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8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專題復習“格高韻遠的北宋詞”導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專題復習“格高韻遠的北宋詞”導學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格高韻遠的北宋詞”導學案一、導學目標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約風格為主流、以閑情和離愁別恨為主旨的藝術(shù)風貌。
2、能夠?qū)υ姼柚屑衙畹臒捵诌M行鑒賞。
3、能夠展開聯(lián)想,驅(qū)馳想像,撰寫文筆雋永的詩詞意境想像文。
4、背誦“燕子來時新社”、“庭院深深深幾許”“碧云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四首詞。
二、導學重點
1、能夠?qū)υ姼柚屑衙畹臒捵诌M行鑒賞。
2、背誦“燕子來時新社”、“庭院深深深幾許”“碧云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四首詞。
三、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學目標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約風格為主流、以閑情和離愁別恨為主旨的藝術(shù)風貌
2、學習并理解“燕子來時新社”、“庭院深深深幾許”和“踏莎行”三首詞
3、了解相關(guān)作家
4、背誦“燕子來時新社”、“庭院深深深幾許”、
(二)導學過程
1、檢查作業(yè)
2、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約風格為主流、以閑情和離愁別恨為主旨的藝術(shù)風貌。設計問題如下:
(1)讀P60,劃出表示北宋前期詞的特點的詞句。
學生讀并回答后教師根據(jù)情況處理:沿襲唐五代詞的精神,以婉約風格為主流,以閑情和離愁別恨為主旨,體裁以小、中調(diào)為多。
(2)請說出北宋前期幾個著名的詞人及其詞作特點。(略)
3、導學作者:請一生讀注(1),讓其余學生劃出最重要的信息點。
4、導學詞牌和題目:設計問題如下
(1)本詞的題目是什么?題目上面又是什么?
(2)你能說說詞牌和題目的作用嗎?(“語文基礎知識手冊”P307)
5、感知作品:(1)讓一生讀作品,余生聽辨音,看有無讀錯的字,并及時糾正。
6、導學上片。設計問題如下:
(1)自讀上片,找出表時間的詞。
(2)詩詞的語言因為格律的要求有省略、有倒序,即有跳躍性,理解時需調(diào)整語序,例如注(2),請你仿此句將以下幾句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其大意?!。?)請劃出本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意象。這么多的意象組成了一個含有作者主觀感受的畫面即意境,請你用5分鐘的時間寫出這一意境(描寫出這一畫面)
(4)默寫上片。
關(guān)于問題(1):生答后師視情況明確并解釋:“新社”和“清明”
關(guān)于問題(2)(3):學生只要說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鸝和飛絮”等主要意象,并語言通順連貫即可(大意為“春曖花開,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語鶯聲,春天的美好和新鮮”等即可)。
關(guān)于問題(4):可讓一生到黑板上默寫。
7、導學下片。設計問題如下:
(1)生齊讀下片
(2)上片主要是寫景,下片主要是寫人和事,請依據(jù)你對本詞的理解,發(fā)揮你的想像,把下片內(nèi)容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3)寫了一個什么樣的人?
(4)背誦下片。背誦整首詞。
關(guān)于(2):一是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要素評析;二是從符合詞中人物特點評析;三是從語言表達角度評析。
關(guān)于(3):應大體包括:自然天真、純潔無瑕、活潑、聰明而調(diào)皮等。
8、導學作者。設計問題:請你說說了解歐陽修的哪些有關(guān)的文學常識?(生答后師據(jù)情況補充明確: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詩話”,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壇領袖。曾學他的“醉翁亭記”“伶官傳序”等。作品篇目:《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戲答元珍》
9、感知作品:讓一生讀,其余聽辨正音并感知。)
10、導學上片。上片寫景,有人說本詞上片的特點是“景深”,你能說說它是如何寫“深”的嗎?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本片改寫為一段景物描寫。(一是堆霧的層層楊柳,二是無重數(shù)的簾幕,三是站于高樓也不能望見外面(章臺路)。)
11、導學下片。設計問題如下:
(1)下片的前兩句寫的是什么意思?(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著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
(2)清人毛先舒評曰“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丝芍^層深而渾成?!彼囊馑际钦f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tǒng)一起來。所謂“意欲層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層層深入,步步開掘。請思考這兩句是如何開掘的?
(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fā)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fā)問。第三層是花兒竟一旁緘默,無言以對。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還是不肯給予同情,殊令人納悶。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便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她怎能不傷心呢?這處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毛先舒評曰:“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筍未出而苞節(jié)已具,非寸寸為之也?!?引同上)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jié)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這是本篇一大特色。)
(三)作業(yè):
1、默寫“燕子來時新社”、“庭院深深深幾許”
2、預習下一課
(四)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導學目標
1、能夠展開聯(lián)想,驅(qū)馳想像,撰寫文筆雋永的詩詞意境想像文。
2、背誦“碧云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四首詞
3、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兩種藝術(shù)手法
二、導學重點
背誦“碧云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四首詞
四、導學難點
1、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兩種藝術(shù)手法
2、撰寫文筆雋永的詩詞意境想像文。
五、導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二)導學“蘇幕遮”
1、初讀正音感知:
(1)找一生朗讀,余生聽辨糾正。重點注意“黯、思”兩字。
(2)進一步感知:本詩要求同學背誦,你認為哪些地方容易寫錯或記錯,請找出來讓其它同學注意。
2、詳讀理解作品:
(1)請結(jié)合注釋,自己理解本詞,劃出不好理解的地方,請教其它同學。(讓學生有疑)
(2)再讀上片。上片主要是寫景,寫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順序?qū)懙??表達了什么情感?從哪里看出是表達了這種情感?(意象略,表達思鄉(xiāng),從“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和“寒”看出。)
(3)請在練習本上寫出本片的意境,100—200字。
(4)下片寫“黯鄉(xiāng)魂,追旅思”,這種“思鄉(xiāng)和羈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一是寄希望于“好夢”。二是登高望遠,但不能獨倚。三是借酒澆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淚。)
3、美讀品味作品。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本詞,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導學《八聲甘州》
1、導學作者:(1)讓學生說說了解柳永哪些信息。后找一名學生讀注①。
(2)教師根據(jù)情況適當補充:
柳永(約980--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fā)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最后,他在飽受世態(tài)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歲時方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人生一世誰不想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最大的光熱?有職才能有權(quán),才能施展抱負,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時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條路——去當官。所以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在從政大路上跋涉著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淵明那樣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蘇軾、白居易那樣政心不順而求文心;像王維那樣躲在終南山里而窺京城;像諸葛亮那樣雖說不求聞達,布衣躬耕,卻又暗暗積聚內(nèi)力,一遇明主就出來建功立業(yè)。柳永是另一類的人物,他先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政治,碰了釘子后沒有像大多數(shù)文人那樣轉(zhuǎn)向山水,而是轉(zhuǎn)向市井深處,扎到市民堆里,在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國封建知識分子中一個僅有的類型,一個特殊的代表?!汉狻蹲x柳永》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到民間去的詞作家。也許我們可以責備柳永沒有大志,同為詞人不像辛棄疾那樣:“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辈幌耜懹文菢樱骸白栽S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時勢不同,柳永所處的時代正當北宋開國不久,國家統(tǒng)一,天下太平,經(jīng)濟文化正復蘇繁榮。京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興市民階層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藝相應發(fā)展,恩格斯論歐洲文藝復興時說,這是需要巨人而且產(chǎn)生了巨人的時代。市民文化呼喚著自己的文化巨人。這時柳永出現(xiàn)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的市民文學作家。他在市井這塊沃土里酣暢淋漓地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華?!汉狻蹲x柳永》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生讀感知:
(1)找一生朗讀,余生聽辨,相互糾正。
(2)自讀找易混、易錯字?!盀t瀟、苒苒、渺邈妝、颙、倚闌干、恁、凝”等。
4、導學上片:(1)上片主要是寫景,請你用自己的話把詞中所“景物”寫出來。
(2)結(jié)合全詞,請說說哪幾個字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3)查字典,請解釋下面幾個詞“瀟瀟、清、凄”
(4)背誦上片。
關(guān)于(1)只要寫出詞中景物及感情基調(diào)即可。
關(guān)于(2)“清(冷;寂靜)”,“凄(冷;凄涼)慘”,“冷落”“殘照”“衰”等。
5、導學下片:(1)讀下片,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感情?從哪里看出來的?
(2)作者如何寫的?
關(guān)于(1):思鄉(xiāng)、思親、“望故鄉(xiāng)、歸思、想佳人”
關(guān)于(2)先寫自己望鄉(xiāng),懷人、思歸,再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
(四)作業(yè):
1、默寫“碧云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2、預習下一課
(五)教后記:
擴展閱讀
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鑒賞詩歌的語言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鑒賞詩歌的語言”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1屆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學案:鑒賞詩歌的語言
【考點分析】
中國古代詩歌說到底就是一種語言的藝術(shù),詩歌豐富的思想感情、優(yōu)美的意境都是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的,這就要求古代詩歌語言精煉、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詩歌語言的這些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調(diào)動想象、聯(lián)想、比較等多種方法,進一步領悟詩歌的精妙之處。
古代詩歌的的語言一般具有“簡練、新奇”的特點。所謂“簡練”就是用最少的字表達出最豐富的內(nèi)涵,分析詩歌的語言,除了理解語言字面的意義,還要體會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進而把握詩歌表情達意的語言特色。詩歌里的所謂“詩眼”就是這類,比如蘇軾的《東坡》:“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币粋€“清”字,既寫出了天空和地面的的潔凈、月光照射萬物所形成的澄明清朗的境界,也寫出了作者雖仕途坎坷、被貶黃州但隨遇而安、開朗樂觀、心凈無塵的心靈世界。所謂“新奇”就是用特殊的詞法、句法,取得一般用法所難以達到的效果。分析詩歌語言,除了分析語言的用法,也要分析這種表達效果,進而把握詩歌表情達意的語言特色。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都是這種“新奇”的語言。
高考題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往往注意這些“簡練”而“新奇”的語言,語言用得好也在于此。既要注意它的多重意義,也要注意它的語言特點和達到表情達意的效果。
【高考金題】
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浙江卷)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螟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解題指導]了解題目要求后,要快速對全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漠漠煙如織”、“寒山”、“傷心”等詞語來看,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應是一種憂傷、孤寂;從“樓上愁”、“宿鳥歸飛”、“歸程”等詞語來看,所表達的應是一種思鄉(xiāng)、思人的感情;“何處是歸程?”應是一種思而不得?!翱铡睉^好地表達出這種意境。
[答案]“空”字一方面寫出獨自一人的孤單,也寫出心中的空落,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jié)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福建高考)
端 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解題指導]在對全詩整體把握之后,再來思考“敵”與“對”的不同效果。一個“敵”字,用字險而穩(wěn),除了客觀環(huán)境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觀心靈的寂寞凄愴。仔細品味,會覺出它的妙趣。
[答案]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xiàn)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fā)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他詞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遼寧)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解題指導]這首詞屬名家名篇,這在高考題里很少出現(xiàn)。高考一般避開名家名篇。從整首詞來看,感傷中見曠達,情中含理,生動形象。“花褪殘紅青杏小”“枝上柳綿吹又少”春天即將逝去,傷春之情溢于言表。但另一方面,燕子翻飛,有動態(tài)活力,極具美感。墻里佳人笑聲傳來,別有一番情趣,但笑聲漸無,佳人離去,多情中平添了幾分被冷落的煩惱。傷春又有活力,喜悅又有煩惱,作者的曠達,可見一斑。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皶浴弊趾茫驗樗赛c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可以有兩種,答一種即可。)
【規(guī)律總結(jié)】
高考題對語言的考查,一般從詞句入手。回答方式,一般總說語言特色,然后結(jié)合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從手法(修辭、煉字)、內(nèi)容、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就近幾年高考題來看,從思想內(nèi)容方面考查多些,表達效果也主要體現(xiàn)在表情達意上。煉字、詩眼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鑒賞詩歌的的語言往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考慮古代詩歌推敲字詞的特點,關(guān)注重點詞語。
1、名詞:名詞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稱。(具體見學案一)名詞的連用常常會營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2、動詞:一個動詞往往能夠使整首詩活起來,而且動詞往往有多重含義。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币粋€“見”字把詩人無意看山而見山,悠閑自得的形象表現(xiàn)了出來。
3、形容詞:這些詞語往往從各個角度對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對渲染氣氛、表現(xiàn)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薄凹t”“綠”“火”“藍”等詞語把江南的美景寫得色彩絢爛,美不勝收。
4、副詞:往往也起修飾限制作用,在很多情況下也是鑒賞的重點。如“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币粋€“忽”字把漫不經(jīng)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的情緒變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的耐人尋味之處。
5、數(shù)量詞:可以準確地表情達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一片”飛花落下都要減掉一層春色,“萬點”飛花飄落更使人煩惱愁悶。抒發(fā)了詩人因傷春而滿腹愁怨的感情。
6、疊詞:詞語的重疊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將詩人寂苦無告的心境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二、關(guān)注詩歌語言變形的特點。
因為古代漢語本身的特點和詩詞格律對語言使用的限制,詩詞里的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言的變形,而這些變形的詞語在詩歌表情達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把春風的多情、靈動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出來。再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濺淚”不是說花流淚,而是說花上濺上了愁人的眼淚;“鳥驚心”也不是說鳥兒受到驚嚇,而是說鳥鳴驚動愁人的心。
三、關(guān)注修辭語言的表達效果。
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guān)等待。因為修辭的運用,詩歌往往達到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語言鑒賞也應特別關(guān)注這種情況。如王維寫風:“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痹谌章湮魃?、山水靜寂、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感到倦怠的時候,它盛情地為人們吹動松濤,奏響大自然的雄渾樂曲。這種擬人手法的使用,把善解人意的風的形象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再比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碧玉”喻色,“絲絳”喻形,把柳樹青翠潤澤、柳條細長柔嫩的特點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來。
四、關(guān)注詩歌整體的語言風格。
詩歌的語言風格,多種多樣,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平淡、清新、絢麗、質(zhì)樸、明快、含蓄、簡潔、洗練、豪放、柔婉等等。很多詩人長期的寫作實踐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放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明白、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清新自然、杜牧的清健俊朗、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韓孟的奇崛險怪、溫庭筠的綺麗香艷等等。了解了這些詩人的語言風格特點,對于鑒賞詩歌語言特別有幫助。
【專項訓練】
1、閱讀下面的小令,完成問題。(2006上海)
〔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琢謫棠荆瑓菍m蔓草,楚廟寒鴉。
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時,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詩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宋之問因獲罪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第二年從貶所逃歸,途經(jīng)襄樊附近的漢江而作此詩。
有人曾經(jīng)將后兩句改為“近鄉(xiāng)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來進行比較。你認為哪種表達更好?請具體說明理由。
答: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四川)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詩人的思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賞析。
答: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的題目。(廣州07年3月六校聯(lián)考)
水檻遣心①
杜甫
去郭軒楹②敞,無村眺望賒③。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①此詩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期。②軒:長廊。楹:柱子。③賒:遠。
請賞析畫線句中“出”和“斜”兩字運用的妙處。
答: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的題目。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①,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注:①小山樓:詩人當時寄居之地。
唐代詩人張繼在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中有這樣的描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那么,若將“兩三星火是瓜洲”的“星火”換成“漁火”好不好?請談談你的見解。
答: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出塞馬戴
金帶連環(huán)束戰(zhàn)袍,馬頭沖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①有人說,詩的第二句中的“沖”字與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傳神,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②這首詩描寫了一次邊塞戰(zhàn)事,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塑造了戍邊將士怎樣的形象。 7.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憶秦城詠桐李清照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注:本詞作于南渡之后。
(1)你認為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情懷”的是哪一句?請簡析該句在詞中的作用。
(2)疊句“梧桐落”有怎樣的表現(xiàn)力?請談談你的理解。
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小園【清】黎簡
水影動深樹,山光窺短墻。
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
幽竹如人靜,寒花為我芳。
小園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詩的首聯(lián)中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2)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由物及人(詩人),請簡要賞析詩中“人”的形象特點。
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邊的題目。
水檻遣心①
杜甫
去郭軒②楹敞,無村眺望賒③。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①此詩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期。②軒:長廊。③楹:柱子。③賒:遠。
(1)填空:
這是一首歌詠自然景物的詩歌,體裁是詩。根據(jù)景物描寫可以判斷,詩人寫的是時令的美麗景物。作者通過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的草堂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情。
(2)請賞析畫線詩句中“出”和“斜”兩詞運用的妙處。
10、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待儲光羲不至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jīng)明了??諒颓椤W远嗲?。
(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jié)合作品作簡要分析。
(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
1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東欄梨花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詩人見“東南一株雪”而“惆悵”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認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為什么?
12、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溪頭臥剝蓮蓬”中“臥”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1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有關(guān)問題。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轂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①“紅杏枝頭春意鬧”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鬧”用得尤為精妙,為什么?
②下闋即景抒情,“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飽嘗人間世態(tài)炎涼之苦,又為后文歸隱山村、詩酒自娛作了伏筆。
2、原詩更好。作者被貶嶺外,遠離家鄉(xiāng),很長時間沒有家人的音訊,不知道家里是否會受自己的牽連而發(fā)生變故。原來還只是思念和擔心,現(xiàn)在來到家鄉(xiāng)附近,更怕這種擔心變成現(xiàn)實。所以“情更怯”和“不敢問”更能表達詩人此時的精神痛苦,更加貼切和富于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問”則顯得平淡和一般化。
3、本詩以“亂”字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轉(zhuǎn)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進一層。尾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4、“出”指魚躍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飛。分別刻畫出魚的活躍和燕的輕盈。魚和燕的“動”與周圍環(huán)境的“靜”結(jié)合,烘托環(huán)境的幽靜,烘托詩人閑適的心境。(或:“出”指魚躍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飛。分別刻畫出魚的活躍和燕的輕盈。魚和燕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春天生機勃勃的特別,抒發(fā)詩人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5、(示例)不好。因為“江楓漁火”是近景,看得清;“兩三星火”是遠景,看不分明。只見星星點點,怎么知道是漁火不是星火?“兩三星火”更惹人想象?!稐鳂蛞共础酚弥毓P,《題金陵渡》用輕筆,“兩三星火”與夜江明暗映襯融成一體,清美之至,寧靜之至。
6.①第二句“沖”字寫將士頂風冒雪奔赴戰(zhàn)場的情形,表現(xiàn)出戍邊將士一往無前,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第四句“缺”字運用使動用法,寫戰(zhàn)士寶刀砍到缺了刃口,極言拼殺之慘烈,戰(zhàn)斗時間之長久,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②作者塑造了戍邊將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揚、機智勇敢、英勇無畏的形象。
7.(1)其一:“斷香殘酒情懷惡”,這一句直接寫詞人“情懷”,該句貫穿和籠罩全篇的感情?!皝y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色,使詞人倍感“情懷惡”,而“情懷惡”更增添了秋日黃昏“梧桐葉落”“心還寂寞”的蕭索冷落和不盡苦衷(或道出了詞人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
(2)疊句“梧桐落”,進一步強調(diào)出落葉在詞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響。落葉片片,象無邊的愁緒一樣,飄落在她的心上;風聲陣陣,象鋒利的鋼針扎入她受傷后孱弱的心靈。詩人觸景傷懷,引出后句“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國破家亡的傷痛,背井離鄉(xiāng)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頭。
8.(1)答案一:“窺”。角度巧(不說小園里的人越過短墻能看見墻外山光,卻說“山光窺短墻”,好像那山光探頭進入短墻,在窺視這小園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園景物之富于魅力);擬人化(以物擬人,寫活了“山光”的意態(tài)神情,與王安石“兩山排闥送青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動”。小園中池水澄清,樹木倒映其中,本是靜止的,傍晚微風乍起,水中樹影也隨風婆娑蕩漾,這樣靜動結(jié)合,畫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潔,白璧無瑕的象征。幽竹靜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顯示出詩人的勁節(jié)高風,一片冰心。此時詩人小立于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節(jié)操,澄明的胸懷,與周圍景物渾融一體,一個孤清高潔的形象躍然紙上。
9.答案:(1)近體詩(格律詩、五律)春天開闊幽靜 悠游閑適(熱愛大自然的春天)
(2)“出”指魚躍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飛。分別刻畫出魚的活躍和燕的輕盈。
魚和燕的“動”與周圍環(huán)境的“靜”結(jié)合,烘托環(huán)境的幽靜,烘托詩人閑適的心境。或:“出”指魚躍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飛。分別刻畫出魚的活躍和燕的輕盈?!棒~和燕”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春天生機勃勃的特別,抒發(fā)詩人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詩寫傍晚時分所見到的微風細雨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幽美好和詩人閑適寧靜的心情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正因為風微,燕子才輕盈地掠過天空;足見詩人遣詞用意之精微?!俺觥睂懗隽唆~的歡欣,極其自然;“斜”寫出了燕子的輕盈,逼肖生動。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近交錯,精細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畫之痕”。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杜甫定居草堂后,經(jīng)過他的一番經(jīng)營,草堂園畝擴展了,樹木栽多了。水亭旁,還添了專供垂釣、眺望的水檻。詩人經(jīng)過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后,得到了安身的處所,面對著綺麗的風光,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些歌詠自然景物的小詩。此詩描繪的是草堂環(huán)境,然而字里行
10、(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2)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意思對即可??删o扣詩題中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
11、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如果改首句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屬桃花,那么一、二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guān),而且與詠梨花的…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12、“臥”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13、①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zhuǎn)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②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14、①用一“鬧”字,夸張地描繪出紅杏花盛開怒放,絢麗鮮艷,熱烈如火,喚起人們的無限聯(lián)想,將生機蓬勃的爛漫春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意思對即可)②擬人手法。作者把斜陽當做朋友,舉酒相勸,希望斜陽在杏花叢中多加逗留,表達了惜春(惜時)的感情。(意思對即可)
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鑒賞詩歌技巧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鑒賞詩歌技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11屆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學案:鑒賞詩歌技巧
一、考點解析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構(gòu)思上的巧妙使用。
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shù)構(gòu)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shù)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偶、反問、設問、反復、互文等。
對修辭手法的鑒賞,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分析和評價它們對于塑造形象、表現(xiàn)情感和體現(xiàn)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將抽象化為具體,能將無形化為有形。例如寫“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币越畬懗睿瑒t使人想見愁意之漫長。
②夸張夸張就是為了突出和強調(diào)某種事物或事物的某種特征,借助于想象,對它進行夸大或縮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給人啟示。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痹娭械摹叭f里”“五千仞”“上摩天”“淚盡”都是夸張,正是這些夸張描寫,把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對茍且偷安、不去收復失地的求和派的憤懣,以及對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③擬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如劉頒《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痹娭袑ⅰ澳巷L”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④對比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qū)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比娡ㄟ^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考查的重點是抒情和描寫。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詩歌中常用的表達手法有:對照、襯托、渲染、烘托、用典、鋪墊、象征、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托物言志、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等。
①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贝嗽娨悦纷杂鳎\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②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diào)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就是從正面著意描寫。如趙師秀的《約客》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③烘托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指從側(cè)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痹娭袑懙搅嘶?、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畫面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
④動和靜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離不開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⑤虛和實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可以使作品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如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中前兩句泛說西湖六月的風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后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的輝映下,無邊無際的碧綠和艷紅和諧地搭配著,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⑦對照又稱對比,就是把對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敘,以增強藝術(shù)效果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的一、二句中,霜天、殘月是冷色,江楓、漁火是暖色,這是色彩的對照。這一對照營造出了一種孤寂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二、疑難突破
(1)高考對古代詩歌鑒賞的考查著眼于“讀懂”詩歌。備考應以“讀懂”作為基本點和突破口。對于本課時考點的復習,應注意:全面了解古典詩歌的表達技巧的分類和具體手法的內(nèi)涵;同時,還要注意區(qū)別容易混淆的表現(xiàn)手法,特別是其中的修辭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對比與襯托、比喻和比擬等。
(2)答題的思路應全面、明確。表達技巧是服務于思想感情的表達的,因而,在答題時,不僅要考慮該手法對句意呈現(xiàn)的作用,還要特別關(guān)注其對詩歌感情、意趣等表現(xiàn)的促進作用。三、專項練習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白牡丹
韋莊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如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全詩用虛寫的手法描寫白牡丹,請結(jié)合詩中景物分析這種表達手法。
2.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春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詩歌在景物描寫和感情抒發(fā)上各據(jù)特色,試從表達技巧上作簡要分析。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祈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題目是“觀祈雨”,但寫祈雨情景的只有一句:,然后詩人用的手法,寫鄉(xiāng)民與朱門對天氣的擔憂,從而揭露朱門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詩人對鄉(xiāng)農(nóng)的情感:
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①詩中的“可憐”的意思是什么?與“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買炭翁》)”和“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中“可憐”意思是否一樣?請作簡要分析。
②詩人對賈生(賈誼)的評價是什么?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感情?
③這首詩用了先揚后抑的寫作手法,試作分析。
5.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清人紀昀在《瀛奎律髓》卷二評價這首詩說:“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語尤婉至。圣朝既以為無闕,則諫書不得不稀矣,非頌語,乃憤語也?!背浞挚隙诉@首詩的諷刺意義。請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手法。
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落日悵望
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情景交融是抒情詩最主要的表達方法,但這首詩卻是情與景分開來寫,試作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首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開頭兩句描寫了小松怎樣的特征?
答:
(2).從整體構(gòu)思看,本詩采用的藝術(shù)手法是什么?請說說你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答: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蘋埋幽徑,晉代衣冠咸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此詩作于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lián)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問:下片“揀盡寒枝不肯棲”采用的是____的修辭方法和____的表現(xiàn)手法,表面上寫的是__________,但實際上卻寫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0、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回答問題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問: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1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問:“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jié)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問:第一、二聯(lián)是怎樣表現(xiàn)夜色之美?
1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上看山
蘇軾
船上看山走如馬,倏乎過去數(shù)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問:分析一下這首詩的表達技巧。
14、閱讀孟郊的《游子吟》回答問題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問:“寸草心”、“三春暉”用了什么手法?說明了什么?
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唐)許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問:頷聯(lián)寫云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現(xiàn)在多用“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名句比喻什么?
參考答案
1.詩人用《桃花源記》中武陵人的典故,勸解朋友不能像武陵人一樣,要“須盡丘壑美”。暗寓對待事情不能嘗淺輒止、要堅持到底的哲理。語言雖淺白,含意卻很深遠。
2.詩的前兩句描寫春季的絢麗美景(青青草色、鵝黃楊柳、繽紛桃花、芬芳李花),是歡樂的景象;后兩句用比擬的修辭寫自己的愁思(東風不能吹愁,春日添加遺憾),是悲哀的感情。詩人用樂景寫哀情,利用對比,真切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哀愁
3.“簫管迎龍水廟前”、對比、不顧勞動人民疾苦,終年貪圖享樂、同情。
4.①這首詩的“可憐”是“可惜”的意思;《賣炭翁》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孔雀東南飛》中是“可愛”的意思。
②賈誼有才華,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③詩的前兩句寫朝廷重賢,宣室召見,重新任用才華橫溢的賈生,是贊美,是揚;后兩句寫討論的是服藥求仙等虛無的事情,而不去探討天下百姓的問題,是諷刺,是抑。詩人用欲抑先揚的手法譏諷朝廷的昏庸和對賢臣的不重用。
5.詩的前四句,寫真摯的友誼。五六兩句,“悲花落”是悲嘆時光空逝,無所建樹;“羨鳥飛”是羨慕鳥可自由飛翔,自由鳴叫,反襯出沒有言論自由。尾聯(lián)有言外之意,反話正說,寓貶于褒,說明朝廷并不需要犯顏直諫的人,表現(xiàn)了詩人的憤慨之情。
6.、首聯(lián)寫詩人眼前景(孤云、歸鳥疾飛);頷聯(lián)寫情(滯留他鄉(xiāng),久久不歸);頸聯(lián)有遠及近寫景(夕陽、喬木、秋山);尾聯(lián)抒情(寫自知憔悴、不敢照水)。這樣兩句景,兩句情,相間而寫,層層遞進,表達詩人落寞惆悵的心緒。
7、(1).由小到大,生命力強。
(2).托物言志。該詩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諷喻時俗。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之木,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輕策也能成就大業(yè)”的觀點;另一方面諷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的本質(zhì)。
【評說】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tài)度和對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
8、(簡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fā)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9、擬人;虛實結(jié)合(或類比);孤鴻不愿選擇高枝棲息,寧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鴻自比,表現(xiàn)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nèi)心的孤苦和清高。
10、后兩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皟伞薄ⅰ跋唷倍职讶撕蜕骄o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兩字更突出了詩人對山的喜愛。
11、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nèi)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12、“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xiàn)出了它的清秀?!扮R”: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
13、此詩將江兩岸的群山喻為馬群,且以行船為參照物,把群山那一靜態(tài)的景物給形化動化,寫得形象生動?!帮w鳥”喻“孤帆”,寫出了舟行之快。
14、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陽光來比喻慈母的恩惠。說明慈母的厚愛,兒子是無以報答的。
15、“山雨欲來風滿樓”現(xiàn)在多比喻重大事變即將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p>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鑒賞》復習教案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高中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鑒賞》復習教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鑒賞》復習教案
一、教學目的
明確古代詩歌鑒賞的考試內(nèi)容:
1、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詩歌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方法:分層探究法
三、教學程序:導——練——矯——結(jié)
教程:
導語:高考詩歌鑒賞一般考查對關(guān)鍵詞語意義的理解、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和語言技巧的賞析,近幾年的高考古詩鑒賞題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是“詩眼”的理解、形象的賞析、意境的領悟和藝術(shù)手法的評價,其復習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詩眼——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是全詩意境展開的總綱,是情感的脈絡。因此,抓住詩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題,把握了詩歌的靈魂。
典題練習: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一)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p>
詩歌一、三句寫景,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涼”用得最好。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寫景,很好地襯托了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二)雪晴晚望賈島
倚仗望晴雪,溪云幾萬重。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聞打暮天鐘”是不是全詩的詩眼?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詩的詩眼。因為,這句用在篇末起著點活全詩的作用。前七句都是寫靜景,是望景?!奥劥蚰禾扃姟睂懸宦暻宕嗟溺娐暎梢曈X轉(zhuǎn)到聽覺。這鐘聲不僅驚醒了默默賞景的詩人,而且鐘鳴谷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隨之飛動起來。整個詩境形成了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的局面。在這充滿山野情趣的詩境中,似乎隱隱吐露出詩人“歸臥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詩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和作品風格,寄寓著詩人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融入歷史文化內(nèi)涵形成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為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意境。閱讀答題時要特別注意分析詩人描繪的生活圖景,領悟蘊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
典題練習:閱讀下面幾首詩歌,然后按要求答題。
(一)山亭夏日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1)詩人用近乎繪畫的手法,抓住了幾個典型的畫面,這些畫面的特點是。
解析: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
答案: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
(2)通過這幅圖畫,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你用簡潔的文字表述出來。
解析:夏日午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亭臺樓閣由于微風的拂動也隨之晃動,讓人感覺到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使人精神為之一爽;至于晴空驕陽下,綠樹濃陰間那悠長的蟬聲,只有留待大家去玩味了。透過這幅清幽美麗的圖畫,我們仿佛看到那個充滿情趣的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答案:這是一幅描寫夏日風光的圖畫,通過這幅圖畫讓我們體會到詩人熱愛山林的情趣,以及對閑適自在生活的追求。
(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劉禹錫于永貞元年被貶出京,到寶歷二年回京這段時間。
(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全詩的情感主旨所在,詩句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竟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逢春。表達了詩人一種樂觀、豁達的精神。
(2)第三聯(lián)是廣為傳誦的名句,但已賦予新的哲理,你認為今天它主要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新陳代謝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規(guī)律。
方法提示三:賞技巧——在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方法、風格流派、意境創(chuàng)造等。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為:烘托、用典、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修辭方式為: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襯托(包括正襯和反襯)等。風格流派有清新飄逸、沉郁頓挫、平和沖淡、委婉含蓄、清新質(zhì)樸、簡潔明快、豪放、婉約等。了解了這些,有助于我們準確的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詩人的感情、氣質(zhì)、藝術(shù)素養(yǎng)以及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
典題練習:閱讀下面幾首詩歌,然后按要求答題。
(一)更漏子溫庭筠
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點?
解析: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又有誰可以理解呢?這句詞點示了全詞的內(nèi)涵。該句用人之所聞,描寫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沒有休止的綿綿秋雨,正如主人公的離情連綿不斷。
答案: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又有誰可以理解呢?該句用人之所聞,描寫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沒有休止的綿綿秋雨,正如主人公的離情連綿不斷。
(二)鷓鴣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閣,苦竹叢深日向西。
注:①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②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cè),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fā)羈旅愁懷。
因此詩,詩人被冠以“鄭鷓鴣”的稱號。簡要分析詩人寫鷓鴣有什么高妙之處。
解析及答案:全詩緊扣鷓鴣來寫,不但寫出了鷓鴣的形狀、習性,而且將鷓鴣的叫聲與帝舜二妃及屈原的悲愁故事相結(jié)合、與游子佳人的傷感情事相結(jié)合,放到一個荒江野廟、雨昏花落的環(huán)境中來描寫,自然形成了一種凄迷悠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銷腸斷的氛圍。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這樣就深刻地傳達了鷓鴣這一形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獨特的悲劇意蘊,感人至深。
(三)菊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港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有人評這首詩寫菊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簡要說明。
答案:這是一首詠菊詩。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未離開菊花,開篇寫菊花的貌不驚人(“比蓬蒿”、“近鬢毛”),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質(zhì),點出詠菊的主旨。
(四)碧瓦范成大
碧瓦樓前繡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詩人,曾作為南宋使者被派往金國。在金主面前“詞氣慷慨”,“全節(jié)而歸”,為朝野稱道。
簡答:這是一首純粹的寫景詩嗎?為什么以“碧瓦”為題?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及答案:這是一首寫景小詩,但又不全是。詩以《碧瓦》為題而不是以《暮春即景》為題,暗示由碧瓦想到雕梁畫棟的豪宅。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繡幕遮擋的碧瓦樓前,偏安江南的王侯顯貴們醉生夢死,耽于享樂。末句“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人無計留春住,南宋王朝衰敗的局面又是可以挽回的嗎?詩人以景寫情,含而不露,構(gòu)思精巧。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比較鑒賞題的解答
方法提示:如果題材相同或藝術(shù)技巧相同,那么關(guān)鍵在于找出思想情感不同的地方,或找出藝術(shù)風格不同的地方,反之即使思想情感相異或風格也迥異,則可找出藝術(shù)技巧相同的地方。總之,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是基本方法。
典題練習
(一)比較鑒賞下面的唐詩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春怨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①遼西:即遼河以西,今遼寧省西部。
〖中思·喜春來〗春思胡祗適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diào)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1)比較《春怨》中“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誰喚起,窗外曉鶯啼”兩句寫黃鶯的目的和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春思》一句寫黃鶯是為了展現(xiàn)黃鶯歡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現(xiàn)了一種閑適、喜悅的心情。(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
《春怨》一句寫黃鶯是為了表現(xiàn)少婦不愿意讓黃鶯來驚擾她的美夢,抒發(fā)了她對征戌親人的思念之情。(從“怨恨戰(zhàn)爭”方面答也可)
(2)《春怨》和《秋思》在語言上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答案:活潑生動,口語化。(意思相同即可)
(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紅葉唐·韓氏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行宮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
(1)韓氏詩運用了手法寫宮女心事,顯得與韓愈詩中“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fā)待郎歸”的寫法相近;元稹詩則采用了手法寫宮女命運,和陸游詩中“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寫法相似。
(2)兩詩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請簡要說明。
答案(1):托物言情(寄情于物)委婉、含蓄樂景寫哀(反襯)
答案(2):不完全相同。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宮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韓詩表現(xiàn)了宮女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沖破樊籠的愿望,而元詩流露出無可奈何、懷舊度日以了殘生的情緒。
(三)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中留客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道輕陰便擬歸??v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王詩中的“濕衣”和張詩中的“沾衣”含義相同嗎?請作簡要說明。
答案:王詩中的“濕衣”是幻覺、錯覺,濕人衣的是山中的翠色,作者抒發(fā)了那濃翠的山色給人帶來的浸染、滋潤、細雨濕衣似的涼意美感。張詩的“沾衣”卻為實寫,是說大山云深之處,即使天晴無雨,也會因為濕氣沉沉而打濕游者的衣服,它展示了云深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
(四)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農(nóng)家望晴壅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白發(fā)老農(nóng)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注】①早晚回:何時回。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這兩首詩的共同主題是什么?(答案不超過20個字)
答案:表現(xiàn)百姓生活的痛苦,表達詩人深切的同情。
(2)范詩多處運用對比取得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請作具體說明。
答案:“江上”和“舟中”兩種環(huán)境,“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吃魚人和捕魚人兩種生活的強烈對比,“一葉舟”和“風波里”的巨大反差,飽含了詩人對漁民的關(guān)切和同情之心。
(五)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①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鬢③影,來對白頭吟④。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⑤梗猶泛⑥,故園蕪已平。煩君再相警,我亦舉家清。
①西陸:指秋天。
②南冠:代指囚人,這里是詩人自指。
③玄鬢:古代婦女發(fā)式“蟬鬢”,又黑又光潤,縹緲如蟬,故稱。玄,黑色。這里代指蟬。
④白頭吟:樂府曲名。鮑照等曾以此曲作詩,自傷清直卻遭誣謗。
⑤薄宦:官職卑微。
⑥梗猶泛:《戰(zhàn)國策·齊策》載土偶與桃梗對話,土偶曰:“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此處喻指四處漂泊。
(1)兩首詩中蟬的形象與詩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處?兩首詩的尾聯(lián)分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駱詩借秋蟬因露重風高而難飛難鳴,喻指自己忠直高潔而橫遭誣陷,身陷囹圄。李詩以蟬的高棲難飽,悲鳴欲絕而無人同情,自喻高潔和因高潔而清貧的困境,暗示環(huán)境的冷酷無情。(解答時注意“在獄”“白頭吟”“薄宦”等詞語的含義和提示作用。)
駱詩尾聯(lián)寫自己高潔而不能取信于人,抒發(fā)了強烈的悲憤和不平。李詩尾聯(lián)以蟬自勵,表明要堅持高潔的操守。
(2)兩首詩運用了哪些相同的藝術(shù)技巧?
答案:以蟬起興,以蟬自喻,直抒胸臆。
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導學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關(guān)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導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年級:高三學科:語文章節(jié)、課時:高考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導學案
教學目標:1構(gòu)建詩歌鑒賞的知識網(wǎng)絡;
2掌握詩歌鑒賞的必要知識、方法、技巧;
3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詩歌鑒賞的形象、情感、技巧。
教學難點:詩歌鑒賞的技巧與方法。
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高考詩歌??純?nèi)容回顧:
1形象
A常見形象B答題步驟
2技巧
A常見技巧B答題步驟
3情感
A常見情感B答題步驟
二技法專練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南柯子憶舊①
仲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語氣詞,加強語氣。
這首詞的上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枕上作
陸游
一室幽幽夢不成,高城傳漏過三更。
孤燈無焰穴鼠出,枯葉有聲鄰犬行。
壯日自期如孟博,殘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棄家去,萬頃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東漢范滂,《后漢書》記載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黃初平,《神仙傳》說他“至五百歲而有童子之色”。
這首詩的第二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
三高考真題專練:
(2012年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11分)
望江南
【宋】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魚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①空。圖畫若為工。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選自《御選歷代詩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這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5分)
(2)下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lián)系詩句簡要談談。(6分)
四學有所思:
本堂課的收獲與問題
五作業(yè):整理《望江南》于作業(yè)本上。(按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