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8等腰梯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
一、學習目標
1.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的證明過程,并靈活應用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解決問題;
2.通過添加輔助線,把梯形的問題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等問題,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二、學習重點(JZ139.CoM 迷你句子網(wǎng))
在探索等腰梯形性質和判定方法的過程,體會等腰梯形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其他幾何圖形之間轉化關系;
三、學習難點
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方法及常用的輔助線的作法.
四、學習過程
(一)回顧思考:
想一想:判定梯形的方法有哪些?
(二)互動探究
如何判斷梯形是等腰梯形呢?說說你的理由。
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質,向小組的同學說說證明的思路?
(三)精講點撥
例:課本P29習題2
如圖,在△ABC中,AC=BC,點BD、AE是角平分線,相交于O點,
(1)求證:四邊形ABED是等腰梯形;
(2)若AB=3DE,△DCE的面積為2,求四邊形ABED的面積
思考:①你有哪些證明的思路(或途徑)?②在研究解決梯形問題時常用的輔助線有哪幾種?
(四)鞏固反饋《學習指導》第12課時
(五)拓展提升:
1.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點.點P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A出發(fā),沿AD向點D運動;點Q同時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C出發(fā),沿CB向點B運動.點P停止運動時,點Q也隨之停止運動.當運動時間t=秒時,以點P,Q,E,D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相關推薦
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1.4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
一、預習導學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圖形叫做等腰梯形。
2、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叫做等腰梯形;
3、根據(jù)等腰梯形的定義,一個圖形要成為等腰梯形,首先它必須是_____,還要具備_____相等;
4、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猜想等腰梯形的判定
定理:
定理的證明:
已知:
求證:
(分析:本題可以從以下的三個角度著手證明(附三種方法的圖形)。)
證法一:證法二:
證法三:
5、定理的書寫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等腰梯形的性質
1、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兩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2、證明等腰梯形的性質
二、自主探究
如圖,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對角線AC和BD相交于點O,E是BC邊上的一個動點(點E不于B、C兩點重合),EF∥BD交AC于點F。EG∥AC交BD于點G。
(1)、求證:四邊形EFOG的周長等于2OB;
(2)、請將上述題目的條件“梯形ABCD中,AD∥BC,AB=DC”改為另一種四邊形,其他條件不變,使得結論“四邊形EFOG的周長等于2OB”仍成立,并將改編后的題目畫出圖形,寫出已知、求證,不必證明。
三、反饋練習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點E是AD延長線上一點,DE=BC.
(1)求證:∠E=∠DBC;(2)判斷△ACE的形狀(不需要說明理由).
2.如圖2,在梯形ABCD中,AD∥BC,點E是BC邊的中點,EM⊥AB,EN⊥CD,垂足分別為M、N且EM=EN.求證: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3.證明等腰梯形一底邊的中點到另一底兩端的距離相等。
4.證明兩條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對稱性學案
學習目標:
1、知道等腰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軸對稱性極其相關性質;
2、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進行有條理的說理。
重點、難點: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進行有條理的說理
學習過程
一.【預學提綱】初步感知、激發(fā)興趣
1、什么叫梯形?什么叫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對稱軸是什么?
二.【預學練習】初步運用、生成問題
1、已知,如圖△ABC中,AB=AC,過AB上一點D作
DE∥BC交AC于點E,BD=CE嗎?為什么?
2、在梯形ABCD中,BC∥AD,DE∥AB,DE=DC,
∠A=100°則∠B=____,∠C=____,
∠ADC=____,∠EDC=____.
3、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的直線是對稱軸。
三.【新知探究】師生互動、揭示通法
問題1:試說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已知: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試說明:∠B=∠C。
分析:本題可以從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來說明;
也可從以下的二個角度著手證明(附二種方法的圖形)。
解法一:
解法二:
問題2:試說明: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已知:在梯形中,,,
AC與BD相等嗎?請說明理由。
四.【解疑助學】生生互動、突出重點
問題3:(1)按要求對下列梯形分割(分割線用虛線)
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②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直角三角形;
(2)你還有其他分割的方法嗎?畫出來,并指出分割后得到哪些圖形?
(3)如圖,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0,AB=4cm,BC=8cm,∠C=450,請
用適當?shù)姆椒▽μ菪畏指?,利用分割后的圖形
求AD的長。
五.【變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難點
1、如圖,梯形ABCD,AB∥CD,AD=BC,
AC和BD交于點O,試說明:OD=OC。
2、如圖,梯形ABCD中,AD//BC,AC=BD試說明:AB=DC
3、如圖,等腰梯形ABCD,AD∥BC,AB=CD,E為CD中點,AE與
BC的延長線交于F。(1)判斷S△ABF和S梯形ABCD有何關系,說明理由。
(2)判斷S△ABE,和S梯形ABCD有何關系,并說明理由。
(3)上述結論對一般梯形是否成立?為什么?
六.【回扣目標】學有所成、悟出方法
1、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是對稱圖形,______________是對稱軸;
等腰梯形在____________的兩個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對角線。
3、梯形常見輔助線添法:延長兩腰,平移一腰,作梯形的高,平移對角線。
等腰梯形的軸對稱性
1.6等腰梯形的軸對稱性(2)
班級姓名主備人:
學習目標
1、知道一個梯形是等腰梯形的的判定條件。
2、在等腰梯形的判定的探究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體會轉化、類比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學習重點:等腰梯形的判定
學習難點:等腰梯形的判定
學習過程:
一、復習:
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質?
(1)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過兩底中點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對角線相等.
二、創(chuàng)設情境:
類比是發(fā)現(xiàn)新知、尋找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等腰梯形的判定:同一底上的兩個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探索活動:
例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點E、F分別在兩腰AD、BC上,且EF∥DC,梯形CDEF是等腰梯形?為什么?
練一練:
1、在梯形ABCD中,AB∥DC,∠A=130°,∠C=50°,則∠B=,∠D=,該梯形是。
2、一個四邊形的四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之比是2:2:1:1,則此四邊形形狀為.
變式:一個四邊形的四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之比是2:1:2:1,則此四邊形形狀也為等腰梯形嗎?
例2.如圖,梯形ABCD中,AB∥CD,M是CD的中點,∠1=∠2.試說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練一練: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E為梯形外一點,且AE=ED,求證:EB=EC.
2、課本:34頁第5題、33頁第1、2題
3、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DBC=45°,翻折梯形ABCD,使點B重合于D,折痕為EF,若AD=2,BC=3,求BE的長.
總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