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八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資料合集(語文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歸納
一、常識部分:
1.作家作品:
《巴東三峽》的作者是劉大杰(1904——1977),他是現(xiàn)代學者、作家、翻譯家,湖南岳陽人。本文選自《中華百年游記精華》。
《周莊水韻》的作者是趙麗宏,是當代作家,本文選自《散文選刊》(2000年第7期)。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的作者是馮君莉,是當代作家,天津人。本文選自《中國風景散文三百篇》。
《走進紐約》的作者是劉成章,當代作家,陜西延安人。本文選自《中華百年游記精華》。
二、課文的理解分析:
《巴東三峽》
1.解題:我們曾學過酈道元寫的《三峽》,那是一篇文言文,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是現(xiàn)代作家、學者、翻譯家劉大杰寫的,那美麗的三峽令人向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泛舟觀賞,留下贊美的文章,《巴東三峽》就是一篇文筆非常好的游記。“巴東”是指四川東部,“三峽”是指我們的母親河——萬里長江上的一段最為雄偉壯觀的景象“山水畫廊”。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它共長193公里。
2.結構:本文按照作者的游蹤順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慶,逆流而上游覽三峽。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總述三峽水的的險惡形勢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6):詳述作者游西陵峽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7—8):詳述作者游巫峽的經(jīng)過。
第四部分(9):詳述作者游瞿塘峽的經(jīng)過。
第五部分(10):寫游后作者的心情。
3.內容:這是一篇內容翔實的山水游記。作者敘述了經(jīng)過長江三峽沿途所見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開頭引用民諺渲染三峽一帶險惡悲涼的氛圍,敘述自己的感受:嘆其奇?zhèn)?,恐其險惡。特別強調巫峽最為險惡。接下來,按照逆流而上的順序,寫西陵峽山勢之高低和水勢之緩急,還具體描繪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寫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狹;詳寫燈影峽兩岸的景色:江北險而無味,江南玲瓏秀麗;又詳寫了崆嶺峽的險峻形勢:山橫江中水極窄,崆嶺灘險如鬼門關,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上水行船難過;再寫米倉峽(兵書寶劍峽)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巒如聚。三峽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峽,所以作者在7、8兩段里詳盡的描述了巫峽水險山高,云霧多變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寫游瞿塘峽的經(jīng)過時,不僅描繪了自然的山水,又側重描繪了兩岸的人文景觀: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最后作者以敘述自己走出三峽后“脫去危險”的愉快輕松,來反襯出三峽的險惡。
4.主題:這篇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詳盡的描繪了我國著名的長江三峽的雄偉美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特點:①依次描述,層次分明。②抓住特征,詳略得當。③多種手法,生動形象。④恰當引用,畫龍點睛。
《周莊水韻》
1.解題:這也是一篇游記。周莊,是一個鎮(zhèn)名,在江蘇蘇州城東38公里處,昆山市西南33公里,在上海大觀園旁的淀山湖畔,是“中國第一水鄉(xiāng)”,“水韻”是指水的情趣。是作者在三次游了周莊后寫出來的。
2.結構: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落,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敘述周莊水鄉(xiāng)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4):略寫前兩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詳寫第三次游周莊的情景。
3.內容:本文緊扣住“水韻”二字,從不同的季節(jié)(春、冬)、不同的情態(tài)(動態(tài)、靜態(tài))、不同的角度,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的描述了這個水鄉(xiāng)的景色。先寫總體印象:周莊的水美——倒影如畫(靜態(tài)美),波動似綢(動態(tài)美);周莊泛舟有詩意——橋多舟多,橋上低頭看舟,船里抬頭看橋;周莊的水多——無處不在,憑橋連綴,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來,作者略寫了前兩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猶如一幅水墨畫;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聲動人。然而作者并沒有滿足于一兩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莊,把周莊又做了個更仔細的觀察,詳細描寫了周莊的水韻:在一個溫暖的春夜(旅游節(jié))周莊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過波起,光斑漾動,靜水瑩瑩,星光閃動,藍天黑屋脊,相映成圖畫,慶典的焰火,繽紛的禮花,水光相映,搖曳生輝。周莊的夜晚如夢如幻,童話般的神奇。
4.主題:這篇游記作者通過三次寫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現(xiàn)了周莊的“水韻”,寫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弦的景象,表現(xiàn)了周莊水鄉(xiāng)在改革開放以后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和對外開放意識。
5.特點:①按照時空順序,多角度去描寫景色。②先略后詳,逐步加深了描寫。③運用多種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描寫景物。
積土成山
1、豐富的字詞——用
①生字:
裊niǎo崆kōng浣huàn秭zǐ瞿qú巔dIān夔kuí
滟yàn滪yù櫓lǜ斑bān斕lán眩xuàn諦dì
嫻xián熟shú璀cuǐ璨càn湛zhàn恬tián逶wěi迤yí
安謐mì牦máo牛潸shān然娓wěi繁衍yǎn篝gōu火砭biān
膾kuaì炙zhì巉chán擎qíng皚ǎi镢jué烙lào印鑣biāo熾chì
②多音字:
削xiāo削皮橫hèng橫暴哈hā哈哈大笑抹mò拐彎抹角
xuē剝削héng縱橫hǎ哈達má抹布
③詞語:渺小奇?zhèn)デ搴邤堂噪x炫目晶瑩參差諦聽嫻熟搖曳璀璨凝重繽紛勾勒顛簸戈壁肅穆漣漪嫵媚震懾佇立粗獷安謐篝火溝壑謙卑靈感喧囂炫耀猥瑣赫然裊裊不斷如泣如訴瞬息萬變稍縱即逝撲朔迷離海市蜃樓潸然淚下得天獨厚膾炙人口自然而然安家落戶世外桃源虛無縹緲首屈一指超塵脫凡重巒疊嶂微不足道自慚形穢眼花繚亂分道揚鑣
2、精彩的描寫句
①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賞析:這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語,運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險。語句整齊簡短,給人深刻的印象。
②山的好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shù)排,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賞析:這個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點——高,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峰有了人的動作,化靜為動,顯得生動有趣。
③“上有六龍回曰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崩钐走@幾句詩,寫得深,寫得活現(xiàn);沒有夸張,沒有虛偽,完全是寫實,把巫峽這一段險惡奇?zhèn)サ男蝿?,表現(xiàn)出來了。
賞析:本句恰當引用了李白的詩句,生動地突出了巫山險惡奇?zhèn)サ男蝿?,起到了以一當十的效果,且使語言富有文采。
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賞析: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云霧的奇幻多變。兩個比喻的連用,與廬山的對比,突現(xiàn)了巫山云霧的神奇有趣。
⑤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
賞析:此句細膩地描寫出水聲的婉轉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語言優(yōu)美動人,引起人無限的遐思。
⑥青海湖的藍,藍得純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色種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
賞析:此句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獨具的魅力:“藍”。先用排比句描寫出湖水的獨特,然后聯(lián)用兩個比喻,生動傳神地寫出湖水的明凈、深湛、溫柔恬雅的特點。語言極為美妙動人,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這么美的一些句子,你不想自己也試一試嗎?請做仿寫練習:
①以“樹的奇,________”開頭仿寫第①句。
②以“車流”為話題仿寫第②句。
③以“桃花”為話題仿寫第③句。
④仿照第④句的兩個比喻句,請你再寫出兩個比喻句來表現(xiàn)巫山云霧的神奇多變。
⑤以“細細諦聽,樂曲_____”開頭仿寫第⑤句。
⑥以“雨后藍天的美,____________”開頭仿寫第⑥句。
⒊多彩的語文常識——賞精美的古詩諺語
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
②青灘葉灘不算灘,空冷才是鬼門關(諺語)
③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
三、精段閱讀——究
(一)《巴東三峽》中描寫巫峽的兩段文字,可帶著以下幾個問題精讀。
1、巫峽的美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文段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舉例說明,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巫峽的江水、山和云的特點各是怎樣的?、文中兩處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仿寫。
5、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請以導游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紹巫峽的景致。
(二)《周莊水韻》第4-6段可從以下幾點探究。
1、作者向我們描述了哪幾幅圖畫?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作者為什么略寫前兩次而詳寫第三次游周莊的情景?
3、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說說它的精彩之處,并練習仿寫。
5、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述第三次游周莊的情景的?
6、作者通過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題?
7、如果你去周莊,你會對周莊的哪一方面最感興趣?為什么?
二單元學習的知識點:
(一)常識部分:
1.作家作品:
《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體裁是消息,作者是許基仁、劉廣、林榕均,這三個人都是《人民日報》的記者。本文選自2001年7月14日《人民日報》。
《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特寫,作者周婷、楊興是著名記者。本文選自《通訊名作100篇1949——1999》。
《生命之舟》是一篇電視新聞,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記者。本文選自《中國新聞獎作品選(1998年第九屆)》。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訊,作者譚士珍,著名記者。本文選自《晚報文萃》1990年第5期。
文體知識:新聞作為一種文體是目前世界上發(fā)表量最大、受眾最多的文體,它通過各種傳媒(報紙、電視臺、電臺、網(wǎng)絡)對當前的政治事件和社會生活進行報道。其特點是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它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消息、特寫、電視解說詞、通訊。
(1)消息的要素及結構特點:
消息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消息的結構:標題(有時有副標題)、導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揭示消息的核心內容)、主體(消息的軀干,用充足的事實對導語內容作進一步的擴展和闡釋)、背景(消息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結語(有時省略或暗含在主體中)。
(2)特寫及其特點:
特寫也叫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它側重于“再現(xiàn)”,采用文學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發(fā)生的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場面。
(二)基礎知識部分:
1.應掌握的字詞:薩sà矜jīn阪bǎn噙qín翩piān淇qí冉rǎn
簰pái梭suō茍gǒu秈xiān蕊ruǐ矢shǐ缽bō
2.多音字:
bó停泊shuài率先qǔ歌曲ái挨打
pō水泊lǜ圓周率qū彎曲āi挨家挨戶
3.形近字:
崖yá懸崖失shī損失遺yí遺留籍jí籍貫冉rǎn冉冉擒qín擒拿
涯yá天涯矢shǐ矢志遣qiǎn遣送藉jí狼藉再zài再見噙qín噙淚
4.詞語(課文注解以外):據(jù)自己的詞語積累量和對文章理解的需要歸納。
例如: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聲、截止、豐碩
(三)課文的理解分析:第一篇:《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1.解題:這是一篇消息。正標題是“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標題“得票數(shù)比第二名多34票”。正標題概括了報道的中心事件,用一個“喜”字貫穿全文;副標題突出了中國得票數(shù)之多,充滿自豪。
2.背景:申辦奧運會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鄧小平視察北京亞運村時提出:“中國要申辦奧運會?!?993年開始首次申辦,到2001年7月13日申辦成功,“申奧”一直是舉國上下普遍關心的話題,為“申奧”貢獻力量是全國人民共同的行動。現(xiàn)在中國已具備了辦奧運會的各個方面的條件,相信2008年的奧運會在我國一定會開的最完美、最壯觀、最成功。
3.結構:
第一部分(1——2):導語。概述了報道事件中的核心內容:中國以絕對優(yōu)勢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第二部分(3——11):主體。用足夠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將導語部分具體化
第一層(3):說明中國的態(tài)度。(認真履行承諾,辦好奧運會)
第二層(4——5):報道了兩輪投票的情況。
第三層(6——11):報道了中國人及國際體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開始的第一句話(略粗的黑體字)叫電頭,主要是交代消息的來源,反映消息迅速及時,背景和結語都蘊涵在主體里。
4.內容:開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筆調表達中國人申奧成功后的無比喜悅和無比激動之情,又用一組確鑿的數(shù)據(jù)展示中國的優(yōu)勢,說明中國申奧成功是眾望所歸。接下來是各界的反映。
5.主題:這則消息迅速及時地向全國人民報道了中國申奧成功的喜悅,表達了中國人民無比興奮的心情。
6.特點:語言簡潔明了,如:“該輪到北京辦奧運會了!”的“該”字,就寫出了無限的感慨。善于抓住典型細節(jié),如:寫劉淇對記者說,“剛才簽字的鋼筆無比珍貴,要永遠保存下去”的細節(jié),說明了奧運會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1.解題:這是一篇特寫,“別了”是告別,“不列顛尼亞”本是英國皇家游輪的名稱。題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2.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樣的報道有很多,而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景的唯一一篇。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此文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結構:第一部分(1):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降落,接載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相當于導語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以及有關背景資料。這也是文章的主體。
3.內容:本文開門見山的點題,然后記敘了英國的告別儀式。第一個場景:下午4點30分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個場景:晚6點15分舉行英國治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三個場景:子夜時分舉行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紅旗升起。第四個場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離港。
4.主題:這篇特寫性消息,集中地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對英國一個半世紀的殖民地統(tǒng)治結束后的無比欣喜之情。
5.特點:適當?shù)倪\用一些背景資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語言莊重,對比鮮明,耐人尋味。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歸納
1、豐富的字詞,請你積累
⑴生字殉忱拈隘拙訛圩契憫摞閥躬
⑵多音字
薄擔覺解樂重應還盡得曾強寧惡佛提鋪挑累率發(fā)干活稱落要塞
(3)詞語
殉職熱忱狹隘鄙薄不足道費解推敲斟酌文雅邏輯時髦規(guī)范圩堤失意恩惠訓誡誕生親躬捷徑裨益精益求精見異思遷拈輕怕重麻木不仁漠不關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以訛傳訛約定俗成一勞永逸七月流火不假思索頭頭是道娓娓動聽平易近人不以為然滿不在乎七月流火如釋重負海闊天空心安理得任重道遠死而后已悲天憫人小心翼翼循規(guī)蹈矩疲憊不堪筋疲力盡
2、精彩的句子,請你欣賞
(1)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2)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
(4)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操之在己。
(5)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3、多彩的語文常識,請你了解
(1)“議論文”知多少
(2)認識白求恩
(3)《詩經(jīng)》知多少
(4)認識“孔孟曾”
閱讀向來是衡量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下面,我們?yōu)橥瑢W們精選了課文中的幾個重要段落,看看你的閱讀能力到底如何。提醒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題,深入探究,讓閱讀能力更上層樓。
[更上層樓]
(一)閱讀《紀念白求恩》2、3段,探究下列問題。
1、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xiàn)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②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他。③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④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⑤出了一點力就不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⑦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chǎn)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chǎn)黨員。⑧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⑨晉察冀邊區(qū)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y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y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⑩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chǎn)主義者的精神。
1、選段是以議論為主的段落,其議論中心的概括可以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連續(xù)用了兩個雙重否定句“沒有一個不”,請將其改為一般陳述句,試比較一下表達效果。
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段在用詞上極其講究,揣摩第①句加線詞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段中對白求恩分別用了三種不同的稱呼,為什么?請在橫線上簡要回答。
(1)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求恩醫(yī)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選段結構分析正確的一頂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語文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復習提要
認識社會感悟人生小說知識提要
1、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與具體的環(huán)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載。(相對于詩歌、散文、戲劇而言)
2、三要素:
A、人物:1、了解人物的刻畫方法:描寫類:肖像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過人物描寫來把握,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分析;3、景特烘托:烘托心情或處境或命運,渲染氣氛,交待環(huán)境,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B、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歷程,展現(xiàn)人物思想的載體: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一般文章劃分層次按此。
C、環(huán)境:人物生存的時空:自然環(huán)境:自然的時空景致;社會環(huán)境:人物生存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代觀念,法律,道德倫理等。
二、四文的對比表
篇目作者及出處大體內容及中心
魯提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小說通過魯達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前后情節(jié)的敘述,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嫉惡如仇、伸張正義、有勇有謀、粗中有細的英雄人物形象,表達了被壓迫人民的愿望。
范進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課文通過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進瘋癲的丑態(tài)與他周圍各色人物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了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及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乃至整個封建社會。
選舉秦文君
《男生賈里女生賈梅》小說圍繞一次學生會干部選舉而展開,主要記敘了墻外噪音影響孩子們正常上課及林武翔被子砸傷之事,以魯艷青、賈里為代表的同學積極發(fā)起并處理這些小波折的故事,表現(xiàn)了他們的聰明、活潑、熱情、積極。并告訴我們:人生滋味是多味的,人不可能天生是伯樂。
山米貝爾斯小說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山米與外祖父相處的一段經(jīng)歷,它使山米的情感世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表現(xiàn)了祖孫兩人的倔強與愛心。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關切,甚至也能使人與動物,與大自然相溝通。
語文版八年級(上)第五單元復習提要:事理說明文
一、說明文內容提要
1、說明文分類:按對象:事物性說明文《蘇州園林》《未來的橋》;事理性說明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死海不死》;接語言:文藝性說明文與平實說明文。
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按時間先后進行說明),空間順序(由遠及近,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邏輯順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淺到深等)。
3、說明方法:
※舉例子:是利用列舉實例的辦法把比較復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說得具體明白。
※列數(shù)字:有些事物便于從數(shù)量上說明特征,用一些數(shù)字說明,往往可以使讀者了解得更清確、更具體。
※分類別:是按照一定標準對事物或事理進行分類,加以說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如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用A是的B或的B,叫A。
※作詮釋:用通俗淺顯的語言對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說。
※作比較:用具體的或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與被說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體而鮮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狀特征。
※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這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征,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列圖表:用圖表說明事物,往往能夠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說明更直接,更具體。
※引資料:包括經(jīng)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使說明內容更充實具體。
※摹狀貌:就是對說明對象用生動語言進行描繪,相當于記敘文中的描寫。
4、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準確:就是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要求對事物進行周密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而且要求運用準確的語言介紹事物的特征遣詞造句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兩可,不夸張。主要體現(xiàn)在狀語和定語進行修飾和限制上。如“《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敝械摹按蠹s”“可能”之所以這樣用是因為不敢完全肯定我國古籍中是否還有比這更古老的橋的記載。所以要加上這些修飾詞。
二、閱讀訓練
(一)、閱讀《雨林的毀滅》一文6——10段,完成下列問題。
1、所選語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動用了的順序進行具體說明。
2、第7段用的說明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綠色植物和海藻的作用,即
3、第8段說明對象是,運用了的說明方法,闡明它們能從空氣中攝取大量二氧化碳,對凈化空氣的作用非常大。
4、第9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這一段按順序進行說明。第句總說,第句分說,第句總說。
5、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為“光合作用”下個定義,或用圖表方法來說明“光合作用”。
2、讀了所選語段,你一定認識到保護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重要性,那么,請你設計兩條保護地球多樣性的標語,要求語言優(yōu)美且容易接受。
A、。
B、。
(二)、閱讀《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倒數(shù)第二段,完成練習。
1、這一段的中心句是。所用的說明方法有,,。
2、這一段中表明舉例子的詞語有、、,這樣定的作用是
。
3、若獎“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一句中的僅字去掉,句意有什么變化?
4、這一段文字列舉了三個事例,其安排順序是()
A、由個別到一般B、由一般到個別C、按時間的先后順序D、按古今中外的順序
5、這一段列舉的三個例子分別從哪些方面(依次)說明的()
A、從花瓣、花色、品種三方面B、從大花、小花、草花三方面
C、從木本、草本、一年生三方面D、從花色、品種、花瓣三個方面
6、這一段共9句話,選出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現(xiàn)代文閱讀指導現(xiàn)代文閱讀之方法篇
一、考什么?
1.文本解讀:⑴主要內容;⑵主題思想;⑶結構層次。
2.語言品析:⑴關鍵字詞;⑵重要語句。
3.模仿創(chuàng)新:⑴句式仿寫;⑵評價探究。
二、總綱
㈠讀文
1.文章的題目;
⑴題目隱含的信息:①重要內容;②寫作對象。
⑵說說題目好在那里?
方法:一般分析題目所用的修辭手法并聯(lián)系文章的主題。
2.文章的開頭;
作用: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起下文。
3.文章的中間;
作用:⑴獨立成段的是過渡(承上啟下);⑵段末的總結句是總結上文,引起下文。
4.文章的末尾;
作用:⑴篇末點題,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中心;⑶首尾呼應。
㈡解題
1.法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中找。⑴用原文語句回答:摘錄全句。⑵用自己的話回答:截取關鍵字詞作為答題要點。
2.解釋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
方法:⑴語素分析;⑵同義替代;⑶喻義還原;⑷貶詞褒用。
3.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多為比喻句)的含義。
方法:從修辭角度分析,一般是為喻體找出本體,將比喻句轉換為陳述句,即句式轉換。
三、小說的閱讀
1.簡述故事情節(jié)。
方法:⑴誰(為什么)干什么(怎么樣);⑵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局。
2.線索。
⑴明線(主要內容);⑵暗線(主題思想)。
3.主人公。
一般說來,作者想歌頌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說的主人公
4.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⑴外貌(肖像、神態(tài)、衣著)描寫;⑵動作(行動)描寫;⑶語言描寫;⑷心理描寫。
5.環(huán)境描寫。
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襯托人物的心情。
6.主題。
小說中的議論是作者對人物和事件進行評論,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義,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說中的議論往往就是小說的主題。
四、說明文的閱讀
1.說明對象(注意區(qū)分:全篇還是局部)
2.說明對象的特征
一般是事物說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點。
3.說明的主要內容
A、事物說明文:主要內容=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
B、事理說明文:可從現(xiàn)象的起因(根源)、性質(工作原理、危害性)、解決措施(用途、發(fā)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以上兩類常見于事物說明文);邏輯順序(常見于事理說明文)
5.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摹狀貌(即說明文中的描寫)。
⑵作用:其目的是為了說明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往往是該段所要說明的。
6.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和生動
⑴準確:常以加點字能否刪去的形式出現(xiàn)。答題規(guī)范:不能刪去,**(加點字)表示……,去掉后就變成了……,不符合實際情況,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⑵生動:主要的體現(xiàn)在形容詞、動詞和修辭手法的運用上。
五、議論文的閱讀
㈠論點(證明什么)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1個(統(tǒng)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收篇。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jù)。(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jīng)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㈡論據(jù)(用什么證明)
⑴論據(jù)的類型:①事實論據(jù)(舉例后要總結,概述論據(jù)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jù)(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jù)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⑷判斷論據(jù)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jù)(要能證明論點)。
㈢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jù)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jù)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喻證法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lián)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chǎn)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㈣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并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②遞進式。
㈤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㈥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jù);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么?(QX54.cOm 群學網(wǎng))
語文版八冊上冊第六、七單元復習提要
文章內容提要:篇目作者及出處內容中心
小石潭記:柳宗元唐代文學家,“韓柳”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水、游魚、樹木、岸勢,著意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哀、凄愴的情感。
承天寺:蘇軾,北宋文學家,“三蘇”描繪了自己和好友張懷民同游承天寺時看到的月下美景,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情懷。
恒山記:徐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文章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shù)慕?jīng)過,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表現(xiàn)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踏勘的實踐精神。
滿井游記:袁宏道,明代文學家“三袁”公安派作者通過描寫早春滿井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思想感情。寫景細膩,高喻工巧,語言俏麗,有春風拂面之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戰(zhàn)國思想家、教育家。“亞圣”列舉六位經(jīng)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于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的例子,論述憂患可激勵人奮發(fā)向上,正反結合,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結論,激發(fā)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
曹劌論戰(zhàn):左丘明,春秋時期,《左傳》記敘長勺之戰(zhàn)的整個過程,緊扣曹劌的一言一行,闡述了弱國在對強國的戰(zhàn)爭中采取戰(zhàn)略上取信于民,戰(zhàn)術上后發(fā)制人的原則。
干將莫邪:干寶,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搜神記》記敘干將、莫邪夫婦為楚王鑄劍而干將遭殺身之禍,后其子為父報仇巧遇俠客英雄,用計殺死楚王的經(jīng)過,表出了他的復仇心理及俠客的智勇和俠義心腸。
勞山道士:蒲松齡,清代文學家?!读凝S志異》記敘了一個姓王的讀書人到勞山師學習道家法術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艱辛,一個人才可能取得某種成就,否則,只可能到處碰壁的道理。
茅屋歌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詩圣,詩史子美,杜陵野老通過描繪茅屋被秋風所破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廣廈”,才都能安居樂業(yè)的思想感情。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代詩人邊塞詩人敘述作者到農(nóng)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的經(jīng)過,描繪了恬靜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老朋友之間的誠摯友誼,也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陸游,南宋愛國詩人,《劍南詩集》寫于乾道三年初春,當時作者在山陰鄉(xiāng)下,詩中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的殷勤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漁家傲: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通過對邊塞秋季風光的奇異獨特的描寫和抒發(fā)守邊將士的情懷,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的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和思鄉(xiāng)之情,也反應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浣溪沙:蘇軾號東坡居士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易老而嘆息,抒發(fā)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觀刈麥:白居易、香山居士通過作者的所見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賦稅剝削給勞動人民造成的極大痛苦,寄托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赤壁:唐代文學家、小李杜借一支斷刊戟引發(fā)出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過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文學家《正義歌》詩人通過自述國破家亡的境遇,抒發(fā)了他以身殉國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已亥雜詩:龔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寫作者辭官后的離愁別緒及詩人從自然界景物的轉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諦,體現(xiàn)了作者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強烈社會責任感。
山坡懷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元朝散曲家借憑吊潼關古跡,追憶歷史,闡發(fā)議論,指出廣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會因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變,表達了作者對廣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時對封建統(tǒng)治者熱衷于爭權奪利而不顧廣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撻。
默寫試題(略)
閱讀舉例《小石潭記》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本文寫作思路
6、第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7、第一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8、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9、潭水有什么特點?
10、作者是怎樣寫魚的?
11、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
1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解釋下面的加點字詞。
(1)①舉()②曾()③作()④出()⑤恒()
(2)畎畝①()②是人也()③空乏()④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③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⑤人恒過,然后能改;
⑥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3、用原文回答。
①造成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②閱讀第二段說說歷史上承擔“大任”的人之前經(jīng)受了哪些痛苦的磨練?這種磨練跟他們帶來了哪些益處?這些人在思想上經(jīng)受的磨練是什么?
③作者針對國君提出的論斷是什么?
④根據(jù)全文作者歸納的觀點是什么?
4、選文第三段通過一正一反的論證,闡明了怎樣的道理?
5、文中第一段列舉的六位歷史人物的事跡,其共同特點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其中與《曹劌論戰(zhàn)》的背景有關的人物是誰?
《曹劌論戰(zhàn)》
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字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①又何間焉立有間②公問其故并驅如故
③肉食者鄙顧不如蜀鄙之僧哉?④何以戰(zhàn)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解釋。
①馳()②鄙()③糜()④孚()⑤福()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③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4、用原文回答。
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
②“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事?
③“下視其轍,登軾而望”的原因是什么?④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
⑤“取信于民”是針對什么所說的?5、在文中找出《孫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勞”、毛澤東“敵疲我打”戰(zhàn)術相近的句子。
6、從文中看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7、文中曹劌高超的指揮才能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8、“既克,公問其故”此句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9、試概括第二段的中心。
10、第三段曹劌論述了戰(zhàn)爭取勝的哪兩個方面的原因,因自己的話概括,并概括本段文字的內容。
11、用自己的話概括“一鼓作氣”到“故克之”所闡述的觀點。
12、你認為“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與魯莊公有關嗎?說說理由。
13、讀了這篇文章魯國獲勝給你的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lián)系實際生活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不得超過30個字)。
14、文中曹劌的形象令人欽佩。請寫出中國近代歷史上你最崇拜的一位愛國將領,并用一句話加以評價。
《記承天寺夜游》
1、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2)懷民亦未寢(?。?br>
(3)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2、用“/”為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2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2)水中藻荇交橫
3、這篇幅短文寫了一件事,請概括出來。(2分)
4由“月色入戶”你聯(lián)想到的古詩句有“”(2分)
5這篇短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3分)
6、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請選出來,然后談點看法吧?。?分)
答:。
7、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8、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括號內的字詞.
(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br>
(3)(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用“/”為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
(1)庭下如積水空明(2)念無與樂者
10、這篇幅短文寫了一件事,請概括出來。(2分)
11、由“月色入戶”你聯(lián)想到的古詩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舉兩句)
12、這篇短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請選出來,然后談點看法吧!
1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作文復習指導
為便于操作,我們再從六個方面略加說明。①醒目的標題。標題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個亮點。僅這一點就能使閱卷者為之矚目,并對尚未謀面的文章產(chǎn)生較大的好感。先聲奪人,這是提升作文檔次的一種極有效手段。②精彩的開頭。開頭是展現(xiàn)給閱卷者的第一縷陽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僅奠定了行文的基調,而且也帶給閱卷者一份好心境。③意味深長的結尾。結尾是留給閱卷者的最后一道風景,一定要給閱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驚喜。④深刻的議論。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議論,不僅可以升華文章的主旨,而且還能給人以心靈的感悟和啟迪。⑤動人的細節(jié)。如果說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歷史,那么細節(jié)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朱自清語),才能使形象豐滿起來。⑥美化的文面。文面整潔干凈,書寫端正美觀,
字清晰規(guī)范,標點準確無誤,篇段合乎款式,字數(shù)合乎規(guī)定,等等。
畫龍點睛精心擬題
標題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lián)碛幸浑p迷人的“眼睛”,讀者對本文便會一見鐘情。
2“題好一半文”。
3、從內容上看,文章的題目要力求新穎脫俗,使人一見有為之一震的感覺。
4、從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細”“量體裁衣”,力求讓擬定的題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1、巧用修辭修辭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如:
(1)比喻
《我渴望老師的“陽光”》
(2)借代
《人生需要掌聲》“掌聲”代“鼓勵”
(3)層遞《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4比擬
(5)對偶
(6)對比
(7)雙關《我最需要一劑良藥》(安徽廬江)文中“良藥”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語雙關,內蘊豐富。
(8)設問《錯?對!》(江蘇南京)先問后答,以簡馭繁,又穿插標點,構思巧妙。
(9)反問(10)頂真(11)反語(12)仿擬(13)引用(14)反復(15)通感
善于引用(1)引用詩詞(2)引用歌詞
3、借用符號
整體構思確定主旨
1、循規(guī)蹈矩2、著意求新3、逆向求異
4、深入開掘5、詠物意蘊6、畫龍點睛
值得注意的問題
1、話題與材料脫節(jié),另起爐灶,立意偏頗。話題作文最要緊的扣住主題,但一些考生卻去寫毫無關系的事情,結尾又不點題。文體不限,并非不要文體。有些考生寫出“四不象”的作文,各種表達方式不恰當?shù)亟M合在一起,前面看像記敘文,后面看又像議論文。這種“大雜燴”自然影響到文章中心的表現(xiàn),進而影響到對文章整體水平的評價。
2、所用材料陳舊,或所編故事不合生活邏輯,過份夸張、失真,有不少套用現(xiàn)成的材料。一些考生有的敘事空洞,蒼白無力;有的胡編故事,經(jīng)不起推敲;有的敘述沒有真情實感,無病呻吟。
3、論題太大,議論空泛。一些考生的文章自始至終沒有點明論題,觀點不鮮明,論證不嚴密,舉例不典型,甚至全文沒有一個清晰的論據(jù),全是自己的話翻來覆去地講,影響了文章的說服力。
4、看重創(chuàng)新,有時弄巧成拙。
5、所擬題目不能準確傳達所給材料的主題信息,文題不統(tǒng)一。
6、其他:錯別字、語句不通、漏擬題目、字數(shù)不足、書寫潦草、卷面不整潔。
擴展閱讀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第三,六單元下期中復習資料
【本講教育信息】
一.教學內容:
期中復習——復習第三、六單元
考前模擬
二.教學重難點:
1、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生字詞、作家作品、文言文字詞的識記等。
2、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復習第三單元
一、基礎知識
(一)體裁:
戲劇
(二)作者及文章出處
1、《日出》——選自《曹禺文集》——曹禺,現(xiàn)代劇作家。本名萬家寶。
2、《欽差大臣》——選自《果戈里小說戲劇選》——果戈里,俄國作家。
3、《放下你的鞭子》——選自《街頭劇》——陳鯉庭,導演。
(三)生字
nièrúchóuchúshǎngníngqīndàn
囁嚅躊躇半晌獰笑欽差肆無忌憚
zīchàdūyānjuébiēsuōmèiyào
雄齜岔子總督閹爵位憋哆嗦媚態(tài)鷂子
shùsāojīyīzhìmǎngtàzào
庶務騷動滑稽作揖擲錢魯莽糟蹋暴躁
(四)四字詞語:
生吞活剝南腔北調尋歡作樂肆無忌憚造謠生事
雞犬不寧死乞白賴安分守己欲言又止時來運轉
千載難逢殫精竭慮南轅北轍腳踏實地天真無邪
挨窮受苦呆若木雞經(jīng)濟蕭條
二、閱讀:
(一)《日出》
1、主旨:
課文以本世紀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窮困潦倒的大豐銀行小職員黃省三和代表封建資本家的襄理助理李石清和經(jīng)理潘月亭的種種糾葛以及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揭露了以李石清、潘月亭為代表的封建資本家腐朽、偽善、兇殘的階級本性,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
2、情節(jié):
開端:寫黃省三被銀行開除,因而來找李石清求情。
發(fā)展:寫李石清給走投無路的黃省三指出“三條出路”——第一是“拉洋車”,第二是去“到街上要(飯)”,第三是去偷。
高潮:寫潘月亭出場,黃省三慷慨控訴。
結局:寫黃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下去了。
3、主要內容:
課文寫大豐銀行的小職員黃省三哀求銀行襄理李石清能讓他再回來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熱諷一番并被經(jīng)理潘月亭打昏在地。
4、人物:
黃省三——卑怯,懦弱。但在被逼無奈的時候也有反抗、剛強的一面
李石清、潘月亭——殘酷惡毒、暴戾,封建資本家的代表。
5、寫作特色:
1)對話個性化;
2)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
(二)《欽差大臣》
1、主旨:
通過信中內容揭穿了以市長為首的一群貪官污吏因平時作惡多端,欺壓百姓,而急于巴結上司,以掩蓋罪行的種種丑態(tài),真實地展示一幅沙皇統(tǒng)治下官場生活的群丑圖,深刻地揭示了官僚制度的昏聵腐朽。
2、情節(jié):
第一層,主要寫以市長為首的貪官污吏念信的經(jīng)過。
第二層,主要寫了以市長為首的政府官員念信后的反應。
3、人物:
市長,是一個老奸巨猾而又愚蠢貪婪的家伙。
郵政局長,經(jīng)常濫用職權,私自拆開信件。
4、寫作特色:
1)漫畫式的人物形象。
2)辛辣的諷刺與幽默。
3)結構精巧的劇情設計。
復習第六單元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1、選自(),是我國著名的()史書。由西漢的()整理。
2、需掌握的重點詞語: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2)朝服衣冠,窺鏡。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徐公來,孰視之。
5)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6)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王之蔽甚矣。
7)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8)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9)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
10)于是入朝見威王。
11)皆朝于齊。
12)鄒忌諷齊王納諫。
3、說出句子的大意: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3)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5)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6)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7)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4、理解課文內容:
1)概括段意:
第一段:主要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以及鄒忌的冷靜思考。
第二段:鄒忌入朝諷諫。
第三、四段:寫齊王納諫及齊國大治。
2)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文中鄒忌、齊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鄒忌——善思、善諫的一代忠臣。
齊王——善聽、善做的明君。
4)文章是如何塑造鄒忌這一形象的?
敘事中塑造人物,對話中刻畫人物,正側面結合塑造人物。
二、《細柳營》
1、選自()
作者:(),字(),()著名()家、()家、思想家。
2、需掌握的重點詞語:
1)匈奴大入邊。
2)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
3)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4)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5)軍霸上。
6)上自勞軍。
7)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8)彀弓弩
9)天子先驅至
10)開壁門
11)將軍約
12)將軍亞夫持兵揖
13)介胄之士不拜
14)稱謝
15)囊者霸上、棘門軍
3、說出句子的大意:
1)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2)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3)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4)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5)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br>
6)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4、理解課文內容:
1)文章結構:
第1段,點明背景。
第2段,文帝犒勞三軍,在細柳感受到了周亞夫治軍的嚴謹和恪盡職守的“真將軍”風范。
第3段,故事以文帝對三個軍營的對比評價收尾,并給予周亞夫高度的稱贊──“真將軍”。
2)周亞夫是“真將軍”,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治軍嚴整、軍紀嚴明、剛正不阿、恪盡職守、不阿諛奉承、不趨炎附勢
3)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文中主要有三處對比:其一:細柳軍與霸上軍及棘門軍的對比。細柳軍,軍容嚴整,戒備森嚴,嚴陣以待。霸上軍及棘門軍,軍規(guī)松垮,守備松懈。
其二:文帝及隨從入營之對比。細柳軍軍紀嚴明,霸上軍及棘門軍的軍紀松弛。
其三:三營將領之對比。周亞夫一絲不茍,嚴守軍紀;將軍帶頭違紀,無視軍規(guī)。
4)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形象。
三、《古文二則》
1、選自()。是一部()。編纂者(),()朝代的()家、()家,字()。
2、需要掌握的重點詞語:
1)蒙辭以軍中多務。2)欲卿治經(jīng)
3)但當涉獵,見往事耳。4)過尋陽
5)才略6)即更刮目相待
7)同寢8)因起舞
9)糾合驍健10)誠能
11)望風響應12)復濟者
四、《公輸》
1、選自(),墨子,名(),戰(zhàn)國初期()家,()家,教育家,先秦諸子散文代表作家。
2、需掌握的詞語:
1)起于齊2)藉子
3)請說之4)胡不見我于王
5)文軒6)敝輿
7)雖然8)九距之
9)以牒為械10)公輸盤詘
11)守圉有余12)吾知所以距子矣
13)待楚寇矣
五、《詩詞五首》:
1、文學常識:
1)《采薇(昔我往矣)》——選自()——()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2)《十五從軍行》——選自《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宋代()編的。
3)《送別》——選自《中國歷代詩歌選》——隋末人所作,作者已不可考。
4)《清平樂村居》——選自()——(),字(),號()。南宋愛國詞人。清平樂,()。
5)《朝天子詠喇叭》——選自《散曲叢刊王西樓樂府》——(),明代()家。字鴻漸,號西樓。朝天子,()。詠喇叭,散曲題名。
2、主題:
1)《采薇》,描寫了戍邊士卒的生活,抒發(fā)士卒歸鄉(xiāng)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的情感。
2)《十五從軍行》,這首詩通過一個老兵的自述揭露了當時兵役制度的黑暗,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控訴。
3)《送別》,通過描寫、渲染,抒發(fā)了離愁別緒。
4)《清平樂村居》,描寫江南農(nóng)家生活情趣,流露出詩人閑適的心情和對田園生活的欣賞。
5)《朝天子詠喇叭》,這首散曲表面是吟詠喇叭,實際是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3、名句:
1)《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br>
3)《清平樂村居》——“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朝天子詠喇叭》——“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p>
【模擬試題】
一、積累和運用(50分)
(一)給加粗字注音(8分)
昳()麗彀()祖逖()楩()
曩()者蹴()軍諮()竇()
驍()健廩()敝輿()圉()
黿()鼉揖()弓弩()媼()
(二)解釋下列加粗詞(6分)
1、形貌昳麗2、窺鏡3、孰與
4、自以為不如5、面刺6、謗譏
7、天子且至8、將軍約9、按轡徐行
10、天子為動11、使人稱謝12、曩者
(三)同字辨析(8分)
1、于——欲有求于我也2、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能謗譏于市朝3、乃——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皆朝于齊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4、以——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5、大——匈奴大入邊
以備胡6、軍——軍細柳
皆以美于徐公上自勞軍
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軍中聞將軍令
將以攻宋
(四)填空(13分)
1、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家的經(jīng)典之一。編成于時代,共篇。表現(xiàn)手法有、、、三大類;內容上分為、、
三大類,合稱《詩經(jīng)》六藝。(5分)
2、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時期的。這一著作被魯迅先生稱為。(2.5分)
3、《資治通鑒》是主持編纂的一部通史,他是(朝代)的家,
家。(2.5分)
4、《墨子》是關于墨子言行的記錄。墨子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家。(1.5分)
5、《戰(zhàn)國策》相傳是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經(jīng)(朝代)的整理,編訂為33篇。(1.5分)
(五)填寫句子(11分)
1、《采薇》中回首往事的句子是,。烘托作者哀傷之情的景物描寫的句子是,。直抒胸臆,寫出戍卒痛定思痛時的無限悲傷的句子是
,。(3分)
2、《十五從軍征》中揭露漢代兵役不合理的句子是,寫近景(極其荒涼)的句子是。(2分)
3、《送別》中渲染送別氣氛的句子是。(1分)
4、《清平樂村居》中描寫農(nóng)村風光的句子是,請列舉其他這種句子一句,。詞中描寫老夫婦的句子是,。最能展現(xiàn)童真童趣的一句是,。(4分)
5、《朝天子詠喇叭》中描寫喇叭、嗩吶特點的句子是,描寫喇叭功用的句子是。(1分)
(六)探究:(4分)
①王維有詩《山居秋暝》,寫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br>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出了怎樣的景色?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②、“1,2,3,5,8,13,21,34,55,89,144……”這是數(shù)學中有趣的斐波級數(shù)。此級數(shù)的最大特征是(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二、閱讀訓練(50分)
(一)(22分)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
②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2分)
①形貌昳麗()②窺鏡而自視()
③王之蔽甚矣()④期年之后()
2、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4分)
1)朝服衣冠( )2)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3)能謗譏于市朝(?。?)雖欲言,無可進者()
5)臣之妻私臣()6)今齊地方千里()
7)吾妻之美我者()8)皆以美于徐公()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譯:
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譯:
3)皆以美于徐公。
譯:
4)孰與城北徐公美?
譯:
4、文中鄒忌“窺鏡”“孰視之”“窺鏡而自視”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鄒忌怎樣的性格特點?(2分)
5、課文使用了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比如:三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請仿照示例再寫出兩例。(2分)
6、文章最后說:“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有何作用?(2分)
7、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鄒忌的諷諫藝術有什么特點?(2分)
8、文中鄒忌悟出的道理是什么?(2分)
9、鄒忌明白自己受到了欺騙。你是否認為欺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品質呢?請舉例說明。(2分)
(二)(12分)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br>
1、解釋詞語(2分)
①軍中聞將軍令聞:
②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居無何:
2、文中劃線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本段表現(xiàn)了周亞夫怎樣的性格特點?(2分)
答:
4、本段結尾文帝派使者“稱謝”的話對刻畫周亞夫起什么作用?(2分)
答:
5、從描寫角度看,本段刻畫周亞夫的形象以描寫為主。請寫出正面描寫的句子。(2分)
答:
6、我們現(xiàn)在強調要張揚個性,但文中周亞夫的“軍士”卻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強調了共性,似乎束縛了個性的發(fā)展,兩者是否矛盾?為什么?(2分)
答:
(三)(16分)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解釋加粗詞。(4分)
(1)權謂呂蒙曰(2)見往事耳
(3)士別三日?。?)但當涉獵
(5)蒙辭以軍中多務(6)自以為大有所益
(7)及魯肅過尋陽(8)蒙乃始就學
2、用原文回答下面問題。
(1)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1分)
答:
(2)哪句話證明呂蒙學有所成?(1分)
答:
(3)哪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的治學毅力和信心?(1分)
答:
3、孫權、呂蒙、魯肅三人的性格有什么特點?(3分)
答:
4、這則歷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義?(2分)
答:
5、寫出文中的成語并解釋。(4分)
答:
[考前模擬]
一、基礎及運用。(33分)
1.用楷書寫下面的句子。(3分)
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6分)
紙屑()奔喪()文質彬()彬
bǐ_______視tuò______手可得寄人lí_______下
3.選出下面詞語解釋不準確的一項()(2分)
A、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B、文質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來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C、喋喋不休:形容說話完了。
D、死乞白賴:糾纏個沒完。
4.下面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情郁于中碌碌無為勇往直前欽差大臣
B、徇私舞弊必恭必敬人聲鼎沸駭人聽聞
C、異想天開敝帚自珍無可耐何大事渲染
D、惟妙惟肖雍容典雅鄭重其事聲名狼藉
5.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無誤的一項是()(2分)
A、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B、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C、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D、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6.下列句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天子為動,改容式車。B、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C、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D、朝服衣冠,窺鏡。
7.默寫填空。(10分)
①《采薇》中烘托作者哀傷之情的景物描寫的句子是 ,。
②《清平樂村居》中寫出了兒童天真頑皮的句子是 , 。
③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④《十五從軍征》一詩中,主人公年邁力衰歸來,看到家中情況是:“兔從狗竇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⑤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子深情的由衷贊頌。我們也
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⑥《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國著名詩人__________(人名)寫的一首抒情詩。
⑦曹禺,現(xiàn)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度粘觥肥抢^《_______》(劇名)之后的又一部杰作。
8.口語交際。(4分)
假如放晚學后,歐陽斌同學邀請你去網(wǎng)吧玩電腦游戲,你如何拒絕他的邀請,既不傷害與這位同學的感情,又能勸說他及時回家。
你是這樣說服的:
9.下面的文字是關于“愛心”話題的議論,根據(jù)例句的句式和意蘊,在橫線上補寫句子。(2分)
愛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陽光,使饑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間的溫暖。
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
,。
二、現(xiàn)代文閱讀(32分)
(一)(16分)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了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叮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不能料理自己嗎?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a”他往車外看了看說:“b”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著黑布小帽,()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地()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厦?,兩腳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c”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面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去坐下,我的淚又來了。
10.選文作者是,字,這是一篇以為線索的散文。(4分)
11.文中括號內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分)
A、戴 穿 傾 爬 探 攀 B、戴 穿 傾 攀 探 爬
C、戴 穿 探 攀 爬 傾 D、戴 穿 探 爬 攀傾
12.下面三句話是從第二段a、b、c三處抽出來的,現(xiàn)將它們復位,順序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②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③爸爸,你走吧?!?br>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3.怎樣理解下面兩個句子。(2分)
(1)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2)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答:
14.對這兩段文字理解正確而又能概括其突出特色的一項是()(2分)
A、運用第一人稱手法,通過對比映襯,寫出了“我”對父親的憐愛和懷念,使讀者感到具體、真實、親切。
B、這兩段文字通過對父親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細膩的描寫,表露了父子之間相親相憐的真情。
C、這兩段文字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摯,表達了父子深情。
D、這兩段文字描述了父親送“我”上火車時的一連串細小動作和語言,以平實質樸的文字表露了父子相親相憐的深情。
15.文中兩次寫到流淚,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16.用“‖”在文中給第二段文字分層。(2分)
(二)(16分)
(1)四通公司的人事部經(jīng)理戴維先生告訴我,面試將要由貝克先生主持,在十人中選三名,我榮幸地成為十名面試者中的一個。
(2)貝克先生是全球聞名的大企業(yè)家,從一個報童到美國最大的廣告代理公司——四通公司的董事長、總經(jīng)理,他的經(jīng)歷充滿傳奇色彩,他的年齡不大,只有四十歲上下。
(3)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緊張,一連幾天,從英語口語、廣告業(yè)務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準備,以便順利“推銷”自己。
(4)考試是單獨面試的。我一走進小會客廳,坐在正中沙發(fā)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來,我認出他是貝克先生。
(5)“是你!你是”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說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緊緊握住我的雙手。
(6)“原來是你!我找了你很長時間了?!必惪讼壬荒橌@喜,激動地轉過身對在座的另幾位老外嚷道,“先生們,向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救我女兒的那位年輕人?!?br>
(7)我的心狂跳起來,還沒容我說話,貝克先生就把我拉到他的旁邊的沙發(fā)上坐下,說道:“我劃船技術太差了,把女兒掉進了昆明湖中,要不是你這位年輕人就麻煩了。真抱歉,當時只顧看女兒了,也沒來得及向你道謝。”
(8)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發(fā)干的嘴唇,說道:“很抱歉,貝克先生,我以前從未見過您,更沒有救過您的女兒?!?br>
(9)貝克先生一把拉住我:“你忘記了?四月二日,昆明湖……肯定是你!我記得你臉上有塊痣。年輕人,你騙不了我的。”貝克先生一臉的得意。
(10)我站起來說:“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錯了。我沒有救過您的女兒。”
(11)我說得很堅決,貝克先生一時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輕人,我很欣賞你的,我決定,你免試了?!?br>
(12)幾天后,我幸運地成為四通公司的職員。有一次,我同戴維先生閑聊,我問戴維:“救貝克先生女兒的那位年輕人找到了嗎?”
(13)“貝克先生的女兒?”戴維先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接著他大笑起來:“他女兒?有七個人因為他的女兒被淘汰了,其實貝克先生根本沒有女兒?!?br>
17.聯(lián)系上下文,第⑾段橫線上應填的雙音節(jié)詞語是:(1分)
18.從記敘的順序看,第(2)段的內容屬于,作者寫此段內容有何目的?(3分)
19.第(3)段中具體地寫了“我”在面試前的種種準備,結果在面試時都沒有用上。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2分)
20.第(9)段中“貝克先生一臉的得意”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第(11)段中“貝克先生一時愣住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文章末尾“有七個人因為他的女兒被淘汰了”,這一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2分)
23.對第(7)段中“我的心狂跳起來”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為貝克先生認錯人而感到內疚B、為貝克先生認錯人而感到高興
C、為貝克先生認錯人而感到驚喜D、為貝克先生認錯人而感到不安
24.給本文選擇一個恰當?shù)臉祟}。()(2分)
A、誠實的品德B、面試C、精心設計的騙局D、貝克先生
三、文言文部分(23分)
(一)
2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3分)
①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現(xiàn)在寫作,意思是___________
②胡不見我于王。_______現(xiàn)在寫作_______,意思是
③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現(xiàn)在寫作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26.區(qū)別下列詞語的含義。(4分)
間
之
(二)文言閱讀:(16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樱娜菔杰?。使人稱謝曰:“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27.(4分)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人名),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他的傳世名作《史記》是一部_____________通史。
28.解釋加點詞的意義。(4分)
①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
②已而之細柳軍
③軍士吏被甲,銳兵刃
④先驅曰:“天子且至!”
29.翻譯句子。(3分)
①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②使人稱謝曰:“皇帝敬勞將軍?!?br>
30.表現(xiàn)細柳軍訓練有素、時刻有備的一句是
。(2分)
31.皇上勞軍兩次不得入,“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才“按轡徐行”,從這里可看出什么?這些與表現(xiàn)周亞夫有什么聯(lián)系?(3分)
四、作文(55分)
32.從下面兩個題型中任選一題來寫。
①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蘊含著追夢的艱辛,成功的喜悅,挫折的苦痛,孤獨的寂寞。此時,你需要看看周圍甜蜜的微笑,聽聽身旁溫馨的話語,請以“生活需要”為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線上可填適當?shù)脑~語,如互助、歡樂、掌聲、陽光、理智、感動、激情……
②有一位科學家說“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能發(fā)揮作用,每個人都能帶來變化。”是的,每個人都很重要,只要我們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奮斗著,我們就無比重要的生活著。請以“我很重要”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試題答案】
一、積累和運用
(一)略
(二)略
(三)1、對、向;比;在;到
2、的確;假如
3、才;于是
4、任用;用來;認為;來;用
5、大規(guī)模
6、駐軍;軍隊;軍營
(四)1、《詩經(jīng)》儒春秋305賦比興風雅頌
2、《史記》西漢司馬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司馬光編年體北宋政治史學
4、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思想
5、戰(zhàn)國西漢劉向
(五)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5、曲兒小腔兒大全仗你抬身價。
(六)探究:①、一陣秋雨過后,空氣格外清爽,月光透過松枝,斑斑點點灑落地上,山泉叮咚作響,水底沙石歷歷可見。一幅清新而寧靜、生機盎然又祥和優(yōu)美的山居秋暝圖。
②、從第三個數(shù)開始,后一個數(shù)是前兩個數(shù)之和。
二、閱讀訓練
(一)
1、(1)yì(2)kuī(3)bì(4)jī
2、(1)穿?。?)又、再?。?)指責?。?)即使
(5)偏愛?。?)方圓?。?)認為……美 (8)美麗
3、(1)對著鏡子仔細察看,更加覺得遠遠不如(徐公美麗)。
(2)命令剛剛下達的時候,眾大臣紛紛進諫,門庭好似鬧市一般。
(3)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
(4)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誰美麗?
4、冷靜,不被好話所蒙蔽,有自知之明。(或:善于思考、實事求是、深謀遠慮、精明能干)
5、例:三答、三賞、三時、三比等。
6、從側面反應了鄒忌才干。
7、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從日常小事中悟出治國的道理,誠懇委婉,令人易于接受。
8、人們由于種種原因,往往不會說出事實真相。
9、略
(二)
1、①聽從②過了不久
2、為后文寫文帝在細柳軍營的見聞做鋪墊并做對比
3、治軍有方、令行禁止、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4、從側面刻畫周亞夫“真將軍”的風范
5、側面如:①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②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br>
6、略
(三)
1、(1)對……說?。?)了解 (3)讀書人
(4)廣泛瀏覽群書,不作深入探究?。?)推辭
(6)好處 (7)到(8)從師學習
2、(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及魯肅過尋陽……非復吳下阿蒙”
(3)蒙曰:“士別三日……之晚乎!”
3、孫權:對部下循循善誘,耐心規(guī)勸
呂蒙: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魯肅:為人率真
4、通過對歷史事實的記錄,告訴我們開卷有益,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5、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解釋,略)
[考前模擬答案]
一、1、略。
2、xièsāngbīn鄙唾籬
3、C4、C5、C 6、D
7、①今我來思,雨雪霏霏。②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③或輕于鴻毛 ④雉從梁上飛
⑤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⑥艾青⑦《雷雨》
8、9略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一)10、朱自清,佩弦,背影,敘事(紀實)
11、D12、A
13、反語,強調那時對父親的不理解,現(xiàn)在追悔莫及,同時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思念。
14、D
15、第一次寫出了對父親愛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淚;第二次寫出了對父親的依依不舍之情,是惜別之淚
16、……只好讓他去?!睦锖茌p松似的。‖過一會說……
(二)17、誠實(正直)
18、插敘,為后面“我”的緊張和特殊的面試作鋪墊。
19、反襯出誠實(品德)的重要
20、為他精心設計的考題得意
21、沒想到我回答得如此堅決
22、有七個人因不誠實被淘汰
23、D
24、B
三、文言文部分
(一)25、26略
(二)27、司馬遷文學史學紀傳體
28、①駐軍②到③使……鋒利④將
29、①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得放馬奔馳。②命人告訴周亞夫:“皇帝敬重、慰勞將軍”
30、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31、可看出周亞夫軍紀嚴明,軍令暢達,治軍有方。(2分)這些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周亞夫的“真將軍”本色。
四、作文
32、略
九年級語文上冊《茶館》復習資料(語文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茶館》復習資料(語文版)
一、文學常識
(1)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是借助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塑造舞臺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戲劇文學即戲劇劇本。
(2)戲劇劇本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舞臺提示(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臺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和人物自身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
2.老舍(1899—1966),著名劇作家,小說家。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代表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劇本《龍須溝》、《方珍珠》等,其中《茶館》是建國來最有成就的劇作之一。
二、字詞
戊(wù)戌(xū)遛(liù)鳥拉纖(qiàn)趿(tā)拉(la)太監(jiān)(jiàn)珍饈(xiū)
咂(z?。┟目U縐(zhōu)關餉(xiǎnɡ)偵緝(jī)伺(cì)候 眼拙(zhuō)
化干戈為玉帛(bó):化戰(zhàn)爭為和平。干戈,本指兵器,這里代戰(zhàn)爭。玉帛,指國與國交往做禮物的玉器和絲織品,代指和平。
兵荒馬亂:指戰(zhàn)時社會動蕩,百姓生活不能安定的景象。
綾羅綢緞:形容穿著十分華貴。
橫眉立目:形容強橫、憤怒,兇惡等表情。
陶朱之富:像陶朱公那樣富有。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形容各有各的本領,各顯各的深厚。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相書上認為大富大貴的命相。
三、文章思想內容
《茶館》共三幕,每一幕寫一個時代。
第一幕:清末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民國軍閥混戰(zhàn)時期,茶館生意艱難,盡管王利發(fā)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慘淡經(jīng)營。
第三幕: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文章選自《茶館》第一幕,主要寫戊戌變法后,通過茶館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對話、行為,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敗,社會動蕩不安,洋人橫行,國民遭殃而又互相傾軋的社會現(xiàn)實。
四、寫作特點
1、人物多,頭緒多,通過人與人之間多種多樣的一個個小的矛盾事件,來構成整個時代的大的矛盾沖突。
2、語言有特色。精煉而又個性化的語言,是老舍戲劇語言的特點。精彩的潛臺詞是老舍語言的又一突出特點。
五、重要問題
1、結尾“將!你完了!”潛臺詞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末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
(1)潛臺詞是: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會完了,這個時代滅亡了。
(2)例如:達官貴人為爭一只家鴿而大打出手;荒淫無恥的朝廷老太監(jiān)竟然娶妻;八十二歲的賣挖耳勺的孤老淪落街頭;饑腸轆轆的農(nóng)家姑娘被賣入火坑;常四爺因為一句話被捕入獄;戊戌變法失敗、帝國主義入侵等,顯示了晚清反動統(tǒng)治階級和人民大眾之間的尖銳矛盾,揭示了這個時代必然滅亡的命運。
2、結合常四爺?shù)呐_詞,分析人物性格。
(1)當二徳子向他逞兇時,他言辭犀利回敬對方“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明里譏諷二德子,暗中指責腐敗政府,表現(xiàn)他剛強的性格。
(2)“反正打不起來……”說明他不滿于富戶人家為一只鴿子而爭斗。
(3)“唉!連鼻煙也都從外洋來!這得外流多少銀子??!”說明他痛心于洋貨傾銷,國家的銀子外流。
(4)“大清國要完”,說明他對清朝的腐敗和命運深表擔憂。
(5)“李三,要兩碗爛肉面,帶她們到門外去!”說明他有同情心。
(6)“甭鎖,我跑不了!”表現(xiàn)了他臨危不懼的剛強性格。
總之,常四爺是一個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有正義感,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
3、體會秦仲義和龐太監(jiān)對話中豐富的潛臺詞。
秦仲義的第一句臺詞“龐老爺!這兩天恁心里安頓了吧?”言下之意戊戌變法曾經(jīng)讓龐太監(jiān)心里忐忑了一陣子,變法被鎮(zhèn)壓后,龐太監(jiān)的心里才“安頓”。龐太監(jiān)的回答也是很有氣勢,“誰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一句話點明了這個時代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勢力重新得勢。當龐太監(jiān)將秦仲義劃入維新派陣營,譏諷他的勢力“比做官的還厲害”時,秦仲義毫不懼怕,以退為進,反唇相譏“我那點威風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來了!”最后,兩人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笑聲中互相告別,其實卻是在暗中較勁,絕不服輸。他們的較量,實質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封建統(tǒng)治階級新舊兩大勢力的較量。
4、人物形象
王利發(fā):是一個圓滑自私、膽小怕事、精明強干的小商人的典型,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的寫照。
秦仲義: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這幕中展現(xiàn)出他雄心勃勃夢想通過辦大工廠搞民族工業(yè)來救國,胸懷理想,要做大事。只是到最后,他也沒有逃脫破產(chǎn)的厄運。這個人物形象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民族資本家的命運。
九年級語文上冊《馬說》復習資料(語文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馬說》復習資料(語文版)
第28課 《馬說》
一、文學常識
1、作者韓愈,唐朝文學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和柳宗元一起倡導“古文運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世稱昌黎先生。
2、“說”是古代一種文體,相當于現(xiàn)在的雜文。“馬說”就是談馬或論馬。
二、理解性默寫(用原文句子回答)
1、中心論點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寫千里馬悲慘的句子: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或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寫出食馬者愚昧昏庸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三、讀準字音
祗(zhǐ)駢(pián)槽(cáo)櫪(lì)才美不外見(xiàn)
其真無馬邪(yé)食(sì)之不能盡其材粟(sù)
四、通假字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飼養(yǎng)、喂養(yǎng)。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語氣詞“嗎”。
五、一詞多義
常1、千里馬常有。(經(jīng)常)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普通)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它,指千里馬)2、其真無馬邪?(難道,表反問)
3、其真不知馬也。(恐怕,表推測)4、策之不以其道?(它,指千里馬)
食1、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飼養(yǎng),喂養(yǎng))2、食不飽,力不足(吃)
3、一食或盡粟一石(頓) 4、身上衣裳口中食(食物)
能1、食之不能盡其材(能夠) 2、雖有千里之能(才能)
策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動詞)2、執(zhí)策而臨之(鞭子,名詞)
3、策勛十二轉(記載)
之1、策之不以其道(它,指千里馬)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jié)助詞、不譯)
3、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的標志)4、雖有千里之能(的)
5、何陋之有(提賓助詞,表賓語前置 不譯)
而1、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表轉折)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順接)
3、執(zhí)策而臨之(表修飾)4、而山不加增(然而,表轉折)
5、富而可求也(表假設)6、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表并列)
以1、不以千里稱也(用、按照)2、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3、以嚙人(如果)4、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認為)
5、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因為)6、以君之力(憑借)
六、詞類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用鞭子打。
2、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充分發(fā)揮出來。
3、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shù)量詞作動詞,日行千里。
4、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形容詞作動詞,吃完。
七、指出句式1、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日行千里的馬。
八、內容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扒Ю锺R”喻人才;“伯樂”喻會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喻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
2、課文三個自然段末字“也”表達的語氣,分別是:一、陳述語氣,二、反問語氣,三、感嘆語氣。包含的情感對應是一、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之情,二、對埋沒人才的憤怒,三、對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的嘲諷。
3、課文首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在文中起的作用是:是立論的依據(jù),說明伯樂對于千里馬起決定的作用,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4、課文最后一段運用了三種修辭是:排比、反問、引用。作用:增強語勢,把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刻畫得淋漓盡致,表達作者辛辣的嘲諷。
5、舉兩個“伯樂”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故事;(1)蕭何月下追韓信,使韓信成為漢代著名的將領。(2)、舜在田間耕作的時候被堯發(fā)現(xiàn)并起用。
6、應該如何對待“千里馬”:要善于發(fā)現(xiàn)千里馬,要善待千里馬,讓它充分施展才能。(或要善于識別人才,善待人才,善用人才)
7、結合實際,談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钡睦斫?。
(答:它強調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在封建
君主專政的社會里是很有道理的。但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才不能坐等機遇,而應毛遂自薦、自我推銷、張揚個性、展現(xiàn)自我,主動去發(fā)現(xiàn)“伯樂”,做時代的弄潮兒。)
九、熟記課下注解,翻譯課文
十、積累成語
1、頭字馬:馬到成功、馬失前蹄、馬首是瞻、馬革裹尸
2、二字馬:快馬加鞭、萬馬奔騰、走馬觀花、老馬識途
3、三字馬:車水馬龍、人高馬大、兵荒馬亂、蛛絲馬跡
4、后字馬:千軍萬馬、青梅竹馬、塞翁失馬、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