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
發(fā)表時間:2020-12-24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八單元統(tǒng)計導學案(栽蒜苗)。
金臺區(qū)逸夫小學新課程有效教學導學案
科目:數學課題:《栽蒜苗一》主備:執(zhí)教:
授課年級四年級學科數學任課教師
課型新授課時1上課時間
教
材
分
析教材創(chuàng)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tǒng)計的必要性,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tǒng)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2.能力目標: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各種信息,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體會和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問題訓練評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導學單
學生準備自學課本,收集有關資料
認真完成《導學單》
新課程有效教學導學過程設計
課題:《栽蒜苗》第(1)課時執(zhí)教:
導學
環(huán)節(jié)時間創(chuàng)設
情境教師行為期望的學生行為
激趣導入JaB88.com
5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習興趣1.視頻展示:一個人,被滾滾而來的數字流所包圍,他痛苦的喊:怎么辦?
2.其實不光是剛才的這個人,我們的生活中也到處充滿著雜亂無章的一些數據。怎樣讓這些數據為我們所用。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整理數據的方法。
以小組為單位各呼自己的口號。
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0
創(chuàng)設展示學習情境1、各組組長發(fā)放《問題導讀——評價單》
2、課代表組織本組學生自學并討論。
3、老師注重課堂氣氛調控,關注學生表現,尤其是學困生的表現。
4、認真聆聽學生匯報并點撥。1、學科長帶領組員采取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2.組員積極參與其中。
匯報交流
發(fā)現問題
10
創(chuàng)設小組討論學習情境1、組長發(fā)放《問題生成——評價單》。
2、學生在學科代表的組織下學習討論。
3、老師巡視。深入組內聽或參與學習
4、各組匯報,教師及時點撥。發(fā)揮幾集體的力量,力爭將問題研究透徹。
找準匯報方式,組織語言,準備匯報。
拓展訓練
10
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學習情境
1、學科長發(fā)放《問題訓練評價單》。
2、教師進行規(guī)范指導。
暢談體會,超越升華
總結評價
5創(chuàng)設暢談體會的情境1、老師引導學生匯報與評價。
2、學科代表總結本課所學。認真聽,加深記憶,做好自我評價??陀^的評出優(yōu)勝組。
編輯推薦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八單元統(tǒng)計導學案
小學新課程有效教學導學案
科目:數學課題:《栽蒜苗一》主備:執(zhí)教:
授課年級四年級學科數學任課教師
課型新授課時1上課時間
教
材
分
析教材創(chuàng)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tǒng)計的必要性,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tǒng)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2.能力目標: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各種信息,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體會和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問題訓練評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導學單
學生準備自學課本,收集有關資料
認真完成《導學單》
新課程有效教學導學過程設計
課題:《栽蒜苗》第(1)課時執(zhí)教:
導學
環(huán)節(jié)時間創(chuàng)設
情境教師行為期望的學生行為
激趣導入
5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習興趣
1.親愛的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請齊呼我們的戰(zhàn)斗口號。
2.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關統(tǒng)計的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各呼自己的口號。
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0
創(chuàng)設展示學習情境
1、各組組長發(fā)放《問題導讀——評價單》
2、課代表組織本組學生自學并討論。
3、老師注重課堂氣氛調控,關注學生表現,尤其是學困生的表現。
4、認真聆聽學生匯報并點撥。
1.學科長帶領組員采取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2.組員積極參與其中。
匯報交流
發(fā)現問題
10
創(chuàng)設小組討論學習情境
1、組長發(fā)放《問題生成——評價單》。
2、學生在學科代表的組織下學習討論。
3、老師巡視。深入組內聽或參與學習
4、各組匯報,教師及時點撥。
發(fā)揮幾集體的力量,力爭將問題研究透徹。
找準匯報方式,組織語言,準備匯報。
拓展訓練
10
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學習情境
1、學科長發(fā)放《問題訓練評價單》。
2、教師進行規(guī)范指導。
暢談體會,超越升華
總結評價
5創(chuàng)設暢談體會的情境1、老師引導學生匯報與評價。
2、學科代表總結本課所學。認真聽,加深記憶,做好自我評價??陀^的評出優(yōu)勝組。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導學案
《植樹問題一》導學案
;學習內容:教材第117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植樹問題的基本解題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與植樹有關的問題。
2、掌握植樹問題的第一種情況是“兩端都要種”。(即間隔數比株數少1的情況)。
3、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掌握“兩端都要種的植樹問題”的解題方法。
學習難點: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長求株數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數和株距求全長的方法。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識鏈接:
拿一根20厘米的毛線繩,每隔5厘米系一個扣,繩子兩端也要系,數一數,一共系了幾個扣。
二、互動研討:
自學課本117頁回答以下問題。
1、要求準備多少棵樹苗,必須先求出什么?
2、討論:如果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段,兩端也要栽樹,這樣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斷出間隔數比株數(多1還是少1)。所以,在100米的小路上共有個間隔點,那么就可以栽棵樹。
小結:因為植樹棵數總是比間隔數多1,這樣我們就可以先求出樹與樹之間有多少個間隔,而每個間隔的長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可以植樹多少棵。
列式計算:
3、在一條公路旁,每隔5米栽一棵樹,起點和終點都栽,一共栽了10棵,那么這條路有多長?(比較和例1的不同,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列式計算:
4、例1是已知()和(),求()。而這道題是已知()和(),求()。根據這兩道題我們也可以得出兩個公式。
株數=()÷()+1全長=(株數-1)×()
三、自我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四、達標測評:
1、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2、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3、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需要多長時間?
4、新建小區(qū)要在一條長1000米的路兩旁安裝路燈,每隔8米裝一盞(兩端都要裝)。一共需要多少盞路燈?
《植樹問題二》導學案
學習內容:教材第118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植樹問題”的基本解題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與“植樹”有關的問題。
2、掌握“植樹問題”的第二種情況是“兩端都不種”。(即間隔數比株數多1的情況)。
3、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掌握“兩端都要種的植樹問題”的解題方法。
學習難點:掌握已知株數和全長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數和株距求全長的方法。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長,怎樣求棵數?
2、已知株距和棵數又怎樣求全長呢?
二、互動研討:
1、小游戲。拿出紙條,分別把它們等分成2段、3段、4段,要剪()次、()次、()次,比較剪的次數和紙條的段數有什么關系。
我的發(fā)現:剪的次數比紙條的段數()
2、自學課本第118頁例2,回答以下問題:
還是兩端都栽嗎?
棵樹與間隔數有什么關系?
兩旁都不栽要先算什么?
3、我來算一算一共要栽幾棵樹?
要在小路兩旁栽樹,要先算出一旁需要栽多少棵樹,那就要先求出一旁的間隔數:
小路一旁栽樹多少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小結:這是植樹問題的第二種情況“兩端都不栽樹”也就是棵數比間隔數(),
棵數=()÷()-1,株距=()÷(-1)。
4、討論比較例1和例2的不同。
例1是兩端都(),所以棵數比間隔數()
例2是兩端都(),所以棵數比間隔數()
三、自我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四、達標測評:
1、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3、從王村到李村一共設有16跟高壓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植樹問題三》導學案
編寫人:修改人:審核人:許文良學習時間:使用人:四年級
學習內容:教材第120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植樹問題”的基本解題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與“植樹”有關的問題。
2、掌握“植樹問題”的第三種情況是“關于一個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3、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掌握封閉圖形中“植樹問題”的解題方法。
學習難點:掌握已知株數和全長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數和株距求全長的方法。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識鏈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長,怎樣求棵數?(兩端都栽)
棵樹=()
2、已知株距和棵數又怎樣求全長呢?(兩端都不栽)
全長=
3、同學們做游戲,站成正方形,每邊有3人,共有多少人?(畫圖用△表示)
二、互動研討:
自學課本第120頁內容,自學后完成下面的問題。
圍棋盤的最外層每邊能放19個棋子。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1、方法一:(圖一)上下兩邊都有()個棋子,左右兩邊兩端的棋子都已數過,不能重復數,所以左右兩邊每邊只需數()個棋子,將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的棋子個數。算式是:()
2、方法二:(圖二)每邊只算一個端點,這樣每邊都有()個棋子,共有4個()。算式是:()
3、方法三:每邊的兩端都不算,這樣每邊都有()個棋子,共有4個(),再加上4個端點的4個棋子,就是一共的棋子個數。算式是:()
4、哪一種方法最簡單?
三、自我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今天學習了“植樹問題”的第三種情況—封閉圖形。封閉圖形有幾種,如: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多邊形等,因為首尾重合在一起,所以種樹的棵數等于分成的段數。
四、達標測評:
1、64名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
2、要在六邊形的水池邊上擺上花盆,要使每一邊都有5盆花,最少需要幾盆花?
3、為了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舉行團體操表演。四年級學生排成方陣,最外層每邊站了15人,最外層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整個方陣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4、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要幾盞燈?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導學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導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29寓言兩則》導學案
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我要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要體會出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學習重點體會人物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知識鏈接扁鵲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yī)。約生于公元前四○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年。因為醫(y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
刻苦鉆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chuàng)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
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于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預習任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字音。課文,認識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弄清楚故事的內容,從中受到啟發(fā)。
3、搜集一則寓言故事,準備講給大家聽。
★預習收獲:
一、我會寫詞語.
Qīzǐlǐcǎichangweibiǎnquèbàijiàn
()()()()()
tāngyàojìchāngxuéshèbǎifābǎizhòng
()()()
二、多音字組詞。
扁()()奇()__()
三、課文我知道。
1、《紀昌學射》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扁雀治病》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講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四、我找的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預習課文后我得到的啟發(f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
我生成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生成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學習任務
【任務一】《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你最喜歡哪個?請把它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并說說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比一比,看誰講的最活靈活現)
【任務二】你覺得兩則故事中的人物分別是怎樣的人?為什么?
______的紀昌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飛衛(wèi)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扁鵲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蔡桓公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三】講講你找的寓言故事,想想它給我們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性修改補充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
想一想,寫一寫。
紀昌想掌握射箭本領,于是就先練眼力。如果我們想要掌握騎自行車的本領,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操作電腦的本領,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_______的本領,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_________的本領,就要先____________。
由此可見,學習任何一項本領,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練筆蔡桓公不聽扁鵲的話,病情便拖得越來越重。此時他已經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如果能夠穿越時空,你想對他說什么?他聽完你的話又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寫出來。
我:
蔡桓公:___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30文成公主進藏》導學案
指導老師: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生字新詞,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我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簡案的復述課文。
3我要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學習方法朗讀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展示學習法、看圖聯(lián)想
知識鏈接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之女,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知書達理,信仰佛教。十六歲時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成為松贊干布的王妃。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xù)傳到西藏、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預習任務
1.讀準字音,會寫詞語,想辦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弄清楚故事的內容。
3.記一記故事的情節(jié),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一講。
4、讀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查找文成公主的其他故事。
★預習收獲:
1、我讀了____遍課文。我讀的最棒的是第_______自然段。我愿意把它讀給______聽。
2、給劃線字注音。
唐朝()的時候,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大臣()去唐朝求婚。使臣憑借智慧,求婚成功。于是,文成公主從京城帶上豌()豆、油菜、小麥等種()子和各種耕種()技術進藏()了。他們跨過大河,走過沼()澤,翻過高山,終于來到西藏,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結()成了夫妻。
3、我知道課文共____個自然段。文章先寫,(-----自然段);再寫(-----自然段);最后寫。(-----自然段)
4、文成公主去西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成公主對西藏做出的貢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解決
【問題一】唐朝皇帝出了哪些難題來考驗使臣?使臣又是怎樣解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二】文成公主進藏途中遇到了哪些難題?她是如何解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
我生成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生成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任務一】請用自己的話簡案講講《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并說說這個故事給你的感受。(看誰講得既清楚又生動)
【任務二】將你找的文成公主的其他故事講給大家聽。
個性修改補充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
用修改符號修改下列病句。
1.從此,西藏的往來更加密切了。
2.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
警察叔叔在大街上保護交通秩序。
4、讀了《紀昌學射》的故事后,很受啟發(fā)。
你能補充著寫一寫嗎?
1.在路納遇到一條河,文成公主。
后來,老百姓就把公主親手搭的這座橋叫做“”。過沼澤地時,因為文成公主,所以路納的牛羊
。
2.聽到松贊干布死了的消息,文成公主,她沒有心思梳妝,右邊的頭發(fā)散了也不理會,因此,。
3.乃巴山擋住了去路,文成公主就。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31、普羅米修斯》導學案
指導老師: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我要學會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意思。
2.我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我要把這個故事熟記于心,講給別人聽。
(二)、過程與方法:
1、我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我要認真看課文插圖,并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我要體會出普羅米修斯的精神,受到感染與熏陶。
學習重點感悟普羅米修斯的精神,從有關語段的描寫中體會人物心情
知識鏈接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語中“深謀遠慮”之意)他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提坦神,他創(chuàng)造了人,并且是人類的教師,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人類。同樣的,人們也用愛和忠誠來感謝他報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領袖宙斯卻要求人類敬奉他,讓人類必須拿出最好的東西獻給他。普羅米修斯不斷為人類辯護,因而觸犯了宙斯。宙斯為了懲罰他,拒絕給予人類為了完成他們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
讀完“知識鏈接”我知道了:
★預習任務
1.讀準字音,會寫詞語,想辦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通讀熟課文,體會出人物心情并將它讀出來。
3.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普羅米修斯是一個怎樣的神?
4、畫出最有感觸的語句,寫寫自己的感受。
★預習收獲:
一、我學會了以下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課文中寫到的古希臘天神有:普羅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知道普羅米修斯與這四位天神之間發(fā)生了這樣的故事:
太陽神阿波羅眾神領袖宙斯
(取走火種)()
普羅米修斯
()()
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我能用簡潔的語言把上面四個主要情節(jié)串起來說說整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發(fā)現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預習課文后我的感受是:
★我的疑問
問題
自己在閱讀中生成的問題
小組討論歸納后生成的問題
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各位同學:請根據預習內容,認真思考獨立完成下面的題目,在小組內交流后準備多元展示。
★學習任務
【任務一】用自己的話講講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看誰講的最吸引人)
【任務二】用簡潔的句子或四字詞語評價一下諸位天神,并找出相關語句談一談。
我覺得普羅米修斯是個____________的神。是從__體會到的。
我覺得宙斯是個____________的神。是從____________體會到的。
我覺得火神是個___________的神。是從_________體會到的。
我覺得赫拉克勒斯是個____________的神。是從____________體會到的。
【任務三】面對懸崖上為人類而受苦受罪的普羅米修斯你想說些什么呢?請寫一寫吧。
★個性問題補充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
想象寫話。
1、沒有火時,人們只好_________________;沒有火時,人們只好_________________;
沒有火時,人們只好_________________......
2、普羅米修斯給人間送來了火種,人們欣喜若狂。男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孩們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羅米修斯被死死地鎖在懸崖上,狂風刮來,暴雨襲來,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低下頭看到人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聽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便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本文故事講給自己的親人聽。
◆閱讀《希臘神話集》,準備進行“希臘神話故事”競賽。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32、《漁夫的故事》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生字、新詞。
2、我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zhàn)勝魔鬼的。
3、我要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學習方法朗讀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展示學習法
知識鏈接閱讀課后“資料袋”
★預習任務
1.讀準字音,會寫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無惡不作恩將仇報下流無恥)
2.揣摩人物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弄清楚故事內容。
3.想一想故事中的漁夫和魔鬼分別是怎樣的?
4、記一記故事情節(jié),準備把它講給大家聽。
★預習收獲:
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本課的生字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抄寫下面。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______()______
解()______藏
()______()______
3、選字填空。
(訊迅)___速燈(籠蘢)___丑(露陋)___
起----(世誓)到(底低)___違(被背)___
4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知恩圖報--()愁眉苦臉--()結束--()善良—()
5、我知道。
《漁夫的故事》選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這本書又叫《》,是由264個小故事組成的。著名的《》《》《》《》都出自這本書,她被譽為世界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6、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順序寫的。主要內容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7、者抓住了魔鬼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進行描寫,從而表現出魔鬼的性格。
★自主解決:故事中的漁夫和魔鬼分別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在文中句子,感受寫在旁邊)
★我的疑問
我生成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生成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學習任務
【任務一】請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提示:你會采用什么方式讀呢?除了讀之外,你還能用哪些方式把它展示給大家。
我們最喜歡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
我們組準備采用____________方式來讀。
【任務二】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說說你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提示:不能看書。講清楚魔鬼為什么要殺死漁夫和漁夫戰(zhàn)勝魔鬼的部分。
個性修改補充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
請你讀一讀,用本課的四字成語填一填。
一天漁夫撈著一個瓶口用錫封著的黃膽瓶,,()。他撬去錫封,瓶里變出一個()的巨大魔鬼。()的魔鬼不但不感謝漁夫,還(),要殺漁夫。最后,漁夫用自己的智慧將()的魔鬼騙入膽瓶,取得了勝利。
對下面的句意的理解,對的打“ˇ”,錯的打“×”。
1、一聽所羅門死了,魔鬼立刻兇惡地說:“漁夫啊,準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
A、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魔鬼有一點良心,因為他讓漁夫選擇死法。()
B、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魔鬼沒有良心,他的本性就是兇惡狡猾,做壞事還給自己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是無恥之極。()
2、這時候漁夫想到:“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正正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p>
A、這是漁夫語言的描寫,表現漁夫對魔鬼的無比討厭。()
B、這是預付心理活動的描寫,從他的想法中可以看到漁夫很智慧。()
課內閱讀。
魔鬼()像堡壘,()像鐵叉,()像桅桿,()像山洞,()像白石塊,()像喇叭,()像燈籠,樣子非常兇惡。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2、這個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
3、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教師評價
《語文園地八》導學案
指導老師: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我要培養(yǎng)自己看書的習慣。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2、我要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自主預習板塊
1、自學“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達到聽寫程度。
2、認真讀一讀“我的發(fā)現”??纯茨惆l(fā)現了什么?
3、讀準讀熟日積月累,理解意思,學會運用。
4、認真讀“趣味語文”,看看你得到什么體會。
交流展示板塊
【任務一】交流學習“我的發(fā)現”。
【任務二】讀“日積月累”,說說意思,再背一背看誰背得多,看誰背得快。
【任務三】講講“趣味語文”這個故事。說說你的體會。
自我評價學科長評價
拓展考練板塊
一、填空
1、這案元我們學的兩則寓言是(),《紀昌學射》一則寓言告訴我()的道理。
2、《扁鵲治病》這則寓言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是()。扁鵲是()的人,蔡桓公是()的人;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3《普羅米修斯》一文主要寫了()的事。
4《漁夫的故事》選自(),又叫(),由()個小故事組成,代表作品有(),《一千零一夜》被譽為()。我讀過的民間故事()。二、選字填空
堅艱()苦()定()難()固
決覺()得()定()心感()
盡禁()頭()止不()()量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一()石屋一()羊毛一()規(guī)矩一()沼澤一()青煙
四、組詞
焰()驅()配()繞()
陷()軀()佩()饒()
?。ǎ┖荩ǎ└ǎ┠c()
怒()恨()根()暢()
六、照樣子寫詞語.。
驅寒取暖(含反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發(fā)百中(帶數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兩分零七秒,是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從地面升到桿頂的時間。
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必須和太陽一同升起。但是每天太陽出來的時間不一樣,怎樣掌握升旗時間呢?國旗班從天文臺得到了一年365天太陽升、落時間表。他們根據這個時間表,確定每月上、中、下旬的升旗時間。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難入睡,后半夜剛剛有些朦朧就得起身整裝,因為4點33分太陽在地平線露頭兒,國旗得同時升上旗桿頂。遇到陰雨天氣,見不到太陽,國旗也依然按日出時間高高升起。你可以想象,國旗班的戰(zhàn)士是多么辛苦!
每天清晨,隨著升旗電鈕的按動,升旗戰(zhàn)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行注目禮。他們威武雄壯的形象,給莊嚴的時刻增添了光彩。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分零七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升國旗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升旗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劃出國旗班的戰(zhàn)士為使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所付出的勞動。
6、用波浪線劃出國旗班的戰(zhàn)士升國旗時的動作。
7、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是()句式。
8、說說你從短文中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知道6個課內歇后語和1個課外歇后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評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栽蒜苗(二)》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栽蒜苗(二)》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
2.過程與方法: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據變 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規(guī)范有序的解決問題的步驟。
學習重點
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
學習難點
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
二、自學指導。
1.情景導入:
(用蒜苗生長的動畫圖片引入新課)
2.由學生動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統(tǒng)計表。
3.動畫演示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tǒng)計圖(要強調學生注意觀 察畫折線統(tǒng)計圖的步驟)。
讓學生分析在格子圖中畫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分成哪兩步。
三、習題鞏固。
課本P89練一練1。
四、實踐應用。
課本P89練一練2。
五、課堂小結。
1.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呢?
折線統(tǒng)計圖有利于直觀了解事物的變化情況。
2.怎樣畫折線統(tǒng)計圖呢?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連線。
3.統(tǒng)計圖一般有幾種形式呢?
統(tǒng)計圖一般有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三種形式。
4.進 行預測時,先要找出數量變化趨勢中的規(guī)律,再進行預測。
六、知識拓展。
為了尋找小玲跳繩成績提高的秘密,笑笑幫助小玲記錄了鍛煉的情況,并制成了統(tǒng)計圖。
(1)小玲跳繩中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最快?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績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3)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多少,達到每分135個大 約是在第幾天?
答: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118個,達到每分135個大約是在第12天。
七、目標檢測。
1.要表示上海2013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用( )表示合適。
A.條形統(tǒng)計圖
B.折線統(tǒng)計圖
C .扇形統(tǒng)計圖
2.統(tǒng)計圖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的是李明從9時到11時由甲地到乙 地騎車行駛的情況。
(1)李明從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長時間?甲乙兩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 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嗎?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長時間?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駛了多少 千米?比他騎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實踐作業(yè)。
根據十幾天觀察蒜苗得到的結論,寫一篇《我的蒜苗長得快》數學實踐小論文。
點擊查看更多: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奧數試題、最全小學語文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導學案(圖形的旋轉)
課題圖形的旋轉
課型新授課年級四年級
學
習
目
標1、通過對實際圖例的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學習
重點1、通過觀察,使學生發(fā)現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學習
難點能清楚的描述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的旋轉過程。
預習
準備方格紙,幾何圖形紙片。
學習過程
環(huán)節(jié)學案導案
以
舊
引
新
(5分鐘)出示一個風車實物,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轉動,問同學們這兩個方向分別叫什么?指名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歸納。
(9分鐘)1、(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上面的圖案),這些圖案漂亮嗎?
它們有什么特點?
2、、這兩組漂亮的圖案都是由很簡單的小圖形構成的。你能找出是由哪個小圖形變換構成的嗎?用彩色筆把它圈出來。
3、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動一動,看看這個簡單的圖形是怎樣變換的。
4、觀察方格紙上所畫圖形位置的關系,并填空。
圖形B可以看作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
圖形C可以看作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
圖形D可以看作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1、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師生共同歸納。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形成共識;小組長總結歸納。
3、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學生自學狀態(tài)及參與度。
展示
交流
(16分鐘)我愿意把我的探究結果展示交流,在展示時,我會把內容說清楚;別的同學展示時,我會認真傾聽,并能補充和質疑。指導交流,適當糾錯、點撥。
總
結
鞏
固
(7分鐘)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都知道了:
指導學生歸納敘述圖形旋轉的三要素,并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導學案(人教版)
四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導學案
第一課時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我自信,我學習,我展示,我快樂!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50頁的例1。用紅筆勾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總結方法。
2、針對自主探究找出疑惑點,課上組內交流,解疑答惑。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小數的計數單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
2、能說出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一、自主學習
動手量課桌、書本的寬度,發(fā)現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舉例說明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
2、舉例說明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
3、舉例說明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
4、什么是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
5、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三、交流展示
1、討論為什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分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2、為什么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四、課堂小結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小數,像這樣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
五、課堂檢測
1、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等。
2、相鄰兩個小數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
3、用分數和小數表示下列各數。
四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導學案
第二課時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我自信,我學習,我展示,我快樂!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52、53、54頁的例2、例3。用紅筆勾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總結方法。
2、針對自主探究找出疑惑點,課上組內交流,解疑答惑。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出小數。2、會正確寫小數。
一、知識鏈接
1、0.15是()位小數,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2、0.07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138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二、自主學習
1、小數可以分為幾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比1小?舉例說明。
2、整數的數位順序是怎樣的?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等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那個最大?為什么?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最大古錢幣的相關數據: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1、試著讀出古錢幣的有關數據嗎?
2、你們組認為讀小數時要注意什么?
3、你們組認為怎樣寫小數,寫小數時要注意什么?
四、課堂小結
(1)讀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字,而且有幾個0就讀幾個0。
(2)寫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依次寫出每個數字,而且有幾個0就寫幾個0。
五、課堂檢測
1、讀出下面各數
(1)南江長江大橋全長6.772千米。6.772讀作:
(2)土星繞太陽轉一周需要29.46年29.46讀作:
2、寫出下面的小數。
零點零七十點零零二零點零一四
四年級數學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使用時間:
編寫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相互交流,共同成長。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交流,探討出小數的性質。2.利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2.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具準備:米尺、小黑板
一、【知識鏈接】
1、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位。
2、0.328是由3個()、2個()、8個()組成的。
0.5里面有()個十分之一。
0.03里面有()個百分之一。
3.填小數或分數。
米=()0.45米=()米=()
=()0.08=()0.9=()
二、【自主學習】
自學課本第58.59頁的內容,自學完成下面的問題。(學生觀察米尺)
A、0.1米是幾分之幾米(米)?用整數表示就是多少分米?(分米)
B、0.10米是幾個幾分之1米?(米)1/1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厘米(厘米)?10個1/100米就是多少厘米?(厘米)
C、0.100米就是幾個幾分之1米(米)?1/10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毫米(毫米)?那么100個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毫米)
因為1分米=()厘米=()毫米所以0.l米=()米=()米
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提問三個小數0.1、0.10、0.100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規(guī)律:在小數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三、【合作探究】
1.把0.70和1050.900化簡
進行例2可讓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1)0.70應怎么化簡?依據是什么?
(2)1050.900應怎么化簡?依據是什么?
(3)小組合作,說出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0.70是70個(),0.7是7個(),因為70個1/100是7個1/10,所以兩個小數的大小相等。
(4)強調:今后在一般計算時,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都要化簡。
2.出示例3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數的小數。
思考:改寫時根據什么才能做到不改變小數的大?。浚ǎ?br>
0.2=4.08=3=
四、【拓展延伸】
“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用小數的性質可以做到哪些?改寫小數的依據是什么?
六、【課堂檢測】
化簡下面各小數:
0.401.8502.900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四年級數學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第四課時小數的大小比較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在合作中成長在交流中收獲
學習內容:p44頁例4
學習目標:能正確迅速比較小數的大小
學習重難點: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迅速比較小數的大小
一、【知識鏈接】
比較下面各數的大小
10005008991001832823
1000200052352424562467
二、【自主學習】
1、老師帶了300元錢去買自行車,一輛自行車的價錢是286元,請問老師帶的錢夠嗎?
2、小明帶了14元8角到超市買一支鋼筆,結果發(fā)現一支鋼筆的價錢是13.5元,小明帶的錢夠嗎?
說說你是怎么比較這些數的大小的?
三、【合作探究】
1、觀察課本第60頁主題圖,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2、說說你是怎么給他們排出名次的?
3、總結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部分,整數部分的那個數就。
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的那個數就。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字的那個數就……
四、【拓展延伸】
1、比較下面每組數中兩個數的大小。
3元2.6元6.35米6.53米
4.7234.790.4580.54
2、下面方格能填哪些數字?(可以填的數一個都別漏哦?。?br>
3.□7〉3.2745.16〈45.1□
13.□5〉13.750.62=0.62□
五、【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
六、【課堂檢測】
1、把下列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0.50.3050.530.053
0.60.631.260.704
2、在○里填上“〈”、“〉”“﹦”。
3.01○3.109.6○6.94.08○4.80
7.89○7.981.607○1.767.100○7.1
5角○0.4元5千克○500克4分米○0.4米
四年級數學下學期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第五課時小數點位置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在合作中成長在交流中收獲
學習內容:P61頁例5
學習目標:通過合作探究,總結出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學習重難點: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一、【知識鏈接】
1、小數的性質是什么?
2、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3、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0.54○0.5402.8○2.8003.26○32.66.19○61.9
小結: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沒有變,是因為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fā)生了變化。
二、【自主學習】
自學課本第61頁例5,回答問題:
①0.009米=()毫米
②0.09米=()毫米
③0.9米=()毫米
④9米=()毫米
三、【合作探究】
1、從上往下觀察,從0.009米變成0.09米,小數點向移動了位,即長度由毫米變成了毫米,長度到原數的倍。因此,小數點向移動一位,小數就到原數的倍。同理,比較①和③,小數點向移動了位,即長度由毫米變成了毫米,長度到原數的倍。比較①和④,小數點向移動了位,即長度由毫米變成了毫米,長度到原數的倍。
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的位置依次向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到原數的、、。
2、練習:4.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向右移動兩位是()
0.3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是3.05,向左移動()是0.0305,向()移動()是305,向()移動()是30.5。
3、小結:小數點移動要牢記:右移,左移。移動一(二、三……)位是擴大(或縮?。?0(100、1000……)倍,位數不夠用補位。
四、【拓展延伸】
原數擴大還是縮小由什么決定?移動的位數決定什么?
五、【課堂小結】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到原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到原數的、、……。
六、【課堂檢測】
1、填空
(1)把6.2擴大()倍是62。
(2)把59縮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數點得(),原數擴大了()倍。
(4)73.21變?yōu)?.7321,原數就()。
2、判斷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到了它的1/1000()
(2)、3.69擴大1000倍是36.9。()
(3)、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就要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四年級數學下學期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第六課時把一個小數擴大(或縮?。?0倍、100倍、1000倍……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在合作中成長在交流中收獲
學習內容:P62頁例6、例7
學習目標:1、能熟練說出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2、能運用這個規(guī)律把小數擴大(或縮?。?0倍、100倍、1000倍……
學習重難點: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
一、【自主學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1)把3.6擴大()倍是36(2)把3.14擴大100倍是()
(3)把30縮?。ǎ┍妒?.03(4)把42縮?。ǎ┍妒?.042
2、按要求填表
3.0250.0484.760.2
擴大10倍
縮小100倍
擴大1000倍
小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到原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到原數的、、……。
二、【合作探究】
1、看課本第62頁例6,回答問題:
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平方米,把它擴大10倍,就是把它()10,只要把0.01的小數點向()移動()。
把0.01擴大100倍,就是把它()100,只要把0.01的小數點向()移動()。
把0.01擴大1000倍,就是把它()1000,只要把0.01的小數點向()移動()。
小結:把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用這個數分別()10、100、1000……,也就是將小數點向()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即一個數擴大到它的幾倍,就用這個數()幾。
2、看課本第63頁例7,回答問題:
把1平方米縮小到它的,就是把它()10,只要把1的小數點向()移動()。
把1平方米縮小到它的,就是把它()100,只要把1的小數點向()移動()。
小結: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就是用這個數分別()
10、100、1000……,也就是將小數點向()移動一位、兩位、三位……。位數不夠的用“0”補足。
3、練習:
4.43×10=32.7×100=10.47×1000=38.5÷10=54.7÷100=1.18÷1000=
三、【課堂小結】
一個數擴大到它的幾倍,就用這個數()幾,即小數點的位置向()移動,一個數縮小到它的,就用這個數()幾,即小數點的位置向()移動。
四、【課堂檢測】
1、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6.25×10=()[A62.5B0.625C625]
(2)9.4×1000=()[A940B0.0094C9400]
2、填空:
(1)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數就()倍,將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原數()。
(2)把57.05的小數點去掉,變成了(),()到原數的()倍。
(3)把0.859擴大到它的10倍與把859縮小到它的()的結果相同。
3、計算:
5.28×10=43.6×100=52.43×1000=26.3÷10=34.5÷100=7.26÷1000=22.3×10=81.2×100=94.6×1000=13.44÷10=96.12÷100=6.41÷1000=
四年級數學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第七課時生活中的小數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在合作中成長在交流中收獲
學習內容:p68頁例1
學習目標: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
學習重難點:會進行名數的改寫
一、【知識鏈接】
1千米=()米1千克=()克1米=()厘米
1噸=()千克1時=()分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自主學習】
1、自學課本第67頁。你看到了生活中的哪些小數?水果糖的質量是千克小明的身高是米
小紅體操得分是分小麗的體溫是度
2、你還能說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數嗎?
3、填空80厘米=()米4500千克=()噸
4、觀察課本第67頁做一做,對子之間互相說一說這些小數的含義。
三、【合作探究】1、下面是4個小朋友的身高,請你按從高到矮的順序,給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隊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討論:這些數的單位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較它們的大???你有什么辦法嗎?
注意: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
2、把上面的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80厘米=米方法一:1厘米=()米,80厘米有()個1厘米,所以80厘米=()米
方法二:1米=100厘米,80厘米=(÷)米,利用小數點的移動規(guī)律,80÷100小數縮小了()倍,縮小100倍,小數點就要向()移動()位,所以80厘米=()米,厘米是低級單位,米是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的數向高級單位的數轉化就要()進率就可以了。
討論:你是怎樣想的?你喜歡哪種方法?
小結:把低級單位的數改成高級單位的數,我們可以把低級單位的數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如果進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二位,三位……
四、【拓展延伸】
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五、【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
六、【課堂檢測】
1、把合作探究的第一題的單位轉換成以米做單位的數,再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80厘米=()米1米45厘米=()米
比較大小:
2、()分米=1.5米()千克=4.08噸510米=()千米516厘米=()米
4700克=()千克9020千克=()噸7450米=()千米23分米=()米1350克=()千克80千克=()噸
3、在括號里填上﹤﹥或﹦
3.61米()362厘米284克()0.284千克1480米()1.5千米532厘米()5.3米
4、比較下面沒組數三個量得大小,并用“<”連接。
(1)0.52平方米50.2平方分米5520平方厘米
四年級數學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第八課時生活中的小數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在合作中成長在交流中收獲
學習內容:課本69頁例2
學習目標:能說出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會進行名數的改寫。
一、【知識鏈接】
1、填空:3500克=()千克480厘米=()米9分米=()米9千克200克=()千克
3米6分米=()米2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學課本69頁,并完成下面各題。
0.43米=()厘米0.27千克=()千克0.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0.76千米=()米0.6厘米=()毫米0.93噸=()千克1.32米=()厘米這個題你是怎么想的?
三、【合作探究】
1.討論:把一個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應該怎樣改寫呢?
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我們可以把高級單位的數()它們之間的進率,如果進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相應的()位、()位、()位……。
3平方米18平方分米=()平方米0.15千克=()克350克=()千克
提問:這道題中包含了我們學過的單位換算的兩種類型,請大家在進行單位改寫時要注意什么?
概括:要觀察清楚是低級單位改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改成低級單位的數,決定怎么計算;要弄清楚單位之間的進率;根據上面兩方面確定小數點向左還是向右移動,移動幾位。
四、【拓展延伸】
解決問題:
(1)一個長方形的長是90分米,寬是60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它的寬延長30分米,長不變,那么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五、【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
六、【課堂檢測】
1、填空:
3.001噸=()噸()千克3.7平方分米=()平方毫米5.80元=()元()角840厘米=()米
8.36米=()米()分米()厘米
2.72元=()元()角()分2.04噸=()噸()千克
2、從大到小排列.
3.2米3米8厘米310厘米
3.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把5米3厘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是().
①3.50米②5003米③5.03米
(2)1.7千米=()米
①17②170③1007④1700⑤1070
(3)400千克()4.00噸
①②=③④無法比較
四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導學案
第九課時求一個數的近似數1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我自信,我學習,我展示,我快樂!
學習目標:
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學習重難點:
能正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一、知識鏈接:
1、省略萬后面的尾數。
3472000463500165408765000
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我們用的是的方法,保留到萬位,要
看位。
二、自主學習
1、預習73頁情境圖
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們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2、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1)0.984如果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看小數后面的第位,這一位上是,就要。
(2)0.984如果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小數后面的第位,這一位上是,就要。
三、合作探究:
1、保留一位小數,近似數是1.0還是1,為什么?
2、0.984保留整數是多少呢?
3、注意:在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
4、總結:求近似數時,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四、拓展延伸:
1、將下面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9.99899.998
2、同學們想知道老師的身高嗎?提示:身高大約是1.6米,老師的實際身高是兩位小數,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最多是多少米?最少是多少米?(老師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
五、課堂小結: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注意兩點:
①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是幾;……然后按“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②取近似值時,小數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六、課堂檢測:
1、將下面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98.653458.74131.200
50.0473.980101.4870
2、將下面各數保留一位小數
3.720.589.0546
四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導學案
第十課時求一個數的近似數2使用時間:
設計人:審核組長:審核主任:
溫馨寄語:我自信,我學習,我展示,我快樂!
學習目標:能把一個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以及根據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學習重難點:把一個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根據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一、知識鏈接: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34720000463500001654000087650000
小結: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只要去掉或后面的0即可。
2、將下面各數保留兩位小數:0.25612.0069.995
3、將下面各數保留一位小數3.720.5843299.965
二、自主學習
1、木星的直徑是142800千米,它離太陽的距離是778330000千米。
(1)它的直徑是多少萬千米?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十分位。
想:把一個不是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在位的右面,點上小數點,在數的后面加上字。
(2)它離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億千米?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十分位。
想:把一個不是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在位的右面,點上小數點,在數的后面加上字。
三、合作探究:
1、討論改寫成用萬或億做單位的方法。
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位,加上字。
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位,加上字。
2、后面的萬或億字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寫?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像這樣把34528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是3.4528億,小數點后有4位,小數位數太多,往往實際又沒有用,這時就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如這道題保留兩位小數應該是多少?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五、課堂小結:
把多位數改寫成以“萬”、“億”為單位的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位或()位,再添上()、()即可。
六、課堂檢測:
1、把248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把34528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2、把下面?zhèn)€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并保留兩位小數
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面積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面積34000平方千米。
3、2003年我國在校小學生116897000人,改寫成用億人作單位的數并保留一位小數。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栽蒜苗(一)》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栽蒜苗(一)》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tǒng)計圖中一 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tǒng)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課前準備
提前14~20天讓學生在家栽種一盤 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4天的數據記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事先板 書好課題:栽蒜苗。
師: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對蒜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觀察、記錄,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你們的數據并進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在你觀察蒜苗的這些天里,你有哪些體會或者發(fā)現嗎?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1)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長高度,并把每個小組成員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長情況記錄在統(tǒng)計表內。
(每個小組一張學習卡,其中包括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小組匯報填表情況,從統(tǒng)計表中知道了什么,集體交流。
(2)通過尋找所有小組成員中誰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誰其次,有什么辦法能更直觀、一眼就能看出來呢?引出統(tǒng)計圖,體現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
提 出要求:你們小組打算怎么來繪 制這幅統(tǒng)計圖,繪制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你又是怎么解決的,把遇到的困難記錄到課堂練習本上。
小組合作根據統(tǒng)計表,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3)討論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法。
學生會遇到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問題,每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確定自己小組的方法,把統(tǒng)計圖完成,師巡視進行適當的輔導。
(4)實物投影儀展示其中兩或三個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數的小組的統(tǒng)計圖。
展示時,讓展示的學生說說 一格表示這個厘米數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處。引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確定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有什么訣竅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5)教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3.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圖。
每個小組看著自己小組的統(tǒng)計圖,說說自己小組哪個同學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時長得最高,誰第二,其次呢?你發(fā)現了統(tǒng)計圖的什么優(yōu)點了嗎?
突出統(tǒng)計圖的直觀、簡便,凸現繪制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統(tǒng)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用到條形統(tǒng)計圖,你們知道那些有用到它們的嗎?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86 頁“試一試”及“練一練”。
1.試一試。
這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 ,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tǒng)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圖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幾個 單位 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通過數據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再在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tǒng)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tǒng)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認識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點擊查看更多: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奧數試題、最全小學語文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統(tǒng)計可能性》教案(八)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統(tǒng)計可能性》教案(八)》,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條形統(tǒng)計圖教案
大唐實驗小學 侯遠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通過讀圖、畫圖等活動,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能用這樣的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數據,能讀懂這樣的統(tǒng)計圖,根據圖里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和說明,并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經歷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和用途;認識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掌握制作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能制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統(tǒng)計圖、用條形表示統(tǒng)計數據,并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體驗描述數據的不同方式,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感受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提高統(tǒng)計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數據之間的關系,體會從報刊或查閱資料中獲得信息或數據,體會統(tǒng)計有說明問題、對問題有簡單預測的作用,產生對統(tǒng)計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并從中進行觀察、分析。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思維發(fā)散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Ppt課件、打印的當堂作業(yè)。
學具:直尺、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明一家要到北京去旅游,但是很擔心會遇到陰雨天,特別想知道北京的天氣狀況。出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氣情況。
2.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這些數據?
3.出示統(tǒng)計表。
4.課件出示用○表示的統(tǒng)計圖。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例1。
1.課件出示例1的條形統(tǒng)計圖。講解制圖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2)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箭頭的旁邊注明單位。教師完成下圖:
(4)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5)在圖紙上方寫上統(tǒng)計圖的標題,注明制圖日期。
2.看圖分析:用○表示和用條形圖那種表示更清楚?
3.通過剛才的看圖,你覺得條形統(tǒng)計圖最大的優(yōu)勢是什么?
4.當堂練習:完成教科書第95頁的"做一做"。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小組匯報。
(二)學習例2。
1.課件出示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學最喜歡的一種早餐(不包括主食)統(tǒng)計表。
2.分析數據,引導學生觀察第96的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從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中選擇一個把統(tǒng)計結果表示出來。
3.學生匯報自己選擇的統(tǒng)計圖。
4.說一說,你認為哪個圖表示這里的數據比較合適?為什么?
5.小結:在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時候,可以根據數據的特點,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
6.當堂練習:完成教科書第97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學習例3。
1.課件出示例3:下面是幾個同學在路口統(tǒng)計了20分鐘后,得到的幾種機動車通過的輛數。
2.學生獨立完成例3的條形統(tǒng)計圖。
3.小組合作研究:為什么這里用1格代表5輛車比較合適?
4.深入探討:假如收集到的數據都是整十數,一格代表幾輛車合適?
5總結:有時候,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
6.當堂練習:完成教科書第99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訂正。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希望小學2013年冬運會踢毽比賽成績統(tǒng)計表。,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2.完成教科書的第1、2、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本課。
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微信公眾號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統(tǒng)計可能性》教案(四)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統(tǒng)計可能性》教案(四)”,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0頁例1、第41頁"連一連"、第44頁練習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相應的結構、特點和表達數據的方法;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和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根據統(tǒng)計數據進行簡單分析。
2.使學生經歷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簡單分析數據等統(tǒng)計活動,了解數據處理、分析的大體過程,掌握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會數據蘊含信息,發(fā)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3.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并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經歷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簡單分析數據等統(tǒng)計活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大約九十年前,英國的科學家貝爾德發(fā)明的電視機,電視成了人們獲取咨詢,娛樂放松的重要途徑之一。
張麗華同學調查收集和記錄的本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數據。她可以如何"調查"呢? (一個一個問)她用什么方法"記錄"的呢?(畫"正"字)一筆代表一個學生,一個"正"字代表五個人。
請大家先觀察表里記錄的結果,說說這里有哪幾類節(jié)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最喜歡科普類的同學有多少人? 你是一下子就知道答案,還是需要想一想、算一算?
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數據和結果,就需要認識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用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來表示收集的數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學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先來看統(tǒng)計表。(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統(tǒng)計表
1.認識統(tǒng)計表
(1)引導:這里第一幅是簡單的統(tǒng)計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2)把表格填寫完整
(3)"合計"表示什么意思? 算出總和,填寫完整。
2.統(tǒng)計表的組成
(1)我們填寫的這份表格是什么主題? 還需要一個標題,"某班……"
(2)為了更加完整,我們還需要說明制表日期,2015年10月
(3)表格中,第一行是項目,第二行是數據。 我們現在就學這種只有兩行的簡單統(tǒng)計表。
三.學習新知統(tǒng)計圖
1.有了這份統(tǒng)計表,為了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我們還可以畫出統(tǒng)計圖
2.出示統(tǒng)計圖,認識統(tǒng)計圖
這是一幅未完成的統(tǒng)計圖,我們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有標題,(齊讀), 時間, 節(jié)目類別,這里有4個類別,橫著的這條就是橫軸,有個詞叫"縱橫交錯", 那么豎著的這條表示數量的就是"縱軸", 從下往上,從0到20人。 讀一讀這里的數,我們發(fā)現,每一格表示"2人", 當然了,每一格也可以表示1人,3人,4人……我們根據需要來選擇。
"科普類"上面有一個直條,畫到哪里? 你知道為什么要畫到這里嗎? 表示科普類有6人,為了更精準地表示數據,我們還要在直條上面寫上6, 這里要不要加單位呢? 這里的數據不完整,需要我們補充完整。
綜藝類的是多少人?如何用直條表示呢?畫到哪里?為了方便美觀,我們可以先畫外框,再涂陰影。
3.學生補充完整。
小結:回顧填寫統(tǒng)計表和完成統(tǒng)計圖的過程,你覺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簡單分析數據。
提問:從這里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里,你還能知道什么?人數最多的和人數最少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5.認識特點。
說說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小結。
四、統(tǒng)計實踐。
1.完成"練一練"
(1)了解要解決的問題,了解"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只能選一項。討論解決辦法,了解統(tǒng)計內容和要求,學生利用表格分小組調查、收集數據。(用"正"字的方法記錄數據)
(2)算出全班最喜歡各類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得出全班匯總結果。
(3)全程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注意標題和日期。
(4)通過統(tǒng)計,你知道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
2.做練習七第1題。
學生閱讀題意,了解統(tǒng)計內容和數據,在小組里討論下面的問題和"還想到什么"
四、全課總結。
總結收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識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對于統(tǒng)計,你有哪些體會?
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微信公眾號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筆算練習導學案(青島版)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練習》
教學目標:
1.會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經歷探索兩位數成三位數的計算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3.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一、預習學案:
1.投影出示口算練習
11×4075×20220×3
14×526×33×800
4×32032×4230×2
50×10101×8302×4
2.估一估,在得數小于8000的算式后面打上“√”
328×18□295×42□405×11□
596×19□321×22□187×49□
3.筆算練習
148×15375×24603×26
240×80850×12309×50
集體反饋,學生選取1題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二、導學案:
1.教科書39頁第6題填表
這是一道求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的綜合練習題。
(1)學生先根據提示認真審題獨立計算并填寫統(tǒng)計表
(2)交流填寫的方法,說算理。
2.教科書40頁第9題運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敘述題意,自主解決
(2)交流方法,引導學生說一說如何運用估算的方法及判斷依據。
3.教科書41頁第11題
(1)敘述題意,自主解決
(2)提出有數學價值的問題,同桌互相解答,集體訂正。
4.教科書41頁第12題
(1)理解題意,自主解決
(2)選擇合適的條件解決問題,進行交流
三、課堂檢測
(1)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利用星期天到野外采集樹葉標本。
第一小隊14人,每人采集31枚,
第二小隊15人,每人采集30枚,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解答
(2)鮮魚25元/千克海捕對蝦每千克的價錢是鮮魚的5倍
①買120千克鮮魚,拿2500元夠嗎?
②對蝦一共賣了多少元?
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課后作業(yè)設計
教科書41頁聰明小屋
(1)學有余力的學生自主解答。
(2)組織評價、交流。
五、總結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請算得快的同學介紹經驗。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四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29、呼風喚雨的世紀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學情分析:
本課大體上講了20世紀科技的發(fā)展,展示20世紀主要發(fā)明的圖片,學生很感興趣,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明白“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怎樣實現的。讓他們理解20世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簡單介紹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寫作意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劃出來。
三、抓住重點,深悟課文。
1.直入中心,引導質疑。(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fā)明”和“發(fā)現”、“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qū)別。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4.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思考:你認為20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
(課件出示)20世紀是一個的世紀。
同桌交流,補充空白。
(2)學生暢想21世紀的科技發(fā)展,暢談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yè)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動筆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或長輩聽,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然后運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為《科技天地》的剪貼報或手抄報,全班展評。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科技→發(fā)現和發(fā)明
第二課時
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賴”、“幻”、“潛”的寫法。
三、全班交流小練筆《暢想未來》,互相品評,再次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和表達特點。
四、手抄報《科技天地》交流展評。
30、*電腦住宅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想象出課文描寫的場景和事物。
3、和同學就感興趣的課文內容展開討論、交流,感受現代科學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舒適和便捷。
4、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
一邊讀一邊想象電腦的神奇和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三、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讓學生讀課文,感受電腦住宅的奇妙之處,充分肯定科技的作用,發(fā)揮想象設計自己的電腦住宅,想在增加什么功能,學生興致很高。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從擇山洞而居,到結茅而往;從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樓大廈,人類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的住宅會如何呢?今天讓我們結識一座電腦住宅。
2、引入新課,板題。
3、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師對生提的問題在黑板上板出來)
(二)初讀感知
1、你想了解這座電腦住宅嗎?請你自讀課文,讀準課文的字音。
2、檢查生字的讀音。
(三)默讀理解。
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
2、那里的電腦有什么功能?是怎樣工作的?
▲過度激趣:剛才你們都到了電腦住宅里參觀了,哪個地方的設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匯報,指導朗讀。
(四)小組合作探究。
1、學習小組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
(1)制作表格
電
腦
住
宅
住宅的設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2)以電腦主人的身份向參觀者介紹一種或幾種設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組匯報,集體交流:
(五)導語激勵:同學們,科學技術能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夠創(chuàng)造美的人!你們愿意做這樣的人嗎?
那我們該怎樣做呢?……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了電腦住宅,不但領略到它的神奇,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舒適與便捷,讓我們努力學習本領,在科技迅猛的21世紀創(chuàng)造出你的神奇。
五、課外拓展
我來當設計師:
如果由你來設計一棟電腦住宅,你打算怎樣設計電腦住宅、電腦學校、電腦商場、電腦醫(yī)院……想一想,看誰的設計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最舒適、最方便的享受。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學新詞;
2.理解一支恐龍怎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書上恐龍圖(恐龍能行走,并配叫聲)。遼西地區(qū)發(fā)現的恐龍化石圖、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段落(“其中,……嶄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學生準備:各類恐龍的模型、圖本、信息。字、詞典。
難點重點
1、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2、語句表達很準確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很多學生對恐龍很感興趣,先讓學生起來講解恐龍的種類,生活習性等,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恐龍飛天的過程。
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
一、課件出示書上恐龍圖,引入課題
以前,同學們觀看過恐龍展覽,剛才屏幕上又再現了活靈活現的恐龍。下面,我們來學習關于恐龍的課文。
二、讀課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質疑1.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2.產生了什么疑問?分別抽說。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么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
3.初步釋疑
①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問?請舉手,請再讀讀想想。不知道的請讀課文找答案。(給一定的時間讀書)
②范讀、生邊聽邊想。
③分別抽說(說得不對的,全班讀書、爭議、再說)
遼西發(fā)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④過渡:這個問題放在第二節(jié)課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們先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三、學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停翰欢脑~意,查字詞典和同學商量。教師巡視,對差的引導。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4.讀生字新詞(抽讀、齊讀、去掉音節(jié)讀)
四、讀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1.自讀課文,句出不懂的詞。
2.自查字、詞典,不懂的同學商討,教師巡視參與引導。
五、自讀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說方法:讀懂每句話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讀自悟,教師巡視引導。
3.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一起逐句討論,有不同理解,說出理由)。
4.抽說,有不同意見可站起說出你的理解。
六、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引入
上節(jié)課同學們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同時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這個疑問的答案。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第四自然段。
二、閱讀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一)讀P151第2題: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根據課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你對題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要認真閱讀弄清有幾句話,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
(二)弄清共幾句
①先讀書,用序號標出。
②抽說,出錯教師點撥。(這自然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后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說的。一共8句。)
(三)閱讀、理解
1.默讀想象,教師巡視引導。(給一定讀書時間)
2.教師讀,全體學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說,教師巡視引導。
4.小組討論(要求:逐句討論,每句意思。每人都說,不同的可根據課文內容講出理由。達成共識。)教師巡視引導。
5.抽說,有不同意見,師生再談、再說。(板收)
6.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a、引讀;
b、齊讀。
三、感悟
學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討論、抽說)
科學技術發(fā)展。多學科學文化,去鉆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達準確的句子
1.自讀理解,并小聲說說;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抽說(恐龍種類多,演化成多鳥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準確。演化需要非常長的時期,所以用“溫長的演化”很準確。)
4.同學們以后在用詞說話,寫作時,學習準確確地運用詞語。
5.找找本文還有這樣的句子,讀讀、想想、說說。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種恐龍的圖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動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過程,下節(jié)課交流
第三課時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學寫田字格字
1.自己觀察田字格的字:1)、寫時注意什么地方;2)、間架結構怎么安排
2.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3.抽說、補充
4.擴詞
5.書寫
三、評選優(yōu)秀獎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學習課文,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技術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寫的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特殊乘客”怎么特殊的?什么是“特殊乘客”?學生急于知道,讀課文后知道原來是——蔬菜。蔬菜到太空“游玩”一圈后,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人類根據需求,保存有力的變化。于是出現“太空蔬菜”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國航天史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還記得嗎?對,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發(fā)射成功。在“神州五號”飛船上,除了我們偉大的飛行員──楊利偉叔叔,還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們到底是誰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
1.請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誰?
(三)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種子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興趣的語句勾畫下來。
2.集體交流:
(1)科學家從參與太空“旅游”的植物種子中篩選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加以推廣,種植出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的農作物。
(2)為什么從太空回來的植物種子會發(fā)生變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優(yōu)良的,并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終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與我們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長、顏色的變化
B.味道:更鮮美
C.營養(yǎng):更豐富,抗病力強
D.其他價值:藥用、美化、綠化
(5)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課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讓我們一起來大開眼界吧?。ㄖ该麑W生上臺進行介紹,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就獲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誰是那位偉大的魔法師呢?
4.總結:
科學的領域無邊無際,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在這片領域進行著不斷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
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保證教學的質量,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先把教案寫好。教案能夠讓學生邏輯思維清晰,符合認知規(guī)律,分享一篇網絡上的好文“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讀完后感觸頗深,感謝您的閱讀!
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個單位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相關問題。
2.當用1格代表2個單位,而要表示的數據不能用整格表示時,可以用半格表示。
過程與方法
1.體驗調查、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經歷統(tǒng)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的轉換過程,以及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實際生活中的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2.使學生感受到統(tǒng)計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1格代表2個單位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能根據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簡單的問題并解答。
難點:能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是否用1格代表2個單位。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條形統(tǒng)計圖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jié){
學生準備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tǒng)計圖卡片練習本
教學過程
板塊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師:同學們,看一看老師這里的三種早餐都是什么。課件出示:
生:奶、豆?jié){、粥。
2.過渡:同學們喜歡這三種早餐嗎?
生:喜歡。
3.導入:那老師就將這三種早餐獎勵給這節(jié)課表現好的三個組?,F在我們看一看四(1)班的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是什么?(板書課題)
操作指導
教師利用談話導入的方式,用學生喜歡的早餐引入新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都主動參與學習,又能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板塊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動1觀察數據,完成統(tǒng)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學最喜歡的一種早餐(不包括主食)統(tǒng)計表。
最喜歡的早餐
牛奶
豆?jié){
粥
人數
6
12
24
觀察統(tǒng)計表,說一說得到的數據。
預設
生1: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歡的早餐是豆?jié){的有12人。
生3:最喜歡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tǒng)計圖卡片,選擇一種把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
3.學生在組內匯報各自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教師巡視。
4.各組匯報并展示各自的條形統(tǒng)計圖。(課件出示教材96頁的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
活動2觀察對比,交流區(qū)別
1.觀察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并說出區(qū)別。
2.全班交流。
預設
生1:左邊的條形統(tǒng)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生2:右邊的條形統(tǒng)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
3.觀察這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你認為用哪個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這里的數據比較合適,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4.小結:有時由于數據偏大,在畫條形統(tǒng)計圖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個單位。
5.同學們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
6.如果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邊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怎么表示?
學生組內討論,各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導
這節(jié)課主要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對比兩個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發(fā)現“以一當一”的局限性,總結出“以一當二”的統(tǒng)計圖。
板塊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基礎練習。
完成教材97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統(tǒng)計表的填寫。
(2)同桌之間合作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一個繪制8月的,另一個繪制9月的。
2.鞏固提升。
同桌之間合作研究下面的問題:9月和8月比較,天氣有什么變化?9月北京已正式進入秋季,你認為北京9月的天氣有什么特點?
操作指導
通過9月和8月天氣的對比,使學生從數據中發(fā)現北京的天氣特點,體會到數據中蘊涵的信息的價值。指導學生在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時要細心、耐心,把條形統(tǒng)計圖畫得整齊漂亮。
板塊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課堂總結。
說說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
2.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101頁3題。
板書設計
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篇2】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fā)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后的數學世界發(fā)生了這樣那樣的聯(lián)系,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边@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于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tǒng)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tǒng)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愿意嗎?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tǒng)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后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tǒng)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tǒng)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3.觀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tǒng)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么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么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么不一樣嗎?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tǒng)計圖。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tǒng)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制作成條形統(tǒng)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tǒng)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tǒng)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tǒng)計。
5.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統(tǒng)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tǒng)計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嗎?統(tǒng)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墻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10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 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4、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見課本99頁的例1某地區(qū)的城鄉(xiāng)人口統(tǒng)計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根據統(tǒng)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見課本99頁的統(tǒng)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tǒng)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tǒng)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tǒng)計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4、討論交流: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
5、全班匯報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鄉(xiāng)村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鄉(xiāng)人口總數最多?那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2、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復式統(tǒng)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重點: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難點: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里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2
師: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還可以畫成橫式的。
2學生獨立完成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
3、通過分析你能發(fā)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三、鞏固新知
1、完成106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第103104頁3、4、5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統(tǒng)計兩課時教案(人教版)
《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材第105頁例2和10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并學習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tǒng)計、分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采用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繪制統(tǒng)計圖并發(fā)現數據中體現的問題。
2、結合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練習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tǒng)計、分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
教學重點: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難點: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探究發(fā)現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置,激發(fā)興趣
課件顯示情境: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孫中山故居)對了,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參觀孫中山故居,為此,我們專門修建了停車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例2
1、談話引入:同學們,如果你是停車場的管理員,就要對停車場的各種車輛數量進行統(tǒng)計,然后從統(tǒng)計的數據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呢?這就要用到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2、課件出示例2統(tǒng)計表
①提問:請大家說說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教師:這是一張復式統(tǒng)計表,根據統(tǒng)計表我們可以知道有甲乙兩個停車場,分別停有轎車28輛和24輛,面包車12和10輛,大客車6輛和7輛,貨車4輛和3輛。
②教師引導:通過這個復式統(tǒng)計表,我們可以繪制出前面對比過的那種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出示待補充的統(tǒng)計圖)
教師: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③教師: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過橫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前一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請大家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嘗試補充完成例2的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分發(fā)學具——出示統(tǒng)計表。
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獨立補充完整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④教師:老師也根據統(tǒng)計表制作了一張統(tǒng)計圖,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補充完整的統(tǒng)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觀察自己繪制的和老師繪制的統(tǒng)計圖,說一說我們在繪制統(tǒng)計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師歸納并板書:
條形粗細要均勻;甲、乙兩個停車場輛數的圖案要不同;寫好數量;寫出統(tǒng)計圖的標題。
⑤根據繪制統(tǒng)計圖需注意的問題,小組間展示交流,互相評價繪制的橫向復式統(tǒng)計圖。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間將各自繪制的統(tǒng)計圖進行展示交流,共同評價小組內繪制的每張統(tǒng)計圖,并對小組內的每張統(tǒng)計圖進行評等。評等分A、B、C、D四個等級。
⑥請幾位學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繪制的橫向復式統(tǒng)計圖,同時師生加以評價。
3、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根據這張統(tǒng)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還能發(fā)現哪些信息?
4、請幾位學生在班內匯報、交流。
師歸納:通過甲乙兩個停車場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個社會所有車輛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
指導完成106頁的“做一做”
1、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張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1985年甲、乙二個地區(qū)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據這張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了什么信息?有沒有什么建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相機出示:綠化多——樹林多——降水多——樹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師歸納:根據圖中信息發(fā)現綠化搞得好,樹木就多,樹木越多就能帶來更多得降水,樹木就更茂盛,能夠形成良性循環(huán)。為此,我們要積極進行綠化活動,努力把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綠化好,保護好。同時,我們要爭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大力宣傳環(huán)保知識,積極參加環(huán)?;顒?,勇于制止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環(huán)境保護,人人有責。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課件出示:保護環(huán)境關愛家園從我做起
四、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這堂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的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