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蜀鄙二僧。
蜀鄙二僧
一、激趣導入并解題。
1.你們知道我們湖北省的簡稱嗎?
2.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的簡稱,能說說嗎?
3.板書:蜀。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簡稱嗎?
4.就在這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繼續(xù)完成板書:蜀鄙二僧
5.齊讀課題,能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二、初讀了解文章大意。
1.課文圍繞著二僧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讀讀課文吧。
學生自由讀文,糾正字音。
誰想來讀讀。指名學生三人讀。
誰能連起來讀讀。指名一人讀。
2.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們就要聯(lián)系注釋來好好地讀讀課文。
讓學生聯(lián)系注釋了解文章大意。
誰能來說說。指名一人說,相機解決字義和句義。
還有誰想說說?再指明一人說。
3.現(xiàn)在你們一定會比剛才讀得更好,試試看!
學生自由讀。
4.你們都明白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
出示句子
之: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你:
(1)子何恃而往?
(2)孰為汝多知乎?
(3)爾安敢輕吾射!
能說說帶點字的意思嗎?
仔細觀察這兩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5.是呀,我們在讀文言文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這些地方??!
來,自己再試試。
6.誰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這個故事?
指名說,教師完成板書。
三、細讀悟文。
1.蜀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終貧者至,而富者未至,這是為什么?趕緊讀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2.指名學生說。
出示句子:
吾一瓶一缽足矣。
(1)仔細讀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讀
(3)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遠嗎?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1)指名讀,從西蜀到南海有多遠?指導朗讀
(2)讀到這兒,你想到什么?指導朗讀
(3)可貧者卻說“吾一瓶一缽足矣”
(4)你再讀貧者的話,有什么想說得嗎?指導朗讀(5)是啊,從四川到南海要經(jīng)歷5省,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的高原,也有杳無人跡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無垠的大海,貧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可貧者依然說。齊讀貧者的話。
面對同樣的路途,富者的態(tài)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
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1)為什么富者認為貧者去不了南海呢?
(2)貧者僅靠“一瓶一缽”,而富者呢?指名讀(3)這句話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準備?指導朗讀
(4)可結果呢?
(5)將貧者的話和富者的話對比起來讀讀,你有什么想說得?
四、分角色朗讀,明理。
1.對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貧者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他們說話的語氣也大不相同,請同桌2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看看誰能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
2.學生自由練習。
3.指名2人讀。聽了他們的故事,你們有什么想對他們說得嗎?
4.我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行嗎?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也,不為則易者亦難也!
5.作者聽他們的故事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拓展。
1.聽完這個故事使我想到前不久自己猜得一個謎語,你們想來猜猜嗎?
2.口述謎語,學生猜謎。
2.26米,NBAchina——
1.60米,NBA——
3.1.60和NBA幾乎毫不相關,但博格斯卻做到了。NBA向來是巨人的王國,它吸引著無數(shù)天資優(yōu)異、熱愛籃球的少年,可成功者卻寥寥無幾,但身高僅僅只有1.60米的博格斯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他的成功鼓舞著我們。
4.聽了這個故事,讀了我們的課文,你們一定有許多想說得吧?那就趕快拿出筆,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5.學生寫感受,并朗讀自己的感受
6.我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立志、勇行,事必成!
精選閱讀
《蜀鄙二僧》課堂實錄
《蜀鄙二僧》課堂實錄
師:全班響亮齊讀“我的課堂我主宰,人人參與展風采”(幻燈片展示)。
(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師: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蜀鄙二僧》,誰幫老師將課題寫到黑板上。
(學生紛紛舉手,師請一位同學板書課題)
師:讓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們一般怎樣學習?
生:誦讀、譯讀、品讀、說讀。
師:這幾種方法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呢?
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增、刪、留、換、調;讀懂文本,讀出語氣;讀出自己,思考感悟。
1、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譯讀(增、刪、留、換、調)
3、品讀(讀懂文本,讀出語氣)
4、說讀(讀出自己,思考感悟)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師:本節(jié)課我們有由五個活動構成,請同學們先進行第一個活動,請看大屏幕。
活動一:誦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讀后評一評。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
師:請同學們先將文章齊讀一遍,請注意老師的要求。
(生齊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對照要求自己評一評。
生:有同學字讀錯了,“貧者語于富者”“語”應該讀四聲,不是三聲,有同學將“子何恃而往”讀成了“子何持而往”。
師:這里為什么“語”應該讀四聲呢?什么時候讀三聲呢?
生:這里“語”是告訴的意思,是動詞,如作“語言”講時就讀三聲。
生:我覺得本文讀得太快,節(jié)奏沒有讀出來。
師: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
生:可以
(生讀,節(jié)奏感很強)
師:那我們再讀一遍,這一次我們變變方式,男生讀一句,女生讀一句,中間要稍稍停頓一下,且段與段之間停頓稍長一點。
(生讀)
(以上是第一個活動,同學們參與的很好,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活動,請看大屏幕)
活動二:譯句接龍
請同學們按順序一人譯一句,譯后稍停頓,其他同學隨時糾正、補充。
譯句方法:增、刪、留、換、調
直譯為主,字字落實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br>
師:在這活動之前,老師還想問一下,同學們在預習時,在翻譯方面有沒有疑問,請有疑問的先提出來。
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參考書認為是“邊境上”,有的解釋為“邊遠的地方”,請問究竟哪種解釋更合理?
生2“其一貧”“其”如何理解?
生3:“吾一瓶一缽足矣”“足”字怎樣理解?
(生解答)
師:下面我們開始“譯句接龍”,從這一個同學開始向后(師指一個同學),一人一句。注意譯后稍停頓,其他同學隨時糾正、補充。
生1: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
生2: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如何?”
生(糾正):這里“何如”不僅僅要調順序,還要換詞語,因為“如何”用白話文來說是“怎么樣”的意思。
生(補充):這里還要加些話,因為沒有主語,我認為應譯為“你認為怎么樣?”
師:很好!接著來。
生3:富和尚說:“您靠什么去呢?”
生4: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生5:富和尚說:“我?guī)啄陙硐牍痛樈?,還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師問:你怎么知道“買舟”是“雇船”,“而下”是“順江而下”而不是“沿河而下”呢?
生答:“買舟”下面有注釋。(師插話:你很聰明,知道看注釋。)這里南海是普陀山,而從四川到普陀山,長江是唯一的一條水路。(師插話:你很了不起,知道從文意來推斷。)
生6: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貋砹?,告訴富和尚。
生(補充):是將去南海的經(jīng)歷告訴了富和尚。
生7: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生8: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
師:你怎么知道“去”是“距離”的意思。
生:(齊答)學過,(師插話:哪里學過,把原話背出來。)在《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br>
師:很好,學過的能學以致用,能聯(lián)想以前的知識。但文中的“焉”好像沒譯呀?
生:這是語氣詞,不譯。(師插話:這就是譯句中“刪”的原則)
生9: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生10: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師總結:第二個活動也很順利,老師在上節(jié)課跟同學們講的譯句的原則上,再補充釋詞的原則。
釋詞方法:查看法;聯(lián)想法;推斷法。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br>
下面我們進行第三步。
活動三:走進心靈
本文有四句對話,請同學們在四句對話中的每個“曰”字前,加一個表情態(tài)的詞,并讀讀“曰”的內容。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恳蝗搜莞F和尚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三分鐘。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讀一讀。先說第一句。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不卑不亢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彬彬有禮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謙虛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讀的不錯,都講“何如?”的征詢意見的語氣讀出來了。現(xiàn)在老師想將“何如”改為“汝信乎?”你們認為怎么樣?
生:不行,這樣說有點狂妄,這不符合窮和尚的性格。
師:我贊同同學們的意見,那第二句怎樣讀呢?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不相信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輕蔑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同學們都將重音放在“何恃”上,強調了富和尚瞧不起窮和尚。品味的很到位,現(xiàn)在全班讀一讀。(全班齊讀)
師:那下一句呢?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自信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堅定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你為什么要強調“足”字呢?
生:窮和尚雖然沒錢,但人窮志堅。
師:最后一句誰來?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狂妄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嘲笑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這一句用傲慢的語氣來讀。(生讀)
師:這一句前半句語氣和后半句一樣嗎?
生:我認為這一句前半句用傲慢的語氣來讀,后半句用嘲笑的語氣來讀。(生讀)
生:我認為他的分析是對的,但沒讀出來,前半句重音應放在“猶”字上,后后半句重音應放在“子”字上,強調我都去不成,你就別談了。(生讀,但沒讀好。)
師:你再讀一遍。(但還是沒讀好)。
師:誰來示范一下。(一生示范,讀的很好)。
師:請全班學生將這一句齊讀一遍。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本文編為課本劇演一遍,小組內要分工,一人演窮和尚,一人演富和尚,一人當旁白,一人評價。請同學們準備3分鐘。
活動四:角色扮演
以小組為單位,將本文編為課本劇。
【幻燈片展示,學生齊讀一遍?!?br>
(一小組展示課本?。?br>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
生:演時語氣還不錯,但表情還不夠豐富。如瞧不起窮和尚時,可以白窮和尚一眼,眉毛向上揚一揚,表現(xiàn)傲慢時,要搖頭晃腦。
生:演時還可以根據(jù)情形補充一些內容。
師:下面我們全班來演一演。我當旁白,男生演窮和尚,女生演富和尚。
(師生共同演課本?。?br>
師:現(xiàn)在同學們在理解上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質疑):本文應將窮和尚去南海的經(jīng)歷寫一寫,這樣文章更真實。
生(回答):其實窮和尚將經(jīng)歷肯定詳細的講了一遍,不然,富和尚肯定不會相信他,更不會有慚色,只是本文不需要寫出來。
師:為什么不需要寫出來呢?
生:因為本文不是講故事,而是在講道理。
師:很好!本文是在講道理。講的是人要立志的道理(教師邊講邊板書)
板書設計
客觀條件結果道理
貧一瓶一缽至
二僧}人要立志
富欲買舟而下不能至
師: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要感謝文中的貧者、富者還有作者。假如他們穿越時空隧道,站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有什么對他們說的嗎?
活動五:思想碰撞
請同學們用“——,我想對你說……”的句式,對文中的貧者、富者或作者說一兩句感悟的話。
【幻燈片展示】
生:我想對富和尚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師要有志向,當然我承認你有志向,但還要有行動?!?br>
(師插話:對!心動不如行動)
生:我想對富和尚說:“你不能總是準備,要有闖勁。”(師評:說的多好?。∪跽呖傇诘却龣C會,而強者總在創(chuàng)造機會。)
生:我想對窮和尚說:“感謝你,你讓我明白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長路漫漫,路就在自己的腳下。”
生:我想對作者說:“你讓我明白一個人成功,要有志向,還要有行動和吃苦耐勞的精神?!?br>
┉┉
師:老師也想說說:
老師對同學們說:
今由蜀鄙之僧觀之天下事本無難易之分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人之為學亦無難易之分學之則難者亦易不學則易者亦難人之立志萬事可成如使吾輩之人皆為有志之人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前途未可量也誠如此乃吾輩之幸國家之幸
【幻燈片展示】
師:請同學們準備一下,將老師的話讀一遍。
生:(齊讀,讀的像拗口令)
師:請同學們再讀。(再次用幻燈片展示,但將剛才的話劃分了一下節(jié)奏)
師:語言講究語感,從剛才讀的情況來看,同學們課后還是要多讀文言文,積淀語感。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八年級下冊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
八年級下冊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大意。
2.吟詠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所表達的志趣與胸懷。
預習作業(yè):
1.查作者和寫作背景。
2.疏通詩意。
3.熟讀全詩,讀準字音與節(jié)奏。
4.提出一至三個疑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過送別他人的經(jīng)歷嗎?是否會將送別的經(jīng)歷用文字記錄下來呢?
生自由發(fā)言
預設: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并且會用文字記錄下來。
引導:這樣的習慣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將“送別”作為題材,以詩詞歌賦等形式來展現(xiàn)自己送別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與詩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緒的起伏變化,感悟他的志趣與胸懷!
二、預習交流
(一)課文朗讀
1.兩人一組互相聽讀全詩,注意為對方糾正字音與節(jié)奏。
2.兩人不能解決的疑問,可以舉手提問,全班交流解決。
3.請生展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與節(jié)奏。
①一生單讀(生評價)
②全班齊讀
(二)說說詩意
請四位同學每人一句說一說大概意思。
全詩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衛(wèi)著雄偉的京城,從這兒遙望風煙迷蒙的蜀川。想到了我同你即將分別的離情別意啊,我們都是離開家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內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鄰一樣。我們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兒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給沾濕了。
三、品詩悟情
引導:跨過剛剛的兩道門檻,我們終于可以與詩人同行,走進他的內心了!
1.讀全詩,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
引導:題目(解題)、“離別”、“在歧路”以及書下注釋。
2.王勃在哪兒送別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引導:送別之地是長安。可以從首聯(lián)及書下注釋得知。(讀首聯(lián))
3.王勃在長安送別友人到蜀川赴任。從地理角度看,兩地相隔千里。詩人在此用一個什么字將這相隔千里的兩地聯(lián)系了起來?“望”字。
詩人為什么要“望”呢?
引導: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遙遠(風煙猶言路途遙遠、艱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內心有一份不舍與惜別,有一份淡淡的惆悵與離別之情。這里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與其說詩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說詩人是用心在望??!
4.試讀首聯(lián),想想該如何處理語氣語調、重音等,才能讀出這份淡淡的離別之情。
①請一生讀,并說說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一聯(lián)的朗讀的。(生評價并再請一生讀)
②全班齊讀,試著讀出這份情感。
板書:不舍
離別
5.作為人類生命歷程中共有的情感體驗,別離是古今詩詞歌詠的一個重要主題。大家來讀一下我們知曉的一些有關別離的古詩句。
出示:全班齊讀一遍。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面對離別,人們通常充滿了不舍的深情,進而生發(fā)出悲苦凄楚之態(tài)。那么,詩人王勃的送別之情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他的情感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變化。
帶著思考讀全詩。
①你從哪里讀出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說一說。
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我們可以從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讀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先講哪一句,視課堂學生回答情況而定。)
預設:
同是宦游人
詩人對友人說道:“我們都是離開家鄉(xiāng)外出做官的人??!”相同的身份,使得詩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時,他也是在勸慰友人不要傷感,因為他倆這次分別也是客中之別,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離別而已??梢哉f,這時詩人的感情已經(jīng)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悵與不舍,轉為釋然!
試著讀頷聯(lián),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請生展示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女生讀前半句“與君離別意”(讀出一份不舍之情),男神讀后半句“同是宦游人”(讀出一份釋然之情)。
板書:不舍釋然
離別宦游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詩人對友人說道:“四海之內存在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鄰一樣?!闭^天涯咫尺,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這份友情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這里詩人用“四?!焙汀疤煅摹睒O言距離之遠,但即使如此遙遠的距離,知己也依然存在,而且就好像在身邊一樣。此句,我們感受到詩人面對離別,此時他心中的那份淡淡的惆悵已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豪邁樂觀的情感!
試著讀頸聯(lián),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引導:高昂的調子,重讀“存知己”、“若比鄰”,以此強調突出語意!
請生讀,生點評。
師生合作讀,要求:老師讀“海內”和“天涯”,學生緊跟著讀剩余的內容。
板書:不舍釋然豪邁
離別宦游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人對友人說道:“我倆不要在岔路口,像小兒女般哭哭啼啼的把手巾都沾濕了?!泵鎸﹄x別,我們會有不舍,甚至會流下傷心的眼淚。但是詩人在此勸慰友人不要哭泣。這是尾聯(lián),就像一曲終了之時,此時詩人的內心面對離別之情,是相對平靜的。
試著讀頸聯(lián),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引導:語氣舒緩,“無為”重讀,可以適當拉長語調。
請生展示讀,全班齊讀。
板書:不舍釋然豪邁平靜
離別宦游比鄰無為
引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面對送別,也懷揣一份離別的不舍情意。但是他沒有像大多數(shù)人那樣,情感始終深陷愁苦纏綿之中而難以自拔。當然,詩人也沒有在詩歌中違背情理地去刻意掩飾離愁別緒,而是在跌宕的文情中生動地體現(xiàn)了情感的變化。
7.詩人的這首送別詩一掃以往送別詩的悲苦纏綿之態(tài),總體的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對此,在預習時就有同學關于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出示:學生質疑
為什么這首詩中詩人面對離別,他的情感是樂觀積極的?——楊瞻萁
詩人面對分別,為什么如此想得開?——張進一
為什么王勃的離別之情不像一般人那樣凄楚悲苦?——徐蔣玲
引導:面對這三位同學的疑問,老師不禁想到了之前教授古詩詞時告知大家深入探究文本背后所隱含的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什么?每每學習一篇新課文,老師總要大家查一查作者和寫作背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解讀文本的一個方法——知人論世!
關于詩人王勃,其實詩中已經(jīng)告知了我們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他的身份——宦游人!
板書:宦游人
出示:
宦,做官入仕。宦游指封建文人外出求官或做官。他們往往都要拋下自己的父母妻兒,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回不了家。有些已經(jīng)做了官的,因為犯了錯誤遭到貶謫,到偏遠荒涼的地方去做官。
“宦游”現(xiàn)象造就了中國的送別詩文化,它們大都有著哀怨凄苦這一共同的情感特點。因為離別就意味著將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來,意味著遠離親朋好友,漂泊異鄉(xiāng)。
同樣是“宦游人”身份的王勃,為何面對離別卻如此樂觀積極呢?
出示:
詩之基,其人之胸襟也。
——(清)葉燮《原詩》
引導:清代詩學理論家葉燮在《原詩》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詩之基,其人之胸襟也?!币簿褪钦f詩歌的根基,是作者的胸襟抱負。詩情源于性情,可以說,詩歌作品是創(chuàng)作主體思想感情和人生價值取向的直接體現(xiàn)和反映。詩人王勃有怎樣的人生價值取向呢?
出示: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自幼聰敏好學,被稱為神童。
龍朔三年(663年)王勃回到家鄉(xiāng),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王勃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并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
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借獻“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游東岳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據(jù)史料記載,王勃寫作此詩時是20歲左右。
讀了以上資料,你現(xiàn)在能理解王勃面對離別是為何會有這種積極樂觀的情感了嗎?
小組交流一下。請生發(fā)言。
引導:他是一個積極入仕的人,渴望建功立業(yè),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的心中有大志向,他知道在宦游之路上離別將是常態(tài)!既然不能改變這一現(xiàn)實,那就坦然面對,因此,面對同樣是宦游人身份的好友,面對同樣在仕途上有所追求的友人,他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勸慰對方,其實,也是在勸慰自己!心有大志,不會深陷兒女情長中而無以自拔!這正體現(xiàn)了詩人非同于普通人的一種高遠的志趣和曠達樂觀的胸懷!
板書:宦游人離別意:存知己若比鄰
(積極入仕)(曠達樂觀)
讓我們帶著這份理解,再次讀整首詩,試著讀出詩人情感的變化,讀出詩人心中的這份曠達與樂觀!
四、作業(yè)布置
1.熟背全詩。
2.閱讀王勃的另外兩首送別詩《別薛華》和《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進一步全面了解詩人。
一 二 短文二篇
一 二 短文二篇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居里夫人的性格特點,了解她取得的偉大成就。
2.感受居里夫人偉大的人格魅力。
3.了解悼詞這種文章體裁的特點。
4.學習思考偉人對待事業(yè)和生活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在閱讀中品味居里夫人偉大的人格力量。
2.學習居里夫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居里夫人把科學研究當成一種夢想放棄個人利益的人格。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起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如數(shù)家珍地說出很多,因為這些科學家奮斗的故事和精神給我們以啟示和鼓舞。那么你們知道哪位科學家一人獲得過物理、化學兩個領域的諾貝爾獎嗎?她就是居里夫人。一位女科學家能有這樣令人矚目的成績,不能不讓我們欽佩。那么,是什么讓她有如此大的作為呢?下面讓我們來欣賞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相信你會從中找到答案。
二、朗讀課文。
更正字音,掌握重點詞語。
堅韌不拔 問心無愧 專心致志 天賦 侵擾 渲染 純粹 獲益匪淺 逆來順受 毫不妥協(xié) 癡迷 瑣事 鞭策 奢望 猝然 報酬 閑暇 眺望 呵責 蹂躪 嶄新
三、了解作者。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原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巴黎大學理學博士。1895年與皮埃爾·居里結婚。他們共同就貝可勒爾在當時首先發(fā)現(xiàn)的放射性現(xiàn)象進行研究,先后發(fā)現(xiàn)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繼續(xù)研究放射性物質,獲得成功,并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fā)展。因對放射性現(xiàn)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后又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時還被其他15個國家聘為科學院院士。她共接受過7個國家24次獎金和獎章,擔任了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1934年7月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與世長辭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
四、分析課文。
1.初讀之后談談你理解的居里夫人的信念包括哪些因素。
(1)堅韌不拔的精神。
(2)致力于科學的研究,及對科學的癡迷。
(3)固執(zhí)、勤奮的工作。
(4)對生活的熱愛。
2.你覺得居里夫人有哪些美好的品質?
居里夫人是一個有遠大的人生目標,意志堅定的人,她刻苦勤奮,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退縮。她的品格還表現(xiàn)在她的公正無私,淡泊名利,從沒想過以科學研究去換取個人的榮譽和利益。
3.文章第2段居里夫人舉“蠶結繭子”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
是為了說明自己一旦確定了奮斗的目標,就會像蠶一樣固執(zhí)勤奮地工作。用這個例子來比喻自己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更生動地說明了自己的奮斗歷程。
4.你知道居里夫人的科學研究對于人類的意義嗎?
她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推動了核科學的發(fā)展。
5.居里夫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哪里能看出來?你對此看法如何?
居里夫人熱愛生活,但從不將生活復雜化,她崇尚簡單,追求安靜,這樣就不會為生活所累。她也善于欣賞生活,例如她會欣賞諸如栽花、植樹、建筑、誦詩、眺望星辰等瑣事。應該說這種對生活的熱愛,也恰是她進行科學研究的動力。
五、總結。
我們的生活中能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我們的幸運,我們更應該從她的身上汲取優(yōu)秀的品質,向她學習,從小為自己確立一個奮斗目標,并不斷地為之奮斗。
板書設計:
我的信念
瑪麗·居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像居里夫人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一定會贏得全世界人民的贊譽。是的,在她去世一年以后,紐約羅里奇博物館為紀念居里夫人對世界的貢獻舉行了追悼會,會上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發(fā)表了演講,對居里夫人致以極高的評價。我們來看一看被稱之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的愛因斯坦是怎樣評價居里夫人的。
二、朗讀課文。
充滿激情地朗讀課文,提煉出文章的中心。
中心內容:愛因斯坦認為居里夫人對于人類的意義不僅是科學上的貢獻,在道德品質方面她對時代和歷史的進程則更有意義。
三、了解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的旗手。在任工程師的叔父等人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地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在瑞士專利局從事發(fā)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期間,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展科學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從此他才有緣進入學術機構工作。他經(jīng)過8年艱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廣義相對論。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fā)現(xiàn),在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偨y(tǒng),建議研制原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zhàn)后,為開展反對核戰(zhàn)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威脅,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5年4月18日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頓。
四、分析課文。
1.愛因斯坦認為居里夫人有哪些偉大的人格?
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
2.愛因斯坦認為居里夫人能取得偉大的科學功績的原因是什么?
大膽的直覺、對工作的熱忱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3.作者評價“第一流人物”的標準是什么?
道德品質比才智、成就更重要。
4.如何理解短文的結尾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強調學習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熱忱,在推動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作用。也說明在歐洲一些知識分子中間還存在著道德品質不過關的人。作者這樣說也是在呼吁人們能以居里夫人為楷模。
五、小結。
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從愛因斯坦的贊譽中更進一步了解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質。同時,學習本課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百行德為先,一個科學家留給人類的貢獻除了他的研究更有他的品質,所以,向居里夫人這樣的有德之士學習,我們應該從道德上規(guī)范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板書設計:
悼念瑪麗·居里
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