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6七年級上冊《余角和補角》學案分析。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余角和補角》學案分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七年級上冊《余角和補角》學案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圖形的初步知識》這一章節(jié)是學生進入平面幾何大廈的“門檻”?!队嘟呛脱a角》是《圖形的初步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線段的概念引出射線的概念進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認識了直角、平角,比較角的大小后,就引進了余角、補角的概念及性質;是實驗幾何逐漸向證明幾何的過渡,為以后證明角的相等作鋪墊,也是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演繹歸納能力打基礎。
2、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確定,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了解余角與補角,理解余角與補角的性質,通過練習掌握其概念及性質,并能運用他們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經(jīng)歷、觀察、操作,探究等過程,發(fā)展學生幾何概念,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合作的習慣,體驗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就在我的身邊”,增強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余角和補角的概念教學時可運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三結合的訓練方法強調(diào)概念的本質特征,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關于余角和補角應用常常需要說理,或綜合運用代數(shù)知識,特別是用代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角的度數(shù),由于學生缺乏經(jīng)驗,是教學中的難點??赏ㄟ^由淺入深、討論比較、歸納小結等方法及變化訓練突破上述難點。
3、說教法
(1)教法分析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不能為教師所傳授的,而只能為學習者所構建.”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接)受過程,也不是機械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過程.因而,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jié)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探討和交流進行教學,即以探究研討法為主,結合講練結合法、談話法等展開教學.為讓學生體驗概念產(chǎn)生的過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結合,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讓學生主動暴露思維過程,及時得到信息的反饋。我采用對比、類比、嘗試教學,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課堂上教師起主導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使課堂氣氛活潑,有新鮮感。
(2)學法指導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考慮到這節(jié)課主要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歸納,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并使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3)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4.、說設計:
一、導入設計
由數(shù)字入手向學生提問:90°和180°在幾何中表示哪兩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請學生畫出這兩個角。并與書上合作學習作比較得出課題。
(設計意圖:因為直角和平角是學生熟悉的兩個角,由已知引出未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再通過實踐操作,尋找數(shù)量關系、圖形變式揭示概念特征,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
二、余角和補角概念的教學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通過上面的演示,讓學生說出余角的概念,并能從圖形和數(shù)字兩方面說,能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教師扳書)
同樣的方法得出補角的概念。(教師扳書)
師生一起歸納:1、互余和互補是指兩個角之間的關系;
2、兩個角是否互余或互補只跟這兩個角的大小有關,與它們的位置無關。
3、強化兩個角互余或互補的數(shù)量關系,互余:互補: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及文字語言、符號語言的表述能力。)
三、概念的應用
為了鞏固,理解概念,我設計了2個搶答題和一個例題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余角與補角的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質。讓學生明白:①互余和互補是指兩個角之間的關系。②互余和互補只跟這兩個角的數(shù)量有關,與它們的位置無關。③互余或互補的兩個角中,已知一個角的度數(shù),可求出另一個角的度數(shù)。)
例1的教學,為了分散難點,我在教例1前先設計了3個練習。再讓學生獨立思考用怎樣的方法解答,最后教師進行啟發(fā),啟發(fā)學生用方程的思想來求未知角,具體的解答過程教師嚴格板書示例,強調(diào)解題格式。目的是讓學生對余角和補角的概念有更加深化的了解和應用,加深印象。
(學生通過課內(nèi)練習3及時鞏固用方程思想來求某個角的度數(shù)問題。)
五、小結評學
以表格的形式出現(xiàn),這種形式進行歸納小結,其目的是讓知識形成體系,理清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概括提煉能力。
六、作業(yè)布置
設計意圖: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②鞏固所學新知識。③發(fā)現(xiàn)和彌補教與學中的遺漏和不足。【www.wei508.COm 實用文書網(wǎng)】
延伸閱讀
七年級上冊《余角、補角、對頂角》導學設計蘇教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級上冊《余角、補角、對頂角》導學設計蘇教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七年級上冊《余角、補角、對頂角》導學設計蘇教版
【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了解互余、互補的概念,熟練掌握余角、補角的性質。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學會簡單的邏輯推理,并能對問題的結論進行合理的猜想。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體會觀察、歸納、推理對獲取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作用,體會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相互轉化。
【教學重點、難點】1、余角、補角的性質;2、余角、補角的性質的應用。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看圖解答:
(1)圖中以OA為一邊的角有幾個?請表示出來。
(2)你能寫出哪些有關角的和與差的關系式?
2.已知3組角:
A組B組C組
(1)對A組中的每一個角,在B組中找出它的補角,并用線連接;
(2)B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組中?分別找出這些角,并用線連接。
二、課堂學習
(一)情境創(chuàng)設:
觀察與思考(三角板演示):
找出∠α,∠β之間的關系。(學生可動手操作)
(二)師生重點、難點研討
1.概念: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__________,這兩個角叫做互為余角,簡稱互余。其中的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余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__________,這兩個角叫做互為補角,簡稱互補。其中一個角叫做另一個角的補角。
2.填表:
∠α的度數(shù)
50°
n°(00n900)
∠α的余角
45°
∠α的補角
120°
思考:
1、為什么要強調(diào)00<n<900?
2、若∠A的補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你能求出∠A的度數(shù)嗎?
3.同一個銳角的補角與它的余角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索余角補角的性質
1.例:如果∠1與∠2互余,∠1與∠3互余,那么∠2與∠3相等嗎?為什么?
得出結論:同角的余角____________.
變式:∠1和∠2互余,∠3和∠4互余,若∠1=∠3,那么∠2與∠4相等嗎?為什么?
得出結論:等角的余角____________.
2.猜想:同角的補角____________.等角的補角____________.
推理過程:
(1)如果∠1與∠2互補,∠1與∠3互補,那么∠2與∠3相等嗎?說明你的理由。
得出結論:同角的補角____________.
(2)∠1和∠2互補,∠3和∠4互補,若∠1=∠3,那么∠2與∠4相等嗎?說明你的理由。
得出結論:等角的補角____________.
(四)嘗試運用
3.如圖,O是直線AB上的一點,OC平分∠AOB,∠DOE=90o,
則(1)∠2=∠(),∠1=∠()
(2)圖中,互為余角的角共有哪幾對?
(3)圖中,∠DOB的補角是。
(4)反向延長0E到F,∠COF與∠BOD的大小關系怎樣?
三、課堂檢測
1.如圖,∠A+∠B=90,∠BCD+∠B=90,∠A與∠BCD的大小關系是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1+∠2=180,∠1+∠3=180,∠2與∠3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題第2題
3.已知∠B是它補角的3倍,求∠B的度數(shù)。
4.如圖,直線CD經(jīng)過點O,且OC平分∠AOB。∠AOD與∠BOD有怎樣的大小關系?說明你的理由。
四、課后作業(yè)
1.判斷下列語句是否正確:
A、兩個互補的角中必有一個是鈍角()
B、一個角的補角一定比這個角大()
C、互補的兩個角中至少有一個角大于或等于直角()
D、兩個互余的角都是銳角()
2.填空:
(1)一個角是36°,則它的余角是_______,它的補角是_______。
(2),則它的余角等于________;的補角是,則=_______。
3.一個角的補角的余角等于這個角的,求這個角的度數(shù)。
4.如圖,∠AOC=900,∠BOD=900,則∠1與∠3的
關系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圖,∠1+∠2=180°,∠3+∠4=180°,若∠1=∠3,
則∠2與∠4的關系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余角和補角(2)導學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余角和補角(2)導學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目標】:1、掌握余角和補角的性質。
2、了解方位角,能確定具體物體的方位。
【重點難點】掌握余角和補角的性質;方位角的應用;
【導學指導】
一、知識鏈接
1.70°的余角是,補角是;
2.∠a(∠a90°)的它的余角是,它的補角是;
二、自主學習
1.探究補角的性質:
例3、如圖,∠1與∠2互補,∠3與∠4互補,∠1=∠3,那么∠2與∠4相等嗎?為什么?
分析:(1)∠1與∠2互補,∠2等于什么?∠2=1800-,
∠3與∠4互補,∠4等于什么?∠4=1800-。
(2)當∠1=∠3時,∠2與∠4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2=∠4(等量減等量,差相等)
上面的結論,用文字怎么敘述?
補角的性質:等角的相等。
2.探究余角的性質:
如圖∠1與∠2互余,∠3與∠4互余,如果∠1=∠3,那么∠2與∠4相等嗎?為什么?
余角性質:等角的相等
3.方位角:
(1)認識方位:
正東、正南、正西、正北、東南、
西南、西北、東北。
(2)找方位角:
乙地對甲地的方位角;甲地對乙地的方位角
例4:如圖.貨輪O在航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燈塔A在它南偏東60°的方向上,同時,在它北偏東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別發(fā)現(xiàn)了客輪B,貨輪C和海島D.仿照表示燈塔方位的方法畫出表示客輪B,貨輪C和海島D方向的射線。
(師生共同完成)
【課堂練習】:
1、和都是的補角,則;
2、如果,則的關系是,
理由是;
3、A看B的方向是北偏東21°,那么B看A的方向()
A南偏東69°B南偏西69°C南偏東21°D南偏西21°
4、在點O北偏西60°的某處有一點A,在點O南偏西20°的某處有一點B,則∠AOB的度數(shù)是()A100°B70°C180°D140°
【要點歸納】:補角的性質:
余角的性質:
【拓展訓練】:
1.如圖,∠AOB=90°,∠COD=∠EOD=90°,C,O,E在一條直線上,且∠2=∠4,
請說出∠1與∠3之間的關系?并試著說明理由?
余角和補角(1)導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余角和補角(1)導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目標】在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一個角的余角和補角;
【重點難點】正確求出一個角的余角和補角。
【導學指導】
一、知識鏈接
思考:
(1)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塊三角板的兩個銳角和等于多少度?
(2)如圖1,已知∠1=61°,∠2=29°,那么∠1+∠2=。
(3)如圖2,已知點A、O、B在一直線上,∠COD=90°,那么∠1+∠2=。
二、自主探究
1.互為余角的定義:
思考:
(1)如圖3,已知∠1=62°,∠2=118°,那么∠1+∠2=
(2)如圖4,A、O、B在同一直線上,∠1+∠2=
2.互為補角的定義:
問題1:以上定義中的“互為”是什么意思?
問題2:若∠1+∠2+∠3=180°,那么∠1、∠2、∠3互為補角嗎?
3.新知應用:
例1:若一個角的補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這個角的度數(shù)。
例2:如圖,∠AOC=∠COB=90°,∠DOE=90°,A、O、B三點在一直線上
(1)寫出∠COE的余角,∠AOE的補角;
(2)找出圖中一對相等的角,并說明理由;
【課堂練習】:
課本141頁練習1、2、3;
【要點歸納】:
【拓展訓練】:
1、一個角的余角比它的補角的還少,求這個角的度數(shù)。
2、若和互余,且:=7:2,求、的度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