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八年級上冊《臺階》導學案。
八年級上冊《臺階》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訓練、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學習重點難點】
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學習過程】
一、預習
1、了解作者李森祥
2、讀熟課文,劃出詞語,給加點字注音并識記下列字詞:
凹()凼()門檻()涎()水揩汗()嘎嘎()
籌()劃黏性()尷尬()撬石板()硌()了
3、解詞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尷尬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小說故事情節(jié)。
二、自主學習
“踏上臺階,感知父親”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為什么?
三、合作探究
1、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文眼”(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2、探究人物形象
課文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3、談談“父親”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義。從這一形象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4、你認為父親付出的值得不值得?為什么?
四、小結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五、檢測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凹凼(ào)煩燥(zào)B.尷尬(ɡānɡà)陰涼(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縫(qì)舀米(yǎo)
2.指出沒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極短的發(fā),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B.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
C.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D.他的臉蒼白得像一張紙。
4、選出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本文的語言十分口語化,讀來就好像在聽作者娓娓為我們講述一個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平常如鄰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親”一年辛勤勞作,在半個月的過年中還要編織草鞋。因此父親是一個淳樸、厚道、待人寬厚、能吃苦耐勞的人。
C、父親一生勞作的目的是為了抬高自家的臺階,表現了父親好強、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D、本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JaB88.COm
相關知識
八年級上冊《臺階》教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上冊《臺階》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八年級上冊《臺階》教案
預設目標:
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朗讀法、導引法。
教具與學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預案與教學改進:
教學預案
教學改進與隨記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
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上浮山祭祖,糖球會等等。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
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斗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為什麼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
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
父親是怎樣慶賀的?放了四顆大鞭炮。
6、父親在放鞭炮時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有什麼特色?
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
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
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7、新臺階終于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臺階底,意味著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
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
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三、探究交流
1)“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
去?!北憩F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
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
慕。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麼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
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3)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4)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
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
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
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教學后的感悟與反思:
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說課稿(人教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說課稿(人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根據教材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jié)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父親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難點:學習用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從臺階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切入,了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發(fā)問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復讀小說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jié),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臺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特別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親》營造氣氛)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美感,使學生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于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字詞:
3、解詞:
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又使大部分學生得到復習鞏固。
(三)、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
1、說說故事梗概
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提示:誰?干什么?怎么樣?)
通過復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jié),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復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yǎng)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3、父親為什么執(zhí)意要造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屋呢?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文眼。
三、速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父親顯然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父親,那么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請用這樣的句子說話:“他是一個的父親,第段行這樣寫道?!?/p>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五、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
父親有著如此優(yōu)秀的品質,但他身上還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深思,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深入到父親的內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動
1、準備之時(19-20段)
2、砌成之時(21段)
3、砌成之后(30-32段)
活動一:
準備之時——揣摩父親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話后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朗讀,根據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后用第一人稱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表現他內心強烈的渴望、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
你是從哪些細節(jié)體會到父親這種強烈的喜悅的?
(例:起床的時間勞動的動作、身姿)
活動二:
砌成之時——本段運用了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的心理。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討論交流。)
——動作、神態(tài)無奈、高興
小結: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父親“駝慣了”,讓這位父親已經不習慣于接受別人的關注,而習慣低下頭來做人。這是一種復雜的內心活動,說明臺階雖然高了,但地位沒高,之所以“無法挺得起”,不僅是生活的重壓,還有謙卑的做人態(tài)度,這一切都來源于貧窮。正因為貧窮,父親心中才充滿了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生活和命運的渴望。
活動三:
砌成之后——①30段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要強)
②31、32段應讀出怎演的語氣和情感?(無奈沮喪懊惱)
③32段體現“我”怎樣的請感?(傷感遺憾——付出青春和畢生的精力,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子)
④齊讀30—32段,體會父親和“我”的內心。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想利用三個片段,設計三個小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來學習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細節(jié)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是體會細節(jié)描寫來把握父親形象。
六、深入思考把握文章主題
說說“臺階”的內涵
——希望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長在農村的李森祥說:“鄉(xiāng)土,永遠是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所以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想通過對臺階內涵的理解,來達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布置作業(yè)
1、作業(yè)本:字詞(全體)
2、課練:
A組同學:1—7
B組同學:13—17
3:C組同學:寫作《我眼中的父親》)
分層布置作業(yè),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教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臺階》教案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資料袋:
走進作者: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qū)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南京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任專業(yè)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fā)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fā)表小說頗多。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缎W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獎。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自讀課文,注音或釋詞。
凹()凼()硌()涎()水揩()
嘎()黏()撬()籌()劃過癮()
尷尬()唿()嗒熬()住憋()住門檻()
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二、整體感知:
1、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文眼”(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2、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三、合作探究:
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筆墨?
四、探究人物形象:
課文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談談“父親”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義。
五、品味語言:
再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或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又感情的朗讀出來并賞析。
六、拓展遷移:
請用第三人稱復述最能表現人物主要特點的情節(jié),在復述的過程中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要求口齒清楚,內容連貫,并富于感情。
達標檢測
1、選擇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凹凼(dàng)門檻(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
B.泥漿(jiāng)著落(zhuó)淌汗(tǎng)煙癮(yǐn)
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尷尬(gān)胯骨(kuà)
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嘰(gā)扁擔(dan)
2、說說下列句子屬于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親身子晃一晃,水便潑了一些在臺階上。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的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
3、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一)①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他今天從地里撿回一塊磚,明天可能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雖然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認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屋基卵石,剩下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
③大熱天父親挑一擔谷子回來,身上淌著一片大汗,顧不得揩一把,就往門口的臺階上一坐。他開始“磨刀”。“磨刀”就是過煙癮。煙吃飽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臺階旁栽著一裸桃樹,桃樹為臺階遮出一片綠陰。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⑤父親磨好了“刀”。去煙灰時,把煙槍的銅盞對著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倉了,春花也種下地,父親穿著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為家燒,二為賣錢,一元一擔。父親一天砍一擔半,得一元五角。那時我不知道山有多遠,只知道雞叫三遍時父親出發(fā),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把柴靠在墻根上,很疲倦地坐在臺階上,把已經磨穿了底的草鞋脫下來,壘在墻邊。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
⑦父親就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終于覺得可以造屋了,便選定一個日子,破土動工。
(1)、“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漫長”有多長?他都做了哪些準備?
(2)從第⑥段中的加粗詞語,分析父親的辛苦。
(3)選文表現了父親怎樣的精神?
(4)父親的準備過程是艱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
作業(yè):
4、為自己的父親寫一首小詩,贊揚他的美德!
(二)梯 子周粲
年輕的爸爸和他的兒子一起在后花園放風箏。小小的園地,小小的風箏。
小小的風箏飛呀飛的,就飛到了墻頭上。墻頭上的野花,把風箏緊緊地纏著。
于是爸爸說,必須去拿一架梯子來,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墻頭上的風箏。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兒子說:“爸爸,讓我來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歲的兒子,想了又想,終于說:“也好,讓你來就讓你來。”
猴子一般地,兒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級了。
兒子轉過頭來,嘻嘻地笑。他的笑聲,像用早晨的牽?;ù党鰜淼?。
解開了風箏繞在野花上的線,正要下來,爸爸卻用一只大手和一個聲音制止了他,爸爸說:“慢著!”
兒子停住了,望著爸爸,用眼睛問爸爸:“怎么啦?”
爸爸說:“我先講個故事給你聽了,你再下來?!?br>
于是兒子笑得更開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著風箏,等爸爸講故事,爸爸講的故事,沒有一次不好聽的。
爸爸說:“從前有個爸爸,告訴他那個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兒子說:你跳下來!你一跳下來,爸爸一定會在下面把你抱住。聽見爸爸這么說,兒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時跳進水里去一樣,縱身一跳。哪里知道當兒子就要投進爸爸的懷抱里的前一秒鐘,爸爸的身體一閃,站在一邊。兒子撲了個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點就開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來,兒子問爸爸:為什么要騙他。爸爸說:我要給你一個教訓,連你爸爸的話都靠不住,別人說的話,更不必說了。”停了一停,爸爸繼續(xù)說:“我們也來照著做一次好不好?”
兒子一聽,臉都變白了。
爸爸說:“不要怕,勇敢一點,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長大了,容易上人家的當?!?br>
但是兒子顯然并沒有被爸爸的話所說服。他臉上驚愕的表情,絲毫沒有消退。然而他還是不敢違抗命令。他站在那兒,動也不敢動。
爸爸開始發(fā)號施令了:“聽著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時候,你就跳下來,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裝要接住你的手縮回來,讓你跌一個屁滾尿流!”
站在梯子上,兒子的臉像一個還沒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緊牙根,忍著淚,兒子從梯子上跳下來了。他等待著自己的身體像一個南瓜,撲的一聲,摔得支離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沒縮回去,他的身體也沒移開。他還是定定地站在原來的地方。他把掉到他兩手中的兒子,牢牢固固、結結實實地接住了,抱住了。
兒子雖然不曾受傷,但是他的神情,比剛才還要疑惑。張大了眼睛,他問:“爸爸,你為什么騙我?”
爸爸笑出聲來,爸爸說:“爸爸要讓你知道,即使是別人的話,有時也是可以信任的,何況是爸爸的話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兒子臉上。他笑著摟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雙頰。
爸爸和兒子拉著風箏,向后園的一角跑去。
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內容和主題。
答:
2、請用文中的詞語,填寫出兒子表情變化的過程。
笑——→——→——→笑
3、下面兩個描寫句的意思是什么?它們分別表現了兒子臉上怎樣的神情?
①兒子的臉像一個還沒熟透的橘子。
答: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兒子臉上。
答:
4、“兒子雖然不曾受傷,但是他的神情,比剛才還要疑惑”,為什么“比剛才還要疑惑”?
答:
5、兩個爸爸,兩種教育,你贊賞哪一種?簡要說說理由。