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18八下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八下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復習目標:
1.基礎知識: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土地改革運動
2.能力目標:通過對本單元基礎知識的掌握結合與表述,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對歷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過對歷史知識的表象分析掌握歷史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采用圖文結合進行復習,培養(yǎng)學生讀圖、識圖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讓學生認識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意義,感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體會志愿戰(zhàn)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了解新中國的土地改革是我國對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調整,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偉大勝利。
重點:開國大典;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難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抗美援朝斗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分析;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復習過程:
一、自主復習,完成知識梳理
時間:
為新中國成立做準備的事件
新中國的成立內容:
中新中國成立的標志性事件:
華國內:
人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民國際:
共時間:
和西藏和平解放人物:
國意義:
的時間以及開始的標志:
成總司令:
立抗美援朝目的:
和涌現出的英雄人物以及體現的精神:
鞏
固結束時間以及結束標志:
鞏固政權的斗爭原因:;
時間:
土地改革頒布的文獻:
結束的時間以及標志: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二、典例分析: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勝利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B.過渡到社會主義新時期
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基本上肅清了國內外反動勢力
解析:建國初期,人民政府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進行了三大運動,即土地改革、鎮(zhèn)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運動。1956年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78年后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B項不正確。C、D二項都不是共同作用,只有A項符合題意。正確選項為A。
命題趨勢:
本單元在近年中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
(1)從題型上看,以選擇題主,2010年出現了判斷和圖表材料解析題。
(2)從內容上看,由于這一階段屬于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所以要注意這部分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尤其是土地改革。隨著近年“三農”問題成為社會焦點,在歷史上涉及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的內容應給予足夠重視。
2011年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及土改仍將是中考熱點。
經典考題:
1、(2010山東青島)“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這是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對尊嚴內容的闡述(如右圖)。追溯歷史,中華民族擺脫屈辱,有了“站起來”的“尊嚴”開始于
A.中華民國成立B.新中國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勝利D.一五計劃完成
2、(2010廣東東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對“新篇章”理解不正確的是
A.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C.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結束
D.標志著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3、(2010吉林)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部隊是
A.中國工農紅軍B.八路軍、新四軍C.中國人民解放軍D.中國人民志愿軍
4、(2010廣西梧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抗美援朝時期,哪些英雄以自己的行動體現出這一寶貴品質?()
①邱少云②劉胡蘭③董存瑞④黃繼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5、(2010內蒙古包頭)以下對應關系搭配恰當的一組是()
A.新中國成立——一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始
B.西藏和平解放——實現了祖國完全統(tǒng)一
C.抗美援朝——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D.土地改革完成——我國農村徹底廢除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6、(2010海南)右圖是1951年1月6日山東某農民領取的土地房產所有證,他取得此證是依據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7、小明學習《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課后,寫了以下的讀書筆記,其中有四處錯誤,請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1948年10月1日,首都30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隆重舉行開國大典。劉少奇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0月1日成為我國的國慶紀念日。
中華民國的成立,結束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壓迫中國人民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在中共中央政策的感召下,1951年5月,新疆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實現了統(tǒng)一。
(1)錯誤:改正為:
(2)錯誤:改正為:
(3)錯誤:改正為:
(4)錯誤:改正為:
達標檢測: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里的“新”最根本是指()
A.國家名稱改變 B.中國社會性質改變
C.國家繁榮富強 D.人民生活改善
2.下列選項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的是()
①通過了《共同綱領》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④采用公元紀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边@首美麗動人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歌詞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指發(fā)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歷史事件?()
A.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D.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歌曲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往往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不屬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出現的是()
A.《翻身農奴把歌唱》B.《義勇軍進行曲》
C.《志愿軍進行曲》D.《學習雷鋒好榜樣》
5.下列關于新中國誕生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②毛澤東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③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④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6.劉爺爺是一屆政協會議的代表。他有可能參與表決以下哪些文件或決議()
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②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④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1950年,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標志是()
A.新中國的成立B.海南島獲得解放
C.國民黨敗退臺灣D.西藏和平解放
8.下列語句,描寫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是(?。?/p>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B.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C.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9.從黃繼光、邱少云等戰(zhàn)斗英雄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的偉大精神是:①愛國主義②革命英雄主義③國際主義④革命樂觀主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八年級要舉行一個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講座,準備請小明參加過這場戰(zhàn)爭的爺爺做主講人。大家猜猜爺爺會有多大歲數()
A.45歲B.50歲C.54歲D.75歲
11.以下做法不符合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的是()
A.地主不能分配土地B.沒收地主的土地
C.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可分得土地D.農民還可以分得牲畜和房屋
12.在土地改革中,下列哪些生產資料是農民有可能分到的()
①土地②生產工具③牲畜④房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對于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土地歸國家所有B.土地歸集體所有
C.土地歸農民所有D.土地歸公社所有
14.土地改革的完成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狀況的轉變有著重要影響。下列表達不正確()
A.消滅了地主階級B.基本上消滅了土地私有制度
C.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D.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
15.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為鞏固人民政權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抗美援朝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在政權建設上、民族關系上、農民問題上、國防建設上面貌煥然一新。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1949年以后,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數民族地區(qū)是:
(3)打退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侵略者,鞏固了東北國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成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參考答案
八下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B2.D3.D4.B5.D6.C7.D8.D9.A10.D11.A12.D13.C14.B15.D
16、(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4)1950~1952年土地改革。
相關知識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第一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識要點
掌握
新中國建立的主要標志(施政方針、國家機構、國旗、國歌、首都、公元紀年等)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概括表達
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題文字的歷史含義和現實意義,開國大典的盛況,祖國大陸統(tǒng)一的實現
對比鑒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的異同
討論探索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的歷史意義、基本經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愛國情感
新中國是在經歷了百余年的屈辱、抗爭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來的。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把她建設得越來越繁榮富強
民族團結
新中國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做了許艱苦細致的工作,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這個大好局面是必須加以珍惜的教學重點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
教學難點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的聯系與區(qū)別;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學期的知識線索,按第2頁“資料·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綱要信號”:
民主主義革命
上溯到1840年→
30年以來(新民主主義革命)————————→
3年以來
舊民主主義革命
國民革命(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戰(zhàn)爭→
解放戰(zhàn)爭
解放戰(zhàn)爭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三大戰(zhàn)役勝利不久,中國共產黨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為建立新中國做好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今天我們接著了解,當年怎樣在組織機構上完成建國工作。(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學生根據第1頁“導入框”,討論回答:
·毛澤東和周恩來所說的“進京趕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國的建立、鞏固、建設和發(fā)展,包括政治、軍事、外交、民族、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經濟建設。因為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共產黨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從事政治和軍事的斗爭,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缺乏經驗。)
·教師指出:進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國的國家政權機構。
開國大典
1讓學生觀看第2、3頁記載開國大典盛況的4幅插圖,開展“接力講述開國大典盛況”的活動。(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人物、重要講話、慶典議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問、回答)
·教師過渡(設問并回答):在開國大典上,人們聽到國歌、看到了國旗,這些新中國的象征是怎樣確定下來的呢?是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下來的。
2這一屆政治協商會議與1946年在重慶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1946年在重慶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是共產黨首先倡議并得到多數民主黨派的支持后,由國民黨政府召開的,其任務原本是要準備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所以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但是很快就被國民黨政府撕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解放戰(zhàn)爭獲得基本勝利、國民黨政府的統(tǒng)治已經結束的歷史時刻舉行的,其任務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國的國家機構,決定新中國的國家象征,產生國家政權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其主要領導人等。)
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重要文件簡稱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學生看課文注解](簡稱《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4會議還決定了新中國哪些國家象征?(國旗——五星紅旗,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國都——北京,紀年方法——公元紀年。)
A.根據第5頁“自由閱讀卡·國旗的誕生”回答:國旗的象征意義是什么?(紅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業(yè)革命人民,小星圍著大星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B.根據第3頁“動腦筋”回答:為什么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它是抗日救亡運動中誕生的革命歌曲,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旋律激昂,飽含著強烈的愛國情感。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艱巨的民族復興任務,需要不斷振奮民族精神?!读x勇軍進行曲》能夠永遠警示我們勿忘國恥,激勵我們在各自崗位上臥薪嘗膽,為民族的復興、祖國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學習和工作。)
·教師聯系舊課提醒學生,近現代中國首都的變遷:清政府以北京為首都,但曾經分別在1860年和1900年淪于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之手。國民黨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抗戰(zhàn)時則以重慶為“陪都”),改北京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淪于日寇鐵蹄之下,被屠殺30萬人以上。新中國決定以北平為首都,從建國起,恢復名稱為北京。
·教師聯系舊課提醒學生,古今中國紀年方法的變化:“夏歷”→帝王“謚號”(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漢武帝之后的皇帝“年號”(在位自定)→“民國”紀年→新中國的公元紀年
5會議怎樣產生新的國家機構和領導人?(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還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人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決定以《共同綱領》為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教師指出: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充分的準備,政治協商成為新中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首次會議則是根據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召開的,除了時間先后承繼外,會議內容也是先后承繼的——前者是“綱領性”的,后者是具體“執(zhí)行性”的。
6組織學生完成第4頁“練一練”:應選A(這是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決定)。
7組織學生進行第5頁“活動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了表示對先烈的崇敬和緬懷,還做出了什么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B.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歷史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使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文生活水平從此可以得到切實保障并不斷提高起來。)
C.新中國的成立使世界歷史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建立確實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中國在名義上“統(tǒng)一”,實際上分裂的狀態(tài),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西藏和平解放
1西藏在什么時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歷史意義?(使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實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
3根據第5頁“活動與探究·2”:毛澤東兩邊的西藏代表分別是誰?(左邊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晉美,右邊穿淺色袈裟的是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
·教師總結:新中國建立起來了,祖國大陸也實現了統(tǒng)一。但是,國內外敵人并不甘心失敗,必然要處心積慮進行破壞活動。所以,年輕的政權必須經受住各種各樣嚴峻的考驗,才能生存和鞏固下來。下一節(jié)課就是講這方面內容的,建議同學們預習之
練習鞏固
1完成作業(yè):填充圖冊第2——3頁。
2提醒學生預習第2課《最可愛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教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教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學習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冉冉升起,標志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揭開了中國現代史嶄新的篇章。
短短的三年內,新中國經受了軍事、政治、經濟以及外交等方面的嚴峻考驗,取得了整頓經濟秩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勝利,極大地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它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向全世界宣示,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不僅完全有能力捍衛(wèi)國家獨立,恢復國民經濟,而且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為下一步進行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向社會主義過渡作好了準備。
在國際上,隨著美蘇戰(zhàn)時同盟關系的破裂,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相繼建立,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相互抗衡,使世界籠罩在“冷戰(zhàn)”陰云中。
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第一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識要點
掌握
新中國建立的主要標志(施政方針、國家機構、國旗、國歌、首都、公元紀年等)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概括表達
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題文字的歷史含義和現實意義,開國大典的盛況,祖國大陸統(tǒng)一的實現
對比鑒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的異同
討論探索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的歷史意義、基本經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愛國情感
新中國是在經歷了百余年的屈辱、抗爭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來的。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把她建設得越來越繁榮富強
民族團結
新中國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做了許艱苦細致的工作,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這個大好局面是必須加以珍惜的
教學重點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
教學難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開國大典相關多媒體、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學期的知識線索,按“資料·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綱要信號”:
┢────────────民主主義革命──────────
上溯到1840年
30年以來(新民主主義革命)—————
3年以來
舊民主主義革命
國民革命(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戰(zhàn)爭
解放戰(zhàn)爭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三大戰(zhàn)役勝利不久,中國共產黨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為建立新中國做好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今天我們接著了解,當年怎樣在組織機構上完成建國工作。(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討論回答:毛澤東和周恩來所說的“進京趕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國的建立、鞏固、建設和發(fā)展,包括政治、軍事、外交、民族、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經濟建設。因為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共產黨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從事政治和軍事的斗爭,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缺乏經驗。)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①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綱領規(guī)定了新中國的名稱、新中國的性質即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共同綱領》還給新中國規(guī)定了國家機關總則?!豆餐V領》集中體現當時全國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會議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政府主席。
③會議確定了國旗、國歌、國都和紀年方式,
④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開國大典
1、讓學生觀看第3、4頁記載開國大典盛況的插圖,開展“接力講述開國大典盛況”的活動。(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人物、重要講話、慶典議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問、回答)
設問:在開國大典上,人們聽到國歌、看到了國旗,這些新中國的象征是怎樣確定下來的呢?(回顧剛講的內容)(是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下來的)
(1)這一屆政治協商會議與1946年在重慶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2)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重要文件簡稱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學生看課文注解](簡稱《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3)會議還決定了新中國哪些國家象征?(國旗——五星紅旗,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國都——北京,紀年方法——公元紀年。)
問題:國旗的象征意義是什么?(紅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業(yè)革命人民,小星圍著大星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新課標第一網
問題:為什么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它是抗日救亡運動中誕生的革命歌曲,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旋律激昂,飽含著強烈的愛國情感。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艱巨的民族復興任務,需要不斷振奮民族精神?!读x勇軍進行曲》能夠永遠警示我們勿忘國恥,激勵我們在各自崗位上臥薪嘗膽,為民族的復興、祖國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學習和工作。)
注意:近現代中國首都的變遷:清政府以北京為首都,但曾經分別在1860年和1900年淪于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之手。國民黨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抗戰(zhàn)時則以重慶為“陪都”),改北京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淪于日寇鐵蹄之下,被屠殺30萬人以上。新中國決定以北平為首都,從建國起,恢復名稱為北京。
注意:古今中國紀年方法的變化:“夏歷”→帝王“謚號”(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漢武帝之后的皇帝“年號”(在位自定)→“民國”紀年→新中國的公元紀年
問題:會議怎樣產生新的國家機構和領導人?(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還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人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決定以《共同綱領》為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注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充分的準備,政治協商成為新中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首次會議則是根據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召開的,除了時間先后承繼外,會議內容也是先后承繼的——前者是“綱領性”的,后者是具體“執(zhí)行性”的。
組織學生進行第7頁“活動于探究”:如何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了表示對先烈的崇敬和緬懷,還做出了什么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B.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歷史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使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文生活水平從此可以得到切實保障并不斷提高起來。)C.新中國的成立使世界歷史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建立確實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中國在名義上“統(tǒng)一”,實際上分裂的狀態(tài),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西藏和平解放
1西藏在什么時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歷史意義?(使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實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
總結:新中國建立起來了,祖國大陸也實現了統(tǒng)一。但是,國內外敵人并不甘心失敗,必然要處心積慮進行破壞活動。所以,年輕的政權必須經受住各種各樣嚴峻的考驗,才能生存和鞏固下來。下一節(jié)課就是講這方面內容的,建議同學們預習之
課堂作業(yè):觀看《開國大典》錄像片段,交流感受,談談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模擬直播:如果你是一位在現場的記者,你會怎樣向人們介紹開國大典的盛況?你能想象一下毛澤東當時的心情嗎?
你知道嗎:在開國大典上,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54尊禮炮齊鳴28響。你知道為什么要用54尊禮炮?為什么要連放28響?
課堂小繪畫:你能準確地畫出我們的國旗嗎?(1949年公布的《國旗制法》規(guī)定:國旗為紅色長方形,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紅旗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四顆,其中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huán)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小議論:第一屆政協籌備會議期間,著名畫家徐悲鴻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得到周恩來和其他與會者的肯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革命已經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不應當再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如果選用這首歌作國歌,也要修改歌詞。后經代表們討論,決定還是用原來的歌詞。請議一議,為什么還要用原歌詞好?
1完成作業(yè):練習冊
提醒學生預習第2課《新中國政權的鞏固》。
教學后記:
第2課新中國政權的鞏固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中國政府派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掌握
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獲取信息
有效利用課本插圖和《歷史地圖冊》第6頁的圖片,了解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大致過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歷史意義;收集整理課本圖片、歷史網站、文學作品、鄉(xiāng)土教材等課程資源中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
討論探索
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他們“最可愛”之處;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歷史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英雄熱愛祖國
志愿軍發(fā)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定上簽字,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中國農民在兩千多年來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是值得我們熱愛的新課標第一網
自覺擁軍加強國防
人民軍隊是戰(zhàn)勝國內外敵人的重要法寶,是維護新中國安全統(tǒng)一和開展經濟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青年人經受鍛煉和考驗的好學校
辯證唯物
土地改革的勝利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還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教學重點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大致過程和志愿軍將士的動人事跡
教學難點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歷史意義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抗美援朝相關多媒體、黃繼光、邱少云等人物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氛圍: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
電影《上甘嶺》、歌曲《我的祖國》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資料。各抒己見:為什么說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wèi)國?中國人民志愿軍當時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a中朝世代友好、唇齒相依
B美國的侵略嚴重威脅了新中國的安全
C為了獲得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經濟建設的周遍環(huán)境
口才展示:簡介抗美援朝的戰(zhàn)況。
(或播放紀錄片;多媒體動畫演示戰(zhàn)役的步步推進)。
展示圖示:《中朝部隊三年戰(zhàn)績表》。
故事大王:講述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的故事。
圖中學史: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圖片,介紹志愿軍戰(zhàn)士的生活。
讀舊文、談今感:《人民日報》主編鄧拓讀了軍旅作家魏巍在朝鮮戰(zhàn)場上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動,破例將該文登載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報紙送到中南海,毛澤東讀后立即批示“印發(fā)全軍”。這篇文章曾收入中學語文課本,你讀過嗎?為什么稱志愿軍戰(zhàn)士是“最可愛的人”?談談你的感想。
論從史出: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駕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彭德懷:《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
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zhàn)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將軍克拉克回憶錄:《從多瑙河到鴨綠江》
閱讀材料,議一議,朝鮮戰(zhàn)爭的結局對新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義?
思維拓展: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有什么意義呢?
教師導入:從1927年南昌起義以來,黨所領導的部分國民革命軍、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先后戰(zhàn)勝了國內的北洋軍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漢奸偽政權等,戰(zhàn)勝了公開侵略我們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宣告結束了,社會主義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壯大起來。美國作為當時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就帶頭與社會主義國家“冷戰(zhàn)”,形成兩大陣營對峙的局面。在中國,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zhàn),卻嘗到了失敗的滋味,它本來就很不甘心。新中國建立后,公開申明要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更不高興了。當時它妄圖把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中,建立了一個針對中國的包圍圈。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1.指導學生閱讀本目課文,結合第10頁的《抗美援朝前中國東部形勢》圖,設問:如果你生活在那時,你將怎么辦?無動于衷?任人欺負?(A.侵略者已經將戰(zhàn)火燒到我國,炸我東北、殺我同胞、毀我財產,我們必須奮起維護自己的安全。B.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公開與新中國為敵,我們除了出兵反抗,別無選擇。C.朝鮮在當時國力較為弱小,但是與我們同是社會主義國家,十分友好。美國已是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又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攻占了朝鮮許多領土。我們必須援助朝鮮抗擊美國,才符合國際道義。)
2.毛澤東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后,由誰首先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
3.要求學生在《歷史地圖冊》第5頁的《抗美援朝》圖上圈出五次戰(zhàn)役的相關地名,完成《歷史填圖冊》第4頁第2題。(第一次戰(zhàn)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戰(zhàn)役的寧遠、五老,第三次戰(zhàn)役的上甘嶺,第四次戰(zhàn)役的橫里,第五次戰(zhàn)役的縣里。)
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1你知道哪些志愿軍的動人事跡?(根據所剩時間,讓若干名學生講故事,最好有人補充介紹毛岸英、羅盛教、《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跡。)
2黃繼光與邱少云的事跡中,各有什么特點?(前者是在上甘嶺用胸膛堵敵人槍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個高地嚴守潛伏紀律、烈火燒身不動搖的好漢。)
3他們的事跡體現了什么精神?(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無私的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
4人們?yōu)槭裁捶Q中國人民志愿軍為“最可愛的人”?(A.他們具有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B.他們?yōu)楸<倚l(wèi)國、支援朝鮮,赴朝作戰(zhàn)。他們在戰(zhàn)斗中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贏得這場戰(zhàn)爭,伸張了正義,援助了朝鮮,保衛(wèi)了祖國,為國家和民族贏得了崇高的國際榮譽。,)
土地改革運動
1、土地改革的起止時間與抗美援朝的起止時間有什么異同?(都開始于1950年;但是,全國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勝利于1953年7月。)
2、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也給地主分上應得的一份土地,讓他們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義精神,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土地改革的意義: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7頁《土地改革》圖和課本相關插圖,形象地了解土改經過和農民心情,通過討論加深理解土改的歷史意義。
1土改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fā)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鞏固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yè)生產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遼寧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摘錄):
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是遼東?。ń襁|寧省)寬甸縣最偏僻的一個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戶地主、富農就占了1000多畝。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現在經過土改,這個夢想實現了。過去在別人地里出力,現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過去是一個肩給地主扛著飯碗,現在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門要彎腰,進門要低頭,現在搬進土改時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連說:“土改前我家四條腿是小板凳,帶毛的是耗子,現在呢,牲口棚里拴著一頭牛,一頭驢,全是有毛的四條腿。”
自由空間:朗讀反映土改的《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說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對土改的認識。
鎮(zhèn)壓鎮(zhèn)壓革命運動:時間:1950年10月——1952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政策:鎮(zhèn)壓與寬大相結合
教學后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學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內容:第一單元 課型:新授
班級____姓名___學號___
〖學習目標:〗
1.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重點: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難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西藏的和平解放
〖自主預習:〗
1.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的籌備會議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平隆重舉行,大會制定了《___________》,規(guī)定我們國家的性質是___________的國家,《共同綱領》起了___________的作用,也是中央政府的___________方針。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___________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___________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3._______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關于___________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10月,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拉薩,西藏和平解放。
〖課堂主動研討:〗
材料一: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宣告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陽光燦爛,古老的天安門城樓煥然一新。首都30萬軍民,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氣氛中。
(1)材料一建立的國家名稱和國家性質是什么?
(2)材料二建立的國家名稱和國家性質是什么?
(3)兩次建國時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名稱各是什么?
(4)兩次民主革命的根本相同點是什么?
〖課堂練習(基礎鞏固):〗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右圖郵票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召開而發(fā)
行的。關于這次會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討論建立新中國的有關事宜
B.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
C.會議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會議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2.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新中國成立有籌備會議,以下哪一項不是在這次會議上確定通過的?()
A.國名B.國徽C.國旗D.代國歌
3.下列內容中,發(fā)生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的有()
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②通過的《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③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④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這是因為它()
A.確立了國家性質和基本政治制度B.確定了依法治國的方針
C.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D.規(guī)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
5.新中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的施政方針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建設新中國的總政策和總原則D.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
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重要的意義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B.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D.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認識不正確的是()
A.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B.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
C.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D.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8.“新中國”能由理想變成現實,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B.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C.國際友好力量的同情支持D.統(tǒng)一戰(zhàn)線集合了革命力量
9.下列各項,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是()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B.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D.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
10.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區(qū)各屆干部群眾一萬余人在布達拉宮廣場集會,熱烈慶祝第一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歷史原因,西藏解放推遲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A.和平解放B.武力攻克C.民族區(qū)域自治D.一國兩制
11.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下列對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①1950年,達賴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
②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
③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
④1951年9月,人民解放軍先遣支隊進駐拉薩,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熱烈歡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下列關于西藏歷史的說法,錯誤的是()
A.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B.人民解放軍在解放云貴等省后,于1951年10月攻占拉薩
C.1951年5月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字D.西藏赴京談判的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
〖能力提升:〗
1949年,在由毛澤東親自召集的座談會上討論了國歌確定問題,徐悲鴻先生提出了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的想法,周恩來立即響應。當時又有人認為,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應改掉。毛澤東一錘定音:我看就這樣定下來,歌詞不要改。這樣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簡要回顧《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
(2)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是在哪次會議上通過的?為什么要以這首歌作為代國歌?
(3)時代在變,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廊怀闹胁蛔兊母琛拔覀內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進!”
第2課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
〖學習目標:〗
1.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跡,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重點: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難點: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自主預習:〗
1.建國初期,為鞏固新中國而進行的斗爭有穩(wěn)定物價之戰(zhàn)、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在我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___________制度,消滅了___________階級;___________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___________,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fā)展。
4.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___________司令員率領下,開赴朝鮮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1953年7月,在中朝人民軍隊的頑強抗擊下,美國侵略軍被迫簽訂《___________》??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5.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課堂主動研討:〗
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是遼東?。ń襁|寧?。挼榭h最偏僻的一個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戶地主、富農就占了1000多畝。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F在經過土改,這個夢想實現了。過去在別人地里出力,現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過去是一個肩給地主扛著飯碗,現在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的牲口棚,出門要彎腰,進門要低頭,現在搬進土改時分到的新房子……——摘自遼寧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
請回答:(1)信中所述的史實是在什么背景下發(fā)生的?
(2)土地改革后,農村的土地所有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信中反映了農民的什么心情?
〖課堂練習(基礎鞏固):〗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人民政府與投機商展開一場()
A.“煤鐵之爭”B.“米棉之爭”C.“米鐵之爭”D.“日常生活用品之爭”
2.新中國成立之初后,黨和人民政府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不包括()
A.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B.開展抗美援朝C.穩(wěn)定物價之戰(zhàn)D.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導致這一比重變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已經完成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C.“包產到戶”的實施D.人民公社化運動
4.建國初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明確規(guī)定“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義是土地歸()
A.集體所有B.國家所有C.農民所有D.鄉(xiāng)鎮(zhèn)所有
5.下列對我國1950~1952年土地改革運動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將土地收歸國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億多農民分到了土地D.它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
6.標志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B.對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勝利D.土地改革的完成
7.在我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時,農村發(fā)生的變化是()
A.農民連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B.農民的土地都屬于人民公社所有
C.農村實現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8.毛澤東曾寫詩贊揚一位將軍:“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建國初期,“彭大將軍”指揮并取得勝利的對外戰(zhàn)爭是()A.雅克薩之戰(zhàn)B.渡江戰(zhàn)役C.百團大戰(zhàn)D.抗美援朝戰(zhàn)爭?9.“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最早唱這支歌的軍隊是
A.中國工農紅軍B.八路軍、新四軍C.中國人民解放軍D.中國人民志愿軍
10.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fā)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陸續(xù)免費開放了一大批博物館、紀念館。右圖最適合陳列在()A.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B.井岡山紀念館
C.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D.抗美援朝紀念館
11.歷史興趣小組開設了一個有關抗美援朝時期人物的專題網站,收錄
的歷史人物可不包括()A.彭德懷B.黃繼光C.邱少云D.葉挺
12.某班表演歷史短劇《上甘嶺戰(zhàn)役》,小剛在劇中扮演舍身堵槍眼的志愿軍戰(zhàn)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yǎng).邱少云C.黃繼光D.羅盛教
13.1950年,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指出:“中國人民……決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這里的“鄰人”是指()A.日本B.越南C.朝鮮D.蒙古
14.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是因為()
①朝鮮爆發(fā)內戰(zhàn)②美國出兵侵略朝鮮③美國侵略軍嚴重威脅中國安全④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15.“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庇辛ψC明這一觀點的歷史事件是()
A.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B.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C.抗美援朝的勝利D.上甘嶺戰(zhàn)役的勝利
〖能力提升:〗
材料一:歷史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zhàn)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關聯著,是為自衛(wèi)的必要性所決定的。
材料二:“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
(2)列舉材料一“歷史的事實”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例子。
(3)“打敗美帝野心狼”有什么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