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5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教學案三。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教學案三
設計的依據
[課程標準分析]
這是課程標準中“根椐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边@一條標準的要求。分析這條標準,其中包含的具體要求如下:
1、閱讀圖表資料,了解全球氣候的變化周期,并據此歸納各時期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
2、閱讀圖表資料,了解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3、根據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可能影響。
學習的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氣候變化看作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探討其對人類活動的可能影響。
不必具體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但在教學中要強調人類活動對氣候變暖的加劇作用。
應通過資料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并呈現一定的變化周期。并從資料中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理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順序是:
(1)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不同時間尺度下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以閱讀的形式解釋區(qū)域性氣候的變化要比全球性氣候變化復雜得多。
(2)圖文結合案例說明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以“活動”的形式預測其它可能影響。
(3)以角色模擬的形式說出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以“活動”的形式分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2、教材的順序和要求與課標要求、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組教學的順序——先由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的例子來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認識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推測其可能影響,最后尋找解決措施。
[學生基礎分析]
(1)學生對太平洋島國的遷移、南極企鵝的生存問題等事件比較感興趣,在導入新課時,選取有關全球氣候變暖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的事例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2)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所需要具備的時間、空間概念和跨度還不夠。
(3)學生學習本課時內容可能遇到的障礙有:分析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只考慮人為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歸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可能影響不夠完整,尋找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三維教學目標]根據對教材內容的分析,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課標的要求來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認識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并呈現一定的變化周期,說出不同時間尺度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
②舉例說明全球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③舉例說出人類對全球氣候變化采取的對策。
2、過程與方法:
①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有關的氣候資料,并將氣候變化資料進行整理分析運用在地理學習過程中。
②通過閱讀圖表,歸納不同時間尺度全球氣候變化的周期和規(guī)律。
③通過閱讀圖2.27“近現代全球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中模擬曲線(灰色)和實際氣溫變化曲線(紅色)的不重合,得出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為原因起了加劇的作用。
④推測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代表性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去發(fā)現問題,并以小組的形式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探究解決目前氣候變化的應變措施與對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態(tài)度
②培養(yǎng)學生能時時刻刻用一雙“地理眼”看待周圍的地理事物和現象
③培養(yǎng)學生尊重自然規(guī)律、積極地適應自然規(guī)律,并在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觀念。
④使學生關注全球的環(huán)境問題,培養(yǎng)具有人文關懷和國際視野的人
[重難點突破]
1、通過閱讀圖表歸納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的周期和特點。
2、結合“水循環(huán)”知識和農業(yè)生產和氣溫、降水之間的關系分析得出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3、引導學生從原因中去尋找措施,掌握地理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即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得出氣候變化的緩解對策、適應對策和根本對策。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討論法、讀圖歸納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平臺、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設計
[展示資料,設疑導入]
(投影)珠峰、島國圖瓦盧美麗海岸線、企鵝照片
1、據新華社沈陽2003年9月14日電(記者張玫、沈科)中國科學家測量發(fā)現,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峰頂覆蓋的千年積雪30余年來正在不斷融化變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續(xù)下降了約1.3米。
2、2004年2月19日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的美麗海岸線。這個四季風景如畫的南太平洋小國目前正面臨被海水吞沒的危險。
3、據報道,南極地區(qū)的阿德利亞企鵝數目從1975年的1.5萬對減少到目前的9000對左右。你們知道這與什么因素有關嗎?
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
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全球氣候變暖”——這不是一個新名詞,是大家似是而非知道
的,現在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有把“全球氣候變化”的來龍去脈弄得清清楚楚的意愿。
[問題探究1]:是否自地球誕生以來全球氣溫就在不斷上升呢?
展示資料:據資料考證,在距今約3000多年前,我國中原地區(qū)的氣候比現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著許多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熱帶標準動物——大象幾乎隨處可見。因此,當時得河南省稱為豫州,“豫”字形象比喻為一個人牽了一頭大象,直到現在,河南省仍簡稱“豫”。
展示圖片:重慶梁平縣發(fā)現的第四紀冰川遺址
展示資料:我國樓蘭文化消失的原因有:
①氣候的變化導致了樓蘭人的遷移,降水的減少;
②政治軍事的原因:當地有古羅馬軍隊的遺民;
③地質原因:樓蘭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兩個湖泊,造成下游來水的減少。
得出結論:在漫長的年代中,地球上的氣候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例如有個時期緩慢地變暖或變冷;有個時期緩慢地變干或變濕,這種變化稱為氣候變遷。
教師講解:二十多億年以來的地球氣候,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的周期長短不一。
受太陽輻射的變化、下墊面條件的改變、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等自然原因的影響,地球氣候是在不斷變化的?,F代的氣候類型,可以看作是地球氣候變化長河中的一個發(fā)展階段。
充分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地理事物與現象,該事物或現象與其認知產生了沖突,激起學生尋找地理規(guī)律的認知欲望。
一、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
第一步:展示圖片和資料
展示圖片:① 廬山山頂的“飛來石”;
② 熱帶地區(qū)的冰川遺跡;
③ U型谷與V型谷。
資料: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過三次大冰川時期,這三次大冰川之間的時間間隔大約為三億年左右。在兩次大冰川期之間是間冰期。大冰川期氣候寒冷,間冰期氣候則較溫和。在間冰期里氣候也是波浪式發(fā)展變化的。
(一)地質時期(距今22億年—1萬年)的氣候變化,曾反復出現過3次大冰期,氣溫呈下降趨勢;大冰期之間為間冰期,氣溫呈上升趨勢。
建議: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游覽路途中也會發(fā)現一些可以證明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的例子哦。到時候大家就可以給別的游客當導游來解說了。
對于距離學生時空非常久遠的地理現象,教師以展示生動靈活的資料和直觀典型的圖片來解決學生認識的難點。
第二步:
提問:我們發(fā)現現在我們全球的氣候是處在比較溫暖的間冰期。是否處在間冰期的話全球氣溫就在不停的上升趨勢中呢?導致了現在所謂的“溫室效應”?
引導學生閱讀圖2.25“過去一萬年的氣溫變化”及右邊的小字部分,歸納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規(guī)律和特點。
(二)歷史時期(一般指1萬年左右)的氣候變化,氣候仍然是波動的,有時為溫暖時期,有時為寒冷時期。呈波動上升趨勢。
古氣候變化對中國人類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樣對世界人類的文化和經濟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展示圖片:歷史上,北方牧民因氣候變冷而周期性南遷
對于距離學生時空比較久遠的地理現象,教師結合歷史事件,并展示生動靈活的圖片來解決學生認識上的難點。學生感覺到學習地理是有用的,能解釋他們在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第三步:(zY185.cOM 范文資源網)
讀圖分析:氣溫變化曲線說明了氣候不斷變化的事實。再請大家看圖2.26,通過讀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三)近代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氣候變化的顯著特點是氣溫升高,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6℃。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歸納能力
[過渡]:從時間上看,這三個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全球氣候變化規(guī)律在不同的時間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區(qū)也是不同的。
使得學生初步建立地理時空跨度大、時空變化復雜的思維。
第五步:
請大家觀察P50“活動”中的圖2.27“近現代全球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
①回憶讀圖的主要步驟。
②你能從圖中發(fā)現什么?
③你能解釋這種現象嗎?
通過回憶讀圖的主要步驟,掌握并鞏固讀圖的方法:先讀圖例或者坐標,然后分析具體內容。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近現代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人為原因起到了加劇的作
用(工業(yè)革命之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在不斷增加,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導致全球氣溫上升趨勢加劇)。
相關知識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教學案二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教學案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教學案二
知識要求:
1.了解氣候變化的原因和一般規(guī)律。
2.明白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及適應對策。
能力培養(yǎng):
應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氣候變化原因。
情感教育:
了解氣候變化的歷史和趨勢,掌握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采取適當的措施,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抗御異常氣候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
氣候是對長期以來天氣變化規(guī)律的綜合概括,所以在完成“常見天氣系統”教學之后安排氣候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從氣候的變化開始引入內容,并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作分析,找出適應對策。氣候對本章前幾節(jié)內容具有總結性的意義。
教學重點:氣候的變化及可能帶來的影響和適應對策。
教學難點:理解氣候是不斷變化的。
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意境——識讀地圖——析疑練技——總結反饋
學法指導:在指導下自學,讀圖中探索,練習中鞏固
投影材料一:
據資料考證,在距今約3000多年前,我國中原地區(qū)的氣候比現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著許多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熱帶標準動物——大象幾乎隨處可見。因此,當時得河南省稱為豫州,“豫”字形象比喻為一個人牽了一頭大象,直到現在,河南省仍簡稱“豫”。
投影資料二:
圖2.25過去一萬年的氣溫變化
師:同學們,從以上兩則材料我們可以發(fā)現全球氣候在不在變化呢?
生:在不斷的變化中。
(利用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對,全球的氣候在不斷的變化中,長時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反映出來就是氣候變換,主要表現為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或干濕變化。主要有三個時期的變化,地質時期,歷史時期,近代。我們看圖2.25,看看歷史時期全球氣溫是如何變化的呢?
生:呈波動上升趨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目前,人們比較關心的師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同學們分析一下圖2.26,看看近百年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是什么?兩次明顯變化的時期在哪?
生:氣溫呈升高趨勢,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6℃
(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圖表的能力)
師:全球氣溫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狀況而言的,區(qū)域性的氣溫變化要比全球氣候變化復雜的多。
指導學生閱讀“我國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
投影材料三:
圖2.27近現代全起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
活動一:
將學生分若干組,根據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分析討論:
①單純考慮自然因素得到的氣溫模擬結果,能否解釋近50年來的氣候變暖問題?為什么?
②近現代,特別是近50年來氣候變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作適當補充。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氣候變暖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師:我們指導了全球氣候變暖,那我們再來看看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又如何防御呢?
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教材,展開討論。
活動二:
學生根據閱讀,展開討論,并將討論分析結果記錄。教師適當補充。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必修一第四單元第三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1.了解不同時期的全球氣候變化,及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3.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我們應采取那些措施。
利用不同圖表資料分析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并提出有效措施。
通過正確認識全球變暖原因影響,樹立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1、結合歷史知識,分析氣候變化與古代文明興衰的關系。
2、收集、分析、整理相關資料,了解全球變暖的影響。
1、正確認識全球變暖原因
2、理解全球變暖的影響、措施
1
注意深入思考學案中每一個問題,循序漸進,探究過程盡量自己獨立完成,不要只記最后的結果,疑惑點可以與同學探討;
教材引言
一、過去的全球氣候變化
探究一.閱讀教材,結合圖4-3-2,過去的全球氣候變化的情況。
(1)你認為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氣候變化?
、、、
(2)研究過去氣候變化通常劃分哪幾個時期?
、、
(3)讀圖4-3-2,你能總結出15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嗎?
①、“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表現為期和期交替,大致以年為周期。冰期時,冰川從向,從向推進,氣候明顯變;間冰期時冰
課前評價ABCD課后評價ABCD
川,氣候變。當前地球氣候正處于中。
②、“人類歷史時期”的氣候也發(fā)生過顯著變化,大量史料表明,500年來我國氣候的變化表現為15、17、19世紀的期和16、18、20世紀的期交替出現。
③、百余年來,儀器觀測時期的全球氣溫變化,也是冷暖交替,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是時期;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____年代全球氣候逐漸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氣候有所變____,從20世紀____年代末開始,全球氣溫又逐步______,并呈現加速態(tài)勢。
對該部分內容做個自我總結吧:
過去全球氣候處于不停的中,全球氣候受多種因素影響很復雜,如受、、、等因素影響。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狀況總體表現為的期和的期交替,當前地球氣候正處于的期。
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探究二:氣候變暖是近現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征,原因是什么呢?閱讀教材結合圖4-3-3思考:
1、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何變化趨勢?同期全球氣溫有何變化趨勢?特別是(時間)以后的增溫更明顯?
2、二氧化碳的含量與全球氣溫變化趨勢二者之間有何關聯?試著用學過的二氧化碳保溫原理解釋一下。
(重點,背過)
全球變暖的原因原因:目前全球正處于溫暖的間冰期
原因:①、人類大量燃燒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不斷增加;②、大量砍伐(使吸收二氧化碳的數量減少)。其中,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還是原因。
三、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探究三:你能概括出全球變暖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嗎?請默寫下來。
(1)你認為全球海平面上升有哪些影響?(圖4-3-4)
(2)全球變暖對降水會產生哪些影響?
(3)你能找出由于全球變暖引起生態(tài)系統哪些調整嗎?
(4)全球變暖對人類健康會產生哪些影響?
四、全球變暖緩解措施:
1、參照課本活動內容,小組討論我們應如何緩解全球變暖?對于這個問題你的思路是怎樣的?:可以從怎樣控制氣候變暖和如何適應全球變暖兩大方面考慮,另外,措施中不乏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措施,但也可以用非物質形態(tài)的措施如提高節(jié)約意識,加強全球合作等。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及利用集體的力量盡量多的找出合適的措施,上課展示)
2、從個人角度談談如何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貢獻?
非常學案84頁“課堂疑難導析”
一、判斷正誤:
全球變暖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是否正確?理由?
()1、使臺風災害加重()2、使西北地區(qū)旱災加重
()3、使天山南北的洪災加重()4、沿海土地鹽堿化加重
()5、我國0°C等溫線將向南移()6、港口航道不會受影響
二、單項選擇
1、氣候變化史從時間尺度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尺度,其中歷史時期是指()
A距今一萬年以前B第四紀冰期后的近一萬年來
C近一兩百年來D近幾十年
2、有關引起全球氣溫升高的人為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使植被吸收二氧化的量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多
B工農業(yè)等生產活動消耗大量能源是以礦物能源為主,燃燒后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C生活取暖、餐飲等以及汽車尾氣也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火山噴發(fā)的氣體中也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有()
①海水入侵②海岸侵蝕加強③沿海洪澇災害加劇④陸地污水排放受阻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有關全球氣溫變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全球氣候變化即為全球氣溫變暖
B全球氣溫變暖的唯一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C全球氣溫變暖,本身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正常體現,與人類的活動無關
D全球氣溫變暖,本身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正常體現,當然,人類的活動對自然變暖的趨勢起了加劇的作用
參考答案一、1—4正確,5—6錯誤二、1.B2.D3.D4.D
將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個簡單的總結,并采用提綱式寫出來
1、走出誤區(qū):
誤區(qū)一,認為全球變暖就是全球氣候變化;
誤區(qū)二,認為全球變暖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誤區(qū)三,認為全球變暖百害而無一利;
誤區(qū)四,認為面對全球變暖,人類只能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應對。
2、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一方面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從全球氣候變化大的方面來看,全球氣候正處于溫暖期,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趨勢與全球氣候變暖的一致性,認識到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及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改善全球的氣候。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設置情景:在廣東珠海新會區(qū)崖門鎮(zhèn)發(fā)現數十個“冰臼”,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資料:據推測,古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縫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冰川覆蓋的基巖進行強烈的沖蝕作用而產生的。
閱讀資料,思考問題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同時又引入正課。
一、全球氣候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1.概念
氣候變化是長時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反應。
2.氣候變化的表現:
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或干濕變化
3.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
(1)地質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時間跨度最大、變化周期最長的氣候變化。
(2)近代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有十年至百年時間尺度上的變化。
閱讀“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圖”,說出全球氣溫變化的趨勢。
近百年來全球年平均氣溫的變化.jpg
4.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
從19世紀末至今,全球的氣候雖然有波動,但總體的趨勢是在變暖。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升高0.4~0.8℃。
什么原因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
聽講并理解相關知識
讀圖并根據坐標說出氣溫變化的趨勢。
了解氣候變化的概念
了解氣候變化的特點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1.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太陽活動_1160534493_12
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中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是哪個?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與氣溫變化趨勢有什么共同特征?
2
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趨勢比較吻合,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
思考:CO2等溫室氣體如何使全球氣溫升高?
思考:人類哪些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
總結:
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原因: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地殼運動等。
全球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破壞植被等。
全球氣候變化會給地球帶來什么影響?
回答問題: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陽活動、火山活動等。
人類活動容易影響大氣成分
閱讀資料,了解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與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呈正相關。
回顧溫室效應的原理
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和毀林現象。
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需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考慮。
三、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閱讀資料,思考:圖瓦盧為什么會沉沒?
閱讀資料,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的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主要有: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2.對農業(yè)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3.對水循環(huán)過程的影響
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huán)的哪些環(huán)節(jié)?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拓展練習:全球變暖可能給下列現象帶來什么影響?
①雪線高度;()
②陸地面積;()
③農作物種植的海拔高度;()
④冬季采暖能耗;()
⑤夏季制冷用電量;()
⑥旱、澇災害頻次;()
⑦冰川范圍;?。ǎ?br>
⑧臺灣海峽寬度;()
閱讀資料思考回答
了解氣溫升高導致海水膨脹、冰川融化,從而使海平面升高,影響沿海低地淹沒等5個方面。
了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回顧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回答氣候變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回答問題
通過圖瓦盧美麗風景,反襯其即將淹沒的悲劇,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突出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沒。并通過老師總結,構建完整的“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的知識結構。
氣候變化對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不同,氣候變化并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幫助學生復習水循環(huán)的知識并分析氣候變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拓寬思路,使學生了解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范圍很廣。
四、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涉及海平面的變化、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和水循環(huán)的過程,這些影響都是全球性的,因此政府、企業(yè)、科學家及我們每一個人,雖然角色不同,但是人人有責。
資料介紹:“聯合國與氣候變化”。
適應氣候變化的主要對策: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你認為作為一個公民,為減緩全球變暖趨勢,應從哪些方面作出貢獻呢?
總結: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問題,需要你、我、他共同參與。
聽講、了解
掌握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學生回答:主要有植樹造林,減少消費,坐公交車出行,使用清潔能源等。
使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地球。
總結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從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溫室氣體吸收、適應氣候變化單方面考慮,并運用政策手段和技術手段加以控制。
使學生產生責任意識。
小結
正確認識全球氣候變化
(1)氣候變化不等于氣候變暖、溫室效應
(2)氣候變化并不一定是人類活動引起的
(3)溫室氣體不僅是二氧化碳
(4)氣候變暖也不是百害而無一利
學生聽講、產生共鳴
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為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本課利用圖表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的基本特點,特別注重分析近一兩百年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利用資料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可能帶來的影響并找出適應性的對策,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和利用圖文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其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在于其影響,以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涉及當前熱點和前沿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生分析
就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全班計劃分成四個小組(代表團),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圖瓦盧-西非代表團,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2015巴黎世界氣候大會”為一條線條串聯《第四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的學習與探討,使之變得有趣!
四、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資料,能認識到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并能簡要說明什么是氣候變化、有何特點;
2.通過圖表,能簡要說明引起近現代氣候變化的主要可能原因和溫室效應原理;
3.通過生活和資料,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分析的能力;
4.通過原因分析,運用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以“2015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一條主線,四小組(代表團)的組內合作探究、組間的相互交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注重生成、重新開發(fā)課程;
2.提供比較豐實的材料,含國別組本身的材料和共有的材料,供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條件允許,可以為學生提供平板電腦,在里面下載必要的材料)
3.設置三個探究活動即“大會”議題,分別是:(1)全球氣候變化是什么,請各代表團用簡報1分鐘向民眾說明;(2)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影響是什么,請各代表團從本國國情出發(fā)談談認識并加以分析;(3)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是什么,請各代表團組內商討,最后各代表團達成共識,發(fā)表“聯合宣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氣候變化的基本情況,并在生活中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
2.樹立全球環(huán)境觀和國際合作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
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六、教學難點
1.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主要人為原因;
2.全球變暖的可能影響及原理分析。
七、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資料分析法
八、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課件、空白紙、全球氣候變化的有關資料
九、教學過程
歡迎來到巴黎!在華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九次締約方會議上(COP19),法國被正式指定為2015第21次締約方會議的主辦國(2015巴黎氣候大會)。大會將于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聯合國關于氣候的會議,這些年每年都召開。這說明了什么?今年據報道稱是個暖冬,這與氣候變化有關嗎?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在美麗“劍橋”召開,召開模擬世界氣候大會共同學習、探討《第四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我是本次大會的主席兼主持人,本次參會的主要有四大代表團,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圖瓦盧-西非代表團。接下來,我們開會!
探究活動一:全球氣候變化是什么?(議題1)
過渡:各代表團的同學們,在氣候峰會召開之前,你們需要向本國民眾簡要普及下什么是全國氣候變化、特點和成因?讓民眾對氣候變化基本認識,更多地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來。
要求:閱讀P46-47內容,請各組在空白紙上建構知識系統,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說明什么是氣候變化、成因及特點。
各組學生匯報向民眾普及的氣候變化相關知識。
教師加以總結、整理:(PPT:展示教科書圖2.28、2.29、2.30;溫室效應)
補充知識:天氣與氣候。
板書:
探究活動二: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是什么?(議題2)
過渡:各代表團的同學,剛才我們已經明確了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存在,特別是近現代全球氣候變化。了解了近現代全球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特點及原因。接下來,我們談到的全球氣候變化特指全球變暖。聯合會氣候大會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直到1992年達成《聯合氣候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簽訂《京都議定書》、2009年起草《哥本哈根協議》。從2009年開始每年都召開世界氣候大會,說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已經特別嚴重,那么對人類活動而言,到底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的影響有哪些呢?那我們現場來看一個微課視頻《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結合自己所代表的國家和地區(qū),說說氣候變化的影響。(課內翻轉)
要求:觀看視頻3-5分鐘,解決任務單相關問題;結合資料,就自己所代表的國家或地區(qū)談談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
請各代表團同學結合材料學習、討論、總結,用自己的語言說明氣候對代表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影響。(除任務單問題外,開放式表達,注重學生的生成。)
教師總結、整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探究活動三: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是什么?(議題3)
過渡:通過以上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影響的介紹,可以看出全球變暖長遠而巨大的,既有有利影響、也有不利影響,就目前而言,不利影響比較突出。聯合國氣候大會致力于對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協議,來延緩氣候變化,減輕氣候變化的危害。那么,采取什么措施積極應對呢?也請代表團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達成共識。
要求:查閱聯合國氣候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材料,來談我們應當采取的措施。(思考角度:從氣候變暖的根源、國際合作、國家和個人等方面入手考慮。)
各代表團整理表達本代表觀點,并于其他代表團合作探究達成“共識”,發(fā)布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的“共同宣言”。
教師總結:
1.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如多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廢棄物排放;盡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如植樹造林;防止森林火災等)
3.適應氣候變化;(如培養(yǎng)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yè)生產結構,建設海岸堤壩等)
4.政府可以采取政策等手段、發(fā)展綠色經濟;(如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
5.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如世界氣候大會等)
6.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等
本次大會各項議題已經完成。通過各代表團的努力向各自國家或地區(qū)普及了氣候變化的有關知識,加深了民眾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認識,鼓舞了更多民眾參與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來;通過各代表的認真學習和討論,弄清了一些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并就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達成共識,各代表團一致表示采取措施延緩氣候變化,減輕氣候變化的危害!
希望同學們放眼國際、胸懷國家,從自己做起,為保護地球家園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1.請同學們組織訪問敬老院,看望老人,聽聽當地老人們對氣候的感受,并與他們交流所學知識;(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存在)
2.據專家稱,今年冬季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是暖冬,它的成因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嗎?(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的影響)
3.請關注11月30日開幕的“2015巴黎氣候大會”,關注各國首腦到底談了些什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措施
十、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
十一、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先學后教、先學后問,共同探討建構知識系統。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引導和幫助?;A知識學習扎實、課堂高效,充分留時間給學生討論學習。學生既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又鍛煉了團隊合作。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體現了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合作精神,又聚焦個人行為,從實際出發(fā),讓學生相互教育、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