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美術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9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備課教案。
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備課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jīng)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zhuǎn)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畫圖筆。
教學器材:(1)準備人的生殖過程示意圖,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錄像,受精過程錄像。
(3)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圖片資料。
(4)果蠅、果蠅有性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圖。
(5)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動畫課件。
教學設計圖示:
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與意圖
第二節(jié)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染色體、DNA和基因
染色體經(jīng)生殖細胞的傳遞
基因經(jīng)生殖細胞的傳遞看著像
男孩的眼睛、臉型都像媽媽
不是
是決定性狀的基因
學生提出相關問題
如基因是怎樣傳的?基因通過什么傳遞?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變異?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
生殖細胞
蛋白質(zhì)和DNA
沒有
觀看錄像,討論、分析、推理三者的關系
動手畫出來
認真觀察、思考
染色體都是偶數(shù),都成對存在
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差不多
也應該成對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不足之處互相補充
做畫圖練習,即在果蠅的生殖細胞、受精卵中分別畫出相應的染色體。
學生回報
學生討論交流,最終表述出來。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既像父親又像母親。看一副照片(一個三口之家的照片),這個小男孩是這對夫婦所生的嗎?
那你是通過什么來判斷的?
我們知道,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叫做遺傳。那這位媽媽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臉型這樣的具體性狀傳給孩子了嗎?
傳下去的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
圍繞這樣一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問題?
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
提出探究的問題:
時間所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基因在哪里?2、基因通過什么傳遞?3、基因是怎樣傳的?4、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以人為例,我們先找一下父母與孩子聯(lián)系的橋梁。
放受精過程的錄像
親子代間的橋梁是什么?
基因和染色體都在細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體什么關系?看書第29頁,染色體是由什么構成的?
你在這張圖上找到基因了嗎?
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看誰能從錄像中找出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板書)
請你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
哦,原來基因在染色體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來不方便,而染色體是可以看到的,這樣的話,我們研究的“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是不是可以轉(zhuǎn)化為研究“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的問題???
把抽象的微觀的問題具體化
觀看多種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的表格,找出特點。
什么樣的染色體稱為一對?
出示人的染色體圖片,讓學生了解人的染色體數(shù)
既然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那么基因是怎樣的?
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一定一樣,不一樣就會出現(xiàn)性狀差異。
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條染色體的患者的染色體圖片,讓學生明白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必須保持穩(wěn)定。
那它是怎樣保持染色體穩(wěn)定的呢?
給學生介紹科學史
(出示果蠅)果蠅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遺傳實驗的好材料。今天我們研究一下果蠅的染色體傳遞的問題。出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找學生數(shù)一數(shù)染色體有多少個多少對,誰跟誰一對?成對的兩個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果蠅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是怎樣保證染色體穩(wěn)定的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給予評價,有錯的糾正。
我們搞清楚了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誰能說說基因是怎樣傳遞的?
子代擁有了父母傳下來的基因,是不是就長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狀了?(出示基因傳遞的課件),加以總結鞏固。
這節(jié)課的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你又有哪些新問題了嗎?包括剛上課時同學們提的那幾個問題帶到課下去思考。
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延伸的過程,它并不隨著下課而結束。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我們剛剛學過遺傳的知識,現(xiàn)在來看一副照片(一個三口之家的照片),這個小男孩是這對夫婦所生的嗎?
學生:看著像
教師:那你是通過什么來判斷的?
學生:眼睛、鼻子、臉型都像。
教師:我們知道,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叫做遺傳。那這位媽媽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臉型這樣的具體性狀傳給孩子了嗎?傳下去的是什么?
學生:不是。傳下去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第二節(jié)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師:圍繞這樣一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問題?
學生: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樣傳的?基因通過什么傳遞?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變異?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教師:時間所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基因通過什么傳遞?2、基因是怎樣傳的?3、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要想知道基因是通過什么傳遞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親子代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以人為例,我們先找一下父母與孩子聯(lián)系的橋梁。
教師:放受精過程的錄像。
學生: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
教師: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學生:生殖細胞。
教師:那么成千上萬的基因是如何通過這座“小橋”的呢?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受精卵在進行分裂時,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細胞核,而細胞核里有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染色體,基因和染色體都在細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體什么關系?看書第29頁,染色體是由什么構成的?
學生:蛋白質(zhì)和DNA
教師:你在這張圖上找到基因了嗎?
學生:沒有。
教師:那基因在哪兒呢?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看誰能從錄像中找出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板書,一、基因、DNA和染色體)
展示:放錄像。
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推理三者的關系。
教師:請你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畫出來。
教師:哦,原來基因在染色體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來不方便,而染色體是可以看到的,這樣的話,我們研究的“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是不是可以轉(zhuǎn)化為研究“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的問題?。?br>
學生:是的。
教師:那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幾種生物都有多少條染色體,出示幾種生物染色體數(shù)的表格,讓學生找出特點。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染色體都是偶數(shù),都成對存在。
教師:什么樣的染色體稱為一對?
學生: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差不多。
教師:(出示人的染色體圖片)數(shù)一數(shù)人體細胞內(nèi)有多少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46條23對。
教師:既然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那么基因是怎樣的?
學生:也應該成對。
教師:(通過演示小課件進一步加深染色體和基因的關系)。從剛才的表格上你還看出了什么?
學生:不同的生物染色體數(shù)不一樣。
教師: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一定一樣,不一樣就會出現(xiàn)性狀差異。
(出示圖片)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體,數(shù)數(shù)多少對?再來看看這個男孩正常嗎?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條染色體性狀就變了。染色體少一條行不行?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體,再來看看這個女孩正常嗎?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條染色體性狀也發(fā)生改變了。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體變了,性狀就變了,所以,染色體必須保持穩(wěn)定。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又要產(chǎn)生生殖細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樣保持染色體穩(wěn)定的呢?
學生: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不足之處互相補充。
教師:假設人的染色體只有1對,出示課件,讓學生做練習。(板書,二、染色體經(jīng)生殖細胞的傳遞)
教師:剛才是假設人的染色體只有1對,其實人的染色體有很多,研究起來不方便,誰知道哪一種小動物經(jīng)常被用來研究遺傳的問題?
(出示果蠅)果蠅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遺傳實驗的好材料。別看它個小,它在遺傳學的研究上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蠅而獲得了1933年的諾貝爾獎。今天我們也來做科學,研究一下果蠅的染色體傳遞的問題。出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找學生數(shù)一數(shù)染色體有多少個多少對,誰跟誰一對?成對的兩個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8個4對,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狀一樣。
教師:雄果蠅產(chǎn)生精子,雌果蠅產(chǎn)生卵細胞,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果蠅有8個4對染色體,其后代也應如此,那么精子、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怎樣分配,組合以后才能保證受精卵和新個體中的染色體也是8個4對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學生:學生畫圖,自己分配組合。
教師:學生匯報做的結果,然后教師再補充歸納:從每一對中拿出一個就組成了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受精后不僅恢復了原數(shù),而且成對了。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所以受精卵發(fā)育成的新個體有什么表現(xiàn)?
學生:既像父親又像母親。
教師:我們搞清楚了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誰能說說基因是怎樣傳遞的?
學生:基因隨著染色體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后代。
教師:說得很好?;蛟谌旧w上,所以,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染色體同步進行。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在生殖細胞中基因成單,減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復了原數(shù),并且成對。子代擁有了父母傳下來的基因,是不是就長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狀了?(出示基因傳遞的課件),加以總結鞏固。(板書,三、基因經(jīng)生殖細胞的傳遞)
教師:這節(jié)課的幾個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你又有哪些新問題了嗎?包括剛上課時同學們提的那幾個問題帶到課下去思考。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資料,創(chuàng)新設計,并結合錄像、課件的展示,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步步推理,層層深入,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相關閱讀
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目標與方法
闡明染色體、DNA和基因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嘗試說明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
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學習用科學理論去解釋日?,F(xiàn)象的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染色體、DNA和基因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的投影片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教學內(nèi)容學生活動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zhì)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那么,成千上萬的基因是如何通過這座“小橋”的呢?
新課第二節(jié)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基因和染色體
幫助學生回憶有關染色體的舊知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內(nèi),由蛋白質(zhì)和DNA分子組成。學生回答
指導學生觀察與思考2.觀察書本29頁的兩幅圖并思考30頁的3個討論題。
3.全班交流。
4.教師補充說明相關問題:
A.圖上是一個細胞核的染色體(染色體可通過特殊染色清楚地辨別出來)
B.一個DNA上有許許多多基因,一個基因只是DNA上的一個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條染色體上攜帶著許多基因。
C.細胞核內(nèi)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成對的染色體不但形態(tài)大小相似,在相對位置上所染成的顏色也相似,表明內(nèi)部的成分相似,但染色體所染的顏色不是基因的位置。)
D.基因是染色體上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觀察圖,經(jīng)小組討論完成討論題
二.基因經(jīng)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引導學生回顧舊知1.回顧人的生殖過程,得出結論:基因通過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給后代。學生回顧舊知得出結論
提問過渡父母應該把多少基因傳遞給子代呢?
引導學生閱讀2.閱讀教材
結論: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結論
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
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jīng)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zhuǎn)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畫圖筆。
教學器材:(1)準備人的生殖過程示意圖,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錄像,受精過程錄像。
(3)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圖片資料。
(4)果蠅、果蠅有性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圖。
(5)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我們剛剛學過遺傳的知識,現(xiàn)在來看一副照片(一個三口之家的照片),這個小男孩是這對夫婦所生的嗎?
學生:看著像
教師:那你是通過什么來判斷的?
學生:眼睛、鼻子、臉型都像。
教師:我們知道,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叫做遺傳。那這位媽媽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臉型這樣的具體性狀傳給孩子了嗎?傳下去的是什么?
學生:不是。傳下去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第二節(jié)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師:圍繞這樣一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問題?
學生: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樣傳的?基因通過什么傳遞?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變異?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教師:時間所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基因通過什么傳遞?2、基因是怎樣傳的?3、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要想知道基因是通過什么傳遞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親子代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以人為例,我們先找一下父母與孩子聯(lián)系的橋梁。
教師:放受精過程的錄像。
學生: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
教師: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學生:生殖細胞。
教師:那么成千上萬的基因是如何通過這座小橋的呢?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受精卵在進行分裂時,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細胞核,而細胞核里有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染色體,基因和染色體都在細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體什么關系?看書第29頁,染色體是由什么構成的?
學生:蛋白質(zhì)和DNA
教師:你在這張圖上找到基因了嗎?
學生:沒有。
教師:那基因在哪兒呢?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看誰能從錄像中找出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板書,一、基因、DNA和染色體)
展示:放錄像。
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推理三者的關系。
教師:請你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畫出來。
教師:哦,原來基因在染色體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來不方便,而染色體是可以看到的,這樣的話,我們研究的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是不是可以轉(zhuǎn)化為研究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的問題???
學生:是的。
教師:那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幾種生物都有多少條染色體,出示幾種生物染色體數(shù)的表格,讓學生找出特點。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染色體都是偶數(shù),都成對存在。
教師:什么樣的染色體稱為一對?
學生: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差不多。
教師:(出示人的染色體圖片)數(shù)一數(shù)人體細胞內(nèi)有多少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46條23對。
教師:既然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那么基因是怎樣的?
學生:也應該成對。
教師:(通過演示小課件進一步加深染色體和基因的關系)。從剛才的表格上你還看出了什么?
學生:不同的生物染色體數(shù)不一樣。
教師: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一定一樣,不一樣就會出現(xiàn)性狀差異。
(出示圖片)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體,數(shù)數(shù)多少對?再來看看這個男孩正常嗎?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條染色體性狀就變了。染色體少一條行不行?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體,再來看看這個女孩正常嗎?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條染色體性狀也發(fā)生改變了。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體變了,性狀就變了,所以,染色體必須保持穩(wěn)定。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又要產(chǎn)生生殖細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樣保持染色體穩(wěn)定的呢?
學生: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不足之處互相補充。
教師:假設人的染色體只有1對,出示課件,讓學生做練習。(板書,二、染色體經(jīng)生殖細胞的傳遞)
教師:剛才是假設人的染色體只有1對,其實人的染色體有很多,研究起來不方便,誰知道哪一種小動物經(jīng)常被用來研究遺傳的問題?
(出示果蠅)果蠅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遺傳實驗的好材料。別看它個小,它在遺傳學的研究上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蠅而獲得了1933年的諾貝爾獎。今天我們也來做科學,研究一下果蠅的染色體傳遞的問題。出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找學生數(shù)一數(shù)染色體有多少個多少對,誰跟誰一對?成對的兩個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8個4對,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狀一樣。
教師:雄果蠅產(chǎn)生精子,雌果蠅產(chǎn)生卵細胞,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果蠅有8個4對染色體,其后代也應如此,那么精子、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怎樣分配,組合以后才能保證受精卵和新個體中的染色體也是8個4對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學生:學生畫圖,自己分配組合。
教師:學生匯報做的結果,然后教師再補充歸納:從每一對中拿出一個就組成了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受精后不僅恢復了原數(shù),而且成對了。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所以受精卵發(fā)育成的新個體有什么表現(xiàn)?
學生:既像父親又像母親。
教師:我們搞清楚了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誰能說說基因是怎樣傳遞的?
學生:基因隨著染色體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后代。
教師:說得很好?;蛟谌旧w上,所以,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染色體同步進行。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在生殖細胞中基因成單,減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復了原數(shù),并且成對。子代擁有了父母傳下來的基因,是不是就長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狀了?(出示基因傳遞的課件),加以總結鞏固。(板書,三、基因經(jīng)生殖細胞的傳遞)
教師:這節(jié)課的幾個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你又有哪些新問題了嗎?包括剛上課時同學們提的那幾個問題帶到課下去思考。
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學案
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學案
1、能夠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2、能說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3、通過對染色體和DNA的分組觀察和思考,培養(yǎng)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合作能力
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規(guī)律。
一、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通過觀察和討論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1、自學課本31--32頁,完成下列問題。
(1)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________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zhì)上是________通過生殖過程把________傳遞給了子代。
(2)請你數(shù)數(shù)圖中細胞中的染色體有________條。是不是每個人體內(nèi)的每個細胞都是這樣?________。男女也一樣嗎?________。
(3)圖中染色體是五彩的,這是不是染色體原來的顏色?
(4)圖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又在染色體上,那么,基因是不是成對?
(5)請根據(jù)染色體和DNA的關系圖,并結合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簡略概括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
2、小組共同完成:請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等方式,表示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
自測: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A、糖類和蛋白質(zhì)B、DNA和蛋白質(zhì)C、DNA和糖類D、RNA和蛋白質(zhì)
學習任務二:通過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了解基因經(jīng)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閱讀教材33頁內(nèi)容,完成下列問題
(1)1883年,比利時的胚胎學家________對體細胞里只有____染色體的馬蛔蟲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馬蛔蟲的精子和卵細胞都只有____染色體(由每對里的____組成),而受精卵又恢復到____染色體。
(2)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____,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____,經(jīng)研究證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任意的____,是_____________。
(3)完成課本33頁的圖Ⅶ--11?;卮鹩衩兹~肉中有20條染色體,則它的花粉粒細胞、精子、卵細胞分別包含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lián)系染色體、DNA、基因、性狀的關系,想一想這對遺傳有什么意義?
2、玉米、水稻和馬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分別是20、24和64條,它們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分別是多少條?還成雙成對嗎?
3、看課本33頁的圖Ⅶ--11,分析回答:就體細胞中的Aa這對基因來說,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時,將如何進行傳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會形成幾種類型的生殖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達標檢測(教師寄語:付出就有回報。)
1、在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是_______
A、體細胞B、生殖細胞C、染色體D、DNA分子
2、下列關于人體細胞中遺傳物質(zhì)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
A、每個體細胞中都包含23對染色體B、每條染色體上都包含46個DNA分子
C、精子和卵細胞中各含有23條染色體D、每個DNA分子上都包含數(shù)萬個基因
3、下列對DNA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A、DNA是雙螺旋結構B、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C、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D、每個DNA分子中有一個基因
4、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雙親通過生殖細胞分別向子代傳遞了_______
A、全部的性狀B、全部的染色體C、全部的遺傳物質(zhì)D、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
5、有一對基因型是AA的體細胞,產(chǎn)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
A、AAB、AaC、AD、a
三、系統(tǒng)總結
四、拓展延伸
1、請解釋子女為什么與父母相像?
2、為什么無性生殖的后代,個體之間十分相像呢?這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有嗎?
達標檢測:
1.B2.B3.D4.D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