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八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案分析。
八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一個特殊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
這是一個什么日子?
2、接著老師要來寫今天的課題:開國大典
指名學生讀
二、初讀
1、引導語:開國大典,場面巨大、氣勢恢宏,參加的人數(shù)又是眾多。自讀,把相關場景的內(nèi)容合并,思考:開國大典寫了幾個的場面?
2、生字新詞
出示:協(xié)商城樓檐下匯集毛澤東宣布電鈕徐徐升起瞻仰旗幟領袖
指名讀齊讀
3、課文寫了開國大典的哪些場面?
板書:入場,典禮閱兵式群眾游行
根據(jù)這四部分,給課文分段
三、研讀
1、讀一讀典禮部分,找出深深地感動你的地方。
2、說說典禮中都有哪些環(huán)節(jié)?
板書:宣布開始奏國歌宣布成立升國旗宣布公告
回顧舊中國是什么樣的?
師:痛苦、屈辱、災難……在圓明園的大火中燃燒,南京大屠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刻骨銘心的過去,真可謂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舊中國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預設:
第7自然段
重點:莊嚴雄偉一齊
感情朗讀
第8自然段
重點:瞻仰(一般用在對神才瞻仰,五星紅旗是神圣的。)一齊(心連在一起)升起來站起來(中國人當家作主,不再受帝國主義欺凌)
四、深入體悟
帶著你的理解和感悟,再讀一讀課題。
精選閱讀
英語八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英語八年級上冊教材分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英語八年級上冊教材分析人教版新目標八英語年級上冊的教材緊緊圍繞《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四級要求與目標設計和編排教學內(nèi)容。SectionA部分:是每單元基本的語言內(nèi)容,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1a:注重學生對短語的積累,即看到圖片能夠?qū)懴孪鄳亩陶Z或聯(lián)想到更多,類似“Brainstorming”。例如:P.1Unit1中讓學生寫出多種周末的活動;P.13Unit3根據(jù)圖片寫出假期活動或更多;P.19Unit4通過所給圖片搜集交通方式;P.47Unit8讓學生寫出各種學校的活動;Unit9讓學生寫出國際運動明星等。Section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1a:非常注重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和判斷力,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然后在1b中以Pairwork形式落實,與同學交流想法。例如:P.34Unit6征詢學生作為好朋友哪些方面很重要,從六個方面排序;P.44Unit7讓學生選擇自己吃的三明治中所需的東西;P.50Unit8讓學生選擇不喜歡的活動等。Self-check部分單詞的實際運用,每單元5個重要單詞選擇填空,再讓學生模擬造句。第二部分則是寫作練習。
表一:八上各單元單詞量分布
單元生詞數(shù)詞組黑體Unit141830Unit259539Unit3315
16Unit437532Unit517213Unit629416Reviewofunits1-612211Unit736612Unit829418Unit944614Unit1029518Unit111689Unit1244221Reviewofunits7-121939合計44365258表二:八上各單元話題、功能和語法項目單元話題功能語法Unit1日常活動:學生的日?;顒用枋鰝€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一般現(xiàn)在時Unit2健康(1)詢問身體不適一般現(xiàn)在時should/shouldn’t
(2)描述身體不適(3)提出建議Unit3計劃與愿望:假期計劃談論假期活動的計劃安排現(xiàn)在進行時Unit4旅游和交通:交通談論日?;顒拥慕煌ㄐ谐桃话悻F(xiàn)在時Unit5人際關系:聚會活動與約請邀請與回應can;havetoUnit6個人情況:個人外貌與個性特點描述個人外貌特征及個性特點比較級、最高級Unit7飲食:食品的烹制談論一種食物的制作過程一般現(xiàn)在時Unit8學校生活:關于過去的活動談論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一般過去時Unit9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關于自己崇拜的名人談論自己崇拜的名人的生活和成就一般過去時Unit10計劃與愿望:關于未來的職業(yè)談論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begoingtoUnit11人際關系:關于家庭生活(1)提出請求及回答(2)請求允許及回答couldUnit12興趣與愛好:關于喜好運用比較、最高級表達自己的喜好并陳述理由比較級、最高級
表三:各單元語言技能目標
編寫者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滲透了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以及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調(diào)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情感態(tài)度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與目的;學習自信心;
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英語之我見
我所任教的地區(qū)現(xiàn)在九年級學生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目標(Goforit)英語,本版九年級教材共有十四個單元,現(xiàn)在我對這版教材簡單作以下分析:一:教材的主要特點1、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本套教材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評價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并尊重個體差異。在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上突破傳統(tǒng)的單層次的教學編排,充分體現(xiàn)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2、語言與文化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本身,同時還要了解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本套教材在系統(tǒng)編排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并由淺入深地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情趣,寓思想、情感教育于語言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語言。
3、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編寫模式任務型語言教學,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生活、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結(jié)合起來。簡而言之,就是用所學過的語言去做事情。但它并不排斥語法教學,而是在準確掌握基本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所從事的活動。但任務型教學也遵循一定的特點:(1)教學內(nèi)容的真實性教學內(nèi)容的真實性是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教材充分考慮到中學生所關注的人、事件和事物,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內(nèi)容,如討論學生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談論個人的嗜好等;激發(fā)學生參與真實語言活動的動機,如,列舉學生們不同的衣著習慣,引發(fā)學生談自己的衣著習慣,并詢問同學的衣著習慣;引導學生做真實的事情,如,讓學生探究算盤、雨傘、照相機等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寫一封應聘學校報刊記者的自我推薦信等。(2)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活動是任務型語言教學中任務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本套教材對于活動的設計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每一個單元教材都設計了相應的結(jié)對活動和小組活動,增強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互動,并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活動設計,提供合作學習的語言示范,充實合作學習的真實內(nèi)容和實施合作學習的行動指導,使教師能夠從這些活動設計中得到具體的啟示,學生能夠在小組活動中有話可說,有事可做。二、發(fā)展學習策略學習是一個發(fā)展的、能動的過程。本套教材在編寫的體例設計、教學過程的實施等方面,側(cè)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的每個階段均考慮到學習者的需求,包括幫助學習者做出決策,即讓學習者“學會學習”。同時,在教師用書的編寫
undefined
中,詳盡地指導教師如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三、教材結(jié)構(gòu)和體例《英語(新目標)》是一套以學生用書為核心,以配套用書和音像制品為支持的立體化配套教材,具有整體規(guī)劃、整體設計、整體編寫的特點。本教材的配套系統(tǒng)有學生用書、教師參考書、配套錄音磁帶,教學掛圖等。本套教材的分為15個單元,除了第5,10,復習單元外,每個單元都有sectionA,sectionB,Selfcheck和reading四部分構(gòu)成。同時,教材里還附有語法聚焦。四、教材的優(yōu)缺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新目標》教材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融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jié)構(gòu)于一體,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識、語言學習策略、任務型語言學習成分以及語篇材料等多項內(nèi)容,通過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學習程序,全面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我認為該套教材的優(yōu)點在于:1、教材編寫理念新穎,編排體例活潑;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且富有時代氣息;全書圖文并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與每單元話題相配套的任務活動設計比較合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很有幫助。3、每個單元內(nèi)學習的板塊較多,信息量與詞匯量很大,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受益。然而該套教材相對難以把握,使用這套教材對于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中學英語教師來說難度很大,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教學內(nèi)容和技能訓練多而雜,會讓教師感覺不知從哪里入手和如何確定重點。其次是教材中的生詞量太大,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覺得有些難度。第三,SectionA和SectionB中的閱讀材料不僅語言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而且語言使用特別靈活,許多生活化和口語化的語言從傳統(tǒng)法的視角來看非?!安灰?guī)范”??偟膩碚f由于教材信息量大、詞匯量大以及任務型活動多,這套教材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明顯的幫助。通過對新目標英語的學習,不少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英語很好地表達自己;但是,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則很快就會被分化出來,即使教師努力幫助他們,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仍會面臨很大的困難。以上是我對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九年級教材的簡單分析,也就是我對教材的一些淺薄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對教材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學習。
八年級上冊《老王》教案分析及反思
八年級上冊《老王》教學案例及反思
上好一堂課,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前提。而要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這對老師來說是頗費思量的。本文想借人教課版《語文》八年級(上)第二單元中的《老王》的設計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談一點淺薄的想法
《老王》是一篇以作者內(nèi)心反思寫成的回憶人的散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閱歷和體驗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在初讀文章時只感受作者是一個善良的人,老王是一個善良不幸的人,但并不明白作者在文章最后為什么還要對老王產(chǎn)生愧疚。
針對這樣一種情況,我打算從學生最初的感受入手,去體察老王生活的艱難與人性的善良,著重品味文章中“老王生前去送香油和雞蛋”這部分,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讓學生體會到對不幸之人需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
教學設計一
以走近老王——品味老王——關注老王——懷念老王為線索,把課文的重心放在對老王人物的鑒賞上,分別由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走近老王:自由閱讀課文。說說老王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怎么樣的印象,請用老王是一個____________人,表現(xiàn)在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表達。
(這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學生很容易找到相關的事件,能說出關于老王生活的苦和為人的善的特點。)
2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動你的是哪個片段?在這個片段中打動你的又是哪些細節(jié)?
(抓住老王送雞蛋香油的事情進一步品味老王丑陋的外表下那顆善良的心,與他最后悲慘的死形成的強烈反差而去打動學生的心)
3、懷念老王: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么去了,在他生前經(jīng)常關注他的楊絳有什么樣的感受?當他面對著老王的遺像時會說什么?假如你在場,你會說些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愧疚之情,學生答案很精彩,但由于前面只是提及作者對老王的幫助,沒有去體會作者的幫助中蘊含對老王的情懷,因此學生談及愧疚的情感的較少)
4、關注“老王”:社會上還有好多像老王這樣的不幸的人,我們應如何對待他們呢?
以課堂觀看教學設計,聽課老師反映:教材的處理太平面,沒有進入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基于這個建議,設計了第二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二:
1、朗讀、感知:A、感知老王的形象(苦、善的把握);
B、作者對老王有哪些幫助?
過渡:老王是善良的,不幸的,作者是善良的,而極力地幫助老王,但文章最后為什么還要產(chǎn)生愧疚之情呢?讓學生分析作者對老王的幫助是出于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討論結(jié)果:老王的苦讓作者覺得他是需要幫助的人,同情的對象。老王的善讓作者認為值得去幫助。而且?guī)椭幕臼俏镔|(zhì)上。
過渡:其實作者對老王的這些幫幫不管是出于怎么樣的情感,但都還沒有愧疚之情,直到老王臨死來送香油和雞蛋。
2、研讀討論:老王送香油和雞蛋這一片斷
A、作者給了錢意味著什么,他為什么要慚愧呢?
B、假如你是不幸的老王,你當時會向作者說什么?
討論結(jié)果:老王臨死前還拿雞蛋香油送給我,我卻拿錢去感謝。錯在老王不是為了要錢,而作者拿了錢感謝。作者沒有詢問原因,以自已的意思去揣測老王的來意。作者以為給錢,自己受禮就心安理得,無意間卻傷害了老王。
主題歸結(jié):作者愧疚的原因是沒有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情中只是有點可憐。
過渡:在品味中我們感受到一個不幸者的善良與純樸,作為幸運者的作者因沒有理解不幸者的用意,拿錢去侮辱它,這讓作者深深地自責自已,并向我們讀者提出思考。
3、課外思索: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該做些什么呢?
兩個教學設計,對課文兩種不同的詮釋,但兩堂課的教學效果都不是很滿意,這給了我很多的認識與思考,也許在這兩個設計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解讀文本主題的偏差。
文本豐富的主題意向往往向讀者提供了理解和想象的空間。《老王》這篇文章雖然在主題的理解上不會產(chǎn)生很多分歧,但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內(nèi)涵挖掘出來,側(cè)重點卻很多。在設計第一教案時,筆者以為只要把老王這個人物讀透,讀深,學生理所當然地就會去關愛那些不幸的人。殊不知課堂上,問學生如果你看到了那些不幸的人會怎么做?學生都說會關心這些人,會給他更多的關愛,但既而當我問拿些錢、物之類的東西給乞丐,你覺得是關愛了嗎?學生無言語。我意識到了學生學了這篇文章,只是意識到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不幸的人,而沒有意識到關愛他人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需要有一種內(nèi)在的平等觀念和責任感。產(chǎn)生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因為教師自己在與文本對話時只關注了文本本身的意義,而沒有仔細地去考慮“除了這點,我還得讓學生自己有什么樣的認識?!睕]有著眼于作者的真正地的意圖。
第二個教學設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對不幸者既應該給予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多該給予精神上的關愛,從這點上學生的認識比第一堂課更進了一層。然而因強調(diào)了作者的幫助只是物質(zhì)上的幫助,尤其是品讀“送香油和雞蛋”的環(huán)節(jié)時,把作者的給錢分析成了“侮辱了老王”,從而使學生對老王有了深切的同情而對作者產(chǎn)生了輕視。這在本文的價值取向上又是一個錯誤。因為作者楊絳是那么的善良,她的善良本該是讓人肅然起敬和沉思的,但在教師的引導中反而把作者倒打一耙,這樣的引導又是有失偏頗。
2、在主題帶動下語言品味的不足。
文本內(nèi)容當然要探究,但內(nèi)容是借助語言來表達的,因而,在探討思想內(nèi)容的同時,必須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位語言。當我上完這兩堂課來看我的兩個教學設計時,發(fā)現(xiàn)我只注重了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只想著把文章思想挖深挖透,在瑣碎的提問中竟沒有讓學生好好的從語言中體會,怪不得學生對作者反思中的自責,善良中的人道,關愛中的遺憾都無法真正的體悟。沒有朗讀,不對文字仔細咀嚼,怎么能知其中原委呢?
尤其是第二個教學設計中,學生其實無法從文章的語言中感受到“作者是出于一種怎么樣的情感去幫助老王”和“給錢意味著什么?”因為文章的語言是平淡、從容,典雅,是“微笑中含著眼淚”寫下的,為了主題的分析而硬邦邦地從平實的語言中去發(fā)現(xiàn)作者情感的鋒芒,這其實是破壞了思想內(nèi)容與語言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
基于以上這樣的思考,于是形成了第三個教學設計。
以上的教學設計是對《老王》這篇課文一層進一層的揣摩玩味而提煉出來的。這或多或少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要完成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一個結(jié)合:課文思想內(nèi)容和課文語言的結(jié)合
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已成為語文老師的共識。即課文的內(nèi)容和課文的語言不是兩塊皮,而是一個整體,只有把兩者很好的結(jié)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語言來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情感。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想每個教師應該清晰的認識到,既要有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又需要設置與之相照應的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任何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如果離開語言的支托,那文本內(nèi)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反之則一樣。《老王》的第三個教學設計就因為在文本內(nèi)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語言的品味來實現(xiàn),學生的內(nèi)心對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體驗。
二、兩頭并進:理解突出個性,語言品得實在
1、個性的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理解的個性化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往往是作為讀者與文本對話,在這“前理解”上應當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與心得。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在閱讀中要認真質(zhì)疑文本,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受到觸動,真正讀出一點心得感受。不能淺嘗輒止,不能失此顧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對洋溢著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沒有心得,以俗讀,淺讀,誤讀來理解來“說文解義”,可能會缺乏智慧而讓精彩文章變得庸俗,可能會缺乏明辨而讓清晰內(nèi)容一團霧水,所以我以為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教師對文章內(nèi)容該有自己個性的理解,尤其對文本的提煉、加工、組合,或樸實或大氣,或精巧,全在教師的“會之于心”的徹悟。如《老王》的第三個教學設計就是在閱讀文本時感受到作者行動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著強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來。所以最后決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與感悟,有了整體的考慮,但如果沒有恰巧的新穎的教學角度切入,這也不能體現(xiàn)教學的個性?!独贤酢返牡谌齻€設計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開的。如今年的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在對《濟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著眼于濟南的“慈善”“溫情”的特點展開辯論。這其實就是在教學整體風格中的“設巧”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內(nèi)容的個性理解就有了個性的切入。
2、有效的品讀,課文語言品得實在
新課標理念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在語文課上不能少了語言的品味,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都有感悟品味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觀。但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現(xiàn)在好多的教師都“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好?”這樣的提問來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總是有這樣的疑惑和擔心。怎么樣才算好?這是比較模糊的。雖然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對語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點感悟,但這樣的品總顯得有點零碎,這樣的說總有點東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許多學生的鑒賞因為沒有教師的總結(jié)歸納而成了曇花一現(xiàn)。
我以為在品味語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在“情”“質(zhì)”的帶動下品,去感受、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蕭山的優(yōu)質(zhì)課的評比中,有一老師在《濟南的冬天》的語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兒化音的句子找出來,引導這是北方的語言的特點,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兒化音。學生讀了之后馬上就感覺有了兒化很軟,感覺上很親切,很溫暖,這是老舍對濟南有感情,去掉就會覺得冷冰冰。這種語言教學的設計才是有效的,實在的。學生明白了愛濟南可以愛濟南的山山水水,也可愛它特有的方言并運用它。所以品語言,要讓學生在品中體會作者不用那個詞而偏要用這個詞的原因與情感。如果這樣去考慮品味語言的教學設計,那肯定能讓學生在語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
總之,在教學設計中無論以文本內(nèi)容為切入,還是以文本語言的推敲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內(nèi)容與形式如漆似膠,互為依存的這條線。這樣無論側(cè)重哪點,都會讓你的教學設計略勝一籌。值得注意的是:以為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時挖深挖透,語言品足品夠,過于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順暢、教得輕松,即為“教”而設計的教學設計是行不通的。只有在關注文本的同時,關注內(nèi)容,關注語言,教出自己的個性,不忘給學生上實實在在的語文課,這樣,任何的教學設計都是一個好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白楊禮贊》教案分析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語文上冊《白楊禮贊》教案分析”,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白楊禮贊》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底蘊和情感,學習并積累文章的優(yōu)美語言。
2、領會烘托、對比、先抑后揚、象征等手法表現(xiàn)主題的寫法,并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和寫作中。
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了解“禮贊”的內(nèi)涵,領會作者熱情謳歌中華民族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繼承和發(fā)揚當年抗日軍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把自己鍛煉成不怕困難的生活強者。
三、過程與方法:
1、從課內(nèi)往課外拓展,將“讀”“寫”“考”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
2、上課重點放在思考感悟和動筆訓練。
3、先學后教,教為學服務,在學生的難點處適機點撥。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情感與結(jié)構(gòu),學習象征等手法。
2、教學難點:理解第二段的內(nèi)容及作用。
五、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整體感知,把握線索結(jié)構(gòu)和感情基調(diào)等)
第二教時:合作探究,賞析本文的藝術手法及其妙處。
【教學要點】
1、復習舊課,明確主題。
2、究一:品味本文在構(gòu)思方面的藝術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寫景物遣詞造句的特色。
4、總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要點。
5、布置作業(yè):寫兩個作文片段,運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時
一、導入,朗讀全文。
二、復習舊課,明確主題。
(一)問題導學,復習舊課。
(二)明確主題: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寫了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外在形態(tài)和內(nèi)在品格三方面的特點,運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揚等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的贊美,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jié)抗戰(zhàn)、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zhì)。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構(gòu)思方面的藝術特色。
(一)賞析象征及其表現(xiàn)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與比喻有什么區(qū)別?
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象征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區(qū)別: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的品質(zhì)或人類組織的性質(zhì),而且也都從本質(zhì)特征上考慮。
(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征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征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qū)別標志。
(3)比喻適用于各類文體,象征一般只適用于抒情作品。
2、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貴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楊樹本身特點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頑強。枝枝葉葉緊靠團結(jié)、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顯示了不軟弱,不動搖的頑強精神,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內(nèi)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農(nóng)民和在敵后廣大土地上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哨兵,也象征了在華北平原譜寫歷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為什么運用象征,而不直接寫抗日軍民呢?
“人貴直,文貴曲”。美文運用象征,使文章顯得含蓄委婉,讓意境更美,給讀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時,也可以逃過特定環(huán)境的政治劫難。
(3)“貴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說: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二)賞析先抑后揚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讀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樣銜接的?文意的重點在“單調(diào)”,還是“驚奇”?
明確:描述完高原景色,寫景色給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壯”后“單調(diào)”,為寫見到白楊樹“驚奇地叫了一聲”作襯托,意在突出白楊樹蓄勢。強調(diào)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不平凡,即給西北高原帶來無生機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單調(diào)的,給廣闊無邊的高原增添美感,讓人們耳目一新、賞心悅目。
2、朗讀第七段開頭至“它是樹中的偉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還是“偉丈夫”?
明確:先說長得太挺直的白楊樹稱不上“樹中的美女子”,看似個缺點,而后強調(diào)它與西北風抗爭的氣質(zhì)像是“樹中的偉丈夫”。貶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強調(diào)高大的白楊樹具備的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堅強不屈等氣質(zhì)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贊美的部分??梢姡讞顦鋵儆趦?nèi)在美勝于外在美的一種樹!
四、探究二:本文語言朗朗上口、生動形象,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談談它的妙處。
(一)詞語運用準確、凝練、生動。
(1)第二自然段怎樣描寫高原景色的?在遣詞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明確:語言凝練優(yōu)美,又富于變化。尤其是譴詞用字更注意形象貼切。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大”;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
(2)課文第5段具體描寫白楊樹的樹干樹枝樹皮運用哪些形容詞?請找出來加以品賞。
明確:用“筆直”寫樹干樹枝;用“一律向上,緊緊靠攏”丫枝,用“片片向上”寫葉子;用“光滑”寫樹皮的質(zhì)地,用“銀色”“淡青色”寫樹皮的顏色。用“倔強挺立”和“不折不撓”寫白楊樹外在形象的同時,也含蓄地贊美它的品格和氣質(zhì)了!
(3)課文第7段用哪些生動凝練的詞語高度概括白楊樹的內(nèi)在品格的?請找出來品賞。
明確:“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這些詞語與上文是否重復出現(xiàn)呢?沒有,作者有意避開重復運用,值得我們寫作上學習。這些簡潔凝練帶有歸納作用的詞語,這些詞語蘊含豐富,是對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聯(lián)翩和反復咀嚼感悟得來的結(jié)果。它們恰恰與北方抗戰(zhàn)軍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相吻合。
(二)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對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富有感染力。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仔細品味。
四、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
五、布置作業(yè):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種事物,給予熱情贊美。要求:1、先寫外在特點,再寫內(nèi)在精神,語句表達務必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采用先抑后揚的技巧。2、寫真情實感,支持順理成章,反對牽強附會。3、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