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1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六、七單元)。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六、七單元)”,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六、七單元)第六、七單元 經濟與社會生活、科學技術、思想文化(18-24課)
30、張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yè)家、教育家,他的“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的主張和實踐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興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3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過程
時期發(fā)展狀況原因
洋務運動到清末民族工業(yè)萌芽,難以生存和發(fā)展封建制度的阻礙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發(fā)展的黃金階段1、帝國主義放松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2、辛亥革命的推動
一戰(zhàn)后到新中國成立前發(fā)展受挫1、帝國主義卷土重來
2、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和官僚資本的壓迫
3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發(fā)展水平落后
b.發(fā)展不平衡。輕工業(yè)發(fā)達,重工業(yè)落后;沿海沿江發(fā)達,廣大內地落后
33、19世紀初,西方發(fā)明的輪船、火車在近代相繼傳入中國。中國第一條正式運營的鐵路——凇滬鐵路
34、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后來,照相和電影也傳入中國。
35、1872年上海創(chuàng)辦了《申報》,1897年上海創(chuàng)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36、科技思想簡表
代表人物
主要貢獻主張地位
詹天佑設計人字形路軌、修建京張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侯德榜侯氏制堿法中國近代化學工業(yè)的奠基人
魏源編寫《海國圖志》(史、地)師夷長技以制夷愛國思想家
嚴復翻譯大量西方書籍、《天演論》效法西方,維新改革啟蒙思想家
37、戊戌變法期間建立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辛亥革命后改為北京大學)
38、清政府1905年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宣布廢除科舉制度
39、文學藝術成就(可連線補充)
文學:魯迅《狂人日記》、《孔乙已》(他的小說為現代文學奠定基礎,雜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空前高度)
郭沫若《屈原》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美術:徐悲鴻《愚公移山》,
音樂: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冼星?!饵S河大合唱》
思考:為什么我國在古代科技發(fā)明領先于西方,而到了近代西方的科技發(fā)明卻領先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
①中國近代科學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統(tǒng)治的原因,在封建專制制度統(tǒng)治下,統(tǒng)治者實行的重農抑商的政策、閉關鎖國的政策,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乃至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沒能拓展自己發(fā)展的空間;
②從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舉在鼓勵士人在考舉人、考進士、考狀元,埋頭故紙堆,死記硬背四書五經,不注意發(fā)明制造,缺乏對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沒有把自然科學與生產技術結合起來;
③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古代是農業(yè)文明發(fā)展先進的國家,其科技發(fā)明屬封建社會的農業(yè)文明,而近代的科技發(fā)明以近代科學理論為基礎,其科技發(fā)明成果能轉化為生產技術和生產力。日益豐富著近代工業(yè)社會的物質基礎。
相關閱讀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三單元)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三單元)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zhèn)壓。
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中心地點要求領導者主力結果
1919年6月前北京
1919年6月后上海
五四精神:是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是追求科學、民主的精神,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2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最高綱領:課本P57
24、1924年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目的:培養(yǎng)大量軍事政治人才,建立革命武裝。P47
25、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主要戰(zhàn)場:湖南、湖北;主要戰(zhàn)役:汀泗橋、賀勝橋;
在兩湖戰(zhàn)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6、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也是國民大革命失敗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zhèn)壓人民革命運動。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建軍節(jié)),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并決定在秋收時節(jié)發(fā)動武裝起義。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意義: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由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4、三灣改編樹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5、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6、兩次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7、長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
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fā)-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體現了毛澤東的指揮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精神等。
8、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目的: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
內容: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二單元)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二單元)
11、洋務運動的目的:為了鎮(zhèn)壓農民起義,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
洋務運動的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地方)
洋務運動的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yè)。如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4)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1862年創(chuàng)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洋務運動:是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自救運動。目的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為中國近代化開辟道路。對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3、戊戌變法:1898年6月到9月,內容:(課本P34—P35)。
性質: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影響: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資本主義改良方案,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就一步發(fā)展。啟示: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本主義的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走不通。康有為等人勇于向先進的國家學習,敢于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變革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值得我們學習。
14、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
(第一個革命團體,成立地點:檀香山)
1905年,他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為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chuàng)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名稱時間地點創(chuàng)建人綱領性質
興中會1894年檀香山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國,
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br>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
革命團體。
中國同盟會1905年日本東京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
革命政黨
15、中華民國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當選首任總統(tǒng)。
16、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意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不足(局限):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P41),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的作用:課本P47
19、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后來。
20.小結:
運動名稱領導階級學習重點
洋務運動開明的地主階級(奕忻,曾國藩等)科學技術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改良派(康有為,梁啟超,光緒帝)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
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運動小資產階級(陳獨秀,李大釗)思想文化
(1)思想主張、社會實踐及其特點:
派別主要主張社會實踐特點
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或中體西用)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器物、技術
維新派要求變法維新(或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運動領袖提倡民主與科學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2)共同之處:挽救危亡。
(3)影響:①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現)代化;②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人們的覺醒。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五單元)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復習提綱整理(第五單元)
21、抗戰(zhàn)勝利后,美國為了控制中國,采取扶蔣介石的政策,支持蔣介石打內戰(zhàn)。
22、1945年8月,重慶談判。
評價:重慶談判讓我們看到了共產黨人臨危不懼、勇于斗爭的精神風貌,爭取和平民主是中國人民的心聲。
23、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對中原解放區(qū)瘋狂進攻,標志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
24、彭德懷率領西北解放軍大敗敵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25、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主力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
26、三大戰(zhàn)役
戰(zhàn)役名稱時間殲敵人數結果意義
遼沈戰(zhàn)役1948.9——1147萬解放東北全境國民黨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
在全國的勝利。
淮海戰(zhàn)役1948.11一1949.155萬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平津戰(zhàn)役1948.11一1949.152萬華北全境解放
27、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政府垮臺。
意義: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
28、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共產黨英勇作戰(zhàn),指揮得當;共產黨盡力爭取國內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大失民心;國民黨指揮不當等等
29、單元小結:人民戰(zhàn)爭發(fā)展的過程
時間階段標志性事件
1946年6月戰(zhàn)爭爆發(fā)蔣介石派軍進攻中原解放區(qū)
1947年夏戰(zhàn)略進攻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48.9——49.1戰(zhàn)略決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