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24高一語文上冊《生命本來沒有名字》知識點總結滬教版。
高一語文上冊《生命本來沒有名字》知識點總結滬教版
作者:周國平當代作家哲學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離》等生命本應一視同仁,生命貴在獨一無二。
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為其目標,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
對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覺抗拒金錢世故、權勢名位等對純真生命的侵擾,從而充滿摯誠地愛己愛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周國平
這是一封讀者來信,從一家雜志社轉來的。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讀者,都會收到讀者的來信,這很平常。我不經意地拆開了信封。可是,讀了信,我的心在一種溫暖的感動中戰(zhàn)栗了。
請允許我把這封不長的信抄錄在這里——
“不知道該怎樣稱呼您,每一種嘗試都令自己沮喪,所以就冒昧地開口了,實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對生命的親切溫暖的敬意?!?br>
“記住你的名字大約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讀》,上面有一篇寫孩子的或者是寫給孩子的文章,是印刷體卻另有一種纖柔之感,覺得您這個男人的面孔很別樣。”
“后來慢慢長大了,讀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薦給周圍的人去讀,從不多聒噪什么,覺得您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們安靜的,因為什么,卻并不深究下去了?!?br>
“這回讀您的《時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鄉(xiāng)村,沐浴到了最干凈最暖和的陽光。我是一個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靜靜地聽這個生命說:‘我愿意靜靜地聽您說話……’我從不愿把您想象成一個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會為此生氣吧?!?br>
“也許再過好多年之后,我已經老了,那時候,我相信為了年輕時讀過的您的那些話語,我要用心說一聲:謝謝您!”
信尾沒有落款,只有這一行字:“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是?!蔽疫@才想到查看信封,發(fā)現(xiàn)那上面也沒有寄信人的地址,作為替代的是“時光村落”四個字。我注意了郵戳,寄自河北懷來。
從信的口氣看,我相信寫信人是一個很年輕的剛剛長大的女孩,一個生活在窮城僻鎮(zhèn)的女孩。我不曾給《父母必讀》寄過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許是這個雜志轉載的,也許是她記錯了刊載的地方,不過這都無關緊要。令我感動的是她對我的文章的讀法,不是從中尋找思想,也不是作為散文欣賞,而是一個生命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所以,我所獲得的不是一個作家的虛榮心的滿足,而是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領悟的溫暖,一種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動。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這話說得多么好!我們降生到世上,有誰是帶著名字來的?又有誰是帶著頭銜、職位、身份、財產等等來的?可是,隨著我們長大,越來越深地沉溺于俗務瑣事,已經很少有人能記起這個最單純的事實了。我們彼此以名字相見,名字又與頭銜、身份、財產之類相聯(lián),結果,在這些寄生物的纏繞之下,生命本身隱匿了,甚至萎縮了。無論對己對人,生命的感覺都日趨麻痹。多數(shù)時候,我們只是作為一個稱謂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處的伴侶,也難得以生命的本然狀態(tài)相待,更多的是一種倫常和習慣。浩瀚宇宙間,也許只有我們的星球開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這個幸運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換、身份的較量、財產的爭奪,最罕見的偏偏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仔細想想,我們是怎樣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負了造化的寵愛。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多么普通又多么獨特的生命,原本無名無姓,卻到底可歌可泣。我、你、每一個生命都是那么偶然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卻畢竟降生了,然后又將必然地離去。想一想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每一個生命的誕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是一種奇跡呢。有時我甚至覺得,兩個生命在世上同時存在過,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因緣。我相信,對于生命的這種珍惜和體悟乃是一切人間之愛的至深的源泉。你說你愛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當作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來愛,那么你的愛還是比較有限。你愛她的美麗、溫柔、賢惠、聰明,當然都對,但這些品質在別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唯獨她的生命,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她,卻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無法重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世上什么都能重復,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制,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歷史也可以重演,唯獨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復,所以,與每一個既普通又獨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聲地位財產在內的種種外在遭遇實在粗淺得很。
既然如此,當另一個生命,一個陌生得連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遠遠地卻又那么親近地發(fā)現(xiàn)了你的生命,透過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觀,向你的生命發(fā)出了不求回報的呼應,這豈非人生中令人感動的幸遇?
所以,我要感謝這個不知名的女孩,感謝她用她的安靜的傾聽和領悟點撥了我的生命的性靈。她使我愈加堅信,此生此世,當不當思想家或散文家,寫不寫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愿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很想讓她知道我的感謝,但愿她讀到這篇文章。
(選自周國平散文集《守望的距離》)
1.“她用她的安靜的傾聽和領悟點撥了我的生命的性靈”中“她的安靜的傾聽和領悟”是指什么?(2分)
2.作者為什么說“我的心在一種溫暖的感動中戰(zhàn)栗了”?(6分)
3.生命本身具有怎樣的特性?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6分)
4.作者在文中說“對于生命的這種珍惜和體悟乃是一切人間之愛的至深的源泉”,然而,在當今功利化、物質化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生命本色的思考日益稀缺,如果生命有名字,你認為生命的名字叫什么?請寫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60字)(4分)
1.【解析】這道題考查指代,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傾聽的是作者,領悟的也是作者,方式卻很獨特,不是用平常人的視角。這個意思,第九段已有解說。
【答案】女孩對“我”的文章的讀法,不是從中尋找思想,也不是作為散文欣賞,而是一個生命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
2.【解析】這道題是一個原因概括題。作者之所以有這么強烈的感動,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女孩,女孩讀自己的方式,作者自己的獨特的感動體驗。從文章中找到這些,概括出來。
【答案】(1)寫信的女孩生活在窮城僻鎮(zhèn),是一個“卑微的生命”,有著自己對生命的珍惜和體悟。(2)女孩對“我”的文章的讀法,不是從中尋找思想,也不是作為散文欣賞,而是一個生命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3)“我”所獲得的不是一個作家的虛榮心的滿足,而是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領悟的溫暖,一種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動。
3.【解析】答案根據(jù)在文章第10、11段,把那些凡是可以稱為生命特性的都找出來,可以多答,以求萬無一失。
【答案】(1)生命是普通的又是獨特的。(2)生命原本無名無姓,但可歌可泣。(3)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偶然地來到必然地離去。
4.【解析】這道題表面上很開放,好像可以隨便說,但最好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亮出自己的觀點。比如淡泊、自然、尊重等,這樣就容易從文章中找到根據(jù)。探究能力是新課標散文閱讀每年必考的項目,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答案】示例:生命的名字可以叫奉獻、誠信、淡泊、寬容等,只要言之成理,給人啟迪即可。
相關閱讀
第三課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三課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三課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教學目標
1.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滲透的對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覺抗拒金錢世故、權勢名位等對純真生命的侵擾,從而充滿摯誠地愛己愛人。
2.學會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文本意義與生活積累的結合,深化對文章理解的閱讀方法。
說明
在當今功利化、物質化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生命的思考日益稀缺。周國平的這篇文章,就如同一劑良藥,可以預防學生年輕的心靈受到虛華浮躁的社會風氣的熏染。因此,本文的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情感目標的重要性要高于知能目標。而要達成情感目標,又絕不能離開具體閱讀方法的引導。離開了有效的閱讀方法,脫離了對文本的體驗,情感目標也就成了空中樓閣。作為說理性散文的閱讀,把握關鍵語句是準確理解文本意義的重要途徑;而作為一篇有鮮明現(xiàn)實針對性的文章,激活閱讀時的現(xiàn)實體驗,讓文本與生活對話,無疑是深化理解,豐富文本意義空間的有效方法,也是情感目標能夠高質量達成的重要保證。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文本意義與生活積累的結合,深化對文章理解
2.難點:對生命本色的理解。
說明:
生命是一個籠統(tǒng)寬泛的名詞,既可以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生命,也可以是人格學意義上的精神生命。在本文中,“生命”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和詮釋。這一方面使文章獲得了一個自由闡釋的空間,但同時也給學生對文章意義的理解造成了障礙。如果學生對生命的內涵缺乏比較清楚的理解,文章繞來繞去就都是一個空,整堂課也就架空蹈虛了。因為“生命”在本文中是一個核心詞語,必須把這一詞語的意義內涵吃準吃透,才可能達成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生命體驗的升華。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1.要求學生課前查閱周國平的資料,選讀周國平的兩篇散文。教師推薦《自我二重奏》《人與永恒》《時光村落里的往事》《安靜》《豐富的安靜》等散文。
2.你對周國平和他的散文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1.課前查閱周國平資料,選讀其散文,做讀書筆記。
2.交流讀書心得,初步形成對周國平散文的基本認識。通過課前的相關閱讀,使學生對周國平及其散文有所了解,并為深入研讀課文獲得前置性知識,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生命意義、精神生活等人文話題的思考。
設疑導學
形成整體把握1.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并試著提煉兩個問題概括文章的內容。
2.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參考問題:1.作者寫作本文的緣由是什么?2.為什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生命本色日漸消失,生命感覺日趨麻木?3.怎樣才能做到生命之間以本色相對?等等。)1.默讀課文
2.圈劃關鍵語句和核心詞語,提煉問題。
3.課堂交流所提煉的問題,并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闡述之所以提煉這兩個問題的理由1.形成對全文的整體把握,為后面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
深入研讀,
探討文本精義1.你認為“年輕女孩的來信”中,哪些語言最能引起心靈的“溫暖的感動”?為什么?
2.對文中的“安靜”“靜靜”,你是怎樣理解的?
3.在學生闡發(fā)對“安靜”的理解后,教師結合周國平的其他文本如《豐富的安靜》等進行深入闡發(fā)。1.學生默讀或朗讀“年輕女孩”的來信。
2.圈劃打動自己心靈的句子。
3.交流閱讀體驗和對具體語句的品讀體會。
4.學生談對“安靜”的理解。(寧靜淡泊、遠離浮華喧囂,追求心靈的安適和精神的豐富?!┲車綄懽鬟@篇散文,是源自于內心的一份“溫暖的感動”,因此要想使學生對周國平的生命哲思產生共鳴,就要努力在文本閱讀中復原這份感動。第一個問題旨在通過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積極思維,優(yōu)化整合學生的閱讀初體驗。第二三個問題則通過對關鍵詞語的品讀領悟來深化對文本意義的理解。
1.“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中的“名字”一詞,在文中有雙關含義,你能說說它的具體意思嗎?
2.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現(xiàn)象來談談你對“我們彼此以名字相見,名字又與頭銜、身份、財產之類相連,結果在這些寄生物的纏繞之下,生命本身隱匿了,甚至萎縮了”一句的理解。1.學生閱讀第十段,圈劃出與“名字”相關的文本信息。(稱謂;頭銜、職位、身份、財產。倫常、習慣等)
2.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談理解,說感悟。立足文本,關注現(xiàn)實,激活體驗,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這既可以深化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也是情感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1.提問:生命本身具有怎樣的特性?
2.引入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描述周國平對妞妞的至深父愛。提問:周國平對妞妞的愛,除了源自父愛的本能之外,還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哲學家對生命的理解,請結合文本談一談你對這種生命理解的認識。
3.提問:你認為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和行為同樣體現(xiàn)了“對于生命的這種珍惜和體悟乃是人間之愛的至深源泉”之精義?1.閱讀第十一段,圈劃出具體界定生命特性的詞語。(普通而又獨特,無名無姓卻可歌可泣,偶然降生又必然死去)
2.結合文本,談一談周國平對妞妞之愛的人性深度。
3.學生談生活中的愛的表現(xiàn)。(如“2005感動中國”中哥哥洪占輝、歌手叢飛的故事,捐獻造血干細胞,甚至小至公交車上的主動讓座等等。)1.遵循由易到難,由文本到生活的原則,深化學生對生命內涵的理解。
2.引入作者的自傳性文章介紹,是為了使學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概念化、語詞化的層面,而是能夠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完成對文本的理性讀解。
3.第三個問題則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生活中真善美的體認,并使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識在文本意義的關照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總結
形成深層理解1.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夠遠離名聲地位財產等外在功利的侵擾,使生命返璞歸真、還原本色、留住純真?
2.引入《豐富的安靜》中的相關語段,引導學生的思考:只有精神豐富的人,才能夠保持生命的純真。1.齊讀課文最后三段。
2.思考、討論并交流對問題的認識1.避免學生對生命內涵產生誤讀。(本文中的“生命”顯然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生命。)
2.開拓文本的意義空間。
布置作業(yè)以“生命的名字叫_____”為題,寫一篇練筆文章。(橫線上可以填“寬容”“淡泊”“誠信”等)課后構思成文,同學間互相交流。運用逆向思維,反彈琵琶,而又與課文的意義取向殊途同歸,通過讀寫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思路點撥
這篇文章還可以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來教讀。文章屬于即事說理的寫法,可以從分析結構的角度入手,賞析文章由一件事生發(fā)開來,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生發(fā)議論的特點。在學生對文章的思路形成明確的把握后,提供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仿寫。還可以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將本文與《我很重要》放在一起,從立意、結構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比較,然后抓取文章重點段落或語句加以深入品讀領悟。
練習舉隅
1.閱讀周國平的其他散文,摘錄要點或關鍵語句,并結合自身體會分別作一下點評。
2.設若你是那個曾經寫信給周國平的年輕女孩,在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想給周國平寫一封信。請你把這封信寫出來。
第三課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教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第三課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教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三課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教案教學目標
1.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滲透的對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覺抗拒金錢世故、權勢名位等對純真生命的侵擾,從而充滿摯誠地愛己愛人。
2.學會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文本意義與生活積累的結合,深化對文章理解的閱讀方法。
說明
在當今功利化、物質化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生命的思考日益稀缺。周國平的這篇文章,就如同一劑良藥,可以預防學生年輕的心靈受到虛華浮躁的社會風氣的熏染。因此,本文的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情感目標的重要性要高于知能目標。而要達成情感目標,又絕不能離開具體閱讀方法的引導。離開了有效的閱讀方法,脫離了對文本的體驗,情感目標也就成了空中樓閣。作為說理性散文的閱讀,把握關鍵語句是準確理解文本意義的重要途徑;而作為一篇有鮮明現(xiàn)實針對性的文章,激活閱讀時的現(xiàn)實體驗,讓文本與生活對話,無疑是深化理解,豐富文本意義空間的有效方法,也是情感目標能夠高質量達成的重要保證。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文本意義與生活積累的結合,深化對文章理解
2.難點:對生命本色的理解。
說明:
生命是一個籠統(tǒng)寬泛的名詞,既可以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生命,也可以是人格學意義上的精神生命。在本文中,“生命”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和詮釋。這一方面使文章獲得了一個自由闡釋的空間,但同時也給學生對文章意義的理解造成了障礙。如果學生對生命的內涵缺乏比較清楚的理解,文章繞來繞去就都是一個空,整堂課也就架空蹈虛了。因為“生命”在本文中是一個核心詞語,必須把這一詞語的意義內涵吃準吃透,才可能達成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生命體驗的升華。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1.要求學生課前查閱周國平的資料,選讀周國平的兩篇散文。教師推薦《自我二重奏》《人與永恒》《時光村落里的往事》《安靜》《豐富的安靜》等散文。
2.你對周國平和他的散文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1.課前查閱周國平資料,選讀其散文,做讀書筆記。
2.交流讀書心得,初步形成對周國平散文的基本認識。通過課前的相關閱讀,使學生對周國平及其散文有所了解,并為深入研讀課文獲得前置性知識,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生命意義、精神生活等人文話題的思考。
設疑導學
形成整體把握1.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并試著提煉兩個問題概括文章的內容。
2.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參考問題:1.作者寫作本文的緣由是什么?2.為什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生命本色日漸消失,生命感覺日趨麻木?3.怎樣才能做到生命之間以本色相對?等等。)1.默讀課文
2.圈劃關鍵語句和核心詞語,提煉問題。
3.課堂交流所提煉的問題,并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闡述之所以提煉這兩個問題的理由1.形成對全文的整體把握,為后面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
深入研讀,
探討文本精義1.你認為“年輕女孩的來信”中,哪些語言最能引起心靈的“溫暖的感動”?為什么?
2.對文中的“安靜”“靜靜”,你是怎樣理解的?
3.在學生闡發(fā)對“安靜”的理解后,教師結合周國平的其他文本如《豐富的安靜》等進行深入闡發(fā)。1.學生默讀或朗讀“年輕女孩”的來信。
2.圈劃打動自己心靈的句子。
3.交流閱讀體驗和對具體語句的品讀體會。
4.學生談對“安靜”的理解。(寧靜淡泊、遠離浮華喧囂,追求心靈的安適和精神的豐富?!┲車綄懽鬟@篇散文,是源自于內心的一份“溫暖的感動”,因此要想使學生對周國平的生命哲思產生共鳴,就要努力在文本閱讀中復原這份感動。第一個問題旨在通過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積極思維,優(yōu)化整合學生的閱讀初體驗。第二三個問題則通過對關鍵詞語的品讀領悟來深化對文本意義的理解。
1.“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中的“名字”一詞,在文中有雙關含義,你能說說它的具體意思嗎?
2.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現(xiàn)象來談談你對“我們彼此以名字相見,名字又與頭銜、身份、財產之類相連,結果在這些寄生物的纏繞之下,生命本身隱匿了,甚至萎縮了”一句的理解。1.學生閱讀第十段,圈劃出與“名字”相關的文本信息。(稱謂;頭銜、職位、身份、財產。倫常、習慣等)
2.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談理解,說感悟。立足文本,關注現(xiàn)實,激活體驗,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這既可以深化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也是情感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1.提問:生命本身具有怎樣的特性?
2.引入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描述周國平對妞妞的至深父愛。提問:周國平對妞妞的愛,除了源自父愛的本能之外,還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哲學家對生命的理解,請結合文本談一談你對這種生命理解的認識。
3.提問:你認為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和行為同樣體現(xiàn)了“對于生命的這種珍惜和體悟乃是人間之愛的至深源泉”之精義?1.閱讀第十一段,圈劃出具體界定生命特性的詞語。(普通而又獨特,無名無姓卻可歌可泣,偶然降生又必然死去)
2.結合文本,談一談周國平對妞妞之愛的人性深度。
3.學生談生活中的愛的表現(xiàn)。(如“2005感動中國”中哥哥洪占輝、歌手叢飛的故事,捐獻造血干細胞,甚至小至公交車上的主動讓座等等。)1.遵循由易到難,由文本到生活的原則,深化學生對生命內涵的理解。
2.引入作者的自傳性文章介紹,是為了使學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概念化、語詞化的層面,而是能夠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完成對文本的理性讀解。
3.第三個問題則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生活中真善美的體認,并使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識在文本意義的關照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總結
形成深層理解1.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夠遠離名聲地位財產等外在功利的侵擾,使生命返璞歸真、還原本色、留住純真?
2.引入《豐富的安靜》中的相關語段,引導學生的思考:只有精神豐富的人,才能夠保持生命的純真。1.齊讀課文最后三段。
2.思考、討論并交流對問題的認識1.避免學生對生命內涵產生誤讀。(本文中的“生命”顯然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生命。)
2.開拓文本的意義空間。
布置作業(yè)以“生命的名字叫_____”為題,寫一篇練筆文章。(橫線上可以填“寬容”“淡泊”“誠信”等)課后構思成文,同學間互相交流。運用逆向思維,反彈琵琶,而又與課文的意義取向殊途同歸,通過讀寫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思路點撥
這篇文章還可以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來教讀。文章屬于即事說理的寫法,可以從分析結構的角度入手,賞析文章由一件事生發(fā)開來,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生發(fā)議論的特點。在學生對文章的思路形成明確的把握后,提供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仿寫。還可以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將本文與《我很重要》放在一起,從立意、結構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比較,然后抓取文章重點段落或語句加以深入品讀領悟。
練習舉隅
1.閱讀周國平的其他散文,摘錄要點或關鍵語句,并結合自身體會分別作一下點評。
2.設若你是那個曾經寫信給周國平的年輕女孩,在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想給周國平寫一封信。請你把這封信寫出來。
高一語文上冊《沁園春長沙》知識點總結滬教版
高一語文上冊《沁園春長沙》知識點總結滬教版
導入新課
體裁及背景介紹
朗讀欣賞
內容理解
章法結構
藝術特點
意境描述審美創(chuàng)新
鞏固練習結束關于詞的知識
1、詞興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種和樂可唱、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2、“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每首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梢苑稚舷聝啥危小捌被颉伴牎?。。
3、詞按字數(shù)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小令字數(shù)在58字以內,中調在59至90字,長調在91字以上。
4、宋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如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如柳永、李清照。
一:詞的有關知識簡介
詞興起于唐,盛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與音樂分離路,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等均有各自的不同的規(guī)格。 有水調歌頭、采桑子、沁園春等。
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題目。
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朗讀欣賞]
沁園春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1、對照注釋疏通字句。
2、研討:
(1)、以詩人的活動為主體,找出表現(xiàn)全詞線索的動詞。
立、看、悵、問、憶
(2)、“看”字統(tǒng)領哪幾句?這幾句中哪些詞表現(xiàn)力特別強?
遍:紅得廣染:紅得深透透:強調水的清澈爭:渲染了熱鬧氣氛擊:突出雄鷹的矯健
翔:比擬出游魚的輕快自由
(3)、上闋主要寫什么內容?與下闋有何關系?
寫生機勃勃的深秋景物,為下闋抒情作鋪墊。
內容理解(4)、上闋末句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那些內容作了回答?
恰同學少年……揮斥方遒
(5)、注意“崢嶸”、“風華”、“意氣”、“揮斥”、“方遒”、“激揚文字”、“遏”等詞的語境意義,理解“指點江山”、“萬戶侯”的借代手法和“糞土”的名詞意動用法。
(6)、詞的下闋中所回憶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動?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詩人在內的年輕革命者奮發(fā)向上、敢作敢為的精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氣勃勃的“少年學子圖”,間接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7)、如果說上闋側重寫景,那么下闋側重什么?
側重抒發(fā)詩人的革命豪情。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時間、地點、人物
觸景—生機勃勃
色彩絢麗
生情—以天下為己任湘江秋景圖章法結構
上闋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追憶—當年革命盛景
感懷—往昔壯志豪情過渡下闋
藝術特點
政治與藝術的統(tǒng)一
情與景的交融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象征星火燎源的革命火炬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象征波瀾壯闊的革命潮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象征爭取自由的革命理想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象征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景)革命的政治內容和
完美的藝術統(tǒng)一(情)交融
“意象”簡釋意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觀物象
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
《沁園春長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來自景物的選取
從空間:
山上的“層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鷹,
水底的游魚
從狀態(tài):
靜態(tài)的火紅的楓林,
動態(tài)的“爭流”的“百舸”等
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
競相向上、生機勃勃
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契合。
以壯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來自意象的組合并置式看:山、林、江、舸、鷹、魚
憶:指點、激揚、擊水、
浪遏飛舟
動靜搭配,遠近結合,從而構成一幅色彩絢麗的“湘江秋色圖”,描繪了一幅生氣勃勃的“少年學子圖”。輻射式詩人(我)
胸懷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風景”,形成一幅氣勢磅礴的“偉人圖”!看憶萬類同學少年
各種并置景物
各種并置活動
鞏固練習
1、寫出這首詞的韻腳:提示:這首詞的韻腳依次為:頭、流、由、浮、游、稠、遒、候、舟(注意:這個詞牌首句不押韻,故“秋”屬“添葉”)。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
(1).恰同學少年(2).書生意氣
(3).揮斥方遒(4).糞土當年萬戶侯
提示:(1).正直
(2).意氣 氣概
(3).正
(4).視…為糞土
3.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字是否可以換成括號中的字?為什么?
(1).漫江碧透(綠),百舸爭流。
(2).悵廖廓,問蒼茫(廣闊)大地,誰主沉浮。.提示:(1).不能。首先,因為碧綠只寫出了顏色,碧透不僅寫出了顏色,還寫出了江水清澈見底的特征。其次,透還是韻腳。
(2).不能,因為廣闊只寫出了大地的高大寬闊,而蒼茫不僅表現(xiàn)大地的廣闊,更表現(xiàn)出深遠,緊扣上文的廖廓。
高一語文上冊《師說》知識點粵教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上冊《師說》知識點粵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上冊《師說》知識點粵教版
一、虛詞
1.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3.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