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16第11課《悼念喬治•桑》教案。
第11課《悼念喬治?!方贪?br> 一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2、分析課文,挖掘深層內蘊。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教學難點:2分析課文,挖掘深層內蘊。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①了解喬治桑:喬治桑(1840~1876)法國女小說家。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愛蘿》(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喬治桑屬于最早反映工人和農民生活的歐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繪細膩,文字清麗流暢,風格委婉親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②了解作者:雨果(l802~1885)
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chuàng)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2檢查預習:識字詞
悼念(dào)愛慕(mù) 欽佩(qīn)肅穆(sù)稟性(bǐng?。婍g(rèn)蒼穹(qióng)屹立( yì)
愛慕:喜歡、羨慕。欽佩:敬重佩服。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獨一無二: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比擬的。
稟性:人的本性。
爭光載譽:爭得榮譽,帶來光榮。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
3聽課文朗誦,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一文章一開始就悲痛而又虔誠地說:“我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這位不朽者致敬?!蓖ㄓ^全文,作者為什么要為之哭泣,向之致敬?
二本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作者怎樣組織的?
4分小組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一:因為死者喬治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是那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地位的偉大女性;他給法國帶來了榮譽,創(chuàng)造了奇跡,留下了許多佳作,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她有偉大的品格,她是公開的行善者;她的思想象火炬一樣不會熄滅,并將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們的心靈。
二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心情沉重、感情悲痛地表達了自己對死者的懷念、愛慕、與敬佩之情。
然后文筆一轉,用一句反問句“難道我們真的失去她了嗎?”引出對死者一生的價值的評判,進入主體部分。
主體部分可分為三層:第一層高度贊揚了喬治桑在這個時代的地位;第二層評價她偉大的人格;第三層說明她給后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結尾表達了自己的哀思與敬意。
5細節(jié)研討
①喬治桑是法國著名的小說家,為什么雨果在悼文中卻說“列舉她的作品顯然是毫無必要”,只字不提她的作品?
②文中多處用到類比,這些類比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她在文學上的成就是盡人皆知,有口皆碑,不必說;
比一個人的成就更偉大的是她不為人知的一面:美好的品德、偉大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與意義。
2在寫喬治桑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的時候,用了一組對比,說明她的偉大地位。在寫她死后給人留下的精神財富時,文章又用了另一組類比,說明喬治桑的精神永遠鼓舞著后人,后人將從她那里獲得很多的精神的饋贈。
6課堂小結:
本文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的一篇悼詞。表達了作者對不朽者喬治桑的無比的崇敬及由衷的贊美。
作為女性,她有天使般溫柔的稟性,有強韌的力量和男子的才華,是本世紀的光榮,也是法蘭西的驕傲;
作為作家,她用“善良”點燃了文明的圣火,贏來了真正的光明;
作為思想家,她創(chuàng)造了人類精神領域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女權思想),她是真理、正義化身。
7作業(yè):為喬治桑寫一副挽聯(lián)、詩、或一段話。
相關閱讀
第11課《皇帝的新裝》教案
第11課《皇帝的新裝》教案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
(二)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三)聯(lián)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yǎng)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培養(yǎng)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難點:品味精妙的語言描寫。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
小學時,我們學過安徒生的哪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
(讓學生談談自己想像的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2.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伙伴解決。
3.指導學生圈畫重要詞語、句子或段落,以掌握文章線索,推進思考。
(三)討論交流
1.試用簡潔的文字概括故事的線索和發(fā)展。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jié),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理解詞義。
2.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探究與交流
基本程序: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1.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1)第一位受命去看布的老大臣,第一次“把眼睛睜得特別大”,第二次說他“眼睛越睜越大”,第三次說他“仔細地看”。閱讀各段,說說他三次不同“眼看”背后的心理活動。
明確:第一次把眼睛睜得特別大,一是因為大過突然,發(fā)現自己看不見任何東西而感到恐慌,二是內心不相信這是事實,睜大眼睛想把它趕快看清楚。第二次騙子叫他走近一點看,他的眼睛越睜越大,反映出老大臣仍心存希望,希望看仔細一點能發(fā)現什么。第三次寫他仔細地看,主要是裝模作樣,心理的活動就是決不能讓人看出他看不見布料,而要表現出他在認真欣賞布料,當然,并不排除他還殘存“看見”的希望。
應當注意的是,這三次“眼看”的文字表述不一樣,各自也不能互換的。第一次要突出“特別大”,這是突如其來的,又希望趕快有所發(fā)現。第二次承接前面,仍心存希望,又表明仍什么都沒看見,所以用“越睜越大”。第三次是在掩飾,是有意識的表演,不像頭兩次是自然的下意識的反應,所以用“仔細地看”。從這里,要注意品味語言的恰當使用。
(2)為什么第一個說出真相的是孩子?孩子一旦說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這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第一問的回答是:孩子心靈純潔,天真無邪,沒有成年人那么多私心和顧慮,于是毫無顧忌地說出了真話。當然,這個孩子不是具體的某個人(童話塑造的對象往往是事物普遍性的代表),也不是非孩子不可,大人也可以說真話,比如西班牙童話中就由那個沒什么好顧慮的黑人說出了真相(見參考資料)。但是用孩子與成人世界作對比,更有揭示世俗虛偽的重要意義(參見參考資料);這就是魯迅說的:“不過須是孩子,才會照實的大聲說出來。”
第二問的回答是:首先說明這個諾言本不堪一擊,不難識破,只要有普通人的正常感覺就能辨識真相,其實本來就在人們的心底,一旦有人說破,人們自然就呼應了。其次說明人們原先之所以不敢懷疑,是原本心里有“鬼”。文中有一處細節(jié),就是兩位“誠實的官員”陪同皇帝去看布料時,指著那架空織布機說:“您看這布華麗不華麗?”文中隨后有一句:“因為他們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言下之意以為只有自己看不見布料,卻又不敢說出來,因為私心制約了自己,蒙蔽了自己。再次也說明,這個謊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們的普遍的弱點,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稱職以及私心導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連老百姓在內都不敢相信、不敢說破這個顯而易見的真相。當然,《皇帝的新裝》揭示的是一類社會現象,不是說所有謊言騙住大家都因為大家有私心,有的是謊言的制造者掩蓋了真相,眾人不了解真相導致的。但一旦真相捅破,任何謊言都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
2.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多側面評議“騙子”。
(1)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yōu)槭裁从每椥乱露挥脛e的手段來騙皇帝?
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2)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fā)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tài),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tài)。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4.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yǎng)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1)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F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
(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2)拓展性閱讀訓練。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討論、交流,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于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業(yè)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xù)寫一個合理的結尾。要求:a.大膽想像,勇于創(chuàng)新。b.書寫規(guī)范、工整。c.字數300字左右。
第11課創(chuàng)業(yè)的先聲教案
第11課創(chuàng)業(yè)的先聲教案
課程標準
講述張謇興辦實業(yè)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業(yè)曲折發(fā)展的狀況。
學習目標和要求
了解張謇艱苦創(chuàng)業(yè)、實業(yè)救國的主要活動,知道商務印書館對近代出版業(yè)的貢獻和詹天佑設計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史實,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史實,認識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在艱難中開始起步。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張謇創(chuàng)辦事業(yè)和張元濟、詹天佑開創(chuàng)中國近代出版業(yè)和鐵路交通事業(yè)。
2、難點:全面了解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學法指導
讀課文概括本課主要內容
本課主要講述了幾個問題:、、。介紹了19世紀中國民族工業(yè)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情況,通篇展現的是先輩們以愛國為己任,艱苦創(chuàng)業(yè),推動了我國近代化的發(fā)展。
2、掌握本課知識點:
一、狀元實業(yè)家
1、背景
原因:《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資本直接在中國投資設廠開礦,進行經濟掠奪。為了抗拒外國資本入侵,解決國家的危難和富國強兵。
2、發(fā)展概況:20世紀初期,中國民族工業(yè)短暫發(fā)展是中國社會變革和國際形勢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1)、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工業(yè)進入初步發(fā)展階段,張謇開始創(chuàng)辦實業(yè)。
(2)、20世紀初期,,張謇興辦的企業(yè)步入鼎盛時代。
(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隨著
張謇創(chuàng)辦企業(yè)瀕臨破產。
張謇興辦實業(yè)的過程,成為
3、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帝國主義是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因素?!皩崢I(yè)救國”是難圓之夢。只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民族工業(yè)才能走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整個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動力。
二、商務印書館的崛起
1、背景
2、創(chuàng)辦:
3、經營業(yè)務的變化:
4、地位:。
商務印刷館順應時代潮流,奠定了中國近代新式出版業(yè)的基礎,對中國文化領域,特別是教育和古籍整理等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鐵路史上的奇觀
1、背景
2、概況:京張鐵路是中國人,
它東南起,西北迄,總長。
3、原理:
4、影響
練習檢測
一、填表
代表受教育狀況稱謂成就作用
張謇科考狀元實業(yè)家創(chuàng)辦近代實業(yè)、教育、交通。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先聲,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張元濟科考進士促進了商務印書館的真正發(fā)展和崛起
詹天佑清朝派遣第一批留美幼童,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工程??飘厴I(yè),中國第一批工程師設計和建造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列強侵略中國的方式有什么變化?
三、為什么說張謇興辦實業(yè)的過程是中國民族工業(yè)曲折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四、評價張謇
張謇是一位有成就的實業(yè)家,熱心祖國教育事業(yè),積極發(fā)展公共交通;同時又是活躍的社會活動家,在清末民初的中國歷史舞臺上是一個重要人物。
《陌上桑》教案
《陌上?!方贪?br>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本課的教學可采用朗讀教學法。通過反復朗讀,做到在課堂上基本熟讀成誦。重點體會羅敷形象的描寫刻畫,特別是側面描寫的作用??梢越Y合第一題的答案適當講講描寫人物的知識,從中學習一些描寫方法。
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本詩。如:
1.課文是怎樣刻畫羅敷形象的?
2.羅敷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3.羅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嗎?
4.這首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5.羅敷的故事反映了漢代怎樣的現實?
6.羅敷的形象體現了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7.你對漢樂府有哪些了解?你還能背幾首漢樂府?
【指點迷津】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學習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3.了解主人公羅敷反抗強暴的形象。
(二)重點難點突破
1.重點體會羅敷形象的刻畫
羅敷是一位美麗的古代勞動婦女。從詩的第一節(jié)寫她的美貌可知。詩一開始,就為讀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麗姑娘的形象,使人能產生豐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將是心靈純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節(jié)里,她面對使君這個權勢赫赫的無恥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縮,斷然拒絕,并且嚴詞斥責,辛辣嘲諷。她不僅敢于斗爭,而且善于斗爭。第3節(jié)里,羅敷從官位、權勢、富貴、氣度諸方面極力夸耀自己的丈夫,這是羅敷面對那個欲以權勢來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種斗爭策略。她采用這種斗爭策略,從氣勢上有力地壓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護了自己。
2.難點理解羅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婦女
羅敷作為一個經常要采桑養(yǎng)蠶的勞動婦女,她當然不會穿上課文中所寫的那樣華麗珍貴的服飾,寫她的服飾是為了襯托她的美麗動人。同樣,羅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為了表現她機智聰明善于斗爭的性格。同時,這也和民歌慣用的夸張手法分不開。
二、學海導航
【學法指要】
(一)掌握字詞
1.注音
敷fū倭wō髻jì緗xi?。頶綺qǐ駒jū冉rán陌mò
2.詞句補釋
日出東南隅:太陽在東方升起。東南隅,指東方,東南,偏義復詞,偏在“東”(東方),“南”字無實義。隅,角落。
自名為羅敷:自稱是羅敷。為,是。
善蠶桑:擅長養(yǎng)蠶采桑。善,擅長。蠶,桑,都是名詞用作動詞,譯作養(yǎng)蠶、采桑。
青絲為籠系:用黑色絲線編成籃子上的絡繩。為,做?;\:籃子。系,絡繩,繩子。
頭上倭墮髻:頭上梳的是蓬松下墜的發(fā)髻。倭墮髻,歪倒在頭的一側,似墮非墮的發(fā)髻。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著明月生輝的珠子耳環(huán)。明月珠,相似是出于西域大秦國的一種寶珠。明月,形容珠子的圓潤和光澤。珠,珠耳環(huán)。
緗綺為不裙:下身穿的是杏黃色花綢裙子。緗,杏黃色。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紫綺為上襦:上身穿的是紫色花綢短襖。襦,短襖。
捋髭須:撫摩著胡須。捋(lǚ),用手指順著抹。髭,嘴上邊的胡子。
著頭:(只)戴著包頭發(fā)的紗巾。著,戴,(qiào)頭,包頭發(fā)的紗巾。
但坐觀羅敷:只是因為看見羅敷那么美麗的緣故。但,只,只是。坐,因為,由于。
謝羅敷:請問羅敷。謝,這里作“敬問”、“請問”解。
寧可共載不:愿不愿跟他一同坐車回去?寧可,這里當“愿意”講。共載,一同坐車。
一何愚:怎么這樣傻!一何,何等,怎么這樣。
居上頭: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識夫婿:憑什么認出我的夫婿呢?何用,用何、憑什么。
專城居:住進獨掌一城的太守府。專:獨占。專城居:獨占一城作官。
3.辨音
①著zhù著名zhuó著頭
②不bù不當fǒu寧可共載不
③騎qí騎馬jì東方千余騎
4.辨形
①髻倭墮髻髭捋髭須
②襦紫綺為上襦懦懦弱
(二)作品簡介
本文是一首樂府詩。這是漢樂府中的著名詩篇。漢樂府,指漢朝的樂府詩。樂府,原是國家設立的音樂機關,職責是搜集、整理民間詩歌,后來就稱這一類詩歌為“樂府”。
(三)課文內容和段路層次
這首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全詩采用喜劇手法揭露統(tǒng)治階級荒淫無恥,同時塑造了一位堅貞美麗的農家女子形象。
全詩分為三段。
第一段,寫羅敷的美貌,勞動人民為之傾慕。
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美色,向羅敷提出無理要求。
第三段,寫羅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壓倒對方。
(四)了解本詩的寫作特色
寫作上,以敘事為主,融以描寫和抒情。描寫,又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還運用了夸張、排比修辭手法。語言清新活潑,字里行間蘊含著一種樂觀、幽默、俏皮的情韻,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五)體會詩中所反映的社會現實
詩中反映的社會現實是頗為深刻的。封建社會里婦女的地位下,她們被視為男子的附屬品,特別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為權勢者的獵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權勢,勇于斗爭又善于斗爭,戰(zhàn)勝了對方,維護了婦女的尊嚴。全詩詳溢著樂觀氣息,結尾帶有喜劇色彩。
(六)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
寫羅敷的美麗一是為了塑造一個鮮明、突出、動人的人物形象,二是與下文使君形成對比。寫羅敷的美麗采用的主要是側面描寫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襯,有美麗服飾的描繪,有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傾慕。詩中的側面描寫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段,運用了夸張、排比的手法,極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羅敷的形象鮮明、突出。
(七)分析羅敷的形象
羅敷是一位古代的勞動婦女,她美麗勤勞,不畏權勢,勇于斗爭又善于斗爭,以自己的智慧維護婦女的尊嚴,是個心靈純美、品德高尚的人。
(八)疑難解析及思路范例
1.“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說明什么?
羅敷勤勞,善勞動。
2.“善蠶?!钡钠胀▌趧計D女為什么竟提著那樣珍貴的“籠”(籃子)——“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去采桑?現實生活中的采桑女果真會如此嗎?
詩中用了夸張手法意在為下文寫羅敷的美麗、高貴做鋪墊。
3.羅敷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先具體細致地描寫羅敷采桑用具和服飾,借以上兩者的美來烘托羅敷不同尋常的美麗。這樣的美人的出現當然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與喜愛。接下來,詩人就接著寫了各種人物著迷似的姿態(tài)來間接地反映羅敷的美:行人停步放下?lián)樱勰碇?;少年人脫下帽子,忘記了露出鼓束發(fā)的紗巾;耕田的、鋤地的也全都下手中的工作??傊_敷的美的光照處的一切都發(fā)生了神奇的變仳,人們的所有日常秩序全被打亂了。
4.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羅敷的容貌之美,為什么稱贊羅敷的環(huán)境、器物和服飾?為什么寫眾人為羅敷的容貌美所傾倒?沒有直接描寫羅敷的容貌,讀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嗎?
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描寫人物,可以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心理、服飾等。環(huán)境描寫是種渲染、烘托,器物描寫是一種陪襯、襯托。也可采取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的方法(這是相對正面、直接描寫而言的),例如,用景物烘托,借助他人的反應,用其他人物對比等。
這首詩描寫羅敷的美貌,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襯,有美麗服飾的描繪,有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寫羅敷的容貌(肖像),讀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麗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應的描寫,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特別成功。又,由于運用了夸張、排比的手法,極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效果很好。
5.詩的后半部分寫羅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從正面把羅敷的語言行為原原本本的描繪在讀者面前,讓讀者直接去認識、判斷羅敷的人格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樣寫,一是文字簡約,顯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現有力,形象鮮明。因為前半部分對羅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寫,夠充分的了,如果這里再作細致描寫,就會顯得累贅、拖沓。
6.詩篇在采桑事件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寫作手法?描寫出羅敷的什么樣的形象?
運用排比、夸張修辭方法和側面描寫方法,描寫出了羅敷的美麗的形象。先寫羅敷采桑用具的美好、發(fā)型的美觀、耳環(huán)和珍貴、衣著的美麗,襯托出她容貌的美麗;再寫不同年齡、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羅敷都忘卻了正做的事,以致“來歸相怨怒”,表現出羅敷的巨大吸引力量,進一步從側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麗。這樣,一個光彩照人的青年勞動女性的形象,鮮明地樹立在讀者面前了。
7.詩篇第二段勾畫出了使君什么樣的形象?勾畫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使君”,點明他的高官地位,“五馬”,表現他的煊赫聲勢,“遣吏往”,顯示他的權勢氣派。陌路相逢,就踟躕不進,先遣吏問,后又自請“共載”,勾畫出了他憑借權勢,覬覦美色,調戲誘騙羅敷的丑惡嘴臉。勾畫這一丑惡形象,,體現著矛盾的發(fā)生,樹立了羅敷的對立面。
8.詩篇怎樣描寫羅敷堅拒使君的勸誘?表現了他的什么性格特點?
先寫“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面對使君、痛斥他的無恥要求,表現了羅敷不慕權勢、不畏威逼的勇敢性格、高貴品質。再用排比、夸張修辭手法描寫羅敷夸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夸耀丈夫官高位顯:“何用識夫婿……可值千萬余”,夸耀丈夫赫赫威勢;“十五府小吏……四十專城居”,夸耀丈夫接連升遷,前程遠大;“為人潔白晰……冉冉府中趨”,夸耀丈夫堂堂儀表、官宦風度;“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以眾多官員盛贊丈夫,結住夸夫。無恥的使君依仗權勢戲誘羅敷,羅敷針鋒相對,以夸耀丈夫揶揄壓倒對方。這段言辭,內涵嘲諷的機鋒,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體現著善于斗爭的精神,無恥的使君只能狼狽不堪,逃之夭夭。羅敷外貌與內心兼美,勇敢與智慧并具的青年勞動女性的性格特點,活生生地表現出來了。
9.羅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嗎?
倘若羅敷真有這樣氣派的丈夫,她還用去城南采桑嗎?所以,羅敷夸大,只是想借此來貶低使君,并表示自己對使君赫聲勢的冷漠態(tài)度,以使使君自漸形穢,不敢糾纏。
10.在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可是羅敷這個普通的勞動婦女卻敢于嘲弄并拒絕身居高位的使君??梢娏_敷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11.這個故事的結局會如何?請推測。
結尾如何,詩人寫有寫出,但從羅敷學辭的某些內容來看,使君大概只好認輸,羅敷達到了拒絕的目的。
12.通過以上分析來看,這首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詩歌通過描寫了一個使君調戲采桑女羅敷遭到嚴詞拒絕的故事,揭露封建達官貴人的丑惡無恥,熱情贊美了勞動婦女的堅貞不阿和對強暴的反抗。
(九)課文翻譯
太陽升起在東方,照在秦家的樓上。秦家有個美麗的女兒,她的名字叫羅敷。羅敷最擅長的是養(yǎng)蠶,(這天)來到城南采桑。青絲做了籃子提手,桂枝做了籃子的掛鉤。頭上梳的倭墮發(fā)髻,耳朵上戴的夜光寶珠耳墜。下邊系的是杏黃色絲裙,上邊穿的是紫綾小襖。走路的人見了羅敷,就放下?lián)又皇寝壑涌?。年輕的人見了羅敷,脫下帽子裹著頭只顧瞅。耕田的人忘了犁地,鋤地的人忘了鋤草。(由于耽誤了活兒)回家時互相抱怨(誤了事),只因貪看了羅敷姑娘。
大守的車馬從南邊來到,(見了羅敷,立即迷住了心竅。)被勒住的車前的五匹大馬,踟躕著不知如何是好。太守派了差役去打聽,這是誰家的美女?(別人回答說)“這是秦家美麗的閨女,名字就叫羅敷?!?又問)“年紀多大了?”(回答是)“不夠二十歲,又比十五略大些?!碧靥癫恢獝u地問羅敷:“可愿意跟我一起坐車回去不?
羅敷不慌不忙地上前搭話:“太守怎么這樣癡愚?太守本來有自己的妻子,我羅敷也本來有自己的夫婿。(你要知道我夫婿是誰嗎?他就在)東邊的那個地方,一千多匹馬的馬隊,我的丈夫就走在最前方。憑什么認出我的夫婿呢?他就騎在跟從著黑馬的大白馬上。青絲系在馬的尾巴上,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十五歲還是太守府的小吏,二十歲便作了朝廷上的大夫。三十歲當上侍中郎,四十歲就住進獨掌一城的太守府。他面色潔白,生著稀疏清秀的胡須。在公府中踱起步來,從容舒徐。生中同僚數千人,都說我的夫婿出眾絕俗?!?br> 【妙文賞析】
寶心人
——給那老家伙一個便士
我們是空心人
我們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頭腦子塞滿了稻草。唉!
當我們在一起耳語時
我們干澀的聲音
毫無起伏,毫無意義
像風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們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有聲無形,有影無色
癱瘓了的力量,無動機的姿勢
那些已經越過界線
目光筆直,到了死亡另一個王國的人
記得我們——如果稍稍記得的話——不是
作為迷失的狂暴的靈魂而僅是
作為空心人
作為稻草人。
賞析:
TS艾略特(1888-1965),英國著名詩人、劇作家和批評家,他是二十世紀世界文壇的先驅和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領袖。被譽為“當代最博學的英語詩人”,1922年長詩《荒原》的問世,使他獲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進而確立了他現代派詩歌的鼻祖地位,194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空心人》發(fā)表于1925年,他認為是詩人描寫精神空虛的“現代人”的代表作。本詩具有了一種批判的高度,第一段圍繞著英國的一個焰火慶祝儀式展開,篇首的“老家伙”指1605年試圖炸毀國會大廈的??怂?,在每年的焰火慶祝會上,孩子們要用模擬他做的空心稻草人向家長要一兩個便士玩。詩人首先借稻草人暗示現代人其實只是空心人,然后又用真正的??怂埂允У?、狂暴的人與現代人對比,說明現代人雖生猶死、雖有聲卻無形,仿佛已“到了死亡的另一個王國”,在這個世界上,他們連“迷失的狂暴的靈魂”都沒有,只是一個個空心的稻草人而已。
【思維體操】
在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中,公安人員老周、老吳、老鄭、老王負責偵破一起盜竊殺人案。偵察過程中發(fā)現甲、乙、丙三人是重要嫌疑對象,并且當中只有一個是盜竊殺人犯,但究竟誰是盜竊殺人犯,四人的判斷卻是各不相同的。
老周斷定:甲不是盜竊殺人犯;老吳斷定:丙是盜竊殺人犯;
老鄭斷定:乙是盜竊殺人犯;老王斷定:丙不同盜竊殺人犯。
偵案結果證明:①盜竊殺人犯確系甲、乙、丙三人中一個。②在四位公安人員的斷定中,只有一人的斷定是正確的。
請問:誰是盜竊殺人犯?誰的斷定是正確的?
參考答案:
甲是盜竊殺人犯。老王的斷定是正確的。
題解過程如下:由于吳、王的斷定是相互矛盾的一對判斷,二者必有一真,而已知四人的斷定中只有一真,其余均為假,由此可知周的斷定“甲不是盜竊殺人犯”是假,即甲是盜竊殺人犯。
在這四個斷定中周吳鄭的斷定是假,只有老王的斷定是真的。
三、智能顯示
【心中有數】
一、德育:學習女主人公為維護婦女尊嚴,堅貞不阿的品質和勇敢機智的性格。
二、知識:
1.掌握以下字的讀音和寫法:倭墮襦捋髭踟躕驪晰殊
2.了解樂府詩的特點。
三、能力:
1.閱讀:①通過閱讀,了解故事梗概,理清作者思路,欣賞主人公的外形美和性格美。
②欣賞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和描寫手法的運用。
2.寫作:學習以敘事為主,融以描寫和抒情的寫作方法。
3.聽說:進行誦讀訓練。
【動腦動手】
(一)解釋加點的字
1.組坐觀羅敷:()
A.座位B.因為,由于C.蹲下D.等待
2.五馬立踟躕:()
A.象蜘蛛一樣B.如立柜形狀
C.徘徊,停滯不進的樣子D.一只足
3.使君謝羅敷:()
A.感謝B.辭別C.致謝D.請問
4.皆言夫婿殊:()
A.出色,與眾不同B.矮小C.除外D.小妹
(二)下面各組詩句都是寫羅敷的美貌的,其中屬于直接描寫的是:()
A.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B.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br> C.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
D.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三)以第一段為例說明側面描寫的作用。
(四)說明下面各組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使君從南來,王馬立踟躕。()
2.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3.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4.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五)閱讀下面一段詩句,然后回答問題: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解釋“盈盈”、“冉冉”的含義。
2.請你各用四人字概括這段詩的每層意思。
□□□□→□□□□→□□□□→□□□□
3.指出這段中直接描寫與側面烘托的詩句。
(六)從羅敷夸夫的言辭中,可以看出,羅敷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A.是一位炫耀夫勢、貪圖享受的貴婦人
B.是一個膽小怕事、循規(guī)蹈矩的一般婦人
C.是一位堅貞不阿、勇敢機智的勞動婦女
D.是一個愛好打扮、行為不端的不良女子
參考答案:
(一)1.B2.C3.D4.A(二)D
(三)如“行者見羅敷……鋤者忘其鋤”從側面描寫周圍人都為羅敷的美貌而傾倒,以至忘神失態(tài),更加烘托出她那動人的容貌,為下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起了鋪墊作用。
(四)1.借代2.設問3.夸張4.比喻
(五)1.形容舉步輕盈,從容大方
2.氣派華貴官運亨通儀表堂堂眾人稱羨
3.直接描寫:為人潔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間接描寫: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六)C
【創(chuàng)新園地】
吳承恩年幼時,由于家境貧寒,常受富人欺侮。本鄉(xiāng)有個大惡霸糧商名叫張皇興,此人心狠手辣,在鄉(xiāng)里人人恨又人人怕。吳家就多次被他敲詐過。后來吳承恩念書了,而且成了本鄉(xiāng)有名的才童。有一年將過年時,張皇興為附庸風雅,特地屈尊來請吳承恩給他寫一幅春聯(lián)。吳承恩想,這是個出氣的好機會,便答應了。他寫的春聯(lián)是:
皇興大糧行;
慈夙楚城揚。
加的橫批是:拿去四首。
張皇興見這副春聯(lián)嵌入了自己的名字,而且還說是“大糧行”,十分高興。只是那橫批有些費解。但他料想吳家那毛孩子也不會怎么著他,便稀里糊涂地貼上了。
其實,吳承恩這橫批是藏有“機關”的,你能看出來嗎?
參考答案:
橫批所謂“拿去四首”,是說把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的前四個字的上半部分去掉。實際上那幅對聯(lián)應當是:
王八大糧行;
心歹楚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