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角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25相似三角形的應用導學案(新湘教版九上)。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導學案
3.5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學習目標】
1.會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
2.利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中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長度的問題
重點:運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在實際問題中建立數(shù)學模型。
【預習導學】
知識鏈接:
1.我們已經(jīng)學習的相似三角形性質(zhì)有哪些?
2.校園里有一棵大樹,要測量樹的高度,你能想出什么樣的測量方法?說一說!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活動1】測量河的寬度。
問題:如圖,A,B兩點分別位于一個池塘的兩端,小張想測量A,B間的距離,但由于受條件限制無法直接測量,你能幫助他想出一個可行的測量方法嗎?
方法:(如何構(gòu)造相似三角形?)
如果=2,且測得DE的長為50m,則A,B兩點間的距離為多少?
【活動2】測量物體的高度。
1.問題:在用步槍瞄準靶心時,要使眼睛(O)、準星(A)、靶心點(B)在同一條直線上.在射擊時,李明由于有輕微的抖動,致使準星A偏離到A’,如圖所示:已知OA=0.2m,OB=50m,AA’=0.0005m,求李明射擊到的點B’偏離靶心點B的長度BB’(近似地認為AA’∥BB’).
(二)展示提升
1.如圖,直立在點D處的標桿CD長3m,站立在點F處的觀察者從點E處看到標桿頂C、旗桿頂A在一條直線上,已知BD=15m,F(xiàn)D=2m,EF=1.6m,求旗桿高AB。
2.如圖,某路口欄桿的短臂長為1m,長臂長為6m.當短臂端點下降0.5m時,長臂端點升高多少米?
3.如圖,小紅同學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紙板DEF量樹的高度AB,她調(diào)整自己的位置,設(shè)法使斜邊DF保持水平,并且邊DE與點B在同一直線上.已知紙板的兩條直DE=80cmEF=40cm,測得AC=1.5m,CD=8m,求樹高AB.
【知識梳理】
1.平行得到相似,相似得到對應邊成比例,列比例式求值。
2.同一時刻物高與影長成比例。
【當堂檢測】
1.某一時刻樹的影長為8米,同一時刻身高為1.5米的人的影長為3米,則樹高為多少米?www.lvshijia.net
如圖是蹺蹺板示意圖,橫板AB繞中點O上下轉(zhuǎn)動,立柱OC與地面垂直,設(shè)B點的最大高度為h1.若將橫板AB換成橫板A′B′,且A′B′=2AB,O仍為A′B′的中點,設(shè)B′點的最大高度為h2,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BCD
【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精選閱讀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總課時
2
本節(jié)課時
1
課型
新授課
學習目標
1.通過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有關(guān)相似三角形的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建模思想。2.感受“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在解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3.體驗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我們要熱愛數(shù)學。重、難點
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shù)學語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標要求
會利用圖形的相似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難點
突破措施
1.通過層層深入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要對所學知識靈活應用。2.在變形中熟練應用相似三角形的有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問題預設(shè)
三角形內(nèi)接矩形如何找相似三角形及對應的比例式。(寫的簡單)預設(shè)問題反饋
1.能找到相似,但比例式列錯或計算錯誤。2.邏輯思維不強,解答過程不完善。教
學
反
思
數(shù)學教學活動應該考慮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讓學生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在這樣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生同樣地掌握了扎實的數(shù)學“雙基”,我們是在上有趣的數(shù)學課而不是花哨的表演。我想,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相似三角形導學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相似三角形導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4.2相似三角形
[學習目標]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會表示兩個三角形相似.
2.能運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斷兩個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zhì).
[學習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學習難點:在具體的圖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寫出比例式,需要具有一定分辨能力.
[課前自學,課中交流]
一、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將圖1中△ABC的邊長縮小到原來的,并畫在圖1中,記為△(點,,分別對應點A,B,C).
問題討論一:△與△ABC對應角之間有什么數(shù)量關(guān)系?
問題討論二:△與△ABC對應邊之間有什么數(shù)量關(guān)系?
圖1
2、(1)相似三角形的定義:
(2)若△與△ABC相似,則記△△ABC,讀作:△△ABC
(3)幾何語言表述圖1中△與△ABC相似:
∵∠A=,∠B=,∠C=
∴△△ABC
3、(1)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
(2)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叫做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數(shù))。
圖1中△與△ABC的相似比為多少?△ABC與△的相似比為多少?
二、應用新知
例1如圖2,D,E分別是AB,AC邊的中點,求證:△ADE∽△ABC.
找一找:已知:如圖2,圖3,圖4,根據(jù)3個圖形,分別寫出他們的對應角和對應邊的比例式.
(1)△ABC∽△ADE,其中DE∥BC
(2)△ABC∽△ADE,其中∠ADE=∠C
(3)△ABC∽△ADE,其中DE∥BC
例2如圖2,△ABC∽△ADE.已知AD:DB=1:2,BC=9㎝,求DE的長.
變式:如圖5,△ABC∽△ADE,AD=2㎝,AB=6㎝,AC=4㎝,求AE的長.
[當堂訓練]
A鞏固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兩個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②兩個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③兩個等邊三角形一定相似.④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⑤兩個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如圖,D是AB上一點,△ABC∽△ACD,且AD:AC=2:3,AD=4,∠ADC=65°,∠B=43°
(1)求∠ACB,∠ACD的度數(shù);
(2)寫出△ABC與△ACD的對應邊成比例的比例式,求出相似比..
3.下面兩組圖形中,每組的兩個三角形相似,試分別確定a,x的值.
(1)(2)
B中考鏈接:
4.(2010廣東梅州市)已知,相似比為3,且的周長為18,則的周長為()
A.2B.3C.6D.54
C拓展提高:
5.已知△ABC與△DEF相似,△ABC的三邊為2,3,4,△DEF的最大邊為8,(1)求其余兩邊.(2)若改為△DEF的一邊為8呢?求其余兩邊.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舉例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舉例”,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9.7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目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解決實際問題.
中考基礎(chǔ)知識
通過證明三角形相似
線段成比例
備考例題指導
例1.如圖,P是△ABC的BC邊上的一個動點,且四邊形ADPE是平行四邊形.
(1)求證:△DBP∽△EPC;
(2)當P點在什么位置時,SADPE=S△ABC,說明理由.
分析:
(1)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常用方法是證明兩個角對應相等,題目中有ADPE平行線角相等,命題得證.
(2)設(shè)=x,則=1-x,
ADPEDP∥AC,EP∥AB,
△BDP∽△BAC△CPE∽△CBA
∴=()2=(1-x)2,=()2=x2
∴=x2+(1-x)2.
∵SADPE=S△ABC,即=.
∴x2+(1-x)2=(轉(zhuǎn)化為含x的方程)
x=,
∴=.
即P應為BC之中點.
例2.已知△ABC中,∠ACB=90°,過點C作CD⊥AB于D,且AD=m,BD=n,AC2:BC2=2:1,又關(guān)于x的方程x2-2(n-1)x+m2-12=0的兩個實數(shù)根的差的平方小于192,求m,n為整數(shù)時,一次函數(shù)y=mx+n的解析式.
分析:這是一個幾何、代數(shù)綜合題,由條件發(fā)現(xiàn),建立關(guān)于m,n的方程或不等式,求出m,n再寫出一次函數(shù).
抓條件:AC2:BC2=2:1做文章(轉(zhuǎn)化到m,n上).
雙直角圖形有相似形比例式(方程)
∠ACB=90°,CD⊥ABRt△BCD∽Rt△BAC
BC2=BDBA,同理有AC2=ADAB,
∴==m=2n①
抓條件:x1+x2=8(n-1),x1x2=4(m2-12).
由(x1-x2)2192配方(x1+x2)2-4x1x2192.
64(n-1)2-16(m2-12)192,
4n2-m2-8n+40.②
①代入②n.
又由△≥0得4(n-1)2-4×(m2-12)≥0,
①代入上式得n≤2.③
由n,n≤2得n≤2.
∵n為整數(shù),∴n=1,2.
∴m=2,4
∴y=2x+1,或y=4x+2.
遇根與系數(shù)關(guān)系題目則用韋達定理,但必須考慮△≥0.
備考鞏固練習
1.如圖,在△ABC中,∠A、∠B、∠C的對邊分別是a、b、c.關(guān)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b(a+)x+(a+b)2=0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相等,D為AB上一點,DE∥AC交BC于E,EF⊥AB,垂足是F.
(1)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2)若BF=6,F(xiàn)D=4,CE=CD,求CE的長.
2.某生活小區(qū)的居民籌集資金1600元,計劃在一塊上、下底分別為10m,20m的梯形空地上,種植花木如圖1
(1)他們在△AMD和△BMC地帶上種植太陽花,單價為8元/m2,當△AMD地帶種滿花后,共花了160元,請計算種滿△BMC地帶所需的費用.
(2)若其余地帶要種的有玫瑰和茉莉花兩種花木可供選擇,單價分別為12元/m2和10元/m2,應選擇種哪種花木,剛好用完后籌集的資金?(3)若梯形ABCD為等腰梯形,面積不變(如圖2),請你設(shè)計一個花壇圖案,即在梯形內(nèi)找到一點P,使得△APD≌△BPC且S△APD=S△BPC,并說出你的理由.
3.(1)如圖1,在梯形ABCD中,AB∥CD,AB=b,CD=a,E為AD邊上的任意一點,EF∥AB,且EF交于點F,某學生在研究這一問題時,發(fā)現(xiàn)如下事實:
①當=1時,有EF=;②當=2時,有EF=;③當=3時,有EF=.當=k時,參照上述研究結(jié)論,請你猜想用k表示DE的一般結(jié)論,并給出證明;
(2)現(xiàn)有一塊直角梯形田地ABCD(如圖2所示),其中AB∥CD,AD⊥AB,AB=310m,DC=120cm,AD=70m,若要將這塊分割成兩塊,由兩位農(nóng)戶來承包,要求這兩塊地均為直角梯形,且它們的面積相等,請你給出具體分割方案.
答案:
1.(1)由x1+x2=x1x2
得2b(a+)=(a+b)2
2ab+c2=a2+b2+2ab
∴△ABC是直角三角形.
∴c2=a2+b2
(2)易證△EFD∽△EDB,
∴EF2=DFDB=40.設(shè)CE=x,則CD=x,
∴DE=(x)2-x2=40x=4.
2.(1)∵四邊形ABCD是梯形(見圖).
∴AD∥BC,
∴∠MAD=∠MCB,∠MDA=∠MBC,
∴△AMD∽△CMB,∴=()2=.
∵種植△AMD地帶花帶160元.
∴=2(m2)∴S△OMB=80(m2)
∴△BMC地帶的花費為80×8=640(元)
(2)設(shè)△AMD的高為h1,△BMC的高為h2,梯形ABCD的高為h
∵S△AMD=×10h2=20∴h1=4
∵=∴h2=8
∴S梯形ABCD=(AD+BC)h=×30×12=180
∴S△AMB+S△DMC=180-20-80=80(m2)
∴160+160+80×12=1760(元)
又:160+640+80×10=1600(元)
∴應種值茉莉花剛好用完所籌集的資金.
(3)點P在AD、BC的中垂線上(如圖),
此時,PA=PD,PB=PC.∵AB=DC
∴△APB≌△DPC.
設(shè)△APD的高為x,則△BPC高為(12-x),
∴S△APD=×10x=5x,
S△BPC=×20(12-x)=10(12-x).
當S△APD=S△BPC即5x=10(12-x)=8.
∴當點P在AD、BC的中垂線上且與AD的距離為8cm時,S△APD=S△BPC.
3.解:(1)猜想得:EF=
證明:過點E作BC的平行線交AB于G,交CD的延長線于H.
∵AB∥CD,
∴△AGE∽△DHE,
∴.
又EF∥AB∥CD,
∴CH=EF=GB,∴DH=EF-a,AG=b-EF,
∴=k,可得EF=.
(2)在AD上取一點EF∥AB交BC于點F,
設(shè)=k,則EF=,DE=,
若S梯形DCFE=S梯形ABFE,則S梯形ABCD=2S梯形DCFE
∵梯形ABCD、DCEF為直角梯形
∴×70=2×(170+)×,
化簡得12k2-7k-12=0,解得k1=,k2=-(舍去)
∴DP==40,所以只需在AD上取點E,使DE=40m,作EF∥AB(或EF⊥DA),即可將梯形分成兩個直角梯形,且它們的面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