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單元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9第1單元課時2硫酸的制備和性質。
第1單元課時2硫酸的制備和性質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接觸法制硫酸的反應原理;
2.了解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3.通過比較濃硫酸與稀硫酸性質差異學會比較的科學方法。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工業(yè)制硫酸的反應原理;濃硫酸的特性。
三、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延續(xù)上節(jié)課酸雨的成因,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思考如何制取硫酸,引出SO2的另一重要用途——制取工業(yè)硫酸。為了更好的利用硫酸,需要先研究硫酸的性質,在與稀硫酸的比較中,通過三個實驗重點學習濃硫酸的特性。
四、教學過程
[引入](ppt2)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酸雨的成因,現(xiàn)在大家寫出酸雨形成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學生書寫方程式)
[過渡]SO2在空氣和雨水的作用下,經(jīng)過一系列變化可以生成硫酸,而硫酸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之一,那么工業(yè)上硫酸是怎么制備的呢?
[設問]請同學們思考如何從硫磺制取硫酸?(提示從化合價思考)
[投影]SH2SO4
SSO2SO3H2SO4
[提問]SO2SO3需要什么條件?(提示聯(lián)系酸雨的形成)
[交流與討論]學生閱讀,完成教材90頁交流與討論。
[投影講解]硫酸工業(yè)制備動畫并簡單講解流程。
[小結板書](ppt3)一、硫酸的工業(yè)制法——接觸法制硫酸
1.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凈化(沸騰爐)
S+O2=SO2
4FeS2+11O2==2Fe2O3+8SO2
2.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接觸室)
2SO2+O22SO3
3.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吸收塔)
SO3+H2O==H2SO4
[講述]通常用98.3%濃硫酸吸收SO3,工業(yè)生產(chǎn)得到的硫酸一般都是質量分數(shù)大于92%的濃硫酸,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根據(jù)需要,把濃硫酸稀釋成不同濃度的稀硫酸。為了更好地利用硫酸,我們需要先研究硫酸的性質。
(學生回憶初中學習過的硫酸的性質和應用,教師投影化學方程式,小結)
(ppt4)稀硫酸的性質:1.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2.與堿反應:H2SO4+2NaOH=Na2SO4+H2O
3.與金屬反應:H2SO4+Zn=ZnSO4+H2↑
4.與金屬氧化物:H2SO4+CuO=CuSO4+H2O
5.與某些鹽反應:H2SO4+BaCl2=BaSO4↓+2HCl
[板書](ppt4)二、稀硫酸:二元強酸,具有酸的通性。
[過渡]在水溶液中,硫酸完全電離成H+和SO42-,而濃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那么濃硫酸都有那些不同的性質呢?
[實驗探究1](ppt4)(教材91頁實驗1)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膽礬,再加入約3mL濃硫酸,攪拌,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學生觀察現(xiàn)象,討論得出結論,教師板書)
[板書](ppt5)三、濃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提問]你還能列出幾個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的事實嗎?
(實驗室常用濃硫酸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久置的濃硫酸質量會增加等。)
[實驗探究2](教材91頁實驗2)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并把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該實驗可參考本課實驗研究,也可以播放視頻(ppt6))
現(xiàn)象結論及解釋
顏色白-棕-黑蔗糖脫水炭化
體積膨脹,呈疏松海綿狀有氣體生成
試管壁發(fā)熱濃硫酸吸水放熱
品紅溶液褪色生成SO2
C+2H2SO4(濃)=CO2↑+2SO2↑+2H2O
[板書]2.脫水性
[講解]脫水性:按水的組成比脫去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形成水分子,該實驗也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氧化性(提示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實驗探究3](ppt7)銅片加濃硫酸加熱,觀察實驗現(xiàn)象;冷卻將試管中物質慢慢倒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也可以播放視頻(ppt8))
現(xiàn)象:常溫下,無明顯現(xiàn)象;加熱后,銅片溶解,有氣泡生成,品紅溶液褪色,反應后生成物水溶液呈藍色。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學生討論濃硫酸性質,指出濃硫酸在該反應中作氧化劑,可提示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并與稀硫酸做比較)
[提問]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環(huán)境。
[板書](ppt9)3.強氧化性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C+2H2SO4(濃)=CO2↑+2SO2↑+2H2O
[講解]有濃硫酸參與的反應,大多數(shù)是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濃硫酸作氧化劑。
A.加熱,濃H2SO4能氧化大多數(shù)金屬(除Au、Pt),一般不產(chǎn)生H2;
B.常溫,濃H2SO4使Fe、Al鈍化;
C.濃H2SO4與金屬反應,表現(xiàn)酸性和氧化性
[討論](ppt10)歸納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性質差異:在2支試管中分別盛有相同體積的濃硫酸和稀硫酸,試設計簡單的方法區(qū)別它們。
(學生討論、歸納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性質差異)
[板書](ppt11)三、硫酸的用途
(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知識歸納硫酸的用途,教師提示,投影小結)
[講述]用硫酸可以制得硫酸鹽,得到進一步的應用,請大家閱讀教材93頁資料卡,了解幾種重要的硫酸鹽。
(學生閱讀教材93頁資料卡,教師小結硫酸的用途,播放視頻:硫酸鹽的用途)www.lvshijia.net
[課堂練習](ppt12—13)
1.問題解決:一鐵罐車運載濃硫酸發(fā)生事故。
思考:(1)鐵可與硫酸反應,為何可將濃硫酸密閉在鐵罐中?在此鐵罐出口處腐蝕嚴重,這說明了濃硫酸具有什么性質?
(2)清洗此鐵罐時一定要遠離火源,為什么呢?
(3)道路被破壞,樹木被燒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4)如何處理被泄露的硫酸呢?
參考答案:
1.(1)冷的濃硫酸能使鐵鈍化,所以可將濃硫酸密閉在鐵罐中。鐵罐出口處腐蝕嚴重,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2)稀硫酸與鐵反應生成氫氣,有火源可能引起爆炸。
(3)濃硫酸的強腐蝕性。
(4)灑石灰。
相關推薦
第2節(jié)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第1課時)助學案
第2節(jié)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第1課時)助學案
-------------碳原子的成鍵方式
學習目標:1.了解碳原子的成鍵方式的多樣性,能以此認識有機物種類繁多的現(xiàn)象;
2.了解單鍵、雙鍵和叁鍵的特點;
3.理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概念。
(二)重點、難點:理解單鍵、雙鍵和叁鍵、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概念。
(三)基礎梳理:
一、碳原子的特點
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
2、碳原子和其他原子易形成共價鍵的原因是
二、碳原子的成鍵方式
1、碳原子間可以形成的共價鍵有、、
2、多個碳原子成鍵后,可以形成、狀結構
3、碳原除彼此之間可以成鍵之外,還可以與那些原子成鍵?
三、共價鍵的分類
1、根據(jù)共用電子對的數(shù)目,可將共價鍵分為幾類?
什么叫單鍵、雙鍵、叁鍵?各舉兩例。①②③
其中屬于不飽和鍵的是
2、根據(jù)共用電子對的偏移程度,可將共價鍵分幾類?
什么是極性鍵、非極性鍵?各舉兩例。①②
注意:鍵的極性及其強弱程度是一成不變的嗎?受哪些因素影響?
四、共價鍵的鍵參數(shù)
描述共價鍵特征的三個鍵參數(shù)是什么?如何定義?
①②③
五、甲烷、乙烯、乙炔分子的空間結構及拓展
1、什么樣的碳原子是飽和碳原子?
什么樣的碳原子是不飽和碳原子?
2、甲烷、乙烯、乙炔分子的空間結構及拓展
①CH4和烷烴
甲烷分子呈形,任意兩鍵之間的夾角為,烷烴分子中碳原子之間的成鍵方式都與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似,鍵角都接近,因此,當有機物分子中含有飽和碳原子時,所有原子可能處于同一平面上。
②CH2=CH2:乙烯分子呈形,鍵角都接近,當烴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時,分子中至少有個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
③CH≡CH:乙炔分子呈形,鍵角都是,當烴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鍵時,分子中至少有個原子處于同一直線上。
六、電負性
1、概念:。
2、電負性的大小與相應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能力的關系?
3、電負性差值的大小,與化學鍵類型的關系?
4、電負性差值的大小,與共價鍵極性強弱的關系?
(四)課堂小結:
碳原子的成鍵方式:
決定單鍵
共用電子對數(shù)雙鍵
叁鍵
有機化取決于碳原子
合物種的成鍵
類繁多方式?jīng)Q定極性鍵決定
共用電子鍵的極性電負性
對偏移非極性鍵
甲烷乙烯乙炔苯
鍵角為109.50鍵角為1200鍵角為1800鍵角為1200
正四面體結構平面型結構直線型結構平面型結構
(五)課堂練習
1、教材P25:1
2、教材P25:2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的是:()
A甲基苯B乙炔C乙烯D二氧化碳
第2節(jié)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第2課時)助學案
---------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xiàn)象
學習目標:認識用分異構現(xiàn)象和同分異構體
重、難點: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基礎梳理:
一、概念:
同分異構現(xiàn)象:
同分異構體:
練習:C5H12的同分異構體有幾種,寫出它們的結構式:
二、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常見同分異構體的類型、、
1、碳骨架異構(又稱碳鏈異構):是因碳原子的結合順序不同而引起的異構現(xiàn)象:
例如:和
2、官能團位置異構:因官能團在碳鏈或環(huán)上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異構現(xiàn)象:
例如:和
3、官能團類型異構(又稱類型異構):因官能團不同而引起的異構現(xiàn)象:
例如:和
常見構成類型異構的有機物:
分子組成符合:CnH2n(n≥3):烯烴和環(huán)烷烴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n≥2):飽和一元醇和醚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n≥3):飽和一元醛和酮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2(n≥2):飽和一元羧酸和酯
分子組成符合:CnH2n-6O(n≥7):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酸及芳香醚
分子組成符合:CnH2n+1O2N(n≥2):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
書寫同分異構體應嚴格按照正確的步驟和方法書寫,以防遺漏和重復。
1、根據(jù)分子式書寫同分異構體時,首先判斷是否有類型異構。
如:C4H8丁烯烴和環(huán)丁烷烴
2、碳鏈異構的書寫采用減碳移位法,即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有心到邊,排布對、鄰、間。如:C6H14
主鏈分別含6個碳原子含5個碳原子、、和
含4個碳原子的同分異構體、
3、就每一類物質,寫出官能團的位置異構體。
例如:C4H8丁烯烴、、
C4H8環(huán)丁烷烴:環(huán)丁烷甲基環(huán)丙烷
4、熟練掌握常見物質的同分異構體
例如:①C4H10有兩種同分異構體:、
②苯的同系物:
C8H10:有種同分異構體。
C9H12:有種同分異構體。
③丙基:有種:
為:
④丁基:有種:
為:
四、同分異構體數(shù)目的判斷法:
1、基元法:例如丁基有四種,則丁醇、戊醇、戊酸等都有四種同分異構體。
2、替代法: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則四氯苯(C6H2Cl4)也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將H氯替代Cl)
3、等效氫法:是判斷同分異構體數(shù)目的重要方法,其規(guī)律有:
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氫原子等效;
②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氫原子等效;
③位于對稱位置上的碳原子上的氫原子等效。
課堂小結:(學生自己總結)
課堂練習:
1、課本教材P25:3
2、互為同分異構體的物質不可能是()
A:具有相同的相對分子質量B:具有相同的熔、沸和密度
C:具有相同的分子式D:具有相同的組成元素
3、下列各分子式表示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的是()
A:CH2Br2B:C3H7ClC:C4H10D:C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種化合物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質量分數(shù)也相同,則兩者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B: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的幾種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C: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相同,且相對分子質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
5、下列烷烴在光照下與Cl2反應,只生成一種一氯代烴的是()
A:CH3CH2CH2CH3B:CH3CH(CH3)2
C:CH3C(CH3)3D:(CH3)2CHCH2CH3
第2節(jié)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第3課時)助學案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學習目標:
1、知道原子的飽和程度對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有重要影響;
2、知道共價鍵的極性對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有重要影響。
重點和難點:初步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意識;
基礎梳理:
如何根據(jù)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預測其性質?(即由結構預測性質的一般程序是怎樣的?)
①
②
需注意的是,在推測有機化合物性質時,還應考慮之間的相互影響,會使有機化合物具有某些特性。
一、官能團與有機化合物性質的關系
二、1、關系:
2、原因:①如:
②如: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wǎng)
三、不同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與有機化合物性質的關系
1、由于甲基的影響,甲苯比苯發(fā)生取代反應
酸和醇、醇和醚、醛和酮之所以化學性質不同,主要是因為相同官能團連接的
不同引起的
課堂練習:
1、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HO—CH2CH=CH—CH2—COOH,它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A:加成B:水解C:酯化D:氧化E:中和
2、關于CH≡C—CH=CH2(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退色
B:1摩爾乙烯基乙炔3摩爾Br2發(fā)生加成反應
C:乙烯基乙炔分子內含有兩種官能團
D:等質量的乙炔與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不相同
E:等物質的量的乙炔與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不相同
高一化學第1章第2節(jié)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導學案
第1章第2節(jié)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鈉的主要性質,提高觀察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2.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學會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
3.激情投入,養(yǎng)成規(guī)范、嚴謹、認真的化學學習品質。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明確學習目標,仔細閱讀教材9~12頁,知道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初步完成導學案。
2.結合“觀察思考”“活動探究”欄目,明確實驗內容,大膽預測實驗現(xiàn)象,初步得出實驗結論。
3.C層規(guī)范完成預習案并掌握課本相關的基礎知識,AB層在掌握預習案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針對訓練。標有★的訓練題目C層不做。
預 習 案
1.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通常有哪些?
2.金屬鈉通常如何保存?如何取用金屬鈉?
3.總結金屬有哪些物理通性和化學性質(以Fe為例,化學性質至少列舉三類)。
4.你知道呼吸面具和潛水艇里氧氣是怎樣來的嗎?(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我的疑問】對課本預習內容,你還有什么疑問?
【預習自測】
1.下列關于金屬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鈉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密度比水小
B.鈉的熔沸點很高
C.由于鈉的密度大于煤油的且不與煤油反應,所以可將少量的鈉保存在煤油中
D.鈉在工業(yè)上用于制造光源
2.下列物質,可用作原子反應堆導熱劑的是()
A.鈉 B.鈉鉀合金 C.生鐵 D.鋁
探 究 案
探究點:金屬鈉的性質
(育人立意:通過實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化學與生活】自然界中無游離態(tài)的鈉,你知道實驗室中的鈉是怎么來的嗎?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份反應嗎?實驗室中為何將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金屬鈉到底有哪些化學性質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一起來探究。
【方法導引】可從運用觀察、分類、實驗、比較的方法來預測Na的化學性質,然后設計實驗進行預測。
課題一:金屬鈉與水的反應
認真閱讀拓展材料p9~p10“觀察思考”,完成探究實驗,仔細觀察記錄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并分析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
現(xiàn)象分析原因反應方程式
思考1:在此實驗中,體現(xiàn)了哪些研究方法?具體說明。
思考2:金屬鈉投入到CuSO4溶液中有什么現(xiàn)象?寫出化學反應原理。
【總結】鈉與水溶液反應的規(guī)律:
【針對訓練1】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與鈉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
A.熔點較低 B.密度較小 C.化學性質活潑 D.導電性較強
課題二:鈉與氧氣的反應
認真閱讀拓展材料p11“活動探究”,完成探究實驗,仔細觀察記錄鈉與氧氣反應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方程式
鈉放置在空氣中
在空氣中加熱鈉
思考:這組實驗對你有什么啟示?
【總結】實驗室中為什么將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
【針對訓練2】下列關于金屬鈉的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鈉在空氣中放置時會劇烈燃燒,生成淡黃色固體
B.鈉與水反應時,會發(fā)生劇烈爆炸
C.鈉的密度較小,質地較軟,熔點較低
D.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置換出紅色的銅
★【針對訓練3】金屬鈉長時間露置于空氣中,可以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
銀白色→變灰暗→變白色→出現(xiàn)液滴→白色固體→白色粉末。其發(fā)生變化的
過程為()
A.Na→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
B.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C.Na→Na2O2→NaOH→Na2CO310H2O→NaHCO3
D.Na→Na2O→NaOH→NaHCO3→Na2CO3
【身邊的化學】
鈉和鉀的發(fā)現(xiàn)
在19世紀初,伏特(VoltaA.1745~1827,意)發(fā)明了電池后,各國化學家紛紛利用電池分解水成功。
英國化學家戴維(DavyH.1778~1829)堅持不懈地從事于利用電池分解各種物質的實驗研究。他希望利用電池將苛性鉀(KOH)分解為氧氣和一種未知的“基”,因為當時化學家們認為苛性堿也是氧化物。它先用苛性鉀的飽和溶液實驗,所得的結果卻和電解水一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后來他改變實驗方法,電解熔融的苛性鉀,在陰極上出現(xiàn)了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燒并發(fā)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另一些小珠不燃燒,只是表面變暗,覆蓋著一層白膜。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躍,發(fā)出“嗞嗞”的聲音。就這樣,戴維在1807年10月16日發(fā)現(xiàn)了金屬鉀。幾天之后,他又從電解苛性鈉中獲得了金屬鈉。
戴維將鉀和鈉分別命名為Polassium和Sodium,因為鉀是從草木灰(Potash),鈉是從天然堿)——蘇打(Soda)中得到的,它們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鉀和鈉的化學符號K、Na,分別來自它們的拉丁文名稱Kalium、Natrium。
利用電解NaOH制鈉原理應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約1891年才獲得成功。而電解NaCl制鈉的工業(yè)方法直到1921年才實現(xiàn)。目前,世界上鈉的工業(yè)生產(chǎn)多數(shù)用電解氯化鈉的方法,只有少數(shù)仍沿用電解NaOH的方法。
第1節(jié)第3課時概率的基本性質教學案
第3課時概率的基本性質
[核心必知]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jù)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119~P121,回答下列問題.
在擲骰子試驗中,定義如下事件:
C1={出現(xiàn)1點};C2={出現(xiàn)2點};C3={出現(xiàn)3點};C4={出現(xiàn)4點};C5={出現(xiàn)5點};C6={出現(xiàn)6點};D1={出現(xiàn)點數(shù)不大于1};D2={出現(xiàn)點數(shù)不大于3};D3={出現(xiàn)點數(shù)不大于5};E={出現(xiàn)的點數(shù)小于7},F(xiàn)={出現(xiàn)的點數(shù)大于6},G={出現(xiàn)的點數(shù)為偶數(shù)},H={出現(xiàn)的點數(shù)為奇數(shù)}.
(1)事件C1與事件H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事件H包含事件C1.
(2)事件C1與事件D1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事件C1_與事件D1_相等.
(3)事件C1與事件C2的并事件是什么?
提示:事件C1∪C2_表示出現(xiàn)1點或2點,即C1∪C2={出現(xiàn)1點或2點}.
(4)事件D2與G及事件C2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D2∩G=C2.
(5)事件C1與事件C2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這兩個事件為互斥事件.
(6)事件E與事件F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這兩個事件為對立事件.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事件的關系
①包含關系:一般地,對于事件A與事件B,如果事件A發(fā)生,則事件B一定發(fā)生,這時稱事件B包含事件A(或稱事件A包含于事件B),記作BA(或AB).不可能事件記作,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②相等關系:一般地,若BA,且AB,那么稱事件A與事件B相等,記作A=B.
(2)事件的運算
①并事件:若某事件C發(fā)生當且僅當事件A發(fā)生或事件B發(fā)生,則稱此事件C為事件A與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記作C=A∪B(或C=A+B).
②交事件:若某事件C發(fā)生當且僅當事件A發(fā)生且事件B發(fā)生,則稱此事件C為事件A與事件B的交事件(或積事件),記作C=A∩B(或C=AB).
(3)概率的性質
①范圍:任何事件的概率P(A)∈[0,1].
②必然事件的概率:必然事件的概率P(A)=1.
③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A)=0.
④概率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與事件B互斥,則有P(A∪B)=P(A)+P(B).
⑤對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與事件B互為對立事件,那么A∪B為必然事件,則有P(A∪B)=P(A)+P(B)=1,即P(A)=1-P(B).
[問題思考]
(1)在擲骰子的試驗中,事件A={出現(xiàn)的點數(shù)為1},事件B={出現(xiàn)的點數(shù)為奇數(shù)},A與B應有怎樣的關系?
提示:AB.
(2)在同一試驗中,對任意兩個事件A、B,P(A∪B)=P(A)+P(B)一定成立嗎?
提示:不一定,只有A與B互斥時,P(A∪B)=P(A)+P(B)才一定成立.
(3)若P(A)+P(B)=1,則事件A與事件B是否一定對立?試舉例說明.
提示:事件A與事件B不一定對立.例如:擲一枚均勻的骰子,記事件A為出現(xiàn)偶數(shù)點,事件B為出現(xiàn)1點或2點或3點,則P(A)+P(B)=12+12=1.當出現(xiàn)2點時,事件A與事件B同時發(fā)生,所以事件A與事件B不互斥,顯然也不對立.
[課前反思]
通過以上預習,必須掌握的幾個知識點:
(1)事件的關系:;
(2)事件的運算:;
(3)概率的性質:;
(4)互斥、對立事件的概率:.
在五一勞動節(jié)小長假中,某商場舉辦抽獎促銷活動,根據(jù)顧客購物金額多少共設10個獎項,規(guī)定每人僅限抽獎一次.
[思考1]某位顧客抽獎一次能否同時抽到一等獎和二等獎?
提示:不能同時抽到.
[思考2]抽到的各獎次間是互斥事件還是對立事件?
提示:是互斥事件而不是對立事件.
[思考3]怎樣認識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
名師指津:1.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兩個事件A與B是互斥事件,包括如下三種情況:①若事件A發(fā)生,則事件B就不發(fā)生;②若事件B發(fā)生,則事件A就不發(fā)生;③事件A,B都不發(fā)生.
而兩個事件A,B是對立事件,僅有前兩種情況,因此事件A與B是對立事件,則A∪B是必然事件,但若A與B是互斥事件,則不一定是必然事件,亦即事件A的對立事件只有一個,而事件A的互斥事件可以有多個.
(2)聯(lián)系: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在一次試驗中都不可能同時發(fā)生,而事件對立是互斥的特殊情況,即對立必互斥,但互斥不一定對立.
2.從集合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
(1)幾個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個事件所含的結果組成的集合的交集為空集.
(2)事件A的對立事件A-所含的結果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結果組成的集合的補集.
?講一講
1.某小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從中任選2名同學參加演講比賽,判斷下列每對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別它們是不是對立事件.
(1)恰有1名男生與恰有2名男生;
(2)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男生;
(3)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女生;
(4)至少有1名男生與至少有1名女生.
[嘗試解答]判別兩個事件是否互斥,就要考察它們是否能同時發(fā)生;判別兩個互斥事件是否對立,就要考察它們是否必有一個發(fā)生.
(1)因為“恰有1名男生”與“恰有2名男生”不可能同時發(fā)生,所以它們是互斥事件;當恰有2名女生時它們都不發(fā)生,所以它們不是對立事件.
(2)因為恰有2名男生時“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男生”同時發(fā)生,所以它們不是互斥事件.
(3)因為“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時發(fā)生,所以它們互斥;由于它們必有一個發(fā)生,所以它們對立.
(4)由于選出的是1名男生1名女生時“至少有1名男生”與“至少有1名女生”同時發(fā)生,所以它們不是互斥事件.
(1)判斷事件是否互斥的兩步驟
第一步,確定每個事件包含的結果;
第二步,確定是否有一個結果發(fā)生會意味著兩個事件都發(fā)生,若是,則兩個事件不互斥,否則就是互斥的.
(2)判斷事件對立的兩步驟
第一步,判斷是互斥事件;
第二步,確定兩個事件必然有一個發(fā)生,否則只有互斥,但不對立.
?練一練
1.一個射手進行一次射擊,有下面四個事件:事件A:命中環(huán)數(shù)大于8;事件B:命中環(huán)數(shù)小于5;事件C:命中環(huán)數(shù)大于4;事件D:命中環(huán)數(shù)不大于6.則()
A.A與D是互斥事件B.C與D是對立事件
C.B與D是互斥事件D.以上都不對
解析:選A由互斥事件、對立事件的定義可判斷A正確.故選A.
對空中飛行的飛機連續(xù)射擊兩次,每次發(fā)射一枚炮彈,設A={兩次都擊中飛機},B={兩次都沒擊中飛機},C={恰有一彈擊中飛機},D={至少有一彈擊中飛機}.
[思考1]若事件A發(fā)生,則事件D發(fā)生嗎?它們是什么關系?
提示:若事件A發(fā)生則事件D一定發(fā)生,它們是包含關系.
[思考2]事件B和事件D能同時發(fā)生嗎?
提示:不能同時發(fā)生.
[思考3]事件D與事件A,C間有什么關系?
名師指津:A∪C=D,即“至少有一彈擊中”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有一彈擊中,一種是兩彈都擊中.
?講一講
2.在投擲骰子試驗中,根據(jù)向上的點數(shù)可以定義許多事件,如:A={出現(xiàn)1點},B={出現(xiàn)3點或4點},C={出現(xiàn)的點數(shù)是奇數(shù)},D={出現(xiàn)的點數(shù)是偶數(shù)}.
(1)說明以上4個事件的關系;
(2)求兩兩運算的結果.
[嘗試解答]在投擲骰子的試驗中,根據(jù)向上出現(xiàn)的點數(shù)有6種基本事件,記作Ai={出現(xiàn)的點數(shù)為i}(其中i=1,2,…,6).則A=A1,B=A3∪A4,C=A1∪A3∪A5,D=A2∪A4∪A6.
(1)事件A與事件B互斥,但不對立,事件A包含于事件C,事件A與D互斥,但不對立;事件B與C不是互斥事件,事件B與D也不是互斥事件;事件C與D是互斥事件,也是對立事件.
(2)A∩B=,A∩C=A,A∩D=.
A∪B=A1∪A3∪A4={出現(xiàn)點數(shù)1或3或4},
A∪C=C={出現(xiàn)點數(shù)1或3或5},
A∪D=A1∪A2∪A4∪A6={出現(xiàn)點數(shù)1或2或4或6}.
B∩C=A3={出現(xiàn)點數(shù)3},
B∩D=A4={出現(xiàn)點數(shù)4}.
事件間運算的方法
(1)利用事件間運算的定義.列出同一條件下的試驗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分析并利用這些結果進行事件間的運算.
(2)利用Venn圖.借助集合間運算的思想,分析同一條件下的試驗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把這些結果在圖中列出,進行運算.?
練一練
2.盒子里有6個紅球,4個白球,現(xiàn)從中任取三個球,設事件A={3個球中有1個紅球,2個白球},事件B={3個球中有2個紅球,1個白球},事件C={3個球中至少有1個紅球},事件D={3個球中既有紅球又有白球}.
問(1)事件D與A、B是什么樣的運算關系?
(2)事件C與A的交事件是什么事件?
解:(1)對于事件D,可能的結果為1個紅球2個白球,或2個紅球1個白球,故D=A∪B.
(2)對于事件C,可能的結果為1個紅球2個白球,2個紅球1個白球,三個均為紅球,故C∩A=A.
?講一講
3.一名射擊運動員在一次射擊中射中10環(huán)、9環(huán)、8環(huán),7環(huán),7環(huán)以下的概率分別為0.24,0.28,0.19,0.16,0.13.計算這名射擊運動員在一次射擊中:
(1)射中10環(huán)或9環(huán)的概率;
(2)至少射中7環(huán)的概率;
(3)射中環(huán)數(shù)小于8環(huán)的概率.
[思路點撥]先判斷所求事件與已知事件的關系,然后選擇公式求解.
[嘗試解答]設“射中10環(huán)”“射中9環(huán)”“射中8環(huán)”“射中7環(huán)”“射中7環(huán)以下”的事件分別為A,B,C,D,E,可知它們彼此之間互斥,且P(A)=0.24,P(B)=0.28,P(C)=0.19,P(D)=0.16,P(E)=0.13.
(1)P(射中10環(huán)或9環(huán))=P(A∪B)=P(A)+P(B)=0.24+0.28=0.52,所以射中10環(huán)或9環(huán)的概率為0.52.
(2)事件“至少射中7環(huán)”與事件E“射中7環(huán)以下”是對立事件,則P(至少射中7環(huán))=1-P(E)=1-0.13=0.87.
所以至少射中7環(huán)的概率為0.87.
(3)事件“射中環(huán)數(shù)小于8環(huán)”包含事件D“射中7環(huán)”與事件E“射中7環(huán)以下”兩個事件,
則P(射中環(huán)數(shù)小于8環(huán))=P(D∪E)=P(D)+P(E)=0.16+0.13=0.29.
(1)運用概率加法公式解題的步驟
①確定諸事件彼此互斥;
②先求諸事件分別發(fā)生的概率,再求其和.
(2)求復雜事件的概率通常有兩種方法
一是將所求事件轉化成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并;
二是先求對立事件的概率,進而再求所求事件的概率.
?練一練
3.(2016洛陽模擬)經(jīng)統(tǒng)計,在某儲蓄所一個營業(yè)窗口等候的人數(shù)及相應的概率如下:
排隊人數(shù)012345人及5人以上
概率0.10.160.30.30.10.04
求:(1)至多2人排隊等候的概率是多少?
(2)至少3人排隊等候的概率是多少?
解:記“無人排隊等候”為事件A,“1人排隊等候”為事件B,“2人排隊等候”為事件C,“3人排隊等候”為事件D,“4人排隊等候”為事件E,“5人及5人以上排隊等候”為事件F,則事件A、B、C、D、E、F互斥.
(1)記“至多2人排隊等候”為事件G,則G=A∪B∪C,
所以P(G)=P(A∪B∪C)=P(A)+P(B)+P(C)
=0.1+0.16+0.3=0.56.
(2)法一:記“至少3人排隊等候”為事件H,則H=D∪E∪F,
所以P(H)=P(D∪E∪F)=P(D)+P(E)+P(F)=0.3+0.1+0.04=0.44.
法二:記“至少3人排隊等候”為事件H,則其對立事件為事件G,
所以P(H)=1-P(G)=0.44.
——————————————[課堂歸納感悟提升]———————————————
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了解事件間的包含關系和相等關系,理解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概念及關系,難點是了解并利用兩個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題.
2.本節(jié)課要掌握以下幾方面的規(guī)律方法
(1)判斷兩事件互斥、對立的兩個步驟,見講1.
(2)事件間運算的方法,見講2.
(3)用概率加法公式解題的步驟及求復雜事件概率的兩種方法,見講3.
3.本節(jié)課的易錯點有兩個:
(1)混淆互斥、對立事件概念致錯,如講1;
(2)分不清事件間的關系而錯用公式導致解題失誤,如講3.
課下能力提升(十七)
[學業(yè)水平達標練]
題組1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
1.(2016大同高一檢測)給出以下結論:①互斥事件一定對立.②對立事件一定互斥.
③互斥事件不一定對立.④事件A與B的和事件的概率一定大于事件A的概率.⑤事件A與B互斥,則有P(A)=1-P(B).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shù)為()
A.0個B.1個C.2個D.3個
解析:選C對立必互斥,互斥不一定對立,∴②③正確,①錯;又當A∪B=A時,P(A∪B)=P(A),∴④錯;只有A與B為對立事件時,才有P(A)=1-P(B),∴⑤錯.
2.從1,2,…,9中任取兩數(shù),①恰有一個偶數(shù)和恰有一個奇數(shù);②至少有一個奇數(shù)和兩個數(shù)都是奇數(shù);③至少有一個奇數(shù)和兩個都是偶數(shù);④至少有一個奇數(shù)和至少有一個偶數(shù).在上述事件中,是對立事件的是()
A.①B.②④C.③D.①③
解析:選C從1,2,…,9中任取兩數(shù),有以下三種情況:(1)兩個奇數(shù);(2)兩個偶數(shù);(3)一個奇數(shù)和一個偶數(shù).至少有一個奇數(shù)是(1)和(3),其對立事件顯然是(2).故選C.
3.擲一枚骰子,記A為事件“落地時向上的數(shù)是奇數(shù)”,B為事件“落地時向上的數(shù)是偶數(shù)”,C為事件“落地時向上的數(shù)是3的倍數(shù)”.其中是互斥事件的是________,是對立事件的是________.
解析:A,B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對立事件.
答案:A,BA,B
題組2事件的運算
4.給出事件A與B的關系示意圖,如圖所示,則()
A.ABB.AB
C.A與B互斥D.A與B互為對立事件
解析:選C由互斥事件的定義可知C正確.
5.(2016臺州高一檢測)擲一枚骰子,“向上的點數(shù)是1或2”為事件A,“向上的點數(shù)是2或3”為事件B,則()
A.AB
B.A=B
C.A+B表示向上的點數(shù)是1或2或3
D.AB表示向上的點數(shù)是1或2或3
解析:選C設A={1,2},B={2,3},A∩B={2},A∪B={1,2,3},∴A+B表示向上的點數(shù)為1或2或3.
題組3用互斥、對立事件求概率
6.若A、B是互斥事件,則()
A.P(A∪B)1B.P(A∪B)=1
C.P(A∪B)1D.P(A∪B)≤1
解析:選D∵A,B互斥,∴P(A∪B)=P(A)+P(B)≤1.(當A、B對立時,P(A∪B)=1).
7.某射手在一次射擊中,射中10環(huán)、9環(huán)、8環(huán)的概率分別為0.2、0.3、0.1,則此射手在一次射擊中不超過8環(huán)的概率為()
A.0.5B.0.3C.0.6D.0.9
解析:選A此射手在一次射擊中不超過8環(huán)的概率為1-0.2-0.3=0.5.故選A.
8.市場上供應的燈泡中,甲廠產(chǎn)品占70%,乙廠占30%,甲廠產(chǎn)品的合格率是95%,乙廠的合格率是80%,則從市場上買到一個是甲廠生產(chǎn)的合格燈泡的概率是()
A.0.665B.0.56C.0.24D.0.285
解析:選A由題意知本題是一個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的概率,∵甲廠產(chǎn)品占70%,甲廠產(chǎn)品的合格率是95%,∴從市場上買到一個甲廠生產(chǎn)的合格燈泡的概率是0.7×0.95=0.665,故選A.
9.盒子里裝有6個紅球,4個白球,從中任取3個球.設事件A表示“3個球中有1個紅球,2個白球”,事件B表示“3個球中有2個紅球,1個白球”.已知P(A)=310,P(B)=12,求“3個球中既有紅球又有白球”的概率.
解:記事件C為“3個球中既有紅球又有白球”,則它包含事件A“3個球中有1個紅球,2個白球”和事件B“3個球中有2個紅球,1個白球”,而且事件A與事件B是互斥的,所以P(C)=P(A∪B)=P(A)+P(B)=310+12=45.
10.在數(shù)學考試中,小明的成績在90分以上的概率是0.18,在80分~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分~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分~69分的概率是0.09,在60分以下的概率是0.07,計算:
(1)小明在數(shù)學考試中取得80分以上成績的概率;
(2)小明考試及格的概率.
解:記小明的成績“在90分以上”“在80分~89分”“在70分~79分”“在60分~69分”為事件A,B,C,D,這四個事件彼此互斥.
(1)小明成績在80分以上的概率是P(A∪B)=P(A)+P(B)=0.18+0.51=0.69.
(2)法一:小明及格的概率是P(A∪B∪C∪D)=P(A)+P(B)+P(C)+P(D)=0.18+0.51+0.15+0.09=0.93.
法二:小明不及格的概率為0.07,則小明及格的概率為1-0.07=0.93.
[能力提升綜合練]
1.從裝有2個紅球和2個白球的口袋內任取2個球,那么互斥而不對立的兩個事件是()
A.“至少有1個白球”和“都是紅球”
B.“至少有1個白球”和“至多有1個紅球”
C.“恰有1個白球”和“恰有2個白球”
D.“至多有1個白球”和“都是紅球”
解析:選C該試驗有三種結果:“恰有1個白球”、“恰有2個白球”、“沒有白球”,故“恰有1個白球”和“恰有2個白球”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對立事件.
2.甲、乙兩人下棋,甲獲勝的概率為40%,甲不輸?shù)母怕蕿?0%,則甲、乙兩人下成和棋的概率為()
A.60%B.30%C.10%D.50%
解析:選D設A={甲獲勝},B={甲不輸},C={甲、乙和棋},則A、C互斥,且B=A∪C,故P(B)=P(A∪C)=P(A)+P(C),即P(C)=P(B)-P(A)=50%.
3.現(xiàn)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和化學共5本書,從中任取1本,取出的是理科書的概率為()
A.15B.25C.35D.45
解析:選C記取到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書分別為事件A、B、C、D、E,則A、B、C、D、E互斥,取到理科書的概率為事件B、D、E概率的和.∴P(B∪D∪E)=P(B)+P(D)+P(E)=15+15+15=35.
4.對一批產(chǎn)品的長度(單位:毫米)進行抽樣檢測,如圖為檢測結果的頻率分布直方圖.根據(jù)標準,產(chǎn)品長度在區(qū)間[20,25)上的為一等品,在區(qū)間[15,20)和區(qū)間[25,30)上的為二等品,在區(qū)間[10,15)和[30,35)上的為三等品.用頻率估計概率,現(xiàn)從該批產(chǎn)品中隨機抽取一件,則其為二等品的概率為()
A.0.09B.0.20C.0.25D.0.45
解析:選D由圖可知抽得一等品的概率為0.3,抽得三等品的概率為0.25,則抽得二等品的概率為1-0.3-0.25=0.45.
5.(2016合肥高一檢測)為維護世界經(jīng)濟秩序,我國在亞洲經(jīng)濟論壇期間積極倡導反對地方貿(mào)易保護主義,并承諾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商品將最多在5年內把關稅全部降低到世貿(mào)組織所要求的水平,其中21%的進口商品恰好5年關稅達到要求,18%的進口商品恰好4年關稅達到要求,其余進口商品將在3年或3年內達到要求,則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商品不超過4年的時間關稅達到要求的概率為________.
解析:設“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商品恰好4年關稅達到要求”為事件A,“不到4年達到要求”為事件B,則“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商品在不超過4年的時間關稅達到要求”是事件A∪B,而A,B互斥,
∴P(A∪B)=P(A)+P(B)=0.18+(1-0.21-0.18)=0.79.
答案:0.79
6.同時擲兩枚骰子,既不出現(xiàn)5點也不出現(xiàn)6點的概率為49,則5點或6點至少出現(xiàn)一個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記既不出現(xiàn)5點也不出現(xiàn)6點的事件為A,則P(A)=49,5點或6點至少有一個的事件為B.
因A∩B=,A∪B為必然事件,所以A與B是對立事件,則P(B)=1-P(A)=1-49=59.
故5點或6點至少有一個出現(xiàn)的概率為59.
答案:59
7.袋中有12個小球,分別為紅球、黑球、黃球、綠球,從中任取一球,得到紅球的概率是13,得到黑球或黃球的概率是512,得到黃球或綠球的概率是512,試求得到黑球、黃球、綠球的概率各是多少?
解:從袋中任取一球,記事件“摸到紅球”“摸到黑球”“摸到黃球”“摸到綠球”分別為A、B、C、D,則有
P(B∪C)=P(B)+P(C)=512;
P(C∪D)=P(C)+P(D)=512;
P(B∪C∪D)=P(B)+P(C)+P(D)=1-P(A)=1-13=23.
解得P(B)=14,P(C)=16,P(D)=14.
所以得到黑球、黃球、綠球的概率各是14,16,14.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教材分析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教材分析”,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教材分析
一、教材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第1課時包含以下內容:了解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能夠書寫Na、Al與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理解金屬的性質與其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學習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從本章開始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將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中去探索金屬物質的化學性質,并且從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jīng)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學情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幾種常見金屬(如鋁、鐵、銅)。對金屬的性質的了解,以物理性質為主,化學性質只接觸過鐵與氧的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jié)課將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究金屬與非金屬、酸和水、燒堿溶液的反應,深化學生的原有認知。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書寫Na、Al與O2反應化學方程式并能描述其產(chǎn)物的物理性質;
明確金屬的性質與其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
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學會在化學反應現(xiàn)象的過程中推導物質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鈉的切割、鈉的燃燒等奇妙的化學實驗操作和精彩的化學現(xiàn)象,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在對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
【難點】
通過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產(chǎn)物的比較分析,深化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過渡: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xiàn)建構主義的理念。因此,我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適當時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實驗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分析,提升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六、教學過程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tǒng)一的良好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xiàn)。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這節(jié)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yè),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分布餅狀圖”,提出問題:為什么地球上的絕大多數(shù)金屬元素都是以化合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并且請學生暢所欲言,最終得出結論:因為多數(shù)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從而順利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金屬的化學性質》。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已學知識和生產(chǎn)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認同化學發(fā)展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貢獻。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在初中階段,學生們已經(jīng)接觸到一些金屬,因此在這里會首先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并且從中歸納出某些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并通過這些反應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之間的關系。
接著會提出以下的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那么其他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1.金屬鈉與O2的反應
在這里,我會通過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的方法,來進行探究。
通過展示鈉的存放,引導學生正確取用和安全切割,從中讓學生了解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這個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并書寫化學方程式,通過這一過程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觀察鈉的燃燒反應現(xiàn)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們觀察、思考、比較、歸納。學生會從產(chǎn)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并能書寫鈉與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的化學方程式。
2.金屬鋁與O2的反應
在這里會請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從鈉與氧氣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角度,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xiàn)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xiàn)象會一樣?認識到此過程中有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我設置了與本節(jié)課知識聯(lián)系緊密的題目,由此加深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知識的認知。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在這里我會請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并進一步提出問題:金屬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這與金屬的原子結構有何關系?通過這一問題讓學生認識到金屬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最后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習題。并讓學生課下認真閱讀教材或其它關于鋁的氧化膜的資料,加深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