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案全集
發(fā)表時間:2020-09-221.2子集、全集、補集。
1.2子集、全集、補集
教學目的:通過本小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關系的意義;(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理解補集的概念;(4)了解全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本小節(jié)的重點是子集、補集的概念,難點是弄清元素與子集、屬于與包含之間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問題:現在開始研究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
存在著兩種關系:“包含”與“相等”兩種關系.
二“包含”關系—子集
1.實例:A={1,2,3}B={1,2,3,4,5}引導觀察.
結論:對于兩個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則說: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也說: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2.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注意:也可寫成;也可寫成;也可寫成;也可寫成。
3.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
三“相等”關系
1.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2.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如果AB,BC,那么AC
證明:設x是A的任一元素,則xA
AB,xB又BCxC從而AC
同樣;如果AB,BC,那么AC
⑤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四例題:
例一寫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例二解不等式x-32,并把結果用集合表示出來.
練習P9
例三已知,問集合M與集合P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例四已知集合M滿足
五小結: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等集的概念及其符號
幾個性質:AA
AB,BCAC
ABBAA=B
作業(yè):P10習題1.21,2,3
相關推薦
子集、全集、補集(2)
1.2子集、全集、補集(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集合及子集的意義,了解全集、補集的概念;
2.能在給定的全集及其一個子集的基礎上,求該子集的補集;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將日常問題數學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等能力.
教學重點:
補集的含義及求法.
教學重點:
補集性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情境.
(1)復習子集的概念;
(2)說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2.問題.
相對于集合{1,2,3}而言,集合{1}與集合{2,3}有何關系呢?
二、學生活動
1.分析、歸納出全集與補集的概念;
2.列舉生活中全集與補集的實例.
三、數學建構
1.補集的概念:設AS,由S中不屬于A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S的子集A的補集,記為A(讀作“A在S中的補集”),即A={x|x∈S,且xA},A可用右圖表示.
2.全集的含義:如果集合S包含我們研究的各個集合,這時S可以看作一個全集,全集通常記作U.
3.常用數集的記法:自然數集N,正整數集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則無理數集可表示為Q.
四、數學運用
1.例題.
例1已知全集S=Z,集合A={x|x=2k,kZ},B={x|x=2k+1,kZ},分別寫出集合A,B的補集SA和SB.
例2不等式組2x-1>13x-6≤0的解集為A,S=R,試求A及A,并把它們表示在數軸上.
例3已知全集S={1,2,3,4,5},A={x∈S|x2-5qx+4=0}.
(1)若A=S,求q的取值范圍;
(2)若A中有四個元素,求A和q的值;
(3)若A中僅有兩個元素,求A和q的值.
2.練習:
(1)A在S中的補集等于什么?即(A)=.
(2)若S=Z,A={x|x=2k,k∈Z},B={x|x=2k+1,k∈Z},則A=,B=.
(3)=,S=.
五、回顧小結
1.全集與補集的概念;
2.任一集合對于全集而言,其任意子集與其補集一一對應.
六、作業(yè)
教材第10頁習題3,4.
子集、全集、補集·典型例題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子集、全集、補集·典型例題”,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子集、全集、補集·典型例題
能力素質
例1判定以下關系是否正確
(2){1,2,3}={3,2,1}
(4)0∈{0}
分析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解根據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知①②③④是正確的,后兩個都是錯誤的.
說明:含元素0的集合非空.
例2列舉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分析子集中分別含1,2,3三個元素中的0個,1個,2個或者3個.
含有1個元素的子集有{1},{2},{3};
含有2個元素的子集有{1,2},{1,3},{2,3};
含有3個元素的子集有{1,2,3}.共有子集8個.
________.
分析A中必含有元素a,b,又A是{a,b,c,d}真子集,所以滿足條件的A有:{a,b},{a,b,c}{a,b,d}.
答共3個.
說明:必須考慮A中元素受到的所有約束.
[]
分析作出4圖形.
答選C.
說明:考慮集合之間的關系,用圖形解決比較方便.
點擊思維
例5設集合A={x|x=5-4a+a2,a∈R},B={y|y=4b2+4b+2,b∈R},則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分析問題轉化為求兩個二次函數的值域問題,事實上
x=5-4a+a2=(2-a)2+1≥1,
y=4b2+4b+2=(2b+1)2+1≥1,所以它們的值域是相同的,因此A=B.
答選A.
說明:要注意集合中誰是元素.
M與P的關系是
[]
A.M=UPB.M=P
分析可以有多種方法來思考,一是利用逐個驗證(排除)的方法;二是利用補集的性質:M=UN=U(UP)=P;三是利用畫圖的方法.
答選B.
說明:一題多解可以鍛煉發(fā)散思維.
例7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U(UA)={A}
分析D選擇項中A∈B似乎不合常規(guī),而這恰恰是惟一正確的選擇支.
是由這所有子集組成的集合,集合A是其中的一個元素.
∴A∈B.
答選D.
說明:選擇題中的選項有時具有某種誤導性,做題時應加以注意.
例8已知集合A={2,4,6,8,9},B={1,2,3,5,8},又知非空集合C是這樣一個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變?yōu)锳的一個子集;若各元素都減2后,則變?yōu)锽的一個子集,求集合C.
分析逆向操作:A中元素減2得0,2,4,6,7,則C中元素必在其中;B中元素加2得3,4,5,7,10,則C中元素必在其中;所以C中元素只能是4或7.
答C={4}或{7}或{4,7}.
說明:逆向思維能力在解題中起重要作用.
學科滲透
例9設S={1,2,3,4},且M={x∈S|x2-5x+p=0},若SM={1,4},則p=________.
分析本題滲透了方程的根與系數關系理論,由于SM={1,4},
∴M={2,3}則由韋達定理可解.
答p=2×3=6.
說明:集合問題常常與方程問題相結合.
例10已知集合S={2,3,a2+2a-3},A={|a+1|,2},SA={a+3},求a的值.
S這個集合是集合A與集合SA的元素合在一起“補成”的,此外,對這類字母的集合問題,需要注意元素的互異性及分類討論思想方法的應用.
解由補集概念及集合中元素互異性知a應滿足
在(1)中,由①得a=0依次代入②③④檢驗,不合②,故舍去.
在(2)中,由①得a=-3,a=2,分別代入②③④檢驗,a=-3不合②,故舍去,a=2能滿足②③④.故a=2符合題意.
說明:分類要做到不重不漏.
高考巡禮
[]
A.M=N
D.M與N沒有相同元素
分析分別令k=…,-1,0,1,2,3,…得
答選C.
說明:判斷兩個集合的包含或者相等關系要注意集合元素的無序性
子集、全集、補集(1)教案蘇教版必修1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子集、全集、補集(1)教案蘇教版必修1”,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1.2子集、全集、補集(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集合的含義,了解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理解掌握子集的概念;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義;
3.了解兩個集合之間的相等關系,能準確地判定兩個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
教學重點:
子集含義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子集關系的判定.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情境.
將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為用列舉法表示:
A={x|x2≤0},B={x|x=(-1)n+(-1)n+1,nZ};
C={x|x2-x-2=0},D={x|-1≤x≤2,xZ}
2.問題.
集合A與B有什么關系?
集合C與D有什么關系?
二、學生活動
1.列舉出與C與D之間具有相類似關系的兩個集合;
2.總結出子集的定義;
3.分析、概括兩集合相等和真包含的關系的判定.
三、數學建構
1.子集的含義: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任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
若a∈A則a∈B),則稱集合A為集合B的子集,記為AB或BA.讀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用數學符號表示為:若a∈A都有a∈B,則有AB或BA.
(1)注意子集的符號與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符號的區(qū)別: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及符號表示:屬于∈,不屬于;
集合與集合的關系及符號表示:包含于.
(2)注意關于子集的一個規(guī)定: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理解規(guī)定
的合理性.
(3)思考:AB和BA能否同時成立?
(4)集合A與A之間是否有子集關系?
2.真子集的定義:
(1)AB包含兩層含義:即A=B或A是B的真子集.
(2)真子集的wenn圖表示
(3)A=B的判定
(4)A是B的真子集的判定
四、數學運用
例1(1)寫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
(2)寫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1,3}{1,2,3},{3}{1,2,3},
小結:對于一個有限集而言,寫出它的子集時,每一個元素都有且只有兩種可能:取到或沒取到.故當集合的元素為n個時,子集的個數為2n.
例2寫出N,Z,Q,R的包含關系,并用Venn圖表示.
例3設集合A={-1,1},集合B={x|x2-2ax+b=0},若B≠,BA,求a,b的值.
小結:集合中的分類討論.
練習:1.用適當的符號填空.
(1)a_{a};(2)d_{a,b,c};
(3){a}_{a,b,c};(4){a,b}_{b,a};
(5){3,5}_{1,3,5,7};(6){2,4,6,8}_{2,8};
(7)_{1,2,3},(8){x|-1<x<4}__{x|x-5<0}
2.寫出滿足條件{a}M{a,b,c,d}的集合M.
3.已知集合P={x|x2+x-6=0},集合Q={x|ax+1=0},滿足QP,求a所取的一切值.
4.已知集合A={x|x=k+,kZ},集合B={x|x=+1,kZ},集合C={x|x=,kZ},試判斷集合A、B、C的關系.
五、回顧小結
1.子集、真子集及對概念的理解;
2.會用Venn圖示及數軸來解決集合問題.
六、作業(yè)
教材P10習題1,2,5.
全集與補集
§3.1全集與補集
課程學習目標:
1、理解全集和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感受集合作為一種語言,在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和準確,進一步提高類比的能力。
2、通過觀察和類比,借助Venn圖理解集合的基本運算,體會直觀圖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養(yǎng)數形結合的思想。
課程導學建議:
1、本課時建議采用“教師主講式”。
2、學習的重點是“補集的含義”及在數軸、Venn圖中補集的表示。
知識體系梳理
學習情境建構
有人請客,7個客人到了4個,主人焦急地說:“該來的不來。”頓時氣走了2個,主人遺憾地嘆息:“不該走的又走了?!庇謿庾咭粋€,主要更遺憾了,自言自語地說:“我又不是說他?!边@么一來,剩下的這位臉皮再厚,也呆不下去了。請問客人們?yōu)槭裁瓷鷼猓?br> 讀記教材交流:
問題1:什么是全集?全集是實數集R嗎?
問題2:什么叫補集?它該怎樣表示?
問題3:補集如何用符號和圖形表示?
問題4:補集有什么運算性質?
基礎學習交流:
問題1:設集合U={1,2,3,4,5},A={1,2,4},B={2},則A∩CB等于:()
A、{1,2,3,4,5}B、{1,4}C、{1,2,4}D、{3,5}
問題2:已知集合A={x|3≤x8},則CA=________
問題3:設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銳角三角形},B={x|x是鈍角三角形},求A∩B,C(A∪B)。
問題4:請回答“學習情境建構”中的問題。
能力提升:分類討論思想在集合中的應用
例:(12分)(1)若集合P={x|x2+x-6=0},S={x|ax+1=0},且SP,求由a的可取值組成的集合;
(2)若集合A={x|-2≤x≤5},B={x|m+1≤x≤2m-1},且BA,求由m的可取值組成的集合.
【答題模板】
解:(1)P={-3,2}.當a=0時,S=,滿足SP;[2分]
當a≠0時,方程ax+1=0的解為x=-1a,
為滿足SP可使-1a=-3或-1a=2,
即a=13或a=-12.[4分]
故所求集合為{0,13,-12}.[6分]
(2)當m+12m-1,即m2時,B=,滿足BA;[8分]
若B≠,且滿足BA,如圖所示,
則m+1≤2m-1,m+1≥-2,2m-1≤5,即m≥2,m≥-3,m≤3,
∴2≤m≤3.[10分]
故m2或2≤m≤3,
即所求集合為{m|m≤3}.[12分]
易錯點剖析:在解決兩個數集關系問題時,避免出錯的一個有效手段即是合理運用數軸幫助分析與求解,另外,在解含有參數的不等式(或方程)時,要對參數進行討論,分類時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分類原則,然后對于每一類情況都要給出問題的解答
(1)容易忽略a=0時,S=這種情況.
(2)想當然認為m+12m-1忽略“”或“=”兩種情況.
能力技能交流:
[問題1]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集合B={x|—3≤x≤2},求A∩B,CA,CB。
[方法指導]區(qū)間型集合的運算一般借助數軸,把各集合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求解。
[拓展問題]在問題1的已知條件下,求(CA)∪B,A∩(CB),(CA)∪(CB)。
由問題1及其拓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問題2]若設全集U={1,2,3,4,5},A={1,2,5},B={2,4,5},請計算集合CA,CB,A∪B,A∩B。
[方法指導]由交、并、補集的定義求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拓展問題1]根據問題2,試計算(CA)∪(CB)與C(A∩B),(CA)∩(CB)與C(A∪B),并由此猜測一個一般性的結論。
[拓展問題2]請用Venn圖證明拓展問題1中得到的結論。
由問題2及其拓展能得出什么結論?
[問題3]設全集為U,集合={1,3,x},B={1,x2}若(CA)∩B={9},求x的值。
[方法指導]由(CA)∩B={9},得出9滿足的條件進而得到x的值,化簡A、B得到A∩B。
[拓展問題]在問題3的條件下,若滿足(CB)∪B=A,求CB。
由問題3及其拓展能得到什么結論?
方法歸納交流:
1、在解決有關集合題目時,關鍵是準確理解題目中符合語言的含義,善于將其轉化為文字語言。
2、集合的運算可以用Venn圖幫助思考,實數集合的交集、并集運算可在數軸上表示,注意運用數形結合思想。
3、對于給出集合是否為空集,集合中的元素個數是否確定,都是常見的討論點,解題時要有分類討論的意識。
課程達標檢測:
1、第三十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12年在倫敦舉行,若集合A={參加倫敦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集合B={參加倫敦奧運會比賽的男運動員},集合C={參加倫敦奧運會比賽的女運動員},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ABB、BCC、A∩B=CD、B∪C=A
2、集合M={1,2,3},N={—1,5,6,7},則M∪N=_________,M∩N=________
3、設A={x|—2x≤2},B={x|1≤x3},求A∪B,A∩B。
4、(2011杭州模擬)設P、Q為兩個非空集合,定義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則P+Q中元素的個數是()
A.9B.8C.7D.6
5、(2010北京)集合P={x∈Z|0≤x3},M={x∈Z|x2≤9},則P∩M等于()
A.{1,2}B.{0,1,2}C.{1,2,3}D.{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