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15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二)第三專題:筆落驚風雨。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二)第三專題:筆落驚風雨”,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二)第三專題:筆落驚風雨
一、詩從肺腑出
復習概要
1.體驗四首唐詩不同的詩風,把握詩人慷慨蒼涼、感嘆悵恨的人生情懷。
2.認識詩歌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及作用;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加深對唐代詩歌流派和高度藝術成就的認識和理解。
復習要求
1.能欣賞《蜀道難》雄奇豪放的詩歌風格、表現(xiàn)手法以及語言特色。
2.能理解《登高》情景交融的境界,理解詩人傾注在詩歌中深沉的思想情感。
3.能整理《琵琶行》中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語,分析描寫詩中音樂的手法及效果。
4.能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對《錦瑟》進行多元解讀,說出自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5.能掌握詩歌的一般鑒賞方法,運用常見的鑒賞術語對作品進行鑒賞。
6.能夠背誦《蜀道難》《登高》,誦讀并記誦《琵琶行》《錦瑟》中名句。
7.能夠掌握有關作家作品常識,了解有關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常識。
教學建議
本板塊4首詩代表的是浪漫與現(xiàn)實的風格傾向,李白、李商隱的詩屬于前者,杜甫、白居易的詩屬于后者,其各具特色的詩歌形態(tài)表現(xiàn)了不同的藝術魅力。詩歌的妙處常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可以說《蜀道難》有寄托,也可以說它只是把寫感慨,沒有寄托。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這個度。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抒發(fā)詩人的內在情感上,與《蜀道難》相比則顯得沉郁深厚,要注意引導學生研習品味隱于詩句中的詩人情感,杜甫用闊大蒼茫的秋景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與內心蒼涼的詩句,白居易用白描式的手法表達自己聽完一曲琵琶后的寂然心境的詩句,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李商隱的《錦瑟》后來眾說紛紜,教學中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了一種什么情緒,這種情緒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的,這些意象在刻畫詩人的內心世界時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映照的。
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相關的背景知識的介紹,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作。另外,四位詩人詩作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詩作的語言特點,在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的影響等內容也要有機地融入到文本研習中去。
作品的字詞理解應以學生的自讀理解為主,一些略為困難的字詞句,教科書都已作了注釋,特別困難的地方,一些帶有共同性的疑難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應該重視誦讀。可以聽名家的配樂朗誦,也可以由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朗讀,啟發(fā)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要把朗讀作為理解作品的一項重要手段。
本專題運用多樣的古典詩文素材,展示了詩文鑒賞的一般流程,梳理了鑒賞的基本要素(如意境、意象、襯托、起伏、理趣、典麗等)和方法(如知人論世、風格即人等),使鑒賞能力的提高落到實處。教學中應該作為重點處理。
二、詞別是一家
復習概要
1.解讀4首詞作的意象,感悟其意境,理解詞中抒發(fā)的感情。
2.認識詞人的身世遭遇,理解作者傳情達意的藝術手法。
3.體會總結4首詞在選材和寫法上的共同點,從而認識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
復習要求
1.研讀《虞美人》,理解作品抒發(fā)的情感及其表達手法。
2.誦讀體會《蝶戀花》中“景語即情語”特色,把握寫景與抒情的關系。
3.研讀《雨霖鈴》,理解運用鋪陳點染手法抒發(fā)感情的作用和效果。
4.能結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聲聲慢》中婉約細膩的手法所抒發(fā)的情感。
5.能掌握詞的一般鑒賞方法,運用常見的鑒賞術語對作品進行鑒賞。
6.能夠背誦《雨霖鈴》《聲聲慢》,誦讀并記誦《虞美人》《蝶戀花》中名句。
7.能夠掌握有關作家作品常識,了解有關豪放詞和婉約詞的常識。
教學建議
詞在表達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細膩的情緒變化上有獨特的藝術手段。一般說來,詩重在“言志”,詞重在“言情”。言志是抒發(fā)大我的情感,言情往往是抒發(fā)小我的情感,因此,詞別有一種感人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緊緊圍繞這一點展開研習??梢酝ㄟ^誦讀來品味,也可以抓住關鍵的意象來揣摩、推斷,反復在課堂上進行探討,以達到研習文本的目的。
本板塊婉約詞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表達,要讓學生比較閱讀研習,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把握。教師要注意把相關的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盡快掌握文本的主題內涵。由于這些詞在理解上難度都不是太大,教師可以選擇一首到兩首詞作示范式的研習,然后讓學生用評點法去完成其余的作品研習的任務,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鞏固在第一模塊學到的讀書方法,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首詞中,前兩首在詞境的開拓上有大氣魄,境界闊大深遠;后兩首詞在表現(xiàn)人物的細膩情感方面有獨到的貢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此有所認識和體會。詞作的基本字詞應由學生自主理解掌握,個別地方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誦讀仍然是有效的教學方式。與詩歌比較,詞更易于吟誦。教師可以找名家的配樂朗誦,也可以讀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學生應展開廣泛的朗讀經(jīng)驗交流,在誦讀過程中完整地把握詞人的情感世界。
三、文以氣為主
復習概要
1.體會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負和自強振作的意志以及追求和痛苦交織的心態(tài)。
2.體會歐陽修在一唱三嘆、搖曳多姿的行文中抒發(fā)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感慨。
3.把握“駢體文”和“賦”的文體特點,理解文中抒發(fā)感情所運用的手法。
復習要求
1.能歸納概括《滕王閣序(并詩)》中抒寫的情感,體會其中用世的抱負和自強振作的意志。
2.能體味《滕王閣序(并詩)》中運用對仗、典故和注重修飾辭藻的手法及其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3.能理解《秋聲賦》中抒發(fā)的感慨,體會文中把無形的秋聲寫得具體可感的手法運用的高妙,
4.積累有關作家作品的常識,掌握“駢體文”和“賦”文體常識的特點。
5.整理文中的常用文言詞語和常用文言句式。
6.從《滕王閣序(并詩)》中選擇精彩的段落或名句加以識記和背誦。
教學建議
本板塊中唐宋文各一篇,《滕王閣序(并詩)》是駢文,《秋聲賦》是賦。教師應對相關的文體知識以及駢文和賦的發(fā)展作簡單的介紹,而重點應放在了解王勃與歐陽修在駢文和賦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上。
“文以氣為主”,這里的“氣”是文章的氣質和品格,也是作者的氣質和品格,也可以說是作品的精神。這兩篇文章典型體現(xiàn)了文章的“氣”。在研習這兩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體會文本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聲有色的情境,進而深刻地把握文章的“氣”。重點體會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負和自強振作的意志以及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織的心態(tài);重點體會歐陽修在一唱三嘆、搖曳多姿的行文中抒發(fā)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
提倡誦讀,要吟誦涵泳,慢慢品味作品的美妙意境。在這里,學生反復交流誦讀體會顯得更加重要,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作品的“氣”來,以達到引領學生研習文本的效果。
在研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學生對文本字詞及典故的理解,及時解決學生在研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
寫作實踐
本專題“寫作實踐”要求學生圍繞詩文鑒賞進行自由寫作,教學要點是發(fā)現(xiàn)與想象,在鑒賞中寫出獨特的體會,文體是詩詞鑒賞評論。
1.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
2.寫詩詞鑒賞評論,要依據(jù)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具有個性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第四專題:走進語言現(xiàn)場
一、在演講廳
復習概要
1.學習兩篇經(jīng)典的演說詞,感受演講精品的魅力,并借鑒典范演講的經(jīng)驗,在歷練中提高演講才能。
2.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shù)剡M行表達,并借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交際的效果。
3.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有個性和風度。
復習要求
1.能把握《不自由,毋寧死》《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2.了解演講的目的和演講稿的基本特點。
3.能了解演講中恰當?shù)恼Z氣語調和表情、手勢的作用。
4.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歸納出演講中增強說服力的基本方法。
5.能在演講的活動中準確表達自己觀點、情感,與聽眾交流。
教學建議
本板塊的活動形式為演講。
如何體會演講的說服力、感染力,是教學時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學中除介紹必要的背景之外,重點要放在“演講”實踐上。《不自由,毋寧死》,要指導學生熟悉演說詞的內容,想像亨利演講時的情境,體會在事關國家存亡的重要時刻,亨利上臺演講的情感、情緒,準確把握基調,然后借助表情和手勢,脫稿演講最后兩段。努力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機會,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登臺演講;努力營造莊重的氛圍,使學生沉浸其中傾聽感受。
《奧林匹克精神》側重與培養(yǎng)“傾聽”能力,擔任朗讀任務的學生要以熱烈、贊頌的語氣來讀,語速不宜太快。要求其余同學看“活動體驗”第2題的表格,邊傾聽,過記錄。要把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在學生有了演講的感受之后,按照案例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實例總結增強演講說服力、感染力的方法,是提高口語交流理性認識的途徑,是將體驗的成果轉化為指導口語實踐原則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強化學生總結、借鑒的典范演講經(jīng)驗意識,不必追求結論的體系化。學生總結的經(jīng)驗,只要基于對演講的體驗,只要對自己演講有幫助都應該鼓勵。
如何指導學生學會演講,是本專題“表達交流”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案例作必要的探討,以使學生了解成功演講的基本要素。如,演講者必須有執(zhí)著的信念、十足的自信,這是獲取成功的前提。又如,一篇好演講詞要求鮮明,語氣堅定。演講者所要闡述的主張、要說明的問題和要表達意思,不能模棱兩可,不能含糊其辭,語調不能有氣無力。說理層層推進,題旨逐步顯示,要有一條清晰可辨的思路,切忌東拉西扯,離題萬里。再如,語言要形象、生動、有力。另外,演講者必須十分重視體態(tài)語言。
※二、問答之間
復習概要
1.在圍繞話題答問、應對時做到得體、簡明。
2.根據(jù)情境,向特定的對象有目的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提高獲取信息、交流溝通的能力。
復習要求
1.研讀楊利偉的應對回答,交流自己對應答技巧的認識。
2.通過活動體驗,學習圍繞中心話題設問,并整理自己的體會。
3.回顧自己平時的口語交際,找出存在問題,明確改進方向。
教學建議
如何提問,是本板塊教學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揣摩、分析探討口語交流的實例,形成一些基本的認識;同時,提供多種多樣的實踐機會,指導學生自覺運用這些基本要求來設計問題。
根據(jù)本板塊提供的學習材料,可以總結三條提問的通用準則:第一,提問必須有明確的意圖和目的。要從提問對象的口中獲得哪些信息,獲得這些信息有什么目的,都應在設計時考慮。第二,問題要準確具體??辗夯\統(tǒng)、無具體指向的問題,常常會讓回答者難以應對。第三,問題要簡潔口語化,使用過于書而化的語言提問,容易造成交流障礙。
分析實例是案例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加深體驗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可以將方案A與方案C整合起來,既總結通用原則,也要結合具體案例總結一些注意事項。
如何根據(jù)不同的目的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本板塊需要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教學時,可以播放在楊利偉返回地球不久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采訪他的錄像,讓學生對比探討。
分析楊利偉應對回答的特點,首先要轉變學生觀念,認識到“善于傾聽”同樣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素質和基本能力。能否準確把握口語信息,能否準確簡明得體敏捷地應對作答,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思維水平和語言智慧。
※三、交鋒時刻
復習概要
1.通過具體實例,學習梁思成在辯論中觀點明確、陳述明晰、談吐文雅的氣度與修養(yǎng),提高對論辯的理解和認識。
2.在實踐中提高語口交際能力,能夠在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fā)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學會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tài)大方。
復習要求
1.揣摩《關于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討論》,懂得辯論中觀點明確、陳述明晰、談吐文雅的重要性,指導自己的實踐。
2.比較《文學特長生能否特招》中幾位同學的發(fā)言,概括論辯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指導自己的實踐。
教學建議
“交鋒時刻”的活動形式是辯論。本板塊提供的兩個活動方案,設計應考慮到這樣幾個要素:為學生提供分析、借鑒辯論基本規(guī)范與一般方法的感性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開辯論實踐的背景與情境;為學生提供培養(yǎng)“傾聽”與“表達”兩方面素質的機會與條件。兩個方案目標指向一致,要求相當,安排均衡,選擇其一認真實施,可以獲得大體相當?shù)慕虒W效果。
針對中學生辯論的實際,在指導學生辯論時尤其要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風氣。在立論中應注意克服認識膚淺、觀點堆砌、教條死板的缺點,努力體現(xiàn)破題深入、立意新穎、邏輯設防嚴密、事實陳述充分的特點;在攻辯中應克服問題無力、語言不明的缺點,應提出有力的價值兩難和問題,以短平快的方式進行邏輯交鋒;在攻辯小結中應克服背誦式陳述的缺點,應直接概括現(xiàn)場觀點;在自由辯論中應克服回避發(fā)問、舉證不力、配合失諧、控時不當?shù)娜秉c,應直接回答問題、列舉充足事實、合理歸謬反擊;在總結陳詞中應克服“有‘背’而來”、“無中生有”、“非此即彼”式陳述,應體現(xiàn)現(xiàn)場總結、辯證分析、激發(fā)感情的特點;在總體語言風格上,應克服語速過快、追求辭藻華美的弊病,做到簡明、得體、連貫,有個人風格,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趣祝福 Www.zFW152.CoM]
擴展閱讀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專題三導學案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專題三導學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專題三導學案
蘇教版普通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必修三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導學案
《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教案
【課前導學】
1、積累字詞:媲美事過境遷抱殘守缺明日黃花
褒貶曇花一現(xiàn)銷聲匿跡孤芳自賞
威懾一蹴而就面目全非班駁陸離
積淀篩選攻訐咀嚼時髦蛻除
2、課前探究
1)、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中國以及本地的傳統(tǒng)文化。初步理解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的內涵。
2)、思考教材中的“問題探討”。
【課堂講學】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文本的學習,了解傳統(tǒng)的內涵、本質意義,從而正確的對待傳統(tǒng),喚醒他們的尊崇傳統(tǒng)的意識。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經(jīng)歷和已學得的知識,表述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學生能夠了解正反論證、比喻論證等說理方法的作用,學習運用這些論證方法以提高議論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傳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文化傳統(tǒng)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20世紀80年代,隨著外國尤其是港臺新儒學的興起,再加上改革開放以后比較寬松的政治思想環(huán)境,在中國大陸興起了一股文化熱。學術界普遍對即將過去的一個世紀進行反思,試圖總結中國長期革故鼎新運動中的經(jīng)驗教訓,對于一些過激的口號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論界也比較活躍。也有人提出了“回歸傳統(tǒng)”的口號,讀經(jīng)、復興儒學,成為一時的風尚。在這種背景下,龐樸針對這種種現(xiàn)象,寫了《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從文化學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二、作者簡介:
龐樸,江蘇淮安人。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班畢業(yè),任教與山東大學。1974年年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雜志從事編輯工作,以后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編審、副總編和《歷史研究》主編等職?,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fā)展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表?,F(xiàn)為“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一分為三——中國傳統(tǒng)思想考釋》《公孫龍子研究》、《儒家辯證法研究》等等。
三、課文研讀:
1、釋題: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關系型的題目??梢?,本文主要闡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區(qū)別。
龐樸認為:文化傳統(tǒng)是形而上的道,傳統(tǒng)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
2、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引子部分:是全文總起,闡述什么是傳統(tǒng),正確對待傳統(tǒng)的重大意義。提出應區(qū)別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這兩個概念。
“傳統(tǒng)文化”部分:闡述什么是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范圍,以及應該采取的方針和態(tài)度。
“文化傳統(tǒng)”部分:將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相比較,從而揭示出文化傳統(tǒng)的特點,探討其誕生、生長、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礎。
“財富與包袱”部分:論述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的雙重屬性,闡明應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tǒng)。
全文是總分總結構。
本文是一篇學術論文,著重探討傳統(tǒng)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內容,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傳統(tǒng)。
3、研讀文本:
(1)研讀引子部分:
A、提問:讀課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傳統(tǒng)?(用原文回答)
明確:傳統(tǒng)是那個在以往的歷史中形成的,鑄造了過去,誕生了現(xiàn)在,孕育著未來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現(xiàn)。
傳統(tǒng)與文化密不可分,我們常常會看到文化傳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的說法,那么什么是傳統(tǒng)文化,什么又是文化傳統(tǒng)呢?
B、作者把“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的差別,說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別相媲美”,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該如何理解?
明確:類比?;橄鬄榫唧w,貼切、形象,增強說理的生動性。雖然字相同但內涵不同,差異很大,引出下文。
(2)研讀“傳統(tǒng)文化”部分:
提問:讀課文“傳統(tǒng)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傳統(tǒng)文化?
(引導學生劃出重點詞句,下定義,訓練概括能力)
明確:傳統(tǒng)文化的全稱是傳統(tǒng)的文化,落腳在文化,是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言的。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化遺產。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板書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文化”文化遺產有形的時代性民族性
四、課后作業(yè):預習后兩個部分。
【課堂練習】
1、根據(jù)文意,請分別給“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兩個概念下定義。
傳統(tǒng)文化:
文化傳統(tǒng):
2、根據(jù)教學設計文章第一第二部分的相關內容,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答:
3、教學設計文章引言部分明確指出了“傳統(tǒng)”與“文化”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請找出來并把相關語句摘抄在下面。
①摘抄:
②根據(jù)上面摘抄的文字,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傳統(tǒng)”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答:
【課外探究】
討論你所了解的傳統(tǒng)文化。
如:傳統(tǒng)習俗:正月十五鬧元宵、端午節(jié)吃粽子,中秋節(jié)團圓賞月
傳統(tǒng)建筑:四合院、兵馬俑、皇家園林、徽居
傳統(tǒng)文藝:詩詞歌賦、戲曲、皮影戲、武術、飛天、壁畫、樂器、書法、刺繡、瓷器、太極、文房四寶、玉雕、青銅器
傳統(tǒng)思想:儒家思想
【課堂講學】
第二課時
一、內容回顧:明確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二、研讀“文化傳統(tǒng)”部分:
1、提問:重讀課文“文化傳統(tǒng)”部分,思考什么是文化傳統(tǒng)?
(可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
文化傳統(tǒng)是如何形成的?結論:民族精神
文化傳統(tǒng)的變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結論: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
明確: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不同,它不具備有形的實體,不可捉摸,仿佛無所在,但它卻無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傳統(tǒng)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現(xiàn)實文化之中,還在你我的靈魂之中。文化傳統(tǒng)是不死的民族魂。它產生于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于民族的反復實踐,形成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簡單說來,文化傳統(tǒng)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其成員共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共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心理素質和性格特征的總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的總和。如中華民族具有愛國主義民族精神,重視團結統(tǒng)一,勤奮勇敢等,猶太民族經(jīng)商意識,競爭意識很濃,大和民族具有強烈的民族擴張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等。
板書關鍵詞:
文化傳統(tǒng):“傳統(tǒng)”民族精神無形的
惰性漸變性
2、結合以上兩個問題思考作者為什么要花較大的篇幅來闡釋“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這兩個概念?
因為作者的意圖(中心論題)就是剖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以便讀者能夠正確的看待傳統(tǒng)。
三、研讀“財富與包袱”部分:
1、應該如何看待傳統(tǒng)?讀文找出作者的觀點
明確:既是財富,也是包袱。
2、為什么說傳統(tǒng)既是財富又是包袱?
明確:傳統(tǒng)是財富——如果某個民族沒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每一天都在從頭開始去練習生存本領,那情景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傳統(tǒng)文化是祖宗的豐富遺產,文化傳統(tǒng)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傳統(tǒng)是包袱——傳統(tǒng)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鉗制思想,束縛行動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會引起某種不堪設想和不忍設想的后果。傳統(tǒng)是民族沉重的負荷,是社會前進的包袱。
舉例:傳統(tǒng)是財富——這個例子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我們現(xiàn)在所運用的語言文字都是自古以來繼承演變過來的,我們掌握的許多生存本領,如建筑本領,造紙本領,制藥本領都是從古人那里學習繼承的。前人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許多諸如紅樓夢,史記,論語,唐詩三百首等優(yōu)秀文史遺產,供我們當代人學習欣賞。
傳統(tǒng)是包袱——如封建社會對待婦女的許多落后做法,論語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將女子與小人化等,三妻四妾,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裹小腳等。
3.提問:既然傳統(tǒng)既是財富又是包袱,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傳統(tǒng)呢?
明確: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傳統(tǒng),批判地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繼承其精華,摒棄其糟粕。用原文的話來回答就是,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一切徹底決裂,將過去徹底砸爛,而是應該妥善地利用過去,在過去這塊既定的地基上構筑未來大廈。
【課堂練習】本課作業(yè)本
【課外探究】靈活運用文中觀點討論:于丹和易中天的走紅對傳統(tǒng)是幸還是不幸?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教案
【課前導學】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yè)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yè)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chuàng)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傊?,人們經(jīng)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
【課堂講學】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的情況。
二、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xiàn)和實質。
5、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9、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三、歸納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xiàn)人類的使命。
四、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五、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jié)“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具有的科學態(tài)度——文明要經(jīng)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課堂練習】
問題一《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一文選用了哪些材料闡述了什么論點?
問題二本文運用了比較論證的方法,請結合文章,說說什么是比較論證,作者是怎樣通過比較來闡述道理的。
問題三以具體語段為例,試分析體會本文語言的特點。
《拿來主義》教案
【課前導學】
1、了解魯迅的創(chuàng)作與作品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
2、本雜文中作者提到了幾個“主義”?作者對此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課堂講學】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2.學習本文,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當今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
2.學會分析當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現(xiàn)象。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介紹魯迅的創(chuàng)作與作品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
二、本雜文中作者提到了幾個“主義”?作者對此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明確:①閉關主義②送去主義③送來主義④自己來拿。
1.分析“閉關主義”
問:什么是“閉關主義”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確:“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就是“閉關主義”。作者用“給槍炮打破了大門”“又碰了一串釘子”予以否定。
2.分析“送去主義”
問:“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作者這樣說有依據(jù)嗎?
明確:有?!跋仁撬鸵慌哦桨屠枞フ褂[”;“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
問:這是例證法。那么是怎樣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3.分析“送來主義”
問:“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問:這種“送來”的本質是什么呢?
明確:傾銷商品和文化侵略。
4.總結: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送去主義,淪為乞丐。聽憑送來,大受其害。所以,我們要——自己來拿。
由此看來,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明確:論證為什么要“拿來”。
三、承遞
1—7段論證的是為什么要“拿來”,照此思路,那么,8—8節(jié)論證的應該是——怎么拿來。
四、分析比喻論證
1.“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⑴“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茖Υ按笳印钡膽B(tài)度和方法有:
?、馘铑^——徘徊不敢走進門
?、诨璧啊乓话鸦馃?br>
?、蹚U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占有,挑選
2.聯(lián)系“大宅子”這個比喻,說說前三種態(tài)度和方法究竟分別是什么意思。
明確:前三種態(tài)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
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這里運用比喻的手法批判了“拿來”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進而提出了拿來主義的正確原則:占有,挑選。
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占有,挑選”的態(tài)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么表達?
明確:有害無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
既有毒素又有用處的(即“鴉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
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4.拿來主義究竟怎么“占有,挑選”?根據(jù)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同樣適合于本國的文化遺產。
5.模仿歸納1—7段論證思路的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五、最后一節(jié)總結全文
要求學生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么問題、設計好問題后請把問題和答案連在一起讀一遍,看看是否通順,自然。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呢?)總之,我們要拿來。(拿來之后應當怎樣區(qū)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么積極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辯別,不自私。(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課堂練習】作業(yè)本
【課外探究】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呢?談談自己的看法。
【課堂講學】第二課時
一、簡介背景,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諷刺
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最初發(fā)表在6月7日《中華時報》副刊《動向》上,后由作者編入《且介亭雜文》。
本文寫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東北三省之后,妄圖進一步占領華北地區(qū),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而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反共政策,對外出賣國家領土,對內實行反革命的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
為了維護反動統(tǒng)治,蔣介石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內容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于是文化界的反動文人隨之叫嚷“發(fā)揚國光”,掀起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以此來對抗革命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由此可見,“媚外”與“復古”二者緊密配合是國民黨反動政權和一些反動文人的基本特點。
而一些資產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以此對抗革命文化。
為了促進革命文化的健康發(fā)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藝隊伍中進行了對文藝大眾化和文藝新舊形式等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認為“采用舊形式”就是“機會主義”,“類似投降”。根據(jù)文章內容來看,當時一些青年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出于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心,對一切外國的東西部有一種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為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板書標題),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正確主張。文章中著重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但魯迅先生提出的主張也足以批駁那些對本國文化的錯誤觀點。因此,“拿來主義”完全適用于對待一切文化遺產。
二、體味文中詞語的諷刺、幽默的效果。
魯迅的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語言風格:犀利、幽默、諷刺。
請學生找出文中有關例句,具體體味。
例:捧著“幾張古畫”“一路的掛過去”“捧”刻畫恭敬的媚態(tài),“幾張”顯得相當貧乏,卻一路張揚,見得多么寒傖可憐,可鄙可笑。
例:“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媚外求榮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諷刺強烈。例:“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大度”應加雙引號,諷刺其不自量力。
三、學生質疑
進一步品味先生用詞的犀利、諷刺的效果?!澳脕碇髁x”的含義
它是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見,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即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與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四、理清全文思路
作者開始先批判了“送去主義”,邊批判邊樹立自己的觀點,然后以生動的比喻闡述了“拿來主義”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最后對全文作了總結,明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請同學們列出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并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五、歸納本文中心
明確本文中心包含四個要點:
①批判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政策,
②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tài)度,
③闡明對文化遺產的正確主張,
④指出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六、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
1.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2.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相反事物作比較。
【課堂練習】作業(yè)本剩余練習
【課外探究】如何看待我國每年引進外國大片這一現(xiàn)象。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復習(一)第一專題:祖國土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復習(一)第一專題:祖國土”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復習(一)
第一專題:祖國土
一、江山多嬌
復習概要
1.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美,了解人與祖國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lián),懂得愛國情感是人類普遍的情感。
2.了解祖國的文化內涵,認識祖國對個體的意義以及自身對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激發(fā)愛國之情。
3.進一步認識散文的文體特征,感受散文寫景狀物的特點以及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表達效果。
復習要求
1.能掌握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會結合有關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尤其要注意揣摩文中的關鍵語句去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注意分析藝術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3.研習《祖國山川頌》,了解“頌”這一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理解祖國的含義及人與祖國之間無法割舍的關系的原因;研習《長江三峽》,能夠把握文章借助景物描寫抒發(fā)的愛國情懷,掌握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的寫作手法;研習《肖邦故園》,能理解肖邦的音樂與故鄉(xiāng)、祖國的關系,感受肖邦的愛國情懷,把握祖國與個體之間的雙向意義。
4.能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選擇一定的朗讀技巧,傳達出景色的意境與韻味,準確表達出文章對祖國的贊美和摯愛。
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
燒灼盎然一瀉千里層巒疊嶂吟哦遐想臉頰漣漪斑斕晨曦蹣跚頹然縈回丘壑澎湃云蒸霞蔚荒誕不經(jīng)庇護滄桑伶仃夙愿通衢繾綣多舛寥寥有條不紊簌簌剔透婆娑
教學建議
本專題在研習方案的設計中突出了“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穿插對這一方法的介紹,要求學生課前查找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并指導學生結合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本板塊由3篇散文組成,在研習中可在以往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鑒賞散文的一般方法解讀文本。例如要注意感受形象,體會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情;要注意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注意多種表現(xiàn)手法運用,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閱讀中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等等。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引導學生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
《肖邦故園》是一篇將文學與音樂結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教師可將肖邦的音樂引進課堂,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欣賞肖邦音樂需要一定的音樂欣賞常識,教師可作適當?shù)闹笇?,也可以和音樂欣賞課結合起來。教學中還可將音樂與文學文本結合起來,看看作家是通過豐富生動的藝術形象去再現(xiàn)音樂、傳達音樂的效果的。只是這里的音樂鑒賞,不是純粹的音樂欣賞,而應著眼于本專題的人文內涵,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將音樂形象、作品主題以及審美感受用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表達出來,重點還是落實在語文上。
本板塊的3篇散文都是比較典型的朗讀材料,教學中可以以朗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通過揣摩朗讀的輕重緩急,把握文本的思想內容;亦可在文本研習的基礎上,用朗讀把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恰當?shù)剡_出來。
二、頌歌的變奏
復習概要
1.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對祖國的十分復雜的思想感情,把握含有深深的悲劇感與憂患意識的愛國主義情懷,了解人和祖國關系的豐富性。
2.體會個體面對國家貧窮、腐敗或自身遭受厄運時的種種情懷與對祖國繁榮進步的熱切期望,認識自身對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
3.與前一板塊比較,理解本板塊這種“變奏”的頌歌的特點,這是一種更深層的愛國情懷。
復習要求
1.能掌握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學會結合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在以往學習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征,通過分析意象的特點和象征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3.能根據(jù)對作品的理解,設計朗誦方案,用流暢的普通話表達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理解、感受。
4.從4首詩中選擇2首背誦。
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
迸濺罡風擎火噩夢頹垣荒冢載負傾瀉詛咒瘦瘠疲憊纖繩簇新緋紅蹂躪齏粉沙礫
教學建議
本板塊的四首詩歌,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十分復雜的思想感情,教師應圍繞這一復雜的感情組織學生研習探討,讓學生明白,不僅僅要用美好的語言歌頌祖國,還要感受到祖國的苦難,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這是一種更崇高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種復雜的情感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要做好鋪墊,把握好分寸。
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的經(jīng)歷、思想、創(chuàng)作的動機及作品的社會影響,是解讀這組詩歌的前提,課前可讓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主動收集資料。
具體研習時可抓住作品中象征祖國“貧窮”與“悲哀”的意象,分析這些意象在表現(xiàn)現(xiàn)實和反映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在對文本研習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整合本板塊的內容,探討“變奏”在意象和思想感情上與“頌”的區(qū)別,以引導學生把零散的、感性的認識升華提煉,形成對本板塊內涵的理性思考。
本板塊的學習要注重朗讀的訓練,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設計朗讀方案,要求用一定的朗讀技巧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并對朗讀進行評價和修正。
本專題寫作實踐文體上都是散文,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寫作中既要彰顯個性,表現(xiàn)真情實感,又要注意在行文中由一線貫通,有章可循。在寫作之前可要求學生收集相關材料,指導學生結合具體的給定的情境進一步理解本專題的人文內涵,并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情感與收集的材料結合起來。
第二專題:號角,為你長鳴
一、殉道者之歌
復習概要
1.了解偉大人物為信仰和理想無私奮斗的精神,了解這些思想先驅的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操守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2.準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偉大人物高尚的人格操守,認識人的尊嚴和崇高,培養(yǎng)良好的個人品格,樹立進步的人生追求。
3.了解政治抒情詩的特點,并能結合時代背景特點,體會3首詩的不同的基調。
復習要求
1.能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人和時代的關系,了解偉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理想,說出自己對崇高人格的認識。
2.能從作品的語言入手,把握《離騷》中“香草美人”的寓意,感受屈原在厄運中堅持高潔的志向和獨立人格的可貴;感受《致西伯利亞的囚徒》中體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斗者的豪情和必勝的信念;理解《啊,船長,我的船長喲!》中“船長”、“港口”等意象的象征意義,在誦讀中體會人稱轉換對于表達思想感情的意義,感受詩歌的悲壯基調。
3.能了解屈原、普希金、惠特曼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知識。
4.能用恰當?shù)恼Z調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追求和詩人的敬慕之情。
5.背誦《離騷》的名句,摘錄并背誦本板塊文本中體現(xiàn)人物高尚情操的精彩優(yōu)美的詩句。
6.積累整理下列詞語:
后裔騏驥枷鎖潛藏旌旗脈搏殷切
教學建議
本板塊由1首古詩節(jié)選和2首外國詩歌組成,都是經(jīng)典文本,研習前要引導學生收集資料,了解作者及作品人物的生活背景與人生選擇的關系。
具體研習時,要緊扣住具體詩句品讀揣摩,要透過詩句的字面意義,發(fā)現(xiàn)詩人的內心世界。《離騷》的閱讀障礙較多,文字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應盡量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可以向學生介紹《離騷》的基本知識和詩人生平,要求借助工具書嘗試翻譯,以便于深入探討文本內涵?;A比較薄弱的教學班,可以多用些時間幫助學生疏通詩文,給學生印發(fā)節(jié)選部分譯文,降低理解文本的難度。
研習活動要和誦讀結合起來,可以組織學生探討誦讀的要領和技巧,確定每首詩誦讀的基調,以加深對作品豐富內涵的理解,準確表達作者的情感。誦讀《離騷》,應表現(xiàn)出詩人的豪邁自信;誦讀《致西伯利亞囚徒》,應表現(xiàn)出詩人對戰(zhàn)友同志的懷念和鼓舞;誦讀《啊,船長,我的船長喲!》,應表現(xiàn)出對死去的領袖的悲痛和崇敬懷念之情。
二、烈士的抉擇復習概要
1.了解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際、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舍生取義的精神。
2.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價值取向,樹立進步的人生觀。
3.學習綜合運用記敘、議論和抒情的藝術手法。
復習要求
1.能根據(jù)《指南錄后序》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作者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懷。領會文章詳略得當?shù)奶攸c及作用。
2.結合作品的有關背景材料研習《五人墓碑記》,能夠領會五人“激于義而死”的意義和價值,探討文章的對比手法對表現(xiàn)主旨的作用。
3.兩文都在敘述的基礎上發(fā)議論,能比較其敘述和議論的特點。
4.熟讀《指南錄后序》第4段,背誦《五人墓碑記》第5、6兩段。
5.整理文中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積累“除”、“易”、“暴”等文言實詞和“以”、“于”、“而”、“若”、“所”、“為”、“焉”等文言虛詞,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教學建議
教學這兩篇文言文,應該“文”“言”并重。
“言”是把握“文”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可指導學生充分預習,一方面查閱參考資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一方面借助工具書嘗試翻譯,做到基本通順,并要求學生畫出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詞句,對文章內容質疑,以備在課堂上交流和討論。
在理解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應從語言入手,抓住關鍵的語句和段落,落實“文”的內涵。教學中以這些內容為“鑰匙”,圍繞人物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人格設計問題組織探討,準確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他們的價值取向。還要探討兩篇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加深對“文”的理解。例如,探討《指南錄后序》第4段中連用22個“死”的敘述,與后文議論的關系,感受作者出生入死、以國家存亡為己任的熾熱情感;探討《五人墓碑記》中多角度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感受五義士的“死義”精神。兩文還都在敘述的基礎上發(fā)議論,可以比較其敘述和議論的特點,體會從文章主旨出發(fā),綜合運用多種寫作手法的必要性。
學習本板塊,仍要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加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完本板塊,應要求學生對相關的文言知識進行分類整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底層的光芒復習概要
1.了解底層社會人物恪守道德準則,維護社會公正的品格,認識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2.關注底層社會狀況,了解不同階層的人物在特定時代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人格追求,從他們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中,認識人的尊嚴和崇高。
3.學習從人物活動中選取有價值的材料,以恰當?shù)男问奖憩F(xiàn)人物的寫法。
復習要求
1.結合特殊的時代背景研習《品質》《老王》,感受格斯拉在工業(yè)革命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恪守職業(yè)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感受老王在“文革”動亂時期一如既往地關照楊絳夫婦的可貴品質。
2.能從新的視角評價生活中的平凡人,在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新的認識。
3.了解不同文體、不同風格在表現(xiàn)共同主題時的不同表達方式。
4.學會從人物活動中選取最有價值的材料,以恰當?shù)男问饺ケ憩F(xiàn)人物的品格和性格。
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
櫥窗羞怯鬈曲賒帳荒唐趿拉蹙眉時髦壟斷褶皺窺視惶恐取締傴僂陰翳愧怍攥緊
教學建議
本板塊為選學內容,2篇文章《品質》和《老王》內容都比較淺顯,可以安排課外自讀。
閱讀時可要求學生勾畫重要的語句,注意作者的選材和立意,關注作者的時代環(huán)境和人物的社會地位,以人物形象和人物品格的研習中心,分析格斯拉和老王身上的“不變”:格斯拉不肯在市場大勢發(fā)生變化時和其他人一樣粗制濫造、渾水摸魚,而車夫老王在“文革”動亂時期一如既往地關照楊絳夫婦。是什么原因使他們“不變”?引導學生結合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時代背景,感受他們身上堅忍的道德力量和閃光的品格。
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傾向。兩篇文章都能關注底層勞動者的生存境況,作者的筆觸也都表現(xiàn)了悲天憫人的情懷。2篇文章文體不同,要注意研究寫作方法的異同。
寫作實踐
本專題的寫作活動,可圍繞三個目標實施教學:
1.學會感動,學會思考,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學寫文本人物評傳,掌握敘述、議論相結合的手法。
2.綜合運用敘述議論手法,自由表達心靈感動和獨立思考??梢猿浞掷媒炭茣奈谋举Y源,啟發(fā)學生從教科書中汲取寫作營養(yǎng),借鑒學習寫作方法。比如,《品質》和《老王》,就為“在底層”這個話題的記敘類寫法提供了借鑒的文本。
3.《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啊,船長,我的船長喲》可以啟發(fā)我們如何抓住心靈的爆破點,走進人物,走進人物的內心;而《五人墓碑記》敘議框架適當變形則可以為“在底層”或“走近×××”提供可以參考的某種寫作范式。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一)第一專題:我有一個夢想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一)第一專題:我有一個夢想
一、經(jīng)世濟民
復習概要
1.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體會政治文明的源遠流長。
2.研習《季氏將伐顓臾》《寡人之于國也》,感受先哲們光輝的思想,與他們進行精神的對話,體會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3.了解不同表達方式在論證中的作用,感悟經(jīng)典文本的語言魅力。
復習要求
1.能分析孔子對“將伐顓臾”的態(tài)度,理解孔子“修文德以來之”的政治主張,體會他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2.能分析孟子兩次比喻說明的道理,把握他闡明“王道”的過程,摘出文中表現(xiàn)作者心中理想社會圖景的句子,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3.能夠在理清文章論證脈絡的基礎上,說出孔子與孟子說理方法的不同,體會不同表達方式在論證中的表現(xiàn)力。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積累相關的文言實詞;整理文中“以”“于”“因”“也”等虛詞,積累相關的文言實詞;摘出文中所含的成語。
5.摘出文中判斷句與省略句,并歸類整理,初步總結文言判斷句的用法,了解省略句的種類和用法。
教學建議
本板塊2篇文章是古代經(jīng)典政論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專題設計的特點,改革文言文教學方式,探索生動有效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感受杰出人物言論及其事跡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悟這些經(jīng)典文本的語言魅力,在文本研習中,逐步導向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這兩篇古代政論文比較簡短,但語言點比較多。教師可在文章所體現(xiàn)的主要觀點和語言特色方面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組織教學??梢栽O置問題,激發(fā)學生文本研習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疏通文意:哪一句交代了談話的時代背景?孔子幾次批評自己的弟子?語氣各是怎樣的?孔子的批評雖然嚴厲,但擺事實,講道理,讓弟子們心服口服。擺了什么事實?講了哪些道理?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哪些層次?用類似的問題組織文本閱讀并隨機解決語言問題。也可以就文本中經(jīng)典的話語,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舉例分析一些古今文化中共存的人的心理現(xiàn)象,比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即可拿出來具體討論,再回到文本中去,體會這句話的精妙所在,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暗溒鹗拤Α币彩且粋€很好的切入點,由此切入,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積極主動的閱讀中,克服學習先秦散文中的語言障礙。
進入《寡人之于國也》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孔子對弟子的說理風格是嚴厲的教誨與透徹的論說相結合的,很有層次和邏輯感,但是,當面對的勸說對象是一個居于特殊位置上的人,比如面對一個自我尊嚴意識很強的君主,應該怎么樣去勸說呢?這樣,就引導學生從感性角度進入下一篇文章的閱讀。
在本文閱讀中,“五十步笑百步”的譬喻可以用來引導學生閱讀全篇,讓學生逐步體會論辯中孟子和梁惠王心態(tài)的變化;進而摘出文中表現(xiàn)作者心中理想社會圖景的句子,把握他闡明“王道”的過程,體會他高超的論辯技巧,從而認識他的仁政思想。
二、英名與事業(yè)
復習概要
1.學習為實現(xiàn)政治理想、社會理想而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為人類進步事業(yè)奮斗的精神品格。
2.研習《在馬克思墓前講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個夢想》,站在精神的原點上,回望偉人的事業(yè),守護他們的遺產,增強為民族振興、為人類進步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了解演講辭、悼詞和序言的基本特點;體會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的邏輯性和表現(xiàn)力,感悟文章的表達效果。
復習要求
1.能通過與文本對話,感受杰出人物言論及其事跡,正確理解名聲與事業(yè)的關系。
2.能為《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劃分層次,分析理解結構復雜的語句(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3段),歸納文章的中心觀點和論述特色。
3.能從《我有一個夢想》中找出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結合所用的手法,理解其含義,體會“夢想”包含的內容和作者的胸懷。
4.能反復誦讀《〈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抓住充滿感情的記敘句和議論句,理解這篇序言的寫作目的和表達特色。
5.能圍繞文本研習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拓展閱讀面,展開深入思考。
6.能了解演講辭、悼詞和序言的基本特點。
7.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嫉恨誣蔑紛繁詛咒豁然開朗蕪雜永垂不朽
后嗣駭人聽聞兌現(xiàn)猖獗磐石崎嶇罕見大放厥詞義憤填膺締造息息相關肇造編纂菁華蟄伏侈談璀璨
教學建議
在本板塊學習中,應突出朗讀在教學中的地位,充分利用選文大多為講演詞,適合作朗讀練習的特點,借助朗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以及包含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受到人文教育和審美熏陶。
教學《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可以向學生簡介悼詞的固定格式,思考這篇悼詞與眾不同之處:一是馬克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價值,二是恩格斯對馬克思的評價既公正客觀,又能在客觀陳述中飽含濃烈的思想情感,在簡短的發(fā)言中將理性的評判和深厚的情感包容在一起。文章中有很多語言點,教師可以精講一兩個例子,然后,將品評的任務交給學生,教師適當作些點撥:如,第2段用了哪些詞語來說明他的逝世所帶來的損失之大?第3段主要介紹了馬克思怎樣的發(fā)現(xiàn)?文末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笔菍︸R克思哪些方面作出的評價?等等。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樸實的語言和表述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對文中一些短句的簡約和長句的縝密有所體會。
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教師在介紹相關情況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這篇演講產生的歷史背景、現(xiàn)場情境和后續(xù)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學生能否進入文章的學習情境,是教學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為選學內容。研習中讓學生的關注點轉移到多種表達方式上來。這是一篇特殊的序文,是一篇戰(zhàn)斗檄文,它將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恰當?shù)剡\用了比喻、對偶、擬人、夸張、比較等修辭手法,飽含著“痛逝者”的深情,無論是敘事、議論還是抒情,處處又都以“勖國人”為目的。
寫作實踐
本專題“寫作實踐”要求學生圍繞人生夢想這個話題進行自由寫作,教學要點是明確論點與論據(jù),以增強議論的說服力,文體是演講詞與辯論稿與時事評論。
1.寫演講詞,能根據(jù)演講話題,有明確的觀點和充實的材料,增加說服力和感染力。
2.寫時事評論,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有針對性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建議。
第二專題: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
一、靈魂的對白
復習概要
1.解讀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內涵,提高認識生活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根據(jù)人物言行分析性格,全面認識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把握人物形象對表現(xiàn)人性主題的意義。
復習要求
1.能畫出并朗讀文中精彩的人物對白,分析它的潛臺詞。
2.能抓住關鍵性的人物臺詞,從人性的角度分析魯侍萍和周樸園的矛盾。
3.能抓住人物關鍵語言和動作,分析魯侍萍和周樸園的性格。
4.分角色朗讀《雷雨》的精彩片段,體會戲劇時空集中、矛盾尖銳突出的特點。
5.積累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常識,了解有關戲劇的常識。
6.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郁熱煩躁涔涔驚愕窟窿略見一斑彌補諦聽伺候惻隱
教學建議
本板塊教學,誦讀和討論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習本文,可先讓學生了解《雷雨》的梗概。如有條件,可由教師或同學簡要介紹全劇情節(jié),尤其要把人物關系和人物命運交代清楚,口頭介紹時可結合板書人物關系簡圖??赏ㄟ^自由閱讀和分角色朗讀,弄清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劇情、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了解沖突的發(fā)展過程。
對人物的矛盾,要盡量引導學生從人性角度去理解;對階級沖突、家庭內部沖突等觀點也不能簡單地全盤否定,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討論,并容許保留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語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深入體會兩個人物思想的前后變化??梢宰寣W生帶著這樣一些問題去閱讀劇本:魯侍萍想讓周樸園認出自己嗎?哪些臺詞表現(xiàn)了她內心的活動?周樸園的內心愿意和侍萍相認嗎?他認出了魯侍萍后內心世界有什么樣變化?讓學生找出那些含有言外之意的臺詞,品味這些臺詞的豐富內涵,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可通過問題的探討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對魯侍萍有感情,他在認出魯侍萍前后語言的變化說明了什么等,是長期以來有爭議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參與討論,也可以激發(fā)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開展討論。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根據(jù)劇本的內容進行說理。
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指導學生排演這場戲或某些片段,然后在全班演出,并進行相互評論,以提高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興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簡要介紹一些有關戲劇欣賞的知識。
二、美與丑的看臺
復習概要
1.能夠感受愛斯梅拉達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
2.能夠理解多角度對比對表現(xiàn)人性沖突的作用。
3.查閱資料,深入研讀,了解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復習要求
1.能體會小說中人物形象身上的人性美,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
2.能辨析小說中多重對比手法,理解它對于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
3.積累有關作家作品的常識,掌握有關小說的常識。
4.積累掌握下列詞語:醞釀誹謗蜷縮抽搐鞭笞佝僂呵斥
教學建議
本板塊教學,可以抓住圍繞伽西莫多的多重對比展開。
首先是伽西莫多本身外在形象和內在的品德的對比。他外貌丑陋,但內心善良,在受刑時他表現(xiàn)出超人的頑強和忍耐,可是在愛斯梅拉達送水給他喝的時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淚。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二是伽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對比,他們的內心都很善良,都有著美好的心靈,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無比,而愛斯梅拉達則外貌和心靈一樣美好;伽西莫多受人指使劫持了愛斯梅拉達,在他受刑時,愛斯梅拉達卻從內心同情他,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三是伽西莫多和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的對比??寺宓卤砻嫔系烂舶度?,內心卻自私陰險,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愛斯梅拉達,可是看到伽西莫多受刑卻不聞不問。四是愛斯梅拉達和圍觀群眾對比。看到伽西莫多受刑,被打得死去活來,圍觀群眾不但不同情,反而咒罵他,向他投石塊,伽西莫多求他們給一點水喝,沒有一個人理睬,還要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劫持過的愛斯梅拉達卻為他送上水。五是群眾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在伽西莫多受刑時,他們哄笑,咒罵,當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喂水時,他們又為她歡呼。抓住了這重重對比,就抓住了全文的內容,也就抓住了主要問題。
結合這些對比,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例如:作者這樣的描寫合理嗎?這重重對比說明了什么?這些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表現(xiàn)?作者正是通過這重重對比告訴讀者,人性中的美和丑總是對立存在的,而人性的美才是人類的希望,可以抓住作者的議論,理解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性格。小說的每一部分,都有作者的議論。有的是直接表明態(tài)度,有的是含蓄的諷刺;有的是對人物的評價,有的是對社會的抨擊。這些議論提示了圍觀群眾的庸俗和無聊。如第6部分寫道:“何況這種事在這個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聾,又由于被一個聾法官審問,才受到了懲處的嗎?”提示伽西莫多的悲劇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三、人性在復蘇
復習概要
1.認識人性的復雜,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理解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義。
3.了解影視劇本反映現(xiàn)實的獨特方式和手法。
復習要求
1.畫出精彩對白加以誦讀,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
2.能夠評價電影中主要人物(特別是辛德勒)人性的價值取向。
3.通過比較,了解劇本語言與小說語言的不同特色。
4.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遮天蔽日偌大憨頑瀕臨乖張懵懂犄角應酬閉門造車遂愿彈冠相慶針砭屏棄勝券在握民生凋敝
教學建議
本板塊教學,應該以“辛德勒為什么能把自己從獸性中‘解放’出來,讓人性的善良又回歸到自己的身上”為核心問題來組織全文的學習,進一步認識人性的復雜,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討論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電影劇本,抓住畫面和細節(jié),理解人物內心世界活動,認識人物的性格。比如第一個鏡頭中“雪花似的東西紛紛從天空飄落……他走到轎車旁,從引擎蓋上攏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這個細節(jié),便表現(xiàn)了辛德勒內心世界豐富的活動。還要注意電影語言用畫面表達的特點。鏡頭中一個德國兵“握著手槍沖焚尸爐‘叭叭’地開槍”的畫面,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既是對辛德勒這個形象的鋪墊,也是和辛德勒這個形象的對比。精彩的電影道白常常和經(jīng)典戲劇道白一樣含義豐富,耐人尋味。比如辛德勒和高斯的對白,和伊特茲哈克的對白,和將軍的對白,都值得玩味。
寫作實踐
本專題“寫作實踐”要求學生圍繞“人性的美麗”這個話題進行自由寫作,教學要點是開掘與立論,提出深刻獨到的見解,文體是影視評論寫作。本專題有一次結合課文學習的討論會,要做好準備,加強指導,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1.寫影視評論,能根據(jù)影視藝術的特點,從思想內容或表達手法方面展開分析評論。
2.分析評論中,要抓住一兩個點展開;要寫出獨特感受,提出獨到見解。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一)我有一個夢想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一)我有一個夢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一)第一專題:我有一個夢想
一、經(jīng)世濟民
復習概要
1.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體會政治文明的源遠流長。
2.研習《季氏將伐顓臾》《寡人之于國也》,感受先哲們光輝的思想,與他們進行精神的對話,體會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3.了解不同表達方式在論證中的作用,感悟經(jīng)典文本的語言魅力。
復習要求
1.能分析孔子對“將伐顓臾”的態(tài)度,理解孔子“修文德以來之”的政治主張,體會他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2.能分析孟子兩次比喻說明的道理,把握他闡明“王道”的過程,摘出文中表現(xiàn)作者心中理想社會圖景的句子,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3.能夠在理清文章論證脈絡的基礎上,說出孔子與孟子說理方法的不同,體會不同表達方式在論證中的表現(xiàn)力。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積累相關的文言實詞;整理文中“以”“于”“因”“也”等虛詞,積累相關的文言實詞;摘出文中所含的成語。
5.摘出文中判斷句與省略句,并歸類整理,初步總結文言判斷句的用法,了解省略句的種類和用法。
教學建議
本板塊2篇文章是古代經(jīng)典政論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專題設計的特點,改革文言文教學方式,探索生動有效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感受杰出人物言論及其事跡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悟這些經(jīng)典文本的語言魅力,在文本研習中,逐步導向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這兩篇古代政論文比較簡短,但語言點比較多。教師可在文章所體現(xiàn)的主要觀點和語言特色方面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組織教學??梢栽O置問題,激發(fā)學生文本研習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疏通文意:哪一句交代了談話的時代背景?孔子幾次批評自己的弟子?語氣各是怎樣的?孔子的批評雖然嚴厲,但擺事實,講道理,讓弟子們心服口服。擺了什么事實?講了哪些道理?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哪些層次?用類似的問題組織文本閱讀并隨機解決語言問題。也可以就文本中經(jīng)典的話語,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舉例分析一些古今文化中共存的人的心理現(xiàn)象,比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即可拿出來具體討論,再回到文本中去,體會這句話的精妙所在,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禍起蕭墻”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由此切入,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積極主動的閱讀中,克服學習先秦散文中的語言障礙。
進入《寡人之于國也》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孔子對弟子的說理風格是嚴厲的教誨與透徹的論說相結合的,很有層次和邏輯感,但是,當面對的勸說對象是一個居于特殊位置上的人,比如面對一個自我尊嚴意識很強的君主,應該怎么樣去勸說呢?這樣,就引導學生從感性角度進入下一篇文章的閱讀。
在本文閱讀中,“五十步笑百步”的譬喻可以用來引導學生閱讀全篇,讓學生逐步體會論辯中孟子和梁惠王心態(tài)的變化;進而摘出文中表現(xiàn)作者心中理想社會圖景的句子,把握他闡明“王道”的過程,體會他高超的論辯技巧,從而認識他的仁政思想。
二、英名與事業(yè)
復習概要
1.學習為實現(xiàn)政治理想、社會理想而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為人類進步事業(yè)奮斗的精神品格。
2.研習《在馬克思墓前講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個夢想》,站在精神的原點上,回望偉人的事業(yè),守護他們的遺產,增強為民族振興、為人類進步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了解演講辭、悼詞和序言的基本特點;體會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的邏輯性和表現(xiàn)力,感悟文章的表達效果。
復習要求
1.能通過與文本對話,感受杰出人物言論及其事跡,正確理解名聲與事業(yè)的關系。
2.能為《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劃分層次,分析理解結構復雜的語句(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3段),歸納文章的中心觀點和論述特色。
3.能從《我有一個夢想》中找出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結合所用的手法,理解其含義,體會“夢想”包含的內容和作者的胸懷。
4.能反復誦讀《〈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抓住充滿感情的記敘句和議論句,理解這篇序言的寫作目的和表達特色。
5.能圍繞文本研習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拓展閱讀面,展開深入思考。
6.能了解演講辭、悼詞和序言的基本特點。
7.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嫉恨誣蔑紛繁詛咒豁然開朗蕪雜永垂不朽
后嗣駭人聽聞兌現(xiàn)猖獗磐石崎嶇罕見大放厥詞義憤填膺締造息息相關肇造編纂菁華蟄伏侈談璀璨
教學建議
在本板塊學習中,應突出朗讀在教學中的地位,充分利用選文大多為講演詞,適合作朗讀練習的特點,借助朗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以及包含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受到人文教育和審美熏陶。
教學《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可以向學生簡介悼詞的固定格式,思考這篇悼詞與眾不同之處:一是馬克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價值,二是恩格斯對馬克思的評價既公正客觀,又能在客觀陳述中飽含濃烈的思想情感,在簡短的發(fā)言中將理性的評判和深厚的情感包容在一起。文章中有很多語言點,教師可以精講一兩個例子,然后,將品評的任務交給學生,教師適當作些點撥:如,第2段用了哪些詞語來說明他的逝世所帶來的損失之大?第3段主要介紹了馬克思怎樣的發(fā)現(xiàn)?文末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笔菍︸R克思哪些方面作出的評價?等等。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樸實的語言和表述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對文中一些短句的簡約和長句的縝密有所體會。
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教師在介紹相關情況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這篇演講產生的歷史背景、現(xiàn)場情境和后續(xù)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學生能否進入文章的學習情境,是教學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為選學內容。研習中讓學生的關注點轉移到多種表達方式上來。這是一篇特殊的序文,是一篇戰(zhàn)斗檄文,它將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恰當?shù)剡\用了比喻、對偶、擬人、夸張、比較等修辭手法,飽含著“痛逝者”的深情,無論是敘事、議論還是抒情,處處又都以“勖國人”為目的。
寫作實踐
本專題“寫作實踐”要求學生圍繞人生夢想這個話題進行自由寫作,教學要點是明確論點與論據(jù),以增強議論的說服力,文體是演講詞與辯論稿與時事評論。
1.寫演講詞,能根據(jù)演講話題,有明確的觀點和充實的材料,增加說服力和感染力。
2.寫時事評論,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有針對性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建議。
第二專題: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
一、靈魂的對白
復習概要
1.解讀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內涵,提高認識生活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根據(jù)人物言行分析性格,全面認識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把握人物形象對表現(xiàn)人性主題的意義。
復習要求
1.能畫出并朗讀文中精彩的人物對白,分析它的潛臺詞。
2.能抓住關鍵性的人物臺詞,從人性的角度分析魯侍萍和周樸園的矛盾。
3.能抓住人物關鍵語言和動作,分析魯侍萍和周樸園的性格。
4.分角色朗讀《雷雨》的精彩片段,體會戲劇時空集中、矛盾尖銳突出的特點。
5.積累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常識,了解有關戲劇的常識。
6.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郁熱煩躁涔涔驚愕窟窿略見一斑彌補諦聽伺候惻隱
教學建議
本板塊教學,誦讀和討論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習本文,可先讓學生了解《雷雨》的梗概。如有條件,可由教師或同學簡要介紹全劇情節(jié),尤其要把人物關系和人物命運交代清楚,口頭介紹時可結合板書人物關系簡圖。可通過自由閱讀和分角色朗讀,弄清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劇情、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了解沖突的發(fā)展過程。
對人物的矛盾,要盡量引導學生從人性角度去理解;對階級沖突、家庭內部沖突等觀點也不能簡單地全盤否定,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討論,并容許保留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語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深入體會兩個人物思想的前后變化??梢宰寣W生帶著這樣一些問題去閱讀劇本:魯侍萍想讓周樸園認出自己嗎?哪些臺詞表現(xiàn)了她內心的活動?周樸園的內心愿意和侍萍相認嗎?他認出了魯侍萍后內心世界有什么樣變化?讓學生找出那些含有言外之意的臺詞,品味這些臺詞的豐富內涵,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可通過問題的探討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對魯侍萍有感情,他在認出魯侍萍前后語言的變化說明了什么等,是長期以來有爭議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參與討論,也可以激發(fā)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開展討論。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根據(jù)劇本的內容進行說理。
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指導學生排演這場戲或某些片段,然后在全班演出,并進行相互評論,以提高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興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簡要介紹一些有關戲劇欣賞的知識。
二、美與丑的看臺
復習概要
1.能夠感受愛斯梅拉達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
2.能夠理解多角度對比對表現(xiàn)人性沖突的作用。
3.查閱資料,深入研讀,了解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復習要求
1.能體會小說中人物形象身上的人性美,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
2.能辨析小說中多重對比手法,理解它對于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
3.積累有關作家作品的常識,掌握有關小說的常識。
4.積累掌握下列詞語:醞釀誹謗蜷縮抽搐鞭笞佝僂呵斥
教學建議
本板塊教學,可以抓住圍繞伽西莫多的多重對比展開。
首先是伽西莫多本身外在形象和內在的品德的對比。他外貌丑陋,但內心善良,在受刑時他表現(xiàn)出超人的頑強和忍耐,可是在愛斯梅拉達送水給他喝的時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淚。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二是伽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對比,他們的內心都很善良,都有著美好的心靈,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無比,而愛斯梅拉達則外貌和心靈一樣美好;伽西莫多受人指使劫持了愛斯梅拉達,在他受刑時,愛斯梅拉達卻從內心同情他,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三是伽西莫多和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的對比??寺宓卤砻嫔系烂舶度?,內心卻自私陰險,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愛斯梅拉達,可是看到伽西莫多受刑卻不聞不問。四是愛斯梅拉達和圍觀群眾對比??吹劫の髂嗍苄?,被打得死去活來,圍觀群眾不但不同情,反而咒罵他,向他投石塊,伽西莫多求他們給一點水喝,沒有一個人理睬,還要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劫持過的愛斯梅拉達卻為他送上水。五是群眾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在伽西莫多受刑時,他們哄笑,咒罵,當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喂水時,他們又為她歡呼。抓住了這重重對比,就抓住了全文的內容,也就抓住了主要問題。
結合這些對比,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例如:作者這樣的描寫合理嗎?這重重對比說明了什么?這些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表現(xiàn)?作者正是通過這重重對比告訴讀者,人性中的美和丑總是對立存在的,而人性的美才是人類的希望,可以抓住作者的議論,理解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性格。小說的每一部分,都有作者的議論。有的是直接表明態(tài)度,有的是含蓄的諷刺;有的是對人物的評價,有的是對社會的抨擊。這些議論提示了圍觀群眾的庸俗和無聊。如第6部分寫道:“何況這種事在這個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聾,又由于被一個聾法官審問,才受到了懲處的嗎?”提示伽西莫多的悲劇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三、人性在復蘇
復習概要
1.認識人性的復雜,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理解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義。
3.了解影視劇本反映現(xiàn)實的獨特方式和手法。
復習要求
1.畫出精彩對白加以誦讀,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
2.能夠評價電影中主要人物(特別是辛德勒)人性的價值取向。
3.通過比較,了解劇本語言與小說語言的不同特色。
4.積累掌握下列詞語:
遮天蔽日偌大憨頑瀕臨乖張懵懂犄角應酬閉門造車遂愿彈冠相慶針砭屏棄勝券在握民生凋敝
教學建議
本板塊教學,應該以“辛德勒為什么能把自己從獸性中‘解放’出來,讓人性的善良又回歸到自己的身上”為核心問題來組織全文的學習,進一步認識人性的復雜,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討論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電影劇本,抓住畫面和細節(jié),理解人物內心世界活動,認識人物的性格。比如第一個鏡頭中“雪花似的東西紛紛從天空飄落……他走到轎車旁,從引擎蓋上攏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這個細節(jié),便表現(xiàn)了辛德勒內心世界豐富的活動。還要注意電影語言用畫面表達的特點。鏡頭中一個德國兵“握著手槍沖焚尸爐‘叭叭’地開槍”的畫面,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既是對辛德勒這個形象的鋪墊,也是和辛德勒這個形象的對比。精彩的電影道白常常和經(jīng)典戲劇道白一樣含義豐富,耐人尋味。比如辛德勒和高斯的對白,和伊特茲哈克的對白,和將軍的對白,都值得玩味。
寫作實踐
本專題“寫作實踐”要求學生圍繞“人性的美麗”這個話題進行自由寫作,教學要點是開掘與立論,提出深刻獨到的見解,文體是影視評論寫作。本專題有一次結合課文學習的討論會,要做好準備,加強指導,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1.寫影視評論,能根據(jù)影視藝術的特點,從思想內容或表達手法方面展開分析評論。
2.分析評論中,要抓住一兩個點展開;要寫出獨特感受,提出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