為的中點.
⑴求證:;
⑵求與所成角的余弦值;
⑶求的長.
創(chuàng)新與實踐:
如圖,一塊均勻的正三角形面的鋼板的質量為,在它的頂點處分別受力、、,每個力與同它相鄰的三角形的兩邊之間的夾角都是,且.這塊鋼板在這些力的作用下將會怎樣運動?這三個力最小為多大時,才能提起這塊鋼板?
平面向量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平面向量”,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七教時教材:5.3實數(shù)與向量的積綜合練習
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對實數(shù)與積,兩個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幾何問題。
過程:一、復習:1.實數(shù)與向量的積(強調(diào):“?!迸c“方向”兩點)
2.三個運算定律(結合律,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
3.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實質)
1.當λZ時,驗證:λ(+)=λ+λ
證:當λ=0時,左邊=0(+)=右邊=0+0=分配律成立
當λ為正整數(shù)時,令λ=n,則有:
n(+)=(+)+(+)+…+(+)
=++…+++++…+=n+n
即λ為正整數(shù)時,分配律成立
當為負整數(shù)時,令λ=n(n為正整數(shù)),有
n(+)=n[(+)]=n[()+()]=n()+n()=n+(n)=nn
分配律仍成立
綜上所述,當λ為整數(shù)時,λ(+)=λ+λ恒成立。
2.如圖,在△ABC中,=,=AD為邊BC的中線,G為△ABC的重心,求向量
解一:∵=,=則==
∴=+=+而=
∴=+
解二:過G作BC的平行線,交AB、AC于E、F
∵△AEF∽△ABC
====
==
∴=+=+
3.在ABCD中,設對角線=,=試用,表示,
解一:====
∴=+==
=+=+=+
解二:設=,=
則+=+=∴=()
===(+)
即:=()=(+)
4.設,是兩個不共線向量,已知=2+k,=+3,=2,若三點A,B,D共線,求k的值。
解:==(2)(+3)=4
∵A,B,D共線∴,共線∴存在λ使=λ
即2+k=λ(4)∴∴k=8
5.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B∥CD且AB=2CD,M,N分別是DC,AB中點,設=,=,試以,為基底表示,,
解:==連ND則DC╩ND
∴===
又:==
∴===
=(+)=
6.1kg的重物在兩根細繩的支持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圖),已知兩細繩與水平線分別成30,60角,問兩細繩各受到多大的力?
解:將重力在兩根細繩方向上分解,兩細繩間夾角為90
=1(kg)P1OP=60P2OP=30
∴=cos60=1=0.5(kg)
=cos30=1=0.87(kg)
即兩根細繩上承受的拉力分別為0.5kg和0.87kg
高二數(shù)學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數(shù)學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2.1.3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教學目標:
1.掌握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并會區(qū)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
2.通過對向量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向量和數(shù)量的本質區(qū)別.
3.通過學生對向量與數(shù)量的識別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數(shù)學本質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概念,
教學難點: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學思路:
一、情景設置:
(一)、復習
1、數(shù)量與向量有何區(qū)別?(數(shù)量沒有方向而向量有方向)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線段和線段有何區(qū)別和聯(lián)系?分別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
4、長度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長度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
5、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向量是相等向量?單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嗎?
6、有一組向量,它們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這組向量有什么關系?
7、如果把一組平行向量的起點全部移到一點O,這是它們是不是平行向量?
這時各向量的終點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新課學習
1、有一組向量,它們的方向相同、大小相同,這組向量有什么關系?
2、任一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線上嗎?這組向量有什么關系?
三、探究學習
1、相等向量定義:
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說明:(1)向量a與b相等,記作a=b;(2)零向量與零向量相等;
(3)任意兩個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條有向線段表示,并且與有向線段的起點無關.
2、共線向量與平行向量關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線向量,因為任一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線上(與有向線段的起點無關).
說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線上,要區(qū)別于兩平行線的位置關系;
(2)共線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區(qū)別于在同一直線上的線段的位置關系.
四、理解和鞏固:
例1.如圖,設O是正六邊形ABCDEF的中心,分別寫出圖中與向量、、相等的向量.
變式一:與向量長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個?(11個)
變式二:是否存在與向量長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
變式三:與向量共線的向量有哪些?()
例2判斷:
(1)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不一定)
(2)與零向量相等的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3)兩個非零向量相等的當且僅當什么?(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
(4)共線向量一定在同一直線上嗎?(不一定)
例3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a與b共線,b與c共線,則a與c也共線?
B.任意兩個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點與終點是一平行四邊形的四頂點?
C.向量a與b不共線,則a與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點的兩個非零向量不平行
解:由于零向量與任一向量都共線,所以A不正確;由于數(shù)學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所以兩個相等的非零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線上,而此時就構不成四邊形,根本不可能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所以B不正確;向量的平行只要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與起點是否相同無關,所以D不正確;對于C,其條件以否定形式給出,所以可從其逆否命題來入手考慮,假若a與b不都是非零向量,即a與b至少有一個是零向量,而由零向量與任一向量都共線,可有a與b共線,不符合已知條件,所以有a與b都是非零向量,所以應選C.
課堂練習:
1.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簡述理由.?
①向量與是共線向量,則A、B、C、D四點必在一直線上;?
②單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與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當且僅當=
⑤一個向量方向不確定當且僅當模為0;?
⑥共線的向量,若起點不同,則終點一定不同.
解:①不正確.共線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要求兩個向量、在同一直線上.
②不正確.單位向量模均相等且為1,但方向并不確定.
③不正確.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但零向量與零向量是相等的.④、⑤正確.⑥不正確.如圖與共線,雖起點不同,但其終點卻相同.
2.書本77頁練習4題
三、小結:
1、描述向量的兩個指標:模和方向.
2、平行向量不是平面幾何中的平行線段的簡單類比.
3、共線向量與平行向量關系、相等向量。
四、課后作業(yè):
《習案》作業(yè)十八。
向量的減法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nèi)容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向量的減法”,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課時3向量的減法
【學習目標】
1.掌握向量減法的意義與幾何運算,并清楚向量減法與加法的關系。
2.能正確作出兩個向量的差向量,并且能掌握差向量的起點和終點的規(guī)律。
3.知道向量的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4.通過本節(jié)學習,滲透化歸思想和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繼續(xù)培養(yǎng)識圖和作圖的能力及用圖形解題的能力。
【知識梳理】
1.向量減法的定義: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與b的差。
即:ab=a+(b)求兩個向量差的運算叫做向量的減法。
2.用加法的逆運算定義向量的減法:向量的減法是向量加法的逆運算:
若b+x=a,則x叫做a與b的差,記作ab
【例題選講】
例1.化簡:
例2.如圖,O是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的交點,若,試證:+-=
例3.如圖,ABCD是一個梯形,AB//CD,且AB=2CD,M、N分別是DC和AB的中點,已知,,試用,表示和
【歸納反思】
1.向量和它的相反向量的和為零向量。
2.向量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3.減去一個向量,等于加上它的相反向量。
4.重要不等式:
【課內(nèi)練習】
1.下面有四個等式: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等式為
2.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則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BCD
3.若,為非零向量,則在下列命題中真命題為
①=,,同向共線;②=,,反向共線
③=,,有相等的模;④,同向共線
4.已知=10,=8,則的取值范圍為
5.在矩形ABCD中,O為對角線AC,BD的交點,且,,,
證明:
【鞏固提高】
1.下列四式中不能化為的是
AB
CD
2.如圖,在△ABC中,D、E、F分別為AB、BC、CA的中點,則等于
AB
CD
3.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設,記,,則為
ABCD
4.正六邊形ABCDEF,若,,則為
ABCD
5.在平面上有三點A、B、C,設,,若的長度相等,則有
AA、B、C三點在一條直線上B必為等腰三角形且B為頂角
C必為直角三角形且B為直角D必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四邊形ABCD中,,,則四邊形ABCD為形
7.已知向量的終點與向量的起點重合,向量的起點與向量的終點重合,則下列結論正確的為
①以的起點為終點,的起點為起點的向量為-(+)
②以的起點為終點,的終點為起點的向量為---
③以的起點為終點,的終點為起點的向量為--
8.在中,若,則邊AB與邊AD所夾的角=
9.已知兩個合力的夾角是直角,且知它們的合力與的夾角為,=10N,求的大小。
10.如圖,P、Q是ABC的邊BC上的兩點,且BP=QC,
求證:
11.若,是給定的不共線向量,試求滿足下列條件的向量,使
2-=
并作圖用,表示,
+2=
問題統(tǒng)計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