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解三角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6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2)導學案(新湘教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2)導學案(新湘教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導學案
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2)
【學習目標】
1.鞏固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三角函數(shù),學會解關于坡度和坡角有關的問題..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重點:理解坡角和坡度的內(nèi)涵及表示方法.
難點:實際問題中,坡度與正切.正弦等的綜合運用.
【預習導學】
學生通過自主預習教材P127-P128完成下列知識點.
如圖,從山坡腳下點P上坡走到點N時,升高的高度h(即線段MN的長)與水平前進的距離l(即線段PM的長)的比叫做,用字母i表示,即i=,坡度通常寫成1:m的形式.
圖中的∠MPN叫做,顯然坡度等于坡角的.
即i=.坡度越大,山坡越陡.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山坡的坡度為i=1:2.小剛從山腳A出發(fā),沿山坡向上走了240m到達點C,這座山坡的坡角是多少度?小剛上升了多少米?(角度精確到0.010,長度精確到0.1m)
分析:已知山坡的坡度為1:2,其實就是告訴我們=1;2,即tanA=1:2.由此可得出∠A的度數(shù);又知AC的長,要求BC的長,可以利用∠A的正弦值求得.
解:由題意可得tanA=,因此∠A≈26.570
在RtABC中,∠B=900,∠A=26.570,AC=240m,
所以sinA=
所以BC=(m)
答:這座山坡的坡角約為26.570,小剛上升了約07.3m.
(二)展示提升
1.如圖,某水庫大壩橫斷面迎水坡AB的坡度是,堤壩高BC=50m,求坡面AB的長.
2.如圖所示,某水庫大壩橫斷是梯形ABCD,壩寬CD=3m,斜坡AD=16m,壩高8m,斜坡BC的坡度i=1:3.求斜坡AD的坡角和壩寬AB(結(jié)果保留根號).
【知識梳理】
坡度其實就是坡角的正切,因此知道了坡度,就可以利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求出坡角的度數(shù).從而也能求得山坡的高度或水平長度.
【當堂檢測】
如圖所示,沿水庫攔水壩(橫斷面為梯形ABCD)的背水坡AB將壩頂AD加寬2米,背水坡的坡度由原來的1:2改為1:2.5.已知壩高6m,求加寬部分橫斷面AFEB的面積.
【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擴展閱讀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3)導學案(新湘教版)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導學案
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3)
【學習目標】
1.鞏固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三角函數(shù),學會解關于觸礁的問題.會利用方程幫助解直角三角形.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重點:理解觸礁問題的實質(zhì).
難點:利用方程幫助解直角三角形.
【預習導學】
學生通過自主預習教材P128-P129完成下列各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1.直角三角形中,五個元素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在實際問題中,怎樣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如圖,一艘船以40km/h的速度向正東航行,在A處測得燈塔C在北偏東600方向上,繼續(xù)航行1h到達B處,這時測得燈塔C在北偏東300方向上.已知在燈塔C的四周30km內(nèi)有暗礁.問這艘船繼續(xù)向東航行是否安全?
學法指導:要判斷船有沒有觸礁的危險,就是看船距燈塔的最近的距離與30km相比較的結(jié)果.若最近的距離超過30km,則船是安全的,若最近的距離小于或等于30km,則船有觸礁的危險.船距燈塔的最近的距離即過點C向航線AB作垂線CD,所以先得求出CD的長.
但CD在RtACD中不能直接求出,而且在RtBCD中也不能直接求出,怎么辦?
解:作CD⊥AB,交AB延長線于點D,設CD=.
在RtACD中,因為tan∠CAD=,
所以AD=
同理,在RtBCD中,BD=,
因為AB=AD-BD
所以
解得=
又因為30,所以
(二)展示提升
某次軍事演習中,有三艘船在同一時刻向指揮所報告:A船說B船在它的正東方向,C船在它的北偏東550方向;B船說C船在它的北偏西350方向;C船說它到A船的距離比它到B船的距離遠40km.求A,B兩船的距離(結(jié)果精確到0.1km).
【知識梳理】
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要求的邊不能直接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求出時,可以利用方程。
【當堂檢測】
如圖,塔AD的高度為30m,塔的底部D與橋BC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由塔頂A測得B和C的俯角∠EAB,∠EAC分別為600和300.求BD.BC的長(結(jié)果精確到0.01m)
【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1)導學案(新湘教版)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導學案
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1)
【學習目標】
1.使學生會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問題,從而會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來解決.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重點:善于將某些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歸結(jié)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利用所學知識把實際問題解決.
難點:根據(jù)實際問題構(gòu)造合適的直角三角形.
【預習導學】
在RtABC中,∠C=900
1.若∠A=600,b=,求a.
2.若∠B=350,c=8,用計算器求a的值(結(jié)果精確到0.1)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某探險者某天到達點A處時,他準備估算出離他的目的地——海拔為3500m的山峰頂點B處的水平距離(圖見課本125頁的圖4-15).你能幫他想出一個可行的辦法嗎?
探究討論:
先把圖4-15抽象,并構(gòu)造出直角三角形.
如圖,BD表示點B的海拔,AE表示點A的海拔,過點A作AC⊥BD即可以構(gòu)造出直角三角形.
在RtABC中,AC表示A處離B處的水平距離,要求AC,只需測出仰角∠BAC和A.B的相對高度AC即可.
如果測得點A的海拔AE=1600m,仰角∠BAC=400,求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AC(結(jié)果保留整數(shù)).
學生上臺展示因為BD=,AE=,AC⊥BD,BAC=400,
所以BC=
在RtABC中,tan∠BAC=
AC=
(二)展示提升
1.在離上海東方明珠塔底部1000m的A處,用儀器測得塔頂?shù)难鼋恰螧AC為250,儀器距地面高AE為1.7m,求上海東方明珠塔的高度BD(結(jié)果精確到1m).
2.某廠家新開發(fā)的一種電動車的大燈A射出的光線AB.AC與地面MN所成的夾角∠ABN.∠ACN分別為80和150,大燈A與地面的距離為1m,求該車大燈照亮地面的寬度BC(不考慮其他因素,結(jié)果精確到0.1m).
【知識梳理】
求某些不便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高或距離時,可以根據(jù)實際問題構(gòu)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來求.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題一般步驟:
(1)。
(2)。
(3)。
(4)。
【當堂檢測】
1.一艘游船在離開碼頭A后,以和河岸成300角的方向行駛了500m到達B處,求B處與河岸的距離BC.
2.有一段斜坡BC長為10m,坡角∠CBD=120,為方便殘疾人的輪椅通行,現(xiàn)準備把坡角降為50.
求坡高CD(結(jié)果精確到0.1m);
求斜坡新起點A與原起點B的距離(結(jié)果精確到0.1m).
【學后反思】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加油?
解直角三角形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解直角三角形》,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1.4解直角三角形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個元素的關系,會運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及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綜合運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及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重點: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難點:三角函數(shù)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靈活運用.
3.疑點:學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兩個元素中,為什么至少有一個是邊.
三、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在三角形中共有幾個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這五個元素間有哪些等量關系呢?
(1)邊角之間關系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寫成.
(2)三邊之間關系
a2+b2=c2(勾股定理)
(3)銳角之間關系∠A+∠B=90°.
以上三點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據(jù),通過復習,使學生便于應用.
(二)整體感知
教材在繼銳角三角函數(shù)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運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知識,對其加以復習鞏固.同時,本課又為以后的應用舉例打下基礎,因此在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之后,就是運用本課——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的.綜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課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一課.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我們已掌握Rt△ABC的邊角關系、三邊關系、角角關系,利用這些關系,在知道其中的兩個元素(至少有一個是邊)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這樣的導語既可以使學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時又陷入思考,為什么兩個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條邊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師在學生思考后,繼續(xù)引導“為什么兩個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條邊?”讓全體學生的思維目標一致,在作出準確回答后,教師請學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兩個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過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題
例1在△ABC中,∠C為直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且c=287.4,∠B=42°6′,解這個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靈活多樣,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解決,但例題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題在處理時,首先,應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其次,教師組織學生比較各種方法中哪些較好
完成之后引導學生小結(jié)“已知一邊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選取恰當?shù)暮瘮?shù)關系式求另兩邊.計算時,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數(shù)據(jù)簡便的話,最好用題中原始數(shù)據(jù)計算,這樣誤差小些,也比較可靠,防止第一步錯導致一錯到底.
例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這個三角形.
在學生獨立完成之后,選出最好方法,教師板書.
4.鞏固練習
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實際應用題的基礎,因此必須使學生熟練掌握.為此,教材配備了練習針對各種條件,使學生熟練解直角三角形,并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
說明:解直角三角形計算上比較繁鎖,條件好的學校允許用計算器.但無論是否使用計算器,都必須寫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個過程.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這些題目,不要馬馬虎虎,努力防止出錯,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總結(jié)與擴展
1.請學生小結(jié):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還有五個元素,知道兩個元素(至少有一個是邊),就可以求出另三個元素.
2.出示圖表,請學生完成
abcAB
1√√
2√√
3√b=acotA√
4√b=atanB√
5√√
6a=btanA√√
7a=bcotB√√
8a=csinAb=ccosA√√
9a=ccosBb=csinB√√
10不可求不可求不可求√√
注:上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