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4-26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知識點講解人教版。
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知識點講解人教版
知識點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6.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qū)(張騫通西域后,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東漢時期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
7.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
8.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著有《史記》,《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9.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課后練習【www.1467.coM.Cn 大學生范文網(wǎng)】
在我國的造紙術外傳之前,朝鮮、日本用簡和帛寫字,印度用白樹皮和棕櫚葉寫字,埃及用“紙草紙”書寫,歐洲用羊皮做紙寫字。這些書寫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很貴。我國造紙術傳播出去以后,解決了上述困難。
請回答:
(1)在紙發(fā)明之前,我國所采用的書寫材料是什么?
(2)為什么“蔡侯紙”能夠普遍使用?
(3)為什么說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答案:
(1)是龜甲、獸骨、竹木簡和帛等。
(2)“蔡侯紙”是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wǎng)做原料做成,其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因而能夠普遍使用。
(3)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大大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它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相關閱讀
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一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一,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一
成功永遠屬于挑戰(zhàn)自我的人。
1、識記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y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和地動儀張仲景和華佗。
2、能夠歸納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能夠分析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3、感受我國古代科學家的優(yōu)良品質、聰明智慧。
重點: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數(shù)學和醫(yī)學方面的成就,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
難點:地動儀的工作原理。
一、速讀課文,填充下列基礎知識
科技領域
代表人物
時期
主要成就
造紙術
數(shù)學
地理
醫(yī)學
二、合作探究
1、你能說出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嗎?
2、你認為我國秦漢時期文化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閱讀下列材料: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wǎng)以為紙。
──《后漢書》
請回答:
(1)這種紙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發(fā)明者是誰?
(2)這種紙被后人稱為什么?
(3)根據(jù)材料,說說這種紙為什么能夠得到普遍使用?
(4)現(xiàn)代人將廢舊紙或紙制品回收作為造紙原料,經(jīng)過一定的加工程序,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質量標準的紙,這種紙叫做再生紙。今天人們大力提倡再生紙有什么意義?
四、課堂小結
五、鞏固練習
1、據(jù)《東觀漢記》載:公元2世紀初,蔡倫曾得到當時漢和帝的稱贊。這是因為他()
A、改進和推廣造紙術B、出使西域歸來
C、他完成歷史巨著《史記》D、東渡日本成功
2、下列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華佗制成麻沸散B、蔡倫改進造紙術
C、李春發(fā)明地動儀D、《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
3、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八,在南陽市,總有大量群眾在醫(yī)圣祠自動參加祭拜活動,表達對一位醫(yī)德高尚、學術造詣深厚且對我國醫(yī)學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的醫(yī)學家的深愛和懷念。這位醫(yī)學家是()
A、黃帝B、張仲景C、華佗D、李時珍
4、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紙術的改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A、司馬遷B、蔡倫C、張衡D、張仲景
5、醫(yī)術高明,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的藥劑“麻沸散”,他是()
A、扁鵲B、張仲景C、華佗D、李時珍
6、漢朝是中國古代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漢朝文化輝煌燦爛,領先世界,造福后世。
請回答:
(1)列舉漢朝文化方面的五項成就。
(2)指出漢朝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六、達標檢測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我國的()
A、戰(zhàn)國時期B、秦朝C、西漢時期D、東漢
2、張仲景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寫成了一部全面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的醫(yī)藥學專著()
A、《黃帝內(nèi)經(jīng)》B、《本草綱目》C、《傷寒雜病論》D、《齊民要術》
3、下列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A、蔡倫B、張仲景C、華佗D、張衡
4、東漢時如果有人要修一條水渠,計算土方要運用到下列哪本書的內(nèi)容()
A、《齊民要術》B、《九章算術》C、《綴術》D、《農(nóng)政全書》
5、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這主要是因為它()
A、是世界上最早能防止地震的儀器
B、構思設計非常巧妙
C、是世界上第一臺監(jiān)控地震的儀器
D、是世界上最早能夠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
6、被后世尊稱為“醫(yī)圣”的是()
A、華佗B、張仲景C、扁鵲D、淳于意
7、“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這句話是誰說的()
A、張仲景B、華佗C、扁鵲D、蔡倫
8、大型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大將關羽曾被毒箭射傷,當時能為他做手術療傷的首選醫(yī)生是()
A、張仲景B、華佗C、孫思邈D、李時珍
9、閱讀下圖:
請回答:
(1)上圖是一個什么儀器的模型?它有什么功能?
(2)此儀器是誰發(fā)明的?他是哪個時期的人?
(3)這一儀器在世界科技史上有何地位?
(4)你認為,此模型的制造者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10、列表總結秦漢時期的科技成果
科學領域
時期
人物
成就
造紙術
西漢
—
東漢
醫(yī)學
東漢
數(shù)學
東漢
—
地理
東漢
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參考答案
二、合作探究
1.①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②《九章算術》中許多內(nèi)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③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④華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
2.國家的統(tǒng)一,封建經(jīng)濟的繁榮,各民族、各地區(qū)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交往的加強等等,都是秦漢時期的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1)東漢。蔡倫。(2)蔡侯紙。(3)因為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4)我國自然資源有限,特別是森林資源不足,使用再生紙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也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五、鞏固練習
1.A2.C3.B4.B5.C
6.(1)成就:①發(fā)明和改進了造紙術。②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成書。③張仲景編著《傷寒雜病論》。④華佗研制成“麻沸散”。⑤張衡發(fā)明地動儀。
(2)主要原因: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發(fā)展;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中外交流頻繁;繼承、發(fā)揚前代傳統(tǒng)等。
六、達標檢測
1.C2.C3.A4.B5.D6.B7.A8.B
9.(1)地動儀。用來測定地震方向。(2)張衡。東漢。(3)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4)我們應該學習他不信鬼神,刻苦鉆研,為民謀福的精神,不畏強暴,為官清廉的優(yōu)秀品質;不羨高官富貴,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我們還應該像他一樣全面發(fā)展。
10.
科學領域
時期
人物
成就
造紙術
西漢
—
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東漢
蔡倫
改進了造紙術
醫(yī)學
東漢
華佗
擅長外科手術,制成“麻沸散”,創(chuàng)制“五禽戲”
張仲景
寫成《傷寒雜病論》
數(shù)學
東漢
—
《九章算術》,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地理
東漢
張衡
發(fā)明地動儀
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二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二”,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學案二1、識記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史實,識記《史記》的作者、體例、敘史范圍及史學價
值和文學價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
2、能夠分析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和對我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
3、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點:佛教和道教在秦漢時期的發(fā)展情況,以《史記》為代表的史學成就,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價值。
難點: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和對我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
一、課程導入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好心有好報”……你知道這些說法都與佛教有關嗎?佛教在哪個國家產(chǎn)生?它又在什么時候傳入中國?它為什么很快得到統(tǒng)治者的提倡?它對中國文化到底產(chǎn)生了多大影響?
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嗎?道教與佛教的主張是否一樣?帶著好奇,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傳入我國中原地區(qū)
藝術:秦漢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學:司馬遷的《史記》
速讀課文,完成下列基礎知識
三、
基本教義:轉世投胎,忍受苦難,虔誠信佛,來世幸福
道教興起
興起:______時期
主張: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東來
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敘史范圍:從______到_______時期的歷史
價值: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典范,又是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
三、合作探究
1、馬克思說:“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瘪R克思說得有道理嗎?請你結合在這一課中了解的有關佛教和道教的知識解釋一下。
2、閱讀下列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請回答:
(1)這是誰的一句話?他生活在哪個朝代?
(2)他寫了一部什么體裁的書?名字是什么?
(3)這部書記載了什么時期的歷史?
(4)材料中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5)談談你對這句名言的感想?
四、拓展延伸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排列整齊,切都面向東方,為什么?你覺得秦始皇陵兵
俑反映了當時怎樣的一種精神風貌?
五、課堂小結
六、鞏固訓練
1.佛教傳入我國后,很快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積極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帝王貴族信佛B(yǎng).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對我國文化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D.對封建國家統(tǒng)治人民有利
2.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A.《史記》B.《漢書》C.《資治通鑒》D.《三國演義》
3.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應去下列哪一城市()
A.北京B.南京C.洛陽D.西安
4.有位同學在學習道教時做了下列筆記,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②教主是如來佛祖③追求煉丹成仙④迎合了許多人追求長生不老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小明對歷史非常感興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項羽,他從圖書館借來四本書,想從中查閱有關項羽的歷史。他應該查閱的書籍是()
A.《離騷》B.《后漢書》C.《史記》D.《春秋》
6.《史記》成書于下列哪位皇帝統(tǒng)治時期()
A.漢明帝B.漢景帝C.漢武帝D.漢文帝
七、達標檢測
1.佛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qū)是在()
A.春秋時期B.秦朝末年C.西漢末年D.東漢末年
2.下列哪一項屬于道教的主張()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眾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難,來時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以求得到成仙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3.著名學者余秋雨在游覽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時,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墨寶“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相傳四川青城山是______的發(fā)源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蘭教
4.在一部電視劇里,描寫了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在咸陽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對于這一情節(jié)的設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個故事是正確的,因為當時佛教已經(jīng)傳入中國
B.這個故事是錯誤的,因為當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
C.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有符合史實的一面
D.這個故事不太真實,因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觀
5.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記述了我國古代()
A.從皇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B.從夏朝到三國時期的歷史
C.從唐朝到三國時期的歷史D.從戰(zhàn)國到五代時期的歷史
6.在今天陜西省韓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環(huán)繞的“漢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為之題詩:“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鷹斧鋮,吐氣作霓虹。功業(yè)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边@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記》B.《漢書》C.《后漢書》D.《資治通鑒》
7.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妒酚洝吩霍斞缸u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該紀傳體通史不可能記載的史實是()
A.秦王掃六合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張騫通西域D.“神醫(yī)”華佗
8.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是()
A.馬王堆漢墓帛畫B.秦始皇陵兵馬俑C.長信宮燈D.四羊方尊
9.閱讀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父親是史官。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愛好文史,年輕時去各地尋訪了許多名勝古跡。父親死后,他繼承父業(yè)做了史官,利用國家藏書處,閱讀了大量書籍。由于觸怒了漢武帝,遭受“腐刑”,獲赦出獄后,仍舊發(fā)憤著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終于成書。
請回答: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誰?“書”指的是什么書?
(2)簡單介紹一下這部“書”的特點。
(3)魯迅曾如何評價這部書?
(4)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司馬遷能夠寫成如此恢弘巨著的因素有哪些?
附:第17課學案參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佛教要求人們?nèi)淌墁F(xiàn)世的一切苦難,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來世”的幸福,從而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道教主張通過修身養(yǎng)性以達到得道成仙的目的,迎合了封建統(tǒng)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二者均為統(tǒng)治者所利用,成為其統(tǒng)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偠灾?,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宗教來使人民放棄爭取現(xiàn)世幸福的斗爭,放棄對階級壓迫和剝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運。因此,宗教成了統(tǒng)治階級奴役和壓迫勞動人民的精神工具,成了“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
2.(1)司馬遷。西漢。(2)紀傳體通史?!妒酚洝贰#?)從皇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
(4)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雖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為民族、為正義事業(yè)而死,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死得不值得,比鴻毛還輕。(5)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歷史進步,有利于民族利益的死重于泰山,否則比鴻毛還輕。(可自由發(fā)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兵馬俑面向東方象征著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豐功偉績,同時也象征著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一和保證秦的統(tǒng)治,隨時準備鎮(zhèn)壓六國殘余勢力的叛亂,使其不敢妄動。秦始皇陵兵馬俑再現(xiàn)了當年秦國軍隊統(tǒng)一六國時的宏大場面和威武雄姿,生動地表現(xiàn)了秦始皇煊赫軍勢,展現(xiàn)了一種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六、鞏固練習
1.D2.A3.D4.C5.C6.C
七、達標檢測
1.C2.C3.B4.B5.A6.A7.D8.B
9.(1)司馬遷?!妒酚洝?。(2)特點:①史學價值:體例完備,史料翔實,觀點進步,力求實事求是,其開創(chuàng)的紀傳體體例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②文學價值: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有強烈的感染力。(3)魯迅對《史記》的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4)博覽群書;到各地游歷,掌握第一手資料;堅忍不拔,發(fā)奮著書。
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分析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分析”,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分析
教學內(nèi)容
秦漢時期的科學文化成就
教學目標
1、掌握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y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和地動儀、張仲景和華佗
2、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簡要內(nèi)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和磅礴氣勢。
3、通過學習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對科技史的學習,認識到當時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fā)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1)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2)地動儀
教學難點
張衡制造的地動儀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讓學生根據(jù)知識提煉進行自學,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二、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1、巡回指導學生自問和互問
2、教師準備提問以下重點知識:
(1)紙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誰改進了造紙術,使紙得以普遍使用。
(2)地動儀是誰發(fā)明的,是一種什么儀器?
(3)秦漢時期在醫(yī)學方面有何成就?
(4)佛教和道教為何能得以在中國傳播?
(5)司馬遷的《史記》的特點,記述的是從何時到何時的歷史?
三、質疑釋疑
1、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2、與學生一起探討以下問題
(1)簡述秦漢時期在科學、數(shù)學、天文學、醫(yī)學、史學、藝術方面的成就。
(2)佛教和道教各是什么時候出入中國或在中國產(chǎn)生的?
四、讓學生小結知識并做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一、自學: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看書,填寫本節(jié)課的自學提綱,填完后,小組成員共同交流。注意要提高效率。(自學提綱見區(qū)下發(fā)的學案中的知識提煉)
二、自問:
1、合上課本自問自己掌握了知識提煉中的哪些知識,沒記住的抓緊記住。
2、小組內(nèi)同學相互問答,有選擇性地提問知識提煉上的問題
3、回答教師的提問
三、質疑釋疑
1、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展示
2、小組間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展示
3、與教師一起探討教師準備的問題并展示
4、隨時記要點。
四、反思與鞏固
1、小結本節(jié)課所復習的知識點。
2、做當堂練習,鞏固知識。
系列訓練
見區(qū)下發(fā)學案中的隨堂訓練
板書設計
紙的發(fā)明
數(shù)學天文醫(yī)學成就
宗教
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哲學史學與藝術
教后體會
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瑣碎,要讓學生學會歸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