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09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的運動》知識點人教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的運動》知識點人教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的運動》知識點人教版
必備知識點
1、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
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
2、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
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
經度度數小于20°,為東半球,
經度度數大于160°,為西半球;
經度度數在20°至160°之間,為相應半球。
3、緯線長度:L=L赤道×COSθ(θ為當地緯度)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度大約為4萬千米,
緯線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相同,緯線長度相同;
緯度度數不同,緯線長度不同。
緯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經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COSθ(θ為當地緯度)。
4、同緯度飛行,先向高緯飛,后向低緯飛。(即:北半球先向北飛,南半球先向南飛)。
位于晨昏線上的兩點之間,沿晨昏線的劣弧飛行最短。
位于經線圈上的兩點,沿經線過極點飛行。
赤道上兩點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飛行。若兩點相差180°,則有無數種飛行方法。
5、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即: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WwW.Zr120.cOM 節(jié)日祝福網)
延伸閱讀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球儀》知識點及習題人教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球儀》知識點及習題人教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球儀》知識點及習題人教版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率領船隊環(huán)繞地球一周地球衛(wèi)星照片。
2.地球形狀:1519年~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環(huán)球旅行證實了地球是球體,他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部位較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3.地球的大?。?br>
地球的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徑: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考試技巧.1億平方千米
習題:
1、下列有關地球形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正球體B、兩極略鼓,赤道稍扁的球體
C、古有“天圓地方說”,所以地球是正方體D、兩極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2、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B(tài)、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發(fā)射和使用D、大地測量技術的產生與進步
3、下列事例中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
A、太陽光能照到地球上B、發(fā)生月食時邊緣是弧形
C、一個船隊在海上航行1個月沒有看到彼岸
D、看到遠方開來的火車漸漸變大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
2.作用:地球儀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習題
關于地球儀正確的敘述是()
A.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儀是縮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儀是用顏色和符號來表示事物的
D.地球儀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
三.緯線和經線
1.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所有的緯線不相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指示東西方向)。
2.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圓。(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經線圈必須是相對應的兩條經線,即兩條經線的度數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兩個相等的半圓。
3.經度和緯度:為了區(qū)別各條經線和緯線,人們給它標定不同的度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
4.東西經的劃分: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是東西經的分界線,向東向西各作180,0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5.南北緯的劃分:赤道(即0緯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的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稱南緯,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6.南北半球的劃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及劃分: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西經20度向東至東經160度之間的經線圈是東半球,西經20度向西至東經160度是西半球。
習題
有關緯線和經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A.任何地方,緯度差1°的經線長都相等
B.經度差1°的緯線長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
C.0°緯線的長度是0°經線的兩倍多
D.任何緯線圈都長于任何經線圈
四.利用經緯網定位
經緯網:經緯網是地球儀或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的網。
作用: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
習題
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
A.20°E和160°W的經線圈劃分
B.0°緯線圈劃分
C.0°和180°經線圈劃分
D.20°W和160°E經線圈劃分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復習(人教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復習(人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復習(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①形狀: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球體。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②大?。浩骄霃剑?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P3_圖1.2)
2.緯線與經線的特點(P5_圖1.7)
形狀
長度
指示的方向
緯線
圓圈
不相等,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東西方向
經線
半圓
長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緯度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緯,用“N”來表示;以南為南緯,用“S”來表示。
(判讀方式:相鄰度數向南增大則為南緯;相鄰度數向北增大,則為北緯)(P6_圖1.1)
4.經度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界,以東為東經,用“E”來表示;以西為西經,用“W”來表示。
(判斷方式:相鄰經度數向東增大,則為東經;相鄰經度數向西增大,則為西經)(P6_圖1.10)
5.特殊經線:(P6—7_圖1.10和1.13)
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
180度經線:以東為西經,以西為東經。本初子午線(0°經線)和180°經線是東西經的界線。
20°W、160°E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東半球的經度范圍:20°W向東到160°E;西半球的經度范圍:20°W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緯線:(P6_圖1.11;P12_圖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緯,以北是北緯。
五帶的分界線:23.5°N、23.5°S、66.5°N、66.5°S;
緯線低、中、高緯的分界線:0°30°60°90°極點:90°
7.地球的運動:(P9_圖1.15)(P11_圖1.19)
運動類型
方向
周期
產生的現象
地球自轉
自西向東
一天
晝夜交替現象,時間差異
地球公轉
自西向東
一年
季節(jié)變化、晝夜長短變化
8.五帶劃分:(P12_圖1.20)
①劃分依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
②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9.地球公轉中的四個節(jié)氣:(P11_圖1.19)
節(jié)氣
發(fā)生時間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晝夜分布情況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晝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晝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10.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P13_圖1.22)
11.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
數字式
文字式
線段式
1/4000000或1:4000000
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40千米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地圖比較
比例尺大小比較
比例尺與所表示內容之間的關系(圖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個分數,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13.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種(P13_圖1.22)(P14_圖1.23)
一般定位
指向標定位
經緯網定位
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永遠指向北方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4.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P14_圖1.24)
15.高度的計算方法:(P16_圖1.29)
地面高度的
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16.地形剖面圖:為了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常用)、地形的剖面圖。
18.能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16_圖1.29)
第二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海洋與陸地的比較:地球上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2.大洲:(P29_圖2.6)
(共七個大洲)面積最大的是亞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簛喎潜蹦厦溃蠘O歐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
全部在南半球
東半球的主要大洲
西半球的主要大洲
歐洲、北美洲
南極洲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北美洲、南美洲
3.主要洲界:
亞洲和歐洲
亞洲和非洲
南北美洲
亞洲和北美洲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
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
白令海峽
4.大洋: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禾笥”保?br>
全部在東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跨經度最廣的
跨南北半球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在右圖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
6.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是由六大板塊組成的;各大板塊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P37_圖2.19)
7.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仍在升高?(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對運動,二者相互擠壓,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而且這種運動仍在繼續(xù),所以,珠穆朗瑪峰仍在上升。)(P39_圖2.22)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1.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降水。
2.氣溫的變化: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氣溫的年變化:北半球大陸上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海洋上8月氣溫最高,2月氣溫最低。
氣溫較差: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好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
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3.氣溫的分布特點及主要影響因素:(P53_圖3.17)
影響因素
氣溫分布特征
緯度因素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向兩極逐漸降低
海陸因素
②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③同緯度地帶內,高山、高原的氣溫較低,平原的氣溫較高
人為因素
④全球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4.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四多四少)(P53_圖3.17)(P56_圖3.21)
影響因素
降水分布特征
緯度因素
①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②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海陸因素
③溫帶地區(qū),沿海降水多,內陸距海洋遠,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④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北風坡降水少
5.影響氣候的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C.)和人類活動。
6.幾種主要的氣候及其特點:(P58_圖3.23)
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氣候
氣候特點
終年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氣溫溫和
夏季高溫多雨
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終年溫和多雨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干燥,分布于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部
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分布于溫帶大陸西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于溫帶大陸東岸,南昌就是這種氣候類型
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qū)域的分布最廣。
7.以上氣候圖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的月份——確定南北半球;第二,看最高溫和最低溫的差值(年較差)——確定所處溫度帶;第三,看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情況——確定氣候類型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達到7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口自然增長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長率0表示人口在減少。一般情況下,發(fā)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低,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來表示,其計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總數(人)÷面積總數(千米2)。例如:四川面積48.5萬千米2,人口約為8800萬,其人口密度為8800萬÷48.5萬=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區(qū):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溫暖濕潤、位置沿海,自然條件優(yōu)越)。世界人口稀疏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自然條件惡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困難,是人口稀疏地區(qū)。(P66_圖4.5)
6、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增長過快和人口過多所帶來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就業(yè)困難,住房擁擠,饑餓貧困,資源缺乏,環(huán)境惡化等;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勞動力缺乏,國防兵源不足,養(yǎng)老困難等
7、為了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相適應,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8、三大人種(P72_圖4.11):黃種人集中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歐洲及北美洲。
9、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10、世界的三大宗教:信仰人數最多的是基督教,該宗教形成于亞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蘭教,該宗教被中國稱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11、聚落:聚落不僅是人們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分類:鄉(xiāng)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產活動:鄉(xiāng)村聚落:農村→耕作、牧村→放牧、漁村→捕魚、林場→伐木;城市主要從事工業(yè)、服務業(yè)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方。
13、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傳統(tǒng)聚落有: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國山西的平遙古城、中國云南的麗江古城、中國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門歷史城區(qū)等。
第五章發(fā)展與合作
1.世界上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面積居前六位的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我家中沒有把握);(P86_圖5.1)
人口居前十一位的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尼日利亞、日本、墨西哥。(中印美,印巴巴,俄孟尼,日墨→聯(lián)想為:“中贏美,贏粑粑;我夢你,日末”)(P86_5.2)
2.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是國家主權范圍的邊界。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等自然界線,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P87_圖5.3)
3.領土: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4.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有20多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亞洲的日本。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一些領域,有的發(fā)展中國家甚至超過了某些發(fā)達國家,例如印度的軟件產業(yè),中國的航天、核工業(yè)。
5.國際合作雖然存在著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發(fā)達國家要在發(fā)展中國家購買原料、出售產品;發(fā)展中國家則需要從發(fā)達國家引進資金、設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并購買一些本國難以生產的產品。二者都需要積極的交往與合作。
6.聯(lián)合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正式成立于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在聯(lián)合國中,安理會是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由中國、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7.“南南合作”、“南北對話”中的“南”是指發(fā)展中國家,北是指發(fā)達國家。
1.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后有城市。
2.政治制度分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3.最大的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
4.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
5.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基督教
6.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7.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8.最小的洲:大洋洲
9.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10.最大的洲:亞洲
11.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12.世界的“雨極”印度的乞拉朋齊,世界的“干極”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圖》重要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和地圖》重要知識點總結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自轉/公轉
繞什么轉:地軸/太陽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約24小時/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