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函數(shù)的應(yīng)用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函數(shù)的圖象教案有練習(xí)題。
函數(shù)的圖象(1)
知識技能目標
1.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guān)概念;
2.能正確畫出直角坐標系,以及根據(jù)點的坐標找出它的位置、由點的位置確定它的坐標;
3.初步理解直角坐標系上的點和有序?qū)崝?shù)對是一一對應(yīng)的含義.
過程性目標
1.聯(lián)系數(shù)軸知識、統(tǒng)計圖知識,經(jīng)歷探索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的過程;
2.通過學(xué)生積極動手畫圖,達到熟練的程度,并充分感受直角坐標系上的點和有序?qū)崝?shù)對是一一對應(yīng)的含義.
教學(xué)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如圖是一條數(shù)軸,數(shù)軸上的點與實數(shù)是一一對應(yīng)的.數(shù)軸上每個點都對應(yīng)一個實數(shù),這個實數(shù)叫做這個點在數(shù)軸上的坐標.例如,點A在數(shù)軸上的坐標是4,點B在數(shù)軸上的坐標是-2.5.知道一個點的坐標,這個點的位置就確定了.
我們學(xué)過利用數(shù)軸研究一些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還會遇到利用平面圖形研究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問題.
二、探究歸納
問題1例如你去過電影院嗎?還記得在電影院是怎么找座位的嗎?
解因為電影票上都標有“×排×座”的字樣,所以找座位時,先找到第幾排,再找到這一排的第幾座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電影院里的座位完全可以由兩個數(shù)確定下來.
問題2在教室里,怎樣確定一個同學(xué)的座位?
解例如,××同學(xué)在第3行第4排.這樣教室里座位也可以用一對實數(shù)表示.
問題3要在一塊矩形ABCD(AB=40mm,AD=25mm)的鐵板上鉆一個直徑為10mm的圓孔,要求:
(1)孔的圓周上的點與AB邊的最短距離為5mm,
(2)孔的圓周上的點與AD邊的最短距離為15mm.
試問:鉆孔時,鉆頭的中心放在鐵板的什么位置?
分析圓O的中心應(yīng)是鉆頭中心的位置.因為⊙O直徑為10mm,所以半徑為5mm,所以圓心O到AD邊距離為20mm,圓心O到AB邊距離為10mm.由此可見,確定一個點(圓心O)的位置要有兩個數(shù)(20和10).
在數(shù)學(xué)中,我們可以用一對有序?qū)崝?shù)來確定平面上點的位置.為此,在平面上畫兩條原點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單位長度的數(shù)軸(如圖),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rightangledcoordinatessystem).通常把其中水平的一條數(shù)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鉛直的數(shù)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兩數(shù)軸的交點O叫做坐標原點.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任意一點都可以用一對有序?qū)崝?shù)來表示.例如,圖中的點P,從點P分別向x軸和y軸作垂線,垂足分別為M和N.這時,點M在x軸上對應(yīng)的數(shù)為3,稱為點P的橫坐標(abscissa);點N在y軸上對應(yīng)的數(shù)為2,稱為點P的縱坐標(ordinate).依次寫出點P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得到一對有序?qū)崝?shù)(3,2),稱為點P的坐標(coordinates).這時點P可記作P(3,2).在直角坐標系中,兩條坐標軸把平面分成如圖所示的Ⅰ、Ⅱ、Ⅲ、Ⅳ四個區(qū)域,分別稱為第一、二、三、四象限.坐標軸上的點不屬于任何一個象限.
三、實踐應(yīng)用
例1在上圖中分別描出坐標是(2,3)、(-2,3)、(3,-2)的點Q、S、R,Q(2,3)與P(3,2)是同一點嗎?S(-2,3)與R(3,-2)是同一點嗎?
解
Q(2,3)與P(3,2)不是同一點;
S(-2,3)與R(3,-2)不是同一點.
例2寫出圖中的點A、B、C、D、E、F的坐標.觀察你所寫出的這些點的坐標,回答:(1)在四個象限內(nèi)的點的坐標各有什么特征?
(2)兩條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各有什么特征?
解A(-1,2)、B(2,1)、C(2,-1)、D(-1,-1)、E(0,3)、F(-2,0).
(1)在第一象限內(nèi)的點,橫坐標是正數(shù),縱坐標是正數(shù);
在第二象限內(nèi)的點,橫坐標是負數(shù),縱坐標是正數(shù);
在第三象限內(nèi)的點,橫坐標是負數(shù),縱坐標是負數(shù);
在第四象限內(nèi)的點,橫坐標是正數(shù),縱坐標是負數(shù);
(2)x軸上點的縱坐標等于零;
y軸上點的橫坐標等于零.
說明從上面的例1、例2可以發(fā)現(xiàn)直角坐標系上每一個點的位置都能用一對有序?qū)崝?shù)表示,反之,任何一對有序?qū)崝?shù)在直角坐標系上都有唯一的一個點和它對應(yīng).也就是說直角坐標系上的點和有序?qū)崝?shù)對是一一對應(yīng)的.
例3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點A(2,-3),分別找出它關(guān)于x軸、y軸及原點的對稱點,并寫出這些點的坐標.觀察上述寫出的各點的坐標,回答:
(1)關(guān)于x軸對稱的兩點的坐標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2)關(guān)于y軸對稱的兩點的坐標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3)關(guān)于原點對稱的兩點的坐標之間又有什么關(guān)系?
解
(1)關(guān)于x軸對稱的兩點:橫坐標相同,縱坐標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
(2)關(guān)于y軸對稱的兩點:橫坐標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縱坐標相同;
(3)關(guān)于原點對稱的兩點:橫坐標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縱坐標也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
例4在直角坐標平面內(nèi),(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點的坐標有什么特點?(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點的坐標有什么特點?
分析如圖,P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位于第一象限內(nèi)任一點,作PM⊥x軸于M,在Rt△PMO中,∠1=∠2=45°,所以|OM|=|MP|,則P點的橫坐標,縱坐標絕對值相等,又因為P點位于第一象限內(nèi),OM為正值,MP也為正值,所以P點橫坐標與縱坐標相同.同樣若P點位于第三象限內(nèi),則OM為負值,MP也為負值,所以P點橫坐標與縱坐標也相同.若P點為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任一點,則OM與MP一正一負,所以P點橫坐標與縱坐標互為相反數(shù).
解(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點:橫坐標與縱坐標相同;
(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點:橫坐標與縱坐標互為相反數(shù).
四、交流反思
1.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guān)概念及畫法;
2.在直角坐標系中,根據(jù)坐標找出點;由點求出坐標的方法;
3.在四個象限內(nèi)的點的坐標特征;兩條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點的坐標特征;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點的坐標特征;
4.分別關(guān)于x軸、y軸及原點的對稱的兩點坐標之間的關(guān)系.
五、檢測反饋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2,3)和(3,2)表示同一點;
(2)點(-4,1)與點(4,-1)關(guān)于原點對稱;
(3)坐標軸上的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至少有一個為0;
(4)第一象限內(nèi)的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均為正數(shù).
2.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下列各點,順次用線段將這些點連起來,并將最后一點與第一點連起來,看看得到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3.指出下列各點所在的象限或坐標軸:
A(-3,-5),B(6,-7),C(0,-6),D(-3,5),E(4,0).
4.填空:
(1)點P(5,-3)關(guān)于x軸對稱點的坐標是;
(2)點P(3,-5)關(guān)于y軸對稱點的坐標是;
(3)點P(-2,-4)關(guān)于原點對稱點的坐標是.
5.如圖是一個圍棋棋盤,我們可以用類似于直角坐標系的方法表示各個棋子的位置.例如,圖中右下角的一個棋子可以表示為(12,十三).請至少說出圖中四個棋子的“位置”.
相關(guān)閱讀
矩形教案有練習(xí)題
18.2.1矩形(一)
一、教學(xué)目標: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會初步運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來解決有關(guān)問題.
3.滲透運動聯(lián)系、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觀點.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矩形的性質(zhì).
2.難點:矩形的性質(zhì)的靈活應(yīng)用.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例1是教材P104的例1,它是矩形性質(zhì)的直接運用,它除了用以鞏固所學(xué)的矩形性質(zhì)外,對計算題的格式也起了一個示范作用.例2與例3都是補充的題目,其中通過例2的講解是想讓學(xué)生了解:(1)因為矩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計算經(jīng)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這是幾何計算題中常用的方法;(2)“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是一個基本圖形,利用面積公式,可得到兩直角邊、斜邊及斜邊上的高的一個基本關(guān)系式.并能通過例2、例3的講解使學(xué)生掌握解決有關(guān)矩形方面的一些計算題目與證明題的方法.
四、課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實際應(yīng)用圖片(推拉門,活動衣架,籬笆、井架等),想一想:這里面應(yīng)用了平行四邊形的什么性質(zhì)?
2.思考:拿一個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輕輕拉動一個點,觀察不管怎么拉,它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動畫演示拉動過程如圖)
3.再次演示平行四邊形的移動過程,當移動到一個角是直角時停止,讓學(xué)生觀察這是什么圖形?(小學(xué)學(xué)過的長方形)引出本課題及矩形定義.
矩形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長方形).
矩形是我們最常見的圖形之一,例如書桌面、教科書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個平行四邊形活動框架上,用兩根橡皮筋分別套在相對的兩個頂點上(作出對角線),拉動一對不相鄰的頂點,改變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①隨著∠α的變化,兩條對角線的長度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②當∠α是直角時,平行四邊形變成矩形,此時它的其他內(nèi)角是什么樣的角?它的兩條對角線的長度有什么關(guān)系?
操作,思考、交流、歸納后得到矩形的性質(zhì).
矩形性質(zhì)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質(zhì)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如圖,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點O,由性質(zhì)2有AO=BO=CO=DO=AC=BD.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個性質(zhì):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五、例習(xí)題分析
例1(教材P104例1)已知:如圖,矩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O,∠AOB=60°,AB=4cm,求矩形對角線的長.
分析:因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具有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質(zhì),根據(jù)矩形的這個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邊三角形,因此對角線的長度可求.
解:∵四邊形ABCD是矩形,
∴AC與BD相等且互相平分.
∴OA=OB.
又∠AOB=60°,
∴△OAB是等邊三角形.
∴矩形的對角線長AC=BD=2OA=2×4=8(cm).
例2(補充)已知:如圖,矩形ABCD,AB長8cm,對角線比AD邊長4cm.求AD的長及點A到BD的距離AE的長.
分析:(1)因為矩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計算經(jīng)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而此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這是幾何計算題中常用的方法.
略解:設(shè)AD=xcm,則對角線長(x+4)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解得x=6.則AD=6cm.
(2)“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是一個基本圖形,利用面積公式,可得到兩直角邊、斜邊及斜邊上的高的一個基本關(guān)系式:AE×DB=AD×AB,解得AE=4.8cm.
例3(補充)已知:如圖,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點,DF⊥AE于F,若AE=BC.求證:CE=EF.
分析:CE、EF分別是BC,AE等線段上的一部分,若AF=BE,則問題解決,而證明AF=BE,只要證明△ABE≌△DFA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構(gòu)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B=90°,且AD∥BC.∴∠1=∠2.
∵DF⊥AE,∴∠AFD=90°.
∴∠B=∠AFD.又AD=AE,
∴△ABE≌△DFA(AAS).
∴AF=BE.
∴EF=EC.
此題還可以連接DE,證明△DEF≌△DEC,得到EF=EC.
六、隨堂練習(xí)
1.(填空)
(1)矩形的定義中有兩個條件:一是,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條對角線與一邊的夾角為30°,則矩形兩條對角線相交所得的四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為、、、.
(3)已知矩形的一條對角線長為10cm,兩條對角線的一個交角為120°,則矩形的邊長分別為cm,cm,cm,cm.
2.(選擇)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矩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B)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C)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D)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對角線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A)2對(B)4對(C)6對(D)8對
3.已知:如圖,O是矩形ABCD對角線的交點,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數(shù).
七、課后練習(xí)
1.(選擇)矩形的兩條對角線的夾角為60°,對角線長為15cm,較短邊的長為().
(A)12cm(B)10cm(C)7.5cm(D)5cm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數(shù).
3.已知:矩形ABCD中,BC=2AB,E是BC的中點,求證:EA⊥ED.
4.如圖,矩形ABCD中,AB=2BC,且AB=AE,求證:∠CBE的度數(shù).
菱形教案有練習(xí)題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此時就可以對教案課件的工作做個簡單的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guān)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菱形教案有練習(xí)題”,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18.2.2菱形(一)
一、教學(xué)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guān)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1、2;會用這些性質(zhì)進行有關(guān)的論證和計算,會計算菱形的面積.
3.通過運用菱形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4.根據(jù)平行四邊形與矩形、菱形的從屬關(guān)系,通過畫圖向?qū)W生滲透集合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教學(xué)重點:菱形的性質(zhì)1、2.
2.教學(xué)難點:菱形的性質(zhì)及菱形知識的綜合應(yīng)用.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一道補充題,是為了鞏固菱形的性質(zhì);例2是教材P108中的例2,這是一道用菱形知識與直角三角形知識來求菱形面積的實際應(yīng)用問題.此題目,除用以鞏固菱形性質(zhì)外,還可以引導(dǎo)學(xué)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菱形的面積,以促進學(xué)生熟練、靈活地運用知識.
四、課堂引入
1.(復(fù)習(xí))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2.(引入)我們已經(jīng)學(xué)習(xí)了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邊形,請看演示:(可將事先按如圖做成的一組對邊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邊相等,從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強調(diào)】菱形(1)是平行四邊形;(2)一組鄰邊相等.
讓學(xué)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見到過的菱形的例子.
五、例習(xí)題分析
例1(補充)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菱形,F(xiàn)是AB上一點,DF交AC于E.
求證:∠AFD=∠CBE.
證明:∵四邊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AFD=∠CBE.
例2(教材P108例2)略
六、隨堂練習(xí)
1.若菱形的邊長等于一條對角線的長,則它的一組鄰角的度數(shù)分別為.
2.已知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分別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長和面積.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長為20cm,且相鄰兩內(nèi)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對角線的長和面積.
4.已知:如圖,菱形ABCD中,E、F分別是CB、CD上的點,且BE=DF.求證:∠AEF=∠AFE.
七、課后練習(xí)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長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圖,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13cm的菱形,其中對角線BD長10cm,求(1)對角線AC的長度;(2)菱形ABCD的面積.
正方形教案有練習(xí)題
18.2.3正方形
一、教學(xué)目的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質(zhì)和判定,并會用它們進行有關(guān)的論證和計算.
2.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通過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lián)系的教學(xué)對學(xué)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高學(xué)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重點、難點
1.教學(xué)重點:正方形的定義及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lián)系.
2.教學(xué)難點: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關(guān)系及正方形性質(zhì)與判定的靈活運用.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本節(jié)課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教材P111的例4,例2與例3都是補充的題目.其中例1與例2是正方形性質(zhì)的應(yīng)用,在講解時,應(yīng)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能正確的運用其性質(zhì).例3是正方形判定的應(yīng)用,它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矩形,再證明一組鄰邊,從而可以判定這個四邊形是正方形.隨后可以再做一組判斷題,進行練習(xí)鞏固(參看隨堂練習(xí)1),為了活躍學(xué)生的思維,也可以將判斷題改為下列問題讓學(xué)生思考:
①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嗎?為什么?
②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嗎?為什么?
③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為什么?如果不是,應(yīng)該加上什么條件?
④能說“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為什么?
⑤說“四個角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嗎?
四、課堂引入
1.做一做:用一張長方形的紙片(如圖所示)折出一個正方形.
學(xué)生在動手做中對正方形產(chǎn)生感性認識,并感知正方形與矩形的關(guān)系.問題:什么樣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并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邊形這個大前提下定義的,其定義包括了兩層意:
(1)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菱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矩形)
2.【問題】正方形有什么性質(zhì)?
由正方形的定義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質(zhì),同時又具有菱形的性質(zhì).
五、例習(xí)題分析
例1(教材P111的例4)求證: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如圖).
求證:△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證明:∵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
AO=CO=BO=DO(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并且△ABO≌△BCO≌△CDO≌△DAO.
例2(補充)已知:如圖,正方形ABCD中,對角線的交點為O,E是OB上的一點,DG⊥AE于G,DG交OA于F.
求證:OE=OF.
分析:要證明OE=OF,只需證明△AEO≌△DFO,由于正方形的對角線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DOF=90°,AO=DO,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EAO=∠FDO,根據(jù)ASA可以得到這兩個三角形全等,故結(jié)論可得.
證明:∵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OE=∠DOF=90°,AO=DO(正方形的對角線垂直平分且相等).
又DG⊥AE,∴∠EAO+∠AEO=∠EDG+∠AEO=90°.
∴∠EAO=∠FDO.
∴△AEO≌△DFO.
∴OE=OF.
例3(補充)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分別過點A、C兩點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線MB、DN分別交l2于Q、P點.
求證:四邊形PQMN是正方形.
分析:由已知可以證出四邊形PQMN是矩形,再證△ABM≌△DAN,證出AM=DN,用同樣的方法證AN=DP.即可證出MN=NP.從而得出結(jié)論.
證明:∵PN⊥l1,QM⊥l1,
∴PN∥QM,∠PNM=90°.
∵PQ∥NM,
∴四邊形PQMN是矩形.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BAD=∠ADC=90°,AB=AD=DC(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1+∠2=90°.
又∠3+∠2=90°,∴∠1=∠3.
∴△ABM≌△DAN.
∴AM=DN.同理AN=DP.
∴AM+AN=DN+DP
即MN=PN.
∴四邊形PQMN是正方形(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六、隨堂練習(xí)
1.正方形的四條邊______,四個角_______,兩條對角線________.
2.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①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④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⑤四個角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E、F分別
為CD、CB延長線上的點,且DE=BF.
求證:∠AFE=∠AEF.
4.如圖,E為正方形ABCD內(nèi)一點,且△EBC是等邊三角形,
求∠EAD與∠ECD的度數(shù).
七、課后練習(xí)
1.已知:如圖,點E是正方形ABCD的邊CD上一點,點F是CB的延長線上一點,且DE=BF.
求證:EA⊥AF.
2.已知:如圖,△ABC中,∠C=90°,CD平分∠ACB,DE⊥BC于E,DF⊥AC于F.求證:四邊形CFDE是正方形.
3.已知:如圖,正方形ABCD中,E為BC上一點,AF平分∠DAE交CD于F,求證:AE=B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