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17中學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1.4.2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學號_____
學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速度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速度與時間的關系。2.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的物理意義,能用v-t圖象來表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3.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和非勻變速運動。
4.能正確區(qū)分s-t圖象和v-t圖象。
學習重點:v-t圖
學習難點:
主要內容: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這種運動稱為勻變速直線運動。2.勻加速直線運動3.勻減速直線運動二、速度時間圖象(v-t圖)
1.速度-時間圖象反映了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簡稱速度圖象。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3.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4.根據(jù)速度-時間圖象可以作出如下判斷:
①讀出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或物體的某一速度所對應的時刻。②求出物體在某段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或物體發(fā)生某一速度變化所經(jīng)歷的時間。③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向。④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情況)⑤比較物體速度變化快慢,求加速度。(直線傾斜程度)⑥求各段時間內質點的位移。注:①v-t圖象交點不表示相遇。②v-t圖象不是質點運動軌跡。③縱軸截距表示運動物體的初速v0,橫軸截距表示過一段時間才開始運動?!纠弧咳鐖D示,是甲、乙兩質點的v—t圖象,由圖可知()A.t=O時刻,甲的速度大。
B.甲、乙兩質點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相等時間內乙的速度改變大。
D.在5s末以前甲質點速度大?!纠緼、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從某點開始計時的速度圖像
如圖中的A、B所示,則由圖可知,在0-t2時間內()
A.A、B運動始終同向,B比A運動的快。
B.在t1時間AB相距最遠,B開始反向。
C.A、B的加速度始終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D.在t2時刻,A、B并未相遇,僅只是速度相同。
課堂訓練:
1.關于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
B、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
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
D、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甲、乙兩物體的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作直線運動,乙作曲線運動
B.tl時刻甲乙相遇
C.tl時間內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tl時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3.如圖示,是一質點從位移原點出發(fā)的v--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1s末質點離開原點最遠
B.2S末質點回到原點
C.3s末質點離開原點最遠
D.4s末質點回到原點
4.如圖所示,是一個物體向東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可知0~10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在10s~40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在40s~60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
5.A、B、C、D四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如圖示,以向東為正方向,由圖看出__________物體在10s內是往返運動,且lOs末在出發(fā)點的東邊;_________物體在10s末在出發(fā)點的西邊;_________物體只向東運動,速度方向不變。
6.如圖是A,B兩個物體從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從圖可知A物體運動初速度是___________m/s,加速度是_________m/s2。B物體運動初速度是________m/s,加速度是________m/s2,A比B______運動_____s,當B物體開始運動時,A,B間距s0=__________m,B運動_______s時,A,B間距是4so.jAB88.COM
閱讀材料:活動人行道有一種設備,是根據(jù)這種相對運動的原理建造的,就是所謂“活動人行道”;不過這種設備直到目前為止,也還只有在展覽會里可以看到。
這種設備的構造。你看,這里有五條環(huán)形的人行道,一條挨著一條套在—起;它們各有單獨的機械來開動,速度各不相同。最外圈的那一條走得相當慢,速度只有每小時5公里,等于平常步行的速度,要走上這樣慢慢爬行的人行道,顯然并不因難。在這條里側,同它并行的第二條人行道,速度是每小時10公里。如果從不動的街道直接跳上第二條人行道,當然是危險的,可是從第一條跨到這一條就不算什么了。事實上,對速度每小時5公里的第一條人行道來說,速度每小時10公里的第二條人行道也不過是在做每小時5公里的運動;這就是說,從第一條跨到第二條,是和從地面跨到第一條一樣容易的。第三條已經(jīng)是用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前進了,可是從第二條跨上去,當然也不困難。從第三條跨到用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前進的第四條,以及最后從第四條跨到用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奔馳的第五條,也都一樣容易。這第五條人行道就可以把旅客送到要去的地方;到了目的地,旅客又可以一條條地往外跨,他就可以走到不動的地面上。
延伸閱讀
中學物理必修一教案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1.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學號_____
學習目標:
1.了解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2.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它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學習重點:速度的概念。
學習難點:速度和速率。
主要內容:
一、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二、速度和速率: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2.定義式:v=s/t
3.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4.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cm/s
5.標矢性:矢量。速度的大小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二)速率
1.定義:速度的大小。
2.跟速度的區(qū)別:只有大小無方向,是標量。
汽車速度計不能顯示車輛運動的方向,它的讀數(shù)實際是汽車的速率。日常生活和物理學中說到的“速度”有時是指速率。
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①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S)內的平均快慢與運動方向(運動速度)。②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等于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
③對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不同位移或不同時間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只有指明了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才有意義。
④對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與時間的比值不變,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平均速度就是物體的速度。
平均速率:v=s/t(s是指路程)
2。瞬時速度:①描述運動物體經(jīng)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簡稱速度。②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運動方向相同。它的大小叫瞬時速率。在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瞬時速率。③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各時刻瞬時速度都相等,且與各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都相等。在位移時間圖象中,圖線的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速度越大。斜率為正,表示速度方向與所選正方向相同,斜率為負,表示速度方向與所選正方向相反。
④在以后的敘述中,“速度”一詞有時是指平均速度,有時指瞬時速度,要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問題:1.同一物體的同一段運動的平均速率的大小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嗎?
2.同一物體的同一段運動的瞬時速率的大小一定等于瞬時速度的大小嗎?【例一】下列關于速度和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速度是矢量,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B.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C.汽車以速度v1經(jīng)過某路標,子彈以速度v2從槍筒射出,兩速度均為平均速度。3m/s。B.物體在第1s末的速度是3m/s。
C.物體在通過其路徑上某一點的速度為3m/s。D.物體在通過一段位移s時的速度為3m/s4.已知直線AC的中點為B點,物體沿AC做變速直線運動,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6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4m/s,那么它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
A.4.8m/sB.5.0m/sC.5.2m/sD.m/s
5.一列火車沿平直軌道運行,先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15分,隨即改以15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10分,最后在5分鐘又前進1000米而停止,則該火車在前25分鐘及整個30分內的平均速度各為多大?它最后通過20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6.一個朝某方向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v,緊接著t/2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v/2,則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一質點沿直線運動,先以4m/s運動10s,又以6m/s運動了12m,全程平均速度是?
8.物體做直線運動
①若前一半時間是速度為v1的勻速運動,后一半時間是v2的勻速運動,則整個運動平均速度是?
②若前一半路程是速度為v1的勻速運動,后一半路程是速度為v2的勻速運動,則整個運動平均速度是?
9.一列長50m的隊伍,其前進速度是2.5m/s,經(jīng)過一座全長100m橋,當隊伍的第一個人踏上橋到隊尾最后一個人離開橋時,總共需要的時間是多少?
10.一列隊伍長L=120米,行進速度v=4.8千米/小時,為了傳達一個命令,通訊員從隊伍排尾跑步趕到隊伍排頭,其速度v’=3米/秒,然后又立即用跟隊伍行進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求:
⑴通訊員從離開隊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多少時間?
⑵通訊員歸隊處跟離隊處相距多少?
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速度—時間圖像.
2、理解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訓練用圖像法表示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從簡單問題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加速度概念及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速度—時間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便于學生接受,先給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再根據(jù)具體的實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進一步突出了“圖像通常是根據(jù)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作出的”這一重要觀點,并很自然地給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最后,闡述了從簡單情況入手,及理想化的處理方法,即有些變速運動通??山瓶醋鲃蜃兯龠\動來處理.
教法建議
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學習,要給出物體實際運動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建立圖像,體會建立圖像的一般步驟,并與位移圖像進行對比.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的學習,也要通過分析具體的實例,認真體會“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特點,教師也可以給出速度變化相同,但是所用時間不等的例子,或時間相同,速度變化不等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度——時間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教學難點:對圖像的處理.
主要設計:
1、展示課件:教材圖2—15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兩個做勻速運動的物體)體會速度——時間圖像的建立過程.
2、提問:如何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求出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
3、上述兩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是怎樣的?
(讓同學自己畫出,并和速度——時間圖像進行對比)
4、展示課件圖2—17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做勻加速運動的汽車運行情況(顯示速度計)
引導同學: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建立坐標系,描點做圖.
5、展示課件圖2—18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做勻減速運動的汽車)
引導同學:畫出它的速度——時間圖像.
6、提問:上述兩個汽車運動過程有什么特點?
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的特點.
7、舉例:
①速度改變相等,所用時間不等的情況.
②經(jīng)過相同時間,速度改變不相等的情況.
8、小結: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探究活動
請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車(假設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觀察汽車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數(shù)據(jù),即記錄汽車在不同時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數(shù)據(jù)用速度——時間圖像表示出來,并將你的結果講給周圍人聽。
高一物理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一)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容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一物理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一)”,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高一物理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速度—時間圖像.
2、理解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訓練用圖像法表示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從簡單問題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加速度概念及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速度—時間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便于學生接受,先給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再根據(jù)具體的實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進一步突出了“圖像通常是根據(jù)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作出的”這一重要觀點,并很自然地給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最后,闡述了從簡單情況入手,及理想化的處理方法,即有些變速運動通??山瓶醋鲃蜃兯龠\動來處理.
教法建議
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學習,要給出物體實際運動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建立圖像,體會建立圖像的一般步驟,并與位移圖像進行對比.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的學習,也要通過分析具體的實例,認真體會“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特點,教師也可以給出速度變化相同,但是所用時間不等的例子,或時間相同,速度變化不等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度——時間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教學難點:對圖像的處理.
主要設計:
1、展示課件:教材圖2—15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兩個做勻速運動的物體)體會速度——時間圖像的建立過程.
2、提問:如何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求出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
3、上述兩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是怎樣的?
(讓同學自己畫出,并和速度——時間圖像進行對比)
4、展示課件圖2—17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做勻加速運動的汽車運行情況(顯示速度計)
引導同學: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建立坐標系,描點做圖.
5、展示課件圖2—18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做勻減速運動的汽車)
引導同學:畫出它的速度——時間圖像.
6、提問:上述兩個汽車運動過程有什么特點?
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的特點.
7、舉例:
①速度改變相等,所用時間不等的情況.
②經(jīng)過相同時間,速度改變不相等的情況.
8、小結: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探究活動
請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車(假設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觀察汽車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數(shù)據(jù),即記錄汽車在不同時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數(shù)據(jù)用速度——時間圖像表示出來,并將你的結果講給周圍人聽。
高一物理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二)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一物理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高一物理教案:《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速度—時間圖像.
2、理解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訓練用圖像法表示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從簡單問題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加速度概念及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速度—時間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便于學生接受,先給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再根據(jù)具體的實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進一步突出了“圖像通常是根據(jù)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作出的”這一重要觀點,并很自然地給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最后,闡述了從簡單情況入手,及理想化的處理方法,即有些變速運動通??山瓶醋鲃蜃兯龠\動來處理.
教法建議
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學習,要給出物體實際運動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建立圖像,體會建立圖像的一般步驟,并與位移圖像進行對比.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的學習,也要通過分析具體的實例,認真體會“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特點,教師也可以給出速度變化相同,但是所用時間不等的例子,或時間相同,速度變化不等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度——時間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教學難點:對圖像的處理.
主要設計:
1、展示課件:教材圖2—15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兩個做勻速運動的物體)體會速度——時間圖像的建立過程.
2、提問:如何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求出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
3、上述兩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是怎樣的?
(讓同學自己畫出,并和速度——時間圖像進行對比)
4、展示課件圖2—17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做勻加速運動的汽車運行情況(顯示速度計)
引導同學: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建立坐標系,描點做圖.
5、展示課件圖2—18的動態(tài)效果(配合做勻減速運動的汽車)
引導同學:畫出它的速度——時間圖像.
6、提問:上述兩個汽車運動過程有什么特點?
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的特點.
7、舉例:
①速度改變相等,所用時間不等的情況.
②經(jīng)過相同時間,速度改變不相等的情況.
8、小結: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探究活動
請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車(假設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觀察汽車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數(shù)據(jù),即記錄汽車在不同時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數(shù)據(jù)用速度——時間圖像表示出來,并將你的結果講給周圍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