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xué)四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2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復(fù)習(xí)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復(fù)習(xí)題
1、選出下列各組詞語中加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1)A.峰巒(luán)B.骸骨(hài)C.猛犸(ma) D.靜謐(mì)()
(2)A.喑啞(ān) B.劫掠(jié)C.海域(yù) D.倏忽(shū)()
(3)A.螽斯(zhōng)B.狩獵(shòu)C.連亙(yuán)D.禪院(chán)()
(4)A.崩塌(bēng)B.潛行(qiān)C.酷愛(kù) D.唾液(shuì)()
2、選出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
(1)A.彌漫B.遙遙在望C.驚滔駭浪D.毫不猶豫()
(2)A.喧囂B.德高望眾C.歷歷在目D.津津有味()
(3)A.蔥籠B.?dāng)嗤葰堉獵.更勝一籌D.風(fēng)定天清()
(4)A.貯蓄B.透過舷高C.絕處逢生D.驚慌失措()
3、下列加線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A、觀測(cè)泯滅(mǐn)厄運(è)發(fā)酵(xiào)
B、啜泣(chuò)小憩(qì)竦峙(shì)飛躍(yuè)
C、鐵鍬(qiāo)海域(yù)卓越(zhuō)潛行(qián)
D、干涸(gū)夢寐(mèi)暢談(chàng)軌道(guǐ)
4、選擇下列詞語中書寫有錯誤的一項。()
A、清澈倔強玷污墮落
B、點綴雛形暢談觀測
C、慷慨閑適稟告風(fēng)韻
D、報酬奧惱蹂躪分辯
5、下列各句中沒有采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的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
B、“土星五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lán)天,高達(dá)一百多米。
C、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行駛。
D、這一小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6、選詞填空。
(1)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______。(A、冒險B、探險C、探測)
(2)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______天氣的情況。(A、推算B、推測C、觀測)
(3)那是一只蟈蟈正在______著處于絕境的蟬的肚子。(A、喙B、咬C、吃)
7、綜合性學(xué)習(xí):
月是古今多少人都寄托相思的媒介,月是引人遐想的對象……月和我們似乎很親近,但又覺得很遙遠(yuǎn),月球的很多奧秘至今還不為人知。今天我們就飛向月球,探索月球的奧秘。
故事集錦: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動人的故事寄寓美好的愿望,大家不妨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一則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下抒懷:中國是一個注重情感的民族,但表意卻很委婉,借物抒情是常有的事,請舉兩例用月來表達(dá)情思的古詩句。(并注明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試:重慶巫峽臺上有一副妙聯(lián)。此聯(lián)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nèi)容的下聯(lián)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lián)璧合。請依據(jù)下聯(lián)寫出上聯(li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二、閱讀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____輕輕地飄在空中
____有的像魚鱗____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____有的像羊群____來來去去____有的像一床大棉被____嚴(yán)嚴(yán)實實地蓋住了天空____還有的像峰巒____像河流____像雄獅____像奔馬____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還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1.在“____”處填上合適的標(biāo)點符號。
2.從原文找出與下列短語相呼應(yīng)的句子。
(1)姿態(tài)萬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變化無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然后指出這段話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段話用了哪些說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⑴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這種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云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fēng)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這就成了卷積云。⑸卷云和卷積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⑹還有一種像棉花團(tuán)似的白云,叫積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溫和的陽光,云塊四周圍散發(fā)出金黃的光輝。⑺積云都在上午開始出現(xiàn),午后最多,傍晚漸漸消散。⑻在晴天,我們還會遇見一種高積云。⑼這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lán)的天幕,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積云、積云和卷積云,都是很美麗的。
1.下列語段的第一層(用“/”表示)第二層(用“//”表示)劃分準(zhǔn)確的一項是()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2.四個小層的說明對象分別是:
⑴⑵ ⑶?、?/p>
3.用“___”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4.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dá)方式?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2分)
表達(dá)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A.總分式B.分總式C.總分總式
6.這段文字采用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說明順序,說明_________________是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是本質(zhì)。
7.這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一個例子。(2分)
平實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動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⑸⑹兩句中“一般”和“?!庇玫脺?zhǔn)確,簡要說明這兩個詞在句中的表達(dá)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石云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yuǎn)古,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
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jìn)化的圖畫;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xì)細(xì)描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荨⑹癄€、日轉(zhuǎn)、星移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jìn)發(fā)。
(2)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4)復(fù)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重現(xiàn)的遠(yuǎn)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
黑色的軀殼裹藏生命的信息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
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1、這首詩用___________方法描寫化石?!澳恪敝傅氖莀___________,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贊頌了化石___________________的偉大貢獻(xiàn)。(用詩中的一句話回答)
3、化石所講的“平凡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詩中詞語回答)
4、畫線句子中的“皺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為什么要吟詠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一到月球表面,A和B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wù)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4個小時。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jì)念碑,把它(樹、豎)立在月球上。紀(jì)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B從登月艙申取出電視攝像機(jī),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fēng)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jìn)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偨y(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1.文中括號內(nèi)選擇正確的詞語。
2.為A和B選擇正確的人物。
美國宇航員共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___,B指______________。
3.列舉出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br>
A.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jīng)過76公里,歷時195個小時。
B.兩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對整個人類而言,是巨大的飛躍。
D.這一偉大的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5、“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奔o(jì)念碑上的這段文字至少向我們傳達(dá)出了這些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山市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fēng)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1、從文中找出與下列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近的文言詞語。
縣()經(jīng)常()喝酒()天空()看()想()
不久()屋檐()才()明白()墻()女墻()
連綿不斷()好像()清晰()廣大()隱隱約約()
接著()沒有()高樓()銀河()窗戶()
若有若無()匆忙的樣子()有的()靠()普通()
突然()集市()
2、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未幾,高垣睥睨(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樓一座(危險的樓)D.?dāng)?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通“才”)
3、從文中依次摘出五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加以解釋,然后說明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中加點字詞古今意義沒有差別的一項是:()
A、城市依稀而已B、念近中無此禪院C、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D、直接霄漢
5、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有朋至遠(yuǎn)方來,不亦說乎B、一切烏有C、裁如星點D、始悟為山市
6、“一切烏有”中的“烏有”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個含有“烏有”的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正確的一項是()
A.念/近中/無此禪院B.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C.一行有五點/明處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8、本文說明的順序是:()
A.空間順序B.游蹤順序C.時間順序D.邏輯順序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最后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將“始悟為山市”改為“始知為山市”可否?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填空。
《山市》一文選自《》,作者_(dá)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別號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
精選閱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復(fù)習(xí)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復(fù)習(xí)題
一、讀注音,寫詞語。
Lǎngrùnyùnliàngmàilongwǎnzhuǎnliáoliàng
hōngtuōjìngmòshūhuódǒusǒuxiāngqiàn
ānshìjīfūxiùqìshuǐzǎozhùxùchéngqīng
kōnglingdàisèlíngxiùpúfúyōugǔféishuò
qīxīliáokuòkūhéqīngliè
二、填充四字詞語。
()花()葉()朋()伴花()招展
()()細(xì)草()飛()舞春()秋()
()情()致()()以求
三、默寫古詩。
《觀滄海》曹操(三國)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yuǎn)(元)
四、按提示默寫。
1、《觀滄?!分斜憩F(xiàn)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錢塘湖春行》中動物爭春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西江月》中表現(xiàn)豐收景象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天凈沙·秋思》中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過故人莊》中,描鄉(xiāng)村秀麗景色的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對朋友、對鄉(xiāng)村的依戀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清照《如夢令》中,追憶郊游地點、時間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歸路的詩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承上啟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觀書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著重寫今日的感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詩詞中有許多送別詩,請寫出其中一首的連續(xù)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寫出提到山、花、水、鳥的詩句有:
⑴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題。
(1)現(xiàn)代詩人、評論家______________所寫的詩歌《秋天》,以一幅幅生動鮮明的畫面,構(gòu)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晚景圖。詩中以擬人化的寫法,寫到:“秋天_______在農(nóng)家里”、“秋天_______在漁船上”、“秋天_______在牧羊女的眼里”。
(2)《觀滄?!纷髡呤菛|漢末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_______,詩中用夸張手法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渾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凈沙秋思》的文體是___________,作者_(dá)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_。其中,各具色彩的九種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圖,渲染了凄涼的氣氛。而文末的“______________”三個字是主旨所在,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六、一般來說,人們對景物特征的觀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覺度來進(jìn)行。試指出下面的句子是從什么覺度來觀察、描寫景物的。
(1)“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2)山尖全白了,給藍(lán)天鑲上一道銀邊。()
(3)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fēng)撞個滿懷。()
(4)震落了清晨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七、將下列詩題、作者、朝代、體裁用橫線連接起來。
《觀滄?!否R致遠(yuǎn)五言律詩唐朝
《次北固山下》曹操散曲唐朝
《錢塘湖春行》辛棄疾四言樂府漢朝
《西江月》王灣七言律詩元代
《天凈沙·秋思》白居易詞的小令宋代
八、賞析古詩。
(一)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組是:()
A、《錢塘湖春行》作者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內(nèi)容是暮春景色。
B、“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敝械摹皫滋帯焙汀罢l家”可以理解為“處處”和“家家”。
C、描寫想象中景色的句子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D、文中“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寫的是初春湖面景色。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組是:()
A、首句從孤山寺到賈亭,寫詩人的行蹤;第二句寫遠(yuǎn)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B、三、四兩句寫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以見到早來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枝頭;不知是新到誰家的燕子銜了泥去筑巢。
C、五、六兩句寫詩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經(jīng)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矮矮的草地,騎馬走過,馬蹄剛能夠被它埋沒起來。
D、最后兩句寫詩人來到綠楊成陰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看也看不夠,于是贊嘆道:這才是我最喜愛的地方!
3、下列是對《錢塘湖春行》詩句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海ǎ?br>
A、這首詩是歌詠西湖風(fēng)光的詩,興趣不在于介紹某一景物,而是從總體著眼,描繪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詩人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jié)合的寫法,中間四句寫鶯、燕、寫花、草、先動物、后植物,寫足春色。
C、詩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漸欲”和“才能”兩個詞語,更是富于動態(tài)地表現(xiàn)著“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jī)。
D、描寫“最愛”的湖東的白沙堤,詩人則用最準(zhǔn)確最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著力加以渲染,把“綠楊陰里”的美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真切動人,歷歷如在目前。
(二)天凈沙·秋思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曲中點明季節(jié)的詞是(“”),點明具體時間的詞是(“”)。
2、曲共寫了()種事物,表現(xiàn)了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感情。
3、(“”)一詞是全文的主旨。
4、抒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
5、選擇有誤的一項:
()“枯藤”、“西風(fēng)”可看出秋末蒼涼之景。
()“古道”、“老樹”顯得荒涼,增添人的愁緒。
()見“昏鴉”也有巢歸,思鄉(xiāng)之情頓生;見“人家”更想到他人有家我獨無,再添一份思鄉(xiāng)之念。
()以上畫面可看出游子歸鄉(xiāng)心切,急忙趕上歸程。
6、選出對散曲評點不正確的一項:
()前三行都是名詞排列,旨在寫景,并未抒情。
()“夕陽”照應(yīng)“昏鴉”,點出特定的時間。
()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斷腸”二字是此曲的“曲眼”。
【文言文課文知識鏈接】《論語十則》和《童趣》等課知識點考查
一、指出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釋。
項為之強:“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誨女知之乎:“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一詞多義。
為:項為之強()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以叢草為林()
之:故時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
昂首觀之()驅(qū)之別院()
觀:作青云白鶴觀()昂首觀之()
以:徐噴以煙()以叢草為林()
三、口頭說說加點字的古今詞義(古今同形異義詞)。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作青云白鶴觀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蓋一癩蝦蟆方出神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省倒被判)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____________又留蚊于素帳中____________
徐噴以煙____________果如鶴唳云端____________
使與臺齊____________見二蟲斗草間____________
五、寫出《論語十則》和《童趣》兩課中的成語。
《論語十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提示默寫。(各寫一則)
①、文中講學(xué)習(xí)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講學(xué)習(xí)態(tài)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講修養(yǎng)做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閱讀下列語段,回答6---12題。
(1)“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fēng)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dāng)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
(2)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xì)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xiāng)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nóng)夫,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3)天上風(fēng)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了?!耙荒曛嬙谟诖骸?,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4)春天像______________,從頭里腳是新的,它生長著。
(5)春天像______________,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6)春天像______________,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1.《春》是一篇寫春的精美__________(體裁),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_________。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補全文章空白處,并明確這三處依次突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特點?!靖饔靡粋€字填空】
3.“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這句話中的“楊柳風(fēng)”指什么?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的畫線句采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句中的“斜”字用得好,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體會“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這句話的表達(dá)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語段生動細(xì)致地描繪了春天的動人畫面,請給(1)-----(3)段加上一個小標(biāo)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語文上冊1—3單元復(fù)習(xí)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1—3單元復(fù)習(xí)題
一、聽寫詞語。(雙音節(jié)詞語60個)
二、解釋括號里應(yīng)填的字。
呼朋()伴____________()()逼人____________
喜出()外____________各得其()____________
人跡()至____________人聲()沸____________
()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疲倦不()____________
小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解____________
()為一談____________()()大悟___________
()()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美不()收____________
威風(fēng)()()____________________
眾目()()____________________()有介事____________
廢()忘食____________饑腸()()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
1、下列詞語中加線字,每組讀音都相同的一項是()
A.分歧/休憩沉寂/斤斤計較B.威懾/羞澀綽號/掉以輕心
C.徒手/陡峭開拓/唾手可得D.肥碩/閃爍匿笑/忠言逆耳
2、下列詞語中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A.訣別爛漫恍然大悟猝然長逝B.尷尬輝煌閑情逸致花枝招展
C.肌膚寬敞得失之患獲益非淺D.弧形倏忽險象疊生玲瓏剔透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且富有情趣的一組是()
爬山虎的枝葉間,時??梢钥吹胶?,能聽到蜜蜂的嗡嗡,蜻蜓的翅膀在葉梢閃爍,還有不知名的小甲蟲,背著黑紅相間的甲殼,不慌不忙在晃動的莖須上散步。也有壁虎悄悄出沒,那銀灰色的腹部在綠葉間一閃而過,猶如的閃電。
A.飛舞鳴叫耀眼美麗B.翩躚鳴叫晶瑩可怕
C.翩躚歡鳴晶瑩神秘D.舞蹈叫喚美麗透明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項是()
A.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fēng),便覺得是奇跡。
B.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C.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得你走到黎明。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hù)婦。
5、為下列畫線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一年之計在于春A.計算B.主意、計謀C.打算D.策罐()
(2)呼朋引伴A.指引B.牽引C.引申D.招引()
(3)欣欣然張開了眼A.然而B.……的樣子C.這樣D.對()
(4)朗潤A.光線充足、明亮B.聲音清晰、響亮C.朗讀D.稀確()
6、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春》一文的作者用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fù)蘇、生機(jī)勃勃的景象,抒發(fā)了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濟(jì)南的冬天》抓住濟(jì)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圖,抒發(fā)了作者對濟(jì)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C.《雨的四季》選自《散文》,是劉湛秋的作品,寫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節(jié)的雨,表達(dá)了作者熱愛雨、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凈沙秋思》僅用28字就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之情。
7、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通過這次災(zāi)后重建,使我們充分認(rèn)識到團(tuán)結(jié)一致、眾志成城的重要性。
B.一個衛(wèi)生城市的標(biāo)志不僅在于環(huán)境的潔凈,更是在于廣大市民的衛(wèi)生素養(yǎng)、文明意識。
C.在上下五千年的滄桑歲月中,中華大地上叱咤風(fēng)云的政治家、博學(xué)睿智的科學(xué)家不斷涌現(xiàn)。
D.這篇報道列舉大量事實,控訴了人類破壞自然、濫殺動物。
8、下列語段空白處依次填入兩個句子正確的一項是()
前幾日到鄉(xiāng)下看望年邁的父母,趕至老家的村外時,已是黃昏時分了。未進(jìn)村子,便遙遙地望見了村落上空懶散飄蕩的炊煙。濃重的,;輕淡的,,縈繞在村子的上空,縈繞在茂密卻又稀疏的樹冠之間。
①如浣紗姑娘信手放飛的一縷白紗②如天邊姿態(tài)萬千的晚霞
③仿佛緩緩流淌的河流④似丹青妙手隨意潑灑的水墨
A.④①B.②③C.②①D.④③
9、下面是城市居民交通工具的一組變化和趨勢圖,請看圖后回答問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1—3單元復(fù)習(xí)題
(1)根據(jù)這組圖,簡要說明居民出行使用交通工具的變化。
(2)分析推測兩次變化的原因:
四、古詩文默寫。
水何澹澹,。夕陽西下,。
《觀滄?!分姓故静懿俨┐笮亟蟮脑娋洌?,;
,。
《次北固山下揭示自然界新舊交替現(xiàn)象的詩句:,
。
我寄愁心與明月,。
五、解釋古詩文中括號前邊的字詞。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2、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6、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p>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ǎ┪嵘恚ǎ簽椋ǎ┤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六、文學(xué)名著閱讀。
①《朝花夕拾》中出現(xiàn)的六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與作者的關(guān)系+人名)、朋友范愛農(nóng)、父親、鄰居衍太太、作者兒時的私塾先生壽鏡吾。
②作者回憶少年讀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后,覺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負(fù)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之類。而“哭竹生筍”的故事則有些可疑,還有“”的故事,如模仿則有性命之憂了。
③《五猖會》中回憶童年往事,含蓄地表達(dá)了對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的無奈與厭煩,這件事是
。
④《邊城》《長河》等一系列以湘西為“文學(xué)原點”的鄉(xiāng)土小說和散文的作者是
,他1934年初創(chuàng)作的《》是他構(gòu)建“文學(xué)湘西”世界的一塊重要拼圖。
七、綜合性學(xué)習(xí)。
語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積淀,生活處處有語文。標(biāo)準(zhǔn)的中國人,就要寫方正如畫的中國字,說雋永含蓄的中國話,用規(guī)范典雅的中國詞。讓我們一同“漫游語文世界”。
1、日常生活中,人們提到年齡往往喜歡使用代稱。請根據(jù)《論語》,指出下列年齡的代稱和代稱所指代的年齡。
①40歲:()之年②50歲:()之年
③而立之年:()歲④從心之年:()歲
2、人際交往中,中國人特別講究語言的得體。下面的句子有表達(dá)不得體的情況嗎?請指出一句并說明理由。
①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著名作家楊笑天,下面請楊先生針對我們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進(jìn)行指導(dǎo)。
②非常感謝大家能夠前來參加我的家母八十大壽的慶典!
③多年來,我一直以為父親發(fā)現(xiàn)了我具有天才軍事家的素質(zhì)。但是,后來我才知道,他當(dāng)時只是斷定我不具備當(dāng)律師的聰慧。
④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千古美文《赤壁賦》,請同學(xué)們一定洗耳恭聽!
我認(rèn)為()句表達(dá)不得體,因為
3、央視科教頻道節(jié)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曾引發(fā)社會熱議?!伴g歇”“熨帖”“黏稠”這些常用詞,場外成人體驗團(tuán)的手寫正確率只有10%!一時間,很多人開始反思電腦輸入帶來的“漢字失寫癥”,但也有人認(rèn)為不會手寫漢字無關(guān)緊要。同學(xué),你怎么看?請談?wù)勀愕南敕ā?/p>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五單元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及復(fù)習(xí)題(新版)
第一部分課前回顧
檢查上節(jié)課知識掌握情況,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
第二部分本節(jié)課內(nèi)容
第四五單元知識點匯總
1.《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作者宗璞。宗璞,女,原名馮鐘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xué)家馮友蘭之女。主要內(nèi)容: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寫景散文,作者對如今盛開的紫藤蘿花的描寫,追憶十多年前(“文革”時期)紫藤在一種極“左”思想的嫗遣下被砍的遭遇,揭示其象征意義:“花和人都有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彼侨f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文中寫花實際上是寫人,寫由人組成的社會。一片繁茂的花象征著當(dāng)前社會的繁榮昌盛和充滿活力,同時也是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后門》、《知音》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選自《當(dāng)代少年》。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段爬山經(jīng)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zhàn)勝小困難,最后就能戰(zhàn)勝最大的困難.當(dāng)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短文兩篇》
①《蟬》選自《承教小記》。作者小思,原名盧瑋鑾:采用托物言志贊美了生命的珍貴。主旨:人的生命不在長短,而在于好好活著。
②《貝殼》選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賞析》。作者席慕容。主旨:生命雖然有限卻應(yīng)該好好面對它,創(chuàng)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
4.《在山的那邊》選自《長江文藝》作者王家新。這首詩表達(dá)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dá)目的就灰心喪氣。作品:《紀(jì)念》、《游動懸崖》
5.《化石吟》、作者張豐。文章主旨:本文是一首敘事詩,寫科學(xué)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和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xué)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6.《看云識天氣》、作者朱泳燚這是一篇介紹識別天氣的方法的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和語言,勾畫出千姿百態(tài)的云,使讀者從中得到許多識別陰晴雨雪的天氣知識。專著《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shù)》。
7.《綠色蟈蟈》選自《昆蟲的故事》、作者法布爾,法國作家、著名昆蟲學(xué)家。本文主旨: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xiàn),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字里行間洋益著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8.《月亮上的足跡》、作者朱長超。文章主旨: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
《雖有佳肴》
選自《禮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jīng)”,他的弟子對“經(jīng)”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禮記》全書用記敘文的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dāng)高的文學(xué)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作品原文
雖⑵有/嘉肴⑶,弗食,不知/其旨⑷也;雖有/至道⑸,弗⑹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⑺/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⑻。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⑼也;知困,然后/能自強⑽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⑾也?!秲睹发性唬骸皩W(xué)/學(xué)半⒀。”其/此之謂乎⒁?
重點字詞翻譯:
⑴本節(jié)選自《禮記學(xué)禮》。(《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版)。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作品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
⑵雖:即使。
⑶嘉肴:美味的菜。嘉,通“佳”,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
⑷旨:甘美。
⑸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dá)到極點。道,道理。
⑹弗:不。
⑺是故:所以。
⑻困:不通,理解不了。
⑼自反:反省自己。
⑽自強(qiǎng):自我勉勵。強:勉勵。
⑾教學(xué)相長(zhǎng):意思是教和學(xué)互相促進(jìn)。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xué)問。
⑿《兌(yuè)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nèi)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fā)布的政令?!渡袝?,又稱《書》《書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
⒀學(xué)學(xué)半:教人是學(xué)習(xí)的一半。第一個“學(xué)”讀“xiào”,教的意思。
⒁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
[1]譯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xué)習(xí),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xué)習(xí)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xué)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xué)與學(xué)習(xí)互相促進(jìn)。
《河中石獸》
作者:紀(jì)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進(jìn)士。清代著名學(xué)者,生性詼諧風(fēng)趣,學(xué)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xué)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xué)上貢獻(xiàn)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jì)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全書主要記敘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關(guān)于考據(jù)的文字,另外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在書中也有記述。《四庫全書》:分古今圖書為經(jīng)、史、子、集四檔。
文章正文
河中石獸
作者:紀(jì)昀
⒒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①,山門圮(pǐ)②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③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shù)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④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⑥聞之(代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⑦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yì)斷歟(yú)?
字詞解釋:
①滄州:今河北省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干:岸邊。
②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③閱:經(jīng)過。歲:年。
④棹: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曳:牽引。鈀:通“耙”,整地的農(nóng)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沒。
⑦顛:顛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嚙:咬.這里是沖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斷:主觀判斷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
滄州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倒塌到河里,
二石獸并沉焉。
(門旁)兩只石獸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詞,無義。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經(jīng)歷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筆錢,(決定)重修(廟門),
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尋找那兩只石獸,居然沒找到,
以為順流下矣。
認(rèn)為石獸順著河的方向沖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數(shù)小舟,曳(y)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便劃著幾條小船,拖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一點蹤跡也沒有?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
有個學(xué)究在廟里開館執(zhí)教,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說: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帶了走呢?
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石頭的特性是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輕浮,
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石獸埋沒在泥沙上,就會越沉越深。耳,助詞,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順著河流往下游去尋找它,不是荒唐嗎?”沿,順流而下。
眾服為確論。
眾人信服他的話,認(rèn)為是正確的論斷。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一個老水手聽了學(xué)究的話后,又嘲笑說:
“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頭,都應(yīng)該到河的上游去尋找?!?br>
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正因為石頭的特性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輕浮,蓋,表原因的發(fā)語詞。
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沖走石頭,它的反沖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一定會在石頭迎水的地方?jīng)_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越?jīng)_越深,沖到石頭半身空著時,石頭一定會倒在陷坑中。倒擲,摔倒。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
像這樣再沖擊,石頭又向前再轉(zhuǎn)動。
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這樣一再翻轉(zhuǎn)不停,于是石頭會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到下游去尋找它,固然荒唐;在石獸掉下去的當(dāng)?shù)貙ふ遥皇歉奶茊???br>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游地方尋到了石獸。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著哩,難道可以根據(jù)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第三部分課后作業(yè)
《雖有佳肴》過關(guān)檢測
一、基礎(chǔ)鞏固
(一)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8分
1、雖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雖有至道()4、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能自強也()8、學(xué)學(xué)半()
9、教學(xué)相長也()
(二)翻譯下列句子。15分
1、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4、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
5、《兌命》曰:“學(xué)學(xué)半。”
(三)填空。34分
1、《禮記》,又名《》,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朝代)(人名)編撰。
2、“四書”是指《》《》《》《》。
“五經(jīng)”是指《》《》《》《》《》。
3、《學(xué)記》是《》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系統(tǒng)性的論文。其中許多看法和認(rèn)識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xué)學(xué)半?!逼浯酥^乎!
1、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6分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3)《兌命》()
2、劃出下列句子的停頓。4分
(1)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3分
4、讀了這篇短文,結(jié)合你的學(xué)習(xí)實際,談一點你的學(xué)習(xí)體會。4分
三、拓展遷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秲睹吩唬骸澳罱K始典于學(xué)”。其此之謂乎?。ㄗⅲ壕好~作動詞,統(tǒng)治。念:想著。典:主。)
1、解釋帶點的詞意思:10分
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學(xué)為先()
其()此之謂乎()
2、翻譯:6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2)念終始典于學(xué)。
《河中石獸》過關(guān)檢測
①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②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再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1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一寺臨河干()⑵山門圮于河()
⑶閱十余歲()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4分)
⑴如是再嚙古義:()今義:()
⑵爾輩不能究物理古義:()今義:()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A.聞之笑曰B.當(dāng)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聞之D.其反激之力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翻譯
⑵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翻譯
16.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一、(一)1、即使2、甘美3、最好的道理4、所以5、不通,理解不了6、反省7、自我勉勵8、教人9、增長(或促進(jìn))(二)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2、所以學(xué)習(xí)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xué)以后就會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勉勵自己。4、所以說:教學(xué)與學(xué)習(xí)互相促進(jìn)。5、《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xué)習(xí)效果。”(三)1、《小戴禮記》,儒,西漢,戴圣2、《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3、禮記第一篇教育學(xué)(或教育、教學(xué)活動)教學(xué)相長
二、1、(1)它的(2)這樣以后(3)通“說”,指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説。2、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強也3、教學(xué)相長4、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理解得更深刻?;颍涸趯W(xué)習(xí)中,當(dāng)別的同學(xué)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學(xué)會去教別的同學(xué),這樣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時提升自我。
三、1、明白道理。所以。首先。表推測語氣,大概。說。2、(1)玉石不經(jīng)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就不會明白道理。(2)始終如一地想著要以學(xué)習(xí)為主。
答案:
(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經(jīng)歷⑷只
13.⑴這樣判斷動詞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學(xué)
14.D
15.⑴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沖走呢?
⑵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jù)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嗎?
16.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