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復習重點資料。
第六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一、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
噬shì:咬,食。
狎xiá:親近而態(tài)度不莊重。
遁dùn:逃走。
窺:暗中察看。
好事者:喜歡多事的人。
船載以入:用船裝運(驢)進入(黔)。船,這里是用船的意思。
寵然:巨大的樣子。
以為神: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是“以之為神”的省略。
蔽:隱蔽。
稍:副詞,漸漸。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他日:另一天,有一天。
駭hài:害怕,驚懼。
以為且噬己:認為將要咬自己。且,將要。
然:然而,但是。
往來:走來走去,來來回回。
異能:特殊本領。
蕩倚沖冒:形容虎對驢子輕侮或戲侮的樣子。蕩,碰撞;倚,依靠;沖,沖擊;冒,冒犯。
不勝怒:非常惱怒。勝,禁得住,不勝,不能承受。
計之:盤算這件事。之,指上文所說驢生氣了只能踢的情況。
跳踉:跳躍。
去:離開。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兒本領已經使完了。
龐然大物: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東西?,F(xiàn)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
馨xīn: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牘dú:公文,書信;古代寫字用的木簡。
惟吾德馨:只有我品德高尚。惟,只;吾,我,這里指陋室的主人。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斯:這。
鴻儒r:大儒,學識淵博的人。鴻,大。
白?。涸笡]有官職的人,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
素:不加裝飾的。
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勞形:使身體勞累,勞,使……勞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呢?
蕃:多。
獨:僅,只。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不蔓màn不枝: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
亭亭:挺立的樣子。
植:豎立。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隱逸:隱居不愿做官的人。
鮮:少。
宜:當然。
嘩:人多聲雜,亂吵。
吠:狗叫。
囈yì:夢話。
叱chì:大聲責罵。
曳:文中是拉的意思。
會:適逢,正趕上。
施:設置,安放。
團坐:圍繞而坐。
少頃:一會兒。
聞:聽見。
滿坐寂然:全場靜悄悄的。坐,同“座”。
欠伸:打哈欠,伸懶腰。
既而:不久。
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說話。
一時:同一時候。
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摹仿得極像。
側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
未幾:不多久。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俄而:一會兒。
間:夾雜。
無所不有:連用兩個否定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全都有了。
名:說出,作動詞用。
股:大腿。
戰(zhàn)戰(zhàn):哆嗦的樣子。
奮袖出臂: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幾:幾乎,差點。
悠然:悠閑自得的樣子。
人境:人世間。
車馬喧:詩中指世俗往來的紛擾。
日夕:接近黃昏的時候。
真意:真正的意趣。
辨:辨別,說明。
客路:旅途。
風正:順風。
殘夜:夜將盡之時。
舊年:一年將要結束的時候。
鄉(xiāng)書:家信。
天街:京城的街道。
潤如酥:滋潤如酥。酥,奶油。
絕勝:絕佳。
黑云:詩中比喻敵軍。
臨:抵達。
聲不起:聲音不響。這里指鼓聲低沉。
玉龍:寶劍的代稱。
二、作者的掌握
讓學生運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對作者評價、名言名句羅列出來,以便于記憶。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永濟市)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刺史,又稱“柳柳州”。生于長安,九歲時因避戰(zhàn)亂,曾隨祖父輾轉到夏口(今湖北武漢市)、九江、長沙等地,切實體驗到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對他以后投身社會變革運動影響很大。少年時即因文章而有“奇名”。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進士。后來在朝中任職,和劉禹錫一同參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集團。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馬(州刺史的屬官),劉禹錫等七人也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他在永州九年,有機會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游歷當?shù)厣剿麆伲瑢懴铝瞬簧僭娢拿?。多年的貶謫生活,使他的身心備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稱“韓柳”。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創(chuàng)作的“古文”,包括論說、寓言、傳記、山水游記、騷賦等,有很多是具有豐富的現(xiàn)實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的作品。
劉禹錫(公元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貞元進士,后又登博學宏詞科。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輔佐王叔文執(zhí)政,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等職。他不但政治態(tài)度比較進步,而且有樸素的唯物主義的哲學見解。其詩文格調高亢,含意深遠。著有《劉賓客集》。
周敦頤(公元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歷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長官)等職。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書堂講書。因為書堂前有發(fā)源于蓮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鄉(xiāng)營道濂溪給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稱之為濂溪先生,卒謚元公。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
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代福建晉江人,生卒年月不詳,清朝順治年間進士。因事謫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等書。
陶淵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說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書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更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于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有《陶淵明集》傳世,主要散文有《歸去來兮辭(并序)》《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王灣,生卒不詳,洛陽人,先天年間進士。開元初為滎陽主簿,仕終洛陽尉。王灣文名早著,殷璠《河岳英靈集》說他“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嘗往來吳楚之間,多有著述。《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被張說激賞,親手題在政事堂,讓朝中文士人作為楷式。
韓愈(公元768~824年),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自謂郡望晶黎,世稱韓昌黎。早孤,由嫂撫養(yǎng)??炭嘧詫W。貞元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以事貶為陽山令。赦還后,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后官至史部侍郎。卒謚文,世稱韓文公。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李賀(公元790~816年),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唐宗室鄭王之后家世屬皇室后裔。少有奇才,七歲能辭章,二十歲應河南府試,被舉進士。但因其父名晉肅犯諱(因為“晉”與“進”兩字音同),取消了考試資格而失去進身之路,僅做過禮郎之類的小官,郁郁不官志,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作。后因貧困和疾病折磨,在二十六歲的盛年死去。李賀年少即有詩名,為韓愈等賞識,是我國文學史上頗有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作想象奇特新穎,常借助美麗的神話傳說,馳騁豐富的想象,構思獨具匠心,創(chuàng)造出奇特瑰麗的境界。詩歌詞近旨遠,在唐代詩壇上別樹一幟,有“長吉體”之稱。但其作品也有刻意求奇,流于晦澀難懂的一面。著有《李長吉歌詩》。
馬致遠(公元1252?~1324?),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霸拇蠹摇敝弧!朵浌聿尽酚涊d他曾“任浙江行省務官”。晚年辭官隱居。所作雜劇有16種,流傳至今的有《青衫間》《漢宮秋》《薦福碑》等7種。代表作《漢宮秋》,是元代雜劇中優(yōu)秀作品之一。另有散曲見于《雍熙樂府》諸曲集,后人將其散曲輯為《東籬樂府》,其中《天凈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為著名。
三、寫法的復習
《陋室銘》1.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的運用。2.還運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3.語言上駢散結合
《愛蓮說》1.襯托(正襯、反襯)的成功運用。2.語言的駢散結合。3.托物言志的寫法。
四、重溫閱讀語段
愛蓮說--周敦頤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
可愛者甚蕃()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2.翻譯文言語句。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蓮花正直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fā),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币痪湔諔松衔牡摹埃撸撸撸撸摺保@一結句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愛蓮說》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請說說“菊”和“牡丹”在表達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對蓮的贊美寄寓了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多、洗滌、牽連、更加2.對于菊花的愛好,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3(1)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別來正襯和反襯蓮花的高貴品質。(3)略4.略5.世人甚愛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別來正襯和反襯蓮花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不慕富貴、潔身自好、保守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tài)度。
22.陋室銘---劉禹錫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br>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詩人______________。
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在下面的橫線上。并說說這些語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調: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劉禹錫2.山不在高,在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將名山、靈水與“陋室”相提并論,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引出對陋室的描寫。3.這里指品德高尚彈奏4.1)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2)沒有(嘈雜的)管弦之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5.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齁]聲()中[間]()[曳]屋許許聲()()
2.說說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賓客意少舒.少:
(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
(3)不能名其一處也.名:
(4)奮袖出臂.奮:
(5)兩股戰(zhàn)戰(zhàn),凡欲先走股.走:
3.與文中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A.學而時習之巴蜀之鄙有二僧
C.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D.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2)人有百手()
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B.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D.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4.翻譯文中畫線句。
5.按要求找出這兩段中表示時間的詞。
(1)表示突然發(fā)生的。()
(2)表示過了很短時間發(fā)生。()
(3)表示兩件事相繼發(fā)生。()
6.用“——”畫出寫一家人由醒到睡過程的詞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靜的氛圍?找出具體語句。
8.一家人睡去后,賓客的情緒有什么變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話說)
9.第4段盛贊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正面寫________,側寫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濃墨重彩點染由于失火從屋內臥室到鄰近火場傳來的極為復雜的聲響?
11.“賓客無不變色離席”一句,從哪些方面寫賓客猶如身臨火災現(xiàn)場?
(二)1houjianyehu2.(1)稍微(2)指:指明一端:一種(3)說出(4)卷起(5)股:大腿走:跑3(1)A(2)D4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5(1)忽(2)未幾(3)俄而6“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7以動寫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8“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或賓客由緊張而松了一口氣。9.失火、救火的經過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tài)、動作。10.用五個“百千”組成的長短句式和夸張手法。11“神色”、“動作”、“情感”、“心理”
精選閱讀
七年級語文下冊生字詞復習資料(第六單元)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下冊生字詞復習資料(第六單元)”,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下冊生字詞復習資料(第六單元)
第六單元
二十六
斑斑駁駁bó生意蔥蘢cōnglóng
眼瞼jiǎn眸子móu呷xiā
巢cháo瞅chǒu垂蔓màn
流瀉xiè細膩nì
二十七
進退維谷蒼穹qióng
悲愴chuàng嫻熟xián
略勝一籌chóu肌腱jījiàn
逞能chěng恍惚huǎnghū
甜膩nì一塵不染
眼花繚亂liáo秩序井然zhìxù
斑斕bānlán迥然不同jiǒng
如夢初醒
二十八
抽搐chù石破天驚不羈jī
鉸掉jiǎo膽怯qiè
勸誘yòu溝壑hè嘰嘰喳喳zhā
咆哮páoxiào
二十九
剽悍piāohàn慷慨以赴kǎi
窺伺kuīsì羈絆jībàn
瘡痍chuāngyí闊綽chuò
觀瞻zhān項鬣l(xiāng)iè
庇蔭bìyìn遒勁qiú
妒忌dùjì相得益彰zhāng
面面相覷qù馴良xùn
妍麗yán獷野guǎng
畸形jī顎骨è
對峙zhì有過之無不及
充沛pèi駕馭yù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復習2
第六單元復習教案
《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毛)《卜算子詠梅B》(陸)
一、放聲朗讀,想象詞中景象。并進行背誦。
二、用原文填空
1.《沁園春雪》中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語句是:數(shù)風流》…….
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語句:江山,引;這首詞上片寫景,作者由眼前的雪景,展開現(xiàn)象的語句是:須晴日,看,。
2.《卜算子詠梅》中寫梅花凌霜傲雪獨自開放的語句是:已是,猶有。寫梅花的性格的語句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3.《卜算子詠梅》(陸)寫出了梅花奉獻的句子:
三、判斷
1.《沁園春雪》上闕即景生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
2.《沁園春雪》上闕寫景,下闕論史。在評論歷史人物中,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抒發(fā)了對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3.《卜算子詠梅》這首詞中用了比興、擬人、對比等手法,語言生動、形象。(x)
4.《沁園春雪》中,作者在對景物的描寫中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
5.《卜算子詠梅》中“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兩句的含義是因為美麗不想使青春很快度過,只是把春來報的消息向人間預報。(x)
6.《沁園春雪》雖題為詠雪,實際上,卻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也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
《木蘭詩》《觀刈麥》《破陣子》
識記文學常識
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教師板書練習。
1.字:帖火多義詞:市
2.異義詞:爺?shù)?br> 3.活用:市騎策
4.注音:機杼()軍帖()胡騎()燕()山麾()下
5.解釋詞語: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當戶織()相隨餉田去()曾不事農桑()
判斷
1.朝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8句詩,對偶中含對偶,反復詠嘆,既寫了從軍之初的遠征,又寫了思念之情,表明了木蘭兒女深情和英雄氣概。()
2.《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一女英雄下形象,不僅歌頌木蘭的英雄行為,而且是對封建歧視婦女的傳統(tǒng)觀念的無情嘲諷。()
3.全詩著力寫了木蘭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動,很少寫她在戰(zhàn)斗中的英雄業(yè)績,兒女情長太多,不能很好的表現(xiàn)英雄的氣概。(x)
4.《木蘭詩》是北朝民歌中著名的長篇抒情詩,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詩的結尾幾句耐人尋味。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12年沒被發(fā)現(xiàn)的謹慎、機敏作出了由衷的謳歌和贊美。()
6.木蘭辭管的情節(jié)主要表現(xiàn)了她思念家鄉(xiāng)。急于與親人見面的心情。(x)
《黃鶴樓》《歸園田居》《使至塞上》
讀背詩歌
1.寫出《使至塞上》以景設喻的詩句:。
將奇美壯麗的塞外風光和雄渾開闊的藝術結合的畫面的詩句:
2.《黃鶴樓》的作者是朝著名詩人。這首寫作者登上黃鶴樓時的所見所聞,抒發(fā)了懷念家鄉(xiāng)的愁思。
3.《歸園田居》作者是(朝代)著名詩人,世稱靖節(jié)先生。他仕途坎坷,厭惡世俗,熱愛純靜的自然。41歲辭官,回柴歸隱,以耕讀自娛,擅長寫山水田園詩來展現(xiàn)閑適、恬淡的自然風光和田園生活。
4.《黃鶴樓》中不僅反映了黃鶴樓的古今變化,也表現(xiàn)了詩人登樓時寂寞之感,它們是黃鶴一去……悠悠;寫黃鶴樓遠處環(huán)境成為千古名句的兩句詩是:白云……芳草
5.《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辛勤勞動的句子:晨興》…….歸;最能表達詩人隱居園田的心愿的句子的是:衣沾…….惜。
6.“日暮鄉(xiāng)關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詩人直抒胸臆,刻骨銘心的鄉(xiāng)愁噴涌而出。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資料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資料
《誦讀欣賞》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人。早年即有才名,21歲中進士。張九齡為相,提任他為右拾遺,后升任監(jiān)察御史。一度奉使出塞,在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張九齡罷相,王維無意仕進,先后在終南山和藍田輞川別墅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王維不但是杰出的詩人,而且兼有書、畫、音樂之長,他在藝術上熔詩歌和繪畫為一爐,構成獨特的風格。
2.注釋
①使:出使。
②單車:一輛車,意為輕車簡行,獨自出行。問邊:慰問戍守邊塞的將士。
③屬國:典屬國的簡稱,即附屬國,臣屬于內地的國家。居延:地名,今甘肅張掖縣西北,原為漢的屬國。
④征蓬:隨風飄飛的蓬草,常用來比喻行旅漂泊的人,此處是作者自指。
⑤大漠:沙漠。孤煙:狼煙,唐代在邊地設戍所,燃狼糞為煙,煙直上不易被風吹斜,以示平安。
⑥長河:黃河。
⑦蕭關:地名,今寧夏固原縣東南。候騎(ji):騎馬的探哨,偵察的騎兵。
⑧都護:唐代邊疆設置都護府,其長官為都護,此處指河西節(jié)度使。燕(yān)然:山名,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東漢車騎將軍竇憲曾大破匈奴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這里指最前線。
3.譯文
朝廷的使臣將到邊防慰問,輕車簡從,行進在居延地區(qū)。
隨風而去的枯蓬飄出塞外,秋天歸來的大雁已飛人北方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區(qū)的上空。
烽火臺上燃起的一道孤煙在廣闊的沙漠上沖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落日之殘紅。
在蕭關遇到偵察騎兵,報告都護正在前線大破敵軍。
4.詩歌簡析
本篇敘事與寫景相結合,但重點筆墨在于寫景。以大漠、秋天為背景,以征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為空間實體,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意境奇特,氣象博大。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聯(lián),寫塞外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偉,堪稱千古名句。
5.詩歌鑒賞
全詩三層意思:出使路線、沿途風光、最新消息,與題目緊緊相扣。
首聯(lián)“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交代起因,說將奉命出巡邊地,此去征途遙遙?!皢诬嚒?,獨自驅車前往,“屬國”即典屬國,暗用漢武帝時,匈奴四萬人來降,置五典屬國之典故。“過居延”,虛指,言“邊”更在“居延之外遙遠的地方,可以想象行程之艱辛,與“單車相對照,表現(xiàn)出獨擔重任的自豪感。
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人胡天”以“征蓬”比喻自己出漢人塞,承接“單車”句言自己遠道而來?!皻w雁句則借景敘事,以“征蓬、“歸雁”暗寫詩人被排擠出朝廷內心的激憤與抑郁?!俺?、“入”二字勾勒出闊大的意境。
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邊塞風光的壯觀:浩瀚的戈壁灘上,烽煙孤直上升;千里黃河之上懸掛著一輪夕陽。寫景壯麗雄奇,成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千古佳句?!按竽?、“孤煙、“長河、“落日”,顯出邊塞外的遼闊荒涼?!按蟆弊终故境錾衬暮棋珶o邊,一直向無盡的遠方伸展,境界開闊、廣袤、深邃。“孤煙”的“孤”字顯出大漠上人煙的稀少;“直”字寫出狼煙如柱沖天而起的壯觀景象,又表現(xiàn)出初到邊塞的詩人對塞上景色的驚異;“長”字描繪出在茫茫無邊的黃沙之間的黃河橫貫其中的奇特景象和雄偉氣勢;“落日”本有蒼涼之意,令人傷感,但一“圓字的出現(xiàn)則給人格外親切溫暖之感;“圓”字也巧妙地掩蓋了大漠、孤煙、長河所表現(xiàn)的寒荒,具有盛唐時代邊塞詩人所具有的豪放與浪漫,體現(xiàn)出盛唐詩人開闊的胸襟和超凡的創(chuàng)造活力。
尾聯(lián)“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照應開頭,敘述途中偶逢候騎報告:近來邊庭戰(zhàn)事,屢獲大勝,唐帝國軍威已經遠震域外,猶如東漢竇憲大破匈奴,刻石銘功于燕山?!把嗳弧睘樘撝?。意境闊大,意韻不盡。
6.相關資料
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勝吐蕃,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并在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兼任判官。此詩即王維出塞途中所作。
7.總結
這首出使涼州途中所作的詩,借用聲威遠震的漢帝國的史實典故,歌頌了唐帝國的幅員廣大、國內強盛和抒寫自己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奉命遠至邊塞的自豪感。寫景則捕捉住塞外最鮮明的景色特點,充滿畫意,達到了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統(tǒng)一,布局巧妙,意境具有渾然一體的氣勢。因此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作者簡介
崔顥(約704-754),汴州(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進士及第,天寶中官司勛員外郎,詩名頗大。
2.注釋
①黃鶴樓:舊址在今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上,即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位置。樓因黃鶴山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
②昔人:指傳說中的盛鶴仙人。
③悠悠:漂浮的樣子,形容自由自在飄動的白云。
④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江水。歷歷:清清楚楚。
⑤萋萋:草長得茂盛。鸚鵡洲:本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被水淹沒。東漢末年黃祖為江夏太守時,有獻鸚鵡于此洲的,故以此為名。
⑥鄉(xiāng)關:故鄉(xiāng)、家鄉(xiāng)。
⑦煙:江面上的水霧。煙波:霧氣蒼茫的水面。
3.譯文
往日的仙人已經乘著黃鶴飛去,
這里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早已渺無蹤跡,一去不復回,
千載以來只有片片悠悠白云在天空中飄來飄去。
遙望對岸,只見山川晴朗明麗,漢陽的樹木顯得清清楚楚,
芳草茂密地長滿了鸚鵡洲。
太陽昏暗已近傍晚,哪里才是我的家鄉(xiāng)啊?
我的愁緒也如同這江面上的煙波,漸漸充溢于空闊的天地之間。
4.詩歌簡析
這首詩從內容上來看,并不復雜,不過是抒寫登臨黃鶴樓時的古今聯(lián)想和遠眺時的一種渺茫的愁思,無其他的深意。它為世人所推崇為黃鶴樓之絕唱,關鍵在于其藝術上的成就。
5.詩歌鑒賞
前四句借用傳說故事,抒發(fā)登臨黃鶴樓時古今對比的感受,信筆揮灑,一氣呵成。詩從黃鶴樓的命名之由來起筆,然后生發(fā)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xiàn)以無作有,“一去不復返”,頓生古人不可見的憾恨。仙人離去,黃鶴樓空,惟余天邊白云,飄悠千載,令人慨嘆世事蒼茫,詩人的內心不禁有惆悵、頹喪之感。其中前四句三出“黃鶴,兩見“空”字,頷聯(lián)“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并沒有運用對仗,表面來看有犯格律和詩歌要領,情形與李白的詩歌相似,只要不影響主旨的表達,當感情達到高潮時,往往可以沖破詩歌的格律,從而達到自由表達自我情感的意圖。崔顥就是這樣依據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進行寫作,從而寫出了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
后四句描寫登樓北望時看見的景物,抒發(fā)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遠景,作者的視野由遠及近,先是江北漢陽歷歷可辨的蔥蘢樹木;接著是鸚鵡洲頭茂盛、繁密的芳草,相繼闖入詩人的眼簾。詩人由懷古的情思中回到現(xiàn)實之中。“芳草萋萋鸚鵡洲”由《楚辭招隱士》中詩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脫胎而來,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躍上心頭?!叭漳骸?、“煙波江上”是近景,近看樓下,大江之上煙波一道,江空暮色蒼茫,暮靄遮斷歸鄉(xiāng)之路,鄉(xiāng)愁油然而生。“愁”字與前四句憑吊之時的惆悵之感相照應。
6.相關資料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載:崔顥“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相傳李白登黃鶴樓,見崔顥此詩而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崔顥題上頭?!?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李白另一首詩《登金陵鳳凰臺》寫道:“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睆男问?、格調等比較,與崔顥詩如出一轍,可見崔顥的《黃鶴樓》絕非浪得虛名。
7.總結
這首詩名為《黃鶴樓》,實寫登臨黃鶴樓的觀感,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境界開闊。從傳說寫起,為黃鶴樓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有由登樓遠眺異鄉(xiāng)風景,引動日暮懷歸之情。文思如形云流水,富于變化?!扒绱v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成為寫景名句。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志在兼濟天下;又因曾祖和東晉的密切關系,十分關心東晉皇室的命運。他先后五次出仕。29歲,因為家貧,出仕江州祭酒,不堪吏職;37歲開始居家躬耕;40歲時為劉裕鎮(zhèn)軍參軍。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八月,為彭澤令,十一月棄官歸隱,結束時隱時仕的生活,終老田園。
2.注釋
①盛:興盛、繁茂。
②理:整理,清除。荒穢:指代雜草。
③荷:肩負,扛。
④不足惜:不足,不值得;惜,惋惜。
⑤但:只。愿:這里不僅指希望種的莊稼能夠豐收,更主要是指脫離污濁的官場,返回自然,過喜愛的村居生活的心愿。
3.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田,雜草茂盛而豆苗稀疏。
.(為此,)我早起去除草,一直到晚上才披著月光、扛著鋤頭回家。
小路狹窄,兩邊野草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打濕不值得我惋惜,我只希望不要違背我的愿望。
4.詩歌簡析
詩人躬耕田畝,把勞動寫得富有詩意?!胺N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語;“帶月荷鋤歸”,多么美的畫面。語言平淡而意境醇美,這就是陶詩的獨特風格。
5.詩歌鑒賞
詩的前六句皆為寫實之語,敘述了一次鋤草的勞動。第一、二句用語平淡樸素,交代地點、勞動的原因?!笆⑴c“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野草茂盛,豆苗稀少,交代了詩人種田的現(xiàn)狀,也反映出作為讀書人的詩人農業(yè)生產技術不精。第三、四句用極其精煉的語言描述了一天的勞作?!俺俊迸c“月”相對,交代了勞動時間的漫長;“荒穢”與前“草盛”反映除草任務的艱巨,勞動之辛苦;然而“帶月”、“荷鋤”則絲毫不見勞動的艱辛,更多的是表現(xiàn)出詩人在細細地品味勞動的喜悅和歸隱的自豪感:夜晚里詩人踏著月輝歸來,仿佛月亮在與他為伴,被他帶回到村里來了。這是在污穢混亂的官場中從來未體會到的快樂,他終于在淳樸寧靜的、優(yōu)美的田園生活中尋找到慰藉與歸宿。
第五、六句描寫回家路上的感受。小道崎嶇而狹窄,新開墾的田間草木格外茂盛,加上天色已暮,水氣已凝結成露珠,掛滿在草葉上。詩人穿行其中,露水沾濕了衣衫?!蔼M”、“長”二字表現(xiàn)出歸家途中的田間小道的難行,“沾”字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露水對詩人的情誼,很有情趣。天晚道路難行,衣衫被沾濕在詩人眼中都不是痛苦之事,反是極有情趣之事,“沾”字入木三分地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的愉快之情。
這六句描述了一次勞動的始末,而當時士大夫們視躬耕為拙,高唱“耕稼豈云樂”(謝靈運《讀齋中書》)的時代,陶淵明的行為不可不為難能可貴、特立獨行。它選取了田園生活中一件極尋常的題材——除草,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即勞動歸來時環(huán)境的苦與心中的樂來展示勞動的樂趣?!皫г潞射z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等詩中描繪的景物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作者并不對某一景物或人物作客觀的描摹,而是取其神態(tài),如“盛、“狹”、“長、“沾”、“荷”等詞語形象地表達出詩人情感上的寄托和追求,情景交融而又意味深長。
最后兩句承接前六句而來,闡明自己的觀點?!耙抡础辈]有什么可惜的,這里應與作者在“仕途”之中的情形相對照,“官位俸祿”、“名利”、“富貴等作者毅然棄絕,選擇艱辛的勞動,這更“不足惜”,不更能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愿望嗎?“但使愿無違為本詩的主旨。田園勞動雖苦而樂趣無窮,這種生活既是為了與“仕途”生活對比,也更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這種生活不僅僅是種豆,更主要的是指脫離世俗名利紛擾的官場,返回山林田園,躬耕以謀生,而無求于世俗,從而真正得到“自然”,也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陶淵明歷經歸隱與出仕的矛盾,自29歲起為江州祭酒,到42歲辭去彭澤令,前后l3年始終為此苦惱著。他也未曾忘懷富貴,但最后終于尋找到最符合自然的原則,那就是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在勞動中尋找到了人生的樂趣和歸宿。最后二句將前六句的意境升華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
6.相關資料
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80多天,郡里督郵下來巡視,縣吏勸他穿戴整齊前去迎接,他憤憤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耶!”遂掛印歸鄉(xiāng)。歸鄉(xiāng)后作《歸園田居》組詩,共五首,描寫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愉悅的心情。此為其三。這首詩寫作于公元406年即作者棄官歸隱的第二年。
7.總結
這首詩用語平淡自然而有情趣,在寫田園勞動的細節(jié)中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理解:即超越對物質享受的追求,以達到精神的滿足。別人習以為常的不以為是享受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他覺得已是最高的享受,其所帶來的快樂超過了高官厚祿。沒有對人生的獨特透徹的悟解,怎能達到如此的境界?
寫作——自由作文
一、學習目標及要求:
1、學會選擇寫作內容,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
2、寫出真情實感,展現(xiàn)自己個性。
二、寫作指導
自由作文有別于以往的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是一種自由式的習作練習。既不出題目,又不限制內容范圍,寫什么都可以,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在這塊領地里,同學們可以自由觀察與體驗,自由想像與聯(lián)想,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與才智。但要想很好地完成自由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弄清非自由條件
自由作文雖然對寫什么、怎么寫、采用何種表現(xiàn)形式不加限制,但要寫好自由作文,動筆前,一定先認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么;并把自己想說的意思寫具體,寫清楚;寫完之后加個題目,有不滿意的地方修改一下。自由作文中的“非自由條件”是對所寫內容的約束和限制,目的是使所寫的文章更規(guī)范、完美。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非自由條件”是自由作文的附屬條件,不宜忽略不考慮。
2、選擇合適內容寫
自由作文為同學們的自主寫作留有很廣的空間。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豐富的見聞和獨特的感受,就應選擇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感受最深的內容來寫,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梢詫懸韵聝热荩篴、自然景物或景象,如日出日落、高山小河、校園風光、家鄉(xiāng)風物、山川形勝等;b、事件,如家中事情、學校里的事情、路上見聞等;c、人物,如同學、老師、親人等;d、心理,如科學幻想、個人理想、青春絮語、人生頓悟、做夢的情況等。選什么內容去寫,可根據同學們自己的意愿而定。寫人記事要做到:選材真實有趣,敘述具體有條理,中心要明確;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記敘,恰當?shù)厥惆l(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寫想象作文,選材、立意要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但切忌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要以實實在在的事物為基礎,以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事實為依據進行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新。
3、自由的記敘要具體
無論選什么內容去寫,都要分清主次,把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寫詳細、具體,切記平淡無奇,無論寫哪方面的內容都應該注意這一點,否則將失去自由寫的意義。
此外,自由作文不僅要真實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感受,還要特別注意寫想像中的事物。這樣才會使自由作文的內容更豐富,更吸引人!愿同學們把握住自由寫的機會,去寫自己的自由吧!
三、寫作例文講解
例文:
淚水擦干以后
我獨自坐在窗前,兩眼凝視著遠方。眼,已哭得紅腫;淚,還在流著。我沒有擦,讓淚流到嘴邊,澀澀的。任淚水打濕剛發(fā)下來的分數(shù)少得可憐的試卷。
我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太陽已落下,月亮已升起。我無暇顧及這些,仍回想著這次考試。老師念分數(shù)時,我的心跳得厲害,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我不敢正視老師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憐兮兮的分數(shù),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多少天來努力的成績,但我不得不信,那可憐的分數(shù)就擺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失敗了。
月光慘淡,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桌面上,映得我的臉色發(fā)白。我想起了父母,此時也許還在辛勤的勞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貪黑干活的身影,那樣瘦??;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陽底下曬得發(fā)黑的臉,無情的歲月在他們額上刻下了條條皺紋,還有那皸裂的雙手;想起每次臨行前父母關切的話語、期待的雙腿;想起了關心她的一切人。如今……我覺得愧對他們的關心。
窗外,月亮已經升得老高了;窗內,依舊如故。痛苦的回憶,讓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頭,想讓大腦舒展一下。突然,一個高大筆直的形象闖入我的眼簾。我定睛再看,原來是窗外那棵白楊,那棵曾在一次次風雪襲擊后,頑強生存下來的白楊,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我突然又想到居里夫人、愛迪生、威靈頓將軍……一陣冷風吹來,樹葉沙沙作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打了一個冷戰(zhàn),腦子清醒了許多:不,我決不能退卻,我要奪回去那曾屬于我的第一。失敗只代表昨天,只能意味著過去,過去的一切只能化作零,我要重新開始,以新的姿態(tài)面對失敗,迎接下次挑戰(zhàn)。
滿臉的淚水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我的全身,我拉亮了燈,宿舍一下溫暖了許多。我看著被淚水浸濕的試卷,擦干淚水,握起筆,開始認真總結,尋找失敗的原因。我要讓這次失敗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窗外,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時候鉆了出來,還眨著調皮的眼睛,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點評:標題富有情感色彩,也起到了懸念的作用。全文以“我””的一次失敗的考試為核心事件,以自己的一段心靈歷程為線索,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了在失敗中找回信心和勇氣的過程,筆墨細膩,情真意切??忌€在文章中三次描寫月亮,既暗示了時間推移,又渲染了主觀情感,增加了文章的情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