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流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25高考物理考點分類解析:穩(wěn)恒電流。
高考物理考點分類解析:穩(wěn)恒電流1.電流---(1)定義: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2)電流的方向: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在外電路中電流由高電勢點流向低電勢點,在電源的內(nèi)部電流由低電勢點流向高電勢點(由負極流向正極).
2.電流強度:------(1)定義: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的比值,I=q/t
(2)在國際單位制中電流的單位是安.1mA=10-3A,1A=10-6A
(3)電流強度的定義式中,如果是正、負離子同時定向移動,q應為正負離子的電荷量和.
2.電阻--(1)定義: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中的電流的比值叫導體的電阻.(2)定義式:R=U/I,單位:
(3)電阻是導體本身的屬性,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電流無關.
3★★.電阻定律
(1)內(nèi)容:在溫度不變時,導體的電阻R與它的長度L成正比,與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
(2)公式:R=L/S.(3)適用條件:①粗細均勻的導線;②濃度均勻的電解液.
4.電阻率:反映了材料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1)有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屬);有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減?。ㄈ绨雽w和絕緣體);有些材料的電阻率幾乎不受溫度影響(如錳銅和康銅).
(2)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而且電阻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這種材料稱為半導體,半導體有熱敏特性,光敏特性,摻入微量雜質(zhì)特性.
(3)超導現(xiàn)象:當溫度降低到絕對零度附近時,某些材料的電阻率突然減小到零,這種現(xiàn)象叫超導現(xiàn)象,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物體叫超導體.
5.電功和電熱
(1)電功和電功率:
電流做功的實質(zhì)是電場力對電荷做功.電場力對電荷做功,電荷的電勢能減少,電勢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電功W=qU=UIt,這是計算電功普遍適用的公式.
單位時間內(nèi)電流做的功叫電功率,P=W/t=UI,這是計算電功率普遍適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單位是J.焦耳定律無論是對純電阻電路還是對非純電阻電路都是適用的.
(3)電功和電熱的關系
①純電阻電路消耗的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能,電功和電熱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歐姆定律成立),②非純電阻電路消耗的電能一部分轉化為熱能,另一部分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歐姆定律不成立).
★6.串并聯(lián)電路
電路串聯(lián)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lián)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I總=I1=I2=I3I并=I1+I2+I3+
電壓關系U總=U1+U2+U3+U總=U1=U2=U3=
功率分配P總=P1+P2+P3+P總=P1+P2+P3+
7.電動勢--(1)物理意義:反映電源把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本領大小的物理量.例如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E=15V,物理意義是指:電路閉合后,電流通過電源,每通過1C的電荷,干電池就把15J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2)大小:等于電路中通過1C電荷量時電源所提供的電能的數(shù)值,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在閉合電路中等于內(nèi)外電路上電勢降落之和E=U外+U內(nèi).
★★8.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1)內(nèi)容:閉合電路的電流強度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閉合電路總電阻成反比.
(2)表達式:I=E/(R+r)
(3)總電流I和路端電壓U隨外電阻R的變化規(guī)律
當R增大時,I變小,又據(jù)U=E-Ir知,U變大.當R增大到時,I=0,U=E(斷路).
當R減小時,I變大,又據(jù)U=E-Ir知,U變小.當R減小到零時,I=Er,U=0(短路).
9.路端電壓隨電流變化關系圖像
U端=E-Ir.上式的函數(shù)圖像是一條向下傾斜的直線.縱坐標軸上的截距等于電動勢的大小;橫坐標軸上的截距等于短路電流I短;圖線的斜率值等于電源內(nèi)阻的大小.
10.閉合電路中的三個功率
(1)電源的總功率:就是電源提供的總功率,即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功率,也叫電源消耗的功率P總=EI.
(2)電源輸出功率:整個外電路上消耗的電功率.對于純電阻電路,電源的輸出功率.
P出=I2R=[E/(R+r)]2R,當R=r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輸出功率為Pmax=E2/4r
(3)電源內(nèi)耗功率:內(nèi)電路上消耗的電功率P內(nèi)=U內(nèi)I=I2r
(4)電源的效率:指電源的輸出功率與電源的功率之比,即=P出/P總=IU/IE=U/E.
11.電阻的測量
原理是歐姆定律.因此只要用電壓表測出電阻兩端的電壓,用安培表測出通過電流,用R=U/I即可得到阻值.
①內(nèi)、外接的判斷方法:若Rx大大大于RA,采用內(nèi)接法;Rx小小小于RV,采用外接法.②滑動變阻器的兩種接法:分壓法的優(yōu)勢是電壓變化范圍大;限流接法的優(yōu)勢在于電路連接簡便,附加功率損耗小.當兩種接法均能滿足實驗要求時,一般選限流接法.當負載RL較小、變阻器總阻值較大時(RL的幾倍),一般用限流接法.但以下三種情況必須采用分壓式接法:
a.要使某部分電路的電壓或電流從零開始連接調(diào)節(jié),只有分壓電路才能滿足.b.如果實驗所提供的電壓表、電流表量程或電阻元件允許最大電流較小,采用限流接法時,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電路中實際電流(壓)都會超過電表量程或電阻元件允許的最大電流(壓),為了保護電表或電阻元件免受損壞,必須要采用分壓接法電路.
c.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若所用的變阻器阻值遠小于待測電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時,即使變阻器觸頭從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測電阻上的電流(壓)變化也很小,這不利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或用圖像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了在變阻器阻值遠小于待測電阻阻值的情況下能大范圍地調(diào)節(jié)待測電阻上的電流(壓),應選擇變阻器的分壓接法.
相關知識
高考物理考點全面歸納,分類解析
高考物理考點全面歸納,分類解析
一、力物體的平衡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fā)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即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于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彈力
(1)產(chǎn)生原因: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chǎn)生的.
(2)產(chǎn)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垂直于面;
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于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桿既可產(chǎn)生壓力,又可產(chǎn)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桿.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4.摩擦力
(1)產(chǎn)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并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據(jù)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后再根據(jù)各自的規(guī)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進行計算,其中F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②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max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5.物體的受力分析
(1)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chǎn)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于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按性質(zhì)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zhì)力混淆重復分析.
(3)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fā)生怎樣的運動,然后審查這個力應在什么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tài).
6.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chǎn)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2)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
(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點的兩個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圍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
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chǎn)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為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幾個力.
(2)平衡狀態(tài):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tài),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狀態(tài).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Fx=0,F(xiàn)y=0.
(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直線運動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zhì)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zhì)點的依據(jù)。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zhì)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變化率.
(2)定義: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v跟發(fā)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與速度變化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與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與速度無關.只要速度在變化,無論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變化(勻速),無論速度多大,加速度總是零;只要速度變化快,無論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體加速度就大.
6.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位移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勻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勻變速直線運動.
(2)特點: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為矢量式,應用時應規(guī)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為代數(shù)量求解,通常選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結論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S=Sn+lSn=aT2=恒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體運動
(1)條件:初速度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質(zhì):是一種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g.
(3)公式:
10.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等于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三、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tài)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fā)現(xiàn)的.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xiàn)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xiàn)象中尋找事物的規(guī)律.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系.
2.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tài)無關.因此說,人們只能利用慣性而不能克服慣性.(2)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3.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合=ma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為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F合=ma,F(xiàn)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別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間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系,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注意力的瞬間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頓第二定律F合=ma,F(xiàn)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與F合的方向總是一致的.F合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ma也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
4.★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1)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指出了兩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它們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種性質(zhì)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chǎn)生其效果,不可疊加.
5.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宏觀低速的物體和在慣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體有向上的加速度稱物體處于超重.處于超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N(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的重力mg,即FN=mg+ma.(2)失重: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稱物體處于失重.處于失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N(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的重力mg.即FN=mg-ma.當a=g時FN=0,物體處于完全失重.(3)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應當注意的問題
①不管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還是超重狀態(tài),物體本身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不等于物體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與物體的速度無關,只決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狀態(tài)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chǎn)生壓強等.
6、處理連接題問題----通常是用整體法求加速度,用隔離法求力。
四、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曲線運動
(1)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質(zhì)點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2)曲線運動的特點:質(zhì)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就是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所以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3)曲線運動的軌跡: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軌跡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彎曲,若已知物體的運動軌跡,可判斷出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拋運動的軌跡向下彎曲,圓周運動的軌跡總向圓心彎曲等.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①等時性;②獨立性;③等效性.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3)分解原則:根據(jù)運動的實際效果分解,物體的實際運動為合運動.
3.★★★平拋運動
(1)特點: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變速曲線運動.
(2)運動規(guī)律: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①建立直角坐標系(一般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O,以初速度vo方向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正方向);
②由兩個分運動規(guī)律來處理(如右圖).
4.圓周運動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①線速度:描述質(zhì)點做圓周運動的快慢,大小v=s/t(s是t時間內(nèi)通過弧長),方向為質(zhì)點在圓弧某點的線速度方向沿圓弧該點的切線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質(zhì)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大小=/t(單位rad/s),是連接質(zhì)點和圓心的半徑在t時間內(nèi)轉過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學階段不研究.
③周期T,頻率f---------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做周期.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沿圓周繞圓心轉過的圈數(shù)叫做頻率.
⑥向心力:總是指向圓心,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大?。圩⒁猓菹蛐牧κ歉鶕?jù)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圓周運動的質(zhì)點受力情況時,千萬不可在物體受力之外再添加一個向心力.
(2)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頻率都是恒定不變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變的,是速度大小不變而速度方向時刻在變的變速曲線運動.
(3)變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方向都發(fā)生變化,不僅存在著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且還存在著切向加速度(方向沿著軌道的切線方向,用來改變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圓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圓心方向的分力充當向心力,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線方向的分力產(chǎn)生切向加速度.①如右上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v臨v臨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臨②如右下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0。
5★.萬有引力定律
(1)萬有引力定律: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的大小,跟它們的質(zhì)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天體的運動
①基本方法:把天體的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得:
應用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適當?shù)墓竭M行分析或計算.②天體質(zhì)量M、密度的估算
高考物理考點分類解析: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高考物理考點分類解析: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曲線運動
(1)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質(zhì)點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2)曲線運動的特點:質(zhì)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就是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所以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3)曲線運動的軌跡: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軌跡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彎曲,若已知物體的運動軌跡,可判斷出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拋運動的軌跡向下彎曲,圓周運動的軌跡總向圓心彎曲等.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①等時性;②獨立性;③等效性.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3)分解原則:根據(jù)運動的實際效果分解,物體的實際運動為合運動.
3.★★★平拋運動
(1)特點: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變速曲線運動.
(2)運動規(guī)律: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①建立直角坐標系(一般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O,以初速度vo方向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正方向);
②由兩個分運動規(guī)律來處理(如右圖).
4.圓周運動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①線速度:描述質(zhì)點做圓周運動的快慢,大小v=s/t(s是t時間內(nèi)通過弧長),方向為質(zhì)點在圓弧某點的線速度方向沿圓弧該點的切線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質(zhì)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大小=/t(單位rad/s),是連接質(zhì)點和圓心的半徑在t時間內(nèi)轉過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學階段不研究.
③周期T,頻率f---------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做周期.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沿圓周繞圓心轉過的圈數(shù)叫做頻率.
⑥向心力:總是指向圓心,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大小[注意]向心力是根據(jù)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圓周運動的質(zhì)點受力情況時,千萬不可在物體受力之外再添加一個向心力.
(2)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頻率都是恒定不變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變的,是速度大小不變而速度方向時刻在變的變速曲線運動.
(3)變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方向都發(fā)生變化,不僅存在著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且還存在著切向加速度(方向沿著軌道的切線方向,用來改變速度的大?。?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圓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圓心方向的分力充當向心力,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線方向的分力產(chǎn)生切向加速度.①如右上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v臨v臨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臨②如右下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0。
5★.萬有引力定律
(1)萬有引力定律: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的大小,跟它們的質(zhì)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天體的運動
①基本方法:把天體的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得:
應用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適當?shù)墓竭M行分析或計算.②天體質(zhì)量M、密度的估算:
(3)三種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衛(wèi)星的最小發(fā)射速度,也是地球衛(wèi)星的最大環(huán)繞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v2=11.2km/s,使物體掙脫地球引力束縛的最小發(fā)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體掙脫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fā)射速度.
(4)地球同步衛(wèi)星
所謂地球同步衛(wèi)星,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這種衛(wèi)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穩(wěn)定軌道上,且繞地球運動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轉周期,即T=24h=86400s,離地面高度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內(nèi),并且只有一條.所有同步衛(wèi)星都在這條軌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運行著.
(5)衛(wèi)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衛(wèi)星進入軌道的加速上升過程和回收時的減速下降過程,此情景與升降機中物體超重相同.失重是衛(wèi)星進入軌道后正常運轉時,衛(wèi)星上的物體完全失重(因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時,在衛(wèi)星上的儀器,凡是制造原理與重力有關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高考物理考點重點交變電流復習
第十章交變電流
本專題是電磁感應內(nèi)容的繼續(xù),當然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如交變電流的有效值、變壓器內(nèi)容,前幾年的高考中,對產(chǎn)生正弦交流電的原理、正弦交流電的圈象、最大值與有效值、變壓器方面考得較多,并且都是選擇題.對于變壓器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近年高考中計算題中就考到了變壓器,隨著高考突出應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預測今后在變壓器、遠距離輸電方面還會加強。
復習本章知識應重點抓好下列三個方面:
1、要注意區(qū)分瞬時值、有效值、最大值、平均值,瞬時值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
2、理想變壓器的有關間題,要掌握理想變壓器的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一定相等,輸出功率改變時輸入功率也一定改變.變壓器的變壓原理是電磁感應,對正弦交流電,當輸入電流過最大值時,輸出電流為零。
3、電能的輸送問題是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該內(nèi)容的掌握要抓住“輸送一定的電功率”這一前提,即P=I送U送是定值。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須理解送電電路圖,要注意電線電阻上的電壓不是升壓變壓器的輸出電壓,也不是降壓變壓器的輸入電壓或用戶得到電壓,在計算中要特別注意.
第一課時交變電流的產(chǎn)生及描述
【教學要求】
1.知道交變電流,能用函數(shù)表達式和圖像描述交變電流;
2.了解表征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3.了解電容器和電感器對交變電流的作用。
【知識再現(xiàn)】
一、交變電流的產(chǎn)生:
閉合矩形線圈在磁場中繞垂直于場強方向的軸轉動產(chǎn)生的電流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稱交變電流.當閉合線圈由中性面位置(圖中O1O2位置)開始在勻強磁場中繞垂直于磁場方向的軸勻速轉動時,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隨時間而變的函數(shù)是正弦函數(shù):,其中
這就是正弦交變電流。
二、交變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
1、從線圈轉至中性面開始計時,
若從轉至平行磁感線開始計時,
2、最大值:;Em與轉軸的所在位置及線圈形狀無關。
3、線圈轉至中性面時,電流方向發(fā)生,線圈轉動一周,電流方向改變兩次。
三.表征正弦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1、交變電流的最大值:Em=nBSω
2、交變電流的有效值:交變電流的有效值是根據(jù)電流的規(guī)定的.
3、交變電流的周期和頻率
①周期T:交變電流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線圈轉一周)所需的時間.
②頻率f:交變電流在1s內(nèi)完成變化的次數(shù)。
知識點一什么是交流電
交流電是大小和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
【應用1】下列圖示的電流屬于交流電的有哪些?
導示:根據(jù)交流電的定義可以知道,圖C的電流大小和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所以是交流電,其他ABD為直流電。
知識點二正弦交流電的產(chǎn)生
【應用2】面積為S的兩個完全相同的單匝金屬線圈分別放置在如圖甲、乙所示的磁場中。甲圖中是磁感應強度為B0的勻強磁場,線圈在磁場中以周期T繞OO′軸作勻速轉動,乙圖中的磁場的變化規(guī)律為B=B0cost,從圖示時刻起計時,則()
A.兩線圈中磁通量變化規(guī)律均為φ=B0Scost
B.兩線圈中感應電動勢達到最大值的時刻不同
C.兩線圈中產(chǎn)生的交流電流的有效值不同
D.從此刻起,T/4時間內(nèi)流過線圈截面的電量相同
導示:選擇AD。圖中介紹了產(chǎn)生交流電的兩種方式,一種是線圈在磁場中轉動(動生),另一種是通過線圈的磁場在變化(感生)。對甲圖,線圈從中性面開始計時,磁通量隨時間成全余弦規(guī)律變化;對乙圖磁通量ф=BS=B0Scost。所以兩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交流電是相同的。
知識點三表征交流電強弱的物理量
1、交變電流的最大值(Im和Um);它是交變電流在一個周期內(nèi)所能達到的最大數(shù)值,可以用來表示交變電流的電流強弱或電壓高低。電容器的耐壓值是交流的最大值。
2、交變電流的有效值是根據(jù)電流的熱效應規(guī)定的:讓交流和直流通過相同阻值的電阻,如果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相等,就把這一直流的數(shù)值叫做這一交流電的有效值。
正弦式交變電流的有效值與其相應的最大值間的關系為:
注意:通常所說的交變電流的電流、電壓;交流電表的讀數(shù);交流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等都是指有效值。求解交流電產(chǎn)生的熱量問題時,必須用有效值。
3、交變電流瞬時值是指某一時刻的電流值,是時間的函數(shù),不同時刻,瞬時值不同。
4、交變電流平均值:E=n△ф/△t。若計算通過電路某一截面的電量,需用電流的平均值。
【應用3】(07年1月北京市崇文區(qū)期末統(tǒng)一練習3.)如圖甲所示電路,電阻R的阻值為50Ω,在ab間加上圖乙所示的正弦交流電,則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A.交流電壓的有效值為100V
B.電流表示數(shù)為2A
C.產(chǎn)生該交流電的線圈在磁場中轉動的角速度為3.14rad/s
D.如果產(chǎn)生該交流電的線圈轉速提高一倍,則電流表的示數(shù)也增大一倍
導示:選擇:C。根據(jù)圖乙可以知道,電壓的最大值為:Em=100V,則有效值為E=Em/=100V,A正確;交流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有效值I=E/R=2A,B正確;由圖知交流電的周期T=0.02s,則角速度
ω=2π/T=100πrad/s,故C錯;如果產(chǎn)生該交流電的線圈轉速提高一倍,交流電壓的最大值(Em=NBSω)也提高一倍,故電流表的示數(shù)也增大一倍,D正確。
類型一求交流電的有效值
【例1】多數(shù)同學家里都有調(diào)光臺燈、調(diào)速電風扇.過去是用變壓器來實現(xiàn)上述調(diào)節(jié)的,缺點是成本高,體積大,效率低,且不能任意調(diào)節(jié)燈的亮度或風扇的轉速.現(xiàn)在的調(diào)光臺燈、調(diào)整電風扇是用可控硅電子元件來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的.如圖所示為一個經(jīng)過雙向可控硅電子元件調(diào)節(jié)后加在電燈上的電壓,即在正弦交流電的每一個半周期中,前面的1/4被截去,從而改變了電燈上的電壓,那么現(xiàn)在電燈上的電壓為()
A.UmB、C、D、
導示:選擇C。根據(jù)交流電的定義式可以得:
,所以電燈上的電壓U=。
類型二交流電的圖象有應用
【例2】2007年理綜寧夏卷17、一正弦交流電的電壓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A.該交流電的電壓瞬時值的表達式為
u=100sin(25t)V
B.該交流電的頻率為25Hz
C.該交流電的電壓的有效值為100
D.若將該交流電壓加在阻值R=100Ω的電阻兩端,則電阻消耗的功率時50W
導示:選擇BD。從圖象可以直接讀出交流電壓的峰值是100V,周期T=4×10-2s。因此交流電的電壓瞬時值的表達式為u=100sin(50πt)V,A錯;頻率f=1/T=25Hz,B正確;交流電的電壓的有效值為U=100/=50,C錯;功率P=U2/R=50W,D正確。
類型三電感器和電容器對交流電的影響
電感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交變電流通過電感線圈時,線圈中產(chǎn)生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的變化,形成了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這種阻礙作用叫感抗。實驗表明: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線圈的感抗越大,所以,電感線圈在交流電路中有“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的特性。
電容對交變電流也有阻礙作用。電容器接到交流電路中后,交替產(chǎn)生充電和放電,使電路中有交變電流,似乎電流“通過”了電容器,由于電荷在電路中定向移動受到電容器極板上積聚電荷的反抗,因此產(chǎn)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這種阻礙作用叫容抗。實驗表明:電容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線圈的容抗越小。所以,電容在交流電路中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的特性。
【例3】(07年廣東省汕尾市調(diào)研測試3、)如圖所示電路中,如果交流電的電壓不變而頻率降低,則三盞電燈的亮度變化情況是()
A、三盞電燈的亮度都不變;
B、L1的亮度變亮,L2的亮度變暗,L3的亮度不變;
C、L2的亮度變亮,L1的亮度變暗,L3的亮度不變;
D、L1的亮度變亮,L3的亮度變暗,L2的亮度不變。
導示:選擇B。如果交流電的電壓不變而頻率降低,則L的感抗變小,C的容抗變大,L1變亮、L2變暗;而L3亮度不變。
1.(2007理綜北京卷17.)電阻R1、R2與交流電源按照圖1方式連接,R1=10Ω,R2=20Ω。合上開關S后,通過電阻R1的正弦交變電流i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2所示。則()
A.通過R1的電流有效值是1.2A
B.R1兩端的電壓有效值是6V
C.通過R2的電流最大值是1.2A
D.R2兩端的電壓最大值是6V
2.(鹽城市2007—2008學年度第一次調(diào)研考試.1)一根電阻絲接入100V的恒定電流電路中,在lmin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為Q,同樣的電阻絲接入正弦交變電流的電路中,在2min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也為Q,則該交流電壓的峰值是()
A、141.4VB、100V
C、70.7VD、50V
3.07學年南京市期末質(zhì)量調(diào)研5.兩個相同的L1和L2,接到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燈L1與電容器串聯(lián),燈L2與電感線圈串聯(lián),當、處接電壓最大值Um、頻率為的正弦交流電源時,兩燈都發(fā)光,且亮度相同。更換一個新的正弦交流電源后,燈L1的亮度高于燈L2的亮度,新電源的電壓最大值和頻率可能是()
A.最大值仍為Um,而頻率大于
B.最大值仍為Um,而頻率小于
C.最大值大于Um,而頻率仍為
D.最大值小于Um,而頻率仍為
答案:1、B2、B3、A
高考物理考試考點:交變電流
20xx年高考物理考試考點:交變電流
物理是高考考試中能夠拉開分數(shù)的學科,要想取得好的物理成績必須重視物理考試考點的掌握,下面xx為大家?guī)?0xx年高考物理考試考點:交變電流,希望對大家提高物理知識水平有所幫助。
1.交變電流: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的電動勢、電流稱為正弦交流電。
2.正弦交流電----(1)函數(shù)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線圈平面與中性面重合時,磁通量最大,電動勢為零,磁通量的變化率為零,線圈平面與中心面垂直時,磁通量為零,電動勢最大,磁通量的變化率最大。
(3)若從線圈平面和磁場方向平行時開始計時,交變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為i=Imcosωt。。
(4)圖像:正弦交流電的電動勢e、電流i、和電壓u,其變化規(guī)律可用函數(shù)圖像描述。
3.表征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1)瞬時值:交流電某一時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最大值:Em=NBSω,最大值Em(Um,Im)與線圈的形狀,以及轉動軸處于線圈平面內(nèi)哪個位置無關。在考慮電容器的耐壓值時,則應根據(jù)交流電的最大值。
(3)有效值:交流電的有效值是根據(jù)電流的熱效應來規(guī)定的。即在同一時間內(nèi),跟某一交流電能使同一電阻產(chǎn)生相等熱量的直流電的數(shù)值,叫做該交流電的有效值。
①求電功、電功率以及確定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等物理量時,要用有效值計算,有效值與最大值之間的關系
E=Em/,U=Um/,I=Im/只適用于正弦交流電,其他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據(jù)有效值的定義來計算,切不可亂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電中,各種交流電器設備上標示值及交流電表上的測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頻率----周期T:交流電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所需的時間。在一個周期內(nèi),交流電的方向變化兩次。
頻率f:交流電在1s內(nèi)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shù)。角頻率:ω=2π/T=2πf。
4.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2)電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5.變壓器-(1)理想變壓器:工作時無功率損失(即無銅損、鐵損),因此,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阻均不計。
(2)★理想變壓器的關系式:
①電壓關系:U1/U2=n1/n2(變壓比),即電壓與匝數(shù)成正比。
②功率關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電流關系:I1/I2=n2/n1(變流比),即對只有一個副線圈的變壓器電流跟匝數(shù)成反比。
(3)變壓器的高壓線圈匝數(shù)多而通過的電流小,可用較細的導線繞制,低壓線圈匝數(shù)少而通過的電流大,應當用較粗的導線繞制。
6.電能的輸送-----(1)關鍵:減少輸電線上電能的損失:P耗=I2R線
(2)方法:①減小輸電導線的電阻,如采用電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②提高輸電電壓,減小輸電電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價較高,一般采用后一種方法。
(3)遠距離輸電過程:輸電導線損耗的電功率:P損=(P/U)2R線,因此,當輸送的電能一定時,輸電電壓增大到原來的n倍,輸電導線上損耗的功率就減少到原來的1/n2。
(4)解有關遠距離輸電問題時,公式P損=U線I線或P損=U線2R線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況下,U線不易求出,且易把U線和U總相混淆而造成錯誤。
20xx年高考物理考試考點:交變電流xx為大家?guī)磉^了,平常備考物理的過程中需要大家掌握好考試考點,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