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05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一、長度單位
1.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guī)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lǐng)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有關(guān)厘米的單位轉(zhuǎn)換: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縮寫MM(或mm、)
進率關(guān):1毫米=0.1厘米;
二、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
1.進位:加法運算中,每一數(shù)位上的數(shù)等于基數(shù)時向前一位數(shù)進一。
以個位向十位進位為例:基數(shù)為10(2進制的基數(shù)是2,類推),個位這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量達到了10的情況下,則個位向前一位進1,成為一個十。
在十進制的算法中,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滿十,在百位中加一。
2.不退位減:減法運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
例:56-22=34。6能夠減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
例:51-22=39.
1不能夠減去2,所以必須向高位的5借位。
4.連加:多個數(shù)字連續(xù)相加叫做連加。例如:28+24+23=85.
5.連減:多個數(shù)字連續(xù)相減叫做連減。例如:85-40-26=19.
6.加減混合:在運算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例如:67-25+28=70。
三、角的初步認識
7.角: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不重合的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符號:∠
8.角的種類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guān)系;角的大小決定于角的兩條邊張開的程度,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張開的越小,角則越小。在動態(tài)定義中,取決于旋轉(zhuǎn)的方向與角度。角可以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負角、正角、優(yōu)角、劣角、0角這10種。以度、分、秒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稱為角度制。此外,還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銳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鈍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鈍角。
負角: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而成的角叫做負角。
正角:逆時針旋轉(zhuǎn)的角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補角:兩角之和為90°則兩角互為余角,兩角之和為180°則兩角互為補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
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個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互為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構(gòu)成兩對對頂角。互為對頂角的兩個角相等。
還有許多種角的關(guān)系,如內(nèi)錯角,同位角,同旁內(nèi)角(三線八角中,主要用來判斷平行)!
四、表內(nèi)乘法
1.乘法算式中各數(shù)的名稱:是指將相同的數(shù)加法起來的快捷方式。其運算結(jié)果稱為積。
“×”是乘號,乘號前面和后面的數(shù)叫做因數(shù),“=”是等于號,等于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積。
10(因數(shù))×(乘號)200(因數(shù))=(等于號)2000(積)
2.1—6的乘法口訣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7——9的乘法口訣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3.乘法的運算定律
整數(shù)的乘法運算滿足:交換律,結(jié)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隨著數(shù)學的發(fā)展,運算的對象從整數(shù)發(fā)展為更一般群。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jié)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五、觀察物體
1.從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不一樣。
2.根據(jù)立體圖形判斷平面圖形,根據(jù)平面圖形判斷立體圖形。
六、測量
1.測量長度的單位
米和厘米都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單位。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
1米=100厘米或1m=100cm
2.用尺子測量物體或線的長度的方法:
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物體的另一端與尺子對齊的刻度即為物體的長度。從一個整刻度到另一個整刻度,兩數(shù)之間相差幾,物體的長度就是幾。
七、認識時間[好句摘抄網(wǎng) www.799918.com]
1、認識鐘面:
(1)鐘面上最短最粗的針是時針,較短較粗的是分針,最細最長的是秒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鐘面上共有60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時=60分。
(4)
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1圈,1分=60秒
2、認識整時方法: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時針、分針、秒針全部重合的時間是12時,
時針和分針成一條直線的時間是6時,
時針和分針成直角的時間是3時和9時。
3、認識幾時幾分方法:時針指在兩個數(shù)之間,算小數(shù),時針指在12和1之間,算12時,分針指著幾,表示幾個5分鐘。
4、記錄時間有兩種方法:
(1)文字法:如:5時50分;
(2)用電子表法記錄時刻時,幾時就寫幾,再寫“:”,后面寫分時要占兩位,分針不夠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時零5分寫作8:05
5、認識大約幾時方法:時針接近幾就是幾時。此時,分針一般指在數(shù)字12左右。
6、計算兩段時間之間的時間方法:用結(jié)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整時減整時,分鐘減分鐘,分鐘不夠減向整時借1時在分鐘上加60分鐘再減。整時借出的1時要記得減去。
7、比較時間:單位不同時要化成相同的時間單位再進行比較。在進行比賽(或做事)時:同樣的距離(或同樣的事情)所用的時間越多說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時間越少說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編輯推薦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1.表內(nèi)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jù)表內(nèi)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j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yīng)用題。
(4)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zhì)
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幾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除以那幾個數(shù)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zhì)。有時可以根據(jù)除法的性質(zhì)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2)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5.被除數(shù)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shù)所除的數(shù),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shù)
6.除數(shù):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
例:8÷2=4則2為除數(shù)。8為被除數(shù)。除數(shù)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進而推導(dǎo)得出: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8.完全商
當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0)能除得盡時,這時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零)除不盡,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數(shù)和商的關(guān)系
被除數(shù)擴大(縮小)n倍,商也相應(yīng)的擴大(縮小)n倍。
除數(shù)擴大(縮小)n倍,商相應(yīng)的縮小(擴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訣
2×2=4
2×3=63×3=9
2×4=83×4=124×4=16
2×5=103×5=154×5=205×5=25
2×6=123×6=184×6=245×6=306×6=36
12.直角:幾何原本中的定義:當一條直線和另一條橫的直線交成的鄰角彼此相等時,這些角的每一個被叫做直角,而且稱這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條直線。
一個直角等于90度,符號:Rt∠
13.幾何中的銳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兩個銳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鈍角:鈍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鈍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內(nèi),將一個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按照某個方向作相同距離的移動,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轉(zhuǎn):在平面內(nèi),把一個圖形繞點O旋轉(zhuǎn)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zhuǎn),點O叫做旋轉(zhuǎn)中心,旋轉(zhuǎn)的角叫做旋轉(zhuǎn)角,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jīng)過旋轉(zhuǎn)變?yōu)辄cPˊ,那么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zhuǎn)的對應(yīng)點。
17.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
(1)對應(yīng)點到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相等。
(2)對應(yīng)點與旋轉(zhuǎn)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zhuǎn)角。
(3)旋轉(zhuǎn)前、后的圖形全相等。
18.旋轉(zhuǎn)的三要素
(1)旋轉(zhuǎn)中心;
(2)旋轉(zhuǎn)方向;
(3)旋轉(zhuǎn)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變一個,圖形就會不一樣。
旋轉(zhuǎn)變換是由一個圖形改變?yōu)榱硪粋€圖形,在改變過程中,原圖上所有的點都繞一個固定的點換同一方向,轉(zhuǎn)動同一個角度
19.表內(nèi)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jù)表內(nèi)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j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yīng)用題。
(4)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20.7、8、9的乘法口訣
7×7=49
7×8=568×8=64
7×9=638×9=729×9=81
21.萬以內(nèi)的數(shù)的認識
100=10個10(10個10相加的結(jié)果等于100)
1000=10個100(10個100相加的結(jié)果等于1000)
22.克
克為質(zhì)量單位,符號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約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溫的質(zhì)量,大約有一個萬字夾的質(zhì)量。
1噸=1,000,000克(一百萬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納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納克)
23.千克
千克:(符號kg或㎏)為國際單位制中量度質(zhì)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一、100以內(nèi)的筆算加法和減法
知識點:
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法時: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
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2.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減法時: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
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計算時十位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3.劃線一定要用尺子,抄錯數(shù)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4.求“一個已知數(shù)”比“另一個已知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再分析用加法還是減法。
5.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時注意加減號。不要混亂。
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
1.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邊形。
2.搭一個五邊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從正方形的紙上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圖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邊形,也可能是()邊形。
4.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它就有幾條邊。
三.表內(nèi)乘法
知識點
1.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簡捷。
2.相同加數(shù)相加寫成乘法時,用相同加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或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相同加數(shù)。如:5+5+5+5表示:5×4或4×5(用電子圖表示出一個乘法算式的意義,如2×6
∶∶∶∶∶∶,橫看是2個6,豎看6個2)
3.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4.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交換位置,積不變。
5.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乘法:3×4=12
(乘數(shù))×(乘數(shù))=(積)
6.幾的乘法口訣就有幾句,幾的乘法口訣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幾。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減:3×5-1=14
8.熟練地背誦1-6的乘法口訣,順著背、倒著背、豎背等多種方法。
9.乘法口訣關(guān)系到下冊的除法的計算,務(wù)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減、加減的應(yīng)用,要求學生首先讀題,弄清四、表內(nèi)除法
知識點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初步體會除法和乘法的聯(lián)系,能正確讀、寫除法算式,知道出發(fā)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比較熟練地運用2~9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guān)的除法。
2.使學生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能夠根據(jù)數(shù)學問題列出相應(yīng)的除法算式,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有條理的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分均分的兩種分法:分法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幾個;分法2:按每幾個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幾份。
如:有10個蘋果,分法1: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得2個;分法2:按每2個一份的分,平均分成5份。
3.使學生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可運用除法含義解決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數(shù)學意識;能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社會問題,能有條理地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是有限的。
六、觀察物體
知識點
1.從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不一樣。(課本93頁第7題,97頁第15題,在家可利用實物進行觀察,以加深對該知識點的認識)
2.根據(jù)立體圖形判斷平面圖形,根據(jù)平面圖形判斷立體圖形。(課本92頁第2題)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2)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yīng)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2)》,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2)1.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guī)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lǐng)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有關(guān)厘米的單位轉(zhuǎn)換: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縮寫MM(或mm、㎜)
進率關(guān):1毫米=0.1厘米;
6.進位:加法運算中,每一數(shù)位上的數(shù)等于基數(shù)時向前一位數(shù)進一。
以個位向十位進位為例:基數(shù)為10(2進制的基數(shù)是2,類推),個位這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量達到了10的情況下,則個位向前一位進1,成為一個十。
在十進制的算法中,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滿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減:減法運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6-22=34。6能夠減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1-22=39.
1不能夠減去2,所以必須向高位的5借位。
9.連加:多個數(shù)字連續(xù)相加叫做連加。例如:28+24+23=85.
10.連減:多個數(shù)字連續(xù)相減叫做連減。例如:85-40-26=19.
11.加減混合:在運算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不重合的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符號:∠
13.乘法算式中各數(shù)的名稱:是指將相同的數(shù)加法起來的快捷方式。其運算結(jié)果稱為積。
“×”是乘號,乘號前面和后面的數(shù)叫做因數(shù),“=”是等于號,等于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積。
10(因數(shù))×(乘號)200(因數(shù))=(等于號)2000(積)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1)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歸納(1)
1.表內(nèi)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jù)表內(nèi)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j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yīng)用題。
(4)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zhì)
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幾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除以那幾個數(shù)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zhì)。有時可以根據(jù)除法的性質(zhì)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2)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
5.被除數(shù)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shù)所除的數(shù),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shù)
6.除數(shù):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
例:8÷2=4則2為除數(shù)。8為被除數(shù)。除數(shù)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進而推導(dǎo)得出: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8.完全商
當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0)能除得盡時,這時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數(shù)a除以數(shù)b(非零)除不盡,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數(shù)和商的關(guān)系
被除數(shù)擴大(縮?。﹏倍,商也相應(yīng)的擴大(縮小)n倍。
除數(shù)擴大(縮?。﹏倍,商相應(yīng)的縮小(擴大)n倍)。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wù),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一、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列豎式,在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加數(shù)+加數(shù)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1、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shù)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減。
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的筆算法則: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shù)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shù)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況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結(jié)果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時,把這個數(shù)估成與他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去計算。
4、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shù)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jié)果加(減)第二個數(shù)。
四、解決問題(應(yīng)用題)
1、步驟:①先讀題②列橫式,寫結(jié)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為:多少或者幾后面的那個字或詞)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的應(yīng)用題用加法;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的應(yīng)用題用減法計算(注意:用大的數(shù)減小的數(shù))。
3、關(guān)于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yīng)該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一、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列豎式,在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加數(shù)+加數(shù)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1、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shù)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減。
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的筆算法則: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shù)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shù)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解決問題(應(yīng)用題)
1、步驟:①先讀題②列橫式,寫結(jié)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為:多少或者幾后面的那個字或詞)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的應(yīng)用題用加法;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的應(yīng)用題用減法計算(注意:用大的數(shù)減小的數(shù))。
3、關(guān)于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4、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shù)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jié)果加(減)第二個數(shù)。
四、加、減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況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結(jié)果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時,把這個數(shù)估成與他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去計算。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復(fù)習知識點歸納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復(fù)習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和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厘米:認識厘米的長度,1厘米大于有多長,用字母cm表示;量比較短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用尺子上以厘米為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認識米的長度,1米大于有多長,用字母m表示,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用尺子以米為單位量物體的長度;厘米和米的關(guān)系:1米=100厘米。
4、認識線段:線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會用尺子量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據(jù)圖形數(shù)線段的數(shù)量;畫線段:按給定長度畫線段(限整厘米)。
5、解決問題:估測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長度單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單元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
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注意個位進一后,在十位計算時不要加掉了。
1、不進位加法;2、進位加法。
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十位借一作十。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計算時不要減掉了。
1、不退位減法:2、退位減法。
兩步計算:無括號,一個豎式來計算,有括號,分兩步,先算括號再算外,注意進位和退位,別把進退給忘掉。
1、無括號: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2、有括號:括號在后面兩個數(shù)上。
解決問題:
1、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或少)的數(shù)。
通過連貫思考解決連續(xù)兩問的問題。
第三單元、三角形的初步認識
一、認識角
1、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2、角的大?。号c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guān),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guān)。
3、
角的畫法:(1)、定頂點。(2)、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3)、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準畫好的一條邊后,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二、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
2、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3、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后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nèi)為銳角,外為鈍角。
4、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三、解決問題。
第四、六單位表內(nèi)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認識:
1、意義: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相同的加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
2、名稱:乘數(shù)×乘數(shù)=積
二、1-9的乘法口訣:熟記口訣,會口算乘法算式。
1、補充口訣。
2、根據(jù)口訣寫出乘法算式、看圖寫乘法算式。
三、解決問題。
1、已知每個多少和個數(shù),求一共多少?每個數(shù)量×個數(shù)=一共的數(shù)。
2、加法和乘法對比解決問題: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題意、仔細審題、選擇方法:看單位,分方法,單位相同用加法,單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減的算法多樣化:根據(jù)不同的觀察方位選用不同的解決問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減。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1、辨認從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側(cè)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辨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左側(cè)面、上面)看到的簡單幾何體的形狀。
3、用推理解決簡單的問題。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認識時間單位“分”:1分時間的長短,知道鐘面上分針周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時=60分;
2、認識幾時幾分:會認、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一刻等時間。時針在指幾是幾時,分針指幾,就要幾乘5,乘積就是幾分。
3、解決問題。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第二單元:
1.生字表
識字2棋彈鋼琴胡戲喂鴿養(yǎng)航模
第五課株踮院除疲倦牽困
第六課委補室寧愣切集掌
第七課鐘零鬧哈欠遲嘆決悔
第八課計算冒覽館緊怦握容普奮燦爛
語文園地二柏紀紡織優(yōu)勝灣粒
2.組詞
二胡胡子京戲唱戲象棋下棋鋼筆鋼絲觀看觀音彈琴
彈力鋼琴琴聲生養(yǎng)培養(yǎng)休養(yǎng)休息伸出伸手甜美香甜
唱歌歌聲院子小院除非消除休息生息您好您的牽手
牽掛困了困難隊員員工青草青春寧靜安寧辦公室教室
樣子榜樣校園學校一切親切教師教室響亮響聲班級
同班哈欠欠錢一元元旦包子書包背包鬧鐘時鐘嘆氣
感嘆嘆息哈哈笑哈欠遲到來遲熱鬧鬧市及時及格不及
身上身體仔細細心名次每次一次外面外頭國外計算
估計怦怦跳怦怦地云層層次
3.形近字組詞
胡(二胡)湖(湖水)觀(觀看)現(xiàn)(現(xiàn)在)
休(休息)體(體育)伸(伸手)身(身體)
歌(歌曲)哥(哥哥)困(困難)因(因為)
員(員工)圓(團圓)青(青蛙)晴(晴天)
寧(安寧)宇(宇宙)到(到達)室(教室)
樣(樣子)洋(海洋)次(一次)欠(哈欠)
元(元旦)園(公園)包(書包)抱(擁抱)遲(遲到)
尺(直尺)極(極點)及(及格)
禮(隊禮)扎(包扎)架(書架)加(加法)
4.多音字組詞
興{xīng興奮、xìng高興擔{dān擔心、dàn擔子
彈{tán彈琴、dàn子彈寧{níng安寧、nìng寧愿
切{qiè一切、qiē切開背{bèi背后bēi背著
5.詞語搭配
高興地——他高興地笑了。
緊緊地——我緊緊地抓住媽媽的手。
贊許地——媽媽贊許地對我點了點頭。
親切地——老師親切地說:“你今天的表現(xiàn)真好!”
興奮地——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仔細地——我仔細地檢查試卷。
順利地——我順利地做完了所有的作業(yè)。
6.本單元文學常識
《一株紫丁香》是滕毓旭作品改編而成的。
《我選我》作者是李大同。
《一分鐘》作者魯兵,浙江金華人。首屆韜奮獎獲得者。
《難忘的一天》是一篇關(guān)于鄧小平的文章。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五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五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第一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38頁------39頁
(1)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初步認識角,并且能夠辨認。
(3)知道一個角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畫角。
2、40頁------41頁
(1)結(jié)合具體情境,直觀認識直角,會畫直角標記。
(2)能利用工具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利用工具畫直角。
(3)知道:一個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guān)。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1、建立觀察角度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發(fā)展空間觀念。
2、軸對稱
(1)通過欣賞圖片,感知現(xiàn)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折一折”“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條恰當?shù)闹本€即對稱軸,對稱軸兩邊的部分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夠完全重合)。
(3)能辨別軸對稱圖形,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或點子圖中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鏡面對稱
(1)結(jié)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
(2)經(jīng)歷探索、掌握鏡面對稱現(xiàn)象基本特征的過程(鏡子里外的兩個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發(fā)展空間觀念。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第四單元:
1.生字表
識字4寸落補拔功助取所
第十三課信沿抬際蛙錯答還
第十四課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第十五課怎思穿彎比服淺漂啦啊
第十六課夫表示號汗傷吸極
第二十課串兔告訴狐貍猴顆
2.組詞
寸有所長取長補短拔苗助長徒勞無功無邊無際自言自語
一寸尺寸落下落后補充補習拔河拔草用功功課功夫
助手幫助互助取得取消取笑所以所長相信寫信信紙
井沿沿著河沿國際邊際抬頭抬起抬走青蛙牛蛙錯誤錯過
問答回答還是還有語言言論文言每天每次治好治病
幾棵一棵掛在牽掛掛念好哇哇哇叫怪事奇怪慢吞吞快慢
怎么思念思想意思穿著穿衣服彎下彎曲比賽對比服氣衣服
淺水淺海漂亮漂浮走啦好啊丈夫工夫纖夫表達表示出示
口號號角號數(shù)一號大汗汗水受傷傷心吸收呼吸吸氣
北極極點一串串串通兔子白兔告別告訴告發(fā)訴說訴苦
狐貍猴子小猴一顆顆粒
3.形近字組詞
村(山村)撥(撥開)?。幦。┭兀ň兀┨Вㄌь^)示(表示)
寸(尺寸)拔(拔草)敢(勇敢)鉛(鉛筆)治(治病)際(邊際)
蛙(青蛙)信(相信)棵(一棵樹)哇(好哇)怎(怎么)
洼(山洼)言(語言)顆(顆粒)掛(牽掛)作(作業(yè))
淺(深淺)飄(飄?。├ɡ郑┨欤ㄌ鞖猓┪ㄎ眨?/p>
錢(金錢)漂(漂亮)啦(走啦)夫(大夫)極(極點)
訴(告訴)貍(狐貍)猴(猴子)兔(兔子)空(空氣)
所(所以)理(道理)候(時候)免(免費)穿(穿上)
4.多音字組詞
轉(zhuǎn){zhuǎn轉(zhuǎn)學Zhuàn轉(zhuǎn)圈曲{qǔ歌曲qū彎曲還{hái還給huán還有
5.詞語搭配
(1)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2)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3)自己的事情還要媽媽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媽媽去做)。
(4)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5)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6)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高高興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6.本單元文學常識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觀天比喻和諷刺眼界狹窄或?qū)W識膚淺之人。
《我要的是葫蘆》作者劉仲元,1923年生于天津,1949年考入青藝,幾十年來,塑造了百余個古今中外三教九流的角色。
《小棗樹和小柳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說明任何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只有它們放在一起才能正確合理的評價自己和別人。
《風娃娃》作者郭榮安,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小歌謠》《童話兒歌》等。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李學中。
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知識點歸納人教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原文
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啊!”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啊!”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小青蛙奇怪極了,他問媽媽:“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媽媽笑著說:“孩子,跟我來!”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啊?!毙∏嗤芨吲d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小青蛙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地叫個不停。橋洞里立刻響起一片呱呱的回聲。小青蛙歡快地說:“多好玩啊!”
字詞學習
字:呱、藏、哩、岸、激、蕩、蹦
詞:倒影、橋洞、景色、奇怪、波紋、河岸、石壁、歡快
重點句子
1.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啊!”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啊!”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2.小青蛙奇怪極了,他問媽媽:“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眿寢屝χf:“孩子,跟我來!”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3.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啊。”小青蛙高興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
中心思想
本文寫小青蛙對回聲產(chǎn)生好奇,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巧妙地揭示了回聲形成的原理。激發(fā)了我們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第三單元:
1.生字表
識字3夕與川州臺爭民族
第九課億潔歡祖旗幟慶曲
第十課央交市旁優(yōu)陰壇城國圖
第十一課申匹互京淚洋擁抱相揚
第十二課講打指接驚故候奇
2.組詞
夕陽夕照給予與其山川河川廣州神州臺風講臺爭斗爭取
人民民族漢族億萬一億潔白清潔歡慶歡樂祖先祖國紅旗旗幟
慶祝國慶歌曲樂曲中央央求市區(qū)市長城市旁邊路旁優(yōu)秀優(yōu)美
陰天陰云花壇壇子城市小城國家中國圖案圖畫申請申報申明
布匹一匹馬匹互助互相京戲北京眼淚淚水大洋海洋擁抱擁有
抱住抱著相信相同飛揚飄揚講話講故事拍打打球打水指出手指
接到接著驚嚇吃驚驚奇故鄉(xiāng)故事候車時候火候奇怪驚奇神奇
風景優(yōu)美綠樹成陰
3.形近字組詞
川(四川)州(神州)尤(尤其)優(yōu)(優(yōu)秀)傍(傍晚)旁(旁邊)
憶(回憶)億(億萬)臺(講臺)抬(抬頭)爭(爭?。┕~(風箏)
民(人民)眠(冬眠)歡(歡樂)次(一次)城(城市)誠(誠實)
旅(旅游)旗(旗幟)由(由于)曲(彎曲)國(國家)圍(包圍)
申(申請)伸(伸手)交(交通)校(學校)楊(姓楊)揚(飄揚)
京(北京)驚(驚奇)
4.多音字組詞
發(fā){fā發(fā)現(xiàn)fà頭發(fā)曲{qǔ曲子qū彎曲
似{shì似的sì好似相{xiāng相信xiàng相片
鋪{pū鋪上pù店鋪
5.近義詞
中心——(中央)——(中間)著名——(有名)——(出名)
特別——(非常)——(十分)漂亮——(美麗)
疲倦——(疲勞)牽掛——(掛念)——(掛牽)
6.反義詞
買-(賣)退-(進)快-(慢)反-(正)危險-(安全)
復(fù)雜-(簡單)美-(丑)貧-(富)冷-(暖)恨-(愛)
虛假-(真誠)冷漠-(熱情)認真—(馬虎)高—(矮)
7.詞語搭配
(1)小紅正在(寫作業(yè)。)
(2)(北京)真美?。ǎ。┪叶嗳タ纯矗ǎ。?/p>
(3)(你今天過生日)嗎(?)
(4)(花壇)真漂亮?。ǎ。┪乙ò阉南聛?。)
(5)(老師)真(辛苦!)(我們不要打擾她休息。)
8.本單元文學常識
《歡慶》作者郭榮安,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北京》介紹了我國首都北京的美景。
《我們成功了》是講訴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文章。
《看雪》蘊含著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第一單元:
1、生字:
識字1宜層盡染疊翠爽壯谷登華
第一課圖梨籠浪粱燃勤勞
第二課區(qū)尤其仙盤峰胳膊巨當脖著形狀
第三課旅蒲降娃紛蒼洼啪炸蹦察識
第四課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
語文園地一交支龍求凡利
2、詞語盤點:
景色宜人便宜白色中華華麗春華秋實谷子五谷豐登金秋時節(jié)金子金色云層
層林盡染豐收豐富山河壯美壯麗強壯秀麗神奇天高云淡波浪水波浪花臺燈
電燈燈籠作文作業(yè)寫字生字蘋果勞動尤老師尤其其他小區(qū)區(qū)別山區(qū)
巨石巨大它們它的安全平安幾塊一塊車站站立已經(jīng)甲板甲蟲
豆子豆芽知識認識紛紛紛飛經(jīng)過如果不如好事好人女娃娃娃山洼經(jīng)過于是由于首都
3、多音字組詞
行:xíng行為háng行家為:wèi因為wéi作為
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文zuō作坊盡:jìn盡力jǐn盡管
4、形近字組詞
華(中華)化(化學)識(認識)幟(旗幟)
甲(甲蟲)由(由于)龍(龍燈)尤(尤其)
層(層次)屋(房屋)破(破壞)波(波浪)
良(良好)浪(浪花)字(生字)牢(牢記)
作(作業(yè))佳(佳節(jié))枝(樹枝)技(技術(shù))
蘋(蘋果)怦(怦怦跳)壯(壯麗)狀(形狀)
容(容易)谷(山谷)區(qū)(區(qū)分)巨(巨石)
棋(下棋)其(其它)己(自己)已(已經(jīng))
快(快慢)塊(一塊)
5、疊詞
進出(進進出出)許多(許許多多)高興(高高興興)快樂(快快樂樂)
說笑(說說笑笑)認真(認認真真)來往(來來往往)彎曲(彎彎曲曲)
6、近義詞
景色——風景、風光壯美——壯麗勤勞——勤快
好像——仿佛聞名中外——舉世聞名尤其——特別秀麗——美麗
奇形怪狀——千奇百怪告別——道別粗心——馬虎
盡——完贈——送
7、反義詞
浪費——節(jié)約聞名中外——臭名遠揚巨大——渺小
粗心——細心降——升斜——正愛——恨
8、詞語搭配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9、本單元文學常識
《秋天的圖畫》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黃山奇石》作者于永正。
《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從題目到內(nèi)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贈劉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時送給好友劉景文(名季孫)的一首勉勵詩。
《山行》是詩人杜牧所作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